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23d59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9.png)
物联网概论教案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将各种能够感知环境信息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化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物联网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教案将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以及应用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熟悉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概念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讲解物联网的技术原理,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3. 应用场景: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并提出改进建议;4.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3. 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讲解物联网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4. 应用场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探讨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并提出改进建议;5.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联网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物联网相关学习与实践活动。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实验设备:传感器、开发板等;3. 实验材料:电子元件、传感器等;4. 学习资料:教材、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等。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估。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bb918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ae.png)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强调物联网的关键特征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介绍物联网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列举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各领域的优势和挑战1.4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物联网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解释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强调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2 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强调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2.3 通信技术解释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讨论不同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2.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三章: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分析智能家居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3.2 智慧城市分析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3.3 工业物联网分析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3.4 医疗健康分析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安全问题概述介绍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强调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介绍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强调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在物联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4.3 物联网隐私保护讨论物联网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面临的隐私问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和措施4.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发展趋势探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潜在挑战和解决方案第五章:物联网的发展与挑战5.1 物联网的政策与标准讨论物联网政策和标准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方面的作用和责任5.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5.3 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物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强调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5.4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第六章:物联网协议与标准6.1 物联网协议概述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QTT、CoAP等强调协议在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中的作用6.2 物联网标准组织与规范介绍物联网领域的知名标准组织和相关规范强调标准化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6.3 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的潜在挑战和机遇6.4 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进展介绍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第七章: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农业物联网概述解释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2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温室、农田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农业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7.3 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等强调这些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7.4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第八章: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8.1 交通物联网概述解释交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8.2 交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交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无人驾驶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事故率方面的优势8.3 交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车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强调这些技术在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8.4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交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第九章: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物联网概述解释环境监测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环境监测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空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应对环境危机方面的优势9.3 环境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等强调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9.4 环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环境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环境物联网的发展第十章: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物联网技术创新概述介绍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强调技术创新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0.2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预测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10.3 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10.4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展望介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联网的定义和关键特征物联网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系统,连接了各种物品和设备,使其具有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物联网》教案
![《物联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01101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0.png)
《物联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帮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
3、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2)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
2、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物联网中复杂的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
(2)如何引导学生将物联网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物联网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物联网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物联网应用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应用的感受和想法,从而引出物联网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 分钟)(1)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是通过感知设备、网络传输、数据处理等技术手段,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2)物联网的特点全面感知:利用各种传感器获取物体的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网络将感知到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输。
智能处理: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化决策。
(3)物联网的基本架构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和智能终端组成,负责采集物体的信息。
网络层: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负责信息的传输。
应用层: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开发各种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化服务。
(4)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能够感知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
RFID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
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物联网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3、案例分析(20 分钟)(1)智能家居讲解智能家居系统如何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家电、灯光、安防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2)智能农业分析智能农业中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f1fe7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5.png)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物联网概论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48学时4. 学分:3学分5.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架构。
3. 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 物联网技术基础物联网的感知技术物联网的传输技术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技术3. 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的架构原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案例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物联网的安全威胁物联网的安全技术物联网的隐私保护5.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政策法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核心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物联网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物联网知识、技能和素养,占总评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物联网概论》,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案例等。
3. 实验设备:传感器、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物联网相关设备。
4. 网络资源:物联网相关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48学时,每课时45分钟。
物联网简介教案模板范文
![物联网简介教案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ab0cb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f.png)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
2. 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教学对象: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物联网相关实物或图片3. 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物联网相关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或实物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或实物都与物联网技术有关。
二、新课讲授1. 物联网概述- 介绍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技术。
- 介绍物联网的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逐渐成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
2. 物联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感知层:通过传感器、RFID等技术,实现对物品的感知和识别。
- 网络层:通过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
- 应用层: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各种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3. 物联网的优势- 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物联网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那么物联网有哪些优势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拓展学习1.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智能家居: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空调等。
- 智能交通:智能停车、智能导航、智能交通信号灯等。
- 智能医疗:远程医疗、健康监测、智能药品管理等。
- 智能农业: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收割等。
2.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物联网设备更加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
- 物联网网络更加高速、安全、稳定。
- 物联网应用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三、课堂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教案
![《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48ba71ec3a87c24128c43f.png)
方法及手段
一、RFID的组成
二、应答器原理
三、阅读器部分
四、可编程
任务名称:电视控制器组装调试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学习任务三书后作业
课后小结:
通过本任务的介绍和学习,了解什么是RFID;掌握RFID的工作过程;熟悉RFID的应用领域。
课次
第三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课次
第十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40/5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项目五 物联网服务技术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中间件的作用
2.掌握什么是物联网中间件
3.掌握EPC中间件的原理及作用
4.掌握OPC中间件的原理及作用
5. 了解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定义
物联网技术概论课程教案
课次
第一次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4/56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学习任务一 EPC编码与识别
学习任务二 二维编码与识别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物联网标识技术中的几种识别技术
3. 掌握识别技术的使用方法及应用的环境
任务名称:风扇控制器组装调试
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学习任务一、二书后作业
课后小结: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3G、4G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关概念。掌握GSM、GPRS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优缺点。
《物联网》教案
![《物联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b8d9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1.png)
《物联网》教案物联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物联网概述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
2.物联网的发展历程•自动识别技术阶段•互联网阶段•物联网阶段3.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物联网的四大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第二部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层,主要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网络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负责收集环境信息和物品信息。
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层,主要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传输和路由,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技术。
应用层是物联网实现各种应用的层面,主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三部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各种物理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2.嵌入式技术嵌入式技术是实现物联网设备智能化的关键,主要包括微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等。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物联网数据处理和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可以实现大规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4.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是物联网数据分析的关键,主要包括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数据预测等。
第四部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家庭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音响等。
2.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物联网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导航、智能停车、智能交通管理等。
3.智能医疗智能医疗是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医疗、智能诊断、健康管理等。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领域。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7b997dd3383c4bb4cd2fa.png)
《物联网概论》课程电子教案孙秋云第一章(物联网概述总计4学时)课题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结构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1.物联网起源与发展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发展,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重点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难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利用视频导入新课1. 物联网的概念:简单的理解让物与物之间会感应会说话;“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让学生在3分钟的视频中讨论对物联网如何理解的一种网络概念。
(具体概念省略)2. 物联网的发展:1995年,Bill Gates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概念;至今,中间具体内容省略。
3.互联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之间的关系给学生5分钟时间讨论4.物联网体系架构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分为四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服务管理层(也称智能层)和应用层。
本质上讲这两种分法都是一样的。
此时把物联网体系结构和互联网的七层结构作对应向学生解释,把本次课的难点让学生吃透。
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作业:课下上网了解物联网的相关知识,预习下堂课的内容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课题第二次课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1.物联网的主要技术2. 物联网的应用3. 物联网的前景教学目标1掌握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及物联网的前景教学重点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另外讲述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处理及服务技术等,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及前景。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工业物联网技术概论》教案
![《工业物联网技术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4d85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e.png)
《工业物联网技术概论》教案工业物联网技术概论教案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oT)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掌握工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工业物联网概述
- 工业物联网的定义和特点
- 工业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2. 工业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 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
- 通信技术及网络架构
- 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
- 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
3. 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 智能制造
- 智能能源管理
- 智慧城市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边缘计算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工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工业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信息交流和合作研究。
四、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工业物联网概念、技术和应用的理解进行考核。
五、参考资料
- 陈铁军. 工业物联网[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 李亚红. 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 潘成. 工业物联网:技术、标准、应用与未来[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1.。
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设计
![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e250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1.png)
物联网技术概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组成及其技术特点;•熟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能够分析物联网技术的优缺点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物联网的组成和技术特点•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组成要素;•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3.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4. 物联网技术的优缺点和对社会的影响•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和不足;•物联网对工业、经济、社会的影响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采用PPT课件、视频、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四、教学评价和考核1.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测试和作业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其中课堂测试占教学总成绩的50%,作业占50%。
2.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主,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五、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1. 教学进度•第一次课: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概念;•第二次课:物联网的组成和技术特点;•第三次课: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第四次课:物联网技术的优缺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2. 重点难点•物联网的定义和相关概念;•物联网的技术架构和组成要素;•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物流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优劣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六、教学参考书目•《物联网技术》,陈绪洪,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7年;•《物联网发展与应用》,舒昌燕,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8年;•《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协议》,程晶,科学出版社,2019年。
物联网概论教学设计
![物联网概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7cf06184868762caaed5ea.png)
物联网概论教学设计吴忠市第二中学马丽萍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物联网的根念难点;物联网的应用知识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PPT四、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信息方式都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刚才我们了解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
那么,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3.播放视频,了解基本的物联网应用,及其物联网的发展情况。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二)、新投课程:学习物联网1.介绍物联网概念①教师提出任务:学生自己总结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
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2-3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器能医疗、習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选取一个实际的例子重点进行介绍。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木应用,在生活实趺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作业布置1.课下上网了解物联网的相关知识,预习下堂课的内容。
2.完成实践学习。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木的应用。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能够知道物联网的概念和应用领域。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bc8e69a5e9856a561260d7.png)
《物联网概论》教案第1章一、教学课题第1章物联网绪论二、教学目的掌握物联网的概念。
理解物联网的三个技术特征。
了解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理解物联网内涵的扩展。
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进。
三、教学内容1、讲解物联网的定义。
2、要求学生会背写物联网的英文写法及英文缩写。
要求学生从物联网的英文写法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思考。
3、讲解物联网的三个技术特征。
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物联网的全面感知,什么是物联网的互通互联,什么是物联网的智慧运行。
4、讲解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是怎么诞生的。
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在美国的发展概况,物联网在在欧洲的发展概况,物联网在在日本的发展概况,物联网在在韩国的发展概况。
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概况,物联网始于RFID领域,RFID在国内的应用。
要求学生了解2009年开始我国掀起了物联网的高潮。
要求学生了解物联网迈入了物联网2.0时代,物联网已经从概念进入物联网服务阶段。
5、讲解物联网的内涵。
要求学生理解物联网的内涵在不断扩展,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也融入物联网,网络发展的目标是网络无处不在(泛在)。
6、讲解互联网的概念,讲解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
要求学生了解互联网的概念,关于互联网的定义在第2章讲解。
要求学生理解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不同,物联网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互联网更高。
7、讲解H2H与T2T的发展路线。
要求学生理解互联网主要解决人到人(H2H)的连接,发展路线:网络的宽带化,网络的移动化。
要求学生理解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2T)的连接,发展路线:T2T通信的IP化,T2T通信的智能化。
8、讲解网络向泛在化演进。
要求学生理解互联网、电信网、传感网、M2M、CPS都在发展演进。
要求学生理解,在未来网络的发展中,从“人的角度”和从“物的角度”对信息通信的探索将会融合,最终实现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这也就是物联网的目的。
第2章一、教学课题第2章物联网体系架构二、教学目的理解物联网是一个层次化的网络。
《物联网》教案
![《物联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733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a.png)
《物联网》教案物联网教案1.课程简介1.1 课程概述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物联网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物体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原理和基本架构,掌握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1.2 课程目标-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和标准;- 理解物联网的架构和体系结构;- 熟悉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案例;-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2.物联网基础知识2.1 物联网的定义- 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定义;2.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 概述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和关键里程碑;2.3 物联网的技术基础- 介绍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3.物联网体系结构3.1 传感层- 介绍物联网的传感层,包括传感器节点的选择和配置;3.2 网络层- 介绍物联网的网络层,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和协议;3.3 中间层- 介绍物联网的中间层,包括物联网网关和协议转换;3.4 应用层- 介绍物联网的应用层,包括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案例。
4.物联网关键技术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4.2 云计算技术- 介绍物联网与云计算的关系和云计算的基本概念;4.3 大数据分析技术- 介绍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和工具;4.4 安全与隐私保护- 介绍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
5.物联网应用案例5.1 智能家居- 介绍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案例;5.2 智慧城市- 介绍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案例;5.3 工业自动化- 介绍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案例;5.4 农业物联网- 介绍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案例。
6.课程实践6.1 物联网系统设计- 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简单系统;6.2 硬件配置与搭建- 配置和搭建物联网系统所需的硬件设备和传感器节点;6.3 软件开发与编程- 使用适当的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软件开发;6.4 实验与调试- 进行物联网系统的实验和调试,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bc7d01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a.png)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物联网概论1.2 学时:36学时1.3 学分:2学分1.4 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目标2.1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掌握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2.3 培养学生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2.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和安排3.1 物联网导论3.1.1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1.2 物联网的基本框架和组成部分3.1.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标准3.2 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3.2.1 传感器与物联网3.2.2 物联网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3.2.3 物联网中的图像与声音识别技术3.3 物联网通信技术3.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3.2 物联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3.3.3 物联网中的网络协议与安全技术3.4 物联网数据管理与云计算3.4.1 物联网中的数据存储与管理3.4.2 云计算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3.4.3 大数据分析与挖掘3.5 物联网应用与发展趋势3.5.1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3.5.2 物联网在工业、农业与交通等领域中的应用3.5.3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四、教材与参考书目4.1 主教材:《物联网:技术基础与应用》杨宗军编著4.2 参考书目:《物联网:原理与技术》许小武编著《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赵元杰编著五、教学方式与方法5.1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5.2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实践,小组活动,课程设计六、学分评定与考核方式6.1 学分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6.2 考核方式:期中小论文、课程设计、期末考试七、教学团队7.1 主讲教师:姓名:XXX职称:XXX电话:XXX7.2 助教:姓名:XXX职称:XXX电话:XXX八、其他注意事项8.1 课程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如有调整将提前通知8.2 请学生准时参加课堂及实验教学,完成相关作业并按时提交8.3 任课教师将按照教学计划和规定及时批改作业和考试,并及时公布成绩以上为《物联网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希望学生能通过学习此课程,全面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技术,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物联网相关问题。
2024年《物联网》教案
![2024年《物联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a321c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1.png)
《物联网》教案教案《物联网》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物联网安全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3.物联网的应用领域4.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等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3.讨论法:针对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3.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关键技术:讲解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基本架构,以及传感器技术、嵌入式技术、通信技术等关键技术。
4.分析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5.讨论物联网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组织学生讨论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6.总结课程内容:总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架构、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安全性问题,强调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布置与物联网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与物联网相关的课程报告,评价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与物联网相关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da6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3.png)
物联网概论教案教案标题:物联网概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内容:1. 物联网概念介绍a. 定义物联网及其基本原理。
b. 解释物联网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2.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a. 介绍物联网的硬件组成,如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
b. 介绍物联网的软件组成,如云计算、数据分析等。
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介绍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b. 分析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农业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a. 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如5G、人工智能等的应用。
b. 探讨物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5. 设计物联网应用方案a. 引导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方案。
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学生展示和讨论a. 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物联网应用方案。
b. 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物联网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物联网应用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设计的物联网应用方案,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评估方式:1. 小组设计方案评估:根据学生设计的物联网应用方案,评估其创新性和可行性。
2. 学生讨论参与度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3. 学生展示评估:评估学生在展示中的表达能力和对物联网的理解。
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物联网的概念、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介绍。
2. 物联网硬件设备:如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用于示范和实践。
3. 互联网资源:提供物联网相关的案例、新闻和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
教学扩展:1.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应用的实践项目,加深对物联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4年度《物联网》教案
![2024年度《物联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3767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1.png)
2024/2/2
17
智慧农业概述及需求分析
智慧农业概念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 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 精细化和高效化。
需求分析
针对传统农业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智慧农业需求 主要集中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等方面。
2024/2/2
18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关键技术应用
23
智慧城市运营模式及创新实践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统筹规划、投资建设、运营 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各项任务落
实。
市场化运作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投资回报
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实践案例
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城
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2024/2/2
24
《物联网》教案
2024/2/2
1
目录
• 物联网概述 • 物联网关键技术 •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应用 • 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应用
2024/2/2
2
目录
• 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应用 • 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和挑战
2024/2/2
3
01
物联网概述
2024/2/2
4
物联网定义与发展历程
01
物联网定义
02
决策支持。
2024/2/2
19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及效果评估
解决方案
针对智慧农业需求,提供包括智能感知、智能决策、智能控制等在内的整体解 决方案。
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传统农业和智慧农业在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 标,评估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实际效果。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解决方案进行 优化和改进,进一步提高智慧农业的应用效果。
《物联网安全概论》教案
![《物联网安全概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8656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e.png)
《物联网安全概论》教案物联网安全概论教案一、课程背景及目的本课程旨在介绍物联网安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安全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其在物联网安全领域的技术能力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物联网安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物联网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和防范。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2.1 物联网安全概述- 物联网安全概念与定义- 物联网的组成和特点- 物联网安全的挑战和问题2.2 物联网安全技术- 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数据加密与传输安全- 安全协议与机制- 网络安全与攻防技术- 物理安全与设备防护2.3 物联网安全管理- 物联网安全政策与标准- 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应急响应与事件管理- 物联网安全监测与审计2.4 物联网安全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物联网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增强学生对物联网安全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需参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课程项目,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研究要求:- 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基础- 掌握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和常见攻击方式- 了解物联网相关技术和应用四、教材及参考资料教材:- 《物联网安全概论》(主编:XXX)参考资料:- 《物联网安全技术与应用》- 《网络安全与防护》- 《物联网安全案例分析》五、评分标准- 平时表现:30%- 实验报告:20%- 课程项目:30%- 期末考试:20% 六、教学进度安排以上为初步教学进度安排,具体以授课情况和学生研究进度为准,可适当做出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概论教案
第一章(物联网概述总计4学时)
物联网的概念及体系课题课时 2学时结构
教学内容 1(物联网起源与发展2.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发展,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教学重点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创设意境,导入新课(设疑法、提问法) 利用视频导入新课让学生在3分钟
的视频中讨论对1. 物联网的概念:简单的理解让物与物之间会感应会说
物联网如何理解
话;“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的
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
种网络概念。
(具体概念省略)
2. 物联网的发展:
1995年,Bill Gates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概念;
至今,中间具体内容省略。
3. 互联网、物联网与泛在网的之间的关系此部分主要由老
师来讲解,同时给学生5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也配合着老4. 物联网体系架构师回答一些常见
问题分为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分为四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服务管理层(也称智能层)
和应用层。
本质上讲这两种分法都是一样的。
此时学生应该注
此时把物联网体系结构和互联网的七层结构作对应向学意听教师的讲
解,因为此处是生解释,把本次课的难点让学生吃透。
新知识,同时也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应积极回答相应
的问题,进行认作业:课下上网了解物联网的相关知识,预习下堂课的内
真的思考容
课题第二次课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前景课时 2学时
1(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教学内容 2. 物联网的应用
3. 物联网的前景
教学目标 1掌握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及物联网的前景教学重点物联网的主要技术
教学难点云计算技术、感知与识别技术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
一、回顾上堂课的内容,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通过物联网实现目标(设疑法、提问法) 讲解需要哪些关键技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术
法) 学生配合教师进行思1(物联网实现目标: 考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自动控制。
2.关键技术
(1)感知与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利
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态或移动
物体的自动识别。
(举例)
(2)通信与网络技术每个技术都有相关的(3)云计算技术应用例子,便于让学(4)中间件技术生掌握这节课的难点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在教师讲
解完成后应配以相应的练习和作业,练习均显示在电子
课件中。
3.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工业学生理解,笔记智能农业
智能物流
智能交通
智能电网(Smart Grid)
智能环保
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Smart House) 学生预习下一节内容
电信运营4.物联网的前景物联网的产业链广电网络运营
.终端管理.专用市场数据采集传输 .设备集成 .设备鉴权.公用市场处理终端 .应用集成 .计费等
软件应用开发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物联网起源与发展、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另外讲述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感知与识别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处理及服务技术等,最后介绍了物联网的应用及前景。
四、课后作业(2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2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4学时)
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课题课时 2学时
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教学内容
掌握射频识别和传感器技术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进制转换,并能够正确使用键盘及汉字输入方法教学难点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可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内容,然后接着讲述本节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介绍RFID系统组成的各个部分
(1)标签
注意听讲,做好笔记 (2)天线
(3)读写器
(4)主机
2.RFID的分类
(1) 按供电的形式分:有源标签、半有源射
学生理解,笔记
频标签、无源电子标签
(2)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
低频段电子标签 30kHz,300kHz 、中高频
段电子标签 3MHz,30MHz 、超高频与微波标
签 433.92MHz,862(902),928MH,
2.45GHz,5.8GHz
3.RFID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
号,当RFID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
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身编码等信息
通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
到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4.RFID的典型应用 :
证件管理、RFID电子门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门禁保安、生产线自动化、防伪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比较多,但应分清主次,应重点复习需掌握的内容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以书面形式完成作业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讲授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内容,这一节实践性比较强,回去应好好预习一下
第四次课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课题课时 2学时
教学内容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教学目标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知识,了解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教学重点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难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学生活动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二、新课教学(总计8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
法) 1.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简单介绍 2.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利用上海世博会视频
传感网主要由无线节点、汇集节点和信息监测或管理中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心等组成兴趣
3(无线传感网的特点 1) 节点能量有限。
2) 自组织性。
3) 多跳路由。
4) 大规模网络。
5) 动态性网络。
6) 可靠的网络。
7) 应用相关的网络。
8)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4. 其他感知与识别技术 1) 二维码技术 2) 红外感应技术 3) GPS定位技术 4) 声音及视觉识别技术 5)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结合学生接受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RFID系统中如何确定所选频率适合实际应用?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