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选择题专练 新课标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一、选择题。

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2. 春秋时期的社会制度是()。

A.奴隶制。

B.封建制。

C.亲族制。

D.资本主义制度。

3.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孔子。

B.李白。

C.王安石。

D.苏轼。

4. 我国古代最早的封建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县制。

C.郡县制。

D.郡县制。

二、判断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

()。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根据孔子的言行编撰的。

()。

4.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

5.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

()。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3. 请简述一下孔子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 请简要介绍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四、论述题。

请结合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谈谈你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变的理解,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评价。

五、综合题。

请根据你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了解,结合教材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演变的文章,包括社会制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影响和评价。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试题,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认真作答。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

202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五套)第一套试题1. 下面哪位历史人物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A. 孔子B. 屈原C. 蔡伦D. 姜子牙答案:C2.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B3. 下列哪一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第二套试题1. 赵匡胤是哪个朝代的开国皇帝?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A.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B. 文化大革命C. 高考制度的实施D. 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青铜车”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作战B. 运输C. 礼仪D. 游玩答案:C第三套试题1.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金朝D. 明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A. 南京大B. 重庆谈判C. 九一八事变D. 抗日战争胜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轿子”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旅行B. 运输C. 作战D. 游览答案:A第四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铁蹄之国”?A. 明朝B. 元朝C. 清朝D. 汉朝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A. 百花齐放B. 文化大革命C. 民主革命D. 经济改革开放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船”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览B. 战争C. 运输D. 采集资源答案:C第五套试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A. 汉朝B. 明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D2.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文化大革命B. 清朝灭亡C. 民主革命D.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答案:D3. 古代交通工具“车马”主要用于什么目的?A. 游玩B. 运输C. 作战D. 旅行答案:B。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测试(部编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测试(部编版)

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提升检测卷)〔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1山东青岛中考,12,★☆☆)“陈桥兵变”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这个“大王朝”的建立者是( )A.刘邦B.杨坚C.李世民D.赵匡胤2.[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022山东潍城期中,14,★★☆)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

该举措(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意在强化专制集权C.形成了三权分立D.导致政权动荡3.(2021湖北武昌期末,4,★★☆)如图碑刻(复制品)展示的是西夏文字,西夏文字模仿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整,笔画繁冗。

从西夏文字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两宋时期( )A.都市生活丰富多彩B.党项族与汉族文化交融C.社会经济蓬勃发展D.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4.(2022河南濮阳二模,6,★★☆)宋辽签订“澶渊之盟”,给双方长达二十多年的争战画上了句号。

此后,宋辽双方弥兵敦好,“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

上述观点认为该盟约( ) A.使北宋的财政负担加重 B.是北宋政权软弱的表现C.使宋朝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促进了宋辽之间的和平5.“群山转翠半已春,岳王庙前渐游人。

风波亭外臣子恨,西子湖畔武穆魂。

重整河山终是梦,精忠报国只羁身……”下列事件与诗中“臣子”有关的是( )A.澶渊之盟B.宋夏议和C.郾城大败金军主力D.澶州之战6.(2022山东诸城期中,17,★★☆)在宋代,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早禾”和“晚禾”两种。

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

复种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材料主要反映了宋朝( )A.水稻产量跃居首位B.政府提倡南稻北移C.南方经济得到发展D.南方自然环境优越7.[跨学科·数学](2022北京中考,7,★★☆)以下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在尧舜禹传说中,舜将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禅让给禹,主要是因为禹( ) A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B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C .发明舟车 D .治水有功2.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A .西周分封B .春秋五霸C .战国七雄D .秦灭六国3.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A .长安、洛阳B .长安、北京C .建康、开封D .洛阳、健康4.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曾为“首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赠书法作品:“华夏千秋,同尊始祖;炎黄一脉,共拜神农”。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A .尧和舜B .舜和禹C .黄帝和炎帝D .周文王和周武王 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工程位于今天的( )A.四川省 B.山西省 C.河南省 D.湖南省6.下列能展示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是A.山顶洞人的生活B.河姆渡人的生活C.半坡人的生活D.大汶口人的生活7.科举制度始于隋朝,是我国实行了1300多年的选官制度。

下列俗语和诗词,与科举制有关的是①“国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②“风吹金榜落凡尘,三十三人名字香”③“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C.张旭、顾恺之、李白D.张旭、顾恺之、杜甫9.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A.夏、周、商B.夏、商、周C.商、夏、周D.周、夏、商10.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二、判断题11.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赵孟颊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 新课标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 1.B 2.C 3.D 4.C 5.B 6.D 7.C 8.C 9.B二 10.ABCD 11.ACD三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

初一历史试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xxx 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德”的社会局面,最早出现在 A .山顶洞人时期 B .半坡聚落时期 C .尧舜禹时期 D .黄帝和炎帝时期2.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居住地区不同 ②体质特征不同 ③取火方式不同 ④装饰品不同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

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4.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B .西周推行分封制C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5.童谣见证历史。

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6.用公元纪年法纪年,公元前221年属于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晚期C.公元3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晚期7.暑假里,小明买了本书,封面如下图所示。

他想到实地看看书里介绍的青铜文化。

他想去的地方是()A.成都平原 B.青藏高原 C.东北三省 D.长江三角洲8.下列史实,在《史记》一书中可以了解的有()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②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③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④“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9.1787年美国宪法在当时世界上最突出的特点是确立了()A.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B.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C.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D.民族独立和人民的基本权利10.“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各地的节度使势力膨胀。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

3.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5.人民生活困苦,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6.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与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这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8.这一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藩镇割据材料一“……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

敌人乘之,遂擅署吏,以赋税自私,不朝献于廷,……以土地传授子孙。

……” ――《新唐书•方镇表序》材料二“……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亡也亦终以此,……” ――《新唐书•方镇表序》(1)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什么社会弊病?这种弊病是如何形成的?反映了唐朝藩镇割据的社会弊病。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

这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材料一中的划线部分说明了什么?说明藩镇可以自行委派官吏,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职位传子或部将,不受中央节制。

(3)材料二中的“而其亡也亦终以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唐朝被藩镇势力――朱温所灭。

发生了公元907年。

随堂巩固案 1.公元755年,掀起反唐叛乱的是( A ) A.安禄山、史思明 B.安禄山、史朝义 C.安庆绪、史朝义 D.安庆绪、史思明2.唐朝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这里的“藩镇”是指( D ) A.人口集中的地方城镇 B.京畿附近负责守卫的城镇 C.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D.边境重要地区设置的军镇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陈胜 B.张角 C.黄巢 D.朱温 4.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B ) A.刘裕建立刘宋 B.朱温建立后梁 C.曹丕建立魏国 D.王莽建立新朝选择题 1.“安史之乱”是一场( C ) A.中央政权与地方军阀势力的斗争 B.人民反抗暴政的斗争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 2.(日照市中考)“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诗句与哪一项有关?( A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黄巢起义 3.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D ) A.三藩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4.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C )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5.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D )①唐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②灾荒连年③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兼并严重④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无法生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即“五代”),按先后顺序排列这五个政权正确的是( B ) A.后梁、后汉、后唐、后周、后晋 B.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C.后晋、后梁、后周、后汉、后唐 D.后周、后汉、后晋、后唐、后梁 7.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持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 A ) A.手握重兵的武将 B.饱读读书的儒生 C.前朝的皇亲国戚 D.豪门大户的后代8.即使在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卷15】新课标核心素养测试(一)-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

【卷15】新课标核心素养测试(一)-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新课标同步全阶段测试(部编版)新课标核心素养测试(一)一、选择题1.[学科素养·家国情怀](2021吉林长春中考,3,★☆☆)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

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B.天府之国——都江堰文化展C.千秋功业——明长城文化展D.交通大国——宋航海文化展2.[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022陕西中考A卷,2,★☆☆)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它是( )A.分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行省制3.[学科素养·唯物史观](2022广东宝安期末,2,★★☆)隋朝最盛时,全国人口约有四千六百万。

608年正月,隋炀帝征发河北百余万人开永济渠,丁男不足,妇女也被征发。

七月,又征发二十余万人修筑长城。

611年,隋朝出现“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情况。

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矛盾激化B.生产力被破坏C.人民安居乐业D.妇女地位上升4.[学科素养·史料实证](新·独家原创)唐太宗的《正日临朝》诗中写道:“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

”该诗反映的是( ) A.开元期间民族交融的情况 B.贞观年间中外交往的盛况C.开元期间政治清明的局面D.贞观年间经济文化的繁荣5.[学科素养·史料实证]和平交往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安史之乱B.澶州之战C.陈桥兵变D.澶渊之盟6.[学科素养·史料实证](2022广东东莞期末,16,★★☆)11世纪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一位诗人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曰:“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这表明宋朝( )A.农业生产进步B.政府收入增加C.海外贸易发达D.手工业的兴盛7.[学科素养·历史解释](2022广东龙湖实验中学模拟,27,★★★)1273年,元政府刊刻《农桑辑要》,该书主要是针对北方农业生产特点而作;1313年,王祯的《农书》正式出版,综合了黄河流域旱地农业技术和江南水田精细作业的经验,对南北农业技术和农具的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各单元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各单元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卷Ⅰ(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题。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2.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4.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指的是隋朝大运河的主要功能为()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6.“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7.“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靖难之役8.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10.“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试题 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试题 附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精品试题附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等级21 22 23 24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把答案写在后边的答题卡里)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号答案★1、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广运潭举办,会期178天。

西安世园会吉祥物“长安花”取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请问与这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科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贞观之治D. 察举制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下列“治世”和“盛世”局面,都是中国古代社会比较和谐的时期。

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贞观之治②康乾盛世③文景之治④开元盛世: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3、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社会,例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那么出现这些盛世局面的相同因素主要是:A.提倡节俭、减轻刑法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采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实行了均田制的土地政策。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回答4---6题★4、下面几项是李辉同学对隋朝大运河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大运河是南北走向B.以长安为中心C.北达涿郡南至余杭D.全长两千多公里★5、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经过山东段的大运河主要是:A.隋运河B.唐运河C.元运河D.明运河6、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说明当时国家水上运量主要靠大运河B.说明水运粮食在古代很重要C.天下转运粮食只有大运河一条路可走D.高度评价大运河在水运粮食中的地位★7、影响元朝运河和隋朝运河不同的走向布局的主要因素是:①全国大一统的实现②经济重心南移③政治中心变化④水利技术提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官用人制度,影响深远。

专项训练: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各类型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非常全面)

专项训练: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各类型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非常全面)

最新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各类型题专项训练含答案(非常全面)本试题含有:一、填空题32道二、选择题60道题三、判断题30道四、简答论述题9道一、填空题(50题)1、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2、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二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4、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历史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

6、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7、依据义务教育阶及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8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

9、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计上,米用“点一线” 结合的呈现方式。

“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10、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蚩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情处理,因材施教。

11、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性,一方面为教材缩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初中历史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初中历史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前言、、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C)A.教学建议 B.评价建议 C.课程目标2、下列不属于历史课程特性的一项是(B )。

A、思想性B、逻辑性C、人文性3、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 C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爱国主义4、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C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C、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5、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这里所讲的“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①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②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③重要的历史概念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C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历史新课标旨在培育具有(A )核心价值观的公民。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爱国主义7、充分体现( A )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A、育人为本B、普及历史常识C、教学方式的创新8、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 B )有着重要作用A、科学素养B、人文素养C、道德素养9、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 B )和现代化。

A、单一化B、多样化C、简单化D、复杂化10、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强调:我国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C )A、发展变革B、改革开放C、改革创新1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核心是( A )A、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B、以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C、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核心12、历史课堂上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B)教学方式的实践。

A、合作法B、探究式C、讨论法13、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 A )条件。

A、基础B、特定C、保障14、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到学生(C )的差异,要真正使评价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024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38

2024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38

2024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月考试卷93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A. 黄帝、蚩尤部落B. 炎帝、蚩尤部落C. 黄帝、炎帝部落D. 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2、【题文】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A. 鉴真和尚B. 玄奘C. 阿倍仲麻吕D. 崔致远3、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①焚书坑儒。

②修建都江堰。

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①②③⑤4、“开天辟地”和“生死攸关”分别形容中国共产党的哪两次会议()A. 八七会议、遵义会议B. 中共一大、遵义会议C. 中共一大、中共七大D. 中共一大、八七会议5、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回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形成于()A. 宋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6、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最终完成于()A. 南宋B. 元朝C. 明朝D. 清朝7、下列内容;能直接扩大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是()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④建立县制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D. ②③二、多选题(共7题,共14分)8、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 历史的倒退B. 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 历史的进步D.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9、下列那些史实可以从《史记》中可以查到()A. 山顶洞人的氏族生活B. 武王伐纣C. 陈胜、吴广起义E. 焚书坑儒E. 焚书坑儒10、对科举制的准确理解是()A. 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政B.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C. 隋朝时开始创立D. 最重要的科目是进士科11、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初中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中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修建万里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体现了什么?A. 军事扩张B. 文化交流C. 经济掠夺D. 政治宣传答案:B二、填空题4. 我国最早的文字是______,它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

答案:甲骨文5.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______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答案:司马光6. 清朝末年,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辛丑条约三、简答题7. 简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答案:唐朝的开放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唐朝时期,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使节、商人和学者。

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远销海外,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也传播到了国外。

此外,唐朝还吸收了外国的科技、艺术和音乐等文化成果,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8.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丧失了大量的主权。

这不仅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反抗外侵的决心,为后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奠定了基础。

结束语本次试题旨在检验同学们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测试,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

2021-2022新课标闯关卷七年级历史下册

2021-2022新课标闯关卷七年级历史下册

2021-2022新课标闯关卷七年级历史下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 )1.中国古代史上结束长期分裂状态实现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假如你是一位唐朝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水路赴洛阳赶考。

一定要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 )A.永济渠B.通惠河C.通济渠D.广通渠3.小明为深入了解唐太宗,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下列可以为他提供最有效信息的文献是( )A B C D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5.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 )A. 吃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B. 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C. 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 跟随郑和船队一起到西洋游历6.“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右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A.西汉B.东汉C.隋朝D.唐朝7.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 灭亡西夏B. 统一蒙古C. 建立元朝D. 定都大都8.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 维吾尔族B. 回族C. 苗族D. 白族9.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收复台湾B. 抗击沙俄入侵C. 抗击倭寇D. 平定回部贵族叛乱10.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D.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11.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必刷题]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概念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概念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

[必刷题]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历史概念专项专题训练(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A. 武王伐纣B. 平王东迁C. 孔子创办私学D. 秦始皇统一六国2. 下列哪个朝代实行了分封制?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3. 以下哪个成语与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策略有关?A. 纸上谈兵B. 朝秦暮楚C. 背水一战D. 破釜沉舟4.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的标准度量衡中,长度单位是?A. 尺B. 寸C. 斗D. 两5. 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目的是?A. 发展经济B. 加强中央集权C. 提高农业生产D. 促进民族融合6. 以下哪个朝代设立了西域都护?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7. 以下哪个人物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A. 张仲景B. 华佗C. 诸葛亮D. 司马迁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司马炎篡魏9. 以下哪个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A. 八王之乱B. 五胡乱华C. 安史之乱D. 黄巾起义10. 南北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推行了“均田制”?A. 刘裕B. 陈霸先C. 拓跋宏D. 杨坚二、判断题:1.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数量超过了一百个。

()2.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3. 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秦军的强大实力。

()4. 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5.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农民阶级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三、填空题: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__家”主张兼爱非攻。

2. 西周时期,周王以下的诸侯分为“__”、“__”、“__”三个等级。

3.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__”。

4. 汉武帝时期,推行“__”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 东汉末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的战役是“__之战”。

6.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政权称为“__”。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 选拔了大量人才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A、B、C、D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力B. 进行贸易C. 传播文化D. 寻找盟友答案:A、C4. 清朝晚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导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 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D. 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答案:A、B、C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爱国运动,其主要原因包括: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B.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C. 提倡科学与民主D.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答案: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李渊2. 明朝的都城最初设在南京,后来迁至_________。

答案:北京3.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是_________。

答案:溥仪4. 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_年。

答案:19195.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_________年。

答案:1921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影响。

答案: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

这一政策将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学派。

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文化,促进了儒家学派的发展,对中国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历史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新课标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2. 答案:C
3. 答案:B
4. 答案:A
5. 答案:B
二、判断题
1. 答案:错误
2. 答案:正确
3. 答案:正确
4. 答案:错误
5. 答案:错误
三、简答题
1. 答案:新课标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发布的教材标准。

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

2. 答案:附录是指附在正文之后的、用于补充和明确一些内容的部分。

它可以包括表格、图表、数据等内容,用于进一步解释和丰富正文内容。

3. 答案:历史课程的新课标主要体现了多元化、启发式和实践性的教学理念。

它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 答案:新课标的出现将对历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它促进了历史教育观念的更新,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 答案:建议教师在新课标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尽管我作为助手可以帮您提供历史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但是我并不能确认这些答案的准确性,请您自行核对和参考教材。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历史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历史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历史新课标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答案:D2. 唐朝时期,实行的科举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巩固皇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维护社会稳定答案:A3.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A.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丝绸C.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瓷器D.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铁器答案:A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宣扬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海外资源D. 建立海外殖民地答案:A5.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治理做出了哪些贡献?A. 巩固边疆B. 改革税制C. 编纂《康熙字典》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抗日战争胜利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AD2.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名著”包括以下哪些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ABCD3.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A. 都江堰B. 灵渠C. 郑国渠D. 大运河答案:ABCD4.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郡县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简述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行,打破了世袭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社会流动,增强了中央集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 选择题精选(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选择题精选(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七年上册历史选择题精选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史记》叙述了()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5、秦汉时期杰出的雕刻作品是()A.马王堆汉墓画 B.秦始皇兵马俑C.龙门石窟D.敦煌莫高窟6、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蔡伦7、“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8、张骞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同西域友好关系 B.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9、西域地区正式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管辖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辟10、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A.秦 B.西汉C.东汉D.新朝11、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12、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1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秦的形象B.加强思想控制C.限制人们的言论D.禁止儒学传播14、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 B.《论语》C.《韩非子》 D.《孙子兵法》1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16、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17、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子18、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C.孟子 D.荀子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A.夏朝 B.商朝C.西周 D.东周20、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21、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22、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晋C.楚 D.燕23、西周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选择题专练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
2、传说中编出乐谱的人是A黄帝B嫘祖C伶伦D仓颉
3、黄帝与炎帝联合击败蚩尤的地点是A汤阴B诼鹿C洛阳D湖州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指的是谁的功绩A黄帝的功绩B尧的功绩C炎帝的功绩D禹的功绩
5、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指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6、下面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C诸侯在战时派兵随周天子作战D诸侯要按田苗数向周天子纳税。

7、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产生的国人暴动发生在A周
厉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周幽王
8、司母戊鼎铸造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10我国青铜器出现在A原始社会中期B原始社会末期C夏朝D商朝
11、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的出现是在A夏朝晚期B商朝早期C商朝晚期D西周早期
12、课本上商朝带枷的奴隶佣,反映了A奴隶的悲惨生活B奴隶不听使用C奴隶的怠工D 奴隶逃走捉回
13、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4、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A城濮之战后B桂陵之战后C马陵之战后D长平之战后
15、下列各诸侯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秦国B赵国C晋国D韩国
16、我国铁农具开始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战国中期
17、都江堰位于A岷江中游B长江中游C黄河上游D珠江下游
18、任用商鞅变法的是A秦穆公B秦孝公C秦惠王D秦始皇
19、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商业活动B废除旧贵族的特权C发展农业生产D增强秦国实力
20、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变法的直接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缓和阶级矛盾C称雄天下的欲望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C商朝D秦朝
22、在秦朝统一的过程中,北方不断进扰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犬戎C越族D羌族
23、下面对秦朝历史表述不正确是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 兴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C在地方实行郡县制D秦朝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钱24、“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始皇是一个残暴的君主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的障碍C秦始皇把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D秦朝统治的严酷残暴。

25、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于A前260年B前210年C前209年D前207年
26、秦二世时,朝中掌握大权的是A李斯B白起C淳于越D赵高
27、巨鹿之战是A秦军与赵军作战B刘邦与秦军的作战C项羽与秦军的作战D项羽与刘邦的作战。

28、刘邦打败项羽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赢得民心B善于用人C战术正确D后方巩固
29、汉朝(西汉)提倡节俭最为典型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0、汉武帝“罢黜百家”指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各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

31、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处于鼎盛时期A汉景帝B汉高祖C汉武帝D光武帝ABCD
32、太学是我国古代最高学府,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经典D墨家著作
33、西汉时治理黄河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34、汉代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是A长安B洛阳C咸阳D临淄
35、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36、下面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是①天马②汗血马③石榴④核桃⑤葡萄⑥丝绸⑦铸铁技术⑧漆器A①②③⑥⑦B②③⑤⑦⑧C①②③④⑤D③⑤⑥⑦⑧
37、在西域经营30年的汉朝人物是A张骞B甘英C班超D窦宪
38、世界上最早的纸出土于A湖北随州B甘肃天水C河南安阳D河南偃师
39、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
40、《九章算术》成书于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
41、系列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A蔡伦B张衡C华佗D张仲景
42、下列不属于当今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B道家C佛教D伊斯兰教
43、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的记载的是A秦始皇B陈胜C汉武帝D班超
4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谁A秦始皇B王充C张道陵D司马迁
45、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被哪一个政权最后结束的A魏B吴C蜀D西晋
46、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原因跟下列哪项最有关系A南方的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劳动者素质高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朝统治者实行仁政
47、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A曹魏B前秦C北魏D北周
48、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A长安B许C洛阳D殷
49、祖冲之在自然学领域取得的最大成就是A圆周率B千里船C水碓磨D《大明历》
50、《齐民要术》的作者是A祖冲之B贾思勰C郦道元D张衡
51、《水经注》是一部A物理学著作B农学著作C地理学著作D历史学著作
52、“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对哪位书法家的赞赏A王羲之B王献之C颜真卿D柳公权
53、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卫夫人B王羲之C王献之D顾恺之
54、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A东汉初年B三国时期C东汉末年D西晋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