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中国园林史概述
代表园林:周文王灵囿 “台”即用土堆筑而形成的高台,《吕氏春秋》:“积土四方而高 曰台”,它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白虎通·释台》——“考天人之际,查阴阳之会……”
二、皇家园林的形成——秦汉宫苑(发展)
(1)历史背景: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 (2)意识形态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
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一个典型的山 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
全盛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1)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形成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
• (2)私家园林:
a.艺术性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和 局部的细致处理
2、造园艺术成就
① 筑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 主位。
②置石—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
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平添诗情画意。 ⑤建筑—包罗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
明 北
京
的
包括现在的
皇
故宫、中南
城
海和北海以
平
及景山等
面
图
(1)清代皇家园林
重点:离宫御苑 主要成就: 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
的生态环境的美姿为一体。
三山五园: 三山——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三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此外还有 畅春园和圆明园,统称五园
主要的分布区域?
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 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秦始皇
秦咸阳
阿 房 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 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 中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章园林的生 成期
❖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 成长的时期
❖ 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 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 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出奇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 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 (BC11世纪——AD220年)
学习重点
❖ 历史背景与发展状况 ❖ 总体特征 ❖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 殷周时期 ❖ 秦朝时期 ❖ 西汉皇家园林 ❖ 东汉皇家园林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 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 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 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 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 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 的始终
二.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 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 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 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 中,就直接以善 鸟、香草配于忠 诚,以恶禽秽物 比拟谗佞,以虬 龙鸾凤托为君子, 以飘风云霓隐喻 小人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共28页PPT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的
起 源
杭州西湖
三潭印月 湖心亭 阮公墩
园圃
颐和园 治镜阁阁岛 藻鉴堂山岛 南湖岛
承德避暑山庄
如意洲岛
月色江声岛、
环碧岛
茎芝云堤:“如意”、“灵 芝”
仿杭州西湖苏堤所建,但仿中有创,一堤连 三岛,创造出了蓬莱三岛“一池三山”的意 境,其形宛如一枝灵芝仙草,又如互相连缀 的云朵,所以康熙题名为“芝径云堤”。
梅高洁傲岸 兰幽雅空灵 竹虚心直节 菊冷艳清贞
神仙思想
1.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 2. 东海仙山
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五山:岱屿、员峤、蓬莱、方丈、瀛洲。(汉代)
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一池三山” 起源:秦始皇建造兰池宫
• 一池三山 • 封建社会贵族园林的一种建筑
风格。
园圃
神仙思想
目录
ONTENTS
1 物质因素 2 意识因素
一、物质因素
一、物质因素(园林三源头)
1
囿
台
园圃
囿
庄繁盛草 园生禽木
的兽茂
建 的
游 猎 而
为 帝 王
古 代 专
造 字 本
义
物质因素起源之一——囿
园圃
田猎 周文王有鉴于此,再告诫子孙“不敢盘于游田”。
物质因素起源之一——囿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诗经》毛 苌注) ⑴ 狩猎 ⑵ 栽培
物质因素起源之一——囿
周文王建灵囿,“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 衍”。
物质因素起源之二——台
《吕氏春秋》高诱注:“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
(1)观天象、通神明 (2)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二、意识因素
二、意识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园圃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天人合一思想
园圃
最佳村址选择
君子比德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它从功利、 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梅高洁傲岸 兰幽雅空灵 竹虚心直节 菊冷艳清贞
意识因素: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神仙思想 思考: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指导思想融入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恳请批评指正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所以树木也。” 毛传。
“种菜曰圃。”《说文解字》
小结
• 囿、台、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 其中囿和园圃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它们 的运作具有经济意义,台则关涉到通神、 望天
• 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 形的源初功能,观游在其, 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 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 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 乐的神仙。 •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 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 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 “瑶池三仙山”开始,“ 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 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园圃
重 点
物质因素:圃
台
园圃
目录
ONTENTS
1 2
物质因素
意识因素
一、物质因素
1
一、物质因素(园林三源头)
囿
台
园圃
庄繁盛草 园生禽木 的兽茂
建游为 古 的猎帝 代 而王 专
囿
造 字 本 义
物质因素起源之一——囿
园圃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PT实用课件(共27页)
•
2.从理论上说,宗教是中国文化的整 体结构 中不可 或缺的 组成部 分,宗 教与中 国文化 的各种 形态构 成了具 有内在 统一性 的完整 的文化 共同体 。这是 一种动 态互补 结构, 宗教与 中国文 化整体 之间在 长期的 历史行 程中彼 此认同 ,相互 影响, 共同发 展。
•
3.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 设置干 扰,有 意将阅 读材料 中肯定 了的事 物加以 否定, 或者将 否定了 的事物 加以肯 定。在 阅读文 章或选 项句时 ,要注 意区别 作者对 每一种 事物的 观点态 度,特 别注意 含有作 者观点 态度的 语句。
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PT实用课件(共2 7页)
园圃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PT实用课件(共2 7页)
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一池三山 ”
首创:汉武帝建造建章宫
园圃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PT实用课件(共2 7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PPT实用课件(共2 7页)
“一池三山”
•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 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 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 乐的神仙。
Origi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中国古典园林的
起 源
杭州西湖
三潭印月 湖心亭 阮公墩
园圃
颐和园 治镜阁阁岛 藻鉴堂山岛 南湖岛
承德避暑山庄
如意洲岛
月色江声岛、
环碧岛
茎芝云堤:“如意”、“灵 芝”
仿杭州西湖苏堤所建,但仿中有创,一堤连 三岛,创造出了蓬莱三岛“一池三山”的意 境,其形宛如一枝灵芝仙草,又如互相连缀 的云朵,所以康熙题名为“芝径云堤”。
•
4.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 信。文 化并非 主体, 主体是 人。在 当代中 国,文 化自信 的主体 是中国 共产党 和中华 民族。 要坚定 文化自 信,不 能只看 到物, 看到文 化的载 体,而 要理解 中华文 化的深 层内涵 。无论 是文物 还是典 籍,都 只是文 化的载 体,而 灵魂是 载体中 的内在 精神。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10.3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一、历史背景园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是初始阶段,大小贵族奴隶主所拥有的“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出现了皇家园林;(3)东汉则是园林由生成期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过渡阶段。
二、起源(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2)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3)园林雏形的功能为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游观功能尚在其次囿:是古代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起源于狩猎,相当于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
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是山的象征,“游观”功能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园(圃):是种植树木、栽植蔬菜的场地,春秋战国时期,花卉成为欣赏的对象。
苑:成行成畦栽植树木果蔬的象形观:体量较高大的游览建筑群的称呼庭:堂阶前的一种空间院:用墙所围成的内部空间三、产生的因素(1)物质因素:囿、台、园圃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2)社会因素: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3)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四、实例1、春秋1)楚国章华台(山丘台)体现春秋战国高台榭的园林特征;人工开凿大型水体的首例2)吴国姑苏台因山成台,连台为宫;观赏、游乐3)庄周漆园(私人)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的主要特征:(1)注重具体形态、形式和要素(2)园林以台为中心,园林规模变得庞大,台的体量增加(3)台上往往有大型的建筑,高台榭,山水环抱的环境格局2、秦(1)阿房宫注重与周边的联系,把周边壮丽的山水作为园林的骨架和关联的对象;以山为阙,以水为象天极;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宏伟壮观的一种大地景观;(2)兰池宫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引渭水为池,池中堆叠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第二章-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殷周
三明学院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始终以农业为立国之 根本,这个思想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 的协调,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和关系,既要利用 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 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
- 34 -
三明学院
- 39 -
三明学院
鹿台--摘星(心)台
殷纣王在位时间相当于公元前11世纪,纣王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庞大的离宫别馆,鹿台和沙丘苑台是其中 主要的两处。
- 40 -
三明学院
沙丘在安阳以北的河北广宗县境内。
“沙丘苑台”中的苑也就是囿, “囿”、“台”并提意味着两者相毗连为 整体。是略具园林雏形格局的游观、娱乐 的场所了。
第二章 园林的生成期 ——殷周秦汉
(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一节 总说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第三节 商周
第四节 秦
第五节 西汉的皇家园林
第六节 东汉的皇家园林
第七节 汉代的私家园林
第八节 小结
-1-
三明学院
第一节 总说
生成期即中国古代园林从萌芽、产生 而逐渐成长的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 元220年)
-2-
三明学院
背景介绍
殷、周、秦、汉的兴衰
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国家的诞 生。 公元前17世纪,商朝建立(又称殷朝 盘庚迁殷约 为公元前1300年) 。 公元前11世纪,周灭殷,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大的 奴隶制王国。 公元前770年,迁都到洛邑,是为东周。经历 “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封建制经济取代 奴隶制经济;学术上百家争鸣、思想上空前活跃。
(二)意识形态
中国园林史-复习
北魏末年,北方佛寺达30000余所。 其中洛阳1000余所。
北方佛寺以洛阳永宁寺为最大。还 有嵩山南麓的嵩岳寺、嵩山幽谷中的少 林寺。
w 舍宅为寺: 南北朝盛行此风,后来唐代也盛行。 因此寺观园林与宅园在内容和规模上几乎
3、建筑:传统的木构建筑,无论在技术或艺术 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整的梁架制度、斗 拱制度及规范化的装饰、装修。
4、园林 从仿写自然美到掌握自然美,由掌握到提
炼,进而把它典型化,使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成 为写意山水园阶段。
观赏植物栽培在园艺技术方面有了很大进 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移栽异地花卉。
w 第四,建筑:十六院
w 西苑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 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它在规划设计 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 标志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到来。
第二节 唐代宫苑(公元618~907)
一、概述 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 1、诗歌:仅据《全唐诗》所收录,诗人
达2200人,诗歌近五万余首。李白、杜 甫、白居易为最著名的三大诗人。 2、艺术:龙门石窟、莫高窟
中国园林史-复习
第一章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w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w 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 w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的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 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有: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三、建康:
皇家园林30余处,环布于今日玄武 湖北、东、南三面。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ppt课件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 榭”并称
ppt课件
12
物质因素起源之二——台
吴 王 的 姑 苏 台
ppt课件
13
物质因素起源之三——园圃
园: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所以树木也。” 毛传。 “种菜曰圃。”《说文解字》
ppt课件
14
小结
• 囿、台、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
园圃
思考:如何将中国古典园林的指导思想融入现代的景观设计中?
ppt课件
26
恳请批评指正
ppt课件
27
• 其中囿和园圃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它们 的运作具有经济意义,台则关涉到通神、
望天
• 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 形的源初功能,观游在其次
ppt课件
15
二、意识因素
ppt课件
16
二、意识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ppt课件
17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 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 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 乐的神仙。
•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 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 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 “瑶池三仙山”开始,“ 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 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ppt课件
园圃
25
重点
物质因素:圃 台
意识因素:天人合一 君子比德 神仙思想
ppt课件
9
物质因素起源之一——囿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诗经》毛
苌注)
02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 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建成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奴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隶制国家,形成周代开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 建成“洛邑” 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 建成“洛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有太庙、宗 庙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等宫殿礼制建筑群。
第二章 园林生成期
——殷、周、秦、汉 殷
一、古典园林的起源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囿——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最早见于文字形式的园林形式 主要建筑物。 台——主要建筑物。 主要建筑物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 11世 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 纪殷末周初。 纪殷末周初。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 “美宫室,高台榭”周代盛行,台的游赏功能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 逐渐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殿建筑物,并结合于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绿化栽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 关中地区不仅风景优美,且粮食丰产,散布许多离 宫御苑。 宫御苑。 上林苑 原秦国旧苑, 原秦国旧苑,阿房宫为苑内最主要的一组供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 宫殿建筑群,是上林苑的核心;兽圈;森林覆 盖,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既丰富水 郁郁葱葱;开凿许多人工湖泊,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景点缀,又起到蓄水库的作用。 兰池宫 宜春苑 摹拟海上仙山, 摹拟海上仙山,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上占 者重要的地位。 者重要的地位。 梁山宫 骊山宫 林光宫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 西周后期,正式迁都。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形成“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春秋战国——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从而出现宫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春秋战国 离宫别馆纷纷被修建 苑建设高潮。 苑建设高潮。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这时的宫苑,尽管也沿袭着上代的栽培等功能,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但游观功能显然已经上升到重要的地位。树木花草以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 其美资而成为造园要素,建筑物则结合了天然山水地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 貌而发挥其观赏作用,园林里面开始有了为游赏的目 的而经营的水体。 的而经营的水体。
3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
(一)囿的出现与发展
• 囿是我国最早的园林形式,出现在公元前11世 纪,即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主要功能—帝王狩猎; • “囿有韭囿也,囿见有杏”; • “囿游,囿之离宫,小苑观处也”; •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台)、苑(御宿苑、思贤苑); • 6)生产基地:果园、蔬圃、养鱼场等。 • 特点: • 1)上林苑是范围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 2)建筑分布疏朗; • 3)功能多样-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
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三)汉洛阳主要皇家宫苑
• 洛阳设北宫南宫两区,相距七里,中央作大 屋,复道,三道行,天子从中道;
十余丈,连延数里…引激流水为池,奇 兽珍禽,委积其间,积沙为洲屿,奇树 异草,靡不培植。
• 创造了石假山的记录。
• (三)隐士庄园 • 张衡庄园 •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
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 仲长统庄园 • “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
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第四节 小结
• 2.梁冀与其妻孙寿的苑囿 • 园圃:“广开园囿,采土筑山,十里九坂,
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 飞走其间”;
• 梁冀创造了土假山的纪录,并开始模仿自然 山水,有别于虚幻的神仙境界;
• 菟园:“修缮楼观,数年乃成”; • “仙人好楼居”,观景、造景需要。
• (二)富豪大贾苑囿 • 茂陵袁广汉 • “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构石为山,高
(四)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 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有草生于庭”; • 夏有世室,殷有重屋,周有明堂; • 桀造金楼玉殿; • 商朝的桐宫-离宫; • 周《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中国古典园林形成期——殷周秦汉
▪ 典型的代表: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 宫、兔园
上林苑
▪ 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Fra bibliotek境▪ 建筑间距大,疏朗、随宜的“集锦式”总 体布局
▪ 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居住、 娱乐、朝会、通神、生产、军训等
西汉建章宫
6.东汉
4.意识形态因素
▪ 天人合一思想——明确了中国古典园林的 发展方向是顺乎自然的“自然风景式”
▪ 君子比德思想——正统的思想为中国古典 园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发展空间
▪ 神仙思想——源于自然崇拜,是人们精神 理想的寄托,刺激了各项园林艺术的发展
二、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的发展
▪ 从囿到苑
线索
▪ 上古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 规模最大、特点最突出、知名度最高的是楚国 的章华台和吴国的姑苏台
▪ 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 个重要实例
▪ 其选址和建筑经营能够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的优 势,并发挥其成景作用
▪ 建筑丰富,功能多样 ▪ 人工开凿水体,兼有运输、供水及供水上娱乐
等功能 ▪ 是上一代囿与台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也是秦汉
▪ 皇家园林规模减小,但是注重造景效果, 且观赏功能提高了
▪ 私家园林较多,以自然风景为蓝本,有别 于皇家园林虚幻的神仙境界
▪ 隐逸庄园出现了萌芽
小结(秦汉时期)
▪ 秦汉多功能用途的宫苑园林 ▪ 私家造园气派宏大,尽显豪华富有 ▪ 汉代在造园技术上有了很大发展
▪ 营造工程浩大,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技术, 挖池筑山,修渠筑堤,引水注池等山池之景 的创作。
“王在灵囿,麀 (you)鹿攸伏。塵鹿 濯濯,白鸟篙篙。 王在灵沼,於轫鱼 跃。” 不但帝王有囿,诸候 也可有囿。《诗经》 记载: “囿……天子百里, 诸候四十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考纲)
1.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
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
囿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兼有“游”的功能,即在囿里面进行游观活动。
囿无异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1)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2)台是山的象征,高台既摹拟圣山,人间的帝王筑台登高,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达于天上的神明;
3)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观、阙:高而不四方者,谓之观,谓之阙,两对对峙建筑相当于阙,单座为观。
榭:台上建置房屋,谓之“榭”,往往台、榭并称。
台有两层意义:
第一是指个体建筑物“台”而言;
第二是指台及其周围绿化种植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即“苑台”。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也可以说,栽培、圈养、通神、望天乃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则尚在其次。
以后,尽管游观的功能上升了,但其他的源初功能一直沿袭到秦汉时期的大型皇家园林中,仍然保持着,仍以实用为主。
2.殷周时代,已有园圃的经营。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所,园,所以树木也。
圃,种菜曰圃。
场圃应是供应宫廷的公营造果园或蔬圃。
松、柏、栗分别代表夏、殷商、周三个朝代的神木。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除囿、台之外的第三个源头。
囿和园圃属于生产基地的范畴。
3.台、囿、园圃的本身已经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以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
那么,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则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山水审美观念的萌芽,也在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这样一个侧面上反映出来。
(游山玩水,郊游活动)
4.除社会因素之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则不能不提到三个重要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天人合一: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于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保护山林川泽的生态环境)。
君子比德思想来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1)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中国的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2)东海仙山的神话内容比较丰富,因而对园林发展的影响也比较大;
3)园林里面由于神仙思想的主导而摹拟的神仙境界实际上就是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的再现,盛行于秦汉时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