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合集下载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

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分离放线菌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环境中的细菌,具有丰富的代谢能力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能力。

为了研究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在应用价值,本实验旨在从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初步评估。

二、材料与方法1. 样品采集:从不同地点的土壤中采集样品,保持样品的新鲜度和原生态。

2. 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稀释,以获得适合分离放线菌的浓度。

3. 分离放线菌:将样品分别涂布在含有富集放线菌所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然后进行孵育。

4. 鉴定放线菌:观察培养基上出现的菌落形态和颜色等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

5. 鉴定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

使用生化试剂和生理特性测试进一步鉴定放线菌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三、结果与讨论经过培养和鉴定,我们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

根据菌落形态和细胞形态的观察,我们初步将这些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链霉菌属和新链霉菌属等。

进一步的鉴定工作表明,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

其中一些菌株显示出产生抗生素的能力,这对于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具有潜在意义。

另外,一些菌株还表现出对重金属离子的耐受性,这可能与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关。

通过对放线菌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些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然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揭示这些放线菌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四、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和评估。

这些放线菌菌株具有多样的代谢能力和特性,包括抗生素产生和重金属耐受性等。

这些发现为放线菌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并为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和药物提供了潜在的资源。

然而,本实验只是一个初步的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了解放线菌的多样性和潜力。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放线菌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的步骤如下:
1. 准备培养基:选择适合放线菌生长的培养基,常用的包括土壤提取物富集培养基、葡萄糖琼脂糖培养基、镜菌素琼脂糖培养基等。

2. 取样:在选择好的采样地点,使用消毒的工具(如消毒棉签或无菌铲子)采集土壤样品。

注意避免土壤样品的污染。

3. 预处理: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研钵中,加入合适的无菌生理盐水或者缓冲液,悬浮土壤样品,使放线菌被更好地释放出来。

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密度。

4. 稀释平板法:将预处理好的土壤样品用无菌移液管分别
在培养基平板上均匀涂布。

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孵育时间一般为3-4周。

在培养箱内,放线菌会产生菌落
形成。

5. 单菌分离:在培养箱内观察到单个的放线菌菌落后,使
用消毒的工具将其分离到新的培养基上,形成纯种菌落。

这一步可以采用传统的传代分离法或微量分离法。

6. 纯种菌株保存:将得到的纯种菌株存储在适当的冻存管中,通过冻存进行长期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上述步骤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的原则,避免样品或培养基的污染,以保证得到纯种的
放线菌菌株。

红树林土壤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分类鉴定的开题报告

红树林土壤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分类鉴定的开题报告

红树林土壤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及分类鉴定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红树林是在盐水海岸岩石上生长的一种特殊植被,具有独特的环境条件和生物多样性。

其土壤含有大量的盐分、重金属和有机质,是一种充满挑战性的生态系统。

研究红树林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特殊代谢产物,对于理解这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和生化学基础,以及寻找具有药用和农业价值的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而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内的微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用潜力,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农业和工业领域。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红树林土壤中分离稀有放线菌,并进行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为发现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提供基础。

二、研究内容1、红树林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如平板培养、土砂平板法、稀释平板法和筛选法等,从红树林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不同类别的放线菌,如链霉菌、放线菌、细菌素菌等。

并采取生理生化和基因技术等方法确定其菌株的特征。

2、菌株生产代谢产物利用发酵法对分离得到的稀有放线菌进行培养,并利用液相层析技术等方法分离得到主要的次级代谢产物。

并采用质谱分析技术对代谢产物进行鉴定和结构表征。

3、放线菌群落结构及差异分析通过16S/18S/ITS rDNA的扩增和测序,对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菌群落结构及组成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的放线菌群落的差异。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可以有效地分离与红树林区域土壤中稀有的放线菌,利用生理生化和基因技术等方法对其种类进行分类鉴定,为进一步进行相关应用提供了基础。

同时,通过对红树林土壤中放线菌的群落结构和代谢物的分离与鉴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红树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化代谢规律,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预期结果包括分离到稀有的放线菌株,鉴定、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并对红树林土壤中放线菌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样品采集与处理:收集红树林区域的土壤样品,并进行过滤、稀释等处理。

放线菌实验报告

放线菌实验报告

放线菌实验报告放线菌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培养、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了解放线菌的特性和应用前景。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培养基的制备:将葡萄糖、酵母粉、肉膏粉、胰蛋白胨等按一定比例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瓶中,待冷却后加入抗生素。

2. 放线菌的采集:在适宜的环境中采集土壤或水样,并将样品分装于离心管中。

3. 放线菌的分离:取适量样品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摇匀后进行稀释,取适量稀释液分别均匀涂布于放线菌培养基上。

4. 放线菌的纯化:从培养基上挑选出单菌落,进行连续传代,直至获得纯种放线菌。

5. 放线菌的鉴定: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放线菌进行鉴定。

6. 抗菌活性测试:采用平板扩散法或孔隙扩散法,将放线菌菌液或提取物涂布于琼脂平板上,观察抑菌圈的形成情况。

三、结果与分析经过培养和分离,我们成功获得了多个放线菌菌株。

在鉴定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这些放线菌菌株形态各异,有的呈现棕黄色,有的呈现淡黄色,有的呈现灰白色。

此外,通过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些放线菌菌株对某些碳源和氮源具有不同的利用能力。

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菌株属于不同的物种。

在抗菌活性测试中,我们选取了几个放线菌菌株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这些放线菌菌株对多种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中,某一放线菌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形成了较大的抑菌圈。

这表明该放线菌菌株可能具有潜在的抗生素生产能力。

四、讨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获得了多个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

然而,由于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并未对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物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放线菌菌株的抗生素产物,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以期发现新的抗生素。

此外,放线菌不仅具有抗菌活性,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病毒物质等。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2)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简介放线菌(Actinomycete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地球各种土壤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和生物学功能。

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对于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和解析放线菌菌株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及过程,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分离方法样品收集选择合适的样品收集地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草地、农田、果园等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放线菌资源。

在进行样品收集前,应先清理收集工具和容器,并使用无菌绳固定收集区域,避免外界杂质污染。

样品处理1.从采集的土壤中取得样品,并将其放入无菌锥形瓶中。

2.将样品添加至无菌水中,形成土壤悬浮液。

可以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充分悬浮土壤颗粒。

3.通过离心的方法,去除悬浮液中的大颗粒和杂质。

分离培养基的制备分离出放线菌的选择培养基非常重要,一般常用的培养基有:•考马斯琼脂培养基(Koj A)•聚芽孢杆菌琼脂培养基(SGA)•苯丁三唑糖脂琼脂培养基(BIS)其中,考马斯琼脂培养基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可以选择性地培养出放线菌。

分离操作1.在无菌条件下,将处理好的土壤悬浮液均匀涂布于分离培养基上。

2.用一次性平皿、玻璃块或玻璃棍等工具均匀划开土壤悬浮液,以增加放线菌的分离点。

3.培养皿密封后,放入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通常在28-30℃下培养7-10天。

鉴定和筛选在培养箱中培养的结果显示出放线菌的单独菌落后,可以进行以下鉴定和筛选步骤:1.观察和记录菌落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2.进行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例如菌丝形态、芽孢形态等。

3.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的鉴定,包括酶活性、产生代谢产物等。

4.进行16S rRNA或其它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以确定放线菌属别。

实践经验1.分离培养基的配制需要细心严谨,避免污染。

最好在无菌工作台环境下操作。

2.鉴定放线菌时,不同菌株之间可能存在形态和生理差异,需要谨慎观察和鉴定。

3.放线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早期菌落的筛选和鉴定需耐心等待。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放线菌的实验报告一、引言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以其独特的形态和生物学特性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和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检测,进一步了解放线菌的特点和应用潜力。

二、材料与方法1. 放线菌分离培养:将土壤样品取自自然环境中,加入到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进行稀释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直至观察到单个菌落的形成。

2. 放线菌形态观察:取一颗单个菌落,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包括菌丝的形状、颜色、分枝情况等。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菌落周围是否出现抑制圈。

三、结果与讨论1. 放线菌的分离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培养皿中出现了单个菌落。

将这些菌落通过传代培养,得到纯种的放线菌菌株。

2.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放线菌菌丝呈分枝状,颜色多样,有的呈白色、黄色或橙色。

菌丝通常呈直线状,但也有少数呈弯曲或环状。

3. 抗生素产生能力检测:将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接种到含有抗生素敏感菌株的琼脂平板上,观察到菌落周围出现了抑制圈。

这表明放线菌具有抗生素产生的能力,可以对其他细菌产生抑制作用。

放线菌作为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产生的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此外,放线菌还具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如抗肿瘤物质、抗氧化物质等。

因此,对放线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放线菌,并观察到了其形态特征和抗生素产生能力。

然而,实验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我们只对放线菌的形态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类和鉴定。

其次,我们只检测了放线菌的抗生素产生能力,而未对其产生的抗生素进行具体的鉴定和分析。

为了更好地发掘和利用放线菌的潜力,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对分离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研究,以了解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2. 对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进行鉴定和分析,以寻找新的抗生素种类和开发新的药物;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放线菌,提高其抗生素产量和质量。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doc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报告.doc

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培养、发酵及提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2、放线菌的培养3、放线菌的发酵产生活性物质4、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提取。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8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的。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

采用选择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并对其进一步培养,繁殖,发酵,最终提取我们所需的抗生素。

实验器材:1、土壤2、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3、其他:重铬酸钾、培养皿、牛津杯、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涂棒、三角锥瓶、高压蒸汽灭菌锅、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试管、牛皮纸、线绳等。

实验步骤:一、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采集样品:选定取样点(最好是有机质含量高的菜地),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

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将5点样品约1kg充分混匀,除去碎石、植物残根等。

样品(土壤)处理:室温风干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1、配制淀粉培养基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g;硝酸钾0.1g;磷酸氢二钾0.05g;氯化钠0.05g;硫酸镁0.05g;硫酸亚铁0.001g;琼脂2g;水100ml.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ml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ml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

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①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③按1::1稀释至10-3、10-4、10-5,将3块灭菌平板分别标记10-3、10-4、10-5 ,稀释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方案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鉴定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分离放线菌。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放线菌最丰富,品种齐全。

通常情况下,放线菌在比较干燥、偏碱性、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数量居多。

土壤中含有的放线菌主要是链霉菌,人们通常将除链霉菌以外的其它放线菌统称为稀有放线菌,但往往由于样品中稀有放线菌的数量太少,常规的分离方法很难得到。

对样品进行风干、干热处理、培养基添加重铬酸钾等方法可以减少细菌和真菌的数量,以提高放线菌的获得率。

用干热和苯酚处理可减少链霉菌数量和比例的方法,可以分离得到更多种类的放线菌。

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稀释法、弹土法、混土法和喷土法等,本实验主要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来获得放线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取少量梯度稀释菌悬液,置于已凝固的无菌平板培养基表面,然后用无菌的涂布波棒把菌液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平板表面,经培养后,在平板培养基表面会形成多个独立分布的单菌落,然后挑取典型的代表移接至斜面,经培养后保存。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实验材料:采集的土壤材料。

材:微波炉、电磁炉、干燥箱、玻璃涂铲、50或100mL量筒(灭菌)、90mm培养皿(灭菌)、1或2mL移液管(灭菌)、标签纸、小玻璃珠(灭菌)、吸耳球,盖玻片等。

(3)实验试剂:可溶性淀粉、KNO3、K2HPO4·3H2O、NaCl、FeSO4·7H2O、MgSO4·7H2O、琼脂、盐酸、氢氧化钠、PH试纸、重铬酸钾。

四、实验步骤(一)采样1、放线菌的特点、生境分析放线菌以孢子和菌丝片段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每克土壤内含有数万、数十万的孢子。

放线菌的孢子和孢囊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生出芽管1 - 3 个,芽管伸长长出分枝,分枝越来越多,形态菌丝体。

因其菌丝体在培养基内,即基内菌丝或称营养菌丝体。

基内菌丝体一般没有横隔,由于菌丝体长入培养基内和培养基表面,并纠缠在一起形成密集的菌落,所以用接种针将整个菌落培养基挑起而不破裂。

基内菌丝体向空间长出的菌丝体叫做气生菌丝体。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步骤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步骤

土壤分离微生物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培养微生物,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掌握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栖息地,其中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微生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进行培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1、土壤样品:从不同地点采集的新鲜土壤。

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高氏一号培养基(用于放线菌培养)、马丁氏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

3、无菌水、无菌移液管、无菌培养皿、无菌三角瓶、无菌玻璃棒、无菌涂布棒、无菌镊子、无菌滤纸条、酒精灯、接种环、显微镜等。

4、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锅等。

四、实验步骤1、制备培养基(1)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三角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溶解。

(2)调整 pH 值至所需范围(例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 pH 为72-74,高氏一号培养基的 pH 为 74-76,马丁氏培养基的 pH 为 55-60)。

(3)将培养基分装到三角瓶或培养皿中,包扎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121℃,20-30 分钟)。

2、土壤样品的采集(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去除表层的枯枝落叶和杂质。

(2)用无菌铲子或采样器采集深层土壤(5-20 厘米),放入无菌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3、土壤悬液的制备(1)称取 10 克土壤样品放入装有 90 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振荡,使土壤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制成 10⁻¹浓度的土壤悬液。

(2)用无菌移液管吸取 1 毫升 10⁻¹浓度的土壤悬液,加入装有 9 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充分混匀,制成 10⁻²浓度的土壤悬液。

以此类推,制备 10⁻³、10⁻⁴、10⁻⁵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4、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1)分别吸取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01 毫升,滴加在相应的培养基平板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精选5篇)第一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一、实验目的1、制作MS培养基的方法,掌握母液的保存方法。

2、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方法。

掌握外植体的消毒和超净工作台的使用。

4、掌握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及染色的基本流程;5、掌握高氏一号培养基的配制方法;6、复习分离纯化放线菌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方学会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7、培养微生物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材料高压蒸汽锅、培养瓶、石斛的愈伤组织、超净工作台,酒精灯、酒精棉球、镊子、电子天平、称量纸、烧杯、量筒、显微镜、三角锥形瓶、无菌培养皿、接种环、酒精灯、分析天平;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珠、移液枪、剪刀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第 1 页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四、实验步骤1、配制MS培养基8L,称取马铃薯1600g、香蕉400g、蔗糖240g、活性炭8半勺、琼脂80g、配制母液。

2、配制培养液时应注意:①在使用提前配制的母液时,应在量取各种母液之前,轻轻摇动盛放母液的瓶子,如果发现瓶中有沉淀、悬浮物或被微生物污染,应立即淘汰这种母液,重新进行配制;为防止母液被微生物污染,有机母液放在冰箱里4℃保存;②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培养基母液之前,必须用所量取的母液将量筒或移液管润洗2次;③量取母液时,最好将各种母液按将要量取的顺序写在纸上,量取1种,划掉1种,以免出错。

溶化琼脂用粗天平分别称取琼脂9 g、蔗糖30 g,放入1 000 mL的搪瓷量杯中,再加入蒸馏水750 mL,用电炉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到液体呈半透明状。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放线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放线菌的采集、分离和纯化方法。

2. 学习放线菌的培养技术,观察其生长特征。

3. 提取放线菌产生的活性物质,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放线菌产生。

本实验通过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和活性物质提取,旨在了解放线菌的生长特征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土壤样品- 高氏一号培养基- 种子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 试剂:重铬酸钾、无菌水、酒精等2. 实验仪器:- 培养皿- 牛津杯- 接种环- 酒精灯- 无菌涂棒- 三角锥瓶- 高压蒸汽灭菌锅- 天平- 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试管- 牛皮纸- 线绳四、实验步骤1. 土壤放线菌株的采集(1)选择取样点: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如菜地、林地等。

(2)采集样品:按对角交叉(五点法)取样,先除去表层约2cm的土壤,将铲子插入土中数次,然后取2~10cm处的土壤。

(3)将5点样品混合均匀,用无菌水稀释至10-1、10-2、10-3、10-4、10-5倍。

2. 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1)制备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将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备用。

(2)将稀释后的土壤样品涂布于高氏一号培养基平板上。

(3)将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5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4)挑取单菌落进行纯化,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放线菌。

3. 放线菌的培养(1)将纯化后的放线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2)将种子液按一定比例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发酵。

4. 活性物质提取(1)将发酵液离心分离,收集上清液。

(2)用重铬酸钾对上清液进行氧化反应,观察颜色变化,以初步鉴定活性物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放线菌分离与纯化:成功分离纯化出放线菌,菌落呈菌丝状,颜色多样。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及观察

2.稀释: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原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0.2ml
0.2ml
0.2ml
3.取样
10-4
10-5
10-6
4.倒平板:倒入融化后冷却至45℃的培养基15~25ml, 置水平位置迅速旋动平皿,使培养基与菌液混合均匀。
么?
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
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
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
倾注法
涂布法
倒平板
a 皿加法
b手持法
细 菌Leabharlann 霉菌放线菌实验内容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涂布10-3、10-4、10-5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 块平板 高氏Ⅰ号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两块平板 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涂布10-2、10-3、10-4三个剃度,每个剃度 两块平板
器材
分离源:自采集土壤样品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Ⅰ号 培养基、马丁氏(孟加拉红)培养基 溶液或试剂 盛4.5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 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
仪器或其他用具 振荡器,无菌培养皿,无菌 吸管,接种环,电磁炉,培养箱,吸耳球等。
一、稀释涂布平板法(全组完成)
1、编号:取无菌平皿18个。另取无菌水4支,依次 标明10-2、10-3、10-4、10-5。
0.5ml
各4.5ml 无菌水

放线菌的分离

放线菌的分离

放线菌的分离(1)注意土样在用之前要风干处理20天以上,以除去大部分的细菌。

(2)注意在培养基中添加重铬酸钾适量(1)取体积为300ml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加入0.1%的重铬酸钾15mL,使之终浓度为50ppm,摇匀,倒平板,待用。

(2)取土样5g,摊平于大号培养皿上,在恒温干燥箱中120℃干热处理1h。

(3)土样热处理后,加入装有45mL无菌水和少量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加入0.5mL的笨酚,室温下振荡30分钟,静止5分钟,取上清液用无菌水稀释10倍。

同时另取土样5g,不加热和笨酚处理,余步骤同上,作为对照。

(4)用移液管分别吸取原液和10倍稀释液各0.1ml标志稀释倍数的平板上,涂抹均匀,倒置,28℃培养。

(5)培养10~14d,观察比较不同处理方法的生长情况、菌落特征。

挑取红色,无气生菌丝的小菌落以及其它菌落形态菌株接种斜面,进一步用于形态观察和鉴定。

高氏一号培养基配方:可溶性淀粉(20g),KNO3(1g),K2HPO4(0.5g),MgSO4· 7H2O(0.5g),NaCl(0.5g),FeSO4· 7H2O(0.01g),琼脂20g,pH=7.4-7.6 (1L)关于LB培养基的问题: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胰蛋白胨(Tryptone) 10g/L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 5g/L氯化钠(NaCl) 10g/L另外根据经验值用NaOH调节该培养基的pH,使其达到7.4(LB固体培养基倒板1.配制:100mlLB培养基加入1.5g琼脂粉2.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将融化的LB固体培养基置与55℃的水浴中,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5℃时(手可触摸)加入抗生素,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并充分摇匀。

(抗生素怎么选)3.倒板:一般10ml倒1个板子。

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打开盖子,在紫外下照10-15分钟。

4.保存:用封口胶封边,并倒置放于4℃保存,一个月内使用改良LB培养基:蛋白胨 10g;酵母粉 5g;氯化钠 10g;琼脂,18g;水1000mL;调至pH 7.2~7.4。

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一、实验目的:1.掌握配置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原理与方法3.掌握放线菌的染色及制片方法4.了解放线菌的结构特点,并能够加以区分二、实验原理:(一)、综述: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

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二)、菌落特征: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

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皱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落周围具辐射状菌放线菌丝。

总的特征介于霉菌与细菌之间,因种类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产生大量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

链霉菌的菌落是一类型的代表。

链霉菌菌丝较细,生长缓慢,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故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较紧密的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菌落较小而不蔓延;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所以菌落与培养基结合较紧,不易挑起或挑起后不易破碎:当气生菌丝尚未分化成孢子丝以前,幼龄菌落与细菌的菌落很相似,光滑或如发状缠结。

有时气生菌丝呈同心环状,当孢子丝产生大量孢子并布满整个菌落表面后,才形成絮状、粉状或颗粒状的典型的放线菌菌落;有些种类的孢子含有色素,使菌落有面或背面呈现不同颜色,带有泥腥味。

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如诺卡氏放线菌的菌落,粘着力差,结构呈粉质状,用针挑起则粉碎。

若将放线菌接种于液体培养基内静置培养,能在瓶壁液面处形成斑状或膜状菌落,或沉降于瓶底而不使培养基混浊;如以震荡培养,常形成由短的菌丝体所构成的球状颗粒。

(三)、形态与结构:1.菌丝(mycelium):放线菌种类很多,多数放线菌具有发育良好的分支状菌丝体,少数为杆状或原始丝状的简单形态。

菌丝大多无隔膜,其粗细与杆状细菌相似,直径为1微米左右。

根据菌丝的着生部位、形态和功能的不同,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1).基内菌丝(substrate mycelium) :又称初级菌丝或者营养菌丝.色淡,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和纯化实验报告土壤是一个很复杂,有许多层次的生态系统。

要想从事物体内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而不能凭空臆断。

因此,实验室分离放线菌所需设备也应根据这些原则来选择和准备,如果单凭某种条件就妄加判断那么往往会导致实验失败或造成人力财力上的浪费。

一、样品制备与培养基配制1.取土称量,充分混匀;取干燥疏松的盆或缸或其它容器,将盛装样品的容器放入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并每天换水数次直至发出清香气味为止。

2.称取少量样品于蒸馏水中,混合均匀。

3.挑取含水量适当的样品接种于经灭菌消毒的马铃薯种子培养基平板上。

4.将经过灭菌消毒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或酒精灯上加热使之软化。

5.软化后的样品立即倒入100毫升灭菌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中。

6.迅速摇动平板混匀,冷却至45℃左右,用无菌操作法倒平板并贴签标记好。

二、增菌接种三、初代培养和测试计算平板上的菌落数,挑取相同的稀释度再按照步骤一继续培养。

然后检查各种参数及观察培养结果,对比最终的数值,以判断微生物对放线菌的敏感程度和产率。

四、菌种保藏采集长期保存的菌种可采用50℃的马铃薯培养基,将菌液接入0.7%-0.8%琼脂斜面中,斜面凝固后将斜面置冰箱中低温保存。

五、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环境条件和杂菌污染的因素都会严重地影响放线菌的分离纯化效果,如果只注意控制某个方面,忽视了另外两个条件都难以获得满意的结果,故要求分析工作者既要认真仔细又要灵活掌握,对那些关键性的技术环节和易受外界干扰因素影响的项目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里只简略说明几点。

(1)温度是决定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分离放线菌要在25℃~28℃,湿度60%~70%的条件下进行,温度高达40℃,不但有碍于菌株的正常繁殖,还会导致菌种死亡。

2.采用多菌种混合分离的办法更能提高效率。

(3)琼脂浓度的影响在各种放线菌的分离中,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均以琼脂培养基的营养丰富、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较多等优良特性著称,故为放线菌分离的常规方法,由于它在生长过程中氧化葡萄糖产酸,故利用这一特点来抑制微生物的呼吸,同时利用无机盐提供电子使酶钝化,因而提高了实验效果,并且减轻了劳动强度。

第三组、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第三组、土壤中提取放线菌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题目:土壤中放线菌的提取和分离1.土壤标本的采集放线菌属好气性微生物,主要生活在较干燥、透气性好、中性到微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肥沃的土壤中,防线菌种类丰富。

采集土壤标样时,应根据放线菌的生活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采样。

宜选择菜地、茶园、果园等地采样。

选定采样地点后,先铲去表层土,挖取5~3Ocm 深的土壤数十克,装入牛皮纸信封,封好袋口;潮湿的土壤宜装入塑料袋或铝盒内,做好编号记录,带回实验室供分离用。

采回的土壤标本一般宜及时进行分离,如不能做到随采随分,宜将土壤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使其风干,保藏备用,但保藏时间不宜过长。

2.分离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常用的培养基主要有:a.高氏1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KHP040.05、NaC10.05、KN040.1、MgS(~·7H( 0.05、FeSO40.001、琼脂1.5~2.0、pH7.2~7.4、在121℃(15磅)高温高压灭菌20min。

b.葡萄糖一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葡萄糖1.0、天门冬素0.05、牛肉膏0.2、KHP040.05、琼脂2.0、pH6.8或自然、8磅灭菌30rain。

C.精氨酸一甘油琼脂培养基:精氨酸0.1、甘油1.25、KHPOa0.1、MgS()4·7H:O0.05、NaC10.1、ZnS04·7H2O0.0001、CuSO4·5H2O0.0001、(SO4)。

·6HO0.001、M~SO4·HO0.0001、琼脂2.O,pH9.0,8磅灭菌30min。

1.2.2平板培养基制备根据分离量多少,准备好消毒高氏一号培养基500mL或1000mL,灭菌的7cm或9cm 直径培养皿中倒入1O~2OmL培养基,制成平板备用。

3.放线菌的分离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分离普通放线菌的弹土法和稀释画线法。

(1)放线菌的弹土分离法土壤准备与接种将土壤用研钵研细,6O目过筛,取一定量细土平铺于灭过菌的光滑硬纸板上,纸面积略大于培养皿的口径,将多余的土轻轻倾去,见纸板上有一层细土粒粘附着则较为理想。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放线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能力,因此在医药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而对于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则是研究数字多样性、发掘新生物活性成分和开发新型药物的必要工作。

一、分离放线菌的样品采集在进行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之前,需要先采集土壤样品。

首先对采样是否合理、样品储存条件等要求进行评估。

然后在采样地的不同位置取样,每个样品之间要有足够距离,避免重复或低效地采集。

将采集到的样品分别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常用的包括罗氏囊和加热处理。

可采用直接接种法和制备菌液法进行分离,直接接种法是将样品直接接种在寡速生菌平板上,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制备菌液法先经过一定的处理如筛选、振荡等操作,然后再加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优选后再进行接种。

三、放线菌的筛选分离后的放线菌种群中还包含其他微生物如生物体、细菌等,因此需要进行放线菌的筛选。

常用的筛选方法有颜色、形态、抗性和特异反应等多种选择,通过筛选后得到单个纯种放线菌株。

对于已经得到的放线菌菌株,进行菌株的鉴定是必要的。

鉴定的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如形状、大小、生长习性等、生化特性如酶系统、代谢途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如16S rDNA序列等。

二氧化碳生成实验、酸碱性度测定、化学分析等,常用于进行放线菌菌株鉴定的方法。

对于分离和鉴定过的放线菌菌株,为了防止失活和污染,需要进行保存,并被录入保藏室中,应该根据放线菌不同的保存要求,选取合适的保存方式。

例如,低温保存的方法如短期保存冰箱法和长期保存冷冻物质保存法等。

通常选择液氮冷冻法则能够保证最长的保存时效。

总之,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是进行放线菌不同研究的基础,只有在得到了高纯度的菌株后,才能进一步进行后续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发掘其潜在的生物活性特性。

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备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2

高氏一号培养基的制备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2

• 二 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 1 倒平板:高氏一号培养基加热熔化,冷却至55 60℃---加入数滴10%酚---加链霉素溶液---混匀- --倒 平板。 • 倒平板方法:右手持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左 手拔塞,瓶口或试管口对准火焰---在火焰旁倒15ml 于培养基---加盖后,轻摇培养皿(均匀分布)---平 置于桌面---待凝。 • 2 制备土壤稀释液 • 称土样10g---于盛无菌水90ml并有玻璃珠三角瓶--振摇20min(充分混合使细胞分散)--- 吸1ml土壤 悬液(1ml无菌吸管)--- 加入盛9ml无菌水大试管--混匀。此为10-1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10-3、 10-4、10-5、10-6 几种稀释度的土壤悬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称量和溶化 先称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 中加少量凉水调糊状--加少于所需沸水加热 (使淀粉完全溶化)-称取其他成分--熔化--补水至所需体积。 • 对于FeSO4•7H2O,先配成高浓度贮备液, 100ml水中加1gFeSO4•7H2O,配成0.01g/ml, 再在1000ml培养基中加入1ml的0.01g/ml贮备液 即可。 • 2 PH调节 先测PH---调至7.4 - 7.6。 • 3 分装 不超三角瓶1/2, 试管1/4为宜。 • 4 包扎 • 5 高压蒸汽灭菌(0.1MPa,121℃ 20min)
周赞云 周思宇 赵婷 刘海影
•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 • 2 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 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 二 实验原理1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 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主要特点:含有 各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 • 2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 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 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由于 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 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 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 纯培养。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 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 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 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二-----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实验讲义5 土壤中枯草芽孢杆菌分离方法取土样时最好选取如花坛等地方的土样,去掉表层5~10cm的土壤后取样.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入30ml水,常压加热至水沸腾后维持20min,取出,置28-37摄氏度培养24—48h,液面则产生黄白色皮膜。

用接种环取皮膜适量于无菌水中分散,稀释涂布于蔗糖豆芽汁琼脂平皿,置28—37摄氏度培养24-48h,挑取典型菌落。

实验6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实训)实验目的:1掌握配制合成培养基的一般方法.2掌握稀释倒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平板划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4掌握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实验材料:药品:可溶性淀粉、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琼脂。

其他:高压蒸汽灭菌锅、扭力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试管、牛皮纸、硫酸纸、线绳、无菌培养皿、铁锹、小铲、酒精棉球、镊子、玻璃铅笔。

实验原理: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是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是采用化学成分完全了解的纯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KNO3 、NaCl 、K2HPO4•3H2O 、MgSO4•7H2O作为无机盐,FeSO4•7H2O作为微生物的微量元素,提供铁离子等组成。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各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就必须把它们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从而获得某一菌株的纯培养。

分离放线菌常用稀释倒平板法。

根据放线菌的营养、酸碱度等条件要求,常选用合成培养基或有机氮培养基。

如果培养基成分改变,或土壤预先处理(120℃热处理1h),或加入某种抑制剂(如加数滴10%酚等),都可以使细菌,霉菌出现的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淘汰了其它杂菌.再通过稀释法,使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单独菌落,并可得到纯菌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 土壤中稀有放线菌的分离--土壤样品采集
1 目的
1.1 了解微生物分离和纯化的原理
1.2 掌握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2 原理
从混杂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分离与纯化。

其基本原理是选择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成分、酸碱度、温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微生物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是发掘微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本实验将采用不同的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3 材料
3.1 培养基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查氏琼脂培养基。

3.2 仪器或其它用具
取样铲、塑料袋、记号笔、
1.布点:按照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品种分布,按土壤肥力高、中、低分别采样。

一般150-300亩(不同地区可根据情况确定)采取一个耕层混合样,采样点以锯齿型或蛇型分布,要做到尽量均匀和随机。

应用土壤底图确定采样地块和采样点,并在图上标出,确定调查采样路线和方案。

2.采样部位和深度:用取样铲,将表层5cm左右的浮土除去,取5~25cm处的土样0.5-1kg,在采样过程中,采取的混合样一般都大于该重量,所以要去掉部分样品,将所有采样点的样品摊在塑料布上,除去动植物残体、石砾等杂质,将大块的样品整碎,混匀,摊成园形,中间划十字分成四份,然后对角线去掉两份,若样品还多,将样品再混合均匀,再反复进行四分法,直至样品最终重量要求0.5-1公斤(试验用的样品2公斤)为止。

如下示意图。

一用取土器或锄头直接挖入耕层取样。

每个点切取的土块宽度、厚度应
基本一致。

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

北方土壤干燥,可在10~30cm处取样。

3.采样方法、数量:1)面积小,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的田块,采用对角采样法。

2)面积中等,地势平整,有些肥力差异的田块采用棋盘式采样法。

3)面积大,地势又不平坦,肥力不匀的田块采用蛇型线采样法。

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

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

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

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

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

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

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4.样品编号和档案纪录:做好采样记录:土样编号、采样地点及经纬度、土壤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