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居士传教案
6-六一居士传-教案
![6-六一居士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093e0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77.png)
6 六一居士传一、教学目标:1. 读懂文意,了解汉赋的主客问答的写作形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体会作者情感,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领会古代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汉赋的主客问答的写作形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 掌握常用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领会古代士大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课时:2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从“五柳”引出“六一”,导入课题。
2. 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历史背景欧阳修(1007—1072),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他的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3. 学习第1段第一段,作者简要交代了谪滁时自号醉翁,现在来知蔡州,又更号六一居士。
这反映了他的官场经历和心路历程。
由早年在政治舞台上的充满朝气、奋力拼搏到中年被贬后安于职守、与民同乐,再到晚年时的急流勇退、修身养性。
4. 学习第2段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
全由主客对话组成。
(1)何谓“六一”?提示: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六一居士传教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c143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2.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欧阳修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理解文章中“六一”的具体内涵。
3、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志趣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六一”的含义以及作者以此自号的原因。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2、难点(1)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有许多文人雅士都给自己起了独特的别号。
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他自号“六一居士”。
那么,这个别号究竟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六一居士传》来寻找答案。
2、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 年-1072 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宋文”之典范。
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3)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提问重点字词的含义。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文中的“六一”具体指什么?明确:“六一”指的是“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作者为什么以“六一居士”为号?引导学生从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境界等方面进行思考。
明确: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晚年希望摆脱官场的纷扰,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
“六一”所代表的这些物品和情趣,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状态的体现。
(3)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如“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六一居士教案
![六一居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aefefda38376bae1fae08.png)
(广东版)选修2第6课六一居士传会员wuchujie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以《醉翁亭记》导入课文。
二、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试译:1、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官2、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古:辞退官职今:职工因年老或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问: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明确:其本人。
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1、结合注释通读第二自然段试译:1、是为五尔尔:通“耳”,罢了。
2、以吾一翁以:把,介词3、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责备讥讽畏:害怕古:跑今:指人的脚交互向前移动4、聊以志吾之乐尔聊:姑且以:用,用来志:记,记述尔:通“耳”,罢了。
5、吾之乐可胜道哉乐:乐趣胜:尽6、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方:正当其:指作者自己7、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观看8、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足:能够喻:形容其:自己的适:舒适9、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为吾累者众也患:忧虑不得:不能极:尽情累:形容词用作动词,拖累10、其大者有二焉大者:大的方面11、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外:外面12、使吾形不病而已悴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已:已经悴:憔悴13、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乞:请求一日:某一天恻然:恻隐之心哀:哀怜14、庶几偿其夙愿焉庶几:表可能、期望夙愿:平素的愿望15、此吾之所以志也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6、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子:您累:使……劳累其:自己的17、累于彼者已劳矣累:形容词作动词,被拖累彼者:官场18、吾其何择哉其:指代上文所说的两方面19、置之,区区不足较也置:停止足:值得较:比较本段特殊句式:①、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应“六一,谓何也?”)②、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也,表判断)③、方得意于五物也(状语后置,“于五物”应在“得意”前)④、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于洞庭之野”应在“响九秦”之前)⑤、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定语后置,应“吾累者之世事”)⑥、此吾之所以志也(……也,表判断)2、提问:欧阳修为何自命为六一居士?明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老翁。
新理念新讲义高中语文教案 六一居士传
![新理念新讲义高中语文教案 六一居士传](https://img.taocdn.com/s3/m/4553d5f550e2524de5187e79.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思考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过程】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
他状物写景及客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
《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
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自“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
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
他与宋祈(998—10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欧阳修纠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走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欧阳修全集》。
二、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宋仁宗死,无子,欧阳修时在朝廷,与韩琦等议立英宗。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f53f2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2.png)
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了解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六一居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四、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导读、研讨、课外拓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步骤一:导入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步骤二: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1.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行查阅资料,做一份六一居士的简介,并按顺序进行简单介绍。
2.学生听老师讲述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并简单分析其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贡献。
步骤三:六一居士的影响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整理六一居士的影响。
2.学生们发言,展现对六一居士的感悟和认识。
步骤四:拓展延伸1.在课后给学生分组阅读相关书籍,让他们通过阅读深入思考六一居士的影响。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演讲或报告,展示对六一居士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五:课堂反馈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针对课堂讲解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将本课的学习效果及时地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参与度进行评定,做出教学改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能够感悟其崇高品质与为人民谋福利的精神。
同时,本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研讨、课外拓展等,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评估发现,学生们理解、把握了六一居士的重要作用,在评估中也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有效的实现,是一节富有成效的历史课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六一居士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六一居士的生平事迹与其在佛教中的地位;2.提高学生对佛教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佛教文化素养;3.鼓励学生学习六一居士的精神,倡导付出、公益与信仰。
六一居士传-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教案
![六一居士传-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2d9f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d.png)
六一居士传-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教案I. 前言《六一居士传》是唐代诗人、散文家白居易所著,采用了散文和诗歌结合的写作手法。
其内容涵盖了白居易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以及社会风貌,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思想和文学功底。
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探究热情,使他们对文学的欣赏水平得到提高。
而唐宋八大家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遗产,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本教案以《六一居士传》及唐宋八大家散文为主要鉴赏材料,旨在帮助学生领悟散文的文学价值,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
II. 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六一居士传》及唐宋八大家散文的文学价值。
2.学生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述自己对于散文鉴赏的感受,并且能够理性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和历史背景等要素。
3.学生能够在班级讲解中自如地运用散文鉴赏知识,为班级同学提供有效的口语支持。
III. 学习内容1. 故事背景《六一居士传》的主人公叫做江洲司马,因从小好读书而得到了“六一居士”的称号。
他德才兼备,风流倜傥,走南闯北,江湖知识渊博。
他到了皇宫里做读书郎,因为非官之身不被重用而离宫回家。
在家中他和妻子相依为命,过着淡泊而清静的生活。
他的心境自然而然地与这本小册子一道走进了历史的长河,并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2. 鉴赏点评《六一居士传》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独特的写作手法《六一居士传》选取了小品文的写作形式,运用情景和人物的描写,将散文带入小说的氛围中。
同时,白居易采用了诗歌结合、散文与诗歌交替的写作手法,以此吸引读者。
2.2 精妙的情感描写《六一居士传》运用了诗意的表达手法,把人物心理深处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例如“妻声始远在乡閤,潜过篱落雨来翻”、“彼人相忆不相忘,犹是归时犹未奏”这样的场景,完美地展示了人物之间的儿女深情和友谊之爱。
2.3 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塑造《六一居士传》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背景,将人物置于历史之中,风物之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第二单元6六一居士传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第二单元6六一居士传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https://img.taocdn.com/s3/m/e1b05cf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6.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品读,理解作者写自传的深层原因及辞官归隐的复杂心情。
2、通过比较鉴赏,体会作者通过“主客问答”的文体特点表达情感的好处。
3、通过小组研讨,探究古代士大夫的生命追求和情感价值。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写自传的深层原因及辞官归隐的复杂心情。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主客问答”的文体特点表达情感的好处。
2、探究古代士大夫的生命追求和情感价值。
【教学过程】一、引入居士的内涵:①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②在家信佛、信道的人。
作者自号的“六一居士”更符合哪个内涵?二、作品背景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王朝,此时既老且病。
在其致仕四十年中,他三度被贬,历尽宦海沉浮。
三、课文鉴赏(用原文回答)1、“六一居士”的“六一”指的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更号为“六一居士”?3、“六一”能够带给作者怎样的快乐?4、欧阳修有没有得到“六一”之乐?5、如何能够尽享六一之乐?四、主旨探究:本文是否如鉴赏提示所言:表达了一种辞官归隐的愉悦之情?明确: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
文章的中心旨意不在于表现徜徉于琴棋书酒的快乐,而在于表明亟欲辞官归老的愿望。
作者并非纯粹表达愉悦之情,也包含了时至老年,历尽宦海沉浮,乞求退隐的无奈之情。
五、文章采取“主客对话”的结构有什么好处?(比较鉴赏)(1)使用问句提出问题,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的单调与刻板;(2)采用主客问答形式,一问一答,不断提请读者注意,层层深入地探讨问题,丰富表达的内涵,进一步表达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六、作业你如何看待欧阳修等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做法?【板书设计】六一居士传六一之乐厌倦世事之累官场。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34076d10508763230121213.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掌握有感情朗读文本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参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理解作者厌倦官场,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体会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3、借助配乐朗读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受文章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文采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作者欲退隐林泉的愿望。
主客问答这种形式适宜学生开展分角色朗读表演,通过准确的朗读处理来使文章的情感外化,便于学生领悟回味。
本课的学习拟采用1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醉翁亭记》,借醉翁之乐引出本文。
让学生带着问题——本文中“居士之乐”体现在何处,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二、采用“分角表演式”朗读课文2、3段,在反复的“读”与“评”中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情感步骤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疑难,教师作点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正音:诮qiào 涿zhuó佚yì彊qiáng实词:使动用法: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与内(使……劳)名作动:夫士少而仕(做官)古今义:走乎日中者也(古义:跑;今义:走路。
)虚词:之:吾固知/名之不可逃(取独)聊以志吾之乐尔(助词,的)天子恻然哀之(代词,我)置之,区区不足较也(代词,这件事)判断句: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宾语前置:六一,何谓也?吾其何择哉!其去宜矣,复何道哉!介宾后置: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与内被动句:累于彼者已劳矣累于此者既佚矣步骤2 :分角朗读。
全班四个大组分成两批,每批由两大组学生分别充任“主”“客”角色进行朗读表演,另两组认真聆听观摩后作出评价。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0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0优秀教学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bcd92658762caaedc33d42d.png)
反馈
课
中
研
学
课
前
提
问
给下列字注音:
初谪()滁山颍()水此庄生所诮()
涿()鹿轩裳珪()组恻(然
赐其骸()骨偿其夙()愿佚()
讫()无称焉
教
学
同
步
一、课文内容理解
1、“五物”指的是什么?那么何谓“六一”呢?
2、“六一”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
3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渔父》里面的典故?
4、本段作者提出了哪几条隐退的理由?
二、指出下列句式的类型
1、六一,何谓也?
2、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3、方得意于五物也
4、虽响九秦于洞庭之野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6、此吾之所以志也
三、指出下列活用现象并释义
1、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2、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课
后
巩
固
课
后
作
业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谪:贬谪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他还善于论诗 《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5文中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决心?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3、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1334f0d7375a417866f8f23.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第1课时【旧知检测】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译文:白天能看见船只在亭子前出没,夜里能听见鱼龙在亭子下悲鸣。
(状语后置句)(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译文:这些都是文人游士之所以引起悲伤苦痛而不堪忍受的景象,哪能看到这些景象还感到快乐呢!(判断句)【考点呈现】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能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中注释读懂本篇文言文并筛选信息。
通过讨论,评价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常用“谪”“更”“置”“疾”“走”“胜” 等常用实词的用法。
2.难点:理解并翻译句子。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纡徐流畅;叙事简括确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
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
[背景介绍]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授西京留守推官,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
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群小与新党中人交相煎迫,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到了暮年,还经历了“濮议”之争的惊涛骇浪。
这场宫廷风波使欧阳修“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之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以后事证今言,再读这篇《六一居士传》,谁能不为这位老人的晚年遭际愀然动容?这便是文中真挚之情具有感发力量的明证。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https://img.taocdn.com/s3/m/49e93b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65.png)
•[阅读次数:1960]一、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课文重要的字、词、句。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士大?..•[阅读次数:1347]教学目标: 1、积累基本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2、掌握有感情朗读文本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参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理解作者厌倦官场,追求淡泊的生活态度,体会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3、借助配乐朗读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受文章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六一居士传》(粤教版高二选修)[阅读次数:1315]第6课《六一居士传》教案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著有《欧阳文忠集》。
一生写了五百余篇散文,成就斐然。
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阅读次数:1773]六一居士传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阅读次数:7569]六一居士传欧阳修【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1、了解?..•[阅读次数:1042]yangna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7周《六一居士传》教案
![高二语文下学期 第7周《六一居士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8620a3c77da26925c5b05b.png)
第7周《六一居士传》教案
《醉翁亭记》、
画。
教他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
便就近到读书人
“子
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本文是欧阳修的自传文,与一般的传记比较,它具有什么特点?
所以很便于逐层推进地阐述这种思想和情趣,
、文中居士得了“五物”之乐没有?为什么?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
“五物”亦是外物,为何他不以为累?
“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形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君心难测,喜怒无常,伴君如伴虎,为其一;奸臣小辈,妒贤嫉能,造谣中伤,诬陷倾轧,无所不
大战于涿鹿之原,
讨论记。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ed1ccf3186bceb19e8bb47.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和虚词“以”“之”的用法,理解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3、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难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师生共同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直接引入:昨天我们已经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翻译了课文,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对一些重点词语掌握了没有。
二、检查重点字词句翻译:(投影:六一居士初谪浒州:贬职则又更号六一居士:更改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快速;跑吾之乐可胜道哉:尽聊以志吾之乐尔:姑且累于此者既佚矣:通“逸”,安逸翻译重点句子1、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2、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文:1、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2、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
三、课文学习:问:1、谁为欧阳修命名为“六一居士”?在此之前他有别的名号吗?明确:其本人。
初谪滁山时之时他自号为“醉翁”,后退休于颖水之上时又自更号为六一居士。
2、欧阳修为什么要更号?课文为何要引用《庄子•渔父》中的典故?愚人欲自逃其影的典故既为说明名是无法逃避的,亦为引出居士的态度——深知名不可逃,也并不想逃名,取名“六一”并非矫情的表现,仅仅是“聊以志吾之乐尔”。
3、“六一居士”中的“六一”何所指?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一醉翁。
六一居士传_导学案教师版
![六一居士传_导学案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c549dc76eeaeaad1f33042.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教师版)【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教学重点】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文章结构安排方面的纵深和开阔。
2、掌握常用“谪”“更”“置”“疾”“走”“胜”等常用实词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士大夫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作者和背景】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其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他还善于论诗《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晚年的欧阳修熙宁三年,作者由知青州改知蔡州后,自号六一居士,作此文以明志。
作者此时已经65岁了,春蚕丝尽,蜡泪将干,作者把毕生的精力献给赵宋王朝,应该得到休息的时候了。
况且,在宦海沉浮中,三度贬官,历尽坎坷,二、【梳理字音及文意】1、字音初谪(zhã)滁山颍(yǐng)水此庄生所诮(qiào)涿(zhuō)鹿轩裳珪(guī)组恻(câ )然赐其骸(hái)骨偿其夙(sù)愿佚(yì)讫(qì)无称焉2、文意【第一段】六一居士初谪.( 贬官 )滁山,自号醉翁。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教案
![《六一居士传》上课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6656bc850ad02de80419d.png)
《六一居士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义的能力。
2、通过诵读与辨析,理解作者的隐逸之志。
3、能正确看待儒家思想与个人际遇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初中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课文注释,谈谈你所认识的欧阳修。
二、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庐陵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与文学家。
在官四十年,曾仕赵宋五朝,三遭贬谪,历经宦海浮沉:第一次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因范仲淹言事。
(《与尹师鲁第一书》)第二次被贬滁州(今安徽滁县),参与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改革,后因改革失败,遭群小诬陷,被贬为滁州太守。
(《醉翁亭记》)第三次守青州,知蔡州,因韩之奇弹劾造谣言诽谤,且又为王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因而作《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苏轼,欧阳修博彩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擅长诗、词、散文的创作,其中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一生留下了500多篇散文,其文内容充实,说理畅达、简洁,抒情委婉。
三、检查预习:(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测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而定)(一)重要实词:1、初谪滁山2、聊以志吾之乐尔3、余将见子疾走4、庶几偿其夙愿5、则又更号六一居士6、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二)重要的虚词:以:以(把,介词)吾一翁/乃以(凭、用,介词)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之:将退休于颖水之(的,结构助词)上/世事之(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为吾累者众也。
/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代“我”,第一人称代词)(三)词类活用: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劳:使……劳累)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病:名词作动词,生病)(四)特殊句式:六一,何谓也?(宾语前置)复何道哉!(宾语前置)世事之为吾累者从也(定语后置)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状语后置)四、解读文本(前过渡:本文是作者关于什么问题写的这篇传啊?---名号,作者初贬滁州时,自号“醉翁”,后改号“六一居士”——由此引出问题)问题一:欧阳修为何要更名为“六一居士”?(课文为什么要引用《庄子·渔父》里面的典故?明确:聊以志吾之乐尔过渡问题:“五物”给了居士怎样的快乐?明确:(1)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专心至极,能不受任何外物干扰)(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02249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62.png)
《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一居士传》教案及阅读练习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欧阳修,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代文人士子的生命追求和精神寄托,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识记文言知识点,了解赋的文体特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讲析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常规教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自号为醉翁,是因为滁州琅琊山山僧智仙在酿泉上修建了一所亭子,欧阳修和客人经常来亭子里喝酒游玩,欧阳修酒量不好,喝一点点就醉了,同时年纪又最大,因此自号为醉翁,并把亭子取名为“醉翁亭”,认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是欧阳修自号为醉翁的原因。
后来,他又自号为六一居士。
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名号为六一居士呢?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欧阳修取号为六一居士的原因。
【写作背景】欧阳修写这篇《六一居士传》时,已经六十四岁。
自二十四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四十年。
他以其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得到休息的机会了。
更何况,四十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
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
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
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
【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是为五一尔,聊以志吾之乐尔:“尔”通“耳”,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居士传》教案
一、学情分析:
经过二个月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感到陌生,能够通过书下注释和字典进行预习,自行解决疑难的字词,找出大多数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段太尉逸事状》一文的文言文知识梳理工作就是学生们自行完成的,所以本课的文言知识以预习的方式靠学生们自行完成。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对比阅读,在文本中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
体会士大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传统。
三、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寄予在其中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找寻相似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过程:
(一)大家阅读并预习了《六一居士传》,读罢全文,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检查预习,集中处理大家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梳理文章脉络
(四)文章虽然题为《六一居士传》,但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像是给自己的()作传?填上一个词,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给自己的兴趣做传,给自己的心灵做传,欧阳修大半生在宦海中沉浮,使他身心俱疲,他向往快乐洒脱的生活,想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沉浸在琴棋书画中,物我交融,宠辱皆忘,共享一份逍遥游,使自己的心灵得以舒展。
(五)探究题:我们还学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是他40岁时候的作品,现在他64岁了,写作了《六一居士传》,两个人生阶段都围绕一个“乐”字来写人生,这两个“乐”有什么不同啊?为什么所追求的的“乐”如此不同呢?
年轻时的欧阳修以高洁的人品,刚直的人格,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好比范仲淹“先,后”。
这就为士大夫人格的确立理想的施展指出了向上的路,是时代的标杆,社会的典范。
伴君如伴虎,大半生的宦海沉浮,让他身心俱疲,于是在风烛残年之际,他毅然决然选择退隐,回归自己的内心。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板书:
醉翁六一居士
四十岁六十四岁
贬滁州未遭贬
虽遭贬谪希图有为厌倦官场渴望回归
众乐独乐
怀志拥有
附:
《六一居士传》导学案
一、前置作业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聊以志.吾之乐尔
庶几偿其夙.愿吾素.慕之
吾负.三宜去疾.雷破柱而不惊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
以:虽
以吾一翁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益矣
聊以志吾之乐尔
3特殊句式
(1)于是与客俱起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2)而名不得逃也此吾之所以志也是为五一尔不然
(3)六一,何谓也复何道哉
(4)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5)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吾家藏书一万卷
(6)累于彼者已老矣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二、文章虽然题为《六一居士传》,但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传记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像是给自己的()作传?填上一个词,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三、探究题:《醉翁亭记》是欧阳修40岁时的作品,现在他64岁了,写作了《六一居士传》,两个人生阶段都围绕一个“乐”字来写人生,这两个“乐”有什么不同呢?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练习题
4.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六一,何谓也? B.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C.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5.翻译下列句子
a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b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
c乃以难彊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
d庶几偿其夙愿焉。
e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
f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g 此吾之所以志也。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阅大战于涿鹿之原阅:阅读
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极:穷尽
C.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劳:使……劳累
D.尚何暇于五物哉?暇:空闲
7.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B.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C.其大者有二焉
D.庶几偿其夙愿焉
8.下列各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
A.轩裳珪祖劳吾形于外
B.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C.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D.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