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99-2013《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开始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55 56 57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公告 编号 60 61 62 63 64 65 129 130 131 132 公告 编号 82 83 84 87 88 89 90 91 92 166 167 168 169 170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质量 GB50883-2013 2013.06.08 2013.12.01 验收规范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 GB50882-2013 2013.06.08 2013.12.01 规范 机械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GB50894-2013 2013.06.08 2013.12.01 电动伸缩围墙大门 飞机库门 超声波水表 电动卷门开门机 建筑用集成吊顶 建筑用菱镁装饰板 JG/T154-2013 2013.06.25 2013.12.01 JG/T410-2013 2013.06.25 2013.12.01 CJ/T434-2013 2013.06.25 2013.12.01 JG/T411-2013 2013.06.25 2013.12.01 JG/T413-2013 2013.06.25 2013.12.01 JG/T414-2013 2013.06.25 2013.12.01
建筑电气用并联有源电力滤波装置 JG/T417-2013 2013.09.29 2014.02.01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298-2013 2013.05.13 2013.12.01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 CJJ/T13-2013 2013.05.13 2013.12.01 规程 淤泥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 JGJ/T293-2013 2013.05.13 2013.12.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145-2013 JGJ155-2013 2013.06.09 2013.12.01 2013.06.09 2013.12.01

DB13_T5265-2020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B13_T5265-2020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ICS93.010P 01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DB 13/T 5265—2020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2020-11-19发布2020-12-19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伟、史磊、袁维、赵宝平、翟娜、沈英明、刘少明、王洪光、闻磊、杨亮、牛庆合、杨伟达、李媛媛、安天明、徐英峰、常江芳、毕秀锦、李博、王奇智、尤悦、刘建忍、闫晓辉、陈顺满、张彩明、尹超、张志毅、丛源、郑永香。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施工期和运营期路堑边坡安全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地下环境监测、结果整理与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高速公路路堑边坡的安全监测,其它等级公路的路堑边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233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温GB 50026工程测量规范GB 50167工程摄影测量规范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1214 煤炭工业露天矿边坡工程监测规范DL/T 530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监测技术规范JTG-D30 高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L 58 水文普通测量规范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变形监测 Deformation monitoring对地表和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边坡岩土体及其上层建(构)筑物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微观、宏观现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周期性或实时性监测,并进行变形分析的工作。

3.2水平位移监测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监测边坡体平面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量,并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水平位移分析的工作。

DB33_T2003-2016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DB33_T2003-2016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规范
4.2.1 阶段划分 .................................................................. 2 4.2.2 阶段主要工作 .............................................................. 2 5 建设单位基本要求 .................................................................. 3 5.1 机构设置 ...................................................................... 3 5.2 人员配备 ...................................................................... 3 5.3 主要职责 ...................................................................... 4 6 前期阶段 .......................................................................... 4 6.1 管理工作准备 .................................................................. 4 6.1.1 收集资料 .................................................................. 4 6.1.2 了解项目建设条件 .......................................................... 4 6.1.3 编制建设管理大纲 .......................................................... 5 6.1.4 建立建设管理制度 .......................................................... 5 6.1.5 编制项目建设管理专项计划 .................................................. 5 6.2 勘测、勘察、设计管理 .......................................................... 5 6.2.1 一般规定 .................................................................. 5 6.2.2 勘测、勘察 ................................................................ 5 6.2.3 初步设计 .................................................................. 6 6.2.4 技术设计(如需要) ........................................................ 6 6.2.5 施工图设计 ................................................................ 6 6.3 用地及征迁处理 ................................................................ 6 6.4 招投标 ........................................................................ 6 6.4.1 招标 ...................................................................... 7 6.4.2 招标纠纷的处理 ............................................................ 7 6.4.3 合同签订 .................................................................. 7 7 施工准备阶段 ...................................................................... 7 7.1 许可办理 ...................................................................... 7 7.1.1 质量监督办理 .............................................................. 8 7.1.2 安全监督办理 .............................................................. 8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详细]

高速公路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详细]

合溪里隧道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编制原则 (3)三、工程概况 (4)四、施工准备 (4)1、队伍、机械进场准备 (4)2、技术准备 (6)3、施工场地布置 (7)五、主要施工参数 (7)六、总体施工思路 (9)七、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11)1、地表平面控制 (11)2、洞口联系测量 (11)3、测量方法及措施 (11)4、隧道贯通误差的调整 (12)八、洞口、明洞及洞门施工 (12)1、洞口施工 (12)2、明洞施工 (12)3、洞门施工 (13)九、洞身开挖及地质超前预报 (13)1、Ⅴ级围岩段施工 (13)2、Ⅳ级围岩段施工 (15)3、Ⅲ级围岩段施工 (17)4、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措施方法 (19)5、钻爆设计 (19)十、超前支护 (20)1、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 (20)2、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 (21)3、超前锚杆 (22)十一、初期支护 (23)1、中空注浆锚杆施工 (23)2、挂钢筋网 (24)3、喷射混凝土 (24)4、钢拱架 (25)十二、隧道围岩监控量测 (27)1、监控量测工具及监测项目 (27)2、监控量测程序 (27)3、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应用 (27)十三、仰拱衬砌及仰拱回填施工 (28)十四、隧道防、排水 (28)1、结构防水施工 (28)2、施工排水措施 (31)十五、二次衬砌 (31)1、二衬施作时机的确定 (31)2、二次衬砌施工工艺 (31)3、施工方法 (32)4、消灭砼接缝错台的措施 (32)十六、电缆沟槽 (33)1、施工工艺流程 (33)2、施工工序 (33)3、钢筋混凝土盖板施工 (34)十七、风水电作业和通风防尘 (35)1、降尘、净毒综合治理 (35)十八、隧道不良地质段处理方法 (36)1、岩溶处理 (36)2、隧道内涌水突泥 (41)十九、隧道施工注意事项 (42)一、编制依据(1)X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设计[2015] 126号文XX省发改委关于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初步设计批复的函》;(2)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初步设计及补充初步设计文件;(3)中标通知书及XX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与我院签订的本项目勘察设计合同:(4)杭绍台高速公路工程台州段初步设计及定测、详勘外业验收会专家组意见(5)本阶段施工图地质详勘报告。

DB 33T 896—201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B 33T 896—201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6 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 ................................................................ 5 6.1 路面结构组成 .................................................................. 5 6.2 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 6 7 基层、底基层、垫层 ............................................................... 10 7.1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 10 7.2 柔性基层、底基层 ............................................................. 11 7.3 垫层 ......................................................................... 12 8 沥青面层 ......................................................................... 12 8.1 一般规定 ..................................................................... 12 8.2 路面材料 ..................................................................... 12 8.3 沥青混合料 ................................................................... 16 9 9 特殊路段路面结构 .............................................................. 19 9.1 9.2 9.3 9.4 软土路段路面 ................................................................. 长上坡路面 ................................................................... 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 ........................................................... 隧道路面 ..................................................................... 19 19 19 20

DB33 T 904-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

DB33 T 904-2013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

发 布
DB33/T 904—2013


前言 ................................................................................ IV 1 2 3 4 范围 ..............................................................................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术语和定义 ........................................................................ 1 基本规定 .......................................................................... 4 4.1 4.2 4.3 4.4 4.5 4.6 4.7 5 软土的界定 .................................................................... 基础资料 ...................................................................... 工程勘察 ...................................................................... 沉降与稳定标准 ................................................................ 设计 .......................................................................... 施工要求 ...................................................................... 设计文件的编制 ................................................................ 4 5 5 5 6 8 8

高速公路定期检测项目技术状况指数MQI评定报告

高速公路定期检测项目技术状况指数MQI评定报告
高速公路定期检测项目技术状况指数(MQI)评定报告
声明
1.本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2.未经本检测中心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复印的报告未加盖检测专用章无效;
3.报告无主检、审核和签发人签字无效;
4.检测中心名称与检测专用章所示名称不符则无效;
5.委托检测/检验送样时,仅对抽检样品负责;
6.如对本报告有异议,可在收到报告后15天内向本检测中心书面提请复议。
由装载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测试机构、供水系统及附属部分组成。各部分协调一致达到完成采集路面抗滑性能数据的功能。装载车是仪器的载体,所有机构装置均安置于载体之上。测量机构包括与测试车前进方向成20度角的测试轮、测试轮配重及直线轴承、升降装置组成。供水系统包括水罐、水泵、水路,它的功能是湿润测试轮前方一定宽度的路面形成一条纵向湿润带(水膜厚度大于0.5mm),在进行横向力测试时,测量轮放置与路面上,由装载车带动向前行驶,轮胎垂直荷载2000N,由于与车辆前进方向成20度角,所以就会产生一个横向力,这个横向力通过拉力传感器转变成为模拟信号传递给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处理成我们需要的SFC值。
图2.2-1路面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工作原理图
图2.2-2 ZKM-08型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及测量机构
2.2.2
(1)设备准备。检查胎压及磨损情况,检查洒水情况是否正常,预热设备。
(2)进入测试路段前,将轮胎降至路面上预跑500m。
(3)按照操作手册和现场技术要求,设置设备,进入测试状态。
(4)进入测试路段后,启动系统的采集和记录程序。
方法依据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17)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

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

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第一篇: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2013年公路路面工程现行标准、规范、规程、指南一览表序号编号名称备注 1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GB/T 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ISO法)JTG E40-2007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5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6 JTJ056-84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7 JGJ98-200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8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9 JTJ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10 JTJ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11 JTG E50-2006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12 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13 JTG E51-2009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14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76-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16 JTJ 037.1-200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膜施工技术规范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9 JT/T793-2009 振动压实成型机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1 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2002 公路路基设计规程23 JTG G10-2006 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24 JTGF42-2005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规范25 JTJ052-2000 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规范26 JTG/J F50-2011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27 JTJ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8 JTG D40-2002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29 JTGF42-2005 公路工程沥青施工规范30 JTGF41-2008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第二篇:乡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乡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一、编制依据及原则(一)编制依据1、乡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一册)2、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DB33/T 899—2013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T B05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 JTG/T BO7-01 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JTG/T C10 公路勘测细则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T D7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T496 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DB33/ 704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DB33/T 1065 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B33/T 836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区高速公路 expressway in mountainous terrain 在山岭区和重丘区地形条件下建造的高速公路。 3.2 综合勘察方法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method 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采用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物探、钻探、槽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 等多种勘察手段相结合的勘察方法。 3.3 动态勘察设计 dynamic exploration and design 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检测资料,对勘察和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 3.4 长上(下)纵坡 long up(down) longitudinal gradient 连续纵坡大于2%,或平均纵坡大于2.5%,且长度大于5000m的路段。 3.5
3
DB33/T 899—2013 3.15 高架桥 viaduct 当路线跨越山谷、穿越村庄、工业区,或沿山坡布线因坡陡、路基太高等必须采用以桥代路方式通 过时所设置的桥梁。 3.16 隧道群 tunnel group 相邻隧道洞口之间的距离较近,在勘察测量、平纵设计、通风设计及照明设计等方面必须考虑相互 之间影响的多座隧道的总称。 3.17 偏压隧道 unsymmetrical pressure tunnel 作用于隧道结构上的压力不对称的隧道。 3.18 单压明洞 single pressure open tunnel 地面横坡陡,山体外侧不能进行反压回填的明洞。 3.19 偏压明洞 unsymmetrical pressure open tunnel 地面横坡较陡,山体外侧采用回填反压的明洞。 3.20 微开挖洞口 slightly-excavated portal 洞口边、仰坡暴露面很小,最大程度保护山体原始地貌,尽量“趋于零开挖”暗挖进洞的洞口。 3.21 服务区 service area 为基本满足道路使用者和车辆需求而提供的服务设施,应具备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区、餐厅、 加油站、小型超市及汽车修理区等设施。 3.22 停车区 rest area 为基本满足解除驾驶员疲劳和紧张需求而提供的服务设施, 一般具备停车场、 公共厕所、 加油站(含 便利店)、简易休息区等设施。 3.23 中水回用 water reuse
ICS 93.080 P66
DB33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3/T 899—2013

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expressways in mountainous area
2013 - 10 - 14 发布
2
DB33/T 899—2013 长陡纵坡 long and steep longitudinal gradient 平均纵坡大于3%,且长度大于2000m的路段。 3.6 长直线 longstraight line 平面线形长于2000m的直线。 3.7 小半径平曲线 small radius of horizontal curve 小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最小半径一般值的圆曲线。 3.8 运行速度 operating speed 运行速度是观测到的驾驶员在天气良好、自由流情况下的车辆行驶速度,通常采用V85速度。 3.9 应急避险车道 emergency lane 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右侧,为失控车辆提供应急、强制减速停车而设置的车道。 3.10 生态挡土墙 ecological retaining wall 墙面同步实现水土保持和生态植被的挡土墙。 3.11 路侧净区 roadside safety zone 在低填和浅挖的缓坡路段,为驶离路面的过错车辆而提供的无障碍区域。 3.12 高路堤 high-embankment 填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路堤。 3.13 高边坡 high-cutting 挖方边坡高度土质路段大于15m、岩质路段大于30m的边坡。 3.14 高挡墙 high-retaining wall 高度大于8m的挡墙。
4
DB33/T 899—2013 将公路沿线设施(如沐浴、盥洗、厨房、厕所等)的废(污)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后作为再 生资源,回用于沿线设施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便器冲洗等,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4 基本规定 4.1 应执行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批意见,广泛征询沿线建设规划、交通、环保、水利、国土、农林、文 物、电力等职能部门的意见,并按照相关专题报告的审查批复意见开展环保、水保、抗震和防灾等方面 的勘察设计工作。 4.2 路线设计应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合理确定线位走向,局部线位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充分利用荒山、 荒坡地、废弃地、劣质地,尽量实现路线平、纵线位与地形的最佳拟合,最大程度节约土地资源、保护 耕地,减少拆迁及工程量。 4.3 应认真做好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资料的收集、调查和分析工作;重视通道、涵洞等小型 结构物的外业调查以及取弃土场、筑路材料等的调查、试验工作。 4.4 应采用综合勘察方法,加强各勘察手段间的对比、验证工作。 4.5 对高填深挖、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路基路段应加强工点设计;结合施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和监 测资料,对勘察和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优化,进行动态勘察设计。 4.6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重点路段及重要结构物的典型设计方案进行充分比选和论证。 4.7 各专业应重视公路建设与沿线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加强沿线人文题材 的挖掘和利用。 4.8 应重视总体设计,做好各分项专业间的协调、衔接工作。 4.9 分期修建或分步实施的工程,应在初步设计阶段拟定分期修建或分步实施的方案,必要时进行比 选论证。 4.10 提倡采用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注重节能减排与环保。 4.11 总体设计单位应加强与其他勘察设计单位的协调、统一与衔接。 5 工程地质勘察 5.1 一般规定 5.1.1 工程地质勘察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等相关规范和本规范的 要求进行。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应与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5.1.2 工程地质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专项勘察。对岩溶等 复杂地质路段,可在施工阶段补充必要的勘察工作。 5.1.3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工可勘察的基础上,基本查明场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各类构筑 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为路线、路基、桥梁、隧道、互通等方案的选 择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为初步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5.1.4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初步设计勘察的基础上,查明路基、桥梁、通道、涵洞、隧 道、互通等构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必要的地质参数;查明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性质并 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5.1.5 勘察前应充分收集、分析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等资料,判断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复 杂程度;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等情况,分析勘察重点和难点,场地条件复杂时进行现场踏勘,在此基础上 编制勘察大纲和事先指导书,合理安排各阶段勘察工作。
2013 - 11 - 14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3/T 899—2013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桂炎德、楼晓寅、李伟平、郑束宁、孙章校、吴宝兴、雷崇书、陈建荣、彭丁 茂、施兹国、贺建光、毛松根、陈侃福、张仁根、陈 鹏、王一斌、邵坚达、李 杰、曹怡春、袁迎捷、 俞红光、金慧珍、赵长军、吴小平。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5
DB33/T 899—2013 5.1.6 应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勘察阶段和工程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多种勘察方法进行综合勘察,充分 利用遥感、物探等技术手段,加强各种勘察成果的比对和验证。 5.1.7 应进行动态勘察,及时汇总分析勘察资料,评价各种勘察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设计方案的变 化,对勘察方法和工作量进行必要的调整。 5.1.8 服务区、收费站等沿线设施的勘察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的规定,需单独 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1.9 应加强勘察过程控制,重视勘察外业现场管理和资料验收等工作,确保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完 整性和准确性。 5.1.10 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可参考《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 1065)相关规定。 5.2 综合勘察方法 5.2.1 应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勘察阶段合理采用遥感、 工程地质调绘、 钻探、 物探、 挖探(槽、 坑)、 螺旋钻、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各阶段不同构筑物可选择的勘探方法见表 1。 表1 不同设计阶段综合勘察方法
勘察方法 设计阶段 路线 路堤 初步设计 阶段 路堑 桥梁 隧道 路堤 施工图 设计阶段 路堑 桥梁 隧道 ○ 遥感 ☆ 工程地质 调绘 ☆ ☆ ☆ ☆ ☆ △ ☆ △ ☆ 钻探 △ △ ☆ ☆ ☆ ☆ ☆ ☆ ☆ 物探 △ △ △ △ △ △ △ △ △ 挖探(槽、 坑)、 原位测 螺旋钻 试 △ ☆ △ △ △ ☆ ☆ ○ ○ △ △ △ ☆ ☆ ☆ ☆ ☆ ☆ 室内试验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