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生物学是研究海洋中各种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海洋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进化等方面知识。

本文将从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总结。

一、海洋生物的分类海洋生物按照其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类。

浮游生物主要指那些漂浮在水中,无法自由游动的微小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底栖生物则生活在海洋底部的沉积物上,包括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

游泳生物则具备自由游动的能力,如鱼类、鲸类等。

海洋生物的分类还可以按照其所属的系统分类,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动物界、植物界等。

原核生物是最早出现的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包括细菌和蓝藻等。

真核生物则具备真核膜,包括原生动物、纤毛虫、甲壳动物等。

动物界和植物界则是更高级的分类单位,包括脊椎动物、软体动物、海藻等。

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浅海、深海、沿岸和开阔海域等不同的生态区域。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

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关系形成的线性链条,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而成的复杂网络。

海洋生态系统还受到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物理因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光照等;化学因素包括海水中的溶解氧、盐度、氮、磷等物质的含量;生物因素则包括各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指海洋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海洋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藻等。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等因素的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水产微生物学是研究水产养殖中微生物生态、代谢、发生和与宿主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学科。

下面是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产微生物分类和特点水产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其分类、形态、代谢方式、繁殖方式和生态特点有所不同。

- 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后者常引起水产养殖中的细菌性病害。

细菌的形态、大小和生长条件有所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进行识别。

- 真菌:主要包括软腐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常出现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引起水生生物病害。

- 藻类:水产养殖中的藻类主要是浮游藻和底栖藻,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氧气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 病毒: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病毒有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病毒性脑炎病毒和丝裂病毒等,它们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具有负面影响。

2. 水产微生物的生态学特征水产微生物的生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水产微生物对水质、环境温度、光照等因素适应能力强,可以在不同水体中生存和繁殖。

- 参与养分循环:水产微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参与养分的固定和转化,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

- 能够协同作用:水产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例如细菌可以参与藻类的生长和代谢,而藻类也可以提供养分和氧气来源。

- 影响宿主养殖效益:水产微生物可以通过对养殖宿主的代谢和免疫系统的影响,对养殖效益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 水产微生物繁殖与生长控制水产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会对水质和养殖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 生物防御系统:提高生物防御系统,增强宿主免疫力,可以有效降低水产微生物的病害发生率。

- 环境调控:合理调控水质和环境参数,例如pH值、温度、盐度等,可以对水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有效控制。

- 使用抑制剂:抑制剂可以对水产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产生抑制作用,例如使用抑制革兰氏阴性菌和霉菌的化学剂等。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种类微生物是指那些体积微小、结构简单、通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生物。

它们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二、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1、分解有机物:微生物是天然的分解者,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释放营养物质,为水生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

2、促进生长: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生长激素和抗生素,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此外,它们还可以提供一些水生生物无法获取的营养物质。

3、改善水质: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通过分解有机物减少氨氮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同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

4、疾病控制:一些微生物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抵抗疾病的发生。

三、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1、光合细菌: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同时消耗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

2、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

3、乳酸菌:能够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水生生物的免疫力。

4、酵母菌:能够产生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5、霉菌:能够产生抗生素,抵抗病原体入侵。

四、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1、直接添加:将适量的微生物直接添加到养殖水体中,以增加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

2、投喂:将微生物添加到饲料中,通过投喂来增加水生生物对微生物的摄入量。

3、环境培养:在养殖环境中培养微生物,使它们成为优势种群,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五、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避免引入有害微生物。

2、注意微生物与水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3、定期监测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确保其有效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概述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分类: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小型藻类等。

二、微生物学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1、废水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能量,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效果。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复习

名词解释水华: 水华就是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 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 主要由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废污水进入水体后, 蓝藻、绿藻、硅藻等藻类成为水体中的优势种群, 大量繁殖后使水体呈现蓝色或绿色的一种现象1.赤潮: 在特定的环境下, 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蛋白核(Pyrenoid):又称淀粉核、造粉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 故又称造粉核。

其形状、数目和排列的位置是分类上的依据。

同形世代交替: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更迭, 由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植物体形状、大小基本相同, 叫同形世代交替。

异形世代交替: 孢子体和配子体外形不同异形胞heterocystis: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特殊类型细胞;球形或椭圆形, 比营养细胞大, 光亮透明, 胞内无色素和贮存物质;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钮状增厚部, 称极节球(polar-nodule)。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2.浮游动物(zooplankton): 是指悬浮于水中的水生动物。

它们或者完全没有游泳能力, 或者游泳能力微弱, 不能做远距离的移动, 也不足以抵抗水的流动力。

一般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

3.浮游生物Plankton :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 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 不能做长距离运动, 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4.复大孢子(auxospore): 当细胞分裂到一定大小后, 在某种环境下, 可产生一种孢子, 以恢复到原来大小, 增强生命力, 这种孢子称复大孢子(auxospore)。

结合生殖: 两条丝体相对, 各相对细胞壁突起, 连接成接合管, 每个细胞内原生质体浓缩成配子, 其中一条丝体的配子通过接合管与相对丝体细胞的配子结合成合子, 合子萌发成新个体。

水处理知识整理

水处理知识整理

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2、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病毒)。

细胞生物:古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俗称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生物:(1)藻类(2)真菌---酵母菌、霉菌(3)原生动物---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4)微型后生动物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细菌:单细胞,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2、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

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

鉴别细胞的最常见方法:革兰氏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

操作步骤:(1)用结晶紫染液对细菌染色(2)加媒染剂(碘液)使菌体着色(3)用乙醇脱色(4)用复染液(沙黄或番红)复染(5)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细菌:蓝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番红或沙黄的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

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

与此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其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这样,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

当蕃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环节。

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可误染为阴性菌。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属限修课。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类群、鉴定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生态及致病机理等的理论和方法。

它与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及饵料学密切相关,所以本课程在水产专业是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水产养殖实际生产中发掘、利用有益微生物,消灭及控制有害病原微生物,并掌握在养殖过程中微生态的调控方法。

微生物学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要充分重视实验课,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课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微生物与人类和水产养殖的关系、微生物学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

教学重点:从微生物的特征特性,了解微生物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从微生物的类群了解整本教材的编写原则及体系。

使学生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微生物世界。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生物的形态及细胞的结构2)细菌的繁殖及菌落特征3)放线菌及其它原核生物4)细菌分类与水产常见细菌a. 细菌分类b. 水产常见细菌的分类位置c. 光合细菌第三章真核微生物―霉菌、酵母菌(1)霉菌形态大小、菌落特征、繁殖及生活史、常见类群(2)酵母菌教学重点:a. 掌握霉菌与细菌的差别b. 繁殖方式中孢子繁殖的特点及典型的生活史c. 常见类群(包括水产中常见致病真菌)d. 酵母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饵料,掌握其生理特性e. 水产病害防治中如何防治致病真菌第四章非细胞生物―病毒(1)病毒的发现和病毒的特征、形态构造(2)病毒的分类(3)病毒的繁殖方式(4)噬菌体的生理特性教学重点:(1)从病毒的形态构造了解致病机理及研究它的特殊方法(2)联系当前虾病的大规模暴发与病毒的关系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微生物营养类型,营养需要(2)微生物培养分离,制作培养基原则要求教学重点:(1)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确定培养基的成分(2)掌握各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为实验课中微生物的分离打下基础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1)微生物的一步生长曲线及培养(2)各种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3)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微生物的抗药性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生命遗传的本质――核酸(2)基因突变(3)基因重组(4)基因工程(5)菌种的衰退和复壮教学重点:(1)通过三个经典实验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2)了解变异的两个途径(3)基因工程的原理(4)菌种保藏原理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1)微生物的分布及水中微生态(2)微生物在自然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3)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1)了解水体中的微生物类群及分布,了解养殖池塘中各种微生物的关系(2)微生物在大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理解水产养殖中是如何运用这个原理,加速或控物质循环的速度,以确保良好的水质(3)树立微生态观念,充分在水产中运用所学知识稳定住微生态平衡,防治病害微生物暴发第九章传染与免疫(自学)(二)课程应达到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类群、形态、结构、鉴定以及生命活动、生态。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笔记【范本模板】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笔记【范本模板】

1.微生物特点:①个体微小分布广泛②种类繁多代谢旺盛③繁殖快速易于培养④容易变异有利于应用。

2.六界系统: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鞘细菌、滑动细菌)。

真菌界(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生物界(真核藻类)。

动物界(微型后生动物)。

植物界。

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 3.微生物的特性:体积小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4.①史前期:低水平阶段②初创期:1676-1861 形态描述阶段(列文虎克)③奠基期1861—1897 生理水平研究阶段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细菌)④发展期1897-1953 生化水平研究阶段布切尼(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沃森克里克)二.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一)。

细菌.1.细胞基本形态:球状。

螺旋状。

杆状.(丝状)。

异常形态:畸形(不可恢复)。

衰退型(环境正常可以恢复)2.细胞基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和脂多糖,保护细菌、选择性透过物质、为鞭毛提供运动支点、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细胞质膜(蛋白质、脂类、多糖、少量核酸;C膜流动镶嵌模型①维持渗透压,控制内外物质的交换;②合成C壁各种成分,与隔膜和荚膜的形成有关③是C代谢活动中心,含多种酶系统,是氧化代谢和能量产生的部位;④鞭毛的着生点)细胞质及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特殊结构:芽孢(只有细菌才产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的休眠体)。

鞭毛.荚膜(①抗干旱;②加强细菌的致病力,使之免受宿主吞噬C吞噬;③贮存养料,补充碳源和能源④堆积某些代谢废物;⑤具有生物吸附性,可用于废水生物处理)。

黏液层。

菌胶团。

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

3.革兰氏染色原理:G(+):C壁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高。

乙醇使肽聚糖脱水,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紫色截留.G(—):乙醇溶解脂类,孔径增大,紫色退去,被染上红色G(+):C壁胶较厚,不分层,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高,特有磷壁酸,对青霉敏感。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137E27F学分:3 周学时:4 总学时:68(课堂教学34 + 实验34)开课学期:2.1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Aquaculture Microbiology适用专业:水产养殖专业卓越班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课课程修读条件:普通生物学、有机化学网络课程地址: 无所属基层学术组织:水产养殖系二、课程简介《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卓越班的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很多其他课程的基础或内在重要部分,包括《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学》、《水生病原微生物学》和《水生动物免疫学》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一门学科,对象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和简单的真核生物。

微生物学涉及多领域的学科,其基础研究主要涵盖生物化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进化学和临床诊断学等。

本课程是给非微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入门级课程,尤其适用于水产养殖和其他农学类专业或环境专业的本科学习。

课程将会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及多样性,包括细菌、古生菌、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的差异比较;讲解微生物的繁殖(或复制)和生长;讨论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及其方法;分析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重要角色,举例讲解细菌在生物地化循环中的作用(陆地、水体中氮元素循环等)和水体中微生物群落与水生动物健康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的内容。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准备培养基、如何操作平板划线分离细菌、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和细菌基本生理生化反应等实验操作。

三、教学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学生将能掌握微生物基本知识和与基本实验技能,如微生物生长、进化和分类的基本概念,以及了解如何在实验中使用这些概念。

这是一门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目的旨在促进学生掌握课堂讲授的微生物学知识,同时练习基本微生物学的操作技能。

课程学习能让学生夯实生物领域的知识基础,为未来更好地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做好准备。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生生物学复习资料水生生物学复材料 - 养殖1014班绪论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

其中,浮游生物是一类不能主动水平移动的微小生物,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而自游生物则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

第一篇:水生植物第一章:藻类的概述藻类是一群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生殖器官是单细胞的。

其中,一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而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此外,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蛋白核,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某些藻类具有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称为囊壳,内含物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藻类的生殖方式包括营养生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

其中,营养生殖的单细胞是细胞分裂,群体和多细胞是断裂生殖。

无性繁殖包括动孢子、不动孢子、似亲孢子和厚壁孢子。

有性繁殖则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配生殖和接合生殖,其中接合生殖是绿藻门接合藻纲特有的生殖方式。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真核细胞的特征,细胞大小为1-10微米,形态多样,有球形、椭圆形、棒形等。

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和蓝藻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具有厚壁孢子和异形胞等特殊结构,能够适应不良环境下的存活和繁殖。

湖靛、假空泡和段殖体是蓝藻的特殊形态。

蓝藻是淡水和海水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人类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硅藻的细胞壁由硅质和果胶质组成,外层为硅质,内层为果胶质。

细胞壁上有花纹等构造,其中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而间生带和隔片具有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硅藻的细胞壁结构与其他水生生物有所不同,这也是硅藻的重要特征之一。

7、硅藻的生态分布、意义及分类依据:分布:硅藻分布广泛,出现在各种水体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不同种类的硅藻对水质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喜欢富含有机质的水体,有些则喜欢清澈的水体。

水处理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水处理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水处理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 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个体小形态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繁殖快数量大,比值大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3 说明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的作用?1去除水中影响水使用的杂质和污泥2在水中加入新的成分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满足用水4 微生物命名常用的双命名法的主要规定.1根据生物之间相同或相异的程度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可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属种科2双名法规定:每种生物的学名有两个拉丁词组成,前一词为所在属的属名,常用名词(斜体);第二个词为种名,常用形容词(斜体),表示物种的主要特征或产地,第一字母小写。

双名后面克附带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正体)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大小用什么单位测量?球状、杆状、螺旋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目镜侧微尺)微米2 革兰氏染色原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使用蕃红或沙黄复染)G(-)的细胞壁的脂类含量高,肽聚糖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被酒精溶解,增加了细胞壁的孔径和通透性,很容易被脱色。

G(+)的细胞壁的脂类含量低,肽聚糖含量高,究竟是脱色剂和脱水剂,使肽聚糖脱水缩小细胞壁的孔径,降低了通透性,阻止了酒精进入细胞,不易被脱色3荚膜:细胞壁表面的粘性物质,有一定外形,很厚,相对稳定附着在细胞壁外,是细胞构造的一部分。

菌胶团:许多细菌的荚膜融合为一团胶状物,内含多数细菌。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表面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形成肉眼可以看见的群体4 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原生质,核质,内含物。

细菌有特殊结构:荚膜,芽孢,鞭毛,菌毛(纤毛) 5 试述细菌芽孢的特征?为什么具有芽孢的细菌能够抵抗不良的环境? a 细胞壁厚,难染色b 水分少,40%c 对热、干燥、毒物紫外线有很强的抗性d 不具繁殖力休眠力十分惊人,一般情况下可保存几年或十几年不死亡6 菌胶团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何特殊意义?菌胶团(zoogloea)是活性污泥、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主要根据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度、性能来确定。

0.水产动物微生态学-复习资料

0.水产动物微生态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微生态学名词解释1.正常微生物:动物在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机体有益、无害、必须和不可缺少的微生物。

它与机体的免疫、营养、生物屏障、生物拮抗、传染病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2.正常微生物群:在动物和人类的内环境(主要是与外界沟通的腔道等)及皮肤,常常存在微生物层,在正常情况(即健康状态时)下,这一微生物层对动物不但无害,而且有益,故称其为正常微生物群,它对动物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是微生物与其宿主在共同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态系,在特定生境的正常微生物群又称为原籍菌群,即寄居在特定个体体内的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的微生物群落。

3.动物微生物学:是我国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的并以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等理论为核心的边缘学科,属于生态学范畴。

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正常微生物与动物内环境,动物体与外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的学科分支。

4.悉生动物:指用与无菌动物相同的方法取得饲养(剖腹取胎,在隔离器内饲养)、但明确的物体内所给予的已知微生物的动物,即凡含有已知的单菌(Monoxenie)、双菌(Dixenie)、三菌(Trixenie)或多菌(Polyxenie)的动物。

5.微生态空间:是正常微生物群赖以生存的宿主个体、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各层次环境。

6.微生态演替:是指正常微生物群,在自然和人工因素影响下,在宿主机体解剖部位的微生态空间中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7.演替峰顶:是在一个单一的生境内微生物群落由初级演替、次级演替或生理性演替形成的,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的稳定状态。

8.原籍菌群:正常微生物群是指一定宿主和一定位置存在的微生物群。

9.定位转移/异位:指微生物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上的一种现象。

10.微生态平衡:在长期的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动态的生理性组合。

该组合在共同的宏观环境条件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的各级生态组织结构与其宿主相应的生态空间结构正常的相互作用的生理统一体,该统一体的内部结构和存在状态就是微生态平衡。

海洋微生物复习资料

海洋微生物复习资料

基础医学类就业方向基础医学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它为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专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支持。

基础医学毕业生在医药、生物科技和研究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本文将重点介绍基础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相关的职业发展。

1. 医药研发:基础医学毕业生在药物研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可以参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负责药物的分子结构分析、药效评价和药物安全性评估等工作。

他们还可以从事临床试验的设计和执行,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科技公司:随着生物科技行业的快速发展,基础医学毕业生在生物科技公司中的就业机会也越来越多。

他们可以从事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表达和生物药物研发等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术能力使他们成为生物科技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3. 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们可以担任医学院的基础医学教师,培养未来的医学人才。

同时,他们也可以进行独立的科研项目,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医学研究机构:基础医学毕业生在医学研究机构中也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参与各种疾病的基础研究,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的治疗方法。

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医学界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5. 医学出版社:基础医学毕业生还可以选择在医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

他们可以负责医学教材、学术期刊和科普读物的编写和审校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使他们成为医学出版社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6. 政府部门:基础医学毕业生在政府部门中也有着一定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参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负责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工作。

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使他们成为政府部门中重要的技术支持力量。

基础医学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空间。

无论是从事医药研发、生物科技、教学科研还是科学出版等方面,基础医学毕业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选择就业方向时,基础医学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确定,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菌落(clone):由一个或多个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

芽孢:一定条件下,某些细菌菌体内形成一个细胞浆浓缩,含水量少,折光性较强,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抗逆性强的休眠小体。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的最微小的生物的总称。

病原微生物:能使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原微生物。

病毒:目前个体最微小,结构最简单的生命形式,只具有一种核酸,没有完整的酶系,不能独立完成物质代谢,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只能在特定的动物体内一定部位的活细胞中通过核酸的复制进行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一种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培养基:人工配制而成,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制品。

消毒: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杀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的孢子。

致病性: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又叫致病力或病原性。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外毒素:在细菌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伟环境的毒素,是一种蛋白质,其抗原性较强,毒性也强,但不耐热不稳定,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少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能产生。

内毒素: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外膜中,是一种脂多糖,只有细菌衰亡破裂或人工裂解后才能释放出来,其抗原性弱,毒性也弱,但耐热稳定。

类毒素:外毒素经0.4%甲醛溶液处理,经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有其抗原性的物质。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会出现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MLD最小致死量:能使特定的实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LD50半致死量:能使特定的实验动物感染后一定时限内半数死亡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原理,将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或免疫应答产物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技术,加工而成的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的生物制品。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水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水产微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以阐明微生物五大生物学规律为主线,使学生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深刻理解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不同微生物类群的主要特点,初步具备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的能力。

在了解水产微生物学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的同时,结合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使命感和责任心。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对水产养殖学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如表2所示: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理论课程期末考核形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至少包含4项考核项目,总占比50%,考核项目包括:课程思政实践(占5%)、课后作业、出勤、课堂测验、课堂互动等。

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测验、课堂互动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6个):δi=αi*A/100+χi*B/100 (i=1-5)●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目标5 0.5 0.5目标6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海洋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1.最低含氧带:在中间深度1000m左右,动物的呼吸作用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消耗氧气的速度与氧气产生的速度相当,从而形成一个最低含氧带。

2.赤潮(red tide):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的异常现象。

它是由藻类分解过程中耗氧,导致鱼类和海洋生物的死亡,藻类大量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3.溶解潜伏热:把1克0摄氏度的冰变成0摄氏度的水需要80卡,这就是溶解潜伏热4.生物地化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环境中各元素沿着特定的路线运动,由周围环境进入生物体,最后回到环境中。

各元素运动路线所包含着的活有机体阶段是由各元素基本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无生命的阶段所组成的循环运动过程。

5.初级生产力:生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的营养元素合成高能量的有机物。

6.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7.盐度(salinity):海水中总的溶盐量就是它的盐度8.寄生:(parastisu)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9.潮间带(intertidal zone):在低潮带暴露在空气中,高潮带被淹没的区域。

10.food web:一个生态系统中正常存在的许多条食物链,由这些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系称food webo11.河口(estuaries):是半封闭的海湾,河流与受水水体相结合的地段12.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产生了一种有弹性的分子膜。

13.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淡水中富营养化现象。

藻类或腰鞭毛虫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导致水体缺氧的现象。

14.双壳类(bivalve):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

由于头部退化,足呈斧状,体躯两侧各有1 对瓣状觥,所以又称无头类、斧足类、瓣觥类15.食物链Food chains:营养和能量流经生态系统中有生命活动的群落所经历的路线被称为食物链。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水产微生物免疫学实验是《水产微生物免疫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讲授课程理论部分的同时进行的实践性教学。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得到微生物学实验技木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熟悉水产动物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俭节约、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胜任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一)教学目的1.熟悉微生物实验各类器材的准备工作,建立牢固的无菌概念,掌握一般实验的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的技术。

2.掌握培养基制备、各类标本片制备及其常用染色的方法。

3.能进行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培养和镜检的方法。

4.熟悉细菌生理生化性状的一般检测方法。

5.能对水产动物常见病原微生物进行基本分类鉴定。

(二)基本要求1.能熟练掌握教师示范的各种规范性操作技术。

2.能按实验指导书提供的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

3.根据教师提供的或自我发现的某些微生物现象等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或技术创新。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方法一般每次实验都应对学生进行下述考核:(1)实验态度是否端正;(2)操作是否规范;(3)实验方法是否正确;(4)实验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最后根据各次考核成绩获得的平均成绩作为实验成绩,最后以30%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如实验平均成绩达不到60分(及格)者应单独组织进行实验综合考核,仍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理论课考试,整个课程应重修。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实验一显微镜油镜使用及细菌形态构造观察(一)目的要求1.正确掌握油镜使用和护理的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某些特殊构造。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1.了解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芽胞、荚膜、鞭毛。

(三)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1.仪器及配套试剂、材料:显微镜、擦镜纸(剪成小片置培养皿中)、吸水滤纸本、二甲苯、香柏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微生物学水产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2)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第二章细菌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多数为18-24h,可生长繁殖大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又称克隆。

3、细菌的多形性:有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形态并不会完全一致的现象。

4、细菌细胞壁:在细菌细胞的外围,是一层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

5、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菌体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用溶菌酶等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仅能除去细胞壁内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称为原生质球。

7、间体:细菌的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或叫中介体。

8、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9、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央,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因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故习惯上亦称为细菌的染色体。

10、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芽孢。

11、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12、S层: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它完整的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

13、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的规律性。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配置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15、增菌培养基: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16、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区分出来,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

17、鉴别培养基: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18、病原菌:能使机体产生损害的细菌叫病原菌,大多数是寄生性细菌。

19、条件病原菌:有些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并不表现出致病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表现出致病性,这部分细菌叫条件性病原菌,如嗜水气单胞菌。

20、致病性: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性也称致病力或病原性。

21、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22、柯赫法则: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出,在健康者中不存在;(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4)从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物。

23、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主要内容:(1)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

而无毒力菌株中无。

(2)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的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过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体内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24、侵袭力:病原菌具有在机体内定值,突破其防御屏障,通过内化作用进入细胞,然后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5、毒力岛(PAI):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组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故称为“岛”。

26、外毒素:指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一种毒素,为一种蛋白质。

27、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28、内毒素: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细菌在死之后破裂或用人工分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29、抗毒素: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导性的抗体,使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

30、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为类毒素31、传染: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使机体呈现出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过程。

32、局部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产物引起局部损害的传染过程。

33、全身传染:由于病原菌的毒力强大,而机体免疫力又较弱,不能将病原微生物局限于局部,以至其向周围扩散,散布全身,这一过程叫全身感染。

34、明显传染: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而机体的抵抗力又弱时,病原菌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物质,致使机体不能维持其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便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叫做明显传染。

35、隐性传染: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不强或数量不多时,机体能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36、带菌现象:有些病原菌虽然侵入了动物机体,但不引起传染,只呈现出无害的寄生状态,或者动物发病痊愈后一定时间,病原菌尚未完全被消灭或排出,这两种状态均称为带菌现象。

37、菌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进入血流,但是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强,而是病原菌不能在血液中停留,转移到其他位置。

38、败血症:在菌血症的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致使侵入的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波及全身,造成全身性的损害状态。

39、脓毒败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引起脓灶的全身转移。

40、周浆间隙: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约占细胞体积的20%~40%,称为周浆间隙。

该间隙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杂题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和磷壁酸2、自卑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裂殖3、性菌毛的数量一般是1-4根4、细菌的特殊构造有:鞭毛、荚膜、芽孢、菌毛。

5、芽孢核心的中心为核区,外围依次有芽孢质、芽孢膜、芽孢壁。

6、只在液体表面出现菌膜的微生物属:好氧型微生物7、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1.5-2.5%,半固体:0.3-0.5%8、碳源和氮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化能异养型9、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温度类型一般是嗜温型。

10、菌膜是微生物在液体表面的培养特征10、MR试验是测定细菌分解糖类的试验。

三、问答题1、鞭毛的功能如何,如何确定细菌有无鞭毛?答:鞭毛的功能:运动。

确定细菌有无鞭毛:①电镜观察②鞭毛染色、光镜检查③半固体穿刺培养④凹片,水浸片,暗视野检查运动性⑤观察菌落,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圆整,为运动能力很强,菌落外形圆整、边缘光滑、厚度较大,是无鞭毛的细菌。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主要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沙黄(或夏红)复染。

原理: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少,脂类多,脱色时脂类被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液复合物被抽提出,细胞呈无色,用复红染色时呈红色。

②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多,脂类少,脱色时粘肽孔径小(关闭),组织结晶紫复合物不能逸出,复染时呈紫色。

3、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期的主要特征如何?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迟缓期:分裂缓慢、细胞基本不增加、代谢活跃、菌体体积增大、对药物敏感。

对数期:细菌分裂很快,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生化特性—致而典型,适宜作菌种和用鉴定。

稳定期细菌死亡数与繁殖数相似,总菌数达最高水平,形成有经济意义的产物。

衰亡期菌体变形,出现退化形或畸形,细菌最后均归于死亡。

4、细菌可产生那些合成产物?细菌可产生的合成产物:是指菌体成分以外的其他合成物质。

主要有:(1)毒素:①外毒素:蛋白质②内毒素:糖、磷脂和蛋白质复合物。

(2)酶:①卵磷脂酶。

②胶原酶。

③透明质酸酶、凝血浆酶、溶纤维蛋白酶、溶血酶。

(3)抗生素。

(4)维生素。

(5)热原质。

(6)色素。

5、试述毒力的控制方法和测定方法?毒力的控制包括: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及固定细菌毒力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①通过易感动物,②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

⑵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②高于最适温度下进行培养,③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④通过不易感动物,⑤在特殊的合适的气体条件下培养。

⑶固定细菌毒力的方法:低温真空干燥法保存细菌,毒力数年不变。

细菌毒力的测定方法:①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动物于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全部死亡的最小细菌剂量或毒素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