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本质属性。
2.理解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比较教育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4.了解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本质回答的是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教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人们一直在追寻它的答案。
不同历史时期,这个问题以不同形式存在,人们也给以不同形式的回答。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教育的起源问题和教育的历史发展问题,正如教育上其他重大的理论课题一样,都有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科学地阐明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什么是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育的起源在近现代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四种主张: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和需要起源说。
(一)生物起源说教育生物起源说的倡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1831~1902)。
他在《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不仅为人类社会所特有,而且早就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前的动物界了。
他把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照顾都说成是一种教育,连昆虫界也有教育。
认为人类教育是承受动物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的改善与发展,而生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起源和存在的基础。
动物为了自己的物种的保存与发展,出自一个“自然和自发”的本能,要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小的动物,这就是教育。
后来,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P.Nunn,1870~1944)在其主要教育著作《教育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地阐发了教育生物学化的理论观点。
他曾在1 923年的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的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地说明:“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有教育,甚至高等动物中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我所以把教育称之谓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适应的种族生活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供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教育学原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一.“教育”的溯源及内涵1。
“教育”的溯源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西文“教育"一词的溯源: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
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
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2。
教育的内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定义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般来说,人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前苏联及我国一般是从社会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而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一般是从个体的角度给“教育”下定义的。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1)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分配着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教育最本质性的理解,就是社会对人们思想的知识灌输和行为指导;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二,内容必须是良性的有意义的。
从而使人民去改造社会。
(2)狭义的:指个体精神上的升华。
这种定义方式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把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教育的本质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教育学教育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议题,涉及到个体、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教育使得人们能够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旨在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方式等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定义有很多种解释,不同学者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释教育的本质。
一般来说,教育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组织化的、有意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一个人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等,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发展个人潜能。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道德情操等。
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仅在学校里进行,社会、家庭、媒体等都是教育的重要渠道。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拓展能力的个体。
这不仅包括对知识的掌握,更包括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育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方式体现了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基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而现代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的影响教育对个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生活技能、职业技能,提高社会地位,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教育学包括了诸多研究领域,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等。
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教育的理论、实践和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的价值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支持。
同时,教育学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结语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式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的本质简介
教育的本质简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的本质,包括教育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引导和塑造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提高,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公民,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另外,教育还能够传承文化、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和提升幸福感。
3.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手段,它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另外,教育还能够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4. 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改善个体的就业前景、增强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此外,教育还能够提高个体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5.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经济繁荣和创新发展、减少社会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另外,教育还能够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全。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本质,认知到其在个体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未来社会能够更加重视教育,为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关于教育的本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第2章-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学基础
➢ 需要起源说
====柳海民:在《教育原理》中:教育是起源于人 的社会需要和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具体观点:一方面,教育发生于人类传递社会 生产、经验的需要; 另一方面,个体在进入社会生 产之前需要一段适应生活、生产的 教育。
(教育活动的主体)
的
(学习活动的主体) 的
变
化
教育手段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基础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教育 学校 教育影响 终身教育 教育制度 教 育民主化 2. 什么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把握教育的质的规 定性有何意义? 3. 古代学校教育与现代学校教育有哪些异同? 4. 简述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基础
基本特征: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多样性 可变性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异同教育学基础
类别
古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与生产的关系 脱离
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任务
为统治阶级垄断,具 有阶级性
为阶级统治培养统治 人才
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走 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人好了,世界也就好了
教育学基础
一位牧师正在考虑明天如何布道,一时找不到好的题目, 很着急。他 6 岁的儿子总是 隔一会儿就来敲一次门,要这要 那,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 图夹页撕碎,递给儿子说: “来,我们做一个有趣的拼图游 戏。你回房里去,把这张世界地图拼还原,我就给你五 美分 去买糖吃。 ” 儿子出去后,他把门关上,得意地自言自语: “哈,这下可以清静了。 ” 话音刚落,儿子又来敲门,并说 图已拼好。他大惊失色,急忙到儿子房间一看,果然那 张撕 碎的世界地图完完整整地摆在地板上。 “怎么这样快?”他不 解地问小儿子。 “是这样的, ”儿子说, “世界地图的背 面有一个人头像,人对了,世界自然就对了。 ” 牧师爱抚着 小儿子的头若有所悟地说: “说得好啊,人对了,世界就对 了——我已找到明天布道的题目! ”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探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教育的定义和本质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让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实现自我实现。
教育的定义与范畴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自然需要对教育的定义和范畴进行了解。
教育的定义有许多种,从广义上来说,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类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上,教育指的是有意识地进行的教育过程,包括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的范畴涵盖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不同领域,其中课堂教育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个体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让每个个体能够在社会中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涵盖了许多理论和方法。
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不同的教育理论,每种理论都对教育的本质和实践方式提供了不同的解释。
而在实际教育中,也存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
教育的发展与挑战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同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结语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教育的定义、目的、理论、方法、发展和挑战进行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育的本质,促进教育学的发展和教育实践的创新。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大教学论每一章心得体会
第一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了《大教学论》的写作背景、目的和意义。
通过阅读本章,我认识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是在当时欧洲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旨在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后世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我也了解到《大教学论》作为一部教育学经典著作,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心得体会:在学习《大教学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明确其写作背景和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本章探讨了教育的本质,赫尔巴特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身体、有美感的人。
心得体会:教育是一种全面培养人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第三章:教育的方法本章介绍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方法,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方法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心得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章:教学的目的本章阐述了教学的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和美感。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储备、健康的体魄和优雅的气质。
心得体会: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品德、智慧、身体和美感,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提升。
第五章:课程的设置本章讨论了课程的设置,赫尔巴特主张课程设置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心得体会:在设置课程时,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教育学 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的本质一、教育的基本概念(一)广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的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自有史以来就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二、教育的属性(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 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2. 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的进行的。
3.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三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主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2. 教育的历史性:教育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目的、性质、内容等都各不相同,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要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独立性。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有神论者认为,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教育就是体现神和上帝的意志,顺从于天。
是错误的观点。
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
《各人种教育的演化》。
也是错误的观点。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也是不科学的。
4. 马克思主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因为:①、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②、劳动对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要求。
2015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第二章考点
第⼆章教育的本质与基本规律 第⼀节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基本概念 (⼀)⼴义的概念 ⼴义的教育是泛指⼀切有⽬的地增进⼈的知识和技能,发展⼈的智⼒和体⼒,影响⼈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是⾃⼈类社会有史以来就产⽣的教育活动。
它可能是⽆组织的、⾃发的、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觉的、系统的。
⼴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的概念 狭义的教育⼀般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
(三)更狭义的概念 更狭义的教育有时可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来使⽤。
⼆、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属性包含下列涵义: 第⼀,教育是把⾃然⼈转化为社会⼈的过程。
第⼆,教育培养⼈是有意识有⽬的⾃觉地进⾏的。
第三,在教育这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盾运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的⽅向,⾝⼼发⽣预期的变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
对于教育⼀词,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学曾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内展”说和“外塑”说两种不同的认识。
⽆论哪⼀种观点,都肯定教育对⼈的⾝⼼发展的影响和作⽤,都把教育看作是影响⼈、培养⼈的⼀种活动,因⽽在教育理论上,⼈们⼀般认为,教育是⼀种有⽬的地培养⼈的社会活动,它同社会发展,⼈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为⼀切社会所必需。
只要⼈类社会存在就必定有教育。
教育是⼀种永恒的社会现象,永恒的范畴,具有永恒性。
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教育具有两⼤职能或作⽤:⼀是使新⽣⼀代适应现有的⽣产⼒,作为⽣产⽃争的⼯具;⼆是使新⽣⼀代适应现存的⽣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级⽃争的⼯具。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随着⼈类社会的产⽣⽽产⽣,发展⽽发展。
教育的本质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认识与讨论 (二)教育的本质特性
讨论过程中由于各自的视野不同、立场不同,出 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就其大者而言,有“上层 建筑说”、“生产力说”、“多质说”、“本质 规定说”等。
• (一)关于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
• 1.单因素论者认为教育本质是上层建筑、或者生 产力、或者文化。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所以认为教育是一种社 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界定
• 以上界定主要关注教育与社会关系方面,而忽视了人 的发展。现代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正着重于弄清教育与人 的关系问题。
• 2 多因素论者认为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 是多质、多层次的,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不能将某一种属性看作 是教育的本质。
• 3.特殊范畴论者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或者 社会化、或者生长、或者生活等范畴。
• 4.教育本质矛盾论者认为教育是各要素对立统一 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解
• (1) 学生的发展是人的潜力的发挥
• (2) 学生的发展是德、智、体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3.从教育的功能来讲,实然的教育应该是完 全的、诚实的、感动的、创造性地培养人 的活动。
• 4. 从人类文化的传承与生产角度讲 • (1)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活动 • (2)教育肩负着生产人类文化的使命
(四)教育的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 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永恒性/历史性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本质是指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个体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指一种系统性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价值、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一种有目的、有系统的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使其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的实施者可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组织,受教育者则包括儿童、青少年、成年人等各个阶段的个体。
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本质在于其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个体价值。
在社会层面,教育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社会可以传承文化、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从而推动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在个体层面,教育可以提升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
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技能技艺等方面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取知识、培养品德、提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目标。
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社会层面,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等方面的进步。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不仅能够提高国家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在个体层面,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地位、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受过良好教育的个体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生活品质。
结语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是指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有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而且对个体的发展和提升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只有充分认识和重视教育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成长中的作用,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教育的本质定稿
教育激发个人的自我发展潜力,促使个人不断追求自我完 善和成长,提高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社会流动与分层
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 教育,社会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给 下一代,同时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教育对于社会流动和分层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有助于促进社 会的公平和流动,减少社会阶层固化。
实践性
01
社会教育强调实践经验,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志愿服务等
方式获取实际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多元性
02
社会教育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包括文化、艺术、科技等,
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自主性
03
社会教育通常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
识和独立能力。
05
教育的影响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 生的学习成果。
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城乡之间在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农村 地区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限。
校际资源竞争与Βιβλιοθήκη 公一些优质学校凭借其优势资源吸引优秀师资和学生,加剧了教育 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个性化教育
家庭教育
01
02
03
个性化
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差 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 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有 针对性的教育。
亲情陪伴
家庭教育强调家长的参与 和陪伴,有利于建立亲密 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 情感发展。
灵活多样性
家庭教育形式多样,可以 包括读书、游戏、实践等 多种方式,使教育更加生 动有趣。
教育学简答
教育学简答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无论是过去的教育、今天的教育,还是未来的教育都必定具有这一本质属性。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4、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动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汇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5、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
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
6、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7、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8、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9、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0、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全体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2、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身所蕴含的全部发展可能性或潜能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 答案
《教育学原理》复习指南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教育学二、填空题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_揭示_______________的一门科学。
2.教育问题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3.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 和。
4.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在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5.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必修课的教育学是_____________ 。
6.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_____ __ 、 _______ 和 ____ 等三个阶段。
三、选择题1.世界最早反映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学记》 B.《论语》 C.《雄辩术原理》 D.《大学》2._______________世界最早的教育著作。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3.1623年______________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培根4.最早地系统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5.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
A.斯宾塞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柏拉图6.在教育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_______的《大教学论》看成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A.柏拉图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7.近代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__________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A.卢梭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8.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是_______________A.柏拉图的《理想国》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四、辨析题1.《学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
第2章教育的本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教育者 —— 从事教育活动的人 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二)受教育者 —— 教育对象,学习活动承担者 特征:可受教性 (三)教育影响 —— 中介物 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 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学习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 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教育手段; 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
学校的特点:
1.教育主体确定,有以教育活动为专门职能的 教师。 2. 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性。 3.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且所传播的文化 逐步规范化。 4. 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 5. 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 形态,以至成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部门。
三、学校的发展
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
从1901年-1905年明令废除科举止,各省 仿照西方的样式兴办了一些新式学堂。 1902年:京师同文馆 我国开始向制度化学校教育靠近,即有 严格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的规定,进 行分年级教学,有明确的课程要求,严 格的管理制度,并有固定的专职教学人 员和场所等。
(三)制度化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关于教育构成要素的不同观点 南师大教育系编写的《教育学》:受教育者; 教育者;教育影响。 张人杰主编的《大教育学》:教育者;受教育 者;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陈桂生著的《教育原理》:教育者的有目的的 教育活动;教育资料;教育对象。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教育者; 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教育资料)。
四、我们对教育的尝试性定义:
从广义上说,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技 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活动。无论这种 活动有否具体目的、有否组织、有否系统,都 属于广义教育范畴。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 教育、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从狭义上说,是指教育者受社会委托,利用学 校这一机构,借助教育内容和手段,有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以培养受教育者成为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的活 动。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功能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3. 封建社会的教育
(1)鲜明的阶级性
(2)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
(3)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4. 资本主义的教育
教育内容 教学方法 教育组织 形式 教育目的 受教育权 利 增加大量自然科学知识,开设了许多新的学科 出现了实验、演示、实习等新的教学方法 入学人数增加、办学规模扩大\班级授课制 出现了双重目的,一方面培养资产阶级代理人, 另一方面培养熟练的劳动力; 第一次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的个体功能
生理方面
• 教育可以促使个体身体各部分组织器官系统健 康发展,正常发育,全面发展个体的身体素质
心理方面
• 教育可以促使个体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情感、 意志、兴趣和才能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四、教育的功能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作用 • 决定教育目的 •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 反作用
• 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 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 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 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 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 起决定作用
相对独立性
• 自身的继承关系 • 受其他社会意识 形态的影响 • 与政治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性。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和功能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托尔诺、 托尔诺、 斯宾塞、 斯宾塞、 沛.西能 西能 心理起源说 孟禄 劳动起源说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教育是由上帝创造的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 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 界也有教育 教育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 的模仿。 的模仿。 一方面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 条件,另一方面劳动也向教育提出了 条件, 客观要求。 客观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大学教科系
2.西方: 英文是education,法文是education,德文是 erziehung,均出自拉丁文educere一词。Educere 这个词是“e”和“ducere”两个字构成,“e”指 从某个地方出来,“ducere”是引导,二者合起来 就是引导或启发之意。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 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2.外国: 苏格拉底: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品德 亚理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 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 夸美纽斯:教育是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 来世生活作准备 斯宾塞:教育是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 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教育是使人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 法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卡尔·雅斯贝尔斯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活动 . 英国哲学家丹尼尔·约翰·奥康纳:教育是指在学校 和大学等机构进行的训练.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
动, 。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既不会制造工具、自觉地改造自然,没 有什么改造自然的经验,也没有语言借以传授经验,因而不可 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6种:
1.教育。2.教导;指点。3.告诉。4
.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
“效”,相仿。
长江大学教科系
像妇女养育孩 子之形
“育”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含义有4种: 1.生育。2.抚养。3.培养;教育。4.生长 ;成长。
长江大学教科系
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最早出 自《孟子·尽心篇》。“君子有 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父 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二 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三)教育的现代化、民主化与国际化
(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长江大学教科系
终身教育——在人的一生各阶段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 和。从时间上看,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从教育形式 上看,则应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学校教育和 社会教育。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 导方针。
教育民主化——按照民主的要求改造教育或学校工作 的各个方面,使之处处体现民主的精神,成为民主实 践的典范,培养民主公民的摇篮。即以民主的精神去 改造教育,重建学校。
3.联合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于1976年编定了《国 际教育标准分类》确定了基于统计目的,适用于统 计分类方法的“教育”范围。该“标准”给教育确定的 定义和划定的范围是:“本标准分类所持的‘教育’不 是广义的一切教育活动,而是认为教育是有组织地 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
长江大学教科系
“……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 自然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自然界服务于他自 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恩格斯
长江大学教科系
(二)中外对“教育”一词的认识
1.我国: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荀子:教育是以善教人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中庸》:教育就是将社会的伦理纲常加以推广和实 行。 朱熹:教育是让人“明天理,灭人欲” 蔡元培:教育是发展人的能力和完善人格。 杨贤江:教育“是帮助人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1928年出版的《中国教育辞典》:“教育之定义,有 广狭两种;从广义而言,凡是影响人类身心之种种活 动,俱可称为教育;就狭义而言,则惟用一定方法以 实现一定之改善目的者,始可称为教育。”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的本质
古代希腊: 雅典教育——文法学校主要教授读、写、算等知识, 弦琴学校则教授音乐、唱歌、朗诵等(在古典时期, 文法、音乐教育往往是在弦琴学校中结合进行的)。 斯巴达教育——培养武士。掷铁饼、投标枪、格斗
长江大学教科系
古代罗马: 共和时期:骑士教育、文雅教育与演说家教育 帝国时期教育:文法学校,修辞学校、教义学校
不仅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还担 负有培养生产工作者 的任务
古典人文科学和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的内
治人之术
容增多
个别教育
班级授课
落后单一
多样、先进、现代化
脱离,学生的思想 和生活被限制在 狭小天地里,是 一种封闭式教育
不再受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的
系统
长江大学教科系
教育(广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
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 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 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 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教育(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
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
长江大学教科系
一、教育的概念
(一)词源学考察 1.中国:教和育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为象形文字
左下方表示孩子,是教 的对象,左上方表示占 卜活动,是教的内容, 右下方表示手,右上方 表示鞭子或棍子,是教 的过程或手段,合起来 表示成人督促、惩戒孩 子的学习行为。
长江大学教科系
古代社会的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异同
类别 与生产的关系
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任务
教育主要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的方法 手段
与社会生活 的关系
古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
脱离
紧密联系,越来越紧密联系
为统治阶级垄断, 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垄断,
具有阶级性
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
为阶级统治培养 统治人才
长江大学教科系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三)近现代社会制度化教育
1.近代教育的萌芽 2.近代双轨学校制度的建立。教育制度的建立。 3.现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商品性 生产性 科学性 民主性 多样性 可变性
三、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二)以终身教育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