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偏差生转化案例
中职生差生转化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6岁,初中毕业后进入某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小明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较差,尤其语文、数学两科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后列。
在班级中,他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
面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李老师深感担忧,决定对小明进行差生转化教育。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父母均为农民,每天忙于生计,很少关心他的学习。
在家庭中,小明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导致他性格内向,缺乏自信。
2. 学校原因(1)班级氛围:班级中部分同学学习成绩较好,但他们在与成绩较差的同学交往时,往往带有优越感,使得小明在班级中感到自卑。
(2)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小明对学习失去兴趣。
3. 学生自身原因(1)学习习惯:小明学习习惯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不及时。
(2)学习方法:小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三、转化策略1. 家校合作,关注学生成长(1)与家长沟通:李老师主动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向他们反映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开展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成长变化。
2. 改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自信(1)树立榜样:在班级中树立优秀学生典型,鼓励小明向他们学习。
(2)开展团队活动:组织班级开展团队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小明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1)针对小明的情况,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关注他的学习需求。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提高小明的学习兴趣。
4.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1)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2)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实施过程1. 家校合作阶段(1)与家长沟通:李老师多次与小明的父母沟通,了解家庭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开展家长会: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及孩子的成长变化。
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案例
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案例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转化案例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严重的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生王鸿鸣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破坏大王”。
学习成绩比较差对待学习不认真课堂上基本没有听讲总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在纸上或课桌上涂鸦、撕纸、趴在地板上等等。
上课不遵守纪律老是动动这个同学、揪揪那个同学极大影响了别的同学上课。
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
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如揪女同学头发等等。
在家生活习惯也很差。
因为他是男孩爷爷奶奶非常溺爱要什么东西都给买再加上父母离异父母对孩子管教也不太多平时都是把孩子放托管。
该生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很差学习成绩也比较低下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
但该同学对写字很有兴趣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
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在比较长的时间里表现良好。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
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
纠正中要坚持老师关心与学生帮助相结合。
除老师关心外我也让周围的同学关心帮助他。
我还为他安排了一个责任心强学习自控能力都比较好的同学作同桌当他有不良行为时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给予他帮助辅导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
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当他能坚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力时我都要及时肯定并且循序渐进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成功的甜头。
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试试你一定行!”、“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
”、“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就会使他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为了鼓励他我和他有了一个约定只要他有一天的纪律好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贴纸。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
差生转化案例范文在一所小学中,有一名叫小明的学生,他是全年级最差的学生之一、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低,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他都是班级里的倒数第一、不仅如此,小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总是无精打采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心不在焉地听课。
他的父母为此非常担心,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帮助小明转变他的学习态度,提高他的学习成绩。
小明的父母在一次家长会上,向班主任老师倾诉了他们对小明的担忧。
班主任了解到小明的学习情况后,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
首先,班主任和小明的父母一起商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们决定让小明参加一些补习班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小明的班主任找到了一家专门辅导学生的培训机构,并推荐了小明去参加他们的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小明遇到了许多像他一样的学习困难的学生,这让他感到很安慰,也增加了他学习的自信心。
在这个课程中,老师采用了许多有趣的教学方法,如拼图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
这使得学习变得有趣而有挑战性,小明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除了上补习班之外,小明的家长还积极参与到他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和小明一起复习功课,并给予他鼓励和赞赏。
这让小明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勇气。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小明的学习成绩开始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不再是班级里的倒数第一,而是逐渐向中间位置靠拢。
小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
他的成绩不断进步,这让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大的信心。
小明的转变也感染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同学。
他们开始鼓励小明,帮助他解决学习问题。
小明更加努力地学习,与同学们共同进步,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也越来越好。
通过班主任、学生家长和培训机构的共同努力,小明从一个差生转变为一个进步明显的学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实现学习上的突破和进步。
关键是要发现学生的潜力,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方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差生转化案例二
差生转化案例二一、个案背景:1、个案的基本情况李海强,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
没有良好的纪律,经常有迟到现象现象。
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讨厌他的习惯、做法,看不起他,在他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情况父母都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可是本身的教育能力不高。
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我发现他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自控能力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
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1、家长的不负责任。
通过跟家长谈话。
家长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放任不管了2、集体的排斥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上课做小动作。
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他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他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2岁的少年,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父母对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
因此,他们对他的学习成绩不很重视,一听说在学校犯错了,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想辍学。
三、采取的对策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
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教育,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家访,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现他积极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怕脏,不怕累,爱劳动,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上课也会积极发言……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教育案例差生的转化(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4岁,初二学生。
小明自入学以来,成绩一直处于班级后列,各科成绩普遍较低。
他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经常独自一人坐在教室的角落里,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在课堂上,他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按时完成。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认为他是一位典型的“差生”。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离异,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
父亲忙于工作,很少关心小明的学习和生活,导致小明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2. 学习习惯:小明自小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
这使得他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成绩逐渐下滑。
3. 心理因素:小明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同学嘲笑和排挤,导致他更加封闭自己,不愿意与人交流。
4. 教育方式: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小明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缺乏耐心和关爱,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
三、转化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家庭状况等,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小明的不良学习习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的自律能力。
3. 提高自信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适时表扬小明的进步,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信心。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安排心理老师进行辅导,帮助他克服内向、封闭的性格,学会与人沟通。
5. 家校合作:班主任要与小明父亲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家校合力。
四、实施过程1. 班主任主动与小明沟通,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兴趣爱好,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
在交流中,小明逐渐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小明按时完成作业。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适时表扬小明的进步,提高他的自信心。
2023年班主任转化差生案例4篇
2023年班主任转化差生案例4篇班主任转化差生案例第1篇每一个班级都有我们常常所说的差生,仔细分析同学差的缘由,不难发觉,在这一群体中,有比较大的一部分同学是由于潜能没有被发挥出来。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一部分同学无论学业成果和品德表现都很一般,表现平平,不引人注目,他们戏称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
其实他们也需要表现自己,也渴望进步,也盼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确定和鼓舞。
只要一点点,他们就能转变自己,让你刮目相看。
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仔细面对的问题。
这一部分同学的最大特点是:内心深处有剧烈的表现欲望,但自信念不足,得到熬炼的机会不多。
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一部分同学的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跨入优生的行列。
我们班的林华山开学以来成果比较差;常常有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教的时候。
但很快,我就发觉其实他是个秀外慧中的孩子,他爱画画,爱做泥塑,手很巧,深得美术老师的喜爱。
渐渐的我开头喜爱他们,观赏他。
又有一次,周日回来,他的卷子变成了复印的。
我一问原来妈妈看他错题太多,就把发的卷子撕了,又找同学的从新复印从新做。
第三次,我又表扬了他。
结果期末考试,他考了97分。
班主任转化差生案例第2篇小波同学是我执教班级的一名同学,他人长得高大,体略胖。
好动、贪玩,上课留意力集中不了,总爱沉醉在自我的环境中,自制力差,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只要他在同学中间,总能不断地听到同学向我"告状':李老师,小波他来打我;李老师,小波他不好好排队,总是来推我;李老师,小波来踢我,该同学如"牛皮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常常挨批判,常常作检讨,却又常常不改。
身为老师应当知道,要教育一位"差生'不是一次接触、一次谈话、或者同学的一个错误,就能全面了解同学的,它是一个边了解边教育的过程。
平常应细心观看、具体记录,了解归类。
差生转化案例
差生转化案例差生转化案例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
这就构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潜质、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
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1、个案的基本状况小_,女,9岁,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
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
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厌恶她的习惯、做法,看不起她,在她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状况父母都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但是本身的教育潜质不高,再加上她们经商的缘故。
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透过近三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睿的行为主要表此刻: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潜质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
而构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1、家长的宠爱。
透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
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有学生曾说过: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
此时的小睿正是这种心态。
2、群众的排斥小睿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这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她。
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她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她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她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小睿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差生转化案例(五)
差生转化案例分析(五)六安市毛坦厂中学:邵富2010年11月学生姓名:周伟学期初:这孩子有个性、不好惹很难管理,长得那副模样就很霸道。
于是我认为他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一)表现: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从他上学以来,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张嘴就说,毫无纪律可言,行为与一个高中生的标准相距甚远;他不仅回答问题不举手,而且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惹得都反对他;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的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二)原因:通过与家长联系,我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
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他上到高中,通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孩子的缺点。
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三)措施及效果:针对周伟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
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
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因为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
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
情况刚有好转,以后发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
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他基础差,课上的内容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
教育成功案例2:差生转化案例
差生转化案例【情况介绍】周大民,男,6岁,富川人,现就读贺州市行知学校小学一年级(2)班。
出现问题:学习成绩差、上课容易走神、比较胆小怕事等。
【原因分析】留意到该生的反常表现,从侧面观察他一周的时间,把情况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从了解到的情况得知,第一、该生因为是富川的,由于富川方言的口音非常独特,对学习拼音比较困难;第二、上课走神,注意力非常的不集中;第三、该生非常的胆小,有什么问题都不敢找同学或者老师帮忙。
【辅导方案】为了帮组该生脱离这种现象,让该生提高学习质量,能学到和巩固更多的知识,我制定了如下方案:1、进行心理的调适。
首先与该生交流思想,找出原因,慢慢的走进他的心里,与之成为朋友,慢慢的放开心胸,不再那么胆小。
2、进行朋友引开注意的方法。
因为他比较胆小,什么事情都不敢说,现在我让班级里几个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尽量在课间和文体活动课以及洗完澡这段时间多和他沟通交流,玩在一起,尽量把他的同化成比较活泼开朗的孩子,慢慢的有个过度阶段。
3、调试座位,把他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课经常走动到他的座位旁,看看他有什么需要,让他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鼓励他,下课与之交谈等。
4、适时鼓励和表扬。
不论大民在哪方面取得进步,我都都会奖励小红花给他,他可以积累小红花来我这里换奖品。
在任何时间进行表扬,当作业、试卷做得较好或者书写有进步工整、吃饭比以前快了、排队不说话了、上课不走什么等等,我都会奖励小花还不忘加几句鼓励性的话语,比如:你真棒、字很漂亮了哦,认真听课了,同学们都要向你学习、你是老师的乖学生等等。
5、学校、家庭紧密配合是教育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我把在学校对他的要求告诉了他父母,希望他父母也一起统一目标来教育孩子,真正的实行家校合历教育,建议该生父母在家经常放一些学习拼音的视屏让七跟着学、跟着读同时纠正他的读音,家长也表示很愿意配合,几乎每周都陪着他辅导该生写作业。
6、与任课老师沟通,把孩子的情况和任课老师反映,一起统一目标,制定措施,齐心协力帮助该生的转化。
一例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个案
一例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个案一例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个案一例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化个案长兴县吴山中心幼儿园张晶霞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杨洋性别:女年龄:4岁班级:小班二、个案生活背景爸妈长期在外做船运生意,洋洋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
老俩口视其为掌上明珠,样样事儿都由着她。
洋洋对爷爷奶奶也特别亲热,整天形影不离。
刚进幼儿园不久,爷爷外出不小心摔一跤,骨折住院了。
奶奶因照顾爷爷,从这以后就有妈妈带洋洋。
妈妈要求严格,让她学习各种知识,画画、背唐诗、每天有作业等,洋洋很不习惯与她一起生活,特别是很多事儿不能按她的意愿来做。
三、个案问题概述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孤僻、不爱说话。
有一天中午,小朋友们都已进入了梦乡,只听见午睡室里传出吮吸的声音。
老师循着声音轻轻地走到洋洋的床头,只见她睡得甜甜的,但是口中却含着食指,津津有味地吮吸着。
将她的手从嘴边轻轻拉上来放在旁边。
可是,她翻了一个身,手指不由自主地又伸到嘴里。
看着被口水浸泡得白白的手指,几次让妈妈对她下了“狠心”。
可几个星期过去了,收效甚微。
四、个案分析(1)来自家庭的幼儿开始上幼儿园,经历了从一个“家庭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顺利转变角色前,幼儿要在家庭中掌握一些最简单的做人处世的原则,如尊重别人,友好相处等。
但过多的依赖爷爷奶奶,使她自理能力差,在画画、手工以及日常生活中远落后于他人,更无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自卑、脆弱、烦躁,使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就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了。
(2)儿童心理学方面幼儿的情绪是伴随人们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活动效率,对行为起着重要的动机作用。
情绪动机作用有正反两个方面,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活动效率,起正向的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降低活动效率,甚至引发不良行为,起着反向的推动作用。
洋洋以“一切由着她”的爷爷奶奶那里,转向严厉管教的父母处。
一方面,她还很不习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情感上,没有把对爷爷奶奶的爱转向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由于两者的教养态度不同,洋洋的行为受阻,使她产生了一种焦虑感。
班主任转变差班案例4篇
班主任转变差班案例4篇班主任转变差班案例第1篇案例简述:有个男生十分迷恋网络游戏,课上、课下经常和其他同学讨论游戏内容。
在上课时,也总是偷偷看那些游戏、军事、武器之类的课外书。
当老师找他谈话,劝他改正时,他会对自己的行为掩饰狡辩,也会表现出认错态度良好,保证坚决改正。
但这种保证往往是转眼就被他抛在脑后了。
/案例分析:〔1〕你怎样看待这个男生的行为?〔2〕你对此有何良策?该男生沉迷游戏,已经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课上课下找同学讨论游戏内容,也是影响了其他同学,久之甚至会影响整个班的学习风气。
而容许老师坚决改正,但抛在脑后,说明他意志力不坚强。
学生沉迷游戏,是因为他从游戏中获得的满足比其他渠道来得多,平时家长陪伴少,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时间少,且孩子处于13岁左右的成长阶段,容易受新奇事物所带动。
而意志力有比拟弱,即使他有心改正,但没有人帮助是很难的,以致于对老师的各种保证被抛到脑后。
对于该生的情况,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做的疏导而不是堵塞。
一味的说教很难到达教育效果。
疏导可从以下方面入口:1.首先是从家庭入手。
家长要引起重视,并且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
陪伴孩子吃饭、陪伴孩子做作业,并且要制约孩子的玩游戏的时间。
2.清理诱因环境。
家长应该将家里的电脑收掉,不给孩子智能手机,管理孩子买的游戏、军事等诱惑书籍,减少孩子看这些书籍的时间,让学生的时间回到学习上。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除了学习时间,可以带孩子去名校参观,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等。
4.给孩子学习进步的奖励机制,可以给孩子进步奖励。
2.再者学校监督。
班主任与学生约法三章,在学习方面多帮助他,让他在学习方面有成就感,体验到学习成功喜悦。
3.家校合作。
对孩子转变情况及时沟通,同时适当改变教育方法。
班主任转变差班案例第2篇每一个班级都有我们经常所说的差生,认真分析学生差的原因,不难发现,在这一群体中,有比拟大的一局部学生是因为潜能没有被发挥出来。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一局部同学无论学业成绩和品德表现都很一般,表现平平,不引人注目,他们戏称自己是被遗忘的角落。
小学生差生转化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众多学生中,总有一部分被称为“差生”,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习惯较差,常常被老师和同学忽视。
如何转化这些“差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李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手段转化差生。
二、案例描述小李,男,12岁,五年级学生。
他学习成绩较差,经常在班级中排名倒数,数学、语文等主要学科成绩均在及格线以下。
此外,小李的行为习惯也较差,上课经常走神,与同学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过打架斗殴的情况。
在了解到小李的情况后,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发现小李之所以成绩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小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关心他的学习,导致他在学习上缺乏动力和方向。
2. 学习方法不当:小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低下,导致成绩难以提高。
3. 自我认知不足:小李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转化策略针对小李的情况,班主任老师制定了以下转化策略:1. 加强家校沟通:与小李的父母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情况,共同关注小李的学习和生活。
同时,定期向家长反馈小李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并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2. 培养学习兴趣:针对小李的学习兴趣,班主任老师为他推荐了一些适合的课外读物,鼓励他多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在数学课上,老师采用游戏化教学,让小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3. 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小李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老师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制定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技巧等。
此外,老师还鼓励小李参加学习小组,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 树立自信心:班主任老师通过鼓励和表扬,帮助小李树立自信心。
在课堂上,老师给予小李更多的关注,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小李积极参与,培养他的团队协作能力。
班主任差生转化案例4篇
班主任差生转化案例4篇班主任差生转化案例第1篇第一次接手一年级的孩子们,为了便于孩子们更快地融入,入学第一天,我让孩子们自由地结识新伙伴。
当我站到一旁充当观众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子——小伟坐在座位上,转着黑溜溜的大眼睛,静静地吸吮着他的左手食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突然,一个孩子大声说:“老师,他拿了我的笔。
”原来是小伟拿了同桌的笔,在老师的劝说下,小伟归还了同桌的笔。
在我到办公室拿东西的间隙,一个孩子飞快地跑来:“老师,小伟爬上了窗子上。
”来到教室,听到小伟在喊:“放我出去,我受够了。
”好言好语劝说了他下来。
接下来,小伟的表现更让我伤透脑筋,上课没笔,帮他削好,不到半节课,他就在桌上将笔磨平了;给他一个新本子,他一会儿工夫,就将它撕一半;同学们坐好听老师讲课,而他却坐在桌底玩;科任老师反映小伟上课不听指挥,还和老师对着干;孩子们常投诉他挖鼻屎到同学们的衣服上;早餐分点心时,分餐员反映小伟常捡点心碎吃;不管什么时候都停不下来,总有些小动作……渐渐地,孩子们都远离小伟了。
小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与众不同的行为?通过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发现小伟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式的,遇到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就用打骂方式。
导致孩子内心较为压抑与焦虑,遇到事情解决不了,他就会用我们认为不可理喻的方式发泄,例如:他来到学校的第一天,他看到课室的窗户是嵌上了防盗网,认为是关着他,他理解不了,就爬上窗户说:“我受够了,放我出去。
”(这是后来谈话中知道的)。
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也有安静的时候,例如上语文课,当我朗读课文时,他就静静地听,做即堂作业,他也特别用心。
每个星期的作文课,当我出示图片让同学们讨论时,他也特别积极参与讨论。
其实小伟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按照孩子的年龄和成长特点来进行培养,只是用了较为简便、快捷的方式——打骂来处理,令孩子应有明辨是非、对错以及各项能力都没有好好地建立起来,使孩子在群体生活中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
教学案例 小学班主任转化差生案例
这样的学生不能说“无药可救”
案例:(这是发生在2022年中的一个案例)我班有一位学生,她叫李丽,且家境贫寒。
因为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不得不寄宿在亲戚家。
她行为习惯差,经常逃课,上课睡觉,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人们认为的那种“无药可救”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
面对李丽的情况,我主要是通过转变她的心态——“要我学”专为“我要学”;善用鼓励或表扬;巧用批评管理的方法来对待。
我跟他舅舅和她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她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给予不同程度的鼓励,让她感受到收获的喜悦,获得荣誉是一种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
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用心灵去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行为上认识到自己错误、并设法改正错误。
平时在学校或班上开展的活动中,我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从中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而不是别人要我干什么。
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人格魅力去浇灌他们、感化他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有人在关心我,有人在看着我。
从那以后,我班的李丽同学不再是人们眼中“行为习惯糟糕、无药可救”的学生了,而是一位品行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
虽然李丽同学的进步能让大家有目共睹,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她成长中的一个起步,还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应还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不断去改善。
差生转化案例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差生转化案例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在我支教的这个班上有个小安(化名)的同学从开学起就是班里的惹事精,在我的课堂上还算遵守纪律,但经常有同学打他小报告。
一天做完操,大家都往回走,他便和一个孩子推推搡搡。
弄得校长也点了五二班的名。
我很生气,课后教育他:“为什么打架?”他说另一个同学跑操时,老是慢,总是被我踩到脚,就起了争执……。
又过了几天,他又跟隔壁班另一个同学打起来了。
他还是表示责任在对方,他才动的手。
并隐含着自己也是被迫才用拳头伸张正义的。
联想起之前一连串的问题,我敏锐地感觉到,发生在这个孩子身上的这一系列事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打架“特例事件”,它的背后折射出了一个很大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
我从发现小安(化名)的行为习惯开始观察,一直很关注他的一举一动。
我也采取了不少方法。
随着时间的过去,他的习惯仍没有多大的改变。
我心中特别的着急,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心理和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呢?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多方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从与他的妈妈交谈中,我了解到,该名同学的父亲在外地忙于工作,常常不能回家,无力顾及家庭的其他事。
由于他是家里的独生子,所以孩子的妈妈存在过的为自己的孩子开脱各种错误的行为。
我和他妈妈交流时,指出孩子的缺点是希望孩子母亲配合教育。
反而他妈妈把他的一些不良行为当成了“优点”,说什么现在的社会孩子就应该霸气一点,不能管的太严……因此,相对而言,他在家里就没有管束了,性格方面也霸道了。
这种家庭环境导致了他觉得他怎么都是对的,怎么都是好的,所以与别人不会交流,动不动就动手解决问题。
孩子妈妈也过多地把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教授文化知识层面。
不知不觉中,孩子形成了“我一定要让别人都关爱我、宠着我、听从我”的意识和心理,于是这样的“明知故犯”行为就出现了。
我有意识地课下经常与他交流,了解他遇到的困难,帮他想办法解决;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尽量让他每节课都有所收获,逐渐享受到课堂的乐趣;找一位学习优秀、热心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桌,时时提醒他,帮助他改掉随便讲话的坏习惯。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徐琛琛,四年级学生,本学期转到我班。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
但他脾气大,纪律散漫,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
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徐琛琛“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
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
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
[归因分析]首先从家庭情况来看。
徐琛琛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平日里徐琛琛一直由祖父母照管、教育,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
祖父母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于是徐琛琛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
所以徐琛琛来到学校后,同学不买他的帐,老师也不会无原则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徐琛琛的前任老师操之过急的教育使徐琛琛造成了错觉: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
倔强的徐琛琛天真地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
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干预策略]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对徐琛琛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
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徐琛琛暂时离开“宠境”,希望徐琛琛的祖父母严格要求。
2、耐心激励,换位认知自徐琛琛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
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徐琛琛很乐意当小干部,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
在我的协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
徐琛琛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
[收获与启示]现在徐琛琛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习惯偏差生转化案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记得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老师们见到我就说:“李老师,你班的小调皮有好几个,你得留心啊!”
是啊!这个班男生比较多,其中不乏调皮好动,又喜欢打架的男孩子,和他们接触久了,我渐渐地熟悉了他们的脾气,也知道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分别对待他们。
但其中有一个男孩子,却让我头痛不已,我几乎用尽了不少方法,软硬兼施的对他进行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
他是个性格非常外向的男孩子,起初在刚入学的时候,并未表现出和其他男生有很大的差异,可渐渐地我发现他在班里脾气很差,特别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又是一幅恨天恨地恨不得把和他作对的男孩子狠狠揍一顿的样子。
一星期下来我偷偷为他统计过,总共发脾气7次,平均一天1—2次,而且他的自控能力很差,脾气很极端化,喜怒无常。
针对他这种情况我起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他口头上说改,也很明白事理,但事后过后没过多久,我又会看到他在教室里激动地又蹦又跳,严重的时候还会自己撞东西。
而班上的有些男生知道了他的脾气,故意要和他闹着玩,引他发脾气,这样他的脾气越来越差,经常在班级中闯祸。
他的父母也为他在学校的表现非常烦恼。
起先我也只是把他在学校的表现如实地讲给他父母听,他们也答应一起协助帮他改变坏脾气,但我们并未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又有一次,他在学校犯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打电话向妈妈解释原
因,他一边打一边哭。
过了一会,他妈妈来到了学校,我们就开始对他的性格问题进行了整整两节课的探讨,我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地随意,但也很真实。
应该说他的父母非常通情达理,他们对孩子并不是溺爱,我也详细的了解了他在家中的表现。
另我惊奇的是,在学校里经常乱发脾气的他,在家中确是一个非常听话和孝顺的孩子。
据他妈妈说,因为她和他爸爸工作忙,有时候把他送他邻居耿鹏召家,但大部分的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非常的融洽,而且可以说说笑笑。
他妈妈还给我举了几个印象很深的例子。
有一次夏天的中午,她从外面办事回来,一回家,他马上给妈妈拿西瓜,开电风扇,问这问那,另她非常感动。
她对我说:“李老师,说实话,你真的想象不出,他在家里是一个多么听话,多么孝顺的孩子,就像我也想象不出,他在学校里怎么会如此的激动乱发脾气。
我每天放学在校门口接他的时候,真的很担心,怕他又犯了错误被老师留在学校里,我很希望他和其他的孩子一样,每天高高兴兴的排着对从学校里出来。
然后跑上来抱住我。
我们不需要他有多优秀,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的成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融为一体。
”
我被她的话深深感动了,这不过是一个母亲最平凡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做一名普通的学生,做一个可爱的孩子。
那么作为班主任的我,怎么能够不尽力帮助她呢?这也是我的职责。
然后,我又和她讨论孩子是否有多动症的倾向,她说,起先她也曾怀疑过孩子真的有多动症,但后来去医院检查,结果不是多动症,孩子很健康。
然后我和她一起分析,
的确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存在着一种亲情的关系,即使孩子有错的地方,作为父母肯定是宽容地对待,你对他宽容,他自然也就心平气和了。
这样他的心境也就很平静了,也不容易激动。
但是作为学校的一个大环境,孩子和孩子之间不可能像和父母一样那么包容,也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争吵起来,这样一争吵,他就特别容易激动,这样就可能导致和其他小朋友不断发生冲突。
而且会恶性循环,他一吵,同学不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他的脾气就越来越差。
为了帮助他,我召开了班队会,在班队会课上,我让他作自我介绍,把自己的优点说给大家听,并和全班多次一起策划、召开了“我是一片小树叶”、“璀璨星空”的主题中队会;课下,我又组织同学们与他一起做“抓耳朵”、“三个字”的游戏。
他渐渐的变了。
慢慢的,我们达成了一致的解决办法,给他创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宽容的环境,我帮他找了一个很文静的女孩子做同桌,而且他也很喜欢和这个女孩子一起玩,在他位子的周围,我也找了一些很安静的男孩子,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脾气都非常好,不喜欢和别人吵架。
换座位前,我找他的同桌谈话,我说:“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很善良的女孩子,你对人也很宽容,老师现在让你和xxx一起座,你要经常帮助他,让他改掉坏脾气好吗?”女孩子很大度,也很愿意帮助他。
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我发现他安静了很多,教室里很少在听到他大声的喊叫,也很少看到他在和其他的男孩子吵架,许多老师都说他进步可真大。
看来,同桌和周围的环境慢慢改变了他。
在他偶尔犯错误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他“你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你愿意看到妈妈
一直在伤心吗?”他便很懂事的摇摇头。
有时候,他还会很主动的来问我:“李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可以加分吗?”看来,他的确也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只不过要我花更多的心血去关注他,去提醒他,去帮助他。
期末颁奖时,我们看到他捧着奖状笑了,笑的是那么开心,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张小小的奖状,而是唤回了他自信的捷报,在“家园式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就这样,在短短的半年里,我们利用“家”的这块教育阵地感化着一个又一个的同胞,由全校闻名的“乱班”转变成了走出校门的“优秀班集体”,他成为了我们的卫生委员,为自己心里的这个“家”做着贡献。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
”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孩子,也应该给予最大、最多的爱心,更要为孩子搭建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园文化氛围,那才是班级。
教育的特征是育人,育人的关键是“心灵感化”。
以情感人,以事激励人,从而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集体,是一块沃土;集体的力量,更是雄厚的。
集体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家。
班集体的爱对于教育学生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看我们怎样把握。
情感决定行为,支配行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要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情、用爱去教育学生,并利用好班集体这个特殊的阵地教育、帮助、感化每一个需要爱的孩子。
这样,教师的爱就会真正成为“后
进生”心中的雨露阳光。
阳光属于每一个孩子,我们去做一朵爱的云彩,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干渴的土地和稚嫩的花草。
利用好集体这块主阵地,对学生做好教育工作,用集体的爱心感化每一个需要爱的孩子,多理解他们,关心他们,鼓励他们,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耐心,使其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自身的潜能,逐渐消除自卑的心理,恢复自信心,让暂时落后的他们在美好的前景中抬起头来,朝着拥有“人人羡慕之家”的方向努力,激发孩子身上的潜能,只有这样做,我们的教育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