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法律基础真题(3篇)
第1篇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 普遍性B. 国家性C. 程序性D. 权利义务一致性答案:C解析: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国家性、强制性和权利义务一致性。
程序性不是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规范的三要素?()A. 法律事实B. 法律后果C. 法律行为D. 法律规则答案:A解析:法律规范的三要素包括法律行为、法律后果和法律规则。
法律事实不属于法律规范的三要素。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国家D. 法律规范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内容?()A. 权利B. 义务C. 法律事实D. 法律行为答案:C解析: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
法律事实和法律行为是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A. 文义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立法者解释答案:D解析: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文义解释、系统解释、目的解释和历史解释。
立法者解释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
二、判断题1. 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答案:√解析:法律规范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基础,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体现。
2.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
()答案:√解析: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法律关系存在的前提。
3. 法律关系具有普遍性、国家性和程序性等特征。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具有普遍性、国家性、程序性、强制性和权利义务一致性等特征。
4.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
5.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答案:√解析: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论述题60题及答案必考题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论述题60题附全答案【必考】1、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法的基本特征有四点: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3、法的实现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
4、法规定了权利和义务。
2、我圆去的渊源有哪些?答: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的渊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宪法二、法律三、行政法规四、地方性法规五、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六、规章七、特别行政区的法八、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九、国际条约。
3、简述法律制定的阶段答:法律制定活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相互独立而又联系的阶段,即法律制定的准备阶段、法律制定的确立阶段以及法律制定的完善阶段。
4、简述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答: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合法、及时、合理不蚣正。
正确,是指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合法,是指在适用法律规范时,要合乎国家的法律规定,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办事; 及时,是指法的适用活动的每个环节要严格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时间要求,从而提高办事及办案效率;合理和公正,是指法的适用活动在保证符合法律要求的前提下,还应当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公平正义观念,符合适用法的根本目的。
5、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并解释之答法律关系由三要素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客体,⑦去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又称权利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爹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任何法律关系都是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因此,权利和义务构成了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成为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之一。
6、简述法治的内涵答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它是同政治民主相联系的,与民主政治相伴而生。
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第六部分法律第二十六章法的一般原理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知识点三】法的制定和法律解释【知识点四】法的功能和效力【知识点一】法的概念、本质和基本特征建议关注法的类型、本质、基本特征。
(一)法的概念1.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类型(二)法的本质1.法的阶级性:法反映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和共同意志。
2.法的国家意志性:只有通过合法的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那部分统治阶级意志才能成为法。
3.法的物质制约性: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三)法的基本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特殊强制性。
2.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4.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标志。
5.法在国家权利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6.法是具有严格程序规定的规范。
【经典例题】【例题·单选题】(2016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阶级性、国家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等多个方面,但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法最终决定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统治阶层的意志C.国家的意志D.多数公民的意志『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法的本质。
法最终决定于构成物质关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知识点二】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和分类建议关注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的区别、法律规则的分类。
(一)法律规则的逻辑构成【例如】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违反规定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区别(1)法律规则是法律条文的内容,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法的基本特征
1.法的基本特征:法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基于其规范性特征在调整人们行为方面所具有的作用。
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种作用。
指引:对本人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
评价: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者有效,以及行为人应否承担责任、承担多大责任。
教育:即规范,通过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人的行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
预测:依靠法律,人们可以预先估计他们相互间将如何行为。
强制:对违法者的制裁、惩罚。
3.西方国家两大法系是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民法法系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又名罗马法系、大陆法系、罗马—德意志法系、法典法系等,这一法系的主要历史渊源是罗马法。
普通法法系是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也可称为英美法系。
4.法治的局限性:(1)法的作用的局限性: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法律所要适用的事实无法确定。
(2)由于法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以及有些社会关系领域不适宜于法律的调整,所以法治不能实行于所有的社会关系领域,也不能取代或排斥其他社会规范和调整手段的作用。
(3)实行法治不能仅依靠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或提出这样的口号,更重要的是要营造相应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条件。
(4)法律的抽象性与千差万别、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实行法治可能就不利于实现个案中的正义。
(5)法律的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变动性存在着矛盾,这就会使法律称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障碍,法治更适用于和平和稳定的时代。
5.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存在区别:积极因素: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
徒法不能以自行。
重视调解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
执法、司法官员应具有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品质。
中考政治-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
法律的本质、特征和作用考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1. 法律的特征:(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具有强制性(3)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2.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3. 我国法律的作用:(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①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②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聚焦热点:法律的特征及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一、客观题:1. 2008年5月12日,青岛市市北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行行动,一天之中传唤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A.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 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D. 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注意背景材料中的关键词“强制”、“拘留”。
答案:B。
2. 2008年4月11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这表明()A. 公民平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B.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 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D.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法律的特征,材料中“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等表明了陈良宇虽然身居高官,违法犯罪后依然受法律制裁,体现了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征。
答案:D。
3. 据有关部门统计,100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向学的90人,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32人,由于沉湎于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32人。
浙江省绍兴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道德与法治初一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法律由国家制定B、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为基础D、法律以暴力手段保证实施2、以下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和道德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B、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相互补充C、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相互替代D、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相互促进3、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勤俭自强E. 敬业奉献4、在家庭生活中,体现尊重他人的行为是:A. 随意翻看父母的私人日记B. 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C. 在父母忙碌时大声吵闹D. 对家人说话粗鲁无礼5、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正确行使言论自由的是()A、在网络上发表对国家政策的看法B、在学校内张贴反对吸烟的海报C、在公共场合散布仇恨言论D、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6、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法治和德治是相互独立的,可以各自为政B、法治是德治的基础,德治是法治的保障C、法治和德治可以互相替代,没有先后之分D、法治和德治之间没有联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7、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
这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的:A. 广泛性B. 矛盾性C. 对等性D. 统一性8、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
这是对未成年人实施:A. 家庭保护B. 学校保护C. 社会保护D. 司法保护9、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治与德治是相互对立的,不可兼得B. 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C. 法治重在国家治理,德治重在个人修养D.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唯一方式,德治是个人修养的唯一途径11、在公共生活中,我们应该:A. 随意丢弃垃圾,因为有清洁工打扫。
法律的四大基本特征
法律的四大基本特征
一、法律的权威性: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威的行为规范,是国家机关的行使权力的根据,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
二、法律的统一性:法律是国家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统一的行为规范,不同地方、不同时期的法律在内容上应当统一,不能有差异。
三、法律的正当性:法律是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为规范,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的公正性:法律是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行为规范,必须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任何公民,不得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律概述(一)法律: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为内容,对社会所有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二)法的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四)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
二、我国法律体系(一)我国的立法体制: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四个层级构成。
第一个层级是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可以规定所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管理事项,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第二层级是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在效力层级上处于第二层级,仅次于法律,高于其他规范性文件。
第三层级是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第四层级是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行政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一般只在本系统、本行业内有效。
行政规章只是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一种参照,不具有绝对约束力。
(二)我国的部门法体系:目前,我国有七大法律部门,包括宪法、经济法、民商法、行政法、社会法、刑法、程序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规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
如:价格法、统计法等。
民商法是关于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法律制度,包括合同法、公司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
行政法是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城乡规划法等。
行政法与民商法最大的区别在于,民商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商事关系,行政法调整的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的管理关系。
社会法是保护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济、促进社会稳定方面的法律。
法律的基本特征
一、法律的基本特征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1)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a :b :(2)我国最高的立法机关:2.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1)什么是国家强制力?(2)为什么要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布置阅读(2)举例说明不同规则的约束力不同,对象有区别(3)主要表现: ab4.法律的含义:二、道德和法律的关系1.道德和法律的区别:(1)布置阅读,注意两者的三点区别:(2)边讨论,边列表进行区别对比(3)小结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1)布置阅读:(2)启发提问:3.全面准确认识道德和法律关系的必要性4.小结:一、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1.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1)原因:(2)准则:2.法律严禁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1)有哪些法律管社会公共秩序?(2)公共秩序包括哪些内容?(3)法律是怎样维护公共秩序的?a 法律维护社会秩序b 法律维护公共场所秩序c 法律维护交通工具上的秩序二、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1.维护公共安全利国利民(1)什么是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2)维护公共安全有什么重要性?2.法律严禁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1)违反的行为(2)违反的行为(3)违反的行为(4)违反的行为总结: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维护公共安全?三、法律严禁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1.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管理秩序?(1)什么是社会管理秩序?(2)维护社会管理秩序有何重要意义?2.法律严禁的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哪些?(1)(2)(3)(4)一、法律规定经济制度1.宪法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1)法律规范和保障社会经济秩序首先表现为什么?(2)宪法规定我国的经济制度的基础是什么?(3)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各自在国民经济中处什么地位起到什么作用?(4)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什么?我国法律如何对待它?2.法律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1)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2)为什么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法律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重点介绍了几部法律?各自管理哪方面的事情?(2)其他二、法律规范经济行为1.法律规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规则(1)经济活动为什么需要基本规则?(2)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的规则及其含义是什么?平等含义公平含义诚实信用含义2.法律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1)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有哪些?(2)参与者各自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三、依法打击经济犯罪1.依法打击侵犯公私财产犯罪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包括2.依法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打击走私犯罪什么是走私?走私有什么危害?(2)打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犯罪有哪些表现?(3)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犯罪市场经济的一个特点:扰乱市场秩序犯罪有哪些表现?(4)打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税收的地位“哪些行为是危害税收征管犯罪?3.打击其他经济犯罪一、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2.法律对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3)培养社会道德风尚为什么离不开法律的制约?3.法律对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了明确规定(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2)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二、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措施1.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性措施思想道德建设法律对教育事业科学文化建设2.法律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性措施(1)促进性措施:(2)江泽民对此提出了什么要求?3.法律禁止和制裁损害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4.我国法律禁止和制裁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1.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含义及两个具体表现(2)人们接触得较多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1)(2)(3)二、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基本原则1.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1)环境问题有什么重要性?(2)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有哪些?2.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1)含义: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原则?(2)(3)(4)三、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1.努力提高环保意识2.认真落实环保行动(1)青少年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2)青少年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处理环境问题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1.为什么青少年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1)为什么?(2)法律可以为之做什么?2.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1)为什么?(2)国家可以为之做什么?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名称:第一部《》(2)保护的对象:4.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首要原则)二、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三、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那里能力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1)青少年为什么要有自我保护意识?(2)什么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1)(2)(3)(4)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一、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1.违法行为的含义⑴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或。
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是什么?
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是什么?在一个国家的文库中,各种记载着法律法规的文书数不胜数,数量更是强大到数不过来。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最基本的法律条例。
对于宪法,相必大家都不陌生,都应该都有所了解。
那么关于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小编在这里就啰嗦一下,带领大家温习一下。
在一个国家的文库中,各种记载着法律法规的文书数不胜数,数量更是强大到数不过来。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也是我国最基本的法律条例。
对于宪法,相必大家都不陌生,都应该都有所了解。
那么关于宪法的基本特征和原则,小编给大家整理资料了解一下。
▲一、我国宪法的基本特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与同一法律体系之下的普通法律相比,宪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宪法的内容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复杂,需要特定的程序。
▲二、我国宪法的原则:一、人民主权原则1、宪法第1条第1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第2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同时规定实现人民主权的具体形式与途径,如宪法第2条第2、3款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
3、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
4、为了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了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以选举法具体给予保障。
二、基本人权原则我国宪法第二章规定的基本权利主体的公民与人权主体的人之间、人权内容与列举的基本权利之间需要保持逻辑上的协调与解释规则的统一。
除规定尊重和保障基本人权原则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公民的基本权利。
电大实用法律基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意志性B. 普遍性C. 保守性D. 强制性答案:C解析: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和规范性。
保守性并不是法律的基本特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A. 法律主体B. 法律关系内容C. 法律关系客体D. 法律关系形式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
法律关系形式并不是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地方性法规答案:A解析:我国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等。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不属于法律渊源。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A. 违法行为B. 违法后果C. 违法主体D. 违法情节答案:D解析: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违法后果、违法主体和违法目的。
违法情节并不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A. 经济困难者B. 盲人、聋哑人C. 残疾人D. 犯罪嫌疑人答案:D解析:法律援助的范围主要包括经济困难者、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等。
犯罪嫌疑人不属于法律援助的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1. 我国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哪些?A. 普遍性B. 主体平等性C. 约束性D. 不可分割性答案:A、B、C解析:我国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普遍性、主体平等性和约束性。
不可分割性不是法律关系的特征。
2. 下列哪些属于法律渊源?A. 宪法B. 法律C. 行政法规D. 国际条约答案:A、B、C、D解析:法律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国际条约等。
3.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A. 违法行为B. 违法后果C. 违法主体D. 违法目的答案:A、B、C解析: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违法行为、违法后果、违法主体和违法目的。
4. 下列哪些属于法律援助的对象?A. 经济困难者B. 盲人、聋哑人C. 残疾人D. 犯罪嫌疑人答案:A、B、C解析: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包括经济困难者、盲人、聋哑人、残疾人等。
法的基本特征
法的基本特征(1)国家创制性(就法的形成方式而言);——制定、认可是国家创制法的两种基本方式。
(程序性)(2)特殊规范性(就法的逻辑结构而言)(有权限划分);—-法的构成要素:法律规范、法律概念、法律原则;-—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3)普遍适用性(就法的适用范围而言);——在本国主权范围内或法所规定的范围内普遍适用。
(4)国家强制性(就法的实施方式而言);——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国家强制力,即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
法的规范作用(1)指引作用法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它明确规定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或不应当做什么.它为一般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评价作用法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人们的行为规则,具有判断、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违法作用。
(3)预测作用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人们就有可能预见到国家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会抱什么态度,也就是说人们事前可以预计到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在法律上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会有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等.(4)强制作用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这是法律规范专有的属性.正是由于法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才表现出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法的教育作用,是指法作为特殊的行为规范,在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下,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
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制宣传、制裁违法。
惩罚犯罪等环节进行的。
法律规则的种类(1)按照规则的内容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再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规则。
(2) 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所谓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
2024-2025学年上海市初二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上海市道德与法治初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项行为体现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看到有人落水时立即报警并寻求成人帮助C、随意丢弃垃圾污染环境D、在公共场所吸烟2、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规范为依据D、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以下哪项行为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A.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C. 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D. 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4、在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是:A. 有法可依B. 有法必依C. 执法必严D. 全民守法5、题干: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政治权利和自由B. 监督权C. 知识产权D. 人身自由6、题干: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社会公德?A.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 在图书馆阅读时不打扰他人C. 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D. 在公共场合排队等候7、以下哪项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A.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B. 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C. 随意损坏公共设施D. 在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8、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道德高于法律,法律是道德的补充B. 法律高于道德,道德是法律的基石C.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的D. 道德和法律同等重要,但各自有不同的作用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下哪项行为违背了这一原则?A. 公民在享受权利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B.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C.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守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D. 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0、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法律具有道德性11、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道德范畴的是:A. 尊老爱幼B. 诚实守信C. 破坏公共设施D. 爱国主义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A. 平等权B. 政治权利和自由C. 人身自由D. 知识产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法的概念、本质、基本特征、作用
法的概念广义的法律与狭义的法律前者指法律的整体。
后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主观法与客观发“法律是客观的权利,权利是主观的法律”客观法之抽象的、不依个人的主观意志和行为而客观存在的法律规范;主观法指属于主体的并需要通过主体的活动而实现的合法权利。
自然法(理想法、正义法、应然法)与实在法(现实法、国家法、实然法)法的本质在法的意志性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性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归根结底又是由其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对法律而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不同层次的本质,根据列宁关于本质问题的观点,统治阶级的意志是法的“初级本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意志说、命令说、规则说、判决说、行为说、社会控制说、事业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法的本质与法的现象它们分别从法的内部依据和法的外部显现两个方面把握法律现象。
法的现象是法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质,是外露的、多变的,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就能了解到。
法的本质则深藏于法的现象背后,是法存在的基础和变化的决定性力量,是深刻的、稳定的,不可能通过感官直接把握,需要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统治阶级的内在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国家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揭示了法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因果联系。
法的阶级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是“意志”的体现法是人们意识活动的产物。
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和过程、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
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
法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现或反映,是被奉为法律的阶级意志。
虽然统治阶级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所决定的,但其形成和调节也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
法律基本特征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张,男,30岁,某市一家公司职员。
2020年,小张向朋友小李借款5万元,用于购买一辆汽车。
双方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10%。
一年后,小张因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时归还借款。
小李多次催讨无果,遂将小张诉至法院。
二、案例分析1. 法律的规范性在本案中,小张与小李之间的借款行为,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一定数额的货币,贷款人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本案中,小张与小李之间的借款合同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2. 法律的普遍性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普遍性。
在本案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不仅适用于小张与小李之间,也适用于其他具有类似借款合同关系的当事人。
这意味着,在类似情况下,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普遍适用的。
3.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性,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本案中,小张未能按时归还借款,违反了借款合同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因此,小张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法律的公正性法律具有公正性,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本案中,法院审理案件时,将依法保护小李的合法权益,确保小张履行还款义务。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
5. 法律的稳定性法律具有稳定性,即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
在本案中,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借款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其效力将一直存在。
因此,小张与小李之间的借款纠纷,依法应当由法院进行审理。
本案中,小张与小李之间的借款纠纷,充分体现了法律的规范性、普遍性、强制性、公正性和稳定性等基本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规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 法律的规范性小张与小李之间的借款合同符合《合同法》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的基本内容
法律的基本内容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的重要工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约束力。
它由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组成,涵盖诸多领域,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
本文将介绍法律的基本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特点和作用。
一、法律的定义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则和原则。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适用于所有国民,遵守法律是每个人的义务。
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社会活动中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
2. 法律的约束力:法律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制力,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法律的约束力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
3. 法律的权威性: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和公共利益。
遵守法律是对国家权威的尊重和信任。
二、法律的主要内容法律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刑法、劳动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法律主题:1. 刑法:刑法是调整公民行为的一种法律规范,它规定了各种犯罪行为的认定和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主要目的是惩罚罪犯,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2. 民法: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组织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
它涵盖了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关系等多个方面,保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和谐。
3. 行政法:行政法是管理国家行政机构活动的一种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职权范围和行政手续等,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4. 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规范。
它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5. 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保护创新者知识产权的一种法律规范。
它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促进创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三、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维护社会秩序: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防止了社会混乱和自私行为的滋生。
它通过制定法律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保护人权和自由:法律保障了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例如人身安全、言论自由和财产权等。
司法常识知识点总结
司法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法律的概念和特点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实施的规范行为准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准则。
它具有如下特点:1. 法律的强制性: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性,人们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行为准则。
2. 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适用于全体公民,无论身份、财产或社会地位的高低,都要遵守法律。
3. 法律的平等性:法律对所有公民平等适用,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权利的大小都应受法律的保护。
4. 法律的解释性:法律是国家根据社会现实制定的规范准则,有一定的解释性。
在法律适用中,需要在具体情况下进行解释。
5. 法律的稳定性:法律的制定是经过严格的程序和程序制定的,不是一时一地的,是具有稳定性的。
6. 法律的变通性:法律是一定程度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社会的变化和需求进行调整。
二、法律的分类1.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宪法的主要作用是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法律地位。
2. 民法:是规定公民个人合法权益和义务的法律。
主要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
3. 刑法:是规范行为的法律。
它规定了哪些行为是犯罪,以及对这些犯罪行为的处罚。
4.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
它主要包括税法、劳动法、合同法等。
5.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
它主要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
6. 国际法:是规范国家间关系的法律。
它主要包括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国际法律关系。
7. 军事法:是规范军队行为的法律。
主要包括军事纪律、军事命令等。
8.司法法:是规范司法机关行为的法律。
主要包括诉讼程序、法庭程序、证据程序等。
9. 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一些具有特定适用范围的行为规范法律,主要包括特区法律、特殊法律等。
三、法律的原则法律的权威性并不仅限于其得到国家机构的制定和承认,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普遍性,即它应该是符合社会公平、公正、人类尊严的普世价值。
因此,法律具有如下原则:1. 人权原则: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人权和人道主义。
实用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3篇)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的基本特征?()A. 国家意志性B. 严格的程序性C. 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D. 具有普遍适用性答案:B解析: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严格的程序性并非法律的基本特征。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A. 自然人B. 法人C. 国家D. 法律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国家,而法律本身并非法律关系的主体。
3.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事实?()A. 行为B. 事件C. 意志表示D. 法律规范答案:D解析:法律事实包括行为、事件和意志表示,而法律规范并非法律事实。
4.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B. 行为C. 知识产权D. 法律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财物、行为和知识产权,而法律本身并非法律关系的客体。
5. 下列哪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要素?()A. 法律关系主体B. 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D. 法律规范答案:D解析: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而法律规范并非法律关系的要素。
二、填空题1. 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
答案: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适用性2.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答案:自然人、法人、国家3. 法律事实包括()。
答案:行为、事件、意志表示4.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答案:财物、行为、知识产权5. 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答案: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法律关系内容三、判断题1.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答案:正确解析: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重要工具。
2. 法律关系主体具有稳定性。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关系主体可能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不具有稳定性。
3. 法律事实具有客观性。
()答案:正确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具有客观性。
4. 法律关系客体具有普遍适用性。
()答案:错误解析:法律关系客体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仅限于特定的法律关系。
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一种社会规范的体系,通过其实施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利益。
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其普遍性、统一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首先,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普遍性。
普遍性指的是法律制度适用于全体公民,无论其社会地位、财产状况、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法律制度是公正的,它是为了保障所有公民的权益而制定和实施的。
在普遍性的基础上,法律制度能够提供公正和公平的法律保护,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其次,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性。
统一性指的是法律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应该存在一个统一的法律制度,所有的法律规范都应该在同一体系下进行制定和实施。
统一的法律制度能够提供公民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通过统一的法律制度,可以实施法律的一致适用,避免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
再次,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权威性。
权威性指的是法律制度的执行具有强制力和不可抗拒性。
法律制度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它具有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法律制度的执行应该得到全体公民的遵守和支持,同时,公民应该承担起遵守法律的责任和义务。
只有法律制度具有权威性,才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正。
最后,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稳定性。
稳定性指的是法律制度的变动应该经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法律制度作为社会规范的基础,应该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不能因为个别利益或权力的干扰而频繁变动。
通过稳定的法律制度,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总之,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普遍性、统一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这些特征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基础,确保了法律制度在社会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同时,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治建设的核心要素,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 初二建五班 逄锦程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 1、法律是调整人们关系的特殊的社会规范 • 它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以国家的名义 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告诉人们:什 么行为是合法的、可以做的,什么行为是非法 的、禁止做的… …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钳 制被统治阶级,调动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从 而使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 到维护和发展,以实现统治阶级的阶级专政。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其他种类: • 还有一种“三国法”, 包含国际法、国际司 法、国际经济法。 • 全球法学界都没有统 一的法律部类划分。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案例分析《刑法》 •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 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 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 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答案:本案属于过失犯罪。先来看一下《刑 法》对意外事件和过失犯罪的定义。 • 所谓意外事件指的是超出了行为人的预见能 力或范围,因而使得行为人无法预见危害结 果的情形。 • 所谓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 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 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 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刑法有广义刑法、狭义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单行刑 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 • •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还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截至2009年1月1日,我国法律法规已经 达到1109部。 • 特别是近些年,立法速度加快,每年都 有不少法律、法规颁布施行。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法律种类的划分 • 对法律种类的划分,可以从不同角度,有不同 的划分方法。如: •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成文法、 不成文法; • 从法律的适用范围划分,可分为普通法、特别 法; • 从法律制定的主体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国内 法; • 从法律的内容划分,可分为实体法、程序法; 等等。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答案: • 本案中,在张某递枪拉刘某,将枪嘴对准自 己的时候,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20周岁) 的刘某就应当意识到,步枪走火或失火可能 带来的危险性,这并没有超出刘某的预见能 力和范围,虽然是刘某主观上没有意料到的, 但这并不影响过失犯罪的构成。甚至可以说, “主观上没意料到”正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 罪所构成的要件。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 在阶级社会中,法律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 经济和政治的根本利益,它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统治阶级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政权,把自己的意 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以法律、法规、决定、 命令、规章、条例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之具有 普遍的约束力,成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 则。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二、民事方面 • 它也分两类 • 一类是实体法,如 民法通则、婚姻法、 继承法、收养法、 著作权法等等,以 及有关的补充规定。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二、民事方面 • 另一类是程序法, 如民事诉讼法、仲 裁条例等,也包括 各种有关的补充规 定、暂行规定等。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对于打官司的人来说,对法律可这样划 分: • 宪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一 切法律、法规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 是宪法的子法。 • 子法如与母法的内容相违背,子法则无 效。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除了母法——宪法之外,可以把其余一切法律、 法规分为以下四大部门。
• 1、刑事; • 2、民事; • 3、经济;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刑法案例分析一
• 某日黄昏,刘某(20周岁)与张某、王某等人一起在 山沟里打猎。回家途中,张发现悬崖有一野兔,即将 一枚子弹装入小口径步枪的枪膛内,把枪交给刘某去 打野兔。刘某持枪下崖寻兔不着,返身上崖。因崖陡 坡滑,不易攀登,张某即让刘某把枪管递上,随后俯 身趴在崖上双手抓住枪管往上拉刘某。刘某左手抓住 枪托,右手扶崖往上爬,谁知脚底一滑,左手触动扳 机,步枪走火,击中张某。张某当即死亡。 • 请问:本案属意外事件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
• 三、经济方面 • 实体法主要有经济 合同法、技术合同 法、税法、产品质 量法等。 • 程序法与民事方面 的程序法相同或基 本相同。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四、行政方面 • 实体法有食品卫生法、 环境保护法、劳动法、 安全法、治安管理处 罚条例等。 • 程序法有行政诉讼法、 行政复议条例和其他 有关补充规定等。
• 4、行政。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一、刑事方面 • 又分两类 • 一类是实体法,即规定哪 些行为是犯罪的,犯了什 么罪,将要受到怎样的处 罚等。如:刑法、惩法军 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和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有 关决定、通知、补充规定 等。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一、刑事方面 • 另一类是程序法,即 规定办理刑事案件程 序、步骤的法律。如 刑事诉讼法和全国人 大常委会所作的有关 补充规定等。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 国家制定就是国家机关按照特定的程序, 创造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 国家认可是指国家赋予某些早已存在的、 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规范(如某些风俗、习 惯或宗教信条等)的法律效力。
我国法律的基本特征
•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 • 国家强制力就是国家暴力,就是指国 家的专政机关(即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必然遭到 被统治阶级的抵制和反对,统治阶级为 了迫使被统治阶级遵守法律、服从自己 的意志,就必须依靠国家暴力作后盾, 否则,法律就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