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悲惨,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战争的恶果,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战争的残酷和悲惨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恶果,从而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树立和平意识,反对战争和暴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生动地展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的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各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慕尼黑阴谋、珍珠港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
4.课堂讲解:针对战争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战争转折点、战争对世界的影响等。
5.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等。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信息,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搜集、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展示战争场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告片,引发学生对战争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战争的基本信息,如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5.案例分析:分析战争中的典型战役和事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真实情况。
6.情感教育:通过战争对人类带来的灾难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增强历史责任感。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报告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材分析一、教材知识体系: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畴。
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约92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是下册书前四个单元主要容;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1、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一单元: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讲述俄国十月革命和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俄顺利完成了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他们先后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最终1936年联建立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本单元介绍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重新划分世界,建立世界新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确立了欧洲,西亚,非洲的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东亚,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第四课介绍了1929-1933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面对危机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经济恢复过来,渡过危机。
而德国、意大利、日本面对危机采取了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法西方大国一味实行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断送了捷克斯洛伐克也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了二战爆发,闪击波兰,消灭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小国,突破马奇诺防线灭法国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炸英国不列颠之战使西线无战事,突袭联使欧洲剩下一个战场德战场,太平洋战争美国的加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世界反法西斯看到曙光,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使二战加快结束,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在殖义统治下,殖民地人民如何展开反抗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殖民地和民族解放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策略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PPT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殖民地人民的苦难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状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殖义的侵略、剥削和压迫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统编九年级《世界历史》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 课程内容.
. 单元导语 .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两个子目: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 (利用好相关史事:拉美社会阶级关系、印度起义导火线) 教学知识体系:
拉丁美洲独立 运动(19世纪
初)
• 原因 • 概况 • 影响
印度民族大起义 • 原因
(19世纪中期) • 概况 • 影响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三个子目: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
这个划分主要是从上下册课时平衡的角度来考 虑的。上册是21课时和一节活动课,下册是22 课时和一节活动课。
链接:世界历史基本线索
九年级上册分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欧洲文明 封建时代的欧洲 封建时代的亚洲 步入近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教学 知识 体系: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1861年改革
背景:内外 交困
内容、影响(成果及 存在问题)
内容、影响(成果及存 在问题)
第3课 美国内战
三个子目:南北矛盾的加剧、内战爆发、北方胜利 教学知识体系:
内战原因 内战过程
• 南北矛盾激 化:市场、 原料、关税、 奴隶制
• 1861、 1862、 1864、 1865
九下第三——第六单元: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主要叙述的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 史发展的基本进程。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日 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 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完整意义 上的世界历史终于形成。
4.充分考虑教学实际,适当减少部分教学内容
世界历史九上,相比2001版课标教材,对 中世纪的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同 时,受课程标准和教材容量的限制,不是 一个完整的世界史,会有一些内容没有体 现,比如古代美洲的内容。但是,这些内 容会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呈现。(初高 中历史教材衔接)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大战的经过,认识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战争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可能有较深刻的感受,但如何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树立和平观念,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史料、图片等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大战前后的国际形势,加深对大战影响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如历史论文、纪录片等。
4.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大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世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教学设计_16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节总结归纳课,目的是把整个世界现代史,从十月革命到现在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分期进行整理,让学生对整个世界现代史有个整体认识。
本课也是对基础考点的落实,对即将中考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本课不仅仅是九年级的一节复习课,更是中考复习的开始。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归纳世界现代史的知识线索,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即世界现代史有三条主线,一条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一条是资本主义巩固加强及殖民体系瓦解;第三条是亚非拉国家独立和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轴法强调时空观念整理世界史线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历史事件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客观评价每个历史阶段的发生的事件及历史影响,尤其是掌握战争前后的世界对比,认识到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刚学完对基础知识点还是比较熟悉的,而让他们通过时空观念讲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通过本课让学生对世界历史有个大致的轮廓,能重点识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分期即可。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九年级上册是世界近代史,也是世界近代化历程,与中国的近代化刚好相反。
世界近代化历程是从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追求人性解放,自由民主平等,到政治,通过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后发展经济,工业革命的发生,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三个层面让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巩固,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对抗、竞争的历史。
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也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经历了一战到二战之间的世界、二战时期的世界、二战后的世界。
2、用数轴法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强化时空观念,加强记忆,便于梳理线索。
世界现代史从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苏维埃政权开始,分三条线索,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即苏联;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三亚非拉殖民体系的崩溃及民族独立振兴。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共分为若干单元,涵盖了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
教材内容涉及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世界历史观,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事件、人物和概念,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三、知识点分布与深度本册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知识点分布广泛,涵盖了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代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历史时期。
在深度上,教材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教材特点与亮点本册教材的特点和亮点如下:1.内容丰富:教材内容涵盖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
2.图文并茂:教材配有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增强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探究性学习:教材通过设置问题、提供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思想性:教材在阐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使其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思考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与建议教师在教授本册教材时,应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建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为重新瓜分世界和调整国际关系而签订的条约。
教材内容包括巴黎和会的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掌握《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评价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辩证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辩证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教学多媒体:制作PPT,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发言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黎和会的召开背景、过程及结果,重点讲解《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目录结构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目录结构按照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编排,共分为几个单元,每个单元下设若干课。
从目录结构可以看出,本册教材主要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到现代,分别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等。
这种结构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脉络,把握各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变化。
二、历史事件和人物本册教材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非常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三、历史时期和时代特征本册教材涉及的历史时期包括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时代特征。
教材通过对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变化,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分布情况本册教材的知识点难度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知识点分布在各个课文中,重点和难点内容有明显的标识和说明,方便学生学习和掌握。
此外,教材还通过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五、教材中的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本册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图表、图片等辅助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重要作用。
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数据和趋势,图片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六、教材的课后练习和思考题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和思考题设计得相当丰富,有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练习和思考题,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这些练习和思考题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风格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编写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系统性,整个教材的编排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其次,强调实践性,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突出人文性,教材在介绍历史事件和人物时,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此外,教材还设置了思考题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战争的意义和和平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只停留在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零散的历史事件上。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战争的全貌,理清战争的脉络,深入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以及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源,生动展示战争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战争背后的国际关系和民族矛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重点阐述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本学期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以及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事件已有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历史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增强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深入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自主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历史下册第15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教材通过分析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各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此外,教材还简要介绍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一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以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当前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多极化趋势的含义,并关注其发展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历史资料等,直观展示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今世界格局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多极化趋势。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多极化趋势的认识和看法。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多极化趋势的含义2.多极化趋势的形成3.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设计 教案(1)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教材分析《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选自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主要讲述了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形势变得更加纷繁复杂。
一方面,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
另一方面,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俄国、美国和日本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讲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本课由“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两部分内容构成。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这两地起义的原因、代表人物、产生的影响,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历史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大幅提升。
本课是世界近现代史,从时间上离学生比较近,但空间上还比较远,再加上对一些历史人物的不了解和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时应多补充一些史料、图片,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那么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分析,我设立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基本史实;通过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文献材料、图片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文献材料、图片等资料、初步学会对历史事物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殖民地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正义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接下来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玻利瓦尔、章西女王的英勇事迹2.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法、史料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主要讲述了在殖义时期,殖民地人民为了反抗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争取民族独立和尊严,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
本课通过印度民族大义、埃及独立运动、中国的辛亥等实例,让学生了解到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殖义的概念和殖民者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
但学生可能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同情和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和影响。
3.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和特点。
4.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5.总结提升:教师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总结,强调民族独立和尊严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历史背景–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印度民族大义–埃及独立运动–争取民族独立和尊严–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特点与概述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通常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和可读性强的特点。
它围绕历史发展的主线,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变迁。
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概述与重点该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重点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变迁和社会生活。
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剖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知识点。
三、重大事件与人物教材通常会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这些事件和人物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节点和发展方向,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经济文化发展经济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会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进行介绍。
通过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变迁的原因和过程。
五、思想性与教育价值历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世界观。
教材通常会强调历史事件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六、图文关系与趣味性教材中通常会包含大量的图片和图表,这些图片和图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生动的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七、与现实的联系与意义历史教育不仅要关注过去,还要关注现实和未来。
教材中通常会强调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
八、教学方法与建议在教授九年级历史下册时,建议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其主动探索和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如近代列强的争夺、民族解放运动等,更好地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对战争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培养民族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难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和影响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战争场景的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战役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战争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讨论题、练习题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场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主要战役。
重点讲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过程中各方的策略和战争的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画卷。
本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历史知识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现代史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局限于战争的基本事实,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战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战役、将领和武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出发,认识和平的珍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营造战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准备教材和课件,确保内容完整、信息准确。
2.图片、音频、视频:收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
3.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展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场面,引导学生关注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知识体系: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共8个单元,属世界现代史的范畴。
大家都知道,世界现代史是指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直至当今,将近80年的世界历史,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其中,1917——1945年是社会主义国家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竞争的时期;1945年至今为世界现代史第二个时期,又称当代世界史时期,它以美苏两极对抗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与发展为主要特征。
后四个单元大体上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二、单元知识体系与教学要点分析
1、基本线索:综观世界现代史,有四大基本线索: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到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与扩大再到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二是资本主义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不断调整、发展;三是社会主义力量与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四是在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打击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崩溃。
2、具体知识脉络与要点分析: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主要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斯大林模式”的长期束缚之下,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败,加之各国改革的失败,西方“和平演变”攻势和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主要讲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而且把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巴以问题写入了教材;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为了进一步称霸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甚至进行局部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苏联为了取得同美国同等的霸权地位,也推行对外称霸的政策,古巴导弹危机是双方正面较量的开始,1979年侵略阿富汗把这一政策推向了极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长达三十多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第八单元是一个现代文化的专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第三次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关于文学的发展,主要讲述了20世纪欧美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现代美术主要介绍了欧美现代派艺术的集大成者——毕加索及其成就;现代音乐和电影
则重点介绍了爵士乐和好莱坞。
以上是这四个单元的具体知识脉络和教学要点。
三、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
过去讲“知识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思想教育是灵魂与向导”,在新课程标准下,没有淡化这些传统要求,相反更加具体化了。
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基本的历史知识;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此外还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理解历
史知识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养成独立搜集学习资料并能够初步处理的独立学习意识和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学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很多理念与想法是世俗化的、比较浅薄的,通过我们的牵引和指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们,使其逐步走上正确的轨道;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四、谈一点对教材的看法.
1、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如丰富的图片、文字资料,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放性的探究式问题的设计,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苏伊士、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等这些问题既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又具有综合性,有利于对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还设计了一些只有通过搜集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如“以某报或杂志‘时事评论员’的身份写一篇专栏文章,扼要评价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写一篇报道,分析中东地区的重要性和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这样的问题即使对老师来说也要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也没有绝对的发言权。
还有一些问题的设计,单靠个别学生的能力是无法完成的,如一些活动课中的表演性活动和一些复杂的问题等,必须通过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才能解决,这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合
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特别强调学生体验、感悟和反思性学习方式的开展,如,类似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想法。
”、“与家长和同学交流‘霸权主义给人类和平与进步带来那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欣赏一幅外国美术作品谈感想、选择一部外国文学名著,写读后感等等,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出发去设计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材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注重改革学生呆板的学习方式,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增强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
如教材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联系你学过的知识谈想法。
”、“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谈看法”等,还有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中国入世、国际互联网、好莱坞、迪斯尼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单元中,编者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科技成果,如计算机、生物工程等,还有爵士乐等有特点的人类艺术精华,及时渗透给学生,而且知识的时间段限与现实社会大大拉近,老教材讲到1991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就结束了,而新教材讲到了2001年,延长了10年,使教材更具时代感。
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因为90年代后期的知识,我们这批人虽经历或者说感受过,但在高校里没有学到。
现在的教学有一种感觉,就是历史老师必须做“杂家”,要学习和精通各学科知识,尤其是时事政治,否则是很难满足时代、课程和学生的需要的。
3、体现学生身心特点。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呈现方式以及大部分内容的选择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做了一个小调查,学生除了对少部分的政治经济史感到有些枯燥外,多数学生是很喜欢这套历史教材的。
4、教材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更多地是为教师进行教学提供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需要补充讲解的东西太多,因为历史是需要让人明白其前前后后的来龙去脉的,而现行教材不能直接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所以我和大家的感触一样:备课比上课难多了。
我感觉手头的教辅资料丰富、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得透彻,教学才能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否则,学生不满意,自己也不会满意。
这就要求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决不能简单地当作教条来教。
举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例子,讲欧盟的时候,教材中对欧盟成立的背景、过程、作用、地位都有所交待,但对欧盟的性质只字未提,很多学生以为它是一个单纯的政治组织或军事组织。
我给学生作了补充讲解,(它是欧洲的经济政治联盟或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就不会茫然。
我感到新教材是为那些会创
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教学的老师设计的,由于使用者的素质不同,也必将会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