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课件-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四经世济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农耕文明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先秦至明清时期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的发展 1.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1)精耕细作的表现 ①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日渐推广,汉代的二牛 一人犁耕法、三国时期的翻车、唐代的曲辕犁和筒车,促使精耕细作的农 业生产模式不断成熟与发展。 ②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包括选种、施肥、轮作等在内的经验和技术的 积累,在《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等著名农书中都有记载和收 录。 ③土地的占有和使用:先秦建立在土地国有基础之上的井田制的耕作方 式是“千耦其耘”,自战国以来以地主私有、君主私有、农民私有为主的 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制度的主体,另外还有以均田、屯田等形式存在的部分 国有土地,但一家一户经营,仍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A.社会经济分工得到了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废止 D.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答案:D
3.[2023·榆林市一模]清代前期,南方各地形成“一田二主”制度, 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者可以单独典卖。有些富裕的 人甚至绅缙、土豪,往往置买土地使用权,再行出佃;也有的在购得 土地使用权后,使用雇工经营。这一土地制度的实施( )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并概括 材料中体现的研究角度。(6分)
答案: 主题: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研究角度: 材料一角度,宋代店铺商标广告意识增强; 材料二角度,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研究宋史的新主题,并说明 理由。(6分)
发现问题 史学新论以“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明清社会变革的一大特 点”为学术情境,探究认识自明朝中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 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感悟明朝至清朝中叶商业的市场化、都 市化。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二 “权力支配”下的农耕文明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题组二 易错防范——不失分 ▶易错点1 自给自足不等同于与市场没有联系 5.(2022江西九校联考)《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指出,从井田制开始,就是 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这种“五口之家”的农户先天就不可能自给自足, 势必依靠商品交换,向其他的生产者取得必需之产品。作者认为( )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答案 D 解析 材料档案涉及地租性质中实物地租占70.7%,货币地租只占29.3%,但 货币地租档案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在货币地租条件下,农民可以自行安排 自己的生产,削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故选D项;康熙到嘉庆一个半世 纪间有502件地租刑科题本档案,不能得出“清朝刑事案件发生频率较高” 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数据不涉及地主对佃农剥削问题,排除B项;材料不涉 及农业中面向市场的雇佣关系,货币地租的发展可以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无法直接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易错点拨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 主向以土地依附为主过渡,获得了更多的经营自由。
(2)过程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并剧烈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3)特征
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内容包括田
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
高。魏晋至隋唐时期的部曲、佃户都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
67 462
零陵(今湖南、广西间)
21 092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进行模拟测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针对测试 结果进行针对性复习。
专题突破
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专题突破和训 练。
查漏补缺
在复习过程中及时查漏补缺,确保知识点的 全面掌握。
TH足、男耕女 织等,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 等方面的影响。
历年真题回顾与解析
选择题
针对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中的选择题,进行回顾和 解析,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材料题
回顾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中的材料题,分析材料内 容,提炼有效信息,训练解题思维和表达能力。
论述题
回顾历年高考历史真题中的论述题,了解评分标 准,掌握论述方法和技巧。
文化传承
农耕文化的传承方式、途径及其 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制度
古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与农耕 文化的关系,如私塾、县学等教 育机构在传承农耕文化中的作用
。
04 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地位与影响
在世界经济史中地位
起源早
0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之一,早在夏商时期就
有了发达的农业。
贡献大
时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
秦汉至明清时期农业进步
农具创新
秦汉时期出现了犁壁、耧车等新型农 具,使得耕作更加便捷高效。
水利设施大规模兴建
秦汉至明清时期,政府重视水利建设 ,修建了众多大型水利工程,如灵渠 、京杭大运河等。
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海上贸易的发 展,引进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品种,如 棉花、甘蔗、占城稻等。
水利设施的作用
水利设施的建设对于提高农业产量、防止水旱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是古代农耕 经济的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经验总结
精耕细作
古代农民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土地利 用率和农作物产量,体现了对土地资 源的珍视和节约。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课件岳麓版必修2
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 政策 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深化理解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性原因 (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 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 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 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5/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谢谢欣赏!
2019/5/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解析
答案
考向5 史学方法——分析图片中的历史信息
(2018·洛阳高三模拟)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
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
(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
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
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上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清明上河图》(局部)
必修Ⅱ
第六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综合提升
知识结构
内容索引
专题知识纵横 热考命题聚焦
高考历史总复习名师精讲课件必修Ⅱ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时
☞误区警示 自然经济下农民生活不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 给自足”中的“足”并非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
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的农
民生活非常艰苦。
知识点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 井田制: 土地公有制 遭到破坏, ①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____________ 井田制出现。 公田 ” ②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________,“________ 实际上由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 没有所有权。 税制 改革,加速了井 ③瓦解:春秋各诸侯国进行了________ 田制的瓦解。
③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 系统,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 方瓷窑。 ⑤元代承前启后,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4.经营形态的变迁 (1)家庭手工业: ①特点:与农业相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很少进入市场。
2.土地私有制
(1)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3)北魏到唐朝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 役,限制土地兼并。 3.土地兼并的出现 (1)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是导致土地兼
(4)灌溉工具:曹魏改制 翻车;唐朝创制筒车;宋朝创制 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4.小农经济 (1)耕作方式从集体经济到个体农耕。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出现:春秋时期。 ②原因: 生产工具 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 私有土地 的出现, 小农经济产生。 ③特点:拥有部分土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农业,农 业与 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男耕女织 这种 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是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意义:一般情况下,自耕农能够勉强 自给自足 ,生活比 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民是 国家赋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 ⑤弱点:小农经济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 换经济的发展,而且在统治者的压榨下容易破产,近代以后, 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Ⅱ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综合提升
水利工程的兴建
古代中国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工 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用于 灌溉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水利设施的维护
古代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维护和 修缮,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确保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农业 生产的顺利进行。
03 古代农业的生产关系与制度
CHAPTER
土地制度的演变
01 02
井田制
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实行,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租佃关系的发展
自耕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经济开始出现。自耕农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他们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租佃制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自耕农的破产,租佃制逐渐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地主将土地 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租佃制下,农民对地主和国家承担双重义务。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 变革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市场 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形 式也发生了变化,如家庭农场的 出现、农业合作社的组建等,促 进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 经营。
农耕经济在近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导致农耕经济面临劳动力短缺 、土地抛荒等问题。同时,外国农产品的涌入也冲击了国内农产品市场,使农耕经济面临市场竞争的 压力。
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加速,农耕文化的传承面临挑战。需要通过教育、旅游等 方式加强对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推动其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05 农耕经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
CHAPTER
农耕经济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格局
• 请输入您的内容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考前第天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课件.ppt
2.商业
(1)概况: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商品市场 和商人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政府抑制政策,坊市分区制度,农产品 进入市场)→宋元(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纸币出现并广泛流通)→明清 (市镇商业兴盛,商帮出现,对外“闭关锁国”)。
(2)“市”的发展 ①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
5.封建土地私有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标志是鲁国初税亩的推 行。( )
6.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
7.宋朝城市商业较前代最大的变化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8.北魏至隋唐推行的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个体 农户耕作。( )
9.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禁止 对外交往。( )
(3)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晚期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门,夏、商、周时期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 期出现三种主要形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 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4)主要成就:丝织品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 商品。 (5)发展特征:规模巨大,分工细密;技术先进, 工艺精湛;素称发达,世界领先;历史悠久, 影响深远。
10.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阻 碍。( )
答案: 1.√ 2.√ 3.√ 4. √ 5.× 正确答案:封建土地私有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标志是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6.√ 7.√ 8.√ 9.× 正确答案: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 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0.√
②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 设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 ③唐朝:“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 心。
④宋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原先不设 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夜市”繁华。 ⑤明清:都市商业区繁华。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件 岳麓版
[图解识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名师指津] 牛耕出现的意义 牛耕出现之前,人类在耕作过程中,无论是刀耕火种,还是石器锄耕,都是以人力
作为农用动力,而牛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使用畜力。因此,它的出现是农 用动力的一次质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概念导图] 小农经济
[图解识记] 封建土地制度及其影响
影响下逐步解体。
1.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 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2) 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 外求。 (3) 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4)脆弱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和天 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 (5)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 状态。
收益的增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审题干] 题干大意:农夫耕作所得可养活五到九人→一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深层信
息隐含了精耕细作方式、一家一户经营模式。
[析选项] 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是农业收益增加的原因之一,故排除A项;农业的 发展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B项说法错误,排除;战国时期,封建 土地私有制确立,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形式尤其是土地兼并,来不断扩大地 产,故排除D项。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五大特点 1. 模式和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
合,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经营分散。 2.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或火耕)—“石器锄耕”(或“耜耕”)—铁犁牛耕(主要
高中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复习课件(2015.3.10)
(二)纺织技术
1、丝织技术 (1)黄帝时期发明了丝织技术 (2)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3)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 (丝绸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 汉武帝时(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 “海上丝绸之路”(唐、元对外交流频繁);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 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访问亚非30多国和地区) 。两千多年前,各国 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 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 赞誉和喜爱。 (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棉纺技术 (1)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 (3)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纺织业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4)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 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A.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2)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3)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复习课课件ppt
农耕技术的变化
01
精耕细作技术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精耕细作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包括使用铁犁
、牛耕、施肥等方法,可以提高土地的产出和农作物的质量。
02
水稻技术的提高
魏晋南北朝时期,水稻的种植技术得到了提高,包括育秧、移植、除
草、施肥等技术,使得水稻的产量大幅度提高。
03
多种经营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多种经营的方式,如林业、渔业、畜牧业等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大力推广农业技术和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粮食产量大幅增 加。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逐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发展
农村改革
改革开放后,实行农村改革,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广先进 的农业技术和机械,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复习 课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先秦时期 • 秦汉时期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五代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 近现代时期
01
先秦时期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01
采集狩猎向农业生产转变;
02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原始农业的兴起。
03
夏商周的农业发展
夏朝的农业生产;
0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屯田制度的推行
屯田制度的含义
屯田制度是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 府利用军队和民力开垦无主荒地,以 获得粮食和税收的一种土地制度。
屯田制度的目的
屯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 战乱和人口迁移所导致的土地荒芜和 粮食短缺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政府 的财政收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2讲《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ppt课件
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
5 个 命 题 角 度 :
热 点 探 究 突 破
1.耕 作 方 式 的 演 进 。 4.小 农 经 济 的 特 点 和 影 响 。
2.水 利 设 施 的 修 建 。 5.古 代 农 业 的 特 点 。
3.土
地 制 度 的 变 迁 。
2 (0 1
4· 福 建 高 考
制 度 ; 分 为 君 主 土 地 私 有 制 、 地 主 土 地 私 有 制 和 自 耕 农 土 地 私 有 制 。 3 ( ) 土 地 国 有 制 : 以 北 魏 、 隋 唐 的 均 田 制 为 代 表 。
菜
单
二轮· 历史(通用版)
[深 化 拓 展 ]
热 点 探 究 突 破
古 代 中 国 农 业 经 济 的 基 本 特 点 1 ()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 农 经 济 以 家 庭 为 生 产 、 生 活 单 位 , 农 业 和 家 庭 手 工 业 相 结 合 , 生 产 的 主 要 目 的 是 满 足 自 家 基 本 生 活 的 需 要 和
· 食货志》记载“还 庐 树 桑 , 菜 如 有 畦 , 瓜 瓠 ” “女 汲 涧 中 水 , 男 采 山 上 薪 ” “农 无 田 者 , 受 田 于 人 , 名 为 ” „ „
菜
单
二轮· 历史(通用版)
热 点 探 究 突 破
3.土 地 制 度 1 ( ) 井田制:盛行于商周,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 是 一 种 土 地 国 有 制 ; 春 秋 时 期 , 趋 向 瓦 解 。 2 ( ) 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封建社会的主要土地
专 题 对 点 限 时 训 练
高 考 命 题 视 角
高 考 命 题 视 角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专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二专题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及其发展:①原始社会时期: 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
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
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2、以家庭为单位个体耕种: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原始的集体耕作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春秋时期,私有土地和自耕农出现。
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进行耕作。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进步,使妇女从农耕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家庭手工业,形成“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3、精耕细作:第一,牛力耕田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
第二,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提高。
第三,水利工程的灌溉工具的出现说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正努力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
第四,自耕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规模极小的私有经济。
在有限的土地上,靠精细的劳动增加产量,成为最基本的劳动要求。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自给自足(足: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⑵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⑶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⑷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古代社会的土地所有制结构:(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开始瓦解于春秋,崩溃于战国末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解析:据材料“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 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推知,北朝时,南茶已在
北方出现,而不是唐代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材 料涉及的仅是喝茶习俗在北方的影响,不能得出南北 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由“北方人常常嘲 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到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 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以看出南方经济文
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 右,多以农业为突破口设计,与当
辉煌成就,又要看到 前的“三农”问题联系紧密,还需
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 注意以本区域经济发展史为背景材
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 料的命题。从命题思路上看,本专
极因素;注意中国古 题的命题一是切入点小 ,视角多
代 经 济 的 发 展 与 政 变;二是立足区域史,关注社会,
误;在北魏时期,人地矛盾还没有尖锐的程度,明清 时期比较明显,故D项错误。
• 10.(2015·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 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 地可以养活九口人A,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 和商解业析的:战发国展时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收益增加,使得以家庭为单位, •所 自期B项的给有错重自C误农足.制;抑的导的畜商生力政产致成与策成畜长铁抑为制制可力农了能与具手,的工从铁使业而制用和促导商进农致业了具农的个业发体的收展小,益使农与的经用农增济业加的D收,形.益故成的C,阻项增故错加碍A误项无了;正直国确接大家;关土抑战系国制,地时故土
治、文化发展的相互 突出文明史观、社会史观、近代化
作用与内在联系
史观,时代感强
02 理 清 主 线
•※网络构建※
※主线解读※
• 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可按 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
• 1.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 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 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 D解.析大:此地图主反映田的是庄集上体劳的动生的场产景情,而形非个体农户分散的生产劳作状态,
故A项错误;此图没有反映出耕作技术的进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不能说明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B项错误;汉代封建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故C项错
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 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 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 3.(2017·全国卷Ⅱ·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 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 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C 钱取 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 此可知,唐中期( )
地兼并的措施,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与农业收益的增加无直接关系,故D
项错误。
• 11.(2015·全国卷Ⅱ·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 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C至江南。促成这一转 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济重心C解南.析移农:的坊主业市要技制原度因术瓦,进解故只A步体项现错出误商;D品土.交地海换集场中外所导贸的致变自易化耕拓农,数而展量不减能少作为,国促内进购全国买经力
A
• 上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 此可知,当时该地( )
• A.自耕农经济盛行 突出
B.土地集中现象
• 解析:根据表可知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 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 故A项正确;拥有300亩以上土地的地主仅有2家,而 拥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有103家,说明当时该地 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故B项错误;唐朝中期实行 “两税法”后均田制瓦解,此时为唐朝后期,均田制已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 等级解秩析序:由材料信息可知,玉制器皿的使用范围由上层社会向普通百姓普及, •表明玉C制.器市皿的民制兴作越起来瓦越普解及传化,统同伦时经理济的发展使D普.通人低家能级够官消费员玉易制器染皿, 奢 因此靡B项风正气确;A、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题干中也没有涉及伦理关系,故C
• 2.古代手工业
• 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 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 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 3.古代商业
•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 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 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 商业的发展。
化影响力在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及北方城 市中有很多南方的饮食习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体现经济水平的高 低,更无法作出南北方的比较,故D项错误。
• 4.(2017·全国卷Ⅲ·26)表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解 业化税,决,C没解客有.析观体地:上现材反出方料映商行中出业宋宋区政代代与机镇商居增品民构加经区“权济的或的关力兼发系酒扩展,税,不大之故能事A推”项断正的坊确功市D能;制材,.度料在被边只商逐反业患渐映繁打问出华破镇地题,的点故得功征B能收项到商变错
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产生的现象,租户和佃户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因
此B项正确。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宋代的经济空前繁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
高峰;C项与材料无关,坊和市之间的关系是商业的内容,不是农业的内容;D项
没有明白这种政策的内涵,这种政策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管理来控制土地兼并,而是
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的产生稳定的秩序。
• 12.(2015·全国卷Ⅱ·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 “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B 将都城从南京迁 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 贸易解的析繁:从荣“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可知明成祖定都北京 •济 目国定古都的文代北C是实京巩.化行带固抑格重来国农的家制局抑客统了商观一政影,区策响A域项,,是因故性明而B项商成促正祖进帮确的跨;的区主商域观形帮贸目是易成的明繁,清荣不时不是D期是客形.明观成成影改的祖响,的变,没主故了有观A项因想南错法定北误,都;属北经于中京
项排除。
• 2.(2017·全国卷Ⅱ·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 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A曹鲁之间经商成为 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 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
上篇 专题纵横 通史贯通
必修系列 模块一 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专题2 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
栏 目 导 航
01 考 情 回 顾 02 理 清 主 线
01 考 情 回 顾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农业的主要 耕作方式和 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 展
★★★ ★★
本专题作为中国 内容探究:本专题的考点有“古代中国
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
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
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
要动力,故D项错误。
化;
政治、思想结合命题
考纲展示 考点热度
考纲解读
考情趋势
商业的发展 ★★★
资本主义萌 芽与“重农 抑商”和 “海禁”政 策
★★
认清古代中国经济从 形式探究:本专题的常见题型为选
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 择题,分值多在4分左右,多采用
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 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设计。非选择
国的发展轨迹,既要 题也有一定涉及,分值多在8分左
经瓦解,并且材料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故 C项错误;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 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 5.(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 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 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A,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 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
• 8.(2016·全国丙卷·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 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 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A 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 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 重农解政析策:本题主要考查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机户出资, •系 机市导镇工致强经出雇C济力工.化与”态社手,度工两发会业者生矛发形变展成化盾,了。日商雇应品佣该益经与选尖济被A项繁雇锐。荣佣明的,朝关资随系本D着主。一.义明条萌朝农鞭芽是法缓江业出慢南中台发市,展镇人人。经身身雇济依工迅依附需速附关求发系量展关放大时松期,,,
• 4.古代经济政策
• 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 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 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