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案例背景 (2)1.2 案例重要性 (3)1.3 研究目的和范围 (4)2.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基本情况 (5)2.1 吉利汽车简介 (7)2.2 沃尔沃汽车简介 (8)2.3 收购交易的概况 (9)3. 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 (10)3.1 谈判团队的组建 (12)3.2 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 (12)3.3 市场分析和战略评估 (14)4. 商务谈判的主要过程 (16)4.1 谈判框架的搭建 (17)4.2 核心利益点的突出 (18)4.3 关键问题的处理 (20)5. 谈判策略与技巧的应用 (21)5.1 谈判双边的策略分析 (23)5.2 谈判中的让步与坚持 (24)5.3 谈判中的沟通与协调 (25)6. 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27)6.1 业务融合与协同效应 (28)6.2 管理层的整合与文化的融合 (29)6.3 面对挑战与风险的应对 (31)7.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影响 (33)7.1 收购后的企业表现 (34)7.2 对行业影响分析 (36)7.3 对吉利和沃尔沃的长期战略意义 (37)8.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教训 (38)8.1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39)8.2 对未来类似交易的潜在影响 (40)1. 内容概括引言:简要介绍吉利汽车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背景,以及双方历史上的合作关系。
这可能包括吉利对汽车制造业的兴趣、沃尔沃的品牌和技术价值等。
商务谈判的过程概述:描述吉利和沃尔沃在商务谈判中的主要阶段,如初步接触、谈判团队组建、关键问题讨论、合同条款商定等。
谈判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双方在谈判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包括价格争议、技术转让、管理结构整合、品牌形象维护、环保法规遵守等方面。
谈判策略和成果:讨论吉利和沃尔沃如何运用谈判技巧和策略解决冲突,并达成交易。
这包括双方的妥协、新管理结构的建立、研发合作的协同效应等。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汽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而沃尔沃则是瑞典的知名汽车品牌。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这一并购案成为了当时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
这一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也成为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研究的对象。
本文将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首先,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背后是吉利汽车对国际市场的野心和战略布局。
作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一直在寻求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更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
通过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吉利汽车得以快速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这一举措也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野心和实力。
其次,吉利并购沃尔沃案的成功也离不开吉利汽车对沃尔沃品牌的保护和发展。
吉利汽车在收购沃尔沃后,充分尊重了沃尔沃品牌的瑞典文化和价值观念,保持了沃尔沃汽车在产品设计、研发和生产上的独立性。
同时,吉利汽车也为沃尔沃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资源,加速了沃尔沃汽车的产品更新和国际市场拓展。
这种成功的整合和发展模式,为国际并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最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案例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树立了成功的典范,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同时,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也引发了对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应该如何平衡利益、文化和品牌的思考和讨论,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综上所述,吉利并购沃尔沃案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的国际并购案例。
通过对这一案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战略意图和实践路径,也可以为国际并购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领域将会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涌现,为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完美版

1.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原因(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吉利这样说也这样做了,而且成效显著。
①渴望技术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是无庸质疑的,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一直以来吉利汽车在价格和品牌上都给人以“草根”的印象,依目前的形势看,吉利虽有三大品牌,但尚缺乏一锤定音的顶级豪华品牌,这个空缺沃尔沃正好可以补上,有了沃尔沃,吉利在行业内的品牌竞争地位无疑会大大提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吉利是民营企业,打入国际市场更困难,但是只有进入了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才能够越做越强。
吉利需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而收购品牌无疑是捷径。
所以代表品牌市场的沃尔沃就毫无疑问地成了吉利走出中国的桥梁。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沃尔沃通过体育营销和大成本的营销让自己的品牌和“绅士精神、挑战极限、高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锁定了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安全和环境并且又不爱张扬的用户群体。
能够近距离地学一学外资品牌的营销策略,对吉利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车企来说,都是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提。
2.2现状分析(SWOT)2.2.1优势(S)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
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吉利收购后的运营整合方案符合福特方面要求吉利对沃尔沃未来的发展之路规划地相当明晰:一是通过采购沃尔沃设置在中国工厂生产的零部件,以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扩大销售规模摊薄整车成本。
通过详尽的成本测算,准确的预测出沃尔沃销售35万辆即能实现扭亏。
3吉利有两次国际并购案的经验在沃尔沃之前,吉利已经成功操作了两起跨国并购案:2006年10月控股英国锰铜,2009年3月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的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 瑞典沃尔沃
• 沃尔沃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 在瑞典哥德堡,是瑞典最大的 工业企业集团,北欧最大的汽 车企业,也是世界20大汽车公 司之一。截至2009年6月底,共 拥有21000名员工,在全世界拥 有近2500家销售网点。自1927 年4月14口第一辆沃尔沃汽车出 世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 已享誉全球八十余载,其品牌 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 车,是汽车安全的代名词。
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票据的价格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 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二 、对价与融资方式分析
2.1 对价与融资方式 2.2 影响对价方式的主要因素 2.3 吉利的对价与融资方式
2.1 对价与融资方式
2.1.1 收购的对价形式
•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支付方式主要有三种: • 现金对价
管理层矛盾:
吉利控股与沃尔沃并购后所组成的新的董事会成员中,绝大部分都是欧美管理者, 并购后的沃尔沃将独立于吉利运转。这种格局不仅存在一般意义上的股东与管理者之 间的矛盾与冲突,还面临海内外两个沃尔沃管理层之间矛盾与冲突。
大小股东矛盾:
吉利控股作为第一大股东,并购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沃尔沃的技术、品牌和商 誉及其专利、设备、人才团队等等。
2 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
现金支付将增加公司资本中负债的比重,而股票支付则增大股本或股东权益的比 重,选择支付方式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
3 公司控制权
并购方,特别是在一些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中,股东为防止并购后控制权稀释而 影响个人财富,甚至被目标公司“逆向并购",在并购对价中更偏好现金对价。
4 目标公司的影响
图1 特殊目的公司的注资
三、评价与启示
3.1 并购后的股权结构 3.2 并购后的风险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吉利、沃尔沃公司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建有六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整车产品。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沃尔沃(V olvo)这个名字是拉丁语,意思为“滚滚向前”。
在1927年4月14日用于第一辆沃尔沃汽车V4之前,它曾是一个滚珠轴承的品牌名称。
沃尔沃汽车的铭牌是钢铁的标志——一个带有斜箭头的圆圈(铁标)。
这种标志的设计思路最初源自因耐久性而闻名的瑞典钢铁工业。
自那时起,在世界各地,这个钢铁的符号就成了沃尔沃的代表。
对沃尔沃而言,这一现代化的企业品牌标志也代表沃尔沃对客户所做出的安全、品质和设计三方面的承诺。
沃尔沃汽车公司成立于1927 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
沃尔沃汽车公司的主要生产厂设在瑞典、比利时和中国,并在全世界超过100 个国家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 多家展厅。
二、并购动因(一)宏观原因1、政治环境瑞典首相表示欢迎吉利与沃尔沃最终结盟,中国政府也对此事持鼓励态度,在经济和政策方面都给予了很多的支持。
2、经济环境受金融风暴波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陷入衰退.而福特公司也因此债务缠身。
虽然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经济有一定影响,但是风暴并没有伤到我国经济的筋骨,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是远大的。
从民族文化来看,我国国内民族意识高涨,人们在买汽车时,会优先选择购买国产汽车。
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1.2 并购背景及原因
• 中国吉利
• 瑞典沃尔沃
获得先进核心技术 增强品牌实力和市场力量 吉利发展战略的需要。进军国 际市场的需要。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营理念。吸 收国外高端人才、吸收核心技 术。减少吉利重新建立豪华汽 车品牌的时间与成本。
1999年,沃尔沃被福特公司收 购。福特从04年至08年累计亏 损390亿美元,已经把捷豹、路 虎等品牌出售。而沃尔沃自07 年起连续3年亏损,08年税前亏 损6.53亿美元,市场销量大幅 下降。
财务状冴,管理层意愿
2.3 吉利的对价与融资方式
• 2.3.1 吉利选择单一的现金对价的原因:
1 福特公司急需现金,而丏吉利股票仁在香港上市,沃尔沃的股东丌愿意接叐或 丌能接叐丌在本国市场交易的公司股票。 2 现金对价必须履行的法律手续以及法规制约比股票对价方式少。作为竞购沃尔 沃的多个公司乊一,吉利控股采用现金对价可以迅速击败竞争对手。 3 吉利控股幵购沃尔沃时,恰逢金融危机后期,股市低迷,股票价格很难真正反 映其内在价值。
2.2 影响对价方式的主要因素
• 1 幵购双方相对规模
一方面,目标公司不幵购公司规模相比比越大,信息丌对称程度也就越大,若用 现金支付,幵购方丌仁承担了相当大的现金压力,也承担了估价偏差的全部风险。 另一方面,目标公司越大,采用换股幵购意味着幵购后公司股权流失越严重。 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支付方式,要看这两种影响相互权衡乊后的结果。
高盛“炒作” 09年9月底,高盛公开宣布投资3.3亿美元收购吉利15%的股权,截止10 月底,吉利股价暴涨350%。高盛这样炒作的好处在亍使吉利市值快速增长, 准备好充足的资金用以收购沃尔沃。
政府劣力 在这次沃尔沃幵购案中,吉利积极不地方政府合作,采叏以战略投资换 资金、以项目基地换资金方法,这种民营不地方政府相结合的互利共赢的融 资模式,为中国企业海外幵购融资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和思路。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企业并购案例。
通过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将探讨吉利集团如何成功实施这一跨国收购,以及这一收购对吉利集团自身、沃尔沃品牌乃至全球汽车行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首先概述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基本情况,然后详细介绍收购过程,包括收购背景、交易结构、关键条款等。
接下来,文章将分析收购的动因,包括吉利集团的战略意图、沃尔沃汽车的价值潜力等。
文章还将评估收购的绩效,包括收购后吉利集团和沃尔沃汽车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变化。
文章将总结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的启示,为其他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吉利与沃尔沃概况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是中国一家知名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
吉利汽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旗下拥有多个子品牌和产品线,覆盖轿车、SUV、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市场。
吉利汽车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导向,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努力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沃尔沃汽车公司(简称沃尔沃)是瑞典的一家知名豪华汽车品牌,创立于1927年。
沃尔沃以其卓越的安全性能和创新的汽车技术而闻名于世。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沃尔沃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豪华汽车品牌之一。
沃尔沃一直坚持对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
吉利和沃尔沃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吉利汽车的快速崛起和沃尔沃汽车的品牌影响力,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一事件,不仅是两家企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也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收购过程与动因分析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案例堪称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此次收购不仅标志着中国车企开始在全球汽车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也显示了吉利对于自身发展战略的坚定决心。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3.要有互补的共赢条件。成功收购要创造出价值,实 现整合价值大于总价值的溢出效应。收购并不是为了 打击被收购对象,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这需要双 方具备互补的共赢条件,才能一起创造价值。
反垄断审查 2010年7月15日,吉利宣布李书福将担任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2010年7月中下旬,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2010年7月26日,吉利收购沃尔沃通过了商务部的审批 2010年8月2日,吉利与福特在伦敦签署交割协议,沃尔沃成吉利
合资了公司
并购成功经验
1.要积累足够的国际经验,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 普遍处于“走出去”的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 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收购时,由于对当地制度法 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并购动因
一、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管理就是造安全、环保、 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 低成本的中低档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都一直坚持 这样的传统,这样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 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售整体。
二、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二、战略调整
对于沃尔沃此次中国区的调整,沃尔沃方面表示意 在加强吉利对于沃尔沃在中国业务上的把控,同时保证 在中国生产的沃尔沃轿车能够达到与瑞典托斯兰达工厂 同样的高标准,同时似乎也预示着,吉利在一切准备停 当后,沃尔沃在中国将会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变革, 沃尔沃看中吉利什么,以示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二是 吉利的商业文明,三是吉利的民营企业性质
并购后面临的风险
一、沃尔沃新车型难以脱离福特车系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案例分析1.企业背景1. 吉利控股: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从生产电冰箱零件起步,发展到生产电冰箱、电冰柜、建筑装潢材料和摩托车,1997 年进入汽车行业,一直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打基础练内功,坚定不移地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现资产总值超过 2000 亿元,员工总数超过 7 万多人,连续六年进入世界 500 强。
2. 福特沃尔沃: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
1999 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2010 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2.并购原因1.大企业创新理论(最为重要的原因):吉利在国内市场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走出国门的技术资本,于是便关注了国外沃尔沃,希望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来了解沃尔沃的知识产权,从而获取操控的核心技术和中高端车型的技术体系能力。
2.全球经济一体化:由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方使得吉利的目光放到了国外的市场,同时中国汽车的海外需求不断增长,他们想通过收购国外汽车品牌,来获得研发到制造再到国际市场渠道等价值链,以此来打开吉利在国外的市场。
而收购之前的沃尔沃在 2007 年曾实现 45.83 万辆的全球销量纪录,并且有着2000 多个全球经销商、供应商体系在国际渠道方面绝对是吉利所需要的。
3.国际品牌效应:收购沃尔沃有利于提升吉利的国际品牌地位,利用沃尔沃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
4.福特汽车亏损:随着金融危机的全面侵袭,福特的汽车销量下降了21.8%,亏损 146 亿美元,其中沃尔沃的亏损约为 15 亿美元,而且已经是连续三年严重亏损。
这促使福特开始以“一个福特”的理念对自身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而卖掉沃尔沃,就成为其降低成本、减少债务、改善财务状况的战略决策之一。
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 沃尔沃

5 吉利并购沃尔沃后面临的风险
• 在汽车行业,可以举出很多无功而返的并购案例:戴姆勒兼并克莱斯勒,宝马整合罗孚,通用并购萨博和悍 马,上汽并购双龙等。吉利并购沃尔沃无疑是一条艰难之路,面临着一系列风险: • 1. 品牌信誉的维持风险。沃尔沃是高端品牌,而吉利是低端品牌。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为削减成本, 将实现沃尔沃部分国产化,可能会由于吉利的低端品牌形象影响到沃尔沃的高端品牌形象,或者使消费者 对沃尔沃的质量产生疑虑。数据显示,2010 年,全美汽车3 月份销量同比整体上涨,而沃尔沃品牌因被吉 利并购,在美国市场3 月份的销售下降18%。若品牌受损,将会直接影响其销售及盈利能力。如何保持沃 尔沃的品牌信誉无疑是吉利面临的极大挑战。 • 2. 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及使用权获得风险。吉利并购沃尔沃100%的股权,将拥有其关键技术及 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受法律限制,沃尔沃的相关技术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用到吉利车上。而且,福特之 前已经将沃尔沃纳入了全球平台共享体系,以避免因被并购造成核心平台技术的外泄。福特拥有沃尔沃相 当部分的知识产权并享有使用权,福特在车型上采用了共享平台战略,而福特品牌本身在我国也拥有合资 公司,并已将部分沃尔沃车型实现国产。被并购企业会在转移定价、技术转让等方面设置一系列苛刻的限 制条款,以避免技术流出。汽车涉及的专利门类特别多,而专利涉及到的法律极其复杂。此外,跨国并购 会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甚至陷阱。就在吉利并购沃尔沃正式签约后,沃尔沃集团即发表限制条款声明, 强调吉利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公司,一半品牌拥有权仍归属沃尔沃集团。今后还将有诸如此类的限定条款浮 出水面。如果吉利不能获得沃尔沃的核心技术和技术平台,并购的实效将大打折扣。
6 并购评价
• 并购前经营模式的对比及并购后发展成果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4
二:汽车行业背景及环境威胁分析
2.1 成本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业2008年 成本费用总额持续上升, 增幅逐渐增大。其中产 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 和管理费用前8个月增 速不断加快,8月后增 长明显放缓;财务费用
增速居高不下。
5
二:汽车行业背景及环境威胁分析
2.1.1 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压力减弱 汽车工业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产品(如聚氨 酯、 有机硅和环氧树脂和改性塑料等)。2008年钢铁价格增速呈现前 升后落态势,但钢价一直呈现正增长。2008年后期,在金融危机影响 下需求下降,先前原材料价格飚升趋势改变,很多原材料价格大幅回 落,减轻了汽车制造业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
2
一:宏观环境分析
1.3 科技环境 •国内虽然存在着众多的汽车自主品牌,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缺乏核 心技术,主要销售市场维持在中低端市场,缺少自主核心技术,技术 含量相对较低,高端品牌和技术均被国外知名汽车企业垄断。 •中国的民族车企急需引进过来的先进车辆设计、生产和管理技术,进 行消化和吸收,以提升自主品牌的品牌实力。 1.4 社会环境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远未饱和。 •国内较强的民族意识会使民众购车时相同情况下选择国产品牌。 •国内民众对国产品牌的恨铁不成钢,收购会得到广泛的支持。
7
二:汽车行业背景及环境威胁分析
2.2 需求分析 2.2.1 消费者信息指数下滑,国内需求下降 •汽车属于是奢侈品,其需求量受收入影响较大。 •金融危机爆发后,实体经济下滑,收入降低,汽车经济下行趋势明显, 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消费增速下降。 •石油等燃料价格、燃油税、养路费征收等相关费用上升也提高了消费 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需求。 但是: •我国经济总体来看基本面较好,加上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汽车价格下 降。 •新一轮医疗和教育改革及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正在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 •未来国内汽车需求量不会有大幅下降,会随着经济回暖逐渐回升。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NO. 4: 增大负债。
2010年底,吉利集团资产总额约967 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约710亿元人民币, 资产负债率约为73.4%。增加的近530亿元 负债大部分来自沃尔沃汽车,正是由于吉 利集团接收了沃尔沃汽车全部的负债,才 造成2010年负债大幅上升。
多元化融资渠道,分散风险
争取政府的支持:大庆国资和上海嘉 沃尔都是政府资本,我国政府资金充足, 有投资关系当地经济发展的资本。 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很好地利用了国 外完善的资本市场和便利的多种融资工具。 打造风险隔离带:被收购放的收益作 为担保,成立吉利万源作为并购操作公司。
NO. 2: 市场需求差异。
市场差异性,中国市场和欧洲 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沃尔沃和吉利分开发 展,各走个的品牌路。
2010年11月11日,在上海举办的“2020:中国 和世界的新纪元”主题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 书福表示,与福特公司合作以后,吉利和沃尔沃将分开 发展,各走各的品牌之路。 李书福坦言,在部分问题上,双方确实存在不一致 认识。作为西方的企业,沃尔沃认为当前全世界汽车工 业发展方向,就是要搞小型、节能、环保的车。而在他 看来,沃尔沃在中国要造大一点的车,才符合中国的汽 车市场。但吉利已经表态,要尊重沃尔沃的核心价值理 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
完 美融合
沃尔沃力挺吉利,沃尔沃技术的导入,吉利也已经开 始尝到甜头,目前吉利现有平台上研发的新车型和改款车型 上,均不同程度上运用了沃尔沃的技术。即将在2015年4月 上市的吉利新车博瑞,正是由吉利欧洲研发中心CEVT(吉 利-VOLVO联合研发中心)与吉利研究院共同进行开发,运 用了部分沃尔沃技术。
NO. 3: 缺乏高端品牌管理经验。
吉利一直坚持做中低档次的轿车, 一直受人诟病的就是缺乏管理水平和 高端品牌的运作经经验。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2021/10/10
18
谢谢观赏
17亿美元
18亿美元
沃尔沃品牌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吉利将100%拥有沃尔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沃品牌,以及沃尔沃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零部件供应公司,
相关研发中心
相关研发中心
相关研发中心
技术支持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福特汽车提供的技术
商务谈判期末作业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 1.谈判背景 ➢ 2.谈判主题 ➢ 3.谈判议程 ➢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 5.谈判目标 ➢ 6.谈判程序及具体策略 ➢ 7.谈判结束策略 ➢ 8.谈判的启示
1.时代背景
2.谈判主题
围绕共同利益点进行深入探索,并尽量消除利益分歧, 争取顺利完成收购。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支持、全球销售和服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务网络、境外工厂和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研发人员以及重要的
供应商体系
供应商体系
供应商体系
福特与沃尔沃公用技
100%
70%)的谈判目标 :
6.程序及具体策略
3. 谈判议程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我方(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4.双方利益及优劣势分析
福特的优劣势分析:
5. 谈判目标
我方(吉利)的谈判目标:
议题
目标一 (最优期望目标)
目标二 (第二最优目标)
目标三 (最低限度目标)
收购价格
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企业并购重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国际直接投资80%以上是通过并购方式完成的。
近几年,海外并购的市场上掀起了中国旋风。
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一种全新状态的并购,极具代表性与针对性。
一、案例背景介绍1999年福特以65亿美元的高价购得沃尔沃品牌。
然而事与愿违,沃尔沃这个品牌在过去几年里让它伤透了心,2008年沃尔沃税前亏损额高达16.9亿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全面到来,在售出阿斯顿马丁、路虎、捷豹之后,沃尔沃又成为了福特剥离的目标。
根据洛希尔综合采用现金流折现法、可比交易倍数、可比公司倍值等估算方法对沃尔沃资产进行的评估,在金融危机最严重时的沃尔沃估值,合理价位在20亿-30亿美元之间。
其中,合理收购资金15亿-20亿美元,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正是根据洛希尔作出的这一估值,吉利提出的申报收购金额为15亿-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确定为18亿美元。
吉利花费1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沃尔沃,不到当年福特收购价的三分之一。
这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汽车行业重新洗牌下的意外收获。
从沃尔沃的品牌、已有的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和它的技术来看,还是物有所值的。
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的沃尔沃,其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堪称世界一流。
吉利收购沃尔沃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是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典范。
双方公司概况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
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达到105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基于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制造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也日益频繁。
并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国内汽车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文以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为例,通过对此并购案例的分析,以期对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背景与动机分析1.1 背景分析:2010年3月,吉利汽车宣布收购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公司,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上市公司中第一家海外豪华车品牌收购案。
这个案例被广泛关注,因为它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全球汽车制造业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1.2 动机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动机有以下几点:首先,吉利汽车希望通过并购沃尔沃快速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
其次,沃尔沃作为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车品牌,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积累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吸引力。
再次,中国市场对豪华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吉利汽车希望通过收购沃尔沃来迅速进入高端市场,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豪华车的需求。
二、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的收益与成本分析2.1 收益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利汽车通过并购沃尔沃为自身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沃尔沃作为全球领先的豪华车品牌,为吉利汽车带来了高端市场份额,帮助其增强了品牌形象。
再次,收购沃尔沃为吉利汽车拓展了国际市场,增强了公司的全球化发展能力。
2.2 成本分析:吉利汽车并购沃尔沃所面临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吉利汽车需要支付高昂的收购价格,这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吉利汽车需要承担沃尔沃的债务,增加了公司的负债压力。
再次,吉利汽车需要进行技术和管理的整合,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资本运营吉利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ppt

• • •
1.企业愿景 2.企业使命 3.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4.企业精神
1.企业愿景
• “让世界充满吉利!”有两层喻意:一是期望吉利汽车和先进技术享誉世界,走遍全球; 二是要将“大吉大利”这个美好的祝愿送给所有的人,为世界和平、进步、吉祥如意祈祷。
2.企业使命
• 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这是吉利的企业使命。吉利人 以此为己任,为此而奋斗。
3、主要发展福特品牌
沃尔沃最大的卖点是安全技术和环保技术。现在,沃尔沃的平 台已经和福特的平台完全融合在一起,对福特而言,沃尔沃的历 史使命已经完成,没必要再保留。
影响因素
(一)资产和业务的整合 (二)战略的整合 (三)员工的整合 (四)文化的整合
• 吉利集团的企业文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 •
• •
• •
• •
1、管理理念的冲突 沃尔沃公司作为国际品牌实行的是人性化管理,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重要地位,人事关系主张 平等竞争。而吉利集团与多数中国本土企业一样,人事关系等级分明,习惯于将权力集中在 高层,上级通过对下级的直接干预来管理企业,而下级更多的是服从。中国员工习惯了服从 上级,而外国员工则崇尚个人发展。 2、组织沟通的障碍 跨国公司的各种文化信息能否顺利沟通和协调,是解决跨国企业文化冲突的关键。吉利 集团的员工多数为中国员工,工作语言主要是中文,由于沃尔沃属于瑞典企业,其员工的工 作语言主要是瑞典语,因而在并购最初,双方存在极大的语言障碍,影响公司高层与员工之 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双方的价值观、生活背景、说话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文化差异使得信息不能在组织结构之间准确流畅的传达,最终导致并购后企业组 织结构的低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冲突 由于国籍不同,文化传统、教育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会产生差异。吉利集团和沃尔 沃并购后必然会涉及到两个公司高层领导者的调整、规章制度的重新制定、组织结构的改变、 员工重新定岗以及员工去留问题。而两个企业用人模式、薪资分配制度、绩效考核等不尽相 同,使得吉利集团和沃尔沃的人力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都变得复杂。 4、行为模式的冲突 作为某个国家的成员,发生的行为不可避免的按照本民族、本国的规则进行。并购后中 方员工表达方式比较委婉,很少直接发表意见,而瑞典人做事比较直率,这样一来,就很难 达到共同管理的目标。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吉利并购沃尔沃)..

总论
由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案例看中国企业的收购前景: 1.要积累足够的国际经验 ,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 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收购时 ,由于对当地制 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2.要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场之初 ,必然要努力迅 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 。 3.要有互补的共赢条件。成功收购要创造出价值,实现整合价值大于总价值 的溢出效应。收购并不是为了打击被收购对象,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这 需要双方具备互补的共赢条件,才能一起创造价值。
并购的类型,原因
并购的类型:由于两家公司都是汽车制造商,所以并购 的类型主要是横向并购。并购的形式是吸收合并。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 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 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①渴望技术 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 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 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 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 扩大市场占有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4)李书福个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 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 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的 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的销 售整体。
2、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法 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询顾 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并购 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 3.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沃尔沃轿车2009年全球销量达33.48万辆,同比下降10.6%,下降 幅度减缓。而其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增长 80%,增至2.2万辆,远远高于豪华车市场平 均20%的增幅。2010年1月至5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就增长了108%。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分析一、吉利、沃尔沃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340亿元,连续八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六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已形成年产60万辆整车、60万台发动机、6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帝豪、全球鹰、英伦等三大品牌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
截止2010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18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沃尔沃公司成立于1927年,总部设在瑞典的哥德堡,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9000名员工,在瑞典、比利时、中国和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厂和组装线,在全世界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拥有2400多家销售网点,全线车型分成轿车(S系)、商务旅行车(V系)、SUV(XC系)和敞篷车/双门轿跑车(C系)四个系列。
目前,全世界约有600万沃尔沃车主。
自第一辆沃尔沃汽车下线以来,“沃尔沃”这个品牌已响彻全球八十余载。
自始至终,安全、环保和品质都是沃尔沃所恪守的品质核心价值,是沃尔沃对每一个消费者永恒的承诺。
二、吉利收购沃尔沃案例(一)收购准备吉利从2002年开始就已经关注沃尔沃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也将近3年多。
2008年底,吉利首次向福特提交竞购建议书,这份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精心制作的建议书给福特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9年10月28日,福特宣布吉利成为沃尔沃的首选竞购方。
(二)收购清单1、1个品牌:吉利将100%拥有沃尔沃品牌。
2、9个系列产品:包括S40、S60、S80、C30、C70、XC60、XC90、V50、V70,这是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车型。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并购沃尔沃

2021/6/21
2
一、并购类型——横向并购
沃尔沃,Vovle,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是目前世界 上最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
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 20大汽车公司之一。创立于1927年,吉利联合大 庆国资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沃尔沃公司100%的 股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进入轿车 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 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40亿元。 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 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
• 4、福特和沃尔沃这十年来花了上百亿美 元研究新能源技术
2021/6/21
5
• 吉利18亿美元买到了什么?
• (1)知识产权:发动机技术和三个主要平台
生产紧凑型轿车的P1平台;生产大中型汽车的P2平 台;D4平台;
• (2)沃尔沃轿车100%的股权及品牌资产
• (3)沃尔沃的经销商网络:沃尔沃在全球100多个 国家的2500家经销商,其中60%和30%的经销商都 分布在欧洲和北美市场。
2、主权转让合同主要谈判者,处理谈判后法律 问题
2021/6/21
10
公关公司
为收购方避免来自第三方的负面影响,保 证并购顺利进行
1、沟通工会 2、打消媒体和政府疑虑
2021/6/21
11
2021/6/21
08国际金融2班 王欣萌~
12
投资银行——核心团队 1、确定并购战略 2、沟通与谈判 3、安排融资
2021/6/21
8
财务顾问:
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知识产权+股权+销售网络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税务尽职调查 ——财务风险,税务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购数据
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21:20,当地时间15:20,瑞典哥德堡,吉利集团董 事长李书福和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Lewis Booth签署了最终股权收购协议。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 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产品, 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商体系。 此次收购以及支持后续发展的资金共需 27 亿美元,国内和国外的融资比例约 为1∶1。在国内的资金中,50%以上是吉利的自有资金。这意味着,自有资金 占吉利用于收购沃尔沃和后续发展所需27亿美元的25%以上。其余资金来自于 中国主权银行的并购资金。而境外的资金则来自于美国、欧洲和中国香港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 的全部股权收购。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美元银行票 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 成,也意味着这场至今为止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 满的句号。
并购的动因
1、收购双方的销售市场互补,无重叠 沃尔沃公司一直坚持的销售理念就是造安全、环保、设计和品质都一流的高端豪华 车型,而吉利公司是以造低成本的中低档 车而发家的,直到现在吉利一直坚持这样 的传统。这样看两个公司的销售市场不单毫无重叠,反而互补,形成了更强、更全面 的销售整体。
2、吉利对此次收购作了充分准备 聘请了庞大的外部专业收购团队来进行辅导与协助,如并购事务顾问洛希父子公司、 法律事务顾问富尔德律师事务所、财务事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汽车公司整合咨 询顾问罗兰贝格公司,以及全球知名的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等。在专业机构帮助下, 并购活动所有的危机点都在吉利的掌控范围内。 3.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沃尔沃轿车2009年全球销量达33.48万辆,同比下降10.6%,下降 幅度减缓。而其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增长 80%,增至2.2万辆,远远高于豪华车市场平 均20%的增幅。2010年1月至5月,沃尔沃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就增长了108%。
组员的信息和分工
黄煌(2012101096):PPT制作 熊志铁(2012101076):收购案例数据收集 王燕婕(2012101020):并购的类型,原因分析 江昕明(2012100994):并购支付的形式,原因分析 申然(2012100981):并购的动因分析 聂琦(2012101101):并购的效应分析
并购的效应
1、经营协同效应 在中国制定超越奔驰、宝马、奥迪的计划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沃尔沃最为擅长的是安全和动力总 成技术,而中国市场所重视的是品牌力、大空间以及豪华的配置,这无疑是沃尔沃的短板。就连沃 尔沃新任的首席执行官斯蒂芬· 雅各布也不得不承认,沃尔沃的首要任务是要成长,扩大自己的市场 份额,重新树立市场地位。 2、战略调整 对于沃尔沃此次中国区的调整,沃尔沃方面表示旨在加强吉利对于沃尔沃在中国业务上的把控,同 时保证在中国生产的沃尔沃轿车能够达到与瑞典托斯兰达工厂同样的高标准。同时似乎也预示着, 吉利待一切准备停当后,沃尔沃在中国将会进行“量体裁衣”式的变革。沃尔沃看中吉利什么,一 是吉利背后的中国市场,二是吉利的商业文明,三是吉利的民营企业性质。 3、低成本
总论
由吉利汽车成功收购案例看中国企业的收购前景: 1.要积累足够的国际经验 ,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仍普遍处于“走出去”的 起步阶段,综合国际经验还不充分。在生疏的环境实施收购时 ,由于对当地制 度法规、经营惯例、社会意识等缺乏了解而遭遇多种挫折。 2.要建立宽容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在开辟海外新市场之初 ,必然要努力迅 速灵活地适应当地人文社会环境,以便能遵循当地的传统规范 。 3.要有互补的共赢条件。成功收购要创造出价值,实现整合价值大于总价值 的溢出效应。收购并不是为了打击被收购对象,而是为了实现价值创造,这 需要双方具备互补的共赢条件,才能一起创造价值。
沃尔沃的经营状况
2005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盈利约3亿美元,但此后的三年该公司亏损严 重。 2008年巨亏15 亿美元,其销量相比07 年降幅达20%以上。以下 为沃尔沃近四年经营数据:
金融风暴来袭,主营豪华车业务的沃尔沃轿车公司遭到重创,其在 2008年的销量仅约36万辆,同比降幅达20%以上。在金融危机肆虐的 2008年,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总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由07年的约180 亿美元跌至约140亿美元。 沃尔沃公司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净亏损55.6亿瑞典克 朗(约7.2亿美元)。沃尔沃还表示,这已经是其连续第三个季度遭遇 净亏,也是迄今的最大亏损。
并购支付的形式,原因
并购支付的形式:由“吉利集团向福特公司支付了13亿美元现金和2亿 美元银行票据,余下资金也将在下半年陆续结清。”
这句话可得出,并购支付的形式主要是以现金支付。
吉利以18亿美元成功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包括了9个系列 产品,3个最新平台,2400多个全球网络,人才和品牌以及重要的供应 商体系。 并购的形式:控股合并
中国出口产品的低成本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事实 .其中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大大低于国外, 几乎所有的本土企业都享用着这样的廉 价资源,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但对比其 他国家仍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吉利公司在2007年之前,公司的发展战略就是“造老百姓 买得起的好车”,这时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低成本,低售价。
并购的类型,原因
并购的类型:由于两家公司都是汽车制造商,所以并购 的类型主要是横向并购。并购的形式是吸收合并。 (1)吉利战略转型对技术和品牌的诉求,吉利从2007年开始就 提出了战略转型:不打价格战,而是将核心竞争力从成本优势重 新定位为技术优势和品质服务。 ①渴望技术 作为国际化的品牌,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和先进 技术是无庸质疑的,谁收购了沃尔沃谁就会得到一大笔技术财富, 它的先进技术和安全性能、节能环保特点正是吉利实现战略转型 最需要的。 ②提升品牌 扩大市场占有率 (2)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一种方式 (3)学习系统的市场营销规模 (4)李书福个人性格因素
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方式 吉利收购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1997年进入轿车领 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 总值超过140亿元。连续六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连续四年进入中国汽车行 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 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沃尔沃选择吉利的原因 首先,沃尔沃轿车销售额在过去数年来一直下滑, 其次,选择吉利其实是选择了中国。 当然,吉利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的尊重、 吉利研究沃尔沃这个企业已经有8年多了,正式跟福特进行沟通,讨论这个问 题,也将近3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