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公司以其卓越的安全管理而闻名于世,其安全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被广泛借鉴和应用。

以下是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涵盖了事故预防、管理层责任、安全操作隐患控制、雇佣条件、安全培训、领导支持、奖励机制、员工安全意识、跨部门安全管理和员工价值等方面。

一、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杜邦安全管理理念认为,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通过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风险和加强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这种积极预防事故的态度是杜邦安全管理的基础。

二、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杜邦公司强调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安全和周围人的安全负责。

管理层应该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目标,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实施。

三、所有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杜邦安全管理认为,所有的安全操作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隐患的风险。

这种对隐患的控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

四、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之一。

在杜邦公司,安全是被雇佣的条件之一。

员工在入职前必须接受安全培训,了解公司的安全政策和要求,并能够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

这种严格的雇佣条件确保了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五、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

杜邦安全管理强调员工必须接受安全培训。

员工应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六、领导层必须以身作则,支持安全。

杜邦安全管理理念认为,领导层必须以身作则,支持安全。

领导层应该带头遵守安全规定,对员工进行安全指导和监督,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安全管理活动。

这种领导层的支持和示范可以增强员工对安全的重视和信任。

七、公司的安全运作是受奖赏的。

杜邦公司实行奖励制度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对于在安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员工和团队,公司会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

安全管理人员,不得不知的5个安全管理理论一、海因里希法则海因里希法则认为,任何一次事故发生都不是偶然,而是多次累计的结果。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因此,海因里希法则=1:29:300:1000:3000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理论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其影响因素包括5个,分为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伤害(A)。

因此,要想避免发生事故,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

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指人受伤害的原因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这也正符合了我们所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

伤害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全身性损伤阈值和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如中毒、窒息、冻伤等)。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就是屏蔽。

四、轨迹交叉理论轨迹交叉理论认为,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在事故发生时,人与物占有同样的地位。

因此,要避免事故发生的措施就是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

五、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是指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系统安全理论避免事故发生是要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设施设备的本质安全;或者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通过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概率降到最低。

这5个常见的安全管理理论,你都知道吗?。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仅仅关注伤害事故是不够的,要对所有的
险肇(未遂)事故 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企业安全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阶段:原始无序阶段—自由自发式 认识论层面: • 宿命论、事故无能为力、听天由命; • 单纯追求生产效益,安全是无益的成本; 方法论层面: • 只有事后处理,无事前预防; • 安全管理是传统的就事论事,管理无序; • 以罚代管,对员工无安全培事件,可以(但不一定)造成伤害或损坏。 2.事故是非计划的(意外的),因此是随机的。 3.事故是与人的意志相反的,不是人所愿意接受的。 4.事故使人的行动目的、物体的功能等受到影响。
在生产过程的事故中:
未遂事故的数量 >> 人身伤亡和财产 损失事故的数量!
防止事故
防止伤害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型号为CYJS12-5-53HB)支架前侧有 绳头,欲将其清除,并安排吴某停机。吴某还没有走到抽 油机控制柜前,就听到异常声音,发现秦某倒在ST2-4303井口旁边。吴某立即电话通知队长倪某,并将秦某送 往胜北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秦某在抽油机没有停止的情况下,违章攀上抽油机 进行解绳头操作,违反了《胜利采油厂异型(双驴头)游梁 式抽油机操作规程》中第五项第二条第三款“运转时严禁 对抽油机进行任何维修保养作业”的规定,其头部被挤在 抽油机驴头下死点与抽油机支架防撞块之间致伤,是造成 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职工秦谋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在攀 上抽油机前没有确认抽油机是否已经停止,是造成这次事 故的主要原因。 3.现场安全监护不到位,作为本次施工的监护人倪 某中途离开施工现场,致使现场无人监护,是导致事故发 生的重要原因。 4.施工现场安全警示标识不明,没有及时提醒操作 人员停止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1人本原理1 .人本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基本内涵是社会的公共活动和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一切为了人”,即社会或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均是以人的需要为目的的。

人既是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更又是管理的客体(被管理者),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次上,离开人的需要就没有管理的目的。

因此,人是管理活动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都是为了人。

例如,企业的目标似呼为了效益,但如果没有生命安全的保障,效益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二是“一切依靠人”,即在安全系统中,既有工艺技术、设施设备、操作规章等因素,以及需要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等措施,但这些都是需要人去实施、运作和推动的。

因此,归根结底一切都要依靠人的行为来实现。

所以,以人为本的理论要求我们的安全管理从“要他安全”转变为“他要安全:安全管理的成功状态是充分发挥员工或被管理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避免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充分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和社会的财产安全一生产资料,这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就是人本原理的体现。

2 .落实人本原理的措施(1)重视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强化安全意识,这是推行人本原理的基础工作。

(2)实现科学化管理。

推行现代的预防型管理,依靠员工进行科学、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管理是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民主管理手段使企业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安全管理工作体制中,要从事后、被动的管理模型转变到超前、预防型的管理模式。

(3)激励人们安全行为。

人本原理的核心是激励人的安全行动或行为。

对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和本质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事故与人的不安全全行为有关。

因此,应该采用恰当的手段激励社会公众安全行为,激励企业员工遵章守纪,真正实现人的安全意识的强化、行为自律遵规,事故的有效预防就有了基础。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一、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从高层到基层,都要有这样的信念,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防止、控制事故的发生。

二、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因为安全包括公司各个层面、每个角落、每位员工点点滴滴的事,只有公司高层管理层对所管辖的范围安全负责,下属对各自范围安全负责,到车间主任对车间的安全负责,到生产组长对管辖的范围安全负责,直到小组长对员工的安全负责,涉及到的每个层面、每个角落安全都有人负责,这个公司的安全才能真正有人负责。

安全部门不管有多强,人员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深入到每个角落、每个地方24小时监督,所以安全必须是从高层到各级管理层到每位员工自身的责任,安全部门从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只有每位员工对自己负责,每位员工是每个单位元素,企业由员工组成,每个员工、组长对安全负责,安全才有人负责,最后总裁有信心说我对企业安全负责,否则总裁、高级管理层对底下安全哪里出问题都不知道。

这就是直接负责制,是员工对各自领域安全负责,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理念。

三、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隐患都要有计划,有投入,有计划的治理,有控制。

四、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

在员工的合同中明确写着,只要违反安全操作规程,随时可以被解雇。

每位员工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意识到这家公司是讲安全的,从法律上讲只要违反公司安全规程就可能被解雇,这是把安全与人事管理结合起来。

五、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让员工安全,要求员工安全操作,就要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要想尽可能的办法,对所有操作进行安全培训。

要求安全部门与生产部门合作,知道这个部门要进行哪些安全培训。

六、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这个检查是正面的、鼓励性的,以收集数据、了解信息,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

如发现一个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不是批评,先分析好的方面在哪里,然后通过交谈,了解这个员工为什么这么做,还要分析领导有什么责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距离,让员工谈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会有这么不安全的动作,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这个员工不按操作规程做,安全意识不强,还是上级管理不够、重视不够。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安全管理理论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综合治理、持续改进的原则,通过控制人、设备、材料、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

其中,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是杜邦公司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拥有极高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下面将分别对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展开阐述。

一、安全是融入企业战略的核心价值观。

安全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坚持的主导思想。

只有将安全纳入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够真正地将安全意识树立起来,并保证安全管理的广泛深入。

二、最高管理层的领导是保证安全的基础。

最高管理层是企业决策、组织、指导和监督的核心力量,他们承担着对企业全局战略进行认定和规划的责任。

如何做到企业管理层的职责不仅在规划战略,而且需要注重企业安全管理这一点,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

三、安全管理需要全面进行风险评估。

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是对风险的管控,安全管理者必须了解整个安全管理系统中出现的所有安全风险,确定潜在的、持续的风险,并开展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企业的安全管理具有稳定性和高效性。

四、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所有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一个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成功,不能仅靠在安全管理岗位上的人负全责。

企业全员必须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不断学习和领悟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以实现安全管理的可持续性和广泛性。

五、经营管理活动需要让安全优先。

企业的每项安全管理工作,除了需要跟着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进步之外,还需要做到让安全成为管理中的优先考虑。

因为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六、安全管理需要整体协调,多方参与。

企业的安全管理离不开整体协调和多方参与。

在管理者的引导和组织下,所有有关方面(包括员工、设备、环境等)都需要协作配合,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

七、持续改进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安全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科技化学企业,其在安全领域中被公认为一个领袖。

杜邦安全理论强调企业职工参与和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理论被广泛采用于各个行业的安全管理中。

接下来将介绍杜邦安全管理的十大基本理论。

1. 安全文化的建设安全文化是杜邦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其重点在于将安全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

同时,建立安全文化需要领导层的支持和职工的积极参与。

企业应该将安全作为公司战略的一部分,让所有人都能够意识到安全对于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2. 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识别和评估是预防意外事故的基础,杜邦安全科学家提出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十分实用。

企业应该针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从而消除或减少安全隐患。

3. 工艺工程安全杜邦安全管理的第三条理论强调,在设计、开发和实施新产品和工艺时,必须要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

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保证安全性。

4. 安全培训和教育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员工需要了解安全规则、风险控制、应急预案等方面的指导。

培训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行政人员。

5. 以行为作为基础的安全管理通过正确有效的行为约束,可确保员工安全行为的执行。

杜邦安全管理的理论认为,只有建立并维持正确的安全行为,才能够控制安全风险,确保企业安全。

6. 安全标准与规程杜邦安全管理的理论指出,制定和实施规范行为和安全标准,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必要步骤。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员工行为符合公司安全标准。

7. 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为公司建立安全策略、流程和标准提供一种框架。

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确保安全和持续发展。

8. 安全绩效评估安全绩效评估是指对安全管理系统的执行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以便及时纠正问题和改进方案。

企业应该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定期审查,调整和完善管理方案。

9. 安全领导力安全领导力是指管理人员针对领域内的重大安全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安全管理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杜邦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一、物质第一原理该原理强调所有事故都可以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行为和操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技能水平、知识储备、身体状况、工作环境等。

同时,物质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如设备故障、材料缺陷等。

因此,物质第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中关注人、物质和设备的安全状态,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二、事故可预防原理该原理指出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预防事故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改善工作环境、落实安全制度等。

通过消除事故隐患,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三、双向控制原理该原理强调通过监督和促进两种手段,确保安全管理的贯彻落实。

双向控制原理要求我们对员工的行为和操作进行严格监督,发现不安全行为及时纠正,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手段,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促进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四、风险最小化原理该原理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采取措施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在生产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例如,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使用,我们可以采取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事故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由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形成一个链状结构,称为事故链。

事故链理论要求我们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切断事故链,防止事故发生。

例如,对于一起工伤事故,我们需要分析员工的工作环境、操作流程、设备状况等多个因素,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行为安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行为安全理论要求我们对员工的行为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

第二章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第二章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航空安全管理第二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2.1 2.2 2.3安全管理基本理论概述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方法CONTENTS2.1安全管理基本理论概述(一)安全管理的定义p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内容: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

•目的: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不受到损失,促进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二)安全管理的分类(1)宏观的安全管理:从总体上看,凡是保障和推进安全生产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即泛指国家从政治、经济、法律、体制、组织等各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

(2)微观的安全管理:指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的安全管理活动。

(二)安全管理的分类(1)狭义的安全管理:指在生产过程或与生产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中防止意外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管理活动。

(2)广义的安全管理:泛指一切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防止国家财产受到损失的管理活动。

(一)安全管理的发展《诸病源候论》蒸汽机的发明《工业事故预防》《天工开物》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颁布了安全法令职业安全卫生法规可持续发展(二)影响我国安全工作形势的因素人的价值法律的完善Legal 社会舆论人员素质总体管理水平三、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作用(1)据对事故的分析可知,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而这些原因中的85%左右都与管理紧密相关。

(2)从控制事故的效果讲,安全管理也是举足轻重的。

•一方面控制事故所采取的手段,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是由于管理部门选择并确定的;•另一方面在十分有限的资金投入及有限的技术水平的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控制事故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p研究对象:包括安全管理理论、原理,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体系,管理方法、安全法规等。

p基本任务: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探讨、揭示我国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管理机构体制和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三大理论

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三大理论安全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针对安全问题进行规划、组织和实施的过程。

为了有效管理安全问题,安全工程师需要掌握一些安全管理理论。

下面是安全管理三大理论的介绍。

一、事故因果理论事故因果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遏制和预防。

事故因果分析方法主要有鱼骨图、安全事件树和事故树等。

鱼骨图是一种用于分析事故原因的工具,它通过将相关原因分门别类地写在一个骨架上,以图形化的方式直观展示事故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安全事件树和事故树则是通过梳理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从事件的上下文、事件的发展路径和事件的终止状态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

事故因果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安全工程师识别和预测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人因工程理论人因工程理论是以人为中心,研究人与机器、环境和任务之间的适应性和相互关系,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人因工程理论主要包括人机界面设计、人的认知过程和人的行为等方面。

人机界面设计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设计成符合人类认知和习惯的方式,以提高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人的认知过程研究人类在不同情境下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特点,以便设计出更适合人类认知特点的工作环境和任务。

人的行为研究人类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特征和偏好,以便避免人为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干扰。

人因工程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安全工程师设计出符合人类习惯和认知特点的工作系统,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系统安全工程理论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是为了确保系统在设计、制造、使用和作业过程中安全可行性的一种方法论。

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和安全控制等方面。

安全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安全目标、安全功能和安全性能的分析,明确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满足的安全需求。

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系统内部和外部潜在威胁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评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十大基本理论一是,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

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每次事故的发生都与它的原因,我们从事故的根源入手,釜底抽薪,切断事故发生的条件,这样我们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这样就需要企业建立安全事故数据库,对各类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总结,举一反三,将他人的事故作为我们事故,从中吸取校训,避免事故发生。

二是,各级管理层对各自的安全直接负责。

安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建立一把手的负责制度,奖罚分明,他必须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这样就会给他们足够的压力和动力。

重庆“1 2.23”井喷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违章作业造成的,出现违章现象就是制度执行不利,主要领导就要对其负责,因此迫使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辞职。

三是,所有安全操作隐患是可以控制的。

每种设备都有其操作规程,违反了其操作规程就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也就是发生了违章行为。

因此,在操作中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操作规程不能是一纸空文,必须有监督机制使其贯彻实施。

四是,安全是被雇佣的员工条件。

安全作为雇佣员工的基本条件也是对员工的基本约束,当安全行为做为了雇佣的条件时,员工就会去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如果不遵守,他就有随时被解雇的危险。

既然你的行为不安全影响到了我企业的不安全,那么,对不起,另谋高就。

五是,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安全培训。

安全培训是使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首先你要让你的员工知道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不安全的,这样他们才会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怎么做企业才会对我认可,怎么做会危害企业的安全生产。

六是,各级主管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有了各种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到底有没有实施?实施了,那么实施的怎么样?这些也都是关系到企业安全生产程度的因素。

既然你制定了这么多规章制度,你就要去监督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主管对其进行检查,这样才能使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得到落实。

只有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安全生产才真正的有了保障。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物理安全、信息安全、人员安全、环境安全等等。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风险评估与管理首先,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就必须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风险评估和管理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随时调整和更新风险评估结果,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风险评估和管理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或从众传言中得出结论。

3.风险评估和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处理,不能一刀切。

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是当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愈加复杂。

一个企业想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从制度、技术和人员等各个方面入手。

2.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按照不同的信息安全等级,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保护。

4.如有必要,可以选择第三方信息安全服务提供商,共同维护企业的信息安全。

物理安全管理物理安全是指对企业物资、场所和设备进行保护,防范火灾、爆炸、盗窃、破坏等事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做好物理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控制企业内外人员的进出,如发现可疑人员应及时进行拦截和排查。

2.根据物品的价值以及场所的安全等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门禁、安装监控设备等。

3.加强对常见事故的防范,如火灾、水患、电气事故等,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是指对企业员工的安全保护,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非常重要。

人员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职业安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2.开展岗前培训和各类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3.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职责。

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重点: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重点: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工程师《管理知识》重点:安全管理基本理论第一章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转,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相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行为,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和控制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事故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管理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工艺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作业环境和条件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员工,涉及到企业中的所有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财务、信息等各个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的内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培训教育,安全生产档案。

事故是指造成人员伤亡、职业危害、财产损失的意外事件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急性工业中毒分为4个等级:“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特别重大事故: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重大事故: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较大事故: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一般事故: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基本理论

企业文化应包含安全理念和价值观
• 强调安全重要性和责任感
• 激发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
塑造安全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塑造安全文化
的方法包括培
训教育、宣传
倡导和激励约

塑造安全文化
的途径包括制
度建设、行为
规范和活动载

01
02
•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 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安全
• 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管理模式
•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安全管理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安全管理方法
• 考虑企业行业特点、生产规模和管理水平
• 注重实用性和有效性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安全管理目标
• 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和政策措施
• 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
03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概念
• 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 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
明确安全
管理目标
和要求
建立安全
管理机构
和人员
制定安全
管理制度
和措施
进行安全
管理体系
的评价和
改进
02
• 明确职责和权限
• 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
04
• 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 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机制
企业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
• 制定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 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
• 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 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02
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

安全管理学理论基础概述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是安全管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危险时,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从而减少不利影响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种安全风险,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

2. 安全文化理论: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中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安全文化是保障组织安全的重要基础。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人为因素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性,强调了领导者的角色和组织中的共同价值观的建立。

3.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安全管理系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和程序,来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安全管理目标的一种体系。

安全管理系统理论强调了系统性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强调了组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作用。

此外,安全管理学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管理模型和工具,如哈撒瓦特分析、事故树分析、危险物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这些理论基础和工具方法为组织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实践手段,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威胁。

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安全管理学将为各种组织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安全管理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广泛的范围,包括风险管理、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系统等方面,这些理论基础对于确保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安全、保护员工和资产的安全至关重要。

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了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以及对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潜在危险的处理。

它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一系列流程,通过这些流程来降低风险并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涵盖从生产制造领域到金融投资领域的各种行业和领域。

安全文化理论强调了组织内部对安全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的意识和关注,有利于降低事故的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

建立和强化安全文化需要领导者的积极推动和组织文化的渗透,同时也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共同的安全文化共识。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1、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客观存在无法被消除;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炸药、旋转的飞轮等;3、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

决定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如冒险进入危险场所等。

4、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把工业事故的责任都归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工作重心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5、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设备或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故障下也不会造成事故,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在其规划设计阶段就有,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失误—安全功能:及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

强调人的不安全行为。

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强调物的不安全状态6、烟民建危矿生产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7、事故频发倾理论;事故频发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企业减少了事故频发倾向者,就可以减少事故。

因此,人员选择就成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从众多的求职人员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才就业,而把企业中的所谓事故频发倾向者解雇。

不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的理念。

8、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控制不足—管理(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基本原因—起源论(个人原因、工作原因);直接原因—征兆(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事故—接触;受伤—损坏—损失(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失);9、北川彻三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有:管理原因(领导不重视、作业标准不明确、制度有缺陷、人员安排不当、职工积极性不高);学校教育原因(大中小学安全教育不充分);社会或历史原因(安全观念落后、法律监管不完善)直接原因是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活动进行规范、监督和控制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包括《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保障了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指导生产活动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文件、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制度等。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规范生产活动的操作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第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包括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督查机构等。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可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层级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进行,提高管理效能。

第四,风险评估和控制。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来确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风险,保障生产活动的安全进行。

风险评估和控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前识别风险,预防事故发生。

第五,安全培训和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其安全管理能力。

通过安全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生产人员的安全素养,减少人为失误和操作错误,降低事故风险。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涵盖了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体系、风险评估和控制、安全培训和教育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进行。

这些理论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对于提高生产活动的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曹大涌关于安全•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 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安全状态:不会因人-机-环境相互作用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状态•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设施免受损害,环境免受破坏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关于危险•危险: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危险度:危险度=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发生事故的严重性•危险源: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疾病、环境破坏和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狭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了单元临界,就形成了重大危险源。

•广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军事重大危险源关于事故•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事故分类有多种方法,按工伤事故分类为20种:•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关于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泛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可以归纳为21类: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伤害航空港伤害其它本质安全——一种理想状态•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既是在操作失误,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失误安全功能:既使发生失误也不会导致事故,或者设备本身可以防止发生事故•故障安全功能:设备、设施或生产工艺既使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可以维持正常状态,或转变为安全模式。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管理方法,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事故性。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
1. 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预防为主。

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预判潜在的风险和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从设计、采购、运输、储存、生产、使用到报废等各个环节。

2.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的另一个基本理论是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这意味着每个在生产过程中的参与者都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包括企业领导、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和员工等。

通过建立责任制,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实现各方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的第三个基本理论是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应急管理包括事故预案的编制、应急设施和装备的准备、应急演练和培训等,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 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最后一个基本理论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意味着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不断完善和改进措施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要求。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包括预防为主、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管理和持续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事故性,并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述的几种适用于安全管理的原理及其相关原则,有其特别性。

1.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实际上,要预防全部的事故发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取充分的善后处理对策也是必要的。

安全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善后为辅”的科学管理方法。

(1)偶然损失原则。

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人员伤亡、健康损害、物质损失等),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根据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可得到安全管理上的偶然损失原则:无论事故是否造成了损失,为了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这个原则强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各类事故、包括险肇事故,只有连险肇事故都控制住,才能真正防止事故损失的发生。

(2)因果关系原则。

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3E原则在应用时,首先是工程技术,然后是教育训练,最后才是法制。

(4)本质化原则。

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本质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失误一安全功能;②故障一安全功能;③前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安全管理更需要强制性,这是基于事故损失的偶然性,人的“冒险”心理,以及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

该原则强调,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衡量创业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作为一项有“否决权”的指标,不安全不准进行生产。

要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就要建立和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组织上、思想上、制度上切实把安全工作摆在首位,常抓不懈,形成“标准化、制度化、经常化”的安全工作体系。

人的需要是指人体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不满足感,它可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

人在某一时刻最强烈的需要被称为强势需要,它产生主导动机并直接导致人的行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七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化为强势需要,这就是“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调查分析本企业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状况,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针对不同层次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③注意职工需要层次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满足职工需要的管理方法;④把职工的安全需要与其他需要作为一个需要体系综合考虑,以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双因素理论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激励因素一保健因素”理论,简称双因素理论。

他将人的行动动机因素分为与工作的客观情况有关的保健因素和与工作有内在联系的激励因素两大类。

保健因素的满足只能防止职工对工作的不满。

激励因素的改善却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并产生满足感。

与需要层次论比较,保健因素相当于人的较低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首先应重视保健因素的满足,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利用激励因素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激励作用。

要将企业安全生产的近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以不同的形式反馈给职工,以增强职工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信心。

同时要正确区分两类因素,做到因人而异,并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的转化。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又称为矫正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来的。

此理论强调人的行为与影响行为的环境刺激之间的关系,认为管理者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来控制人的行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其中正强化是用于加强所期望的个人行为;负强化和自然消退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除不期望发生的行为。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强化的体系,并成为一种制约或影响人的行为的特殊环境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应以正强化为主,慎重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注意强化的时效性,同时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效果,以便强化机制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

◆挫折理论挫折理论主要揭示人的动机行为受阻而未能满足需要时的心理状态,并由此而导致的行为表现,力求采取措施将消极性行为转化为积极性、建设性行为。

挫折的形成是由于人的认知与外界刺激因素相互作用失调所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的产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挫折感因人而异,既使客观上挫折情境相似,不同的人对挫折的感受也会不同,所受的打击程度也就不同。

挫折一方面可增加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猛醒、吸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另一方面也可使人们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出现负向情绪反应,并采取消极的防卫方式来对付挫折情境,从而导致不安全的行为反应。

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应重视挫折问题,采取下述措施:①帮助职工用积极的行为适应挫折,如合理调整无法实现的行动目标;②改变受挫折职工对挫折情境的认识和估价,以减轻挫折感;③通过培训提高职工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加个人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减少挫折的主观因素;④改变或消除易于引起职工挫折的工作环境,减少挫折的客观因素;⑤开展心理保健和咨询,消除或减弱挫折心理压力。

◆期望理论1964年,佛隆提出了管理中的期望理论。

此理论的基本点是:人的积极性被激发的程度,取决于他对目标价值估计的大小和判断实现此目标概率大小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激励水平(M)=目标效价(V)期望值(E)(12—1)式中,目标效价是指个人对某一工作目标对自身重要性的估价;期望值是指个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

一般说来,目标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有较高的激励力量;只要效价和期望值中有一项不高,则目标的激励力量就不大。

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职工在工作中的绩效;而对于职工来说,关注的则是与劳动付出有关的报酬。

期望理论明确地提出职工的激励水平与企业设置的目标效价和可实现的概率有关,这对企业采取措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有现实的意义。

首先,企业应重视安全生产目标的结果和奖酬对职工的激励作用。

其次,要重视目标效价与个人需要的联系。

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职工认识安全生产与其切身利益的一致性,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目标及其奖酬效价的认识水平。

最后,企业应通过各种方式为职工提高个人能力创造条件,以增加职工对目标的期望值。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1965年提出的。

它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应该重视公平理论所揭示的职工安全工作行为动机的激发与职工的公平感的联系,预防不公平感给职工在安全生产中带来的消极影响。

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管理体制也在不断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与当时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相适应,我国采取了“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体制,特别强调了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的思想,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解决了安全与生产“两张皮”的问题。

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积极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企业形式多样花,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主题,已经经济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削弱,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题,为建立“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调管理机制定下了基础。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政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重大问题有专门领导负责解决的局面基本形成。

国务院已于2001年3月17日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吴邦国副总理兼任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局长张宝明任安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安委会的成员由公安部、监察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安委会的主要职责:(1)定期分析全国安全生产形势,部署和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2)研究、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重大问题。

(3)协调解放军总参谋部和武警总部迅速调集部门参加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4)完成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事项及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事项。

2001年3月我国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其职能包括原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涉及煤矿安全检查方面的工作,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名义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

履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的行政机构,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管理。

这是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重大改变,表明了我国政府强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承诺。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主要由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两种基本方式。

首先是实行强制的国家安全生产监察。

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是指国家授权行政部门设立的监察机构,以国家名义并运用国家权力,对企业、失业和有关机关履行劳动保护职责、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和安全生产法规的情况,依法进行的监督、纠正和惩戒工作,是一种专门监督,是以国家名义依法进行的具有高度权威性、公正性的监督执法活动。

长期以来,劳动安全卫生监察的行政主管是原劳动部,随着国家机构职能改革和改变,对矿山行业的国家安全监察职能己由2000年组建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