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民俗——坐歌堂
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
![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0832ca1fd4d8d15abe234eca.png)
2019年4月下半月刊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现状及发展方向曹馨月1 黄学彬2本文主要以四川省武胜县为例,分析旅游规划的方向,主要从区位条件、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状况、城镇发展状况、政策环境、文化背景和旅游整体发展背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可以为整个未来的旅游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一、区位条件分析(一)地理区位武胜县属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市西南部,东邻广安,西接遂宁,北倚南充,南靠重庆,扼川东川南进出之咽喉,踞川渝物资集散之门户。
同时,武胜位于嘉陵江中下游,千里嘉陵江纵贯全境,蜿蜒武胜117km。
(二)交通区位武胜水路交通条件优越,至2020年,嘉陵江黄金水道经梯级开发渠化后,千吨级船队可由武胜直到重庆,进而通江达海。
公路交通方面,武胜距离广安40 km、遂宁70 km、南充54 km、重庆100 km、成都250 km,国家高速G75兰海高速(渝武、南武段)、国道212线、省道304线在境内纵横交错,武胜到重庆、成都均实现了全高速连接,到重庆仅1小时,到成都2.5小时,到广安0.5小时,到南充1小时。
武胜紧邻广安、华蓥、庆华、南充和合川等火车站。
兰渝铁路将贯通县境设站,2014年兰渝铁路全线贯通后,武胜到重庆、兰州及沿线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
(三)旅游区位国家发改委2017年6月颁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提出打造5条旅游带,分别是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红色精品旅游带、人文遗迹旅游带、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自然风光旅游带,其中,红色精品旅游带主要包含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达州和开县等县市,武胜正好位于红色精品旅游带中的广安市。
二、社会经济环境分析2018年,全县GDP实现124.3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4%,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亿元,同比增长23.3%,拉动经济增长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25.1%,拉动经济增长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11.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广安区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中“坐歌堂”现状研究
![广安区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中“坐歌堂”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57aaa86524de518974b7d00.png)
◎ 音 乐探 索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7期 总第518期
广 安 区悦 来镇 汉 族 传统 婚 嫁 中 “坐歌 堂 ”现 状 研 究
姜 敏
(四川幼儿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四川 绵 阳 621000)
摘 要 : “坐歌堂”是 汉族传 统婚嫁仪 式程 序之一 ,其广泛流传 于川东地区。其为女子 出嫁前一晚在 家中堂屋所举行 的重要仪 式。本文在 查阅文献资料和 采访 当地 “坐歌 堂” 亲历者 口述的基础上 ,对 悦来镇 汉族传 统婚 嫁仪 式 “坐歌 堂 ” 进 行 梳 理 , 以 此 呈现 出 “坐 歌 堂 ” 仪 式 程 序 的 具体 环 节 ,从 而观 得 “坐 歌 堂” 之 全 貌 。 通 过 实地 调 查 对 “坐歌 堂 现状进行研 究,并发 现 “坐歌堂 这一仪 式程序 正在 简化 ,并有 可能在 未来几十年逐渐 消亡 。为 了保护和传承 这一传 统文化 ,本 文将结合悦来镇具体 情况提 出一 些合理化 意见 或建议。 同时,为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统 文化 的相 关研 究提供 一 些可供参考的 资料。 关 键 词 : “坐 歌 堂 ;传 统婚 嫁 仪 式 ; “哭嫁
家乡介绍ppt
![家乡介绍ppt](https://img.taocdn.com/s3/m/bf088bc7910ef12d2af9e7c1.png)
• 小凉山简介:
• 小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 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它是大雪山 的东南分支。西北方为大、小相 岭,东南方隔金沙江与五莲峰相 望,东北方没入四川盆地。海拔 2000~4500米,为金沙江、马边 河的分水岭。以黄茅埂为界,东 为小凉山,西为大凉山。
• 通江简介:
• 通江县是四川省巴中市辖县,位于巴中 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 处,居北纬31°39′∼32°33′,东经 106°59′∼107°46′之间,幅员4116.58 平方公里。县境与7个市县区的40个乡 镇接壤(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 靠巴州区、南江县,北连陕西省南郑、 西乡、镇巴三县),县界总长551.82公 里。 2012年,通江县被誉为 “川陕苏 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 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称号。
我们的家乡
中华传统课介绍
源远流长嘉陵江 千年绸都南充城
• 南充简介:
• 南充历史悠久,公元前202年汉朝汉高祖刘邦设 安汉伊始,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 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闻名遐迩丝绸之都,久负盛名水果之乡。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交通枢纽城 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经济、文 化、交通、商贸和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 脏”“川北重镇”之称。2012年入选“中国特 色魅力城市200强”。
下面是南充的一些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
• 广安简介:
• 广安,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中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 量充沛,物产丰富。境内嘉陵江、渠江曲折回环汇 入长江,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平行分布于市境 东部;总面积6339.22平方千米,下辖2区、3县、1 市;2017年户籍人口464.7万人。
营山民歌生成的人文背景
![营山民歌生成的人文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87a92fd5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d.png)
营山民歌生成的人文背景作者:李秀明来源:《音乐生活》2020年第03期美国安东尼·西格尔在《苏亚人为什么唱歌:亚马孙河流域印第安人音乐的人类学研究》一书中指出苏亚人与其他声乐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歌曲都是来自外界——来自动物、变形的苏亚人和其他人类社区。
所有的歌曲都是集体仪式中一部分;也有季节性歌曲,特殊典礼的歌曲,作为典礼活动中一部分的个人的叫喊歌,但是没有情歌、反抗歌或者摇篮曲。
[1]此说意在指出一个区域或族群的民歌的生成与本地区、本民族的人文背景息息相关,有什么样的人文背景就有与之相应的民歌。
营山民歌丰富、曲目量大,用报道人的话来说:“那几年看什么歌都有……都捡(学)全了的,现在记不全了”(赵淑碧语[2])。
根据演唱内容来划分,营山民歌大体上可以分为:儿歌、劳动歌、山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婚嫁歌、孝歌、时政歌、节令歌等类别,每一类又有诸多同一主题不同唱词、不同旋律的歌曲。
营山民歌唱词格律严谨、押韵,衬词较多,歌词生动、生活化,但又不乏诗的意境;其曲式结构相对短小,以二乐句、四乐句为主构成完整而独立的多段体,较少有复杂曲式结构;室内演唱的儿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婚嫁歌、孝歌、时政歌、节令歌等多为平腔,旋律线起伏较小,音调趋于平稳,室外演唱的山歌、劳动号子等民歌多为高腔,旋律线波动较大,音调高亢嘹亮;调式以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等民族调式主,旋律主要由sol、la、do、re、mi五聲音阶构成,有少量六声、七声音阶,其中不乏由sol—la—re构成的三音列和sol—la—do—re四音列构成的民歌,音乐风格的地域特征较为鲜明。
下面将从营山的自然环境、民间风俗、文化圈层等方面分析其民歌生成的人文背景。
营山县地处巴河和嘉陵江之间,介于东经106°25’45’’和北纬30°54’36’’之内,年平均气温17.8°(极端高温40°左右、极端低温1°左右),平均海拔400~500米(东部陈大寨山主峰高889米,为全境之巅,四喜乡于家滩海拔254.7米,为全境最低点),由北而南依次出现低山[3]、丘陵(深丘、浅丘)、浅丘平坝地貌,南部边缘有低山、丘陵点缀[4]。
广安旅游推介词
![广安旅游推介词](https://img.taocdn.com/s3/m/5eea82ee49649b6648d747a8.png)
“小平故里行·广安欢乐游”旅游推介词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广安旅游业发展成果。
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走进广安!一、认识广安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中国旅游经济思想的倡导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
位于四川省东部,毗邻重庆,辖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幅员面积6344 平方公里,总人口470 万。
拟打造为“西部经济高地、政治文明样板、旅游观光圣地”。
广安人居环境一流,城市典雅精致,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十多项桂冠,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2014 年“5.19 ”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举办城市。
广安,交通便捷通达。
沪蓉、达渝、渝武、川陕渝高速公路和襄渝、兰渝铁路纵横交错,县县通达,到南充、重庆、达州机场分别约40 分钟、1 小时、1.5 小时,正在规划建设广安通用航空机场,直通长江黄金水道的广安港已通航。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广安旅游业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 A 级旅游景区13 个(其中5A 级景区 1 个、4A 级景区5 个)、全国首批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 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 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1 个、示范点 2 个,星级饭店及精品主题酒店40 余家(其中五星级饭店 1 家)、旅行社(含分社)33 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市 1 个、示范乡镇16 个、示范村30 个、星级农家乐121 家。
“小平故里行·广安欢乐游”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品牌,广安被纳入全国首批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已成为四川红色旅游的龙头和全国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二、乐游广安广安,是一方古老的土地。
3000 多年文明,积淀了内涵丰富的地方文化。
南宋安丙族属墓群,堪称南宋文化宝库;华蓥山宝鼎,佛教文化源远流长,系全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武胜县宝箴塞,被誉为国内罕有蜀中第一军事要塞;神龙山巴人石头城,是中国最完整的巴人遗存,讲述着2000 年前的故事;坐歌堂、巴渝舞、云童舞、岳池灯戏、手掌木偶戏等民间技艺令人惊叹;华蓥山幺妹文化、嘉陵江龙舟文化、川东农家文化内涵丰富。
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b9371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d.png)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51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郭智伟 彭于玲摘要:广安地理位置优越,民俗文化丰富,即巴蜀文化、红色文化、红岩革命精神等,广安的民俗旅游成了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了解到广安的地理、社会、精神、游艺等旅游资源概况,找出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资源分散、开发建设不够、知名度不高、人才缺失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提出适合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而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民俗旅游,它不仅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也成了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项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旅游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
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者参观考察,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性的民族文化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拥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安,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南与重庆市接壤,西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与南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毗连,1993年7月设立广安地区,1998年7月撤广安地区设立广安市,现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代管华蓥市,总面积约6344平方千米,是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并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一、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一)物质旅游民俗资源广安拥有国家A 级景区16个,其中1个5A 级,5个4A 级。
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数百万的乡村旅游者。
湘南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仪式音乐田野文化志
![湘南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仪式音乐田野文化志](https://img.taocdn.com/s3/m/579541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e.png)
湘南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仪式音乐田野文化志湘南瑶族“盘王节”暨“坐歌堂”仪式音乐田野文化志湘南瑶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活动。
其中,盘王节和坐歌堂仪式是瑶族特有的音乐田野文化活动,承载着瑶族人民对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盘王节是瑶族人民举办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三举行。
据史书记载,盘王节始于瑶族祖先迁徙过程中,为纪念神明降临,百姓从此庆祝此日。
这一节日在瑶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盘王节期间,人们会穿着盛装,戴着瑶族特色的饰品,庄重地走进神庙。
在神殿内,尊崇的巫师会高举象征神灵降临的神王画像,并舞动神器。
他们穿着五彩斑斓的纱裙,手持翠绿的枝干,舞蹈着瑶族民间舞蹈——盘王舞。
盘王舞以韵律明快、舞姿矫健而著名,通过舞姿的展示和肢体的动作,表达了瑶族人民对神灵的敬畏与虔诚。
在盘王活动中,音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瑶族的拉丁音乐器乐是盘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丁音乐器乐由瑶族巫师和音乐家共同演奏,他们手持木器,琵琶和竹子,奏出传统的乐曲。
乐曲旋律激昂悠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音乐器乐的节奏配合着盘王舞的舞动,使整个庆祝活动更加热烈和激动。
与盘王节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坐歌堂”仪式。
坐歌堂是瑶族传统音乐会的一种形式,也是瑶族人民表达情感和寄托思念的方式。
这个仪式通常在农作物丰收和新年间举行,为了庆祝和感谢神明的恩赐。
在坐歌堂仪式中,人们会坐在一起,合唱瑶族传统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神灵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充满了瑶族人民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歌曲的旋律轻柔悠扬,歌词富有哲理和诗意。
坐歌堂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旨在祭祀神灵,祈祷丰收和平安。
坐歌堂的音乐演绎更加注重群体合唱的方式。
人们以固定的合唱形式组织,由一名主唱领唱,其他人员合唱和合奏。
合唱的群体力量和音乐的和谐性给人一种宏大而庄重的感觉。
此外,音乐会上还经常穿插有瑶族的舞蹈表演,以丰富演出的内容和形式。
湘南瑶族的“盘王节”和“坐歌堂”仪式音乐田野文化富有独特的魅力和积淀。
四川岳池县之民俗文化及奢娱性特点
![四川岳池县之民俗文化及奢娱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2df1ef4afe04a1b071de61.png)
四川岳池县民俗之灯戏、坐歌堂和特有的民俗文化及奢娱性特点摘要:位于川东、隶属广安、有“银岳池”美誉的我的家乡四川岳池县,有独特而鲜明的民俗文化。
无论是在生活习俗、礼仪习俗、语言习俗或是传统节日文化及娱乐习俗方面都有自己个性和特点。
诸如岳池米粉(米线),岳池灯戏,婚嫁礼仪中的坐歌堂,还有农家文化节,以及语言习俗中的俚语诸如“公公:爷爷;婆婆:奶奶”等等。
岳池的这些民俗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盆地意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等因素形成了它奢娱性的这样一个特点。
关键词:岳池;灯戏;坐歌堂;节日文化;奢娱性引言从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算起,四川岳池算得上是一个具有一定历史的县城,其民俗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变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反映着民间百姓的集体普遍意识和思想及行为习性和意愿,是人们心态的一种折射。
岳池的民俗文化从日常生活到传统文化节日,从生活、礼仪到娱乐都有与其他的地方别具一格。
同时,岳池的民俗文化除了具有一般民俗文化具有的普通特点外,还具有一个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奢娱性。
基于如上这些,本文拟从岳池特有的民俗文化岳池灯戏,婚嫁礼仪中的坐歌堂及传统节日文化等这些民俗内容及奢娱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试做介绍和浅析。
岳池县建于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分南充、相如(今蓬安)2县地置,治所初设于岳池水附近,故名“岳池”。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新民、和溪2县废,并入。
清熙七年(1668年)并入广安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
清宣统三年(1191年),大竹县人余临川率义军进驻岳池,结束清王朝在岳池的统治。
1949年12月16日解放后,岳池县属南充专区。
1993年划入广安地区,广安地区改为广安市后,隶属广安市。
一、岳池民俗之灯戏灯戏,是源于川东北的地方剧种,它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建,经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无数民间艺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远自秦汉以来,生活在嘉陵江与渠江流域的巴人,由于交通闭塞与文化经济的落后,流行着不少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社会风俗。
瑶族“坐歌堂”的传承与发展——以湘南三市六县八瑶乡为例
![瑶族“坐歌堂”的传承与发展——以湘南三市六县八瑶乡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424f36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0.png)
- 80 -2023年 第7期“坐歌堂”是湘南阳明山脉瑶族聚居区的民间习俗,几百年来,广泛流传于常宁、新田、祁阳、桂阳、宁远、双牌、金洞等县、区、市的瑶族地区。
这些地区的瑶胞们每逢探亲访友、生日喜庆、讨亲乔迁等喜事,在恭贺宾客到来的当晚,便举行“坐歌堂”活动。
“坐歌堂”歌手的选择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对歌双方比较陌生,二是异性相配,三是年龄相当。
“坐歌堂”以对歌为主,通过歌词来回答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对歌当中,还夹杂故事、说白、笑话。
歌词的内容丰富多样,从古到今、天南地北、谈情说爱、生产生活都可涉及,形式有烟歌、茶歌、酒歌、采花歌、爱情歌、姻缘歌、盘问歌等。
具体内容要因双方歌手的条件而定,如双方均未结婚,则以爱情歌为主;如已结婚,则以姻缘歌为主,所以“坐歌堂”不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瑶族“坐歌堂”的传承与发展——以湘南三市六县八瑶乡为例□ 李巧伟摘 要:“坐歌堂”是湘南瑶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维系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职能,曾面临失传的危机。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的实施,近几年在盘金胜、盘文琇、赵飞等人的不断努力下,“坐歌堂”得以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坐歌堂”;传承;发展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23年第7期- 81 -动,还是情感联络的场合。
“坐歌堂”时间视双方水平而定,一般是一个通宵,如双方实力强,则会延续两个或三个晚上,直到尽兴为止。
瑶族“坐歌堂”具有“古、多、广、美”的特征。
第一,曲调古老,瑶歌作为区域文化的一部分,流传千百年,经久不衰,其曲调传至现在也不曾变动,是祖先给子孙留下的文化瑰宝;第二,歌词内容多,涉及天文、地理、历法、动植物、谜语,还有古代传说,因此“坐歌堂”也是传授知识的途径;第三,流传地域广,“坐歌堂”流传从新田县到宁远县、常宁市、祁阳县、桂阳县、宜章县、资兴市等,遍布湘南各个县市,是瑶胞们走亲访友的重要沟通方式;第四,歌词、曲调优美,瑶胞们借瑶歌抒发心中的情感,感情真挚,歌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且严守瑶语“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传统,一首瑶歌由四句组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用瑶语押韵。
四川广安民俗艺术的发展思考
![四川广安民俗艺术的发展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269a32003d8ce2f01662307.png)
四川广安民俗艺术的发展思考民俗艺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近年来,在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广安市的民俗艺术也获得了新的继承和传扬,为使这一良好的势头得到巩固和延续,本文结合实际,就四川广安民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建议。
四川广安的民俗艺术现状地处四川省东部的广安市,受到古代巴人传统文化和川东地域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艺术是十分丰厚的,民俗工艺美术如武胜飞龙竹丝画帘、岳池顾县竹编凉席等,民俗表演如地方戏曲、坐歌堂、连响舞等,民俗文化活动如岳池川东农家文化节、华蓥山抬幺妹节、武胜龙舟旅游文化节等等,都是深受广安人喜闻乐见的民俗艺术形式。
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以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都使得传统民俗艺术受到了强烈大的冲击,甚至很多民俗艺术逐渐消失在广安人的视野。
究其原因,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电视、互联网取代了传统文化形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新宠,民俗艺术没了市场,也就没了生命力。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有经验的民俗艺人都选择谋求“更好的”发展,放弃了需要数年才能培养出来的民俗文化技艺,造成了民俗艺术本来就所剩无几的人才的流失和技术的失传。
因此,如何发展?怎样传承?是当下地方民俗艺术面临的巨大考验。
广安民俗艺术的发展建议1.对本地民俗艺术进行全面研究广安的民俗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其本身就具有一个丰富的体系,现在广为人知的一些民俗文化项目,只是整个广安民俗宝库中的优秀代表,尚有许多优秀的民俗艺术形式等待着我们的开掘、研究和宣传。
所以说,想要真正推动地方民俗艺术的传承,首要做的就是对本地民俗艺术的全面研究,也就是挖掘、研究和宣传。
首先是挖掘。
政府应委派文化部门,组建专门的民俗考察小组,采用田野考察的方式,对广安的民俗资源进行彻底的普查。
因为很多民俗艺术都散落在民间,而民间艺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乏传承意识,所以通过这种普查,一方面能够挖掘出一些新的“珍宝”,另一方面则能够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一些民俗艺术进行抢救性的保护,使现有资料不再遭受二次损失。
川北特色民歌赏析
![川北特色民歌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c664d6d6529647d26285250.png)
川北特色民歌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川北的地区,民歌资源丰富,不仅有号子、山歌、小调,而且还有戏曲、舞蹈、风俗音乐、唢呐曲等。
在形式、体裁、风格上各具特色,为了突出热闹与欢快的气氛,常常配以敲锣打鼓声,而方言词汇的使用更是增添了民歌的地域风格。
川北的地区,民歌资源丰富,不仅有号子、山歌、小调,而且还有戏曲、舞蹈、风俗音乐、唢呐曲等。
在形式、体裁、风格上各具特色,为了突出热闹与欢快的气氛,常常配以敲锣打鼓声,而方言词汇的使用更是增添了民歌的地域风格。
下面逐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劳动中的说唱——薅草锣鼓歌丘陵是川北主要的地理地貌,其生产方式也主要是农业。
其中,青川的薅草锣鼓是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田野间,应时争日,一人敲锣自称“歌手”或“歌郎”,一人击鼓称“联手”。
唱歌与敲锣击鼓交替进行。
一般情况下,有歌郎一人说唱,打一段锣鼓点子后唱两句歌词或者一段说白。
有时也可两人同时唱,或者一问一答,或者与众人唱和,达到解乏的目的。
因歌词内容要密切配合一天的劳动程序进行安排,故音乐结构形式独特,程序完整。
其结构由“起头、正唱、耍腔、收尾”四部分组成。
每一部分都由独立的上下句组成的单曲体结构组成,每唱完一个上下句就用一排锣鼓点子连接,以唱为主,锣鼓点子起连接烘托作用。
这四部分中,“正唱”是主体部分,篇幅比较长,内容有完全成书的唱本如《清官图》《说唱增广贤文》......;也有固定格式七字文或十字文在民间流传,如《十二杯酒》《十二挑水》......音乐结构,以上下句为基本单位,随劳动律动而变换节奏,旋律舒展,唱腔朴实。
调式也基本都是五声徵调式,尾音都落到“5”上。
薅草锣鼓歌采用地方方言歌词,在《讲规矩》中出现的歌词:.....第八不许光摆条......,这其中“摆条”就是指的“摆龙门阵”“聊天”之意。
即使是方言,也还是要讲究押韵。
唱词讲究韵脚,中间根据需要加入衬词“山歌子来子山歌,你的莫得我的多。
我屋装了几背篼,坡上搁了几岩壳”这里韵脚的字分别是:歌、多、壳,波梭辙。
坐歌堂——精选推荐
![坐歌堂——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aab85dc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2.png)
坐歌堂坐歌堂原⽂地址:坐歌堂作者:邓四平川北农村,情投意合的少男少⼥在说媒、对⾯、看家、过礼、排好⼋字、选定黄道吉⽇之后,便要谈婚论嫁了。
⼥⽅出嫁到夫家去的前⼀天便要在娘家举⾏盛⼤的坐歌堂仪式。
⾸先我们讲⼀讲坐歌堂的历史:⼀、坐堂歌的历史坐堂歌的历史源远流长。
隋唐时期兴起,以后代代传承,流传⾄今,不断光⼤,流传⾄今已经有⼀千多年历史了。
宋朝⼀个名叫周去⾮的⽂⼈在其所写的《岭外代答》⼀⽂中就⽣动形象地记叙了我国南⽅民间伴嫁唱歌的习俗:“嫁⼥之⼣,新⼈盛饰庙坐,⼥伴亦盛饰类辅之,叠相歌和,含情凄惋。
”湖南《嘉⽲县志》更有详细记载:“嫁⼥前⼣,具酒馔,集妇⼥唱歌。
歌阙,母⼥及村姑伯姨,相⽽泣,循叠相继,达曙乃⽌。
”明末清初时,湖⼴填四川,⼤批“湖⼴”移民进⼊四川,成为今天多数川⼈的先祖。
移民⼊川,风俗习惯也随之带⼊。
四川东北部南充等地扼移民⼊川要道,遂成为吸收移民最为集中的地区。
随时间的推移,具有川东北特点的,有⼀套完整程序的婚嫁礼俗“坐歌堂”也逐步形成,但曲调、歌词表现形式等⽅⾯,仍有浓烈的“湖⼴”婚嫁歌的意味。
此习俗⼀直沿袭到“⽂⾰”时才逐渐⾛向衰弱。
⼆、“坐歌堂”习俗的作⽤及意义“坐歌堂”是在姑娘出嫁的前⼀天晚上,以新娘和伴嫁姑娘为⼀⽅,以新娘的嫂嫂、婶娘和已出嫁的姐妹为⼀⽅,互相对歌。
称之为婚嫁歌,或嫁⼥歌,或者⼜叫“哭嫁歌”。
对歌分说郎、道情、对歌三部分。
“说郎”由婶、嫂⼀⽅提问,新娘⼀⽅回答新郎的⼈品、外貌及恋爱经过。
“道情”是对歌的中⼼。
双⽅运⽤⼤量的⽐喻、双关等⼿法,回忆共同相处的美好岁⽉,表⽰依依惜别之情。
⽗母兄嫂在道情中,把如何待⼈接物,尊⽼爱幼,勤俭持家,处理好婆媳、夫妻关系等唱给新娘听,新娘都⼀⼀作答。
这实际是新娘离家前,长辈对她进⾏⽂明礼貌教育。
新娘也可以对⽗母兄嫂提意见,⽆论多尖锐,⽗母兄嫂也不能发⽓。
这些都可以说是好传统,也是母⼥恩爱、姑嫂和睦的重要原因。
“对歌”则是对歌双⽅互相猜谜,歌声委婉悦⽿,歌堂呈⼀派热烈欢快⽓氛,⼀直唱到雄鸡报晓,接新娘的⼈们到来为⽌。
民俗学视角下川东“坐歌堂”婚俗的文化内涵
![民俗学视角下川东“坐歌堂”婚俗的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448a3ec748d7c1c709a1458a.png)
民俗学视角下川东“坐歌堂”婚俗的文化内涵作者:刘婷婷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川东“坐歌堂”是四川汉族民间婚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川东民俗中不可或缺的民俗事项。
“坐歌堂”是指姑娘出嫁前夕举行的一种歌唱仪式,其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俗的发展与文化相伴相随,民俗体现着文化,而文化又通过民俗得以延续与传承。
本文将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从民俗学角度分析川东“坐歌堂”对川东人们的生活模式的影响。
它既对该群体语言、行为和心理所起着维系作用,又反映着人们对爱、对美的追求。
关键词:川东;坐歌堂;文化;民俗“坐歌堂”是川东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美动情的民俗传统文化,闺女出嫁前夕,要唱嫁女歌,又叫“坐歌堂”。
目前在广东、湖南、四川等地都有流行,但川东地区的“坐歌堂”与其余两地相比,又表现出独特之处。
不管是在举办的时间长度方面,还是具体婚嫁唱词方面,川东“坐歌堂”明显带有自己的地域风格,它是巴文化、蜀文化和移民文化在长期积淀中,逐渐形成一种和谐的融合状态。
为了更多的收集川东“坐歌堂”婚俗的资料,笔者选取以川东名城邓小平的家乡广安市作为田野调查的对象。
在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并对收集资料的进行整理和分析后,本人希望更有利于帮助大家理解“坐歌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广安民俗“坐歌堂”的文化传承性民俗的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传递方式。
[1]川东“坐歌堂”婚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坐歌堂”由巴人传入四川,与蜀文化碰撞交融。
川东因与巴文化相交距离近,受巴文化的影响大,特别是广安。
《广安市志》中记载:“广安上古属梁州,殷属雍州,周立巴子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
设巴郡于江州(重庆市)。
广安属巴郡。
”所以广安的婚俗“坐歌堂”[2]中巴文化更突出,但曲风曲调上又保有陕南民歌的韵味。
再加上后面湖广填四川,将湖南江永的女书文化传入过来,经行了再一次的融合与发展。
广安区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中“坐歌堂”现状研究
![广安区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中“坐歌堂”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43fb29a300a6c30c229f64.png)
广安区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中“坐歌堂”现状研究作者:姜敏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7期摘要:“坐歌堂”是汉族传统婚嫁仪式程序之一,其广泛流传于川东地区。
其为女子出嫁前一晚在家中堂屋所举行的重要仪式。
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采访当地“坐歌堂”亲历者口述的基础上,对悦来镇汉族传统婚嫁仪式“坐歌堂”进行梳理,以此呈现出“坐歌堂”仪式程序的具体环节,从而观得“坐歌堂”之全貌。
通过实地调查对“坐歌堂”现状进行研究,并发现“坐歌堂”这一仪式程序正在简化,并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逐渐消亡。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本文将结合悦来镇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或建议。
同时,为这一传统文化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坐歌堂”;传统婚嫁仪式;“哭嫁”广安区悦来镇辖于四川省广安市,在广安市所辖的少数偏远乡镇还尚存汉族传统婚嫁仪式“哭嫁”和“坐歌堂”。
在这些乡镇中许多年老夫人皆会“哭嫁”,因在她们年轻时都亲历过“哭嫁”和“坐歌堂”,她们对汉族传统婚嫁仪式有着特殊的感情,同时也对其有着无比的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汉族传统婚嫁仪式正在逐步被西方婚礼仪式或现代婚礼仪式影响甚至是取代。
一、广安区汉族传统婚嫁仪式渊源广安区隶属于四川省广安市,其为广安市主城区,东与大竹、邻水县接壤,南接华蓥市,西与岳池县交界,北与蓬安县、渠县相连。
据《广安源流》记载:“1993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安地区,广安县属于广安地区。
1998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广安地区,设立地级广安市;广安县撤县设区,广安地区为广安所辖。
”据《广安州新志》二十卷记载:“婚礼,始问名,曰开庚,纳采行聘,曰下定...男家纳币,曰过礼。
”“女家扶新娘拜先祖尊亲,张筳曲,室廷诸少女入席,新娘独上坐,诸女伴坐四隅,一妇持钱主觞政以次唱歌,新娘倚声和之,曰坐歌堂。
”据《广安县志》记载,婚嫁包括:媒妁、相亲、开庚、送期、迎娶、谢媒、回门等仪式。
在新娘出嫁的前一晚家中备办酒席,称之为“花筵酒”。
“遂宁坐歌堂”及其价值分析
![“遂宁坐歌堂”及其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936aedc8d376eeaeaa31b3.png)
“遂宁坐歌堂”及其价值分析[摘要]:婚俗作为我国传统风俗的一部分,形式多样。
本文从“遂宁坐歌堂”出发,通过对其起源、形式内涵的分析,进而研究其作为婚俗文化的组成所具有的价值。
[关键词]:“遂宁坐歌堂” 中国传统婚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反映了群众在历史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
从古时演变传承而来的婚俗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种,是构建国家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基础,具有极强的文化根基意义。
“坐歌堂”作为流行于川渝地区的民间婚俗,同样是民俗歌舞文化和民俗音乐文化的一种,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遂宁坐歌堂”1.“坐歌堂”介绍。
“坐堂歌”又被称为“坐花园”、“坐花堂”、“陪十姊妹”等,是女子在出嫁前举行的一种以独唱和集体歌唱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演唱形式,因为是姑娘在出嫁前在娘家堂屋里坐着唱的,所以便被称之为“坐歌堂”。
“坐歌堂”主要在四川和重庆地区盛行,流传于川西北的北川县、川北南充、遂宁和重庆部分地区,如潼南县、奉节和重庆大足县部分地区。
“坐歌堂”在遂宁市也是广为流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遂宁“坐歌堂”因为其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影响,在与南充地区“坐歌堂”拥有共性之外,也有其独特之处。
2.遂宁“坐歌堂”的来源。
据史书的记载,“遂宁坐歌堂”起初来源于西周时代南部巴人婚嫁时所唱的婚嫁歌。
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活动区域广泛,在陕西南部的汉水流域和四川境内的嘉陵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活动频繁,“遂宁坐歌堂”随着巴人南下传入四川,在遂宁的东北边缘地区流传,在与四川独特文化的冲击碰撞和相互交融之后,以一种新的方式传承下来,现在“遂宁坐歌堂”在曲风曲调上仍然保有陕西南部的民歌的韵味。
此次文化的交融也使得经过蜀文化的文化浸染和熏陶之后形成的“遂宁坐歌堂”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别的文化内涵。
“坐歌堂”在传入四川时,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地域的区分,巴蜀文化逐渐被分为了“巴文化”和“蜀文化”两种。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https://img.taocdn.com/s3/m/f0d064b0dd3383c4bb4cd2d4.png)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耍歌堂于粤北山区西北部的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惟一的排瑶聚居地,也是耍歌堂流传的地区。
耍歌堂是瑶族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是瑶民最隆重最大规模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三排(含南岗)、涡水、大坪、香坪(含盘石)、三江(含金坑)等6个镇的排瑶村寨。
瑶族耍歌堂据《广东新语》载:"岁仲冬十六日,盖田野毕也,诸瑶至庙为会,名曰耍歌堂,男女集跳舞唱歌。
同时自由结婚,礼仪简单"。
由此可见,瑶族定在农历十月十六日举行的耍歌堂是传播历史知识和喜庆一年辛勤劳动获得丰收的传统节日。
具体表现形态包括有祭祖、出歌堂、过州舞、长鼓舞、瑶歌演唱和对唱、法真表演、追打黑面人等。
根据史料记载,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排瑶鼎盛时期已有完整的耍歌堂,至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
瑶族耍歌堂耍歌堂是连南排瑶纪念祖先、追忆历史、喜庆丰收、崇拜英雄、传播知识的隆重活动,同时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和人们会亲结友的载歌载舞等娱乐活动的民间盛会。
大歌堂历时三天,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次;小歌堂历时一天,每两年或三年举办一次,会期在农历十月十六盘古王婆生日这一天。
为这个节日的到来,瑶族同胞通常都要作精心的准备。
早在六七月间,各家各户就开始积蓄粮食、大豆、催肥猪、牛、鸡、鸭等食品,而"天长公"、"头目公"等长辈必须预早聚会,商定歌堂开支款项,然后摊派到各家,作为修缮庙宇之用,同时还要油漆翻新盘古王塑像和各房姓的祖先塑像,购买酒肉、香烛等歌堂用品。
而各家各户则事先告知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届时上排来凑热闹。
到了节日的前一天,寨中就开始杀猪宰牛,备好鸡鸭鱼肉,磨豆腐,做糍粑,酿米酒,招待四方来客。
现在的耍歌堂活动与古代的做法略有不同,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时代的内容。
耍歌堂的这一天,瑶家户户早起,清晨先鸣土铳三响,接着铜锣叮当,牛角嘟嘟,长鼓梆梆,喜迎传统的节日。
介绍武胜坐歌堂的作文
![介绍武胜坐歌堂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4b87e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2.png)
介绍武胜坐歌堂的作文
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百变的地方!就是武胜坐歌堂,那里可热闹了!
爷爷说,坐歌堂是武胜人很早就有的,就像一块宝贝。
里面的歌声特别好听,像好多小鸟在你耳边唱歌。
以前,人们都围坐成一圈,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品着茶,觉得开心兴奋极了!
我可是坐歌堂的常客,有时候去会有新发现。
有时,我会看见老人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唱着古老的歌曲,那像讲童话一样。
有时,我会听见孩子们唱着欢快的歌谣,声音清脆,看起来好像天上的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我最喜欢看坐歌堂的表演了。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脸上画着白色的妆容,唱起动听的歌曲,跳着优美的舞蹈,看上去像魔法一样,把我们带入一个梦幻的世界。
武胜坐歌堂,就是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那里有温暖的歌声,有欢乐的笑声,有浓浓的乡情。
我爱武胜坐歌堂,那里是快乐的海洋,是文化的殿堂,也是我心灵的家园。
广安节庆活动
![广安节庆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a796dcf52d380eb62946df5.png)
广安节庆活动广安巴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独特,民间遗存至今的“下里巴人”、“云童舞”、“连响舞”、“滑杆抬幺妹”、岳池灯戏等民间艺术,深受游客喜爱。
武胜嘉陵江国际龙舟旅游文化节、岳池川东农家文化节,内容丰富独特,具有浓厚的川东民俗文化特色。
广安节庆活动川东农家文化节9月底,岳池县每两年开展一次农家文化展示活动。
首次活动于2002年9月27日至29日在岳池县城举行。
整个活动自始至终充满着川东民间文化艺术的氛围。
民间艺术游行表演,荟萃岳池民间艺术精华。
由九条彩龙开道,五个高亭、二十二个高台、二百名腰鼓队从文体广场出发,经建设路、大东街、南街、银城南路、九龙大街,处处体现出岳池特有的民间文化风情。
云童舞云童舞在华蓥山区已流传1200多年。
它是由两个男童捧着香盘、宝灯,左右飘舞,有节有序,有板有眼,随佛教信徒组织的架香一道,边走边舞,去华蓥山宝鼎朝山拜佛。
1956年,经岳池县文化部门抢救整理、修改创新,搬上舞台。
是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文艺会演,荣获优秀奖。
连响舞连响舞系歌舞者用长约1米的小竹棍,两端穿长孔,装置小铜钱于孔内,表演时用小竹棍敲击人体各个部位。
因敲击竹棍时连连发响,故名。
它既可以个人单独歌舞,也可以几十人集体表演。
华蓥山抬幺妹滑杆抬幺妹在华蓥山区已流传100多年。
每年三月,这个地区都要举行比赛,年轻汉子将漂亮的幺妹抬上华蓥山,拜佛观景,夺得第一、二、三名的不但能获大奖,而且绝大多数被幺妹看中,选为郎君。
岳池灯戏灯戏是流传在嘉陵江与渠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始于秦汉民间的求福、消灾、祈雨、送鬼、求神等庆典活动。
坐歌堂在广安山区乡村,有一个古老的风俗,那就是少男少女通过媒妁之言,相亲、开庚、选日期后,女方在男方迎娶前一天要办洒席,称为花筵酒。
晚上,女方新娘要坐歌堂。
岳池灯戏灯戏,是源于川东北的地方剧种,它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建,经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瑰宝,也是一代又一代的无数民间艺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民俗——坐歌堂
“坐歌堂”是我的家乡——广安市(位于川东华蓥山地区)源远流长的优美动情的民俗传统文化,相传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了。
隋朝以来,在今四川东部华蓥市、岳池县、邻水县、武胜县、广安区一带,凡闺女出嫁前夕,女方家姐妹及邻里好友要唱嫁歌为闺女送行,这种婚嫁习俗往往在女方家堂屋里举行,故称“坐歌堂”。
现今在广安,坐歌堂之民俗主要分布在农村,而且完整的坐歌堂已基本不存在。
就在一些乡镇所见,坐歌堂仅留下唱歌这一环节。
“坐歌堂”所唱歌曲结构简单、语言通俗、上口易记;歌词内容极其广泛,且善于以物为喻,以物抒情,极具表现力;歌曲以同曲异词者居多。
如今的坐歌堂仍在准新娘家的堂屋内,里面搁一张或两张四方木桌,桌上置干炒货、糖果茶水之类。
女方的手帕朋友、四邻亲友坐着站着,用歌唱的方式陪姑娘度过在娘家的最后一夜。
他们会先起哄叫新娘唱嫁歌,其内容不外乎是告别父母亲友,或者歌颂父母的养育之恩,舍不得离开等,比如“菜子开花满坡黄,女儿大了要离娘”。
唱了感谢父母恩情的歌后,就要由小孩子唱新娘的兄弟姐妹三亲六戚了,唱到谁时,谁就向桌上丢钱,名曰“压箱钱”。
直到应唱的对象唱完了,媒人便把男方带来的歌堂礼放在桌上,分配歌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