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bea2e5c77da26925c5b0d1.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了解“冷战”起源的背景⑴美苏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根本原因),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⑵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宣称要“领导世界”。
⑶战后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易混(错)警示】“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但这并不是说当时世界上没有发生战争。
在冷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局部地区实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杜鲁门主义:⑴1947年3月美国杜鲁门总统在演说中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⑵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
⑶影响: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2、马歇尔计划:⑴含义: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⑵目的: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⑶作用: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⑷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三)了解北约、华约的建立1、北约组织⑴概况:1949年,美英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⑵影响:北约的建立是美国遏止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华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
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易混(错)警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四)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1、朝鲜战争(1)背景:1948年,在美苏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分裂。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961b7c3a1c7aa00b52acb2e.png)
2.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欧洲煤 钢共同体
1967年 欧 洲 1958年欧洲经 合一 共 发展 济共同体 同 1958年欧洲原 体 子能共同体 发
展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973年“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80年代后防务合作加快步伐
1993年欧盟成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什么特点? ⑴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⑵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⑶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共体)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材料一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 对经济凋谢、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国纷纷 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 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 变化及其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 起,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 立的局面。 这种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是对美国霸权 的挑战,也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 立的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c2e7dc1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c.png)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 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 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应该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 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 们的援助。─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尔大学的演说
2、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1)欧洲:德国分裂
(2)亚洲:朝鲜分裂 (5)美洲: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全面冷战
(3)亚洲:朝鲜战争爆发(1950~1953) 局部热战 (4)亚洲:越南战争(1961—1973)
3、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下,便因两大集团势均力敌,避免 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A.提出杜鲁门主义
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 (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
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
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 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回答:“经济健全的常态”是指什么?美国为实现 “彻底治疗”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正常的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马歇尔计划。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 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 “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9f50d05581b6bd97f19ea29.png)
联合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法兰西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
美利坚合众国
联合国面临的挑战
恐怖主义 国 际 贩 毒
巴以冲突
节能减排 经济衰退
联合国
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获得198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维和部队人员 在联合国举行的庆功会上合影
联合国的维和活动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要变化,请同学们 回想一下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后,形成了什么样世界政治格局? 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3)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特点: 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二、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
1、地区冲突
2、民族矛盾
3、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4、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将 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到世界和平。
美国轰炸南联盟的原因
第一,南联盟是北约东扩、南扩的最大障碍。近几 年来,中东欧国家改变政治制度后,在北约的诱惑下争 先恐后欲加入北约,惟有南联盟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第二,南联盟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仍具影响的
最后一块阵地。
第三,北约要把科索沃变成它的新武器、新战术, 特别是“新战略概念”的试验场。
联合国
联合国会徽
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诞生的, 1945年2月,雅 尔塔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 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联合国是当 今世界最大、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目前有会员国190多个,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主要机构是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简称“安理会)。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a4beadac1c708a1284a443f.png)
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苏联成为唯一与之抗衡的政 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 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 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 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 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 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 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 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 欧洲复兴计划 资本主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 目的。但是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反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复兴。 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 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 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 国共同反共反苏。 材料二:从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 苏联针锋相对,联合东欧国家在 赠予, 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 1949年成立经互会 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思考: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
4、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 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 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 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 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 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 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 资4000多亿美元。
C 影响:
*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中与美国既有联盟 亦有摩擦。 *在资本主义世界,与美、西欧三足鼎立。 *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极 化格局发展。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历史政治文明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65e63c6f0b1c59eef8c7b4dd.png)
2. 美国不但进行“冷战”, 也进行“热战”。 其中“热战” 包括 ①分占德国 ②朝鲜战争 A.①② C.①③ ③越南战争 B.②③ D.①④ ( )
④古巴导弹危机
第22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冷战”是指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冷战”
的重点在欧洲;热战就是战争,主要在亚洲进行,就是侵略战 争,故选 B 项。①④是冷战的表现,应排除所有含①④的选项。
第4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三、复习建议 1. 近几年的高考大多是客观选择题, 且命题数量不断上升, 复习时应加以重视。从命题思想及考查能力上看,本专题的内 容与现实生活最接近,高考试题多以新情境材料切入,考查学 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和利用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5页
返回导航
(2)朝鲜的分裂 ①原因: 日本投降后, 美苏军队以北纬 38度线 朝鲜,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②分裂: 1948 年,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 大韩 为界进驻
民国 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3)古巴导弹危机 ①原因: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 始向 古巴 运送中程导弹。 ②结果:经过两国的谈判,苏联撤走导弹。
第2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及评价历史问题
的能力。第(1)问注意凯南这段话的时间和内容。1946 年,他强 调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但又从让德国西部成为一个“缓冲器” 看出,他不主张武力冲突。因此,这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先导。 第(2)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3)问强调一手史料 比二手史料的价值更高。第(4)问实际考查美苏两极格局的客观 积极作用,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992921ecc7931b765ce15ff.png)
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⑥美国正积极
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信息解读】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①反映了二战后世 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极大改变;②反映了二战 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③表明苏联努力扩大自
己在世界上的影响;④反映了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⑤⑥
(1)开始标志: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
为指导思想的“ 杜鲁门主义”。
雅尔塔体系
1.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 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形 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美苏均势 2.基础: 3.实质: 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4.作用: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多极化趋势加强
西欧、日本迅速 崛起,第三世界 登上历史舞台, 社会主义阵营瓦 解,中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 位,冲击了两极 格局,形成了多 极化趋势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 格局瓦解,“冷战”结束,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跨 世纪的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 替时期,“一超多强”是当 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点;世 界局势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 代的主题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两极格局形成 美国和苏联成为主宰世界的两 大主要力量,国家利益和意识 形态的矛盾,导致美苏同盟关 主要 系破裂,“杜鲁门主义”“马 表现 歇尔计划”相继出笼,1949年 北约成立、1955年华约成立,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并相互对 峙,“冷战”局面出现
20世纪六七十年 代 多极化趋势出现
远影响。(2)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知识点:第12讲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9dc3c62f111f18583d05abf.png)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 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 地区。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 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 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②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 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 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三、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搭建框架:二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 围的基本原则。战后美苏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 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 逐步成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反击措施,即成立“共 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 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主题探究 多维讲练
2.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 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解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a3654c3b3567ec102d8aff.png)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 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 ‚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题指南】本题主要利用图文考查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特点。
解答本题应结合图片分析马歇尔计划覆盖的地区,迁移马歇尔
计划的目的、实质分析,说明马歇尔计划援助具有浓厚国家制 度和意识形态的色彩。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解析】选C。因为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在1954年10月2日,为 了在军事上与北约对抗,苏联于1955年成立了华约组织,由此 判断C正确。第一次柏林危机是1948年,德国分立开始于1945 年,共产党情报局成立于1947年。
2.(2010·福建文综·T22)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 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
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
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 原因不包括(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冷战中重大事件的时间,
面透过材料,把握现象的本质。
【考情新动向】 1.从考查频率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高考考查略低 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但仍是高考命题的主体内容之一; 从考查内容上看,欧洲走向联合及其性质、不结盟运动等是高
2024年度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
![2024年度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https://img.taocdn.com/s3/m/42bdbb9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a.png)
专题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3讲$number{01}目录•引言•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地区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表现•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多极化趋势下的全球治理挑战•结论与展望01引言12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概述地区性力量崛起地区性力量的崛起也是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些地区性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超多强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即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国家也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逐渐崛起,形成多个强势国家。
多极化趋势加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
多极化趋势的背景与意义•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存度提高,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经济基础。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推动了各国经济、军事等实力的变化,使得一些新兴国家得以迅速崛起。
•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推动了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平等参与和协商合作,为多极化趋势提供了政治基础。
•世界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使得国际关系中的力量对比更加平衡,有助于减少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同时,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也有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02多极化趋势下的国际力量对比美国:霸权地位动摇与调整经济实力相对下降随着其他国家的经济崛起,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力减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行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质疑和反对。
军事优势受到挑战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逐渐增强,对美国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
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
对外政策更加积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
面临内部挑战欧盟内部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移民问题、恐怖主义等挑战,需要成员国共同努力解决。
一轮1.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轮1.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7e3be7eb84ae45c3a358c00.png)
朝鲜分裂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 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 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
美国在越南发动了“特 种战争”、“局部战争”,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 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 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 所;
1、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 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利用 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美国是慈善家吗?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想达到什么 目的?“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它对美欧双方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不是。目的:帮助欧洲复兴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 洲,联合西欧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确立美国霸权地位。
思考: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 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表明美国外交政策的什么特点?
自由国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苏联以及东欧共产党武装。 特点:公开干涉他国内政,与苏联全面对抗。
杜鲁门主义的实质: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区别:杜鲁门主义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冷战的开始; 马歇尔计划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 任务。(公开的反共反苏——隐蔽的经济手段) 联系:两者本质上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 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霸权地位。 对美国来说,在经济上美国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 海外的殖民地,使其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在政治上美国 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对欧洲来说,经济上帮助欧洲各国渡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 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74743222f60ddccda38a012.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两极格局的形成是二战后美、苏两国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后的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而美国因为其经济、军事、科技实力无可匹敌而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充当着资本主义的霸主;苏联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社会主义强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战时共同敌人的消失,这两个主要的战时盟国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不同开始反目。
它们各自操控下势力集团不断加强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日益形成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的严重对峙局面。
这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深刻影响,形成了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格局。
二美国冷战政策1、美国实施冷战的原因(1)战后,美国凭借军事、经济、政治上的优势,企图称霸世界。
(2)当美国的实力和野心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也在世界范围日益扩大。
(3)美国把称霸的障碍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又不敢贸然越过美苏划定的势力范围界限。
(4)美国在战略重点地区欧洲,采取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定义和表现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进行遏制的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等都是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
在咨文中,杜鲁门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定方针。
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
美国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
在咨文中,杜鲁门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
所以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也是美苏战时同盟彻底破裂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及其作用美国从1946年秋开始发生了生产过剩的危机。
而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经济困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资产阶级惶恐不安。
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707547b3c1ec5da50e2703f.png)
7、 运动的兴起: (1) 时间:1961年,发起者:南斯拉夫的铁托、 印度的尼赫鲁和埃及的纳赛尔 (2)内容:奉行独立自主和 的宗旨和原则; 把反对美苏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 领。 (3)作用: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8、两极格局的瓦解: (1)瓦解标志: (1989年起)、经互会 解体,华约解散(1991年)、苏联解体(1991 年底) (2)瓦解影响: ①使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呈现缓和与紧张、和 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造成东西方力量失衡,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 大挫折,发展中国家面临西方大国更大压力。 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出现“ ”的 局面。 ④国际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尤其经济较量,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加速发展。
对德国及其柏林的分区占领
思考:造成德国和朝鲜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美、苏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时间:20世纪六十七十年代 表现: ①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②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③中国的振兴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经济一体化方面: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 欧洲共同体 目标:实现商品、人员、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 (2)政治一体化方面: ① 戴高乐提出:“欧洲是 的欧洲”(外 交) ②1973年提出 “用一个声音说话”(外交) ③1975年 “欧洲议会”成立(立法) ④20世纪80年代防务合作加快(军事)
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下降,只得依附 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世 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较快 的发展,强烈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 出来。但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美国 和苏联相比,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 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岳麓版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https://img.taocdn.com/s3/m/86d4ce2e79563c1ec5da7196.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1、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2、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3、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4、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5、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6、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④7、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
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e100e33b307e87101f696ad.png)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1991 年底,_独__立__国__家__联__合__体__成立。 ③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随之瓦解。 2.和平与动荡并存 (1)原因 ①“_冷__战__”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矛盾和新冲突。 ②_美__国__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 (2)表现 ①1999年美国发动_科__索__沃__战争。 ②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
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
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
A.批评了“冷战”政策
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
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答案:D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3)政策和目标 ①奉行非集团和_不__结__盟__的政策。 ②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将建立国际_经__济__新__秩__序_ 作为行动纲领。 (4)作用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 系的崩溃。 ②冲击着_两__极__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 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要点史实探究
人教版历史
单元主题概述 知识系统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命题透析 课时跟踪训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b93375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9.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随着世界各国不断发展和崛起,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比于过去以美国为首的单极世界格局,当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正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
这一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正在影响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等相关内容。
多极化的原因多极化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造成多极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作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以中国为例,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得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政治地位也逐渐提升,这也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信息技术的进步随着全球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日益便利。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日益关注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问题。
这也使得国际关系愈加复杂,各国政治地位和实力的对比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经济发达和技术水平高的国家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多极化趋势密不可分的重要原因。
世界观的改变随着人们的世界观不断更新,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的单极时代,美国是世界领袖,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但随着新兴国家不断发展,这种极权主义世界观正在被摒弃。
如今,人们更加追求平等、公正、合作和共赢的国际关系,多极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多极化的表现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下,一些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一些地区性的国家也逐渐走向崛起。
以下是多极化的主要表现:国际体系的变化笔者认为,世界多极化的主要体现之一是国际体系的变化。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的国际组织或体系,但是多边机制和国家间的合作已经非常普遍。
除了联合国这个较为权威的国际组织之外,G20、APEC等国际组织也正在成为当今国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国际组织的存在,可以有效帮助各国进行政策协调和磋商。
国际格局的变化随着大国在国际上争夺的加剧,国际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4d8e729af45b307e87197bc.png)
问题探究:
“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 和区别? 同:都遏制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稳定资本主 义秩序,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异:杜鲁门主义是公开的宣称干涉他国的内政, 马歇尔是采取较隐藏的方式控制他国。
1、(上海)2006年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 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 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会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2、美国冷战的最基本特征是 A.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B.遏制共产主义,公开干涉各国内政 C.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秘密干涉与公开干涉结合 3、杜鲁门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C、发动朝鲜战争 D、发动越南战争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 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 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材料三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 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 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 系……” —— 维克多· 雨果 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四 1963年1月22日,当时的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 总理阿登纳签署了法德合作条约,实现了法德两国历史 性的和解。以这个条约为基础,法德两国组成了推动欧 洲建设的“发动机”,从而一步步地改变着欧洲乃至世 界的政治版图。 法德宿敌的和解成为联合的关键。
复习策略
1.理清一条基本线索: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https://img.taocdn.com/s3/m/bbf233a1284ac850ad024230.png)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奠定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战极大地改变了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美苏势均力敌。
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国通过雅尔塔等国际会议,达成了关于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若干协议,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矛盾变化: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合作基础,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使美苏矛盾激化。
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妄图称霸世界;苏联战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2、过程:①“冷战”——欧洲政治上:1947年3月,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经济上:1947年6月实施“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
西欧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得以巩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在政治上也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代表在莫斯科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军事上:1949年春,英、英等12国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同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②局部热战——亚洲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南北双方爆发内战,美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直接参与朝鲜内战,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7月,战争双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朝鲜战争是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在中国“扶蒋反共”。
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测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d61b964431b90d6d85c751.png)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1.美国某总统在其回忆录中写到:“我也希望(藉此机会)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
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美国的这位总统是A.华盛顿 B.林肯 C.杜鲁门 D.尼克松【解析】:C 美国某总统其实是杜鲁门,他的言论反映了美国要干涉别国内政,答案是C。
2.(2010·江苏省南通市高三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C.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解析】:C 。
从材料看,是指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但是并不意味着美苏矛盾的趋缓。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解析】:C 二战后欧洲成为美苏“冷战”的主战场,受到很大的威胁,欧洲政治家发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呼声。
4.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洲经济在发展中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割据”状态,没有形成全欧洲的紧密联系,其主要原因是A.受欧共体集团排外性的影响B.受欧美各国之间经济竞争加剧的影响C.受“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对峙的影响D. 受欧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解析】:C “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段时间欧洲被美苏两国所控制,分裂为两派势力,典型地反映在德国的分裂上,所以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对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
雅尔塔
结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共产党与工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人情报局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局部热战
德国 朝鲜半岛 古巴 朝鲜 分裂 分裂 导弹危机 战争
越南 战争
考点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二战后初期,美国在经济、政治领域采美取苏了主哪导些,重大
举1、措雅确尔立塔了体资系本奠主定义了世两界极的格经局济的霸框权架,。进而两谋分取天世下界霸权 的2?、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3、战建后立主“要布国雷家顿力森量林对体比系发”生,变建化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 国①际欧货日币:体普系遍;衰建落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
(3)两极格局的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
瓦解和多极化趋势 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
的加强
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基本概念
“格局”: 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 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极”: 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 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 败俱伤)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朝鲜分裂
朝鲜战争(1950—1953年)
裤子19美里50国塞年人一6月裤只,子刺朝里猬鲜德的”内刺,国战猬赫的爆”鲁分发:晓。裂1夫9决62定年在,古为巴了部“署往中美程国导人弹的。
全战这将美 第 “七联国导次面 ”舰合立弹被“队国即从命冷开军宣一名入”布个为台的援半“湾旗助球阿海号韩朝运纳峡 侵国往德鲜略;;另尔的朝打命一”鲜令着分个的。裂半行球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
考点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欧洲走向联合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与课程标准对照: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美苏两极对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
峙格局的形成
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多极化趋势 2、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
在曲折中发展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
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
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古巴导弹危机
(赫鲁晓夫与肯尼迪)
美国武装封锁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
军 击抗。美援朝,中朝军朝民鲜联战合抗争机结束。
局部热战
1953年,美国在停越战协南定战上争
签字
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 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4、冷战的影响
积 1.(核恐怖平衡)在半个世纪里没有 极 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影 2.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第三次科 响 技革命)
2.20世纪60/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3.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苏东剧变,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终结
4.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
逆转,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又呈现出缓 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世 领界世的界全市球场战;略推;行马歇尔计划,从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欧 洲③。苏通联过:上唯述一措能施与,美美抗国衡确的立政了治资军本事主大义国世,界努的力经扩济大霸权。
世倡界导影成响立,联被合美国视,为以最此大作障为碍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4倡、导意建识立形北态约与,国标家志利着益美的国冲称突霸是世根界本的原全因球扩张战略
部署初步形成。
冷战的形成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 活动,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稳定资本主义。
2、冷战的原因: 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根本) 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 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
(4)二战后的资本主义阵营也存在分歧,存在着控制 与反控制的斗争。试结合二战后欧洲的相关史实加以 说明。(6分)
(4)二战后初期,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意图通过经 济援助来实现政治控制的目的(2分);
在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过程中,西欧各国的联系日益 密切, 走上了联合的道路(或答:1967年,欧洲共同体 成立)(2分),西欧逐渐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 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用同一个声音说话”(2分)。
消 极 影
1.导致世界被一分为二 (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响 3.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破坏
了世界和平(在亚洲发展成为局部热战)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 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 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 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 浮躁,亚非会议上发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 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 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 华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 序的垂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 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从外交和经济 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 明”的对策。(8分)
原因:争夺世界霸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2分)
对策:外交: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若答具体史实酌情给分)(3分)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对比变化。
一条主线: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美苏两
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两极格 局的瓦解——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个观点: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是世界政治经济 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二战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
1.战后初期到50年代中期—— 雅尔塔体系确立,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