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

合集下载

从历史角度看待科学哲学的演变

从历史角度看待科学哲学的演变

从历史角度看待科学哲学的演变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科学理论与哲学思想一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科学哲学作为一个哲学分支,旨在探索科学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科学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

它的演变历程,不仅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史,更是人类思想史中的一部分。

一、古希腊时期的科学哲学古希腊时期是科学哲学发展的起点。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创立了众多经典哲学思想。

其中,柏拉图的“观念论”和“形而上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论”和“自然论”等,对科学哲学的影响至今仍在。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只是思想世界的映象和影响,由于人类感官的局限性,人类只能看到片面和有限的事物。

因此,想要了解真正的存在,必须通过哲学思考来抽象出观念和本质。

这种思想对于后来科学发展的“理论模型”和“抽象概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重视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建立了自然辩证法和归纳法等研究方法。

他认为,自然界有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而这些规律和本质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发现和认识。

他的这一思想为后来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中世纪的科学哲学中世纪是科学哲学中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古希腊理论对哲学思想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基督教的神学思想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一时期,欧洲的学者们主要是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来了解哲学思想。

在中世纪的科学哲学中,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其中,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与基督教哲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了中世纪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这一时期,欧洲的学者们主要是通过对古典文化的研究来了解哲学思想,而对实验的缺乏和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不足,使得欧洲的科学发展较为缓慢。

三、科学革命的科学哲学17世纪的欧洲,因为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原因极度动荡,这个时期的科学哲学是受到社会变革和物质条件的共同推动而诞生的。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时代,学者们开始用更加实证的方式来理解自然现象,并从哲学的层面进行探索。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哲学和科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社会历史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哲学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独特性,并比较它们的特点,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及作用。

一、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探索人生的经验和智慧。

哲学关注人类有关存在、真理、价值、意义和道德等领域的基本问题,是一门总体性、理论性和反思性的学科。

哲学的特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为:1. 思辨性强哲学注重通过思辨、思考和推理来探讨人类的困境和解决办法。

哲学家们不但经常提出一些非常巨大的问题,而且注重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推理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真正本质和解决办法。

2. 综合性强哲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它关注问题的全局和整体性,注重将各个学科的理论互相补充、协调和统一。

哲学家的研究不仅关注学科内部的问题,而且注重超越学科的界限来解决问题。

3. 反思性强哲学是一门宏观的、系统的、跳脱性的学科,强调对自我身份、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界等方面问题的反思,目的是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从而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科学是一门以实证和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理论,从而证明其正确性。

科学的特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为:1. 实证性强科学研究注重依靠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理论,只有在实验和数据验证之后,科学家才会把理论公开发表。

所以说,科学研究是以实证为基础的。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和验证,来探索自然界和揭示真理。

2. 精细性强在科学领域,尤其是实验科学领域,科学家们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微小的细节,来找到最精细的解释和预测。

3. 前沿性强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人类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使科学总是处于探索的前沿,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三、哲学和科学的比较尽管哲学和科学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有共通之处。

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

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

科学教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贡献
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内容,对改进科学教学和培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认识到科学是个渐进的学习过程。

许多科学成果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积累和探索得出的,没有什么成果是突然形成的。

这可以培养学生进行长期持续学习的态度,也可以减少对科学研究结果的过于理想化看法。

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中常有假设被推翻,新的理论取代旧理论的历史事实。

这可以培养学生开放和宽容的心态,不对现有科学成果极度绝对化。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科学哲学也可以提醒学生注意研究中的思想偏差和误区。

例如过于注重实验而忽略理论抽象、把个案当成普遍规律等问题。

这有助于学生养成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研究问题的好习惯。

科学教学中融入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精神,为今后成为一名负责任的科学工作者奠定良好基础。

这对深入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方法也都很重要。

为小学科学教育融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育

为小学科学教育融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育

为小学科学教育融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育打开文本图片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为科学教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源,不仅有助于学生增进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判断能力,理解科学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还是沟通科学与人文文化,提高学生科学兴趣,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

小学科学教育中应当融入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教育。

科学和科学方法有它的优点,同时也有局限性。

在后现代语境下,尤其是工业社会充分发展以后,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传统教育也随之遭遇危机。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认为科学总是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生活环境理念。

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种新的科学教育范式应运而生,即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教育(简称“HPS教育”)。

科学史研究科学和科学知识的发展史,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

例如,燃素等科学概念的产生与抛弃,地心说等科学假说的证实与证伪,原子结构模型等科学理论的演化,都属于科学史的研究范畴。

把科学史和科学课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了解到众多的“科学故事”,如体会科学概念的产生和抛弃、科学假说的对立与真伪、结构模型的设定与演绎。

又如,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有了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获得了制造工具、人工取火、编织衣物、交通工具和饲养家畜等12件技术发明。

这些科学历史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的,然后将其有机地结合进小学科学课程中,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新认识。

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本性的理性分析,是对科学概念、科学话语的哲学思辨,例如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利弊。

我们看西方的哲学史,就相当于看西方的科学史和宗教史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构建,例如个人教育背景与科学成就之间的关系。

科学社会学主要讨论科学处在社会大系统中,社会因素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广义上讲,科学社会学关注社会因素,诸如政治、经济、文化、信仰、宗教、个人情感等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科学社会学还关注在一定背景中建立起来的科学,以及科学与社会的互动,如三角函数和航海活动之间的互动。

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

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

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精神镜像是collingwoood(柯林伍德)的代表作,主要叙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他通过对知识的各个门类(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的诸个分析和批判,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

他的观点并不是一种宏大的自成一体的体系,而只是通过历史的发展来揭示出实在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世界。

这也同他本人是一个历史学家有关系吧,历史学家不喜欢凭空玄想,而是从历史事实说话,找出历史的发展规律。

之前曾经看过他的自传和自然的观念,现在似乎都忘记他的观点是什么。

只记得他说过一切历史皆是思想史,而且他认为在他那个年代,历史学发生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

历史学不应该只是资料的堆砌,而应该是能思考的。

历史学应该是那个时代的主流。

从他的自传中,可以看出这种自信,以及他求学路上的执著和坚毅。

这本精神镜像开始读起来似乎是很顺畅,可是越到后来感觉文字越诘屈聱牙,不容易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是原文就如此,还是作者翻译的问题,总之不太好理解。

柯林伍德认为人类知识的发展依次经过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哲学的发展阶段,最终到达心灵对自我的绝对认识。

这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每一个都是对前一个的超越,并且这也同人的成长相符合。

他认为这些构成了一幅知识地图。

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五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是相互冲突的,都是对外界客观世界的反应。

但同一种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迥然相异的人认识。

柯林伍德向我们揭示了知识的内在发展过程。

艺术接近人的儿童时期的想象,也是早期人类生活的主要标志。

艺术是心灵所有可能的框架中最简单、最原始、最单纯的。

艺术只是纯粹的现象,艺术家既不判断也不断言,他只是想象,他只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并乐此不疲。

一件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现象世界的产物,它自己就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自主的世界。

艺术作品的创作指导原则只是美。

正因为艺术家只会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中,因此他们被困在艺术的殿堂中,而不能解决生活中真正的难题。

正因为艺术存在缺憾,才有了艺术向宗教的转变。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历史哲学?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历史哲学?

但是,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回避不了的,因此,实际上中外哲学家都对此作过一些回答,只不过见仁见智,互有歧义。较常见的一种看法,是说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但是逻辑学既含有认识论(作为思维规律),也含有方法论(作为推理方法),而且现代数理逻辑还被认为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我们的一些教科书通常说,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这也是对的。一般规律属于本体论。要把本体论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就需对一般规律作出科学的界定,使之能经受科学的验证。否则,哲学作为科学的品格就势必要受到怀疑。西方学者在这个问题上尤为困惑。如昆顿在上述哲学条目中写道:主要的一致看法是认为(哲学)有三个组成部分:认识论或知识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接着又写道:在总的整体范围之下,知识活动的每一个大门类都有一种哲学: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艺术哲学,等等。又如,最新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写道:各种定义虽然模糊不清,但指出了哲学探索的两个重要事实:(1)它是一种反思的或沉思的活动;(2)它没有自己明确指向的主题,而是一种精神活动(如科学或史学)的方法或型式,能够把任何领域、主题或经验类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虽然有一些早已存在的用单一术语表达的哲学分支学科,如逻辑学、伦理学、认识论(关于知识的理论)或形而上学(关于存在本质的理论),但对它的分支学科最好用包含一个前置定语的术语来表述,如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或艺术哲学。这种说法与《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的说法大同小异。此类观点大概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学者比较普遍的看法。但这里有一个明显的不协调问题,就是把伦理学划在总的整体范围之内。就它的研究对象来看,伦理学显然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科学(注:我国现有的学科分类中,也常把伦理学划为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恐怕主要是反映了迄今伦理学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使人们认识到它应该是一门单独的社会科学的程度。我们觉得,就伦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至少应该是社会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应该属于昆顿所说的总的整体范围之下的知识活动的一个大门类,像历史哲学、艺术哲学、宗教哲学那样,应该有一种单独的伦理哲学。至于《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不列颠百科全书》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所说的形而上学,在我国一般被说成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待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这样定义很不符合西方的实际情况。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说法,形而上学是一种哲学研究,其目的在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8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675页。)。按《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它是关于存在的理论。按《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的界说,形而上学是对世界的研究,或对什么是真实存在的研究,形而上学的主要内涵是本体论(注:《方塔纳现代思想辞典》(The Fontana Dictionary of Modern Thought, fifthimpression,1982),第386页。)。当然, 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确实有静止、孤立、片面地看待事物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整个地把它定义为一种静止地、孤立地、片面地看待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觉得,西方的哲学概念中最突出的问题,不是静止、孤立、片面的问题,而是根本不把哲学作为科学对待的问题。因为,既然把本体论归于形而上学,而形而上学又被认为是科学范围之外的属于信仰之类的东西,那么确立它的科学品格,就需要对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作出科学的界定。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1. 前言: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历史主义学派是一个经典的流派之一。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不是因为一些基础的原则或规则被发现而存在的,而是科学的发展与历史、社会、文化、思想背景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并分析其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 历史主义的根源历史主义学派的根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运动。

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思考、独立思考和对于古代哲学精神的回归。

这个运动的思想来源于古希腊的启蒙思想家们,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在文艺复兴期间,人文主义将这些古代哲学思想重新发掘,并在现代哲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3. 历史主义与逻辑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是一个基于逻辑和经验的哲学学派。

它认为,科学是一种逻辑和实证的思考过程,要求所有科学理论都基于经过实验证实的经验事实。

而历史主义则把物理、社会、历史等因素视为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它认为科学并非可以简单地用逻辑和经验来描述,而是受到时间、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 科学的历史性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的进程。

科学并不是一种凭借着自身的本质和规则而存在的事物,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逐渐产生的。

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看重科学的历史和时代背景。

5. 改变科学范式的历史事件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范式是指任何时刻被科学界普遍认可的理论原则。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事件,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范式的理解。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理论,康德提出了关于时间和空间的理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等等。

每一个重大的科学事件都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6. 科学范式的局限性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范式并非是绝对的真理。

科学范式的局限性指的是,科学不能解释所有事物,科学家们所接触到的、可研究的范围往往只是某个时间、地点和文化背景下的毫无代表性的事物。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1. 科学史
科学史是一门研究科学发展历史的学科。

科学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科学家们的思想和成就,以及科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科学史的研究范围很广,可以涵盖从古代数学、天文学到现代生物学、物理学等各个领域。

科学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考古学、史料学、文献学、社会学、哲学等多种方法。

科学史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研究科学家的思想、实验、理论以及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等。

还可以通过考察科学机构、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等方面来了解科学的历史发展。

科学史的研究不仅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还可以为今后的科学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2.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的哲学学科。

它涉及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方法等方面的哲学问题。

科学哲学主要关注科学方法、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等方面的哲学问题。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实验的设计和科学知识的验证等。

科学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分析、概念分析、历史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

科学哲学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如研究科学规律、科学理论的构建和验证等。

还可以通过考察科学方法的本质、科学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来了解科学的哲学问题。

科学哲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科学的本质和方法,为科学的发展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

同时,科学哲学的研究也可以提供哲学思考和指导,为人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和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

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科学哲学是研究科学的本质、方法和价值的学科,涉及到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等方面的问题。

历史主义学派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认为科学是历史性的,科学发展具有历史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历史主义学派的角度探讨科学的本质和发展。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

科学的发展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历史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的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都受到当时社会背景和科学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古代科学主要是基于观察和经验,而现代科学则更加注重实验和理论的结合。

历史主义学派强调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既有积累和延续,也有突变和革新。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强调科学的历史性,科学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性和不确定性。

科学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向度的,而是多样化和多元化的。

科学的历史发展既有连续性,也有断裂性。

科学的发展既受到内部因素的制约,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科学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科学家个人的才智和努力,还受到社会和历史的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还强调科学的相对性和局限性。

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不是绝对的和永恒的。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科学的真理是相对的和暂时的。

科学的知识和理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科学的知识和理论也会发生变化和更新。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对科学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科学的本质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它强调科学的历史性、相对性和局限性,揭示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观对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促进科学的创新和发展。

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

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

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摘要: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

分析的历史哲学重点涵盖四组基本问题,即历史学中的“史实”真理性问题、解释问题、预言问题和客观性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本文将这四组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共同的基础性问题。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关键词:历史哲学;科学哲学;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一、从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谈起英国历史哲学家沃尔什(W.H.Walsh)的名著《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

沃尔什首先考察了历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科学知识,按照他的概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它是有方法地获得的,并且是系统地加以叙述的;(2)它是由一套普遍的真理所构成的;(3)它能使我们做出成功的预言;(4)它是客观的。

关于历史的解释,沃尔什是从唯心主义者的历史哲学着手探讨的。

他重点分析了柯林武德和狄尔泰的表现理论。

沃尔什借鉴柯林武德的观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提出了历史解释的“综合” 理论。

综合理论“通过追踪一个事件与其它事件的内在关系并给它在历史的脉络中定位的办法来解释那个事件”(第54页)。

沃氏进一步论证道,“除了综合之外,历史学家们还要诉之于什么其他的解释过程呢?看来很清楚的是,它必须是一种半科学类型的解释,包括着把普遍原则应用于特殊的情况”。

普遍原则“关系着人性”,“人性的科学因此对历史学的每个分支来说,都是基本的学科”(第59~61页)。

“综合”是对“史实”的综合,但“史实”的真实性如何?这是沃著所探讨的第三组问题。

大体说来,探究历史的真实性,首先是要在真理的符合论与融贯论之间做出抉择。

符合论意味着陈述与事实相符合,融贯论只要求陈述与某些前提假设或条件相融贯。

就历史学而论,符合论似乎无法证明“史实”是否的确是过去的事实这个难题;融贯论的缺陷在于“架空了整个的结构”,毕竟,“一切知识都必须从一个被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基础开始”(第84页)。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思考和解读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思考和解读

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思考和解读人类在理性思维和感性认识两个领域内一直在求索,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作为两个拓展这两个领域的学科,在解释、探讨、阐释这两个领域内的问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两个角度探讨其思考和解读。

一、科学哲学的思考与解读科学哲学是对科学活动和科学成果的哲学思考,是一种探讨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学科。

科学哲学从认识论、认知论、本体论等方面探讨和解答了一些科学方面的疑问。

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与科学理论的发展同时进行。

科学哲学主要围绕科学思想的本质及其应用展开论述。

科学思想是指科学家或科学界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对客观世界的不断观察、实验和验证而构成的。

科学思想是科学活动的基础,并通过不断的积累形成了科学理论。

科学哲学在探讨、阐释、解读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将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运用不同的哲学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思考,如归纳、演绎、逻辑、数学、形而上学等方法。

例如,对于科学研究中的因果关系,科学哲学认为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通过实验验证得到的知识,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来建立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体系。

科学哲学认为,这种关系不是单一的原因和结果,而是相互交织的,包含了主体、对象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科学哲学还涉及科学家在科学实践中遇到的伦理问题。

科学家的目的不仅是探索自然规律,还体现在解决社会问题中。

因此,科学家在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守伦理规范,把握科学价值观念。

二、科学史的思考与解读科学史是记录科学发展的历史,是对科学活动的回顾和总结。

科学史从科学的出现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非常详细地叙述了各种学科的发展历程,包括人类认识自然的进程,科学和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科学史的主体是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等方面考察科学发展的过程,并对这些发展的因素进行研究。

科学史是为了认识现代科学活动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基础而展开的一种研究。

通过对科学历史的研究,人们得以了解科学理论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科学的本质属性,并对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

•从事同一问题领域的研究,遵循相同的范式 •研究具体问题、细节问题,不动摇范式本身,范式是 默认的 •问题的解答不是私人性的,在共同体内部具有公共性、 可交流性
•在专业上拥有权威性,该专业范围内的研究必须接受 共同体的评判,否则会被边缘化。
•一个共同体与其它共同体、共同体与社会,有着相对 的较为明确的界限。共同体的语言是内部的、专业化 的,他们的活动也有自己的圈子,局外人往往不容易 理解。
三.科学发展的模式——革命式发展
前科
常规
反常与
科学

科学
危机
革命
新的常 … 规科学
统一
新的
范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范式
理论的选择问题: 1.对理论作出终审裁决的,是该领域的科学共同体。
2.科学家们取得一致的意见,并非靠逻辑和经验证据, 而是靠“说服”、“劝说”的技巧。
科学进步的问题: 科学进步并非趋向绝对的真理,而是工具的改进。新 范式并不比旧范式更接近真理,仅是更为有效的解题 工具。
4.哥白尼体系是否比托勒密体系简单?这并不明显。 托勒密体系用了80多个轮子(其后来的发展),哥 白尼用了34个轮子(本轮、均轮的组合),似乎哥 白尼的简单,但托勒密的体系也可以通过改变计算 方法减少到比较少的轮子,哥白尼解释某些问题又 需要比托勒密更多的轮子。简单性似乎也难成好的 理由。 在多数科学家接受哥白尼的时候,有利于哥 白尼的众多证据当时都没有出现或无法观测。 但科学家还是接受了他,为什么?
历史主义——范式与科学革命的理论
一.库恩思想形成的背景 二.范式 三.科学的发展模式—革命式发展 四:案例-哥白尼革命
库恩简介
托马斯· 库恩(Thomas Samuel Kuhn,19221996),美国科学哲学 家、科学史家。1949年 获哈佛大学哲学(物理 学)博士学位,1952年 任普林斯顿与加利福利 亚大学科学史教授。 最著名的代表作:《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此外还有《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 天文学》(1952),《必要的张力》(1977), 《黑体理论与量子不连续性》(1978)等。

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反思

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反思

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史反思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复杂而晦涩的话题,只要追溯到古代,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关系是复杂的。

在古代,哲学和科学均被视为学科,其研究方法似乎无法分割。

它们属于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独立的部分,互相联系,缔结一致。

在伊斯兰文化的文明传统中,几乎把哲学和科学视为同一类事物。

古希腊和拉丁文化古典主义的文明传统,其中特别强调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角色,是科学理论框架的形成进程。

这种文化传统把哲学当做科学研究中一种基础性的指导,以便解释、认识和解释哲学本身,以及其与科学的关系。

在中世纪,随着哥白尼发现地心说理论、开普勒提出太阳中心说,几乎开启了科学研究的新纪元。

基本上,这一时期的哲学仍然是由宗教原则驱动的,从而把哲学的目的和科学的目的分离开来。

哲学的职责是探讨真理,科学的职责则是为了发现真理,至少在古代以来,两者的目的都是这样的。

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视角,使得它成为科学发展的理论框架。

科学家通过哲学理论和研究,更有效地推动科学研究,以使得新发现更为精确。

科学发展带来了改变,也改变了哲学的功能。

真理的探索仍然是哲学的主要目标,但它已经不再只是普通的理论研究,而是成为一种更客观的、更加精确的研究方法,并且与数学和物理学等科学学科紧密结合在一起。

因此,科学和哲学便开始朝向更加紧密的关系发展。

自从17世纪以来,西方文明开始出现一种看法,认为科学发展是以哲学为基础的。

这是因为,与伊斯兰文化类似,西方文明也在文化传统中强调对哲学的重视,把它视为科学发展的基石,从而让哲学成为科学发展的源泉。

有观点认为,哲学的发展有助于科学的发展,但也有观点认为,科学的发展会对哲学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

哲学的发展如何影响科学?科学的发展如何影响哲学?它们在历史上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关系?目前,这些问题尚未有定论,但回顾历史,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两者之间复杂而晦涩的关系,也能得出一些结论:两者之间关系是复杂的,而且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哲学对科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科学的发展也会影响哲学;最重要的是,历史上的文化传统本身和社会环境,也会对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哲学”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对峙与融合——兼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哲学”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对峙与融合——兼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则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1 9世 纪初 的 西 方 史 学研 究 在 方 法 论 上 几 近 沦
学 式反思 就 是要超 越特 殊 的历史 事件去 把握 普遍 的
历史原则 ; 超越局部 的细微变化去把握历史 的整体
进程 ; 超 越个 体 行 为 去 把 握 人 类 历 史 的深 层 意 义 。
为此 , 他 们开 创 了一种 思 辨 的历 史研 究 范式 —— 历
义的分析模式。他们认为 , 研 究社会历史这样 的复杂 性问题 , 需要借助于哲学和科学之间 的方法论 空间 , 需要哲 学方法和科学方法 的综合集成。历史唯物主义开辟 了一条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相融合 的社会历史研 究路径 , 在
方法论原则上具有“ 哲 学一 科 学 二 重 性 ” 。
关键词 :哲学; 科 学; 历史唯物主义 ; 方法论原则 ; 哲学一 科学二重性 中图分类号 : B 0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1 — 5 9 5 7 ( 2 0 1 3 ) 0 2 - 0 0 6 0 - 0 4
认 为, 历 史研 究首 先要 确证 史 实 , 即尽 可能地 搜 集一
臆 造 的各 种联 系 强行 替 代 各 种 客 观 联 系 的 旧哲 学 ,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就是这种 旧哲学的典型代表。当 然, 思辨哲学只是哲学 的一种具体形态 , 而不能代表 全部 哲学 , 思 辨哲 学 的 没 落并 不代 表 哲 学 思 辨 的 价
史 哲学 。历 史哲 学发 端于维 柯 和伏尔 泰 , 经 赫尔 德 、 康 德等 人 的发 展 , 由黑格尔将 之推 向“ 思 辨” 的 顶
峰。
为思 辨哲学 的附庸 。就在 这 一 时 期 , 德 国史 学 家 兰
克高举科 学 的旗 帜 , 发 起 了 一场 意 义 深 远 的 史学 方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概要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概要

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
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型: 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 →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取代旧的研究纲领 →新的研究纲领的进表《经验主义诸问题》的第一部分 以及《对批评的回答》,他试图构造一个“宽容的”“消 过毒的”经验主义。 1967-1968年发表的文章都集中转向 “理论的多元论”,这种观点为了最大化各种机会证伪现 有的各种理论,主张科学家应该建构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 的理论 • 费耶阿本德提出了一种与传统看法截然对立的科学方法论 论点——怎么都行。什么是怎么都行? 费耶阿本德说: “我的意图不是用一组一般法则来取代另一组一般法则。 我的意图倒是让读者相信,一切方法论、甚至最明白不过 的方法论都有其局限性。” • 尽管其费耶阿本德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不合理性因素及神 秘主义色彩,但它体现出的宽容、民主的科学精神及具有 辩证法特征的能动的科学实践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什么是科学(库恩)
对逻辑实证主义的批判
①无法确认科学成就的发明权 ②无法把科学的事实、理论同 错误、虚构、迷信区别开来
对于科学的不同看法
逻辑实证主义: 科学是经验事实、理论和方法 论的集合体。
波普尔:科学是不断革命的。 证伪→推翻→创新 库恩: 1.从科学史中去把握科学发展 的动态模式。 2. 科学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命 题和原理有机构成的统一体。
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
科学研究纲领由四部分组成:
①由最基本的理论构成的“硬核”。 每一个纲领都有一个“硬核”,这是纲领所依据的基 本假设。也是一个纲领区别于另一个纲领的本质特点。如 果它遭到反驳,整个纲领就会崩塌。 ②由许多辅助性假设构成的“保护带”。 为了捍卫科学研究纲领的硬核而组织的。由许多辅助 性的假说构成,他们使硬核免受经验事实的反驳。 ③保卫硬核的反面启示规则——“反面启示法” ④改善和发展理论的正面启示规则——“正面启示法”

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

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

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融合在历史的长河中,哲学与科学一直是人类探索世界、理解自我的两大支柱。

古代哲学,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对宇宙本质的追问,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科学,则以其严谨的方法和实证的态度,不断推动着知识的边界。

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张力,但同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融合点。

古代哲学家们,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庄子和孔子,他们的思想不仅探讨了伦理、政治、美学等社会现象,也试图解释自然界的运作原理。

他们的理论往往建立在观察和推理之上,尽管缺乏现代科学所依赖的实验验证,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对问题的深刻洞察,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方法的兴起,特别是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科学的诞生。

他们通过实验和数学工具,将哲学的抽象思考转化为可验证的科学理论。

这一转变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然而,哲学并未因此而消失。

相反,它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哲学提供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和伦理考量。

同时,哲学也不断地对科学理论进行反思和质疑,推动科学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在现代,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融合。

例如,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如非局域性和不确定性,与东方哲学中的一些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于意识、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的探讨,也越来越多地借鉴了哲学的见解。

知识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理论层面,它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医学到心理学,从环境科学到社会学,现代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指导和反思。

哲学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意义,科学则提供了实现哲学理想的工具。

总之,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之间的融合,是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共同推动着人类对世界的理解不断深入。

在未来,这种融合将更加紧密,为我们打开新的认知之门,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

历史学的科学哲学之用

历史学的科学哲学之用

首先 ,在 打着各种旗号 的唯实论和形形 色色的反 唯实论 、相对主义 、社 会建 构主 义之间 ,争论似 乎是无止无休 的 。关于 外在 的现实 ,科学 是不是大体上可 以 得 出得研究 的东
西——这 些东西显然 会因时间和科学共 同体的不 同而变化 ? 其次 ,是 关于真理本身 的根本 问题 。判 断是不是真理 ,我们是采用真理符合 论 (orso d n e h oyo u )呢 ,还是 只满足于 不矛盾 原则 ?如果 采用前 c r p n e c er frt e t t h 者 ,那我们 应如何想象我们 找到那些真命题 与之相符 的对 象时所借助 的是什么途 径 呢? 没有 中介物看 来是不可 能 的。但不矛盾 原则看 来又很 不够 : 组全是假 的 一 命题 可 以相互不矛盾 ,显然就是这 种情况 。
应该充分利用 ,尽管论 到最 低限度还是不存在零理论 负载的陈述 。
第 三 ,在 科学或在科学 史中 ,我们不能指望最后确定 的答案 ,所有 的结论都 要经历修正 。不过话 得说 回来 ,有 些结论 ,特别 是科学 上的结论 ,明显地 要 比另

些更可靠 。
对于 习惯于使用 更加实证的方法论 的人来说 ,以上 三个原则为我们 的研究 所 提供 的基础看来是前景 不妙。但在我看来 , 它们为研究提供 的基础却是相 当稳 固。 它 们使我们 能够推 敲 ,在何种意义上说 ,某些现象对于 古代不 同领域 中不同研 究
能仅仅 用古希腊文来 翻译古希腊 文。我们不得不放 弃古文而用现代 文 ,对于我来 说就是使 用英文 ,这就 可能造成很多 曲解 。所 以这个 问题还 是没有 解决 。
概念框架是 我们唯一所拥有 的。我不得不把希腊 文或汉文译成英 文。当然有时我 们不 翻译 ,而 是音译 。古希腊 语 中的 l o ,它涵盖 言语 、说 明 、理 由 以及更 多 o s g 的意义 ,是无法翻译 的。汉 文中的 “ 、“ 气” 阴”和 “ 阳”也是如此 。但 我们不可

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种种变革与挑战。

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碰撞。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一、科学思想的特点与发展明清时期,科学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逐渐兴起。

与此同时,西方科学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在这一时期,中国科学家继承传统的科学知识,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科学思想。

首先,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注重实证与经验观察。

受到西方科学方法的启发,中国科学家开始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强调以事实为依据,追求真理。

比如明代科学家徐光启通过长期的天文观测,发现了红山相对位置的变化规律,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强调实用主义。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现实问题的需求,科学家们开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社会作出贡献。

例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工艺和技术,对当时的农业、医学、冶炼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还具有崇尚自然与追求动力的特点。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科学家们开始相信自然界的运行有着客观的规律和原理,努力寻求解释和掌握这些规律。

例如,明代科学家戴经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形未见,而心未动,故能见形”这一认识论,进一步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

总体来看,明清时期的科学思想在传统科学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科学思想的影响,呈现出实证、实用、崇尚自然和追求动力的特点。

二、哲学思想的特点与发展相对于科学思想,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然而,明清时期仍然涌现了一些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首先,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想强调心性修养与人伦关系。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理学家朱熹在《性理》中强调,通过修养心性,人们可以顺应天理,与他人和谐相处。

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

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

从解答不了到出现危机,就会刺激新 的理论出现,而旧的理论就像不合身的衣 服一样被扔掉。现代科学哲学的发展又何 尝不是如此,从逻辑主义转向历史主义; 从早期历史主义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早期历史主义到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早期历史主义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新历史主义, 到历史唯物主义,再到新历史主义,历史 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着。 主义不断发展完善着。
历史主义的 科学哲学
绪论
古往今来,总有人他想试图理解历史舞台上 演的这幕戏剧的意义;他想试图理解历史发 展的法则。如果他在这方面获得了成功,他 当然就能预测未来的发展了。那样,他就可 以给政治学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并给我们 提供可行的忠告,告诉我们哪些政治活动可 能成功,哪些政治活动可能失败。历史主义 也由此产生。
普世历史与唯心史观
康德在论及普世历史中开宗明义地说明,每 种生物都会发展成为其“注定的目的”(或 称“历史的终结”),而人类作为独有可以 使用理性的生物,人类的历史发展也有其完 整使用理性的目的:建立普世的公民社会。 迈向这个目的的发展就是社会进步 。这是典 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
普遍为人们介绍的便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 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 “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史观”。历史唯物 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以黑格尔的辩证法, 结合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去解释人类历史演变的过 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和有其特 定规律的,其最基本的规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伴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人类社会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 产主义社会。
历史主义的不同形式
早期历史主义早期历史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摘要: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

分析的历史哲学重点涵盖四组基本问题,即历史学中的“史实”真理性问题、解释问题、预言问题和客观性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

本文将这四组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同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一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中共同的基础性问题。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历史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就是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

关键词:历史哲学;科学哲学;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Abstract: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 Introduction by W. H. Walsh deals mainl y with the so-called analytic philosophy of history which generally covers fourissues, namely, the truth of fact, interpretation, prediction and objectivity inhistory. In a word, it tries to answer whether history is one of the sciences.This paper compares the four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with their coun terpart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furthermore, dissects the basic commo n questions in the modern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with d ialectic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concludes that history is no t only one of the sciences, but also a science in the sense of natural science.Key words: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the philosophy ofscience ;W. H. Walsh;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An Introduction一、从沃尔什的《历史哲学导论》谈起英国历史哲学家沃尔什(,主要探讨所谓分析的历史哲学。

沃尔什首先考察了历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

科学知识,按照他的概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它是有方法地获得的,并且是系统地加以叙述的;(2)它是由一套普遍的真理所构成的;(3)它能使我们做出成功的预言;(4)它是客观的。

关于历史的解释,沃尔什是从唯心主义者的历史哲学着手探讨的。

他重点分析了柯林武德和狄尔泰的表现理论。

沃尔什借鉴柯林武德的观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提出了历史解释的“综合”理论。

综合理论“通过追踪一个事件与其它事件的内在关系并给它在历史的脉络中定位的办法来解释那个事件”(第54页)。

沃氏进一步论证道,“除了综合之外,历史学家们还要诉之于什么其他的解释过程呢?看来很清楚的是,它必须是一种半科学类型的解释,包括着把普遍原则应用于特殊的情况”。

普遍原则“关系着人性”,“人性的科学因此对历史学的每个分支来说,都是基本的学科”(第59~61页)。

“综合”是对“史实”的综合,但“史实”的真实性如何?这是沃著所探讨的第三组问题。

大体说来,探究历史的真实性,首先是要在真理的符合论与融贯论之间做出抉择。

符合论意味着陈述与事实相符合,融贯论只要求陈述与某些前提假设或条件相融贯。

就历史学而论,符合论似乎无法证明“史实”是否的确是过去的事实这个难题;融贯论的缺陷在于“架空了整个的结构”,毕竟,“一切知识都必须从一个被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基础开始”(第 84页)。

沃尔什“综合”了这两种观点,确信历史学以某种“过硬”的史实为基础而重建历史,而“我们能够利用的唯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就是我们在那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各种信念之间的内部融贯性”(第88~92页)。

最后是历史的客观性问题。

在这里,把一组命题称为“客观的”,“我们的意思是指,它们会保证所有认真调查研究它们的人都能接受”(第95页)。

但是历史思维中“选择”因素的存在,似乎表明“历史学是出奇彻底地主观的”(第98页)。

有关历史客观性的问题,有三种主要的史学理论:客观主义、怀疑主义和配景主义。

客观主义强调强烈意义上的客观性;怀疑主义以历史学主观因素的存在为理由,怀疑获得历史真知识的可能性;配景主义是沃尔什所提倡的,它认可各种不同观点的存在,要求历史客观性在一种弱化了的意义上加以使用。

配景理论承认历史学家“以他自己的前提假设去观看过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各自提供“某种洞见”。

根据以上对四组问题的阐述,笔者以为,沃尔什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组问题。

我们说,历史解释中的“综合”问题、历史事实中的真理问题、历史叙述中的客观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历史学与其它学科(尤其自然科学)的关系问题——质言之,历史学是自律的还是同化的问题。

探讨这个问题,最令人信服的方法,就是比较历史哲学和科学哲学,考察历史学和自然科学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

沃尔什所研讨的四组问题,为我们进行此种比较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本质比照综合前文沃尔什对历史哲学四组问题的探讨,以及他对历史学是否具备科学的四个主要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历史哲学与科学哲学的比较,重点涵盖四组问题:(1)“事实”的真实性问题;(2)解释问题;(3)预言问题;(4)客观性问题。

首先,“事实”的真实性问题。

历史学的真理符合论者认为,历史学中我们所涉及的都是事实,这些事实恰恰因为它们是过去的,所以就是固定的和确定的;而科学的真理,由于科学思维无疑地包含有约定的成分,或许就不那么确定了。

融贯论者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我们所认识到的各种事实,都是以融贯论所说的那种方式而被确定的,改变一个可能影响其余。

诚然,历史学奠基于文献、钱币、建筑遗迹、考古数据等证据,但证据不是自明的,历史的基本命题,都体现着解说的成分和某种给定的东西。

符合论对于史实的坚定信念是可取的,但融贯论似乎反驳得更具说服力。

然而融贯论并不能以此否定历史学的科学性,因为在自然科学中,也存在着类似情况。

科学哲学历史主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论充满于观察中”)。

这个思想早在19世纪末已为惠威尔提出,并为波普接受,汉森则以现代格式塔心理学的成就对此作充分论证。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理论是可错的,观察(经验)是不可错的,理论受经验检验。

但汉森指出,经验(观察)不是中性的,它是受理论指导的,是充满着理论的。

两个人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细胞切片,生物学家看到了“高尔基体”,而另一位门外汉却看不到。

以格式塔心理实验经常使用的鸭——兔图为例,同一张由各种线条构成的鸭——兔图,有人看它是鸭,有人看它是兔。

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鸭子的人,他决不可能从这些零乱的线条中看出鸭子来。

这是因为,经验是受观察者的心理因素特别是理论指导的制约的 , Patterns of Discovery :An Inquiry into the Conceptua l Foundations of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8, p85.。

可见,在历史学和自然科学中,都存在着否认“事实”的真理性的情况。

如果说“事实”的真实性在两门科学(学科)中有差别,那也仅仅是量(可靠度)的差别。

何况历史学中也存在可信度极高(沃尔什之谓“过硬”)的“事实”。

就此而论,我们说,历史学就从一个方面被证明是与自然科学无实质区别的。

其次,解释问题。

假定历史“事实”是可靠的,如何解释这些“事实”,使之成为“有意义的”呢?沃尔什借用“惠威尔的术语”,倡导“综合”理论。

19世纪英国假设主义者惠威尔(W.Whewell)认为,科学的发现是通过事实(经验)和观念(理论)的综合而实现的。

沃尔什的历史学“综合”,其“特殊性”在于“常常是以目的论的术语来进行的”。

若问术语(观念)的来源,沃尔什答:“关于历史学家所掌握的那些观念的起源,我什么也没有谈;那此观念在他写作的当时是有影响的,这对我来说就够了”(第58页)。

但是沃尔什承认“综合”理论“虽说有着巨大的重要性,却并不能构成历史解释的全部性质。

象科学类型的解释那样来参照普遍的真理,也还是需要的”;“我们主张,有一套属于人性科学的基本概括是一切历史著作中所假设的前提”。

至此我们发现,沃尔什“综合”理论中所需要的“合适的观念”,应该来自各种科学——尽管主要地来自“人性科学”。

这与自然科学有多大差别呢?无怪沃氏定位历史学既“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又“和自然科学或者甚至常识,并不象有时候被人想像的那么不同”。

第三,预言问题。

根据沃尔什的见解,“科学知识乃是某种程度上总会有用的知识,其有用就在于它能使我们掌握现在或预言未来”。

何以科学知识能够预言未来?沃尔什解释道:“科学真理的特征,则恰恰是它们的普遍性质;它能使得它们为了预言的目的而被加以使用。

”(第28~29页)历史学中不存在普遍真理,充其量是一种“高度压缩了的提要”,前者是一个“开放类”,后者则是个“封闭类”(第33页),因而历史学不具有预言的功能。

然而“历史学家……却常常处于一种要做出预言的地位”(第34页)。

历史学的“预言”与科学的预言果真有天渊之别吗?批判理性主义者波普(件的可能性。

他认为,预言必须依据规律,但社会历史的变化没有规律,因为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自由意志任意创造历史,因而也就不可能预言社会历史的未来。

r,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 London, 1984, pp. 8~12.规律是如何获知的?经验主义者一般认为利用归纳法,即人们对经验材料进行归纳而获知规律。

但是由归纳法获知的普遍命题就是真理吗?早在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就对此表示怀疑,理由是从特称命题无法推出全称命题;过去的重复不能保证今后必然重复,等等。

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赖欣巴哈(H.Reichenbach)对休谟进行了反驳。

他认为,休谟的错误是寻求知识确定性的错误;其实,归纳知识并非必然性知识,而只是或然的概率知识,且概率度愈高,命题成真的可能性就愈大。

H.Reichenbach , The Rise of Scientific Philosophy ,Un 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1 ,P241.可见在自然科学中,预言并非确定无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