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
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综述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尤其是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侵略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二战”后的日本国民思想也陷于极度混乱之中,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
“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109日本本土主要是由美国军队占领的。
美国以及盟国按照非军事化和民主化的方针,敦促并迫使日本进行了战后的民主改革。
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
[2]1战后日本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究其原因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
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此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
”[3]1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和内容,的确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一、占领时期与第二次教育改革1、美军占领期间法制框架的移植1945的10月与12月,盟军总司令部在强令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的同时,连续发布整肃教育部门的一系列指令。
10月10日发布《关于日本教育制度的政策》的备忘录,“禁止普及军国主义的和极端的国家主义思想,废除军事教育学校和军事训练”。
1946年公布的日本新宪法中,教育被确认为国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义务教育实行免费的原则。
根据新宪法的基本精神,日本在美国派出教育使节团的主持与配合下,制定了《教育基本法》,作为进行教育改革的依据。
此后, 又相继推出《学校教育法》、《社会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文部省设置法》、《私立学校法》等一系列教育法规, 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教育行政诸方面作了规定, 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法规。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改革后的日本以六、三、三、四( 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单轨学校教学体制取代双轨教学体制,并且明确把教育重点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上,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六年, 初中三年的义务教育,对那些因为经济困难不能上学者给予资助。
探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
探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段独特的发展历程。
作为战败国,日本在战后面临了巨大的挑战,但通过努力和改革,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的转型。
本文将探讨日本在战后的发展,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战后的日本面临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战争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国家财政状况严重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然而,日本政府和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首先,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计划,重点发展制造业和出口贸易。
通过加强对外贸易,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这些措施为日本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除了经济方面的改革,日本在社会和文化领域也进行了积极的变革。
战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教育改革也是日本战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教育水平。
这为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战后,日本与美国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美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
这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和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日本还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日本在战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这一成就的背后有许多原因。
首先,日本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其次,日本人民的勤劳和勇于创新也是成功的关键。
日本人民勤奋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国际合作和援助也为日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然而,日本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压力。
此外,日本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政府和人民需要继续努力,制定和实施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战后高等教育发展
现代高等教育具有许多特点,比如办学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化、手段现代化、目的务实化等。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层次更加多样化,20世纪初产生的、二战后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的短期专科教育,在各国大都纳入高等教育范畴,并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日渐受到各国重视,在一些发达国家甚至出现了博士后高等教育形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形式更加复杂化,在正规的“大学教育”和“学院教育”之外,产生了许多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这使“高等教育”的概念再次有了不确定性和弥散性。高等教育的概念显然不能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了,国际上因此又出现了中等后教育(Post-secondary Education)和第三级教育(Tertiary
(四)在社会服务上,现代高等教育更注重产学研合作
现代大学与企业合作更为紧密,更注重产学研合作或以建立科技园区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大学、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的高科技园区,能够将教学、科研、生产联为一体,从而以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创造出丰富的经济效益。20世纪80年代之后,很多国家的高等院校与科研部门、工商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有的大学建立科学园区,从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到产品开发,形成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基础,同企业的生产相衔接;有的大学和企业之间互设机构、互派人员、互通信息。具有产学研合作悠久传统的美国,已经建立了上百个大学—工业联合体(中心),以加强大学同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本把加强与改善“产、官、学”(即产业界、政府、大学)的研究协作作为科学技术振兴和人才培养的重大政策列入国家计划。英国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了在大学内建立科学园区的热潮,并且形成了有大学参加的七个地区性的技术中心,以加速技术成果向工业企业转移。
德国在二战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部分,其中的西德(联邦德国)在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其高等教育在教育事业民主化的促进下,经过恢复、发展和改革,成就也十分显著。1990年,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宣布加入西德,给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各方努力下,按照西部的模式,东部高等教育逐渐完成了体制改造的工作。
中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比较及启示
一
1 高 等教 育办学 体制 的 内涵 . 办学 体制 , 含有 两层 意 思 : 是 指 哪些 社 会 主 一
体 可以办 学 , 立教 育 机构 ; 设 二是 指 不 同 的社 会 主
体举 办 的教育机 构所 构成 的整个 教 育体 系 。
收 稿 日期 :0 9 4 2 2 0 —0 — 2
占比例也 很 大 , 在 17 如 90年 , 私立 短 大 的 比率 为 8 . %。 ’ 6 4 _( 日本 的高等教育 入学率 由 16 4 J 90年
的 1 . %增 至 1 6 03 9 3年 的 1 . % , 增 至 17 55 再 9 0年
化 已形 成 了一 定 的 发 展 格 局 。但 时 至 今 日, 多元 化 的局 面 尚未 真 正 形 成 。所 以 , 究 办 学 体 制 对 研 当前 乃 至今后 高 等教 育 的改 革 和 发展 具 有 重 大 的
理论 和实 践意 义 。
笔 者 仅 选 取 办 学体 制 进 行 比较 研 究 , 以期 对 我 国
学 有 14所 , 3 占新 增 大 学 总 数 的 9 . % 。除本 科 78 大学 外 , 在短 期大 学 中私 立 学 校数 增 加 也很 快 , 所
就 办学 体制 改 革 的重 要 性 而 言 , 在 推 动 自 它
身及整 个教 育体 制 改革 方 面 已经 被 实践 证 明是 成 功的, 并将 继 续 被 证 明是 卓 有 成 效 的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国不 断加 快 办学 体 制 改革 , 学 主 体 多元 我 办
马 克思 主义 政 治 经 济 学 原 理 告 诉 我 们 , 济 经 基 础 决 定 上 层 建筑 , 么 经 济体 制 必 然 决 定 教 育 那 体制 , 即有 什 么 样 的 经 济体 制 就 必 然 要 求 有 什 么
战后人日本教育改革
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摘要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
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关键词战后日本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日本是西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论面积,仅有中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论资源,十分匮乏;其可居住面积上的人口密度已居世界首位,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再加上一小撮狂妄的军国主义分子所挑起的战祸,把日本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
由于战争,使日本45%的国民财富毁于战火,死伤546万人左右,许多大城市几乎化为灰烬,工业设备的1/3被破坏,经济陷入了瘫痪的境地。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如此。
正如《日本人》一书的作者埃德温.赖肖尔所说:“被烧光的不仅仅是城市,人民的心也被烧光了。
”[1]用“武士道精神"建立起来的精神支柱解体了,日本国民的思想陷于极度混乱之中,本来谨小慎微、奉公守法的日本国民,现在却惯于违法乱纪,犯罪、流氓、扒窃、凶杀、自杀……不一而足.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举国一致,奋发图强,只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扭转了全面崩溃的国民经济,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在此基础上又实现了现代化,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奇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人们在议论、在探讨,这样一个资源贫乏、人多地狭、千疮百孔的战败国,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如此惊人的经济奇迹呢?究其原因,我认为这是日本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日本长期高度重视教育的结果.正如原日本文部大臣荒木万寿夫所说的那样:“明治至今,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为世界所注视,造成次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与发达.”[2]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来佐武郎也说:“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建立现代化经济的第一要素,必须造就大量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基础和保证.”[3]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教育制度的发展从二战到现在,日本的教育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本的高等教育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改革,从完全模仿美国模式到根据自己国情,己形成了一整套相当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
以明治维新时期1872年《学制令》的颁布与实施为标志的日本国近代高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距今有着130多年的历史。
二战后,日本以美国模式为基础进行了体制改革,其规模才不断扩大,质量也逐步提高。
伴随“亚洲的明珠”式的经济高速发展,其高等教育也得到了优先发展。
下面分点论述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
1 日本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沿革目前日本通过一系列大学改革,不但建立了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还形成了完备的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
1.1 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完善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包括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教育结构、招生考试制度、学术管理制度、教师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可以说是体系完善,层次分明。
日本高等教育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以《学校教育法》、《大学设置基准》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法律;规范国立大学的相关法律;以《私立学校法》、《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为主要内容的指导私立大学的有关法律;育英奖学的法律制度等。
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短期大学、大学和大学院;根据其设立形式,大致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3种。
高等教育财务制度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国立高等教育财务、私立高等教育财务等。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是实行“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大学的个别考试,通过这两种考试来综合考察考生的学力、能力和适应性等,日本招生考试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考试机会的复数化、选拔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尺度的多元化。
日本大学内部进一步强化学术权力的基础已经形成,其校内学术管理更洋溢着鲜明的特色。
日本的教师教育管理在其教师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日本高等教育的教师制度主要包括教师的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的晋升制度和教师的任期制度等。
文献检索报告(教育主题)
二战后中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比较研究文献检索报告一、课题分析(一)选题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分水岭,日本的高等教育在二战后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普及化的迅速转变。
日本的高等教育虽起步较晚,但后来居上,规模大、体系发达,质量很高。
日本与中国又是邻邦,在高等教育方面联系密切。
因此,研究日本的高等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办学体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比较中日两国办学体制的改革历程,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异同,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二)检索目的本次文献检索的目的是理清学术界中有关对“二战后中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比较研究”的研究概况,其中包含了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等。
因此,对该课题文献的检索,要强调文献检索的全面性,尽量包含所有有关学者的研究资料。
当然,这可能导致检索结果的数量过于庞大,所以需要通过二次检索和筛选调试来进行。
本作业利用自己这学期所学的文献检索课程的知识,运用数据库资源检索了国内外有关二战后中日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历程比较研究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检索策略调整,然后整理总结出一篇肤浅的文献综述,并附上了检索心得。
希望老师给予指正。
二、检索策略(一)检索工具选择检索工具名称网址文献类型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113.55.0.251:8899电子图书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期刊论文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http://202.203.222.212:8000/inde期刊文献x.aspGoogle学术搜索(scholar.google)/期刊论文OCLC---WorldCat/FSI图书、web资源OCLC--ECO /FSI电子学术期刊(二)检索词选择检索词同义词、近义词检索词一中日高等教育(Sino-Japanese higher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Japan)中日大学教育检索词二办学体制改革(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system )办学模式/办学形式改革(三)拟定检索式由于不同检索工具的字段不同,因此将检索式在“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的各个具体检索工具中给出。
日本女子高等教育
女性教育的新方向( 1975-1999 年)
• • • • 学校教育发展: 一是实现了“家庭课”的男女共修; 二是女子中等、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女子社会教育发展: 社会女性积极参加学校教育活动; 女性积极参加各类女性教育设施所办的活动。
女子教育现状
• 女子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 2010 年与2000 年相比,大学女在校生的规模持续扩大,女子 的大学与短大本科合计入学率由48. 7% 提高到56. 0%,新 入学的女硕士生比例由26. 3% 增至28. 4%、博士生由26. 8% 增至31. 8%。 • 女子教育机构相对发达。 • 2010 年,女子短期大学122 所( 公立4 所、私立118 所) ,女子 大学81 所( 国立2 所、公立7 所、私立72) 。 • 女子社会教育 • 女性还积极参加社会教育设施所办的各种活动, 2008 年度, 全国380 个女性教育设施共举办学习班及讲座9936 次、听讲人 数33. 6万人,组织各种集会5187 次、参加者48.8 万人
新的女子义务教育制度
“九年制” • 《教育基本法》规定“国民负有使其子女接受九年 普通教育的义务”,将女子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九 年; “免费制” • 《日本国宪法》规定“义务教育无偿”,《教育基 本法》规定“( 九年) 的义务教育不征收学费”; “普通制” • 战前的女子教育内容偏重于职业教育,尤其“家 政课”比重较大,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鉴 于此,《日本国宪法》、《教育基本法》及《学校 教育法》中均强调九年义务教育为“普通教育”。 • 确保了女子能够平等地接受更长的、免费的、有利 于其身心发展的基础教育。
女子初等教育
• 按照 《学制》,小学分为普通小学、女子小学、乡 村小学、贫民小学、私塾小学、幼稚小学等。 • 女子可入女子小学,通常除小学课程之外还教女子 手艺。女童在女子小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习裁缝 和 “礼法”等教养、礼节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将来 的贤妻良母。
第七章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私立学校体系数量庞大
学校数、各 类学校比率( 2005年)
総数 国立 公立 私立(割合) 学生総数 女子 私立
大学
726 87 86 553(76%) 251万人 39% 74%
短大
480 10 42 428(89%) 22万人 87% 93%
专门学校 2973 13 194 2766(93%) 70万人 46% 96%
1990 年以来
结构调整
1950 年后
战后改革和大众化
1903 年以后
高等教育制度的系统整合
1870 以后
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
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
? 1、1872年《学制》 第一个近代教育法令 ? 将全国分为 8 个大学区, 规定每个大学区设一所
大学。
? 2、1877年东京大学的成立 ? 1 8 7 7 年, 明治政府决定, 将文部省所管辖的
东京昌平学校, 东京开成学校和东京医学学校合 并, 成立了日本历史上真正近代化的第一所综合 性大学— —东京大学。 ? 3、1886年首次以天皇敕令形式颁布《帝国大学令》
东京大学
? 京都帝国大学 (1897年设立,今京都大学 ) ? 东北帝国大学 (1907年设立,今日本东北大学 ) ? 九州帝国大学 (1911 年设立,今九州大学 ) ? 北海道帝国大学 (1918年设立,今北海道大学 ) ? 京城帝国大学 (1924年设立,今首尔大学) ? 台北帝国大学 (1928年设立,今国立台湾大学 ) ? 大阪帝国大学 (1931年设立,今大阪大学 ) ? 名古屋帝国大学 (1939年设立,今名古屋大学 )
? 1、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 1)短期大学地位的正式确立 ? 2) 成立高等专门学校 ? 3)成立专修学校 ? 2、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点评日本教育体系特色
点评日本教育体系特色第二次大战之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1994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超过瑞士,达3万1千多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高度经济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重视教育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
本人在留学期间通过观察,发现如下几项日本教育上的特点。
教育体制方面:日本的高等教育主要包括四类。
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大学还设置有大学院(研究生院)。
据统计,至1990年,日本大学总数为507所,其中国立大学96所,公立大学39所,私立大学372所,私立大学所占比例为73.4%。
私立学校在校学生所占比例为75.4%,由此可见私立大学在日本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日本是一个高度的法制化社会,教育也不例外,通过教育法规实行对高等教育的指导和控制,实行地方分权和民主办学,尊重个人的教育机会,可以说是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一贯方针政策。
教授原则:在学校管理上,虽然日本国立、公立高等学校与私立高等学校的内部行政管理不同,但无论国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体现“教授治校”的原则。
日本的国立或私立高等院校均设置有评议会或教授会,它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构,成员主要由有声望的教授组成。
教授会负责审理大学的学科设置、办学方针、人事制度、财政预算结算、资本处理、解散、合并等一系列的重大事项。
教授共享与反聘:日本大学的相互兼课及退休后的再聘用现象较为普遍,这种相互兼课可以打破国立和私立大学的界限,有利于学术交流并节减开支。
另一方面,私立大学利用其退休年龄晚于国立大学的制度,聘用从国立大学退休的教授继续执教。
这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了有关人员的知识优势,可以使某一专业课程得到最好的教授讲解,并使接受聘用退休教授的学校获得聘用教授几十年来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开创自己的新学科。
因为一般而言,国立大学的教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
课余活动与就业:日本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各类学生组织名目繁多,如高尔夫球俱乐部、钓鱼俱乐部,各种同好会、集邮会、音乐爱好者协会等等。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
二战后日本的发展
二战中日本人忍受着漫长的饥荒煎熬, 妇女们在煤矿中吃力的挥舞着镐头,孩子 们在工厂里长时间的工作,老人则挖掘松 树的根来做燃料,甚至和尚们也被征去从 事军事后勤服务。日本最终作为战败国, 当然损失十分惨重,但战后的日本很快走 出了战败的阴影,制定发展的策略迅速崛 起,特别是在经济、科技、教育方面的迅 速发展。
发展概况
• 日本战后教育,随着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从数量到质 量实现了相应的发展与改善。初期的教育改革,深受实用 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学力水平的下降。经 50年代 教育理论的大辩论, 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布鲁 纳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受到重视。60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学 大纲的水平大幅度提高,脱离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 力,曾导致大量落后生的出现。70年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 不仅使高等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且使中小学 教育面向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方向,既保持注重基础知 识的划一性,又有适应地区与个性特征的灵活性,力图使 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在数量方面 也有很大发展。
3.注意适应日本国情和世界发展的新形势、 新潮流 日本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和成效之显,关键在 于不但学习西方,又时时不忘密切结合本 国国情,是科技政策充分适应日本各时期 的特点。日本是先发展成功率高的实用型 技术,再发展风险性较大的高技术,这是 完全适合日本国情的。日本科技政策不断 适应新形势和新潮流的变化,在历史发展 的各个时期都能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策略。
日本科技发展的原因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20世纪末,日本在5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同时教育也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现代的教育体系.回顾其教育历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1.战后到50年代中期;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3.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4. 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1.战后到50年代中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败国日本的教育面临教育体制的彻底改革.日本文部省在9月15日发表了《建设新日本教育方针》,宣布建设和平的国家,道义的国家,但是同时提出"更加努力保护维持国家体制".为此,GHQ针对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相继发布了"四大指令",清除国家神道,军国主义的一切行为,停止开设修身,日本历史,地理等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课程,为战后日本教育的改革打下了基础.1946年11月3日,新的日本宪法公布,强调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放弃战争等.基于新宪法的精神,《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颁布,确立了战后教育的新理念,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学制改为6,3,3,义务教育由6年延长至9年,新设了社会科,家庭科,制定《学习指导要领(试行草案)》,教员实行资格制,公务员制,同时废除了旧的"教育敕语",设立了"教育刷新委员会",具有分权性质的《教育委员会法》和《社会教育法》的颁布,逐渐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进的教育体系.2.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从"55年体制"(注:1955年,日本社会党左右两派于10月13日合并.受此影响,日本自由党,民主党也于11月15日合并组成自民党.从此日本确立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因此事发生在1955年,故称为"55年体制".)开始到70年代中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日本新教育制度的发展时期.在中央集权官僚制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下,对教育的内容,教育制度等进行了调整,增设了"德育"课程,提出了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主张.60年代开始提倡"能力主义"教育.另外,还实施了提高教师待遇,教科书免费,奖励就学,振兴私立学校等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中初等教育迅速普及.但是由于日本高速经济成长政策下的产业结构的改造,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教育上的问题也逐渐增多.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在70年代初,日本的GNP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是泡沫经济的后果也逐渐显露.在普通教育普及的同时,由于高速经济成长对高学力的要求,升入名牌大学的竞争愈加激烈,在"平均主义"教育下,以及多年实行的"知,德,体"——"三育主义"的影响下,为迎合应试需要的"课外补习班"应运而生,课后去"课外补习班"的中学生增加了,自然体验,生活体验的机会减少了,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今成为日本教育一大问题的"拒绝上学"等现象已逐年增多.为此,日本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1977年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强调的"宽松和充实",预示着改革的方向.4.8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末.面对上述教育现状,1984年,中曾根首相主张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开始对日本的教育进行新的改革.在教育各领域开始确立"重视各性",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新理念,新学力观.为配合改革,1989年修订学习指导要领,增设了"生活科",战后民主主义教育的"社会科"解体,分为公民科,地理历史科,教育体系开始导向"终生教育".随着21世纪的来临,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成为重点.1997年,"推进教育改革大纲"制定,同年文部省"教育改革实施本部"设立.此后,每年都对《教育改革计划》进行修订.2000年3月,日本首相个人咨询机构"教育改革国民会议"设立,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生存力"为中心的,面向新世纪的教育改革全面展开.。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摘要: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分别在大学课程、研究生教育、大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立法、调整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对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
战争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已经全部崩溃,生产水平严重下降,物资匮乏,粮食短缺,学校瘫痪。
日本在战争中留下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地恢复经济,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振兴,原因很多,其中对教育的一贯重视是最基本原因,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概述战后日本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
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进行,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保护措施。
即使是在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日本仍然不放松对教育的投资,这一点正反映了日本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改进工作,其中规模较大的改革有三次。
!(一)第一次教育改革———“新制大学”体制的形成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1947年开始的。
这次改革在学制和教学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一年由美国政府派出的教育使节团与“日本教育刷新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一个纲领性教育文件———《教育基本法》。
这一文件奠定了日本教育的一般原则,规定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体系,对日本教育的影响很大。
《学校教育法》是另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
它对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它的要点在于按照每个模式建立起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这两个法令制定之后,战后日本大学制度改革进入实施阶段。
它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成立“新制大学”,即将战前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一种类型的大学。
在高等教育机构合并、调整过程中,为了地区上的合理分布,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府县一大学”的指导方针。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2期63幸福生活指南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胡 峰熊猫宝贝国际儿童成长中心 山西 忻州 034000摘 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这与其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主要阐述了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启示。
关键词: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造成重创,战后的日本面临经济崩溃的局面,缺乏物资与粮食,学校也处于瘫痪的状态。
日本能在这种局面中迅速改进,挤进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
1、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1]。
1.1战后初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二战之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并制定相关的教育保障措施。
在1947年的3月31日,日本制定的《教育基本法》以及后来的《学校教育法》,都是在战后初期日本为保证教育发展制定的相关法律。
《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性文件,对战后日本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日本教育的目的以及教育理念进行了规定。
《教育基本法》保证了日本全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并指出国家的一项义务就是为国民提供必要的教育。
《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学制为“六三三四制”,这是日本对美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借鉴。
这两部法律的制定,阐述了日本的高等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的目标,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改革的实施。
日本依据这两部法律对高等学校进行合并与调整。
这是战后日本的第一次教育改革,也是日本依法治教的初始阶段。
这次改革对高等教育进行合并与调整,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日本在成功发展教育的同时,教育界新的教学理念以及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1.2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的教育改革 日本此次教育改革是在当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的。
由于日本对高等教育基准的放宽,导致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猛增,大学入学率也成倍增长。
日本的教育2
1946年日本新宪法中,教育被确认为国民应享受的权力,义务教
育实行免费的原则;宗教和国家分离。
2013-8-9 2
z
1)1947年3月31日《教育基本法》颁布。它包括一个
简短的前言及11条条文,明确规定了日本教育的目的、 教育机会均等、义务教育、男女同校、教育与宗教分 离等基本原则。在条文中,明确规定“法律所承认的 学校的教员,都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教师有独
2013-8-9
15
2.初等教育 日本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是单一的六年 制小学,儿童满6周岁入学,12周岁毕业, 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新学年从4月份开学, 多数小学采用三学期体制,三学期之间 分别为暑假、寒假和春假。 日本小学的教育目的是适应儿童的导心 发展,实施初等普通教育。教育目标:
2013-8-9 16
2013-8-9
6
70年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不仅使高等 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且使 中小学教育面向智、德、体全面发展的 方向,既保持注重基础知识的划一性, 又有适应地区与个性特征的灵活性,力 图使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 的转变。
7
2013-8-9
五、日本现行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 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 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 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 政制度。 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 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 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 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11
2013-8-9
学制结构
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 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 规定, “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 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 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 及幼儿园。”
二战以后欧美及日本教育改革
第十八章二战以后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一节英国教育的发展一、《1944年教育法》1943年,政府发表了《教育改造》白皮书,对战后教育重建进行了总体规划。
白皮书提出,新的重建方案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认识,即教育是在各个连续的阶段实施的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的教育从5岁开始到义务教育结束,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下儿童;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招收11岁以上儿童。
白皮书的发表,为《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R.A.Butler)递交的教育法案,称《1944年教育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
②郡和郡自治市议会为负责三个阶段公共教育的地方教育当局。
③改组民办学校,使它们可自由选择成为不同类型的公助民办学校。
④地方教育当局必须为超过义务教育年龄者提供正规教育,并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有组织的文化训练及娱乐活动提供充足的设施;为一切未满18岁但不受全日制中等教育或其他经官方承认的全日制或部分时间制教育的青年提供强迫的部分时间制教育。
《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首先,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其次,双轨制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前的民办学校通过不同程度的改组,在很大程度上被纳入了公共教育体系中。
但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并存的教育制度尚未完全改变,公学还没有纳入公共教育体系。
二、中等教育三轨制的确立中等教育三轨制的设想早在战前就已提出。
1943年发表的《诺伍德报告》认为:文法中学的儿童充满学术方面的兴趣;技术中学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明显地表现在应用科学和应用艺术方面;现代中学的儿童对付具体事物比对付理性概念更为容易。
报告还着重探讨了决定小学毕业生分流的11岁考试问题,建议这种考试应建立在教师评判的基础上,如有必要,可加上智力测验、成绩测验和其他测验,并适当地考虑家长和学生的选择。
新世纪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点
新世纪日本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点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通过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公民教育、国际化教育,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培养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相适应的人才,而如何引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机制和市场原理并科学、合理结合,这是对立统一体。
日本作为亚洲发达国家在教育改革中的探索、实践和经验教训,都值得我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日本教育改革一、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背景日本自二战以来,通过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公平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均衡,团队精神强,收到良好基础教育和专门技术教育的国民,对日本经济的腾飞发挥了关键作用。
进入新世纪,面临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日本国内社会和经济所存在的结构与制度性障碍凸显在教育层面上,如学生学习欲望低下,逃学,校内暴力和欺负学生现象,考试竞争带来的负面效应,家庭和社区教育能力下降、大学财政困难等。
为解决日本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日本政府和教育界没有停止过教育改革。
如1984年设立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制定了教育改革大纲;同年设立了文部省教育改革实施本部和大学审议会;1990年设立终审教育审议会;自1997年每年修订教育改革计划;2000年设立教育改革国民会议。
从近几年的改革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是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点,而信息教育还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其中研究性学习、大学法人化和教育评价体制改革具有特色的改革,当然争议也最多,尤其是教师评价制度遭到教育界和教师们的强烈抵制,今后也会成为争论焦点。
当然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离不开基本国情,日本已经实现了高度的现代化,不存在城乡差距和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育和均衡教育并不是主要问题。
在比较研究中要全面、系统和动态发展的方法分析,根据该国家发展阶段以及基本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讨论。
二、教育改革目标日本的教育改革目标始终围绕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和战略制定和实施。
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和丰 富职业 经验的高级专 门职业人才 。
随着 日本经 济社 会 的持 续 发展 , 日本 的 高等・
育 ”…。高等 专科学校 以初 中毕业 生为招生对象 ,
收稿日期 :2 0 1 3 —0 5 —3 1 作者简介 :李文英 ( 1 9 6 8 一 ),女 ,河北秦 皇岛人 ,河北 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 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导 师,研 究方向为比较教育 、外国教育史 ; 刘
构成 的较 为完 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 系。 日本 的短 期 大学 主要 招 收 高 中毕 业 生 ,学制
办学 方式 灵 活多 样 的专修 学 校正 日益 成为 日本 高
等 职业 教育体 系不 可或 缺 的有机 组成 部分 。进入
新世 纪 ,随 着知 识经 济 时代 的 到来 和 国际竞 争 的
终 身化 等显著特点 。研 究战后 日本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 点对处 于发展 关键时期 的 中国 高等职业教育有 着一定的启迪
作 用。
关键词 : 日本 ;高等职业教 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 4 9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2 4 5 8 ( 2 0 1 3 ) 0 4 — 0 0 8 0 — 0 4
基础 教育 、专 业基 础 教育 和专 业教 育 连贯起 来 实 施 职业 教 育 ”f 2 】 ,负 责 培 养大 批 经济 产 业 发 展急 需 的 中级 技 术人 才 。为满 足 经济 快 速发展 对 高级
技术 人才 培养 的需 求 , E t 本 于上世 纪7 0 年 代 在长 冈 、丰桥 两地 设立 了两所 本科 层 次 的技术 科学 大
2 0 1 3 年第4 期 第2 7 卷 ( 总第 1 6 9 期)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变革与启示
1945年8月,日本在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迎来了建设“新社会”的历史契机。
日本政府清除战争体制,打造民主社会,确立了重视人格形成、尊重个性、推广教育机会均等的新教育体制。
为落实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高层次延伸,发展后期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连年递增,从而为日本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据统计,自2000年至2018年,有18位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奖次数仅次于美国。
这18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本科教育均在日本国内国立或公立大学完成。
然而,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投入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连年位居经合组织国家的最低水平,教育机会不均等现象浮出水面,日本民众对于政府的不满,集中于对全体日本国民的受教育权被剥夺的担忧。
一、日本教育政策的逆转战后日本十分重视对教育的投资。
1955年日本公共教育财政为3.72亿日元,而在1982年则增至15万亿日元。
1980年前后,日本教育财政占整体财政约20%,居世界之首。
从战后至1976年的30年间,日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高中入学率为94%,接近普及。
大学入学率达38%,三人中就有一人是大学生,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
为推动教育机会均等理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日本政府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建立了中央教育经费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有效地将责任分担于中央和地方。
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成为日本社会主流。
日本将培养满足市场经济和全球化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目标,将市场竞争作为优化教育质量的大手段。
日本政府支持市场介入教育领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缓解财政赤字。
日本政府为给财政减负,将具有“公共性”的教育转变为由政府与民间分别主导的教育机构。
期间,政府并未与公民社会共同管理教育,而是任由市场竞争来激励、淘汰由民间和政府各自主导的教育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战争 结束时, 日本的经济已经全部崩溃, 生产水平严重下降, 物资匮 乏, 粮食短缺, 学校瘫痪。日本在战争中留下的一片废墟上, 迅 速地恢复经济, 经过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强国。日本的振兴, 原因很多, 其中对教育的一贯重视是最基本 原因,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其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 )- 卷 # )""- 年 ( 第 + 期 第 &- ’ &. 页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345678 9:; <79=>?=5 6@ A;B=9>? E61 + <&- ’ <&.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 特 点
# 王爱芬
摘 要: 二战后, 日本的高等教育分别在大学课程、 研究生教育、 大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
一、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概述
战后日本大力恢复和发展教育。为了保证教育的正常进 行, 日本政府采取了许多特殊的保护措施。 即使是在经济处于 困难时期, 日本仍然不放松对教育的投资, 这一点正反映了日 本政治家的战略眼光和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战后日本政府对教育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和改进工作,其 中规模较大的改革有三次。! # 一 ( 第一次教育改革—— — “新制大学 ” 体制的形成 这次改革在学 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是在 $%-! 年开始的。 制和教学内容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由美国政府 “日本教育刷新委员会 ” 派出的教育使节团与 共同制定了一个 纲领性教育文件—— — 《教育基本法 》 。这一文件奠定了日本教 育的一般原则,规定战后日本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在 它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日本教育法律体系,对日本 《学校教育法》 教育的影响很大。 是另一部重要的教育法律。它 对战后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它的要 点在于按照每个模式建立起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制度。 这两个法令制定之后,战后日本大学制度改革进入实施 “新制大学 ” 阶段。 它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成立 , 即将战前多种类 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一种类型的大学。在高等教育机构 合并、 调整过程中, 为了地区上的合理分布, 日本政府提出了 “一府县一大学 ” 的指导方针。 经过 + 年左右的合并、 调整, +"! 所旧制高等教育机构组成了 )). 所新制大学,其中国立大学
公立大学 &- 所, 私立大学 $)" 所。国立大学与公立、 私 !) 所, 立大学在学校类型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因为许多新制 公立、 私立大学是由战前的单科性专门学校升格而来的。 以上的 )). 所新制大学均为四年制 # 医科大学为六年 ( 本 科大学, 他们构成了战后日本高等教育体制的主要部分。 但对 于一些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不能合并改组的专门学校, 由一种新机构代替—— — 短期大学应运而生了。$%+" 年是日本 短期大学的元年,这一年成立并开始招生的短期大学共 $-% 所。这类大学一般以私立为主, 偏重于文科教学, 女学生的比 例较大, 在 ." 年代超过了男学生的比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成立新制本科大学与短期大学的体制改 革之外, 大学课程改革是战后大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其 “一般教育 ” 主要内容概括起来说, 就是将 引入大学课程, 并使 其具有与专门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文部省在 $%+. 年制定的 《大学课程标准 》中对大学课程作了如下规定:大学课程由一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 、 外国教育 般教育课程 # 包括人文科学、 课程、 保健体育课程和专门教育课程四大类组成, 各类课程所 占比例依次为 )%0 # &. 学分 ( 、 .1 +0 # 2 学分 ( 、 &1 )0 # - 学分 ( “二・二分段 ” 和 .$1 &0 # !. 学分 ( 。 以此为基础形成的 课程模 式 # 大学四年分为前两年的一般教育和后两年的专门教育 ( , 在战后日本大学实施了近 -" 年,直到 )" 世纪 %" 年代初期, 这一模式才受到新的挑战。 第一次教育改革奠定了以法治理教育的基础,成功地在 量的方面大大地发展了教育。 经过这次教育革命, 形成了新的 高等教育体制。 # 二 ( 第二次教育改革—— — 高速经济增长时期的发展 $%+! 年,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震动了美国,也震 动了日本。在美国的影响下, 日本进行了第二次的教育改革。 《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 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 $%!$ 年 . 月,
)" 世纪 %" 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始于 !%%! 年文部省对 《大学设置基准 》 的修改。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 设置 基准的大纲化。 把有关大学办学的规定改细为粗, 取消了关于 课程种类的具体规定, 代之以大学课程设置的方针, 设置权限 下放给各大学。第二, 大学自我评价制度的导入, 这是促进大 学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第三, 对终身教育发展的适应。 修改后的基准对正规高等教育之外的各种非正规高等教育形 式作了更加灵活、 更富有弹性的规定。 此后,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的: “二・二分段 ” 的模式实 !$ 大学课程的改革。前面提到, “四年一 施了 +" 年, 到此时, 它才被打破, 改革的内容就是以 贯” 制代替之, 使一般教育课程与专门教育课程糅合成一个整 体。 另外, 各大学还重视设置新类型的课程, 如主题课程、 综合 课程等, 体现出大学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 研究生教育改革。这一块是日本高等教育中一个相对 薄弱的层次, 长期以来发展不快,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 文部省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 其 大的差距。 自 %" 年代以来, 中包括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 放宽对研究生入学资格的要求; 改革研究生教育年限, 放宽对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规定; 改革研 究生教育形式, 发展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教育等措施。 日本大学管理制度 ,$ 大学管理制度改革。%" 年代以来, “大学自治 ” 改革的重点是调整 与适应社会变化之间的关系。 为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通过发挥校长的作用, 设立副校长等 适当增加校一级的领导权限; 通过精选审议事项、 简化审议手 续等提高大学评议会的效率与功能;通过明确区分部长与教 授会的权限,充分发挥事务机构的作用来实现学部管理运营 的畅通化等。
革, 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教育立法、 调整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 宝贵经验对我国 )$ 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日本; 高等教育; 改革; 特点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二、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
在以上简单回顾了日本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改革历 程之后,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二战后日本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特 点。总的看来, 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 一 . 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日本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思 想 “立国之本 ” “教育先 战后的历届政府一直把教育视为 , 把 行” 提高到战略地位。 “教育先行 ”的涵义有以下三个方面:在国家安排国民经 济计划的顺序时,首先研究教育发展的计划,增加教育投资; 在投资比重上, 教育投资高于国民收入的逐年增长; 坚持教育 先行, 以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经济的发展又 可以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使二者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在 这种指导思想之下,日本历届政府把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确 定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不断增加教育投资是其高等教育 得以迅速发展的保障和前提条件。日本国立和公立大学的经 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的公共教育经 费, 占总经费的 *"# 以上。 这些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国立大学和 国民教育活动, 县和市办的学校、 私立学校以及研究机构的教 育补助及地方分配税款等用途的教育经费。 - 二 . 重视高等教育立法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法制的国家,依法治教是日本教育 的一大特色, 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自战后的改革以来, 日本颁 布的规范高等教育系统运行行为的法规主要有 《 教育基本
“三次改革 ” 与日本教育史上所认可的明治时期的第一次改革、 二战后第二次改革、 始于 !" 年代的第三次改革是有 ! 本文的 区别的。谨便于叙述, 才做如此的划分。 作者简介: 王爱芬 # $%!& ’ ( , 女, 山西人,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的研究。
第(期
王爱芬: 论二战后日本高等教育的改革历程与发展特点
,(
充整顿的基本对策 》 的咨询报告, 提出了这一教育改革的指导 思想是: 对战后以来执意追求实惠的价值观进行反思。 教育中 反映的问题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性质和水平有关, 和日本社会、 文化性质及其演变有关。 可以认为这次改革, 是从对高度发展 的工业化社会的优点和弊端加以深刻分析的立场出发,确立 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完美个性的人才, 在 时间系列上把教育扩展为终身教育的目标。 在这一时期内,日本的经济以近乎 !"# 的年平均增长率 迅速发展,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在 !%&" 年至 !%’" 年间, 日本高等教育机构 !$ 数量增长。 的总数从 ()( 所增加到 %)! 所, 增加了 ’(# , 其中短期大学从 )*" 所 增 加 到 +’% 所 。 高 等 教育 入 学 率 !%&" 年 为 !"$ ,# , !%’" 年达到了 )+$ "# ,日本高等教育由精英型进入到大众 型。 日本高等教育的转型发生在这一时期, 体现了日本经济的 增长与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即现代经济的 高速增长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国民收入提高后对教 育投资的增加,这两个增加给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性 和可能性。 特别是私立大学在数量增长方面更为突出, 私立大 私立大学的学校数和学生数均 学增长了近一倍。到 !%’" 年, 已经超过了总数的四分之三。 可以这样说, 私立大学在日本高 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关于十年振 )$ 结构演化。!%&" 年日本科学技术会议在 兴科学技术基本方案的报告 》 中指出, 在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期 间缺少大约 !’ 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 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学科 结构上就是增加理工科学生比例和降低文科学生的比例。在 文科学生比例从 !($ +# 下降到 !%&" 年到 !%’" 年的 !" 年间, 工学类学生比例则从 !($ +# 上升到 )!$ !# 。在这一 !)$ ’# , 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机构—— — 高等专门学校。这 是为适应工业发展需要由政府设立的工业类高等教育机构, 有别于前面提到的短期大学, 招收初中毕业生, 实行五年一贯 制, 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于一体。 这一时期教育发展的特点是: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在 发展教育事业方面, 致力于数量的扩大、 大众化和统一化。 - 三 . 第三次教育改革—— — 世纪末的努力 !%*+ 年 * 月设置了作为总理大臣咨询机构的临时教育 审议会。 临时教育审议会经过三年的审议, 提出教育改革的基 本方向:!$ 教育体制要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 尊重儿童的 个性, 保护其身心健康, 并为达到目的而整顿教育环境; ,$ 充 实高等教育, 加强学术研究, 特别是发展基础研究; +$ 适应时 代发展的要求。 有人把这次教育改革提出的建议概括成五项原则:国际 化原则、 自由化原则、 多样化原则、 信息化原则和重视人格化 的原则。这些都影响到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 到 )" 世纪 *" 年代末 %" 年代初, 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为 数不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到 !%%" 年, 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达 到 !!&) 所 - 其中大学 ("’ 所, 短期大学 (%, 所, 高等专门学校 &) 所 . , 在 校 学 生 人 数 为 )&,$ ) 万 , 高 等 教 育 入 学 率 达 到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不景气、 高等教 ,&$ ,# 。 育适龄人口的逐渐减少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社会状况 的变化, 高等教育又进入到一个新的改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