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光的色散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组成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组成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组成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组成知识点
光的色散需要有能折射光的介质,介质折射率随光波频率或真空中的波长而变。

1、介质
当复色光在介质界面上折射时,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各色光因折射角不同而彼此分离初中生物。

1672年,牛顿利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彩色光带,这是人们首次作的色散实验。

通常用介质的折射率n或色散率dn/dλ与波长λ的关系来描述色散规律。

2、光波
光的色散当然还要有光波。

光波都有一定的频率,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的,在可见光区域,红光频率最小,紫光的频率最大,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相同,约等于3.0×10^8m/s.但是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受到介质的作用,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并且速度的大小互不相同.红光速度大,紫光的传播速度小,因此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小,对紫光的`折率大.当不同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三棱镜上,红光发生的偏折最少,它在光谱中处在靠近顶角的一端.紫光的频率大,在介质中的折射率大,在光谱中也就排列在最靠近棱镜底边的一端.
其实任何介质的色散均可分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组成知识点】。

八年级光的色散的知识点

八年级光的色散的知识点

八年级光的色散的知识点光的色散是指光经过某些介质时,由于不同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使它们偏离原先的方向,并发生了分散现象。

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比如水中的光线变形、彩虹的形成等。

一、光的折射在介质边界处,光线会发生折射。

当光线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反之,光线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这就是著名的斯涅尔定律。

二、光的反射光线碰到镜面后会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反射角度的改变可以使得光线对准不同的位置,因此可以将反射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

三、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光线偏离原本的方向。

光的色散在自然现象中十分常见,比如彩虹就是由于光在水滴中的色散而产生的。

此外,人类也可以利用光的色散来进行物质的分析,比如光谱分析法就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四、光的折射率光线经过介质时,传播速度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与真空的相对传播速度比称为折射率。

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这使得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会产生折射、反射、色散等现象。

五、折射率与角度相关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即斯涅尔定律,已经在本文第一部分中介绍过。

当折射率为正时,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在同一侧;当折射率为负时,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在相反的两侧。

六、总反射角当光线从折射率较高的介质射入折射率较低的介质中,如果入射角度大于一定角度,就不会折射,而是全部被反射回去。

这个角度就叫做“临界角”,而临界角对应的入射角就称为总反射角。

这在光学通信中非常重要,因为光纤的数据传输就是靠着总反射实现的。

总结光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希望本文对八年级学生们学习光的色散有所帮助。

初二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光的色散知识点
初二光的色散知识点如下:
1. 光的色散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

2. 色散可以利用棱镜或光栅等作用为色散系统的仪器来实现。

例如,复色光进入棱镜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

3. 光的色散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

随着光频率升高介质折射率增大的色散称为正常色散。

当光线照射在某些物质上,其折射率随光的波长而变化的规律在某些波长范围内发生反常的现象叫做反常色散。

4. 光的色散能够给人们带来美丽的彩虹,但是如果色散发生在光通信系统中,就没有那么美好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以查阅初二物理教材或者咨询物理老师。

八年级光的色散知识点

八年级光的色散知识点

八年级光的色散知识点
光的色散是指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在光学中,光的色散通常分为色散现象和色散体系两个方面。

下文将详细介绍光的色散的相关知识点。

一、色散现象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不同波长的光在两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经过折射后会发生分离现象。

这种现象被称为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光的波长不同,所以速度也不同。

二、光的折射
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的折射规律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折射角则由折射率比来表示。

根据折射率不同会出现“桥式”、“鱼眼式”等不同形状的光的折射现象。

三、折射率与颜色
不同颜色的光在折射时会发生分离,并表现出不同的折射特性。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波长越长的光,
折射率就越小,波长越短的光,折射率就越大。

所以折射率大小
与光的颜色呈反比例关系。

四、色散体系
色散体系是指将几种颜色的光按照波长递增的顺序分散出来的
体系。

根据光的波长的不同,分别有正常色散体系和反常色散体系。

正常色散体系是指介质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即红
色的光折射率最小,蓝紫色光折射率最大,分散角逐渐增大。

反常色散体系则是介质的折射率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大,即红
色的光折射率最大,蓝紫色光折射率最小,分散角逐渐减小。

总之,光的色散知识点非常广泛,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
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光的色散的相关知识点。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一、光的色散1、用2、雨后彩虹是光的现象。

二、光的三原色1、颜料的二原色是2、光的三原色是 的光。

3、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4、色的光叫单色光;由的光称为复色光,如粉红色等。

太阳光(白光)就是光。

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光的色散把太阳光分解成 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例4】如图所示,只含红光和紫光的复色光束PO,沿半径方向射入空气中的玻璃半圆柱后,如果被分成OA、OB、OC三光束沿图示方向射出,则()A.OA为红光,OB为紫光B.OA为紫光,OB为红光C.OA为红光,OC为复色光D.OA为紫光,OC为红光知识点二:生活中的色散现象【例1】雨过天睛,蔚蓝的天际一条彩虹凌空飞架,试说明道理。

【例2】彩虹的红色光弧在最狈9,紫色光弧在最侧。

【例3】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例题解析一、光的色散知识点一:色散的基本概念【例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这就是光的现象。

最早通过实验研究该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例2】七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哪一种色光偏折最大?哪一种最小?【例3】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D.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例4】一绘画者在他的自然风景中安排画一道彩虹,准备选用红、绿、黄、蓝四种美丽的色彩,但他着色时犯了愁,你能告诉他弧形彩虹从外侧到内侧的颜色顺序是()。

A.蓝绿黄红B.红黄绿蓝C.红绿黄蓝D.蓝黄绿红二、光的三原色知识点一:光的三原色【例1】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的情况(相同/不相同)。

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1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

混合后为白色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混合后为黑色4、颜色(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

(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

(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光的色散九年级物理知识点2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光的色散知识点

光的色散知识点

光的色散知识点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色彩、亮度和光线的弯曲等方式将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

而在光的物理特性中,色散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关键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光的色散知识点。

1. 什么是色散?色散是指光线在通过介质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的光的色彩分散现象。

简单来说,它是将光中包含的不同波长的光线分开的过程。

2. 色散的原理色散的原理基于光在物质中传播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特性。

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而介质的折射率取决于光线的波长,所以不同波长的光线在通过介质时会有不同的折射程度。

这就是导致色散现象发生的原理。

3. 颜色与波长在介绍色散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颜色与波长的关系。

光的波长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光的颜色。

在可见光的频谱中,波长较短的光线对应蓝色,波长较长的光线对应红色。

所以当光线通过介质时,波长不同的光线将在不同的程度下发生色散,我们才看到了七彩的光谱。

4. 折射角和色散在通过透明介质的过程中,光线的折射角取决于光的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

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有不同的折射率,所以它们会在通过介质时产生不同的折射角。

这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分散成不同的方向,从而形成彩虹色的光谱。

5. 色散的应用除了在自然界中,我们也可以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看到色散的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是分光仪。

分光仪使用色散原理将光线分成不同的波长,从而帮助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

此外,很多光学仪器都利用了色散的特性,比如望远镜和摄影机等。

6. 色散的类型在光的色散中,我们经常提到的是棱镜色散。

它是通过将光线通过一个三角形棱镜或三棱镜来实现的。

棱镜中的光线由于不同的折射率而发生色散。

此外,还有色散棱镜、光纤色散等其他形式的色散。

7. 色散的影响色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彩虹,还在一些情况下对视觉感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光学镜头中,色散可能会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无法聚焦在同一个点上,从而影响图像的清晰度。

光学知识点光的色散现象

光学知识点光的色散现象

光学知识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现象是光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描述了光在经过一定介质或物质后,不同波长的光被分散出来的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与光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密切相关,是深入理解光学原理和应用的关键之一。

一、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在介质中传播的光波,根据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或偏转而产生色散现象。

色散现象可以通过将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七种彩色光线来观察到,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彩虹成因之一。

二、色散的原因色散现象主要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所导致的。

根据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三、色散的类型色散现象可以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类型。

1. 正常色散指的是随着光波波长的增加,光的折射角度减小的现象。

这种色散在大多数物质中都存在,比如在空气中,红色光的折射角度要小于蓝色光的折射角度。

2. 反常色散是指随着光波波长的增加,光的折射角度增加的现象。

反常色散在一些特殊的物质中存在,例如在某些波导材料中,红色光的折射角度大于蓝色光的折射角度。

四、色散的应用色散现象在光学仪器设计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光谱仪是基于光的色散现象原理设计而成的仪器,它可以将光分解为不同波长的光,并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

光谱仪在化学分析、天文学、物理研究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2.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色散现象会对信号传输质量产生影响。

通过精确控制光纤材料和结构,可以降低色散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失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3. 色散现象也在生物医学中被应用,例如眼科医生使用色散现象来检测眼睛的屈光度,并通过调整镜片的设计来改善视力问题。

五、光的色散现象与光学原理的关系光的色散现象是光学原理的一部分,它与光的折射、干涉、衍射等原理紧密相关。

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有波长依赖性而引起的。

只有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进而应用光学原理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精品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上册《第5节  光的色散》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5节 光的色散
导入新知
一场细雨刚刚下过,天空被 洗得很干净,一道美丽的彩虹突 然出现在天空,彩虹现出七彩颜 色,像七彩天桥挂在天空,美丽 又壮观。
你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你能解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素养目标
2. 知道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红外线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人眼虽看不到,但可 以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属于不可见光。
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②太阳的热主要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探究新知 红外线的应用:
①红外线加热。
红外夜野视生仪东在北军事 上虎有进着村重吃要牛的,作用。 被红外线相机 逮个正着。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 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 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 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
LED,它是 ( C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探究新知 太阳光谱
知知识识点 33 看不见的光 可见光
红外线
紫外线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的色光,按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光谱上红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红外线。 紫光以外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探究新知
1.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 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 成丰富的色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5光的色散(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4.5光的色散(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色散现象★ 2 2二物体的颜色★ 1 112三看不见的光★ 3 3一、色散现象:1.色散: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1)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2)红光偏折程度最小(最上面),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最下面)。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和海市蜃楼一样也都是光的折射现象);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4.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例题1】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A.光的色散B.平面镜成像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A【解析】解:日晕”光环颜色由内到外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与彩虹相同,是光的色散现象。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变式1】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

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D.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答案】D【解析】解: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在红光的一边有红外线;综上所述,该实验包含了ABC,没有包含D。

故选:D。

【例题2】以下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A.绿光 B.黄光 C.紫光 D.橙光【答案】A【解析】解: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因此红、绿、蓝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4.5光的色散知识点讲解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4.5光的色散知识点讲解

4.5光的色散要点一、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举例: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本质原因:各种颜色的光,进入三棱镜时发生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应用: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不同比例混合产生各种颜色。

说明: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

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

要点三、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通过什么颜色的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就呈现什么颜色。

——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说明:(1)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

(2)白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

(3)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

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要点四、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1、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1)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烘烤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光的色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光在物质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波长的光速度不同而发生的波长分离的现象。

在光学、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中的光的色散知识点。

一、白光色散白光色散是指从太阳或灯光等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具(如棱镜)后分离成各种颜色,形成光谱的现象。

这是因为白光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组成,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物质的折射率和散射率的影响不同,因而产生了色散。

二、色散角色散角是指从光具出射的不同波长的光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三棱镜或光栅中,波长越短的光线所产生的色散角越大,波长越长的光线所产生的色散角越小。

三、折射率和光的波长折射率是指光在某种物质中传播时所受到的阻力。

不同波长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受到的衍射程度也不同,因而产生了色散。

光的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而波长越长,折射率就越小。

四、光栅色散光栅是一种可以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器具。

正常情况下,光栅可以将白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光栅的构造来调整分光效果。

光栅的色散效果比三棱镜更好,因为它可以同时分散多条光谱线,从而使分光效果更加明显。

五、应用光的色散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研究光的色散,可以制造三原色光电视、色彩相机和激光等高级仪器;在光纤通信领域,可以通过控制白光在光纤中的传播使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信息传输;在化学分析中,以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为代表的多种分析方法都是基于光的色散原理。

六、结语光的色散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掌握光的色散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因此,对于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光的色散知识点是不可或缺的。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知识点1、光的色散: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红外线(1)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到。

(2)红外线的功能: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②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较强;③红外线具有可见光一样的特征,沿着直线传播,被物体反射。

应用于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

5、紫外线(1)紫外线在光谱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紫外线的功能:①能杀菌、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照射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②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可以用来进行防伪。

课后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10 分,共60 分)1、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2、“浴霸”是家庭淋浴间的常用装置.关于“浴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 B.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照明和杀菌消毒C.装有红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D.装有紫外线灯泡,主要用于取暖和照明3、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

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4、下列现象中,对关于紫外线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人民币的防伪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作用B.当照射太阳光可以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C.常在太阳光下晒晒衣物,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紫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彩电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 B.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C.人眼可以看见紫外线 D.验钞机应用了紫外线6、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白光透过红色玻璃片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全身呈蓝色 B.全身呈红色C.上衣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二、填空题(每空4 分,共40 分)7、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照射到光屏上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的光带,这个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光组成的。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课件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课件
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太阳光(白光)是不是单纯的光?
2.光谱
把太阳光分解成的七种不同色光按红、橙、黄、绿、蓝、 靛、紫的顺序排列光带,就是光谱(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振动频率一个比一个高——振动变快)。 3.可见光 上述光谱图中的各种色光,人眼都能看见,它们属于可 见光,可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在。
2.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动画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视频
彩色报纸上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
等比例混合为黑颜料
四、物体的颜色
物体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光射到不透明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 被反射。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部分光透过物体。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
光谱上红光端外侧的辐射外线
加热、遥控遥感定位、成像夜视 光谱上紫光端外侧的辐射外线 消毒杀菌、感光成像、防伪鉴别
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色 散
物 体 的
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
颜 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光现象,其中与 光的色散无关的是( D)
二、不可见光
1.红外线 (1)含义: 光谱上红光端外侧的能量辐射叫做红外线。 (2)哪有: 一切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温度升高辐射红外线增强。 (3)检验: 人眼虽看不到,但也可用灵敏温度计来检验它们的存 在,属于不可见光。 (4)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穿透云雾能力强。 ②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形式传到地球的。 ③物体能吸收红外线,也能向外辐射红外线。
(5)应用:加热、遥控遥感定位、成像夜视等。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解析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解析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解析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穿过某些介质时,由于光的频率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光的折射角度变化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阳光透过玻璃窗产生的五彩斑斓的光谱。

一、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折射定律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二、光的色散和折射率在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与其频率有关,而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根据折射定律,光的折射角度取决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而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成反比。

因此,不同频率的光在折射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从而产生光的色散现象。

三、色散的原因与类型光的色散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频率的关系不同。

根据光的频率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色散分为正常色散和反常色散两种类型。

1. 正常色散: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折射率与频率呈正相关。

即,频率越高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越大,折射角度越大。

这种情况下,蓝光的折射角度比红光的折射角度大,因此光在经过折射后,颜色会发生从红到橙、黄、绿、青、蓝、紫的连续变化。

2. 反常色散:在某些特殊介质中,如水滴中的空气缝隙或某些晶体中,光的折射率与频率呈负相关。

即,频率越高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越小,折射角度越小。

这种情况下,红光的折射角度比蓝光的折射角度小,因此光在经过折射后,颜色会发生从紫到蓝、青、绿、黄、橙、红的连续变化。

四、应用与实验色散现象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重要的作用。

例如,根据颜色的色散特性,我们可以使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进而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棱镜可以用来制作光谱仪和光学仪器。

光谱仪可以通过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分析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详解

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详解光的色散是光线通过透明介质(如水、玻璃)时,不同波长的光线角度发生偏折的现象。

色散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而言,了解光的色散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解析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包括色散现象的原因、与折射率和波长的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和示例分析。

一、色散现象的原因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速度不同,因而产生的。

在空气中,光的速度是最快的,而在介质中,由于介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光的速度会减小。

而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介质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经过折射后的光线角度也不同,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

二、折射率与波长的关系折射率是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的度量,是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介质中传播速度之比。

在讨论光的色散现象时,折射率与波长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折射率的大小与波长成反比,即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波长越大,折射率越小。

这意味着在透明介质中,波长较短的光线会比波长较长的光线更容易被弯折。

因此,在光的色散现象中,紫色光(波长较短)的折射角度会比红色光(波长较长)的折射角度大。

三、光的色散应用1.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利用光的色散性质将复杂的光线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以研究物质的特性。

通过对不同物质产生的光谱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化学、生物等领域。

2. 彩色天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的景象。

这是由于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散射和折射产生的。

太阳光中的各个波长的光被空气中的微粒所散射,而短波长的蓝光比长波长的红光更容易被散射,因此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

3. 彩虹的形成彩虹是阳光通过雨滴的折射、反射和内部反射后形成的自然现象。

阳光中的白光在进入雨滴后发生色散,不同波长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和反射,最后形成彩虹。

四、示例分析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可以通过拿起一块玻璃棱镜来观察。

当我们将光线通过玻璃棱镜射入时,我们可以看到折射后的光线被分解成一束束不同颜色的光谱,从紫色到红色依次排列。

(完整版)光的色散知识点+练习+中考题

(完整版)光的色散知识点+练习+中考题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4.4 光的色散与看不见的光一、知识和技能要求1、认识光的色散现象;2、认识色光的混合和物体的颜色;3、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4、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二、重点难点精析1、光的色散(1)、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它颜色的光,称为单色光。

复色光:由若干种单色光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结论: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如图所示。

(2)、正确理解光的色散: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阳光发生了色散,揭开了物体的颜色之谜.: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彩虹”是常见的一种色散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太阳光被悬在空中的许多小水珠色散而形成了彩色光带。

2、物体的颜色:(1)、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室外的大屏幕的色彩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的。

(2)、色光的相加混色:A、红+绿=黄;B、红+蓝=品红;C、绿+蓝=靛;D、红+绿+蓝=白。

(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能使与它相同颜色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3、红外线和紫外线: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

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一切物体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1800年,美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

初三物理复习重点掌握光的色散和光的干涉光的色散是指光在透射介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光波会因折射率的差异而发生偏折现象,导致光的成分分离出来。

而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干涉现象,增强或抵消某些特定方向的光强。

一、光的色散色散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现象,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彩虹就是由于光的色散引起的。

掌握光的色散对于理解更多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1 自然光的色散自然光是由多个频率的光波组成的,而每个频率的光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光的色散现象。

这可以从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线来观察。

1.2 折射光的色散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如玻璃),不同频率的光线会有不同的折射度,导致光线发生色散。

这可以通过折射光经过棱镜产生的彩色光带来观察。

二、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一种现象,通常可以分为干涉条纹和干涉色。

理解光的干涉有助于我们理解干涉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1 干涉条纹干涉条纹是光的干涉中最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形成的。

根据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可以分为相长干涉和相消干涉。

相长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位相同的情况下,叠加得到干涉条纹,此时光强加强。

我们在实验中常见的如杨氏双缝干涉、劈尖实验等都属于相长干涉。

相消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位相差180°的情况下,叠加得到干涉条纹,此时光强减弱。

该干涉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反射式干涉仪、厚度测量等。

2.2 干涉色干涉色是由光的干涉现象导致的颜色变化。

在薄膜干涉中,光线经过薄膜反射或透射后,不同波长的光波经过叠加形成增强或抵消的现象,产生彩色现象。

此外,在空气膜、油膜等场合下也会出现干涉色。

干涉色的产生是由于光的波长与薄膜的厚度有关,通过改变薄膜的厚度可以实现对干涉色的调控和应用。

三、物理实验与应用3.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初学者接触光的干涉的必备实验。

关于色散的知识点-初中物理

关于色散的知识点-初中物理

关于色散的知识点-初中物理光的色散知识点以及练习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光的色散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2.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组成的。

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4.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光的色散1.色散: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

2.光一束太阳光通过狭缝从一侧照射到三棱镜上,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等色光组成的光带。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现象。

(如图甲所示)。

同理,被分解后的色光也可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如图乙所示)。

光的三原色及色光的混合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是光的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三种色光中,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色光合成。

但红、绿、蓝三种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

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

它的荧光屏上出现的彩色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色点组成的。

显像管内电子枪射出的三个电子束,它们分别射到屏上显不出红、绿、蓝色的荧光点上,通过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的强度,可以改变三色荧光点的亮度。

由于这些色点很小又靠得很近,人眼无法分辨开来,看到的是三个色点的复合.即合成的颜色。

如图所示,适当的红光和绿光能合成黄光;适当的绿光和蓝光能合成青光;适当的蓝光和红光能合成品红色的光;而适当的红、绿、蓝三色光能合成白光。

因此红、绿、蓝三种色光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物体的颜色: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光现象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光现象PPT精品课件
为什么不同物体有不同的颜色?
人们通常看到物体的颜色, 是白色光照射到该物质表面以后, 一部分光被吸收, 一部分光反射回来, 人们看到的颜色 就是反射光的颜色
知识点二 色光的混合 为什么左边的T恤看起来是黑色,右边的是白色?
左边的T恤吸收了所有 的光,右边的T恤反射 了所有的光
知识点二 色光的混合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②红外线夜视仪
夜间人的体温比野外草木、 岩石的温度高,人辐射的红 外线比它们强,人们根据这 个原理制成了红外线夜视仪。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③红外线可以用来进行遥控
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 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 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④红外线还可以用来加热物体
红外线、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可见光谱的红端之外的辐射叫作红外线。。
红外线
可视光线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的特点: ①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②红外线穿透能力强。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的应用 ①红外线诊断病情
用红外胶片拍出的“热谱图”图中 的颜色是制作时加上的,不同的颜 色表示不同的温度 。
例3 下列各种单色光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B )
A.紫光 B.红光 C.橙光 D.黄光
知识点二 色光的混合
例4 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
桃花红的原因是( C )
A.桃花能发出红光
B.桃花吸收红光
C.桃花反射红光
D.桃花反射所有色光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看不见
看不见
红外线
太阳的可见光谱 紫外线
知识点三 看不见的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色散(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掌握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
3.利用色散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

要点诠释:
1、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一束太阳光照到三棱镜上,然后从三棱镜射出的光分解为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光线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后,发生了光的折射,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

要点二、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其中也包括白光。

2、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种颜色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其中也包括黑色。

3、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混合规律:
要点诠释:
色光混合一般是由光源直接发出的。

多一种颜色就使光线更加明亮,所以复色光的亮度要大于单色光的亮度。

如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的色彩,就是由三原色光按照不同的亮度混合而成。

要点三、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此物体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

因此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要点诠释:
1、无色:如果透明物体通过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空气、水等能通过各种色光,它们是无色的。

2、白色、黑色: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如:白纸、牛奶、白色光屏等反射各种色光,它们是白色的。

如果不透明物体几乎吸收各种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黑板、黑色皮鞋等吸收各种色光,几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看起来是黑色的。

3、光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依次变短。

4、大气对光的散射,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

雾灯的光不应该被空气散射,这样才有较强的穿透作用,才能让更远处的人看到。

雾灯选择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比较敏感的黄光。

5、天空是蓝色的是因为大气对太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散射的较多。

要点四、红外线紫外线
1、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这是可见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3、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要点诠释:
1、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1)红外线的主要特征是热作用强,可以用来加热食品、浴室的暖灯、红外线理疗仪等。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也比较强,使用对红外线敏感的底片可进行远距离高空摄影、也可以在没有光线的夜间摄影、红外线遥感仪等。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的遥控器。

2、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了各种颜色的光,这说明()
A.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B.三棱镜中有各种颜色的小块
C.三棱镜具有变色功能 D.三棱镜可以使单色光变成多色光
【答案】A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

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学生色散的理解和掌握,属于简单题目。

举一反三:
【变式】今年5月17日中午,我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

这种天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答案】绿;复色光
2. (多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答案】ACD
【解析】用磨砂的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镜面反射造成角落的同学看不清黑板,利用了漫反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看到池子里的水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故该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了生活中的光现象,包括反射、折射、色散的内容,属于基础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

类型二、物体的颜色
3.五一佳节,在常州紫荆公园月季花展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绿叶黄花的月季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A.绿叶黄花 B.黑叶红花 C.黑叶黑花 D.红叶红花
【答案】C
【解析】月季的绿叶只能反射绿光,黄花只反射黄光,而红色玻璃只允许红光通过,所以月季的绿叶黄花所反射的绿光和黄光照到红色玻璃上时,绿光和黄光都被吸收,没有光线进入照相机,于是拍摄的照片是黑叶黑花,选项C正确。

【总结升华】题目把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综合到一起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举一反三:
【变式】摄影大师对黑白照片进行暗室加工时,所用温度计的液柱是蓝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暗室安全灯是红灯,因而温度计的红色液柱在这种环璄中不易看清
B.温度计的蓝色液柱在红光照射下是黑色的
C.蓝色液柱在红光下看得更清楚
D.红色液柱在红灯照射下反射白光
【答案】D
4.在暗室的绿灯下观察一张写有红字的白纸,看到的现象是(填“绿纸白字”、“白纸红字”、“绿纸黑字”)。

【答案】绿纸黑字
【解析】白纸可以反射任何色光,所以绿光下的白纸反射绿光,呈现绿色;红字反射红光,绿光下是黑色的。

【总结升华】题目主要考察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举一反三:
【变式】(2012 广东)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