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假冒专利的处罚流程图
假冒专利罪

假冒专利罪一、概念假冒专利罪(刑法第216条),是指违反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马永顺律师二、犯罪构成( 一) 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它既侵害了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的正常活动,也侵害了单位或者个人的专利权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不仅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允许和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以鼓励发明创造,维护专利权和国家的利益,而且侵权行为不断发生,也需要法律保护专利权人和国家的专利权益。
因此,马永顺律师对于假冒专利侵犯他人的专利权和国家的专利管理制度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打击是必要的。
1983 年3 月12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2 年9 月4 日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规定了假冒专利罪,该法第63 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的,依照本法第60 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127 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刑法原第127 条即现第213 条假冒注册商标罪) ,本法又将其单独立罪,对于规范专利管理制度,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推广和应用发明创造,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专利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法律制度,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专利法》的制订和实施为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推广发明创造的应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专利法》规定,国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经过审查和批准,授予专利权。
享有专利权的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制造、使用、销售享有专利权,其他人必须经过专利权人同意才能制造、使用、销售专利。
由于《专利法》的保护,我国每年向专利管理机关申请给予专利保护的项目及推广、应用专利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许多国外的发明创造人纷纷到中国申请专利保护。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假冒他人专利、侵犯专利所有权的行为时有发生。
1979 年刑法第I27 条只规定了假冒注册商标罪,没有假冒专利的内容。
关于销售假货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然而,销售假货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假货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为了打击销售假货行为,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关于销售假货的法律规定及处罚措施。
二、销售假货的法律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销售假货是指销售的商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冒用他人注册商标、伪造产地、伪造生产日期、伪造质量认证标志等行为。
三、销售假货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第五十二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退货、更换、修理等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失的,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第五十三条: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欺诈行为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赔偿损失,并可以要求经营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第三十七条:生产者、销售者不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第三十八条: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第五十八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2)第五十九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第八条: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2)第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

对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的处罚3-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4-1.《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一条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行政处罚。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核实。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属实、理由成立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予以采纳。
4-2.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的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5-1.《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九条案件调查终结,经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负责人批准,根据案件情况分别作如下处理:(一)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以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二)假冒专利行为轻微并已及时改正的,免予处罚;(三)假冒专利行为不成立的,依法撤销案件;(四)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5-2.《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三十三条经调查,假冒专利行为成立应当予以处罚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制作处罚决定书,写明以下内容:(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成立的证据、理由和依据;(三)处罚的内容以及履行方式;(四)不服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处罚决定书应当加盖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公章。
6-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条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七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6-2.《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四十九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通过寄交、直接送交、留置送达、公告送达或者其他方式送达有关法律文书和材料。
对假冒专利产品的查封或扣押

序号 权力类型 权力项目名称 实施依据 责任主体 责任事项
责任事项依据
1 行政强制 对假冒专利产品的查封或扣押 1.《专利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2.《四川省专利保护条例》第四十五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在 查处专利违法行为时, 有权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检查与专利违法行为有关的物品并可以 依法进行查封、扣押, 查阅、复制与专利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文本、帐册等资料。管理 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 使前款规定职权时,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协助,不得拒绝或阻碍。 泸州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1.决定责任: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 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 时,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实施 前须填写审批表,向单 位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2.执行责任:由两名以上专利执法人员实施现场检查,通知当事人到场,出示执法证件。 制作现场笔录,并由当事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时拒绝 签名的,在笔录中予以 说明。当事人拒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并由见证人和执法 人员签名或盖章。当场 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 的陈述、申辩权利,告 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并将相关法律文书依法送达当事人。 3.其他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要求履行的责任。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四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 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 况;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 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对有证据证明是 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 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 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 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 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 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2-2.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查封、扣押涉嫌假 冒专利产品的,应当经其负责人批准。查封、扣押时,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关通知书。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 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 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 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 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 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 2-4.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六条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发现或者接受举报发现涉
北海科技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

北海市科技局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二、行政处罚2-1、对专利违法行为的处罚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3-1、对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检查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3-2、对规范专利标识标注的检查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6-1、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的查处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9-1、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10-1、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相关调解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10-2、其他专利纠纷的调解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10-3、展会期间专利保护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10-4、发明专利请求优先审查承办机构:知识产权科、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服务电话:2028177(知识产权科) 2028637(北海市专利管理办公室)监督电话:2026148(政策法规科)。
假冒专利案件处理流程图

假冒专利案件处理流程图
说明:
1、上述程序中知识产权局对当事人送达的所有文书应附《送达回证》作为当事人收到文书的证明,所涉记录表格详见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专利行政执法文书表格(试行)》。
2、知识产权局查处假冒专利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个月内结案。
案件特别复杂需要延长期限的,法规处制作《延长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处理期限审批表》,经法规处负责人和主管副局长同意后报局长批准。
经批准延长的期限,最多不超过15日。
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等时间不计入案件办理期限。
民法典中侵权卖假冒产品怎么处罚

民法典中侵权卖假冒产品怎么处罚在⽣活实际中,市场上许多产品在⾃⾝设计上都是有专利的,对于那些侵权卖假的⾏为则是不被允许的。
在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中规定了,侵权卖假冒产品怎么处罚?下⾯让我们⼀起来看看由店铺⼩编为⼤家进⾏的相应的解答吧。
⼀、民法典中侵权卖假冒产品怎么处罚关于侵权卖假冒产品的,没有涉及到犯罪的话,那么就是进⾏赔偿,如果涉及犯罪,那么将会按照刑法规定处罚。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有权请求侵权⼈承担侵权责任。
第⼀百⼋⼗六条因当事⼈⼀⽅的违约⾏为,损害对⽅⼈⾝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有权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侵权责任。
⼆、假冒专利罪的认定1、⾏为⼈既假冒他⼈专利,⼜⽣产、销售他⼈专利的伪劣商品,属于吸收犯。
因为⽣产、销售假冒他⼈专利的伪劣商品是假冒他⼈专利的⼀个组成部分,前⾏为吸收后⾏为,因此只认定⾏为⼈的⾏为构成假冒专利罪,从重处罚,⽽不按数罪处理。
2、⾏为⼈既假冒他⼈专利,⼜假冒他⼈注册商标,符合两个犯罪构成的要件,应按两罪处理,实⾏数罪并罚。
3、⾏为⼈既假冒他⼈专利和注册商标,⼜⽣产或销售伪劣商品,应定数罪。
假冒他⼈专利和注册商标是前提,⽣产或销售伪劣商品是结果,后者被前者所吸收,但假冒他从专利和注册商标是两个独⽴的⾏为。
因此对⾏为⼈既假冒他⼈专利和注册商标,⼜⽣产或销售伪劣商品的⾏为,按假冒专利罪和假冒他⼈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所谓“假冒他⼈专利”是指未经许可,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专利号;或者未经许可,在⼴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他⼈的专利号,使⼈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专利技术;或者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他⼈的专利号,使⼈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专利技术;或者伪造或者变造他⼈的专利证书、专利⽂件或者专利申请⽂件的。
店铺⼩编对此问题的回答如上,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了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针对侵权卖假冒产品的,没有涉及到犯罪的话,那么就是进⾏赔偿,如果涉及犯罪,那么将会按照刑法规定处罚,具体规定如上。
冒充专利行为的犯罪化问题

冒充专利行为的犯罪化问题【关键词】冒充专利;刑法;犯罪化问题1 冒充专利行为入罪的背景将冒充专利行为排除在刑法规制之外,历来就受到学者们的反对。
有学者认为,“专利号作为一种符号,无论是假冒还是冒充,其在社会公众认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都是相同的,所以对于‘本是同根生’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应当做出一体化的规定。
”[1]还有学者认为,“保持部门法之间法律概念内涵的一致性,以及冒充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都决定了冒充专利行为应当纳入到刑法调整范围”。
[2]笔者对冒充专利行为是否入罪,同样是持肯定的观点,理由如下:冒充专利行为入罪的现实依据问题。
专利侵权行为与冒充专利行为为专利违法行为的常态。
从《专利法》最初的制定,以及刑法关于“假冒专利罪”的规定,都说明了行为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趋利避害,在承担法律责任大不相同的情况下行为人都会选择冒充专利的行为方式,既能得到相应的市场效应,又能承担较轻的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现行的法律规制对于冒充专利行为达不到相应的制裁效果,应当诉求与刑罚的介入:1.1 冒充专利行为侵犯的客体受到我国专利刑法优先保护我国专利刑法保护的客体在学术界的通说为:一是,国家专利管理秩序;二是,他人的专利号标注权。
其中,国家专利管理秩序为主要客体,这也是为何“假冒专利罪”放在侵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这一章节的主要原因。
冒充专利行为恰恰侵犯的就是国家专利管理秩序,对专利权人授予专利号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特有的权利,便于国家掌握我国专利的现状,以及对专利分类的管理。
冒充专利的行为方式主要采用在非专利产品上利用专利外观的特征即专利标示使他人误认为其产品为专利产品,或者在非专利方法制造的产品上说明该制造方法为专利方法,或者在专利权被宣告无效以后依旧在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记,以及其他在合同中或者广告中将非专利技术成为专利技术的情形[3]。
这扰乱了国家专利管理秩序的同时,也欺骗了社会公众,此时刑法的介入有其必要性。
假冒专利罪的定罪与量刑

假冒专利罪的定罪与量刑假冒专利罪的定罪与量刑假冒专利罪规定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即: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本罪的定罪量刑要点如下:一、假冒他人专利2004年12月2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第十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专利号的;(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
二、情节严重上述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非法经营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三)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三、单位犯假冒专利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按照2004年12月22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单位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行为,按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19971001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二十条【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一十三条至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3.侵权产品已投放市场,且主动追回大部分侵权产品;
4.未造成危害后果或能主动减轻危害后果的;
5.社会影响轻微。
从重情形:
1.专利权被宣告全部无效、专利权期满、专利权人声明放弃专利权或专利权因未缴年费终止,逾期6个月以上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以及在媒体上宣传专利的;
裁量阶次
具体标准
从轻
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1.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下的,可以处7.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5倍以上3.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下的,处7.5万元以上17.5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重
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5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下的,处17.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权期满、专利权人声明放弃专利权或专利权因未缴年费终止,逾期但不足3个月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以及在媒体上宣传专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1
违法行为
假・专利的违法行为
法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侵权产品已销售,且拒不追回;
3.造成较重人体健康或人身、财产受损;
4.造成群体性事件,或在国内外被广泛报道造成恶劣影响。
备注
《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加强专利执法指导工作,统一执法标准,强化专利权保护,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修订印发了《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指南》《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和办理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指南》《专利行政保护复议与应诉指引》。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专利行政保护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试行)》《专利行政执法操作指南(试行)》《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试行)》《专利行政执法证据规则(试行)》《专利纠纷行政调解指引(试行)》《专利执法行政复议指南(试行)》《专利执法行政应诉指引(试行)》《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办理指南(试行)》等一系列办案规范性文件,有效规范了执法工作,全面提升了办案水平。
这些文件印发后也得到地方局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好评。
2018年,中央明确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对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具体包括制定商标专利执法的检验、鉴定和其他相关标准。
此次指南(指引)的修订,既是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执法业务指导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的具体举措。
三个指南(指引)对已有的专利执法系列文件进行了及时地汇总、整合、修改,对执法办案部门实践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以总结、提升,从专利纠纷行政调解办案、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和办理专利标识标注不规范案件、专利行政保护复议与应诉三个方面更好地指导、规范执法办案部门专利行政执法保护工作。
三个指南(指引)均包括正文与相关文书表格,共计22万余字。
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加强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的业务指导,通过标准制定、案例指导、行政答复、开展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完善业务指导体系,提升执法保护水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

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创新、保护创造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依然普遍存在。
为了维护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惩罚制度。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定义、不同国家的惩罚制度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定义和种类知识产权侵权是指未经知识产权拥有者许可或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作品、发明或商标等行为。
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包括盗版、假冒注册商标、侵犯专利权、侵犯著作权等。
不同国家的惩罚制度1. 美国的制度美国是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典范之一,其惩罚制度相对完善。
侵权行为在美国被认为是一种刑事犯罪,可导致刑事指控和刑罚。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侵犯著作权者可能面临惩罚性赔偿、罚款和监禁等惩罚。
2. 欧盟的制度欧盟成员国的惩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
根据欧盟法律,侵权者可能面临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具体惩罚取决于侵权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此外,欧盟还建立了欧洲知识产权局(EUIPO),负责协调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
3. 中国的制度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和知识产权大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惩罚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侵权者可能面临经济赔偿、罚款和刑事处罚等。
影响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创新和激励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此外,惩罚制度还可以为受害人提供救济渠道,维护其权益。
然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证据收集和确权的难题、跨国侵权行为的追溯困难以及刑事制裁对侵权者的吓阻效果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结论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制度在各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并在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形式。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保护创新,维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益,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国际合作,以维护全球知识产权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流程详解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理流程详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流程对于保护创新成果、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相关问题。
一、立案阶段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处理首先需要立案。
当权利人发现其知识产权遭到侵权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书。
申请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权利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2. 侵权行为的描述:详细说明对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包括时间、地点、方式等。
3. 侵权证据的提供: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证据材料,如侵权行为的照片、视频、音频等。
4. 经济损失的计算:对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计算和明确。
在提交申请书后,有关部门将对案件进行初步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受理,立案手续将正式开始。
二、调查取证阶段立案后,有关部门将组织人员对侵权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的目的是获取侵权行为的证据,以便为后续的诉讼和仲裁提供依据。
1. 调查侵权行为:调查人员将深入调查侵权行为的情况,包括侵权的方式、时间、地点等,并采集相关证据。
2. 取证收集:调查人员将采集相关的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等,以确保侵权证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侵权行为分析:调查人员还需要对侵权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了解背后的目的和意图,以便更好地应对和防范类似侵权行为。
三、仲裁或诉讼阶段调查取证完成后,权利人可以选择将案件提交仲裁机构或起诉至法院。
仲裁和诉讼是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两种常见方式,具体选择应根据情况而定。
1. 仲裁程序:如果权利人选择仲裁程序,将选择合适的仲裁机构,并按照其规定的程序进行仲裁。
仲裁结果具有法律效力,可以要求对方承担责任和赔偿经济损失。
2. 诉讼程序:如果权利人选择诉讼程序,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审理,并最终做出判决。
无论是仲裁还是诉讼,权利人都需要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和法律依据,以提高其胜诉的机会。
经侦大队权力运行制度及流程图

经侦大队权力运行制度及流程图目录1、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类案件办理制度……………2—102、侵犯知识产权类案件办理制度…………………………11—193、扰乱市场秩序类案件办理制度…………………………20—284、金融诈骗类案件办理制度………………………………29—375、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案件办理制度……………………38—476、侵犯财产类案件办理制度………………………………48—567、危害税收征管秩序类案件办理制度……………………57—658、资助恐怖活动类案件办理制度…………………………66—739、走私假币类案件办理制度………………………………74—8210、案件流程及廉政风险识别图……………………………83—9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类案件办理制度一、责任单位安仁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二、责任人安仁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实行支队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大队长主持支队全面工作,并对大队工作负全面责任,大队其他民警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
侵犯财产类刑事案件办理的责任人为大队长、副大队长、承办人。
三、权力行使及办理依据(一)权力行使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二)办理依据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35号);2、《关于印发《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的通知》(公通字(1998)80号)。
3、《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公通字[2005]101号)。
四、案件类别(一)虚报注册资本案;(二)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三)欺诈发行股票、债券案;(四)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五)妨害清算案:(六)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案;(七)虚假破产案;(八)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九)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案;(十一)为亲友非法牟利案;(十二)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案;(十三)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案;(十四)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案;(十五)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案;(十六)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案。
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流程图

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流程图
申请材料目录
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
事实和理由: 请求人签章:
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示范文本)
请求处理的事项:
一、请求贵局认定被请求人侵犯一-种XXXX的方法XX专利(专利号:ZL20XXXXXXXXXX.X)的行为成立,并责令被请求人立刻停止侵权行为。
二、请求贵局责令被请求人销毁全部未售出或在制侵权产品。
三、请求贵局主持调解,由被请求人赔偿请求人经济损失。
接收当事人提交材料清单
专利号:
接收人(签章):
注:本清单一式两份,一份递交芙蓉区知识产权局,i 份由递交人留存。
递交人(签章):
口请求方 □被请求方
案号:
接收日期:
.年一月—日
接收当事人提交材料清单(示范文本)
专利号:ZL20XXXXXXXXXX.X
接收人(签章):接收日期:
注:本清单一式两份,一份递交芙蓉区知识产权局,一份由递交人留存。
递交人(签章):
□请求方□被请求方 案号:。
鲁山县科学技术局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

1 鲁山县科学技术局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一、行政许可类流程图1、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流程图申 请申请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审批大厅县地震局窗口接收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受 理 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县地震局1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不属于许可范畴或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予以受理,并向申请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虽然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但自接收材料1日内不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1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有依法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事项,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审批大厅县地震局窗口送达行政许可申请人(1日内完成) 审批大厅县地震局窗口工作人员核查 审 查审批大厅县地震局窗口审查(1日内完成) 不申请听证 决定县地震局作出决定(1日内完成) 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有陈述和申辩权的,告知陈述申辩权 听取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意见申请听证 组织听证制作听证笔录 准予许可 不准予许可 审批大厅县地震局窗口结案(立卷归档) 备注:流程图所指的“日”均为工作日附件 五二、行政处罚类一般程序流程图1、对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奖励和荣誉称号、诈骗钱财、非法牟利;在科技成果进行检测或者价值评估时,故意提供虚假检测结果或者评估证明;唆使、窃取、利诱、胁迫等手段侵占他人的科技成果,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在技术交易中从事代理或者居间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从事经纪业务的人员,欺骗委托人的或者与当事人一方串通欺骗另一方当事人的处罚。
专利行政执法操作指南

专利行政执法操作指南(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录第1章总则 (1)第1节专利行政执法基本原则 (1)1.1.1依法行政原则 (1)1.1.2积极办案原则 (1)1.1.3公开公正原则 (1)1.1.4便捷高效原则 (2)1.1.5务实创新原则 (2)第2节管辖 (2)1.2.1级别管辖 (2)1.2.2地域管辖 (3)1.2.3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4)1.2.4管辖权异议 (5)第3节回避 (5)1.3.1自行回避 (5)1.3.2请求回避 (6)1.3.3回避的审批 (7)第4节代理 (7)1.4.1法定代理和委托代理 (7)1.4.2委托代理注意事项 (7)第5节送达 (8)1.5.1送达和送达回证 (8)1.5.2送达方式 (9)第2章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11)第1节案件受理和立案审查 (11)2.1.1受理 (11)2.1.2当事人 (11)2.1.3立案审查 (13)2.1.4立案步骤 (21)2.1.5答辩书 (22)第2节调查收集证据 (23)2.2.1申请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查收集证据 (23)2.2.2现场调查 (24)2.2.3收集证据 (26)2.2.4制作笔录 (28)2.2.5现场指认 (30)2.2.6技术鉴定 (30)第3节案件审理 (31)2.3.1口头审理前的准备 (31)2.3.2口头审理的举行 (33)2.3.3口头审理的其他问题 (40)2.3.4案件的中止及恢复处理 (44)第4节证据认定 (47)2.4.1 证据种类 (47)2.4.2 证据认定的一般原则 (48)2.4.3 单一证据的审核认定 (49)2.4.4 数个证据的证明力大小认定 (50)2.4.5 不能单独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50)2.4.6 证据认定理由的阐述 (51)2.4.7 外文证据的认定 (51)第5节结案 (52)2.5.1结案形式 (52)2.5.2结案时限 (52)2.5.3合议 (53)2.5.4结案形式具体事项 (53)2.5.5结案审批 (59)2.5.6结案文书送达 (60)2.5.7重复侵权行为的处理 (60)2.5.8案件材料的归档 (60)2.5.9特别注意事项 (61)第6节执行与公开 (61)2.6.1处理决定的执行力 (61)2.6.2自觉履行与现场监督 (62)2.6.3申请强制执行 (62)2.6.4案件信息公开 (64)第3章查处假冒专利行为 (66)第1节立案 (66)3.1.1案件来源 (66)3.1.2立案条件 (67)3.1.3立案时限 (67)3.1.4立案审批 (67)第2节调查取证 (68)3.2.1调查取证的准备 (68)3.2.2调查取证的实施 (69)3.2.3行政强制措施 (73)第3节形成结案意见 (75)3.3.1形成处理意见 (75)3.3.2结案意见审批 (76)第4节处罚前告知和听证 (77)3.4.1处罚前告知 (77)3.4.2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78)3.4.3听证 (78)第5节改正违法行为、处罚和处罚决定 (95)3.5.1责令停止假冒专利行为和采取改正措施 (95)3.5.2处罚的种类 (96)3.5.3时限 (98)3.5.4实施行政处罚应当注意的事项 (99)第6节处罚的执行和公开 (109)3.6.1执行的正常程序 (109)3.6.2执行的特殊情形 (111)3.6.3结果公开 (112)第4章专利纠纷的调解 (115)第1节调解专利纠纷的类型 (115)4.1.1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纠纷 (115)4.1.2发明人、设计人资格纠纷 (117)4.1.3职务发明的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纠纷 (117)4.1.4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1194.1.5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 (119)第2节请求调解专利纠纷的条件和应当提交的材料 (119)4.2.1条件 (119)4.2.2专利纠纷调解请求书 (120)4.2.3请求人身份证明文件 (121)4.2.4专利纠纷相关的证据、材料 (121)4.2.5其他材料 (121)第3节送达,立案 (122)4.3.1送达 (122)4.3.2立案 (122)4.3.3其他 (123)第4节专利纠纷的调解程序 (124)4.4.1证据审查 (124)4.4.2调解 (125)第5节结案 (126)4.5.1调解结案 (126)4.5.2撤销案件 (128)第5章跨区域、跨部门专利行政执法协作 (129)第1节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 (129)5.1.1请求协作条件 (129)5.1.2提交材料 (129)5.1.3初步审查 (130)5.1.4管辖 (131)5.1.5立案 (131)5.1.6结案 (132)第2节跨区域专利纠纷的调解 (132)5.2.1提交材料 (132)5.2.2接收 (133)5.2.3管辖 (133)5.2.4材料移送 (133)5.2.5结案 (134)第3节跨区域假冒专利行为的查处 (134)5.3.1移送 (134)5.3.2结案 (135)第4节跨区域案件协办 (135)5.4.1委托证据调查 (135)5.4.2协助证据调查 (136)5.4.3委托送达 (137)5.4.4配合执行 (137)第5节跨区域专利执法专项行动 (138)5.5.1专利侵权案件 (138)5.5.2假冒专利案件 (139)第6节跨部门行政执法协作 (139)5.6.1与公安机关的执法协作 (139)5.6.2与工商、版权等职能部门的执法协作 (140)5.6.3与海关的执法协作 (140)第6章展会及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 (141)第1节展会专利侵权纠纷调解 (141)6.1.1展会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调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41)6.1.2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派驻展会人员的身份和工作职责 (142)6.1.3当事人 (143)6.1.4投诉受理 (143)6.1.5调查核实和现场处理 (145)6.1.6现场情况记载 (147)6.1.7抗辩 (147)6.1.8措施及责任 (149)6.1.9档案整理和归还物品 (150)第2节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纠纷调解 (150)6.2.1开展电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判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50)6.2.2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身份和工作职责 (152)6.2.3当事人 (152)6.2.4案件的提交 (152)6.2.5案件的处理 (155)6.2.6措施及责任 (156)6.2.7档案整理 (156)第7章执法管理 (158)第1节执法机构 (158)7.1.1执法工作机构 (158)7.1.2执法条件建设 (158)7.1.3执法队伍建设 (158)7.1.4委托执法 (159)第2节执法人员管理 (161)7.2.1执法人员 (161)7.2.2执法证管理 (164)7.2.3执法培训 (169)第3节执法专项经费 (172)7.3.1经费范围 (173)7.3.2管理职责 (173)7.3.3申请、审批、使用和验收 (174)7.3.4监督与考核 (176)第4节执法工作机制 (178)7.4.1执法专项行动 (178)7.4.2展会执法 (179)7.4.3执法协作调度 (181)7.4.4执法案件文书及档案管理 (187)第5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 (194)7.5.1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194)7.5.2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工作 (196)7.5.3“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工作平台 (198)第6节指导与监督 (200)7.6.1执法目标责任制 (200)7.6.2执法督查、督导、督办和指导 (201)7.6.3执法维权绩效考核 (206)7.6.4责任追究 (208)附件一: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 (212)一、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处理用) (213)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受理通知书 (214)专利侵权纠纷撤销案件通知书 (215)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不予受理通知书 (217)提交专利权评价报告/实用新型检索报告通知书 (218)答辩通知书 (219)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抽样取证决定 (224)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抽样取证清单 (225)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证据登记保存决定 (226)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228)解除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证据登记保存决定 (229)解除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230)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现场检查笔录 (231)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止处理通知书 (232)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不予中止处理通知书 (234)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恢复处理通知书 (235)口头审理通知书 (237)口头审理回执 (238)回避申请决定 (240)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口头审理笔录 (241)撤销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决定书 (244)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处理决定书 (248)送达回证 (250)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强制执行申请书 (253)专利侵权纠纷修改更正通知书 (254)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强制执行申请书 (255)二、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内部用) (257)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立案审批表 (257)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调查取证审批表 (260)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登记保存审批表 (261)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合议笔录 (262)技术鉴定委托书 (263)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结案审批表 (265)三、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当事人用) (266)专利侵权纠纷处理请求书 (266)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 (270)专利纠纷案件授权委托书 (271)意见陈述书 (273)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止处理申请书 (274)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调查取证请求书 (276)专利侵权纠纷撤回处理请求申请书 (277)专利侵权纠纷和解协议书 (279)专利侵权纠纷处理决定强制执行请求书 (280)附件二: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用文书表格 (282)一、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处理用) (283)假冒专利案件立案通知书 (283)举报涉嫌假冒专利案件不予立案通知书 (285)协助调查通知书 (286)限期提供证据接受调查通知书 (287)假冒专利案件调查笔录 (289)假冒专利案件抽样取证决定 (291)假冒专利案件抽样取证清单 (293)假冒专利案件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 (294)假冒专利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295)解除假冒专利案件证据登记保存决定 (296)解除假冒专利案件证据登记保存清单 (298)查封扣押决定书 (299)查封(扣押)物品清单 (300)解除查封扣押决定 (301)解除查封(扣押)物品清单 (303)处罚前告知通知书 (304)处罚前听证告知书 (307)假冒专利案件听证会通知书 (310)假冒专利案件听证回执 (311)假冒专利案件听证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313)回避申请决定 (314)假冒专利案件听证笔录 (315)责令整改通知书 (318)行政处罚决定书 (319)撤销案件通知书 (323)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325)罚款缴款通知书 (327)延期(分期)缴纳罚款批准书 (328)专利标识不规范责令改正通知书 (329)送达回证 (330)二、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内部用) (332)涉嫌假冒专利行为举报登记表 (332)假冒专利案件证据清单 (334)涉嫌假冒专利案件立案审批表 (336)案件移送单 (338)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物品委托保管书 (339)技术鉴定委托书 (341)假冒专利案件讨论笔录 (342)假冒专利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笔录 (344)假冒专利案件听证报告书 (346)假冒专利案件结案审批表 (350)假冒专利案件结案报告 (352)专利行政执法委托书 (354)委托执法办理结果告知书 (356)专利标识不规范案件结案审批表 (359)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 (361)三、查处假冒专利案件用文书表格(当事人用) (363)涉嫌假冒专利行为举报投诉登记表 (364)假冒专利案件授权委托书 (365)假冒专利案件听证申请书 (366)附件三:调解专利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 (368)一、调解专利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处理用) (369)专利纠纷调解意见陈述通知书 (369)专利纠纷调解立案通知书 (371)专利纠纷调解请求不予立案通知书 (372)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 (373)专利纠纷调解通知书 (374)专利纠纷调解回执 (376)回避申请决定 (377)专利纠纷调解书 (379)专利纠纷调解案件终止调解通知书 (381)送达回证 (382)二、调解专利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知识产权局内部用) (384)专利纠纷调解案件立案审批表 (384)三、调解专利纠纷案件用文书表格(当事人用) (387)专利纠纷调解请求书 (388)专利纠纷案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清单 (391)意见陈述书 (393)专利纠纷案件授权委托书 (395)专利纠纷和解协议书 (396)附件四:展会、电子商务执法文书表格 (398)专利侵权纠纷投诉请求书 (398)涉嫌专利侵权处理通知书 (401)专利涉嫌侵权申诉登记表 (402)专利投诉调查表 (403)电子商务平台商提交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登记表 (404)电子商务平台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提交表 (405)附件五:行政复议案件用文书表格 (406)一、行政复议案件用文书表格(复议知识产权局处理用) (407)行政复议申请受理通知书 (407)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410)行政复议书面答复通知 (412)回避申请决定 (414)行政复议期间停止执行通知书 (416)行政复议案件调查笔录 (418)准予撤回行政复议申请通知书 (421)行政复议调解书 (423)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决定书 (425)送达回证 (427)二、行政复议案件用文书表格(复议知识产权局内部用) (429)行政复议案件立案报告 (429)行政复议案件讨论笔录 (432)技术鉴定委托书 (434)行政复议案件结案报告 (436)三、行政复议案件用文书表格(当事人用) (438)行政复议申请书 (438)行政复议案件递交文件/证据清单 (443)行政复议案件授权委托书 (445)附件六:跨区域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文书表格 (447)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材料接收单 (447)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材料移送单 (449)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材料移送回执 (451)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不予立案通知书 (453)跨区域专利侵权纠纷处理结案通知书 (454)跨区域专利纠纷调解材料接收单 (456)跨区域专利纠纷调解材料移送单 (458)跨区域专利纠纷调解材料移送回执 (460)跨区域专利纠纷调解结案通知书 (462)跨区域查处假冒专利材料移送单 (463)跨区域查处假冒专利材料移送回执 (465)跨区域查处假冒专利结案通知书 (466)跨区域专利案件调查取证委托书 (467)跨区域专利案件协助调查取证回执 (468)跨区域专利案件调查取证结果通知书 (469)第1章总则为规范专利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行政,确保专利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率,维护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营造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以下简称《执法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01.12.17•【文号】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19号•【施行日期】2001.12.17•【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利执法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专利行政执法办法(2010)(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11年2月1日)废止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令(第19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现予以公布。
该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王景川二00一年十二月十七日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保护专利权,维护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遵循公正、及时的原则。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专利纠纷,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调解协议。
第三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
案件承办人员应当持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行政执法证件。
案件承办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严肃着装。
第四条对有重大影响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案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必要时可以组织有关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查处。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当给予指导。
第二章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第五条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请求人是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二)有明确的被请求人;(三)有明确的请求事项和具体事实、理由;(四)属于受案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的受案范围和管辖;(五)当事人没有就该专利侵权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
假冒专利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三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十四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2010修订)》第八十四条下列行为属于专利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专利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终止后继续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二)销售第(一)项所述产品;(三)在产品说明书等材料中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称为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将专利申请称为专利,或者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公众将所涉及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四)伪造或者变造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五)其他使公众混淆,将未被授予专利权的技术或者设计误认为是专利技术或者专利设计的行为。
专利权终止前依法在专利产品、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在专利权终止后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不属于假冒专利行为.销售不知道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并且能够证明该产品合法来源的,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销售,但免除罚款的处罚。
《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第二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即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调解专利纠纷以及查处假冒专利行为,适用本办法。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流程图

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流程图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流程图本文档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流程图的详细说明,包括各个章节的细化内容。
一、案件报告与立案程序1.1 案件报告:接到相关投诉或发现侵权行为的情况,立即向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案件报告。
1.2 立案程序:按照相关规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进行案件立案,并开展调查工作。
二、调查取证程序2.1 外部取证:对涉案场所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与扣押证据,确保相关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2.2 执法人员调查讯问:对涉案人员进行调查讯问,了解情况并收集证据。
2.3 证据搜集:对涉案产品、文件和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搜集,并制作证据清单。
2.4 专家鉴定: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对证据进行科学评估和确认。
三、违法行为确认程序3.1 违法行为分析:根据调查取证结果,对涉案行为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3.2 违法行为认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案行为进行认定,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3.3 执法手续:依法对相关当事人进行听证、申辩等程序,保障其合法权益。
四、行政处罚程序4.1 处罚决定: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
4.2 处罚通知与告知:将行政处罚决定通知相关当事人,并告知其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与期限。
五、案件结案与善后程序5.1 案件结案:在行政处罚程序完成后,对案件进行结案处理,并予以公示。
5.2 被处罚当事人履行处罚决定:被处罚当事人应按照处罚决定的要求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如赔偿损失、停止侵权行为等。
5.3 善后处理:对已完成的案件进行总结,对相关执法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
附件:本文档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流程图的详细说明,请查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知识产权:指人们在创造或发现新的产品、新的工艺、新的品种和新的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权益。
2.行政执法机构:指负责执行行政执法职能的机构。
3.侵权行为:指在未经权利人授权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他人的知识产权权益进行侵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