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集邮系列十 徐悲鸿的奔马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话集邮系列十:徐悲鸿的奔马图

孙肖南

徐悲鸿,人尽皆知的现代著名作家,擅长绘画走兽、人物、花鸟,他的奔马作品享誉全球,得到了艺术界的最高评价和肯定,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中国画改良论》,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悲鸿马与传统马相比更加昂扬、奔放、蓬勃,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具精神感召力、更加具有时代精神。悲鸿马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出现在中国画马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画马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悲鸿马独冠绝时而且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悲鸿马极少备鞍勒缰,它们为祖国为民族的命运扬鬃奋蹄、驰骋嘶鸣。“微能奔走耳,未死未辞劳。哀鸣思战斗。相期效死得长征。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辛巳八月十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忧心如焚。”“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些款识真实反映了徐悲鸿忧国忧民的真实思想、高度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完美的结合。奔马图是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抗日战争进入存亡之期,徐悲鸿远在马来西亚,为表达自己爱国热情的有感而作,激情寓于笔墨之间,力量动人心魄。

1978年5月,为了展示中国绘画艺术成就,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奔马》的特种邮票以及奔马小型张,整套邮票总共有10枚,都是选用了徐悲鸿在不同时期画下的绝佳自作,如其中一张(10-5)邮票,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1年在马来西亚心系祖国而画下一副立轴《奔马》,画面上塑造了一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奔驰的骏马形象,邮票上还印上了徐悲鸿的题词“辛巳八月悲鸿时客槟城”表达了徐悲鸿当时远在他乡,心系祖国安危,并希望自己如同此奔马一般踏实前进,为祖国抗战事业尽力的崇高品质。

(10-1)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51年创作的一幅《奔马》。这幅画是在北京悲鸿故居里画的。画面上题诗曰: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

(10-2)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5年创作的一幅《奔马》。画面上题字为:“敷孟吾兄教之,卅四年岁阑鸿。”点明了作画的时间和目的。画家采用侧视角度,塑造了一匹奔腾向前的骏马:它英俊矫健,昂首环顾大地,颈鬃和长尾飞动,兴奋之情溢于画面。

(10-3)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8年6月创作的一幅《奔马》。画家采用正面角度,生动地描绘了骏马飞奔而来的勃勃英姿。画面上题字曰:“卅七年六月悲鸿想象汉时盛世天马涞从西极陟流沙九夷服。”表达了徐悲鸿当时迎接全中国解放的兴奋心情。

(10-4)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2年创作的一幅《奔马》。画家采用侧视角度,塑造了一匹不畏艰险、勇敢向前的骏马形象。画面题诗曰: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表达了徐悲鸿积极抗日的强烈愿望。

(10-5)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1年画于马来西亚槟榔屿的一幅立轴《奔马》。画家采用正面角度,塑造了一匹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奔驰的骏马形象。画面题字曰:“辛巳八月悲鸿时客槟城。”表现了徐悲鸿身居异乡,为祖国抗战事业踏踏实实尽力的精神和品质。

(10-6)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4年创作的一幅《奔马》。这幅画是在四川重庆嘉陵江北岸磐溪一间简陋的木板房里画的。画面右下角题有诗句:问汝健足裹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意为:你为什么要把健壮的脚包裹束缚起来呢?还是为寻找旺盛的生命力去尽力奔驰吧!

(10-7)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42年夏天创作的一幅《奔马》。画家采用侧视角度造型,在横式票幅上,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匹奔跑着的骏马,蹄步稳健,透着一股韧力。画面上题字为:“壬午夏悲鸿。”点明了作画的时间。

(10-8)图案选用了徐悲鸿1939年5月在新加坡创作的一幅《奔马》。在横式票幅上,采用侧视角度造型,塑了一匹驰骋原野的骏马,勇猛而矫健。画面上题字为:自新先生雅教骋容与兮,距万里兮;安匹兮,龙为友。既交代了绘画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表达了画家高远的志向和美好的情怀。

(10-9)图案采用了徐悲鸿1939年10月创作的一幅《奔马》。在横式票幅上,画家生动地塑造了一匹奔跑腾跃的骏马,昂首飞蹄,浑身充满着力量和勇气。画面上的题字为:“已卯十月悲鸿。”点明了绘画的时间。

(10-10)图案采用了徐悲鸿1944年冬天在四川重庆创作的一幅《奔马》。在横式票幅上,画家采用侧视角度造型,刻画了一匹驰骋大地的骏马,四蹄飞扬,势不可挡。画面上的题字为:“卅七年冬至悲鸿客重庆。”点明了绘画的时间和地点。

《T28M 奔马小型张》发行日期是1978年5月5日。这枚小型张邮票的主图采自徐悲鸿原作《群奔马》。画的左上方有徐悲鸿题字及印章。题字为:壬年大暑悲鸿。“壬年”是1942年,那时徐悲鸿在重庆。画作于重庆凉风垭一位朋友家里,时值“大署”。画面有六匹奔马。一马在前作回顾态,二马并驰,其一与作回顾态的奔马相应;右方一白一黑,奔驰中两相默契;后方一马只见马首,似在紧跟前五匹。六匹马姿态各异,奔他向前则是相同的。关于群奔马的特色,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在《人民有情》(见《集邮》1980年第5期)一文

中讲得极好。她说:“那枚五元的长方形邮票,是六匹奔马,……原作长九十五厘米,宽一百八十一厘米。人们站在这幅作品前,仿佛能听到疾风暴雨似的阵阵马蹄声,气势磅礴。虽然画面缩小成为邮票,但那奔放的笔墨仍能予人以豪迈之感。加上画面四周衬托了银灰色花纹的续边,更增添了中国同的意味,显得质朴、大方、庄严、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