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要点及防控措施
下药,按照患病部位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口腔出现症状的病羊,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然后涂甘油2~3次/d。
蹄部出现症状的病羊,用2%来苏尔液清洗溃疡位置,同时涂松馏油(1∶10),可以用绷带包扎蹄部。
持续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蹄壳脱落,新蹄壳就会长出。
乳头部位出现溃疡症状的病羊,用3%硼酸液洗净,涂抹青霉素软膏。
3.2 羊肝片吸虫病 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疾病,通常以雌雄同体的肝片吸虫为主。
该疾病不仅仅在羊群中出现,在牛、猪等一些家畜中也会出现。
在对羊肝片吸虫病进行防治的时候,养殖户要对羊群饲喂方面的工作做好科学的安排,保证羊群的水源卫生无污染,同时和潮湿放牧地区保持较远的距离。
当出现感染羊肝片吸虫病的病羊时,要第一时间做好隔离,为其灌服硝氯酚等药物。
除此之外,还要对所有的羊群做好按时驱虫,9月份下旬、10月份分别驱虫1次,第二年2~3月份、10~11月份展开两次驱虫。
用三氯苯唑驱虫,剂量为5~10mg/kg·bw,空腹灌服,5周后重复用药1次。
3.3 羊急性瘤胃膨胀 羊急性瘤胃膨胀是因为羊在进食的时候,食用过多容易发酵的饲料,这些饲料堆积在体内就会产生气体且无法有效排出。
通常情况下,病羊出现急性瘤胃膨胀的症状时,会伴随着呼吸急促、腹部空胀等症状,有些病羊还会出现口吐白沫。
对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对病羊的处理。
首先,可以通过穿刺放气法减轻病羊的症状。
其次,放气后,注入0.5%普鲁卡因青霉素80~240万IU,或者酒精20~30mL。
还可以给病羊服用花生油、棉籽油50~100mL,可以有抑制发酵的作用。
最后,灌服硫酸镁50~100g,或植物油100mL,让病羊可以快速排出胃肠内容物。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对肉制品的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当前羊群发病率不断上升,使人们的粮食安全和食品健康安全受到威胁。
所以,寻找动物发病因素,同时制定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规模化养殖的普及,也带来了更多的疫病风险。
其中,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严重威胁我国羊类养殖业的动物疫病。
本文将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及综合防控进行详细阐述。
羊小反刍兽疫是由兔热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对羊类的危害极大。
该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可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
在我国,羊小反刍兽疫常见于秋、冬季节,尤其是在温度低、气候干燥的时候容易发生。
羊类感染羊小反刍兽疫后,多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咳嗽、流涕、厌食、体重下降等症状。
同时,羊体内的血液、肺、肝和脾等器官也会出现病理变化,如出现出血点、坏死等现象。
如果不及时治疗,该疫病可能导致大量羊只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管理、进行传染病监测和防疫等环节。
1、集中养殖的场所要细致合理规划,合理配备设施和器材,保证养殖条件的优越,为减少疾病传播提供条件;2、草料和饮用水要卫生无污染,并及时更换,养殖场地要注重清洁卫生,隔离传染源;3、对于新进羊只,一定要进行检疫,排除携带疾病的羊只,以防止疫情出现;4、采取疫苗接种的措施,如定期走访养殖户,对育种羊参照计划免疫方式进行羊小反刍兽疫预防。
同时,也要注意疫苗的存储和使用规范,避免出现疫苗失效的情况;5、在疫情暴发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对于死亡的羊只,一定要做好尸体处置及消毒,避免病毒传播。
三、结束语总之,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严重的疫病,频繁发生于我国的养殖业中。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疫病的传播,应该在集中养殖、检疫、疫苗免疫、隔离治疗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从而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小反刍兽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养 员等 工作 人员 要每 天洗 澡 和勤 洗衣 物 、鞋 帽 ,并 对衣 物 、鞋 帽消 毒 处理 。三 是酸 性和 碱 性等 不 同类 型 的消 毒剂 不可 同时使 用 ,要 交替 使用 ;四是 对病 死 羊要 及 时按照 国务 院兽 医主 管部 门的规 定进 行焚 烧 、深 埋等 无害 化处 理 ,严禁 倒卖 和食 用 。
出人 员 、车 辆 、用 具 都 要 彻 底 消 毒 ,禁 止 闲 杂 人 员 、车辆 进入 ;二是 认真 执行 畜牧 兽 医主 管 部 门规 定 ,禁止 跨省 调运 。省 内调运 也 要严 格执 行 动物 检 疫 的有关 规定 ,凭动 物检 疫合 格证 明 出售 或购 入 羊
山羊和 绵羊 是 本病 唯一 的 自然 宿主 , 山羊 比绵 羊 更 易感 ,且 临床症 状 比绵 羊更 为 严重 。山羊 不 同 品种 的易感 性 有 差 异 。鹿 、野 山羊 、长 角 大 羚羊 、 东方盘 羊 、瞪羚 羊 、驼可 感染 发病 。
口腔 和鼻 腔 黏膜 糜烂 坏 死 ;支气 管肺 炎 ,肺 尖 肺 炎;有 时可 见 坏死 性或 出血性肠 炎 ,盲 肠 、结 肠 近端 和直 肠 出现特 征 性条 状 充血 、 出血 ,呈斑 马 状 条 纹 ; 有 时可 见淋 巴结特 别 是肠 系 膜淋 巴结 水肿 , 脾脏 肿大 并可 出现 坏死病 变 。
而 出现 糜 烂 。初 期 多在 下 齿 龈 周 围 出 现 小 面 积 坏 死 ,严 重病例 迅速 扩 展到 齿垫 、硬 腭 、颊 和颊 乳 头
.
旁设 置 消毒通 道 ,两 侧和 顶 部安 装紫 外 线灯 ,底 部 放 消毒 垫 ,可使 用 2 %火 碱 、 百毒 杀 、 过氧 乙酸 制
剂等 ,供 进入 人 员消 毒 。养 殖 区入 口建 更衣 消毒 室
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
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作者:吴晓东来源:《兽医导刊》 2014年第9期吴晓东/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一、概况1. 定义。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性疫病。
PPR 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
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
特征:发热、眼鼻流出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吸困难、腹泻。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需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 宿主范围。
家畜:山羊、绵羊是目前仅知的自然宿主,骆驼、牛和猪易感,但都不表现临床症状,不排毒。
野生动物:岩羊、野山羊、鹿、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可感染发病。
目前没有关于人感染PPRV 的报道。
二、流行病学1. 传播途径:PPRV 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为病毒在环境中不是很稳定,病毒存在于眼、鼻、口腔分泌物和粪便中,主要通过吸入患病动物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接触感染,感染动物在潜伏期能传播病毒,已知没有带毒状态。
2. 潜伏期:一般为4 ~ 6 d,范围3 ~ 10 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 d。
3. 发病率:山羊发病率高,可达80% ~ 90%,病程可达2 周以上。
4. 病死率:易感山羊病死率可达50% ~100%,地方性流行区持续存在低感染率,当有易感群体时,暴发时发病率可达100%。
三、临床症状突然发热,第2 ~ 3 d 达40% ~ 42%,一般持续3 d 左右。
特急性病例发热后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
发热后,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糜烂,初鼻液水样,随后变稠堵塞鼻孔,呼吸困难;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严重腹泻或下痢,脱水、体重下降;怀孕母羊流产。
口腔糜烂严重者多预后不良,能愈合者预后良好,山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四、病理变化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探讨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特点及防控对策
小反刍兽疫病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小反刍兽疫病的主要感染群体为山羊、绵羊等哺乳纲偶蹄目的草食性动物,一旦感染小反刍兽疫病则会导致羊只出现发育迟缓甚至危及生命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本篇文章也以此为中心,主要讨论了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病原和流行特点,分析了发病症状、临床诊断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有效落实羊小反刍兽疫病防控。
经济社会的发展让现阶段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能力和获取能力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饮食结构在发生变化,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较为契合于我国人民的饮食喜好,因此市场上对于羊肉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高,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但是在羊群养殖的过程当中,羊小反刍兽疫病的出现很容易会造成大范围的损失,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明确防控对策,而在此之前,首先则需要了解羊小反刍兽疫病的病原和流行特点以及发病症状。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羊小反刍兽疫病又称羊瘟,是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羊小反刍兽疫病病原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该种病毒的抵抗力是相对较低的,一般情况下在2小时内即可以完成消灭工作,同时在pH<4.5或pH>11.1的条件下病毒也很难存活,但是在冷藏冷冻的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时间保存。
除此之外,醇、醚等相应的清洁剂也可以起到较好的灭杀效果,例如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苯酚都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消杀效果,因此做好防治往往可以较好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有效地防止羊小反刍兽疫病大范围传染的情况。
该病主要的感染群体为山羊、绵羊等哺乳纲偶蹄目的草食性动物,当然不同种类的动物其感染概率和感染之后所造成的影响是有所区别的,例如相较于绵羊,山羊在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病之后所呈现出的临床症状更加明显,而年龄相对较小以3~8月为主的山羊在感染羊小反刍兽疫病时症状最为严重。
除此之外,鹿、野猪等都会感染小反刍兽疫病,区别则在于其临床症状以及感染状态。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 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养羊技术小反刍兽疫是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羊是由于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而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病羊主要是发生高热、下痢,有黏脓性分泌物从眼鼻流出,口腔黏膜形成溃疡,甚至发生糜烂坏死,在较大程度上损害养羊业的发展。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病原特性。
小反刍兽疫病毒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力,如在50℃温度下作用1 h就可被灭活,且在pH值小于4的强酸和大约11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
如果将该病毒置于冷冻或者冷藏组织中,能够保存相对较长的时间。
但是,该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酒精、乙醚、柠檬酸、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都能够使其灭活。
易感动物。
该病主要是绵羊和山羊容易发生,且相比于绵羊,山羊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且表现出更为严重的临床症状。
绵羊和山羊是该病的唯一自然宿主。
另外,野鹿和野山羊等也能够感染该病,但牛和猪等家畜感染后往往呈隐性感染,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传染方式。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主要是经由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病毒,患病动物污染的草料、饮水以及用具等也是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而经由呼吸道感染。
2、临床症状最急性型。
通常是幼羊容易发生,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大约只有2天。
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43℃,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有黏液性分泌物从眼睛和口腔流出。
病羊开始时发生便秘,之后发生水样腹泻,从出现发病到死亡一般在5-6天以内。
有时病羊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能够达到100%。
急性型。
该类型具有4-6天潜伏期,临床上通常在3-21天之间。
病羊往往急性发病,呈现高热,体温超过41℃,持续3-5天稽留。
发病初期,病羊鼻镜干燥,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从口鼻腔流出,呼出气体散发恶臭味,齿龈和口腔黏膜发生充血,进一步恶化会导致颊部黏膜发生广泛性损害,造成分泌大量液体,并形成坏死性病灶,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唇、下齿龈等。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牛羊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畜羊。
该病的发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本文将就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原因、症状特征和综合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一、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原因羊小反刍兽疫主要是由牛羊瘟病毒引起的。
该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易在家畜羊之间传播。
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未经消毒的器具和饮水系统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特征主要包括高烧、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等。
患病的羊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口唇发绀,呼吸急促,腹泻,甚至出现典型的肠炎症状。
在重症情况下,患羊还会出现胸腔内积液、肺炎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死亡。
三、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1.兽医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的兽医检疫制度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统一建立兽医检疫站,加强对羊只的定期检疫和防疫工作。
兽医检疫人员要对羊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2. 疫苗接种定期给羊只接种疫苗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手段。
目前市面上已有专门的羊小反刍兽疫疫苗,养殖户可依据兽医的指导,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为羊只接种疫苗,提高羊只的抗病能力,减少疫情的发生。
3.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
养殖户要定期进行场地清洁、消毒,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整洁。
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防止病毒通过饮食途径传播。
4. 隔离管理一旦发现羊只出现疑似疫情,养殖户应该立即将患病的羊只隔离起来,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要加强对患病羊只的护理和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5. 人员防护养殖户要加强员工的健康教育和防护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疫情的认识和防范措施。
在疫情发生时,养殖户要加强员工的个人防护,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避免人员与患病羊只接触。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附件2: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也称羊瘟)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山羊和绵羊易感,山羊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007年7月,小反刍兽疫首次传入我国。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国家小反刍兽疫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疫情监测、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
2 诊断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流行病学特点2.1.1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且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为严重。
山羊不同品种的易感性有差异。
2.1.2牛多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无症状,不排毒。
2.1.3鹿、野山羊、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驼可感染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4-6天,也可达到10天,《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达40—42℃高峰。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内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 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 养羊技术
小反刍兽疫实为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感染群体多为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
羊小反刍兽疫通常又被养殖户称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
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浮现体温升高、腹泻、肺炎等症状。
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的发作症状及深入探索预防措施,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羊在受到小反刍兽疫病毒感染后,若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不仅会导致其受疾病影响而生长发育迟缓,甚至病情还有可能浮现恶化,严重威胁生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因羊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原羊小反刍兽疫的病原体为小反刍兽疫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麻疹病毒属,该病毒是有脂质包膜的单股负链 RNA 病毒,病毒粒子具有多形性,多数呈球状,具有囊膜。
在自然环境下,该病毒对外界的反抗力较弱,如在50℃温度下作用 th 就可被灭活,且在 pH 值小于4 的强酸和大于 11 的强碱条件下也能够失活‘1]。
病毒在冷冻状态下或者处于冷藏组织内可长期存活。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多种消毒剂都较为敏感,如乙醚、碘化物以及酚化物和碱类等消毒剂都能够将其彻底杀灭。
2、流行特点小反刍兽疫的流行和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阴雨潮湿和寒冷干燥的季节,特殊是温度发生突变引起羊发生应激,可引起该病的暴发。
健康羊可通过直接接触患病羊或者隐性感染羊而被感染,也可通过接触被其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以及场地等发生间接感染。
感染途径以呼吸道的飞沫传染为主,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播。
某些条件下,也可经由哺乳、精液、胚胎等传染。
3、临床症状根据病程长短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三种类型。
该病的潜伏期在 3~10 天,最长可达 21 天。
最急性型。
该型潜伏期较短,大约 2 天,以幼羊为主要侵害对象,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可至41~43℃,病羊精神委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眼角和口腔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
随病程发展浮现腹泻症状,排出水样稀粪。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
1.适用围本规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适用于中华人民国境一切与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诊断依据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流行病学2.1.1传染源发病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是传染源。
2.1.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2.1.3易感动物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
岩羊、野山羊、盘羊、鬣羊、瞪羚羊、长角大羚羊、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
白尾鹿在实验条件下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严重发病,能产生抗体。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2.1.4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
2.1.5发病率和病死率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2.1.6季节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2.2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可达40~42℃。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部分病羊口腔病变温和,并可在48小时愈合,这类病羊可很快康复。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大肠杆菌产生的疾病,主要影响家畜动物,尤其是羊。
它是一种重要的动物疾病,对家畜养殖业有着严重的危害。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都普遍存在的疾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种疾病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
大肠杆菌是造成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当动物摄入被感染的食物或水时,就会引起感染。
密集型饲养和不良卫生条件也是导致这种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临床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主要影响动物的消化系统,引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和腹痛等症状。
腹泻是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呈现稀水样,甚至带有血丝。
而呕吐则会导致动物的体重迅速下降。
2. 呼吸系统症状羊小反刍兽疫也会导致动物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和呼吸急促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动物体力下降,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日常活动。
3. 神经系统症状在一些严重感染的动物中,羊小反刍兽疫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抽搐、昏迷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这些症状会导致动物的行为异常,甚至危及生命。
三、防控措施1.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为了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首先要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动物的生活环境应该保持干净,定期清理饲料和饮水的容器,保证饲料和水的卫生安全。
也要避免过度密集饲养,保证畜禽动物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防止疾病的传播。
2. 提供清洁的饮水清洁的饮水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之一。
动物饮水容器应该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动物的饮水来源也要保证清洁卫生,防止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导致感染。
3. 规范饲料管理规范的饲料管理也是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举措。
应该避免使用受污染的饲料,饲料的存储和投喂都要做到清洁卫生。
定期对饲料进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饲料导致动物感染。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羊、牛、鹿等。
该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污染物、呼吸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以下是关于该疾病的1000字的中文介绍。
羊小反刍兽疫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在疫区的羊群中很容易传染。
这种病毒能够长时间存活在环境中,尤其是在湿润的环境中存活能力更加强大。
综合防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动物的免疫力是预防羊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措施。
定期给羊群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羊群的抗病能力。
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关键。
定期清理羊舍、喂食槽和饮水池,防止病毒在环境中滋生和传播。
加强动物的健康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对羊群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保持动物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加强疫区的监测和报告系统也是综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的关键。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实施隔离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加强疫区的监测,及时掌握病毒的传播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养殖者和兽医的防控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养殖者要加强动物的日常管理,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工作,保持羊舍的卫生,防止病毒存活和传播。
兽医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诊断,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通过加强动物的免疫力、健康管理,以及加强疫区的监测和报告系统,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
提高养殖者和兽医的防控意识,加强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的传播。
只有综合防控措施得到落实,才能有效地保护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简介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小反刍兽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兽类动物,如牛、羊和山羊等。
这种疾病会导致感染动物出现发热、食欲不振、腹泻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小反刍兽疫的威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反刍兽疫防控措施。
措施一:加强动物管理和监测1.建立健全的兽药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使用兽药,严格遵守规定的兽药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兽药。
2.定期开展动物体检和病毒监测:定期对养殖场内的动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并隔离,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同时,定期进行病毒监测,及时发现病毒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严格防疫和消毒措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对动物饮水和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定期对圈舍、设备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措施二:加强养殖环境管理1.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和恶劣气候对养殖场的影响,提高养殖动物的抵抗力。
2.规范饲养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饲养方式,确保饲养场干净卫生,防止疫情传播。
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和交叉感染。
措施三:加强人员卫生和安全管理1.加强培训和宣传:养殖场应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普及疫情防控的知识,引导人员正确掌握养殖技术和防疫措施。
2.健全安全措施: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养殖人员遵守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
3.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理:养殖人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主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尽量减少疫情的扩散范围。
措施四:加强监管和信息共享1.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确保养殖场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置违规行为,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2.加强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养殖场的疫情情况和防控措施等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其他养殖场,提高整体防控效果。
藏羊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
169藏羊小反刍兽疫诊断及防控措施袁克炳(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民和 810806)摘 要:藏羊养殖是我国青海地区畜牧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由于青海藏羊养殖主要采用放养模式,在生产中容易感染小反刍病,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会对羊群健康和养殖效益带来巨大影响,需要牧民提升重视程度,采取科学措施综合防控。
关键词:藏羊;小反刍兽疫;诊断;防控措施藏羊是一种高原羊种,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而随着市场对藏羊产品需求量的持续增加,也带动了青海地区藏羊养殖的发展。
在养殖生产中,小反刍病是较为常见的疫病,其也称之为羊口炎或者羊瘟,小反刍病毒是主要致病因,其具有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等特点,在羊群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腹泻、高烧以及肺炎等症状,为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
因此,想要有效预防该病,则要采取科学措施落实防控工作。
1 流行特点基于青海地区的环境特点,小反刍病没有明显的发生规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在冬季和夏季的发生率较高,任何日龄、种类的藏羊都是易感群体,当藏羊患病后,慢性型症状并不明显,容易为牧民带来误导。
小反刍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空气等方式传播,病羊的分泌物和粪便污染饮水或者饲料后,病毒会在健康羊群中传播。
小反刍病潜伏期通常为3~4d,根据藏羊体质存在差异,个别病牛的潜伏期在10d 左右。
同时,小反刍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容易导致整个羊群发病,为综合治疗和防控带来较大难度。
2 临床症状2.1 慢性型慢性型小反刍病多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患病藏羊的下颌部位和口腔部位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病程在14d 左右。
2.2 急性型急性型发病时间在4d 之内,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具体包括:日渐消瘦、脱水严重、腹泻、喜欢饮水、食欲下降、口腔存在坏死灶,呈现粉红色,鼻腔经常分泌粘稠状分泌物。
如果妊娠期母羊患病,容易继发感染阴道炎,并且容易出现死胎或者流产情况。
急性型病例死亡率较高,如果治疗防控不到位,体质较弱的病羊会在短时间内死亡。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区 、阿拉 伯半 岛及 大 多数 中东 国家 。在 2 0 0 7 年 ,我 国西 藏 阿 里地 区 首次 发 生小 反 刍兽 疫疫 情 。2 0 1 3 年底 ,我 国新 疆 边境 地 区 的羊 也 发生 了小反 刍兽 疫 情 。2 0 1 4 年春 节 过后 ,在 我 国多个 省 市 的养 羊 场 陆续 出现 发 病 情况 ,这和 2 0 1 4 年 的 天气 有 一定 的关 系 ,因 为 大 部 分地 区出现 了倒春 寒 ,寒 冷 时 间 比往年 延 长 ,小 反 刍兽 病毒 也随着阴冷潮湿的环境存活下来 ,随后蔓延开来。加之随着牲畜 6 . 1 病 原 学 检 测 及 其 产 品频 繁交 易 ,导 致 小反 刍 兽疫 病 毒 随着 牲畜 及 畜 产 品大 流 ( 1 )病 料可 采 用 病 羊 口鼻棉 拭 子 、淋 巴 结或 血 沉 棕 黄 层 ; 通 而使 远 距离传 播 的风 险增大 。 ( 2)可 采 用细 胞 培 养 法分 离 病 毒 ,也 可直 接 对 病 料进 行 检 测 ; 2 病原体 ( 3 ) 病 毒检测 可采 用反转 录聚合 酶链式 反应 ( R T - P C R) 结合 核酸 小反 刍兽 疫 病 毒属 副 粘病 毒 科麻 疹 病毒 属 。该 病 毒 与牛 瘟 病 序列 测定 ,亦 可采 用抗 体夹 & , E L I S A。 毒 、犬瘟 热 病 毒 、麻疹 病 毒 等有 相 似 的免疫 学 特 性及 理 化特 点 。 6 . 2 血 清 学检 测 病 毒呈 多形 性 ,通 常 为粗 糙 的 球形 ,病 毒 核 衣 壳 为 螺 旋 中 空 杆 ( 1)采 用 小 反 刍兽 疫单 抗 竞 争 E L I S A 检测 法。 ( 2)间 接 状 ,并有 特征 性 的亚单 位 ,有囊 膜 。 E L I S A 抗 体 检测法 。 3 流行病学 根 据 临床 表现 和 剖检 变 化及 血 清学 或 病原 学 检 测 阳性 ,可 判 该病 毒 主要 感 染 山羊 、绵羊 等 小反 刍 动物 ,但 山羊 发病 时 比 定为 确诊 小反 刍兽 疫 。 较严 重 ,绵羊 次之 。猪 、牛 等 可 以感染 小 反 刍兽 疫 病毒 ,但 一 般 表 现为 亚 临床 现 象 。小 反刍 兽 疫 主要 通 过直 接接 触 或 呼 吸道 飞沫 7 防控措施 ( 1 ) 要 加 强 饲 养 管 理 。易 感 动 物 饲 养 、生产 、经 营 等 场所 传 染 。病 畜 和 隐性感 染 者 的分 泌物 和 排 泄物 是 主要 传染 源 ,尤其 必 须 符合 《 动物 防 疫条 件 审核 管 理办 法 》规 定 的动 物 防疫 条 件 , 是 处 于亚 临床 症 状 的小 反 刍兽 更加 危 险 ,经 直接 接 触 在 易感 动物 并 加 强种 羊 调运 检 疫管 理 。种 羊 调运 时 还需 在 到达 目的 地后 隔离 群 中发 病 率可 达 1 0 0 % ,死 亡率 达 3 0 %以上 ,严 重暴 发 时死 亡 率可 饲养1 0 d t .  ̄ / 上 ,由当 地动 物 卫生 监 督机 构 检 疫合 格 后方 可 投 入使 达1 0 0 %,但 是一 般在 该 病 的老疫 区 ,由于免 疫接 种 或产 生 自然抗 用。 ( 2 )养羊 场 ( 户) 应在 当地 畜牧 兽 医部 门指 导下 ,建 立健 全 体 ,常 为零 星发 生 ,只有 在易 感动 物数 量增 加 时才 可发 生流 行 。 防疫 制度 ,做好 日常饲 养 管 理 和消 毒工 作 ,对 外 来人 员 和车 辆 进 4 临床 症 状 场 前 应彻 底 消 毒 。严禁 从 疫 区 引进 羊 只 ,对 外 来 羊 只 ,尤其 是 来 小 反 刍 兽 疫 潜 伏 期 为3~8 d ,一 般 在 4—2 1 d 之 间 ,最 长 2 1 源 于 活羊 交 易 市场 的羊 调 入后 必 须 进行 隔 离观 察 ,经 确 认健 康 无 d 。 自然 发病 仅 见 于 山羊 和 绵 羊 ,山羊 发 病 严 重 ,有些 山羊 康 复 病 ,方可 混群 饲养 。 ( 3 )小反 刍兽 疫对 羊 的危 害相 当严 重 , 目前 后 唇 部 形 成 口疮 样病 变 。患 病 动 物 发 病 急剧 体 温 可 上 升 至4 1℃ 对本 病 尚无 有 效 的治 疗 方法 ,病 初 可使 用抗 生 素 和磺 胺类 药 物对 以上 ,并 持 续 3 ~5 d ;初 期 感 染动 物 烦 躁不 安 ,背毛 无 光 ,精 神 症 治疗 以预 防继发 感染 。对确诊 疫情 的应按 照 “ 早 、快 、严 ” 的原 萎靡 ,食欲减退,口鼻干燥 ,口、鼻腔流出脓性黏液分泌物,呼 则 ,坚决扑 杀 、彻 底消毒 、严 密封锁 、防止 扩散 。对疫 区和受 威胁 出恶臭气体 。在发热的前3~ 4 d ,齿龈和 口腔黏膜充血 ,进一步 区羊群可 紧急接种小反刍兽疫活疫苗 ,接种一次 ,免疫持续期可 发展为颊黏膜呈进行性广泛性损 害,导致涎液分泌量增多 ,出现 达3 6 个月。 流涎 ,之后 黏 膜 出现 坏 死性 病灶 。感 染部 位 包括 下 唇 、下 齿 龈等 参 考 文 献 处 。初 期 口腔 黏膜 有 小 的粗 糙 的红 色 浅表 坏 死病 灶 ,之后 变 成粉 【 1 ] 吴 清民. 兽 医传染 病学[ M ] . 北 京 :中国农 业大学 出版社 ,2 0 0 2 . : 红 色 。严 重病 畜 甚 至可 见坏 死病 灶 波 及腭 、齿垫 、颊部 及 舌 头 、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小反刍兽疫,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反刍兽疫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小反刍兽疫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依据该病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 流行病学2.1.1 传染源发病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
病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也是传染源。
2.1.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
2.1.3 易感动物山羊和绵羊是该病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更易感,临床症状更严重。
岩羊、野山羊、盘羊、鬣羊、瞪羚羊、长角大羚羊、亚洲水牛、骆驼等可感染发病。
白尾鹿在实验条件下表现为亚临床感染或严重发病,能产生抗体。
牛呈亚临床感染,并能产生抗体。
2.1.4 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易感羊群发病率通常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2.1.6 季节性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
2.2 临床症状山羊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临床症状一般较轻微。
2.2.1 突然发热,第2~3天体温可达40~42℃。
发热持续3天左右,病羊死亡多集中在发热后期。
2.2.2 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
鼻内膜发生坏死。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2.2.3 发热症状出现后,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
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和颊乳头以及舌,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
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1. 引言小反刍兽是一种常见的家畜,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小反刍兽常常受到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从而导致畜群的损失和农户的经济收入受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小反刍兽疫,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2. 防疫前准备在防疫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2.1 建立兽医卫生档案建立小反刍兽的兽医卫生档案,包括畜群的基本信息、兽医实施的预防措施以及疫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等。
兽医卫生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及时掌握畜群的健康情况和疫情动态,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2.2 确定疫苗接种计划根据小反刍兽的种类和养殖环境确定疫苗接种计划。
对于重要的病毒疫苗,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小反刍兽进行定期的接种,以提高免疫力。
2.3 做好兽群检疫工作在引进新的小反刍兽进入畜群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检疫工作,以确保不会引入未知的病原体。
检疫工作包括观察其健康状况、进行化验和接种相关疫苗等。
3. 疫苗接种措施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病毒的传播途径和小反刍兽的养殖特点,有以下几种疫苗接种方式:3.1 注射疫苗将疫苗注射到小反刍兽的体内,通过免疫系统的反应产生免疫力。
注射疫苗可以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式,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疫苗的类型和兽医的建议。
3.2 饮水疫苗将疫苗溶解在小反刍兽的饮水中,让其自行摄入。
这种方式适用于一些能够通过肠道吸收的疫苗,通过饮水疫苗可以在兽群中广泛传播,提高免疫水平。
3.3 喷雾疫苗将疫苗溶解成喷雾,通过喷雾器喷洒在小反刍兽的背部或鼻腔内。
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快捷地接种大量的小反刍兽,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场。
4. 病毒监测与防控病毒监测与防控是小反刍兽疫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定期监测疫情定期对小反刍兽进行健康检查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病毒的传播情况。
通过对疫情监测结果的分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综合防控羊小反刍兽疫,即羊瘙痒病,是一种由羊瘙痒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尤其是绵羊。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原因及其综合防控措施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一、传播途径:羊瘙痒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例如羊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患病动物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受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
通过虫媒传播,如螨虫、蚊子等也是疾病传播的途径之一。
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羊瘙痒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气温和湿度,高温和高湿度有利于病毒的生存和传播。
密集舍群、不良的饲养环境、不合理的饲养管理等也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
三、宿主因素:绵羊是羊瘙痒病的主要宿主之一。
而对于绵羊的品种、年龄、免疫状态等也会影响其感染病毒的风险。
一般来说,年幼的绵羊和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更容易感染病毒。
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综合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对病死动物进行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确定病因。
同时要加强羊瘙痒病的检测技术研究,以提高检测水平和准确性。
二、加强病原学研究:深入研究羊瘙痒病毒的传播机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结构等方面,为疫苗研制和病毒阻断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加强对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持干燥和清洁。
通过适度的密度管理,减少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对于疫情易发的地区,可以考虑对绵羊进行兽医巡查和饲养指导。
四、加强免疫防控:根据疫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疫苗预防措施,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可以提高绵羊对羊瘙痒病的抵抗能力,减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五、加强卫生控制:定期清洗和消毒养殖场、车辆、设备和工具等,减少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注重养殖场周围环境的卫生控制,防止野生动物和害虫进入养殖场。
羊小反刍兽疫的发生与传播与传播途径、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等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样
低温,尽快运输,送往实验室。
包装:应符合危险微生物运输规范,不发生泄露。 采样登记表:应标明采样地点、时间、动物种类、样品种类、初
步的临床诊断结果等。
六、免疫学检测技术
抗体检测
病毒中和试验 ELISA:间接ELISA、竞争ELISA、阻断ELISA
抗原检测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抗原捕获ELISA 对流免疫电泳
Rapid Detection of PPRV antibody from Clinical Serum
小反刍兽疫病毒快速检测试纸条
1-4 Spleen 5-4 lymph node 6-8 lymph node
Schematic Diagram of Strip (Double-Mabs Sandwich)
疫情处置工作
1. 发现疑似疫情,采取临时封锁措施; 2. 采样送检,确诊疫情; 3.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
源工作; 4. 成立指挥部,发布封锁令; 5. 完成疫点易感动物扑杀、无害化处理工作; 6. 完成疫点消毒灭源工作,开始计算封锁期; 7. 开展疫情排查工作,受威胁区、疫区开展紧急免疫 工作。
传染源 病畜和带毒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眼、鼻、 口腔分泌物和粪便向外排毒。 传播途径
PPRV主要以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通过污染的空气经
呼吸道、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料经消化道传染。主要通 过吸入患病动物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接触感染。
也可经精液及胎盘传播(垂直传播)。
二、流行病学
谱系分布示意图
一、病原
PPRV的理化特性
PPRV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37℃病毒感染力的半衰
期为1-3小时。
pH5.8-11.0之间稳定 病毒对酒精、乙醚、甘油和去污剂敏感。 酚类、2%NaOH等24小时可灭活病毒。 非离子去污剂可使病毒的纤突脱落降低感染力。
二、流行病学
谢谢
特异性
Virus PPRV Bangladesh/93 CT Valueb 29.99
不同疫源地 的PPRV 同属其 他病毒
PPRV Omen/86
PPRV Nigeria 75/1 PPRV Dorcas PPRV Yemen Dolphin morbillivirus
27.41
14.98 23.93 22.78 NA
潜伏期 一般4~6天,范围3~10天。 《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天。
发病率 山羊发病率高,可达80~90%,病程可达2周以上。
病死率 • 易感山羊群病死率可达50%~100%。 • 地方性流行区持续存在低感染率;当有易感群体时, 爆发时发病率可达100%。
三、临床症状
‒ ‒ ‒ ‒ ‒ ‒
病原学样品——组织
组织病料:剖检后2-3只羊的淋巴结(肠系膜、支气管
淋巴结)、肺、脾、肠(肠粘膜)。
选择频亡、刚死的动物采样。 剖检必须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新鲜的组织病料。
血清学样品
每只动物采集3-5ml血液,与病原学样品平行采集。 尽快分离血清。 置于微型离心管。
小反刍兽疫综合防控技术
定义
定义: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
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 性传染病。PPR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
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发病率和病死
率可高达100%和90%。
临床特征:发热、眼鼻流出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无节断RNA。从3‘端到
5’端依次分布着N-P-M-F-H-L共6个基因。
一、病原
PPR病毒株可分为I、II、III、IV四个基因群。 其中三个基因群来自于非洲,一个基因群来自于亚洲。 三个非洲基因群中有一个基因群在亚洲也有发现。 这些基因群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牛瘟病毒的关系还不清楚。
鼻液变得粘稠,阻塞鼻孔
眼睛分泌物增加,形成干酪样
严重腹泻、下痢
出血性下痢
四、病理变化
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 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
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
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
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肿大并
可出现坏死病变。
Dolphin morbillivirus 16
Canine distemper virus Porpoise morbillivirus Rinderpest virus NCa
NA
NA NA NA NA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
敏感性
小反刍兽疫实时荧光RT-PCR方法(A) 和普通RT-PCR方法(B)的敏感性比较。 1-6:8.1×106-8.1×100拷贝的标准RNA 模板。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试纸条
小反刍兽疫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N Gene
Development of anti-N Mabs
Establishment of Blocking ELISA Method
Packing of Blocking ELISA Kits
一、病原
病毒分类地位与进化关系
副粘病毒科 麻疹病毒属
• •
牛瘟病毒 小反刍兽疫病毒
一、病原
PPR病毒的形态结构
PPRV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病毒直径约为130-390nm 病毒外层有8.5-14.5nm的囊膜,囊膜上有5-15nm
纤突,纤突中有血凝素蛋白(H)但无神经氨酸酶。
普通RT-PCR 荧光RT-PCR RT-LAMP
普通RT-PCR方法检测病毒
1-10:不同国家PPRV分离株RNA;11:RPV-PPRV N基因重组病毒RNA; 12-15:不同RPV分离株RNA;16-17:MV,CDV分离株RNA ;18:空白 对照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病毒
突然发热,第2-3天达40-42℃,持续3天左右。 发热后,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糜烂。
初鼻液水样,随后变浓稠堵塞鼻孔,呼吸困难。 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
严重腹泻或下痢,脱水、体重下降。 怀孕母羊流产。 特急性病例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
‒ 山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鼻液水样、异常增多
二是把好“管理关”,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
水平。 三是把好“防疫关”,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 小反刍兽疫可防可控,广大养殖户只要切实把 好上述“三关”,就可最大限度地预防小反刍 兽疫。
消灭的基础
1、宿主范围窄,易感动物只限于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
刍动物,野生动物在传播中的作用不明显。 2、该病的临床症状明显,易于在第一时间发现。 3、该病罕见隐性感染,发病动物康复后,不会长期携带 病原,不排毒。 4、实验室诊断方法成熟。 5、该病有可靠疫苗,疫苗保护期长。 6、发病动物康复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7、与小反刍兽疫类似的疫病—牛瘟已经在全世界成功根 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动物的免疫
先天免疫和被动免疫
不同山羊品种对PPR感染的抵抗性不一样。
据报道,母体免疫可提供3个月的保护期。
主动免疫
PPR感染后的康复动物可获得终生免疫。
免疫接种
减毒活疫苗株Nigeria 75/1广泛应用于小反刍兽疫的免疫预防。
减毒活疫苗对有3年的保护期
小反刍兽疫免疫程序
1、免疫时间:每年于3月初和10月中旬补免新生羔羊 及新引进羊 2、疫苗名称:小反刍兽疫活疫苗(Clone9) 3、预防疾病:羊小反刍兽疫
4、免疫对象及方法:皮下注射,每只羊1ml
5、免疫期:36个月(3年)
国家兽药基础兽药库查询结果
小反刍兽疫活疫苗使用说明
防控工作建议(养殖户)
一是把好“入场关”,确保引进羊只无疫。
比普通PCR提高10倍
Strain
Similarity (%)
Pakistan_SAH-PK07
99.7
Iran_R22-10
99.4Pakistaຫໍສະໝຸດ _FSD-PK0799.4
India_Kcch2000
98.7
Bangladesh_Mymensingh_2010
98.1
Nepal_2009
97.8
吸困难、腹泻。
重要性
OIE动物卫生法典要求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
我国动物疫病名录一类动物疫病。
我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
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
主要内容
病原 流行病学 诊断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样品采集 实验室诊断 免疫学诊断技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防控工作重点
China_BharaTibet_08
97.5
China_Tibet_07-30
97.5
Nigeria75-1
92.7
八、防控工作重点
面临的困难
落后的饲养管理模式,中小养殖户为主; 生物安全水平普遍较低;
防疫意识差;
动物调运频繁,部分无法监管; 联防联控机制不健全; 周边国家疫情复杂。
易感动物
家畜
山羊、绵羊是目前仅知的自然宿主。山羊比绵羊易感,
幼龄动物比成年动物易感,但哺乳期的幼畜抵抗力强。 骆驼、牛和猪易感,但都不表现临床症状,不排毒。 野生动物
岩羊、野山羊、鹿、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可感染
发病。
人 没有关于人感染PPRV的报道。
二、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