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海松江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

上海松江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松江区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2.坐观垂钓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4.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5.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6.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悲伤白发生!7.词中的“天下事”指的是。
(2分)8.下列明白得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期望重回沙场的心情。
B.“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表现了将士的英勇。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说明作者差不多拥有了为国建功的美名。
D.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虚,虚实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无限感叹。
(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8分)狼(节选)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9.课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下列明白得有误的一项是:(3分)A.屠户果断杀死了第一匹狼,是因为他早已明白那狼是以假寐来诱骗他。
2017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B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B)(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树木丛生,。
(《观沧海》)2.,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锦帽貂裘,。
(《江城子·密州出猎》)4.,轻烟老树寒鸦。
(《天净沙·秋》)5.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6—7题(4分)丑奴儿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词中“少年”指的是(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上阙写了少年涉世不深就知“愁”。
B.下阙写了而今历经沧桑深知“愁”。
C.上阙是文人形象,下阙为闲适之人。
D.抒发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哀与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本文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3分)全石以.为底10.下列不是表现潭水清澈的一项是(4分)A.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B.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C.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①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②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③,非碌碌因人成事。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名句默写(共1题)评卷人得分1.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8.下列对着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的惊叹。
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答案】7.高大险峻神奇秀丽8.C难度:中等知识点:诗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1.出师表(节选)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9.《出师表》是三国时____________的形象特征。
(3分)【答案】12.(4分)( 1 )具备,具有,文中引申为“穿戴好”( 2 )能够13.( 3 分)A14.( 2 分)主圣臣忠15.( 3 分)尽管霸气,但心胸较宽广,能接受进谏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1.被误解的贵族①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
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

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鸾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4.,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5.予谓菊,。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尾句中,诗人用马鸣声来含蓄表达临别时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出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B.颔联直叙眼前发生之事,表达对乘船远离的朋友的关切。
C.颈联以“浮云”、“落日”作比,背景廖阔,情景相融。
D.尾联中的“挥手”与“萧萧”再现了分别时的动人场景。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8.(人名)写《出师表》,是为了向(人名)上书陈情言事。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
B.“驽钝”表现了作者作为臣子的谦虚。
C.“报先帝、忠陛下”体现作者陈情之恳切。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一模(即期末)语文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名句默写(共1题) 1.默写(15分)1.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26.相对而言,你最喜欢那个单元?请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阐述理由。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5.(6分)①动物世界 ②散曲小唱(元曲欣赏)③《风筝》(跟鲁迅有关皆可)26.(5分)略(只写“面”或写“点”最多可得3分)难度:中等 知识点:综合性学习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8.节选文字的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_(人名)。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
(3分)有良田美池桑竹__________________属。
__________________10.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桃花源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隐蔽,不易发现。
B.“鸡犬相闻”表现了村中热闹非凡的生活场景。
C.“怡然自乐”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村人生活的安逸。
D.该段主要描绘了桃花源优美而宁静的生活环境。
【答案】8.(2分,每空1分)东晋 陶渊明9.(3分)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这类的景物。
(良、之、属)10.(3分)B难度:中等 知识点:散文类2.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③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市松江区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8九上·肇庆月考)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________。
窈窕淑女,________。
(《关雎》)(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3) ____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4) 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请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默写完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沁园春雪》选段,完成第小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请写出总写祖国北方冬天雪景的诗句,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角度鉴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体会语言和情感的美妙。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4分)3. (4分)(2018·宝山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范仲淹,他是________家,文学家。
(2)下列对选段中划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滕子京主政岳州政绩出色。
B . 滕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2024年上海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与运用(13分)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2.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4.假期,小语和父母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发现这里道路四通八达、环境宁静祥和,不由感慨:这不就是《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吗!(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1题(22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醉翁亭记(节选)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丙】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吾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③钱布④十倍,大夫毕贺,侯甚_______。
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
虽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
今吾田不加广,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民也。
吾闻之下不安者上不可居也。
此非所以贺我也。
”(选自《新序·杂事》,有删改)【注释】①裘:毛皮衣服。
②刍:喂牲口的草。
③上计:官员上报管辖地区的户口、垦田、治安等数据。
④钱布:钱币。
5.【甲】诗作者是___________(代)诗人白居易;【乙】文中的“太守”是_____________(人名)。
【2017年整理】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A卷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5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一)默写(15分)1.月上柳梢头,。
(《生查子·元夕》)2.,决眦入归鸟。
(《望岳》)3.,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4.一鼓作气,,三而竭(《曹刿论战》)5.,盖以诱敌。
(《狼》)(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对诗中“悦”和“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悦服空灵 B.悦耳空明C.愉悦空明 D.愉悦空灵7.诗人借禅院幽深静穆的环境氛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8.上文的作者是(朝代)的作家(人名)(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10.下列对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过早成才,后劲不足。
B. 过于骄傲,江郎才尽。
C. 乡人追捧,金钱利诱。
D. 父不使学,止步不前。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永州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2017年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篇]含答案解析
![2017年上海中考一模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b8aa286c175f0e7cd1376b.png)
2016上海中考一模语文题型分类汇编(16区全)课外文言文篇【徐汇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3分)齐宣王好谀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
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
②关:同“弯”。
“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左右皆引试之()②宣王埤其名()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1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2)“”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B、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自己C、宣王乐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D、宣王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 一 14题〈13分)11.(4分,每题2分)(1)拉,牵(2)同“悦”,喜欢12.(3分)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
13.(4分,每空2分)左右皆引试之(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14.(2分)D【奉贤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6于家。
【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6终:死。
松江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及答案.doc

松江区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考试卷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名句默写(共1题) 1.1.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 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3. 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4.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 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 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1.波撼岳阳城 2.千载谁堪伯仲间 3.无边落木萧萧下4.赢得生前身后名 5.曾益其所不能 6.豁然开朗难度:容易 知识点:诗 二、选择题(共1题)1.阅读下列宋词,完成7—8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天狼”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8.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作者围绕“狂”字,通过描写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以表现自己高超的射雕技术。
B. 本词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作者在密州为官时和百姓们的和谐关系。
C. 词中,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心情。
D. 本词词风豪放,抒发了作者愿献身国家、立功边疆的满腔豪情。
【答案】7.(2分)指西夏(西北方的敌人、敌人)8.(2分)A难度:容易 知识点:词 三、文言文阅读(共2题)1.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曹刿论战(节选)十年春,齐师伐我。
2017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D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
(《题都护南庄》)2. 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3.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破阵子·送陈同甫赋壮词以寄》)4. __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5.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___________?(《狼》)(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6—7题(4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空人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分)7. 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出了出游的时间、地点及环境。
B.颔联描绘了破山寺环境的清幽美妙。
C.颈联以鸟儿之乐表现诗人的怡然之乐。
D.尾联以钟磬之音突出禅院的生机盎然。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8—10题(9分)【甲文】伤仲永(节选)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乙文】爱莲说(节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 上面两文中,甲文的作者________(人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10.【甲文】中“泯然众人矣”与【乙文】的“宜乎众矣”都是感叹句,都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其中“泯然众人矣”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情感,“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上海市2017届初三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

上海市2017届初三一模汇编—课内文言文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8、(人名)写《出师表》,是为了向(人名)上书陈情言事。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
B.“驽钝”表现了作者作为臣子的谦虚。
C.“报先帝、忠陛下”体现作者陈情之恳切。
D.“亦宜自谋”是作者对后主的期望。
8、(2分)诸葛亮刘禅9、(3分)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给我(以、效、状语后置)10、(4分)A2017年嘉定区初三一模:(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8-9题(4分)【甲】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作者是______ (人名),【乙】文作者是____ (朝代)9、(1)【乙】文中描写“夕阳’和“树林”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甲】【乙】两文作者均遭贬谪,但内心感受不同,原因在于:(5分)8、(2分)柳宗元宋朝9、(2分)(1)夕阳在山,树林阴翳。
2017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卷A卷(含答案)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A)(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明月松间照,。
(《山居秋暝》)2.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3.河汉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4. ,千里暮云平。
(《观猎》)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面,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和(2分)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上文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关于“狼黠”的表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3分)A.“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两狼一路紧随,让屠夫产生紧张心理。
松江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一模考试 试卷

松江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初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00分钟)2018.1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3.草色烟光残照里,。
(《蝶恋花》)4.,盖以诱敌。
(《狼》)5.敏而好学,,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诗人通过描绘沧海的景象,抒发了的雄心壮志。
(2分)7.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东临”两句既点明“观”的位置,又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B.“水何”两句既有大海的动静相称,又勾勒了大海的辽阔壮观。
C.“树木”四句虚写山岛与海水的景象,表现其不息的生命活力。
D.“日月”四句想象大海吞吐星辰的景象,表现诗人旷达的胸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初三语文第1页共6页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
C.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的作者?A. 罗贯中B. 施耐庵C. 吴承恩D. 曹雪芹2. 下列哪个诗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3. 下列哪个成语故事与《史记》有关?A. 背水一战B. 破釜沉舟C. 指鹿为马D. 负荆请罪4. 下列哪个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A. 《如梦令》B. 《永遇乐》C. 《念奴娇》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张飞B. 李逵C. 孙悟空D. 武松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017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松江区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试卷高三语文(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16.12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座位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第一部分积累应用(10分)一、按要求填空。
(7分)1.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2.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3.杜甫在《登楼》诗中“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的诗句是,。
4.中国历来强调德治,孔子曰:“为政以德,,。
”(《论语·为政》)二、按要求选择。
(3分)5.如果你画了一幅骏马图,想在上面题写一些字,下列选项中不合适的一项是()A.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 B.白雾鱼龙气,黑云牛马形C.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D.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第二部分阅读(70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6分)经济增长对英文的影响①经济繁荣和语言丰富度,会有密切的关系吗?应该是吧,因为“男人有钱就变坏”(下一句是“女人变坏就有钱”),有了钱名堂就多,各式各样的名词和形容词自然跟着多起来。
经济增长后,国际贸易更频繁,新产品、新名词、新概念跟着增加。
这项..逻辑..大概没有人反对,有数字证明吗?有。
②Reksulak,Shughart,Tollison这三位经济学家,2004年发表一篇论文,运用《牛津英文字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以下统称OED)第2版的光盘内容,证实在公元252-1985年间,英文受到国际贸易的显著影响。
依据他们的数据,现今使用英文的人口超过3亿,比使用中文的7.5亿人口少一半以上。
但英文是44国的官方语言,这44国的总人口超过16亿,占人类的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松江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鸾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2、,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4、,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5、予谓菊,。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
(4分)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尾句中,诗人用马鸣声来含蓄表达临别时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出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B.颔联直叙眼前发生之事,表达对乘船远离的朋友的关切。
C.颈联以“浮云”、“落日”作比,背景廖阔,情景相融。
D.尾联中的“挥手”与“萧萧”再现了分别时的动人场景。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9分)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8、(人名)写《出师表》,是为了向 (人名)上书陈情言事。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下列对节选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先帝托付的“大事”即指平定南方。
B.“驽钝”表现了作者作为臣子的谦虚。
C.“报先帝、忠陛下”体现作者陈情之恳切。
D.“亦宜自谋”是作者对后主的期望。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
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
”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注释】①掇:抓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百姓有过.() (2)左右遽.谏曰()12、文中与“蝗虫大起”相照应的是“”,而太宗吞食蝗虫的行为反映了他“”的内心愿望。
(4分)13、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位、明君。
(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漫话风筝①清代高鼎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中的“纸鸢”即风筝。
风筝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据说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子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dí()居鲁山,“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或许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晚唐风筝用丝条或竹笛做成响器,随风而鸣,因而得名“风筝”。
②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据说汉朝大将韩信曾利用风筝进行测量。
到了唐代,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玩具。
宋代风筝品种增加,性能提高,在民间浸染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广泛流行。
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
清朝诗人郑板桥在《怀濰县》诗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③我国民间风筝的制作者大多是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农民和手工艺人,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风俗等因素影响,风筝制作者祖传世袭,相互观摩,有集体创作的性质,大江南北形成了众多的流派。
他们按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审美习惯制作风筝,寄托人生乐趣和理想。
我国民间风筝造型、用料、色彩、风格充满着浓厚乡土气息,主题鲜明,配合传统节令,装饰性非常突出。
这些风筝风格粗犷,淳朴,一般就地取材,篾扎纸糊即成。
④据传,放风筝最早是为图吉利,人们将风筝放得高高的,等快钻进云彩里的时候,就一刀将风筝线剪断,那风筝就看不见了,于是高喊“晦气没了”、“晦气走了”以图吉利。
后来放风筝逐步成为人们的一项休闲活动,放飞的时间也不局限于清明时节了。
于是,仰望天空,你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⑤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先是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现在,风筝已成为我国对外联系、发展经济的重要纽带。
14、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分)墨dí ( )15、作者介绍了有关风筝的多方面内容,可见标题中“漫话” 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分)16、第②段介绍了中国风筝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
该段引用郑板桥的诗句,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17、下列从文中筛选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由哲学家墨子制造并据其响声而命名。
B.民间风筝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因为其制作者是当地的农民。
C.为了图取吉利,现代的人们在清明节及其它任何时候都放风筝。
D.中国风筝先后被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原因是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
18、如果把下列文字插到上文中,你觉得插入哪一段合适?请简述理由。
(5分)山东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箏节的固定举办地。
自一九八四年开始,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箏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世界许多地方也都有自己的风筝节。
毎年的三月,泰国旅游部门都要在首都曼谷市中心的王家田广场举行盛大的风筝节。
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风筝把曼谷的天空点缀得缤纷绚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曼谷市民和外国游客。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露天电影苏童①直到现在我的记忆中还经常出现打谷场上的那块银幕。
一块白色的、四周镶着紫红色边的银幕,用两根竹竿草草地固定着,灯光已经提前打在上面,使乡村寂寞漆黑的夜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明亮欢快的窗口。
如果你当时还匆匆行走在通往打谷场的田间小路上,如果你从城里赶过来,如果新闻简报已经开始,赶夜路的人的脚步会变得焦灼而慌张,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
②农用拖拉机、打谷机和一堆堆草垛被人湮没了。
附近乡村的农民大多坐在前排,他们从家里搬来了长凳和小板凳,这样的夜晚他们很难得地成为了特权阶层。
更多的是一些像我们这样来历不明的孩子和青年人,他们在人群里站着,或者在一片骂声中挤到前排,在一个本来就拥挤的空间里席地而坐,对来自身边的推撵和埋怨置之不理。
电影开始了,打谷场上的嘈杂声渐渐地消失,人们熟悉的李向阳挎着盒子枪来.了.,梳直发的让年轻姑娘群起效仿的女游击队党代表柯湘来了..,油头粉面的叛徒王连举来了..,阴险狡诈的日本鬼子松井大队长也来了..……孩子们在他们出场之前就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大人让他们的孩子闭嘴,可快乐的孩子怎闭得了嘴!③打谷场上的欢乐随着银幕上出现一个“完”字而收场,然后是一片混乱:有的妇女这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尖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也有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突然扭打在一起,引得人们纷纷躲避,一问原因,说是在刚才看电影时结了怨,谁的脑袋挡着谁的眼睛,谁也不肯让一让,这会儿是秋后算账了。
我那会儿年龄还小,跟着邻居家的大孩子来到一个个陌生的打谷场,等到电影散场时却总是找不到他们的人影,因此关于露天电影的记忆也少不了那些令人恐惧的夜路。
④我记得那些独自回家的夜晚,随着人流向田间小路走,渐渐地同行的人都折向了其他的村庄,只有我一个人走在漆黑的环城公路上。
露天电影已经离你远去,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不安分的孩子开始为一部看过多次的电影付出代价了。
代价是五里甚至十里夜路,没有灯光,只有萤火虫在田野深处盲目地飞行着,留下一些无用的光线。
有几次我独自经过了郊外最大的坟地,亲眼看到了人们所说的鬼火(现在才知道是骨质中磷元素在搞鬼),而坟地特有的杂树乱草加深了我的恐惧。
当城郊结合部稠密的房屋像山岭一样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时,我觉得那些有灯光的窗口就像打谷场上的银幕,成为我新的依靠。
我急切地奔向我家的窗口,就像两个小时以前奔向打谷场的那块银幕一样。
⑤那不是一个美好的年代,但是在一个并不美好的年代里,会出现多少美好的夜晚,甚至使你忽略了白天的痛楚和哀伤。
它们都与生命有关,而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你回忆的。
(有删改)19、本文按时间顺序,再现了人们赶去看电影时的,抢占位置时的嘈杂,,散场时的混乱,以及。
(5分)20、第①段“打谷场上发亮的银幕对于他们好像是天堂的一扇窗”是以为(3分)21、第②段加点的四个“来了”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分析。
(4分)22、下列对第⑤段划线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4分)A.在反复观看电影的同时,自己的年龄也在不断增长。
B.看电影时会有很多趣事发生,那是生命中的美好记忆。
C.观看电影让人们忽略痛楚和哀伤,对生活充满期待。
D.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生命变得丰厚起来。
23、有人觉得第④段可以删去,请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5分)三、综合运用(10分)2016年8月30日,取“百柱成林,国学丛集”之理念的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建设竣工,该中心将集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普通大众学习中国古代典籍、阅读国学相关书籍、进行国学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工程,某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活动。
当他们来到了国学中心的正前方,甲同学就情不自禁地对它的外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老师说:“穿过国学研究中心的正南门,你们将看到24位从古至今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的先贤铜人像,你们最想看到的是哪一位?跟大家说说你的理由。
”乙同学抢先说:“我想看到,是因为。
”参观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畅说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的建设意义,丙同学一口气说了四条:A.研究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内涵;B.让人们客观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C.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