五代十国人物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的佛教艺术也随之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的佛教绘画大都是围绕着寺院殿堂进行创作,其目的是为佛教徒供养敬奉之用。这个时期体现的是一种审美欣赏之用,因此绘画题材多流行为佛道、罗汉、观音、菩萨等,有明显的世俗化趋势。如五代画家张图的《十王地藏》图,刘道醇的《五代名画补遗》中记载:“予又当于武宗元第观图所画十王④地藏一轴。绰有善護慈悲相。于今寶藏之。可列神品。”[6]另外,在大英博物馆藏有五代绢本《十王地藏》2幅,法国吉美博物馆藏五代麻布《十王地藏菩萨与净土图》1幅,印度国立博物馆藏绢本《十王地藏图》1幅。⑤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2记载五代画家王乔士“工画佛道人物,尤爱画地藏菩萨、十王像,凡有百余本传于世。”[7]从晚唐到五代到宋初,这种地藏菩萨和十王信仰十分兴盛,通过这种信仰劝诫人们戒恶扬善、救渡众生,体现其教化功能。在《五代名画补遗》中记载韩求:“画龙兴寺回廊列壁二百余堵。又画九子母⑥图及罗义⑦變相。朱瑶:“时河南府金真观请瑶画经相,及长寿院内画轮子金刚菩萨等。”跋異:“善画佛道鬼神及大像,后福先寺请異画大殿护法善神。”王仁寿:“仁寿甞于京师大相团寺[31净土院大殿前画八菩萨。”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十国时期的佛教绘画和唐代相比,唐代更多的是表现宗教和礼教,而五代由于战争的频繁,画菩萨、观音、鬼神、罗汉等,更多的体现其“护法”功能,在形象的刻画上也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世俗化,也正是佛教的世俗化,罗汉、观音这种贴近百姓生活,富有人情味的题材大为流行。。另德国柏林印度美术馆收藏的《菩萨头像》,绢本,其头饰雍容华贵,脸庞已从晚唐时期的那种丰满肥硕转向了清俊娟秀,用线细腻而均匀,富有弹性,表现出女性的面部特征。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各地寺院宗教壁画的兴盛,出现了许多画佛道、鬼神以及罗汉的名家,尤其罗汉题材甚为流行,代表画家主要有张玄、贯休、王齐翰、杜子环、杜敬安等。从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罗汉像始于唐代而盛于五代。罗汉,为阿罗汉的简称,有阿罗汉果位和阿罗汉圣者两层意思,罗汉崇拜就是信徒对罗汉作为果位或者圣者的追求与崇奉。[8]《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中曰十六罗汉:“随其所应分散往赴,现种种形,蔽隐圣仪,同常凡众,密受供具,令诸施主得胜果报。”[9]正是由于罗汉功德神通、随应所需、普渡众生,极易深入民间,使人们有亲近之感,因此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崇敬之感,而对罗汉供养和布施可以获得因果报应的这种十分现实的利益也促进了罗汉信仰的广泛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