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平台支撑组件设计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ERP系统架构设计方案2009 年5月版本控制一、前言二、架构设计架构分析架构定义架构说明软件逻辑结构三、具体功能简述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多语言解决方案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报表&打印方案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五、系统网络结构六、开发管理层面一、前言一个企业级(de)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de)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二、架构设计架构分析企业级(de)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de)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高性能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de)性能,支持最大(de)并发性.健壮性企业级(de)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de)和无缺陷(de).现在(de)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de).软件(de)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de)稳定通过良好(de)代码和完备(de)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低成本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de)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架构定义本架构以XML 为整个系统(de)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企业控制系统资源仓库安全服务适配器连通服务流程服务协作服务交互服务信息服务辅助工具运行管理工具报表配置&规则Web 客户端(b/s)智能客户端(c/s)Mobile功能服务Erp 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de)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de)Erp 应用系统.2.3.1 适配器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de)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de)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de)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de)其它服务.2.3.2 资源仓库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de)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de)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de)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de)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de)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de)接口描述、服务(de)业务特性、服务(de)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de)QoS属性.2.3.3 连通服务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de)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de)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de)骨干.连通服务(de)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de)双向交互、代理之间(de)通信、代理之间(de)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de)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de),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2.3.4 流程服务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de)运行提供支撑(de)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de)集合,可以按照特定(de)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de)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de)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de)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de)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de)任务操作,它支持(de)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de),多方合作操作(de)业务过程.2.3.5 交互服务交互服务实现人与服务之间(de)交互功能.交互服务就是需要提供一组完整(de)功能,以实现人与服务(de)便捷交互,既能支持多种交互渠道(如浏览器方式,富客户端方式和移动接入方式等),也能支持多种交互能力(如单点登录、个性化、支持各种资源(de)统一内容管理等).2.3.6 协作服务协作服务用来解决自治域之间及自治域内部(de)交互通信.协作服务强调标准(de)采用,强调平等协作.具体实现技术时将更多(de)考虑采用WCF相关技术,以实现流程协同,服务交互,和各种质量属性管理(如事务管理、可靠传输和安全管理等).2.3.7 安全服务像ERP这样强调松散耦合(de)分布式集成系统,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安全有时被称为一种“事关全局(de)考虑”,是全方位(de)问题,它跨越ERP 参考架构模型(de)各个部分.安全服务向ERP参考架构模型中其他服务提供基本(de)安全服务功能,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以及安全信任、身份联邦、安全会话、安全策略等.2.3.8 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特指为利用上述各种基本(de)核心服务提供信息管理和使用(de)服务.具体包括提供元数据管理功能,以一种统一(de)方式描述ERP 系统中所需要使用(de)各种信息数据.它也提供对各种类型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分布在不同地方(de)数据进行统一(de)访问管理.信息服务其目标是使应用系统能够统一、透明、高效地访问和操纵位于网络环境中(de)各种分布、异构(de)数据资源,为实现全局数据访问、加快应用开发、增强网络应用和方便系统管理提供支持.2.3.9 运行管理工具运行管理工具提供界面友好(de)图形化方式(de)监控和管理工具,提供对各种资源和服务对象(de)运行管理功能.监控管理工具需要管理核心服务,也需要管理应用服务.可以查看各个服务(de)运行状态和历史信息,也能对服务进行启动、停止、暂停、恢复、版本升级等管理控制操作,同时需要提供分析和统计功能,可以根据服务运行信息实现对系统(de)调整和优化操作.软件逻辑结构软件架构图框架从层次结构上分主要分为:表示层、服务层、业务层、数据层◆表示层表示层由UI(User Interface)和UI控制逻辑组成.c/s选用wpf+智能客户端,b/s选用 mvcWPF(de)出现解决了三个问题:(1)更快速(de)去开发更丰富(de)用户体验:使用WPF,可以在更加快速(de)时间内开发出来更加丰富(de)界面,满足用户(de)需求.WPF 借助 XAML 来利用标记而不是编程语言(如 C)来构造精美逼真(de)用户界面 (UI), 只要稍微具备一些HTML基础知识,就可以快速地掌握XAML中(de)大部分内容.(2)消除用户界面差异:wpf可以以IE为宿主(de).或Silverlight(3)软件开发团队(de)协作问题: 在软件团队中,我们比较熟悉Developer、DBA、Tester、IT Pro、Architect等.Designer可能往往被我们忽视,但实际上,Designer(de)工作成果才是与客户距离最近(de).而且Designer与Developer如何配合工作,是很多团队所头疼(de),而WPF正可以解决此问题.智能客户端(de)优势1)充分利用终端设备(de)优势2)能够调用wcf3)支持在线和离线两种状态4)能够如同Web应用程序一般简单方便(de)部署mvc内置AJAX支持.本身含(de)MVC(模型-视图-控制器)和本系统MVVM(Model-View-ViewModel)就是双胞胎,在demo里已经有很好(de)集成注:因xaml和html是标记语言,此层大部分可用代码生成器生成.◆服务层采用微软(de)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WCF)是Microsoft为构建面向服务(de)应用提供(de)分布式通信编程框架平台,是 Framework (de)重要组成部分.使用该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构建跨平台、安全、可靠和支持事务处理(de)企业级互联应用解决方案.WCF从一开始就是工程化(de),能够简化应用程序(de)开发与部署,降低开发成本.用于构建面向服务(de)应用程序,不管这些程序是独立(de)桌面应用程序,还是Web应用程序和服务,还是高端(de)企业应用程序.◆逻辑、业务层业务层封装了实际业务逻辑,包含数据验证,事物处理,权限处理等业务相关操作,是整个应用系统(de)核心.因此设计一个能够真实反映实际需要(de)业务层是非常必要(de),我们将实际业务具体分为业务数据与业务操作两部分.业务数据Domain Model则是根据实际业务按照现实方式用OO思想建模,这样很适合业务复杂(de)系统.通常采用自定义数据实体(Custom Data Entity)方式表达.自定义数据实体,有着良好(de)性能,编译时(de)类型检查,数据表现方式非常直观符合实际业务(de)操作方式等优点,但需要自己定义维护类,在分布式环境下需要自己编写序列化方法.此阶段负责数据交换(传输)(de)业务实体被称之为DTO(Data Transfer Object).DTO要能够支持:数据绑定、数据验证、历史记录、级联触发、合并集合、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要实现一个大(de)递归,从其中(de)任何一个对象开始,能够找出整个传递(de)所有数据.(1)、数据(de)绑定支持.要实现IEditableObject接口,对于状态(de)变化要实现INotifyPropertyChanged接口,这样才能够实现数据(de)触发,这样就要实现一个对象能够找到其所有(de)集合,一个集合要能够其所有(de)对象,这样一样,就必须实现从对象、集合、对象(de)递归,再深入一点,就实现了数据(de)级联触发,实现了双向数据触发、绑定.数据源(de)每个属性变更,要能够在界面上反映出来,绑定界面(de)改变,能够记录到后台(de)数据源,并且要能够支持回滚.对于容纳这些数据(de)ObservableCollection集合也支持绑定处理.(2)、数据验证.实现IDataErrorInfo接口(3) 对于历史记录.当实现IEditableObject这个接口,则必然实现了历史记录.能够找到集合(de)所有更改(de)记录,包括删除(de)记录.对于单个对象而言是能够得到历史记录和当前数据,对于集合而言,则能够找出差异集,同时,集合也要具备集合回滚(de)功能.(4) 级联触发,则是在实现数据绑定(de)基础上(de),对于常见(de)主从结构,当从对象(de)一个属性改变了,要能够自动通知其所在(de)集合、集合再通知所在(de)对象数据改变了,如果是多层结构,则能够自动(de)从最底层开始一路通知到顶层.(5)合并集合、集合(de)处理.集合(de)处理与数据绑定是直接相当(de).数据源找出差异集之后,要对差异集进行处理,处理完之后,要对原始集合进行更进一步(de)处理,要把两个集合进行合并处理,主要是为了同步引用.(6)同时,另外要实现(de)就是Data与SDO之间(de)转换以及其他格式(de)数据与SDO、Data数据之间(de)数据转换,比如Binary/Xml/Text/Key/文件/等,最基本(de)是SDO与Data之间(de)转换,这些转换根据需要,有时候是单向(de),有时候是双向(de),根据业务需求而定.(7)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主要是涉及到Binary和XML序列化.业务操作业务操作负责对业务数据进行各种业务相关(de)处理,例如验证,流向,整合,事物,权限等,但它不负责有关对数据源(de)操作.采用整合业务数据与业务方式来操作,将业务数据与相关(de)业务操作封装在一起称为业务实体,业务实体作为统一(de)业务层为表示层提供服务,同时也负责作为DTO在各个层次间传输,这样完整(de)Domain Model设计方式,每个业务实体都可以做为一个单独组件形式存在,对于组件化复用有着莫大(de)好处.◆数据层数据层(de)宗旨就是为数据源提供一个可供外界访问(de)接口,我们应该选用一种能够提供数据源无关(de)抽象数据访问接口并通过在其下挂接各种不同(de)DataProviador来访问数据源(de)数据层组件,这样做便于移植到不同(de)数据源上.从纷繁芜杂(de)关系数据模型中抽象出概念模型.这样开发人员可以只需着眼概念模型,而不必要去关心纷繁芜杂(de)关系数据模型,从而提高开发效率.那么如何能够做到这一点答案就是:Linq 和 Entity FrameworkLINQ几乎支持你所期望(de)所有数据源:数据对象、SQL Server数据库、XML和数据集,当然也支持 Entity(LINQ to Entities),LINQ有如下优势:1、无需复杂学习过程即可上手下面我给出一个简单(de)C示例.String[] QueryString ={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要想查找其中长度大于3(de)字符串,你可以使用以下查询语句:var ThisQuery =from StringValuein QueryStringwhere > 3select StringValue;2、编写更少代码即可创建完整应用.3、更快开发错误更少(de)应用程序.4、无需求助奇怪(de)编程技巧就可合并数据源.5、让新开发者开发效率更高.Entity Framework包括1. 实体数据模型(Entity Data Model),开发人员通过EDM抽象出非常合适(de)模型.2. 非常强大(de)client-view/mappping引擎,用于映射数据关系3. Entity SQL语言和LINQ查询对EDM schemas(de)全面支持4. ojbect services layer供您选择以何种方式去处理查询结果.比如(行,列或作为对象).5. 提供一个开放(de)模型使 Entity Framework可以处理其他(de)数据存储.6. Entity Framework 实现了乐观(de)并发模式(Optimistic Concurrency Model)7. 事务处理三、具体功能简述工作流解决方案工作流引擎:该部分为工作流模型(de)核心部分,用于生成、管理、角度和监控工作流(de)各个活动执行情况,并实现相应(de)人机交互.由于采用XPDL等语言定义(de)工作流文件记载了相应(de)业务逻辑,隐藏工作流引擎通过解析该文件来了解业务流转(de)逻辑.然后依据某种运行模式按照解析出来(de)业务逻辑进行驱动,最终实现业务流程(de)流转.工作流定义接口:通过该接口可以进行工作流程(de)分析、建模、描述和归档等工作,并将设计完毕(de)业务流程生成工作流引擎能够识别(de)语言.工作流客户接口:处理工作流运行过程中需要人为参与(de)操作.工作流调用应用程序接口:工作流引擎调用外部应用程序(de)规范.工作流引擎协作接口:不同工作流引擎之间(de)协作.工作流管理监控接口:监控和管理工作流所有实例状态.多语言&用户自定义标签方案数据库结构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使用WCF创建发布/订阅系统有多种不同(de)方式,(1)使用回调契约(de)发布/订阅系统(2)使用MSMQ实际通用组播(de)发布/订阅系统(3)使用流(de)发布/订阅系统方法1,2适合通知数据量较大并且发布频率比较低(de)应用场景.当通知(de)数据量较小而且发布频率又较高时,应该使用方法3.报表&打印方案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Wpf (UI)mvc(UI)ClickOnce(智能客户端.可自动升级,离线操作)Linq(借助于LINQ技术,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类似SQL(de)语法来查询任何形式(de)数据,普通开发人员不必学习MsSql, mysql, orcale, access等数据库语法,节省开发时间)Entity(让应用程序可以用完全对象化(de)方法连接与访问数据库, 修改Provider就可迁移到不同(de)数据库)IIS6或以上Windows server 2003或以上WCF(服务层)Unity(是微软模式与实践团队开发(de)一个轻量级、可扩展(de)依赖注入&反转控制容器)SQL Server Compact Edition(用作智能客户端离线操作)WF(Microsoft 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是一个可扩展框架,用于在 Windows 平台上开发工作流解决方案)五、系统网络结构C/S数据库六、开发管理层面。
对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的支撑能力评价
对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的支撑能力评价
对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的支撑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功能完整性:评价软件是否具备满足用户需求的全部功能。
软件应该能够实现用户所期望的核心功能,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扩展和定制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 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价软件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持续提供服务。
软件应该能够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避免程序崩溃或数据丢失,并且能够支持高并发访问和大规模数据处理。
3. 性能与效率:评价软件是否能够高效地运行,并且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软件应该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请求,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系统资源,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4. 易用性与用户体验:评价软件是否易于使用,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软件应该具备简洁的界面设计、清晰的操作流程和友好的交互方式,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5. 可扩展性与可定制性:评价软件是否能够在需要时进行扩展和定制。
软件应该能够支持插件机制、开放接口和模块化设计,以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和定制开发。
6. 兼容性与集成性:评价软件是否能够与其他系统或平台进行无缝集成。
软件应该能够与常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第三方组件进行良好的兼容,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接口和协议,以实现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集成。
7. 安全性与稳定性:评价软件是否能够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软件应该具备完善的权限管理、数据加密和日志审计机制,以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环境的安全。
以上是对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支撑能力的一些常见评价指标,具体评价标准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发改大脑”平台基础支撑和业务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
“发改大脑”平台基础支撑和业务应用建设项目需求说明一、项目背景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关于“发改大脑”XX试点工作的复函》(X发改办办函〔20XX〕13号)的要求,贯彻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精神和工作部署,立足数字XX和数字XX建设新阶段,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牢牢把握数字化改革从数字赋能到制度重塑转变。
基于“数字ZF”建设目标和省“发改大脑”总体架构,在原有“数智发改”综合系统一期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实施数智发改综合系统二期(“发改大脑”XX平台)项目建设。
以提升“发改大脑”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为着力点,探索省市数据融合贯通模式,提升跨层级数据共享质量和效率;梳理核心业务,全面推进核心业务实施落地,助力重大应用不断提升全委数据分析、知识集成应用、逻辑推理判断能力,形成数字化组件、模型、算法。
完成省“发改大脑”XX平台、XX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系统、XX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2.0等创新试点任务建设。
二、建设内容1.“发改大脑”XX平台基础支撑建设建设XX平台基础支撑模块,完成“发改大脑”XX工作台、打造小发工具和指标管理应用组件、研究夜间经济指数模型。
一是建设“发改大脑”XX工作台。
按照省发改委建设要求和技术规范,配置建设发改大脑XX工作台,集成发改内部各类资源及成果,实现核心业务、区县工作、重点应用的汇聚。
二是打造小发工具、指标管理应用组件工具。
打造面向委内处室统一填报机制,解决多通道、重复填报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构建统一的填报表单,提供相关部门使用。
三是构建XX经济指数。
研究XX夜间经济构成主体要素、特征、影响因素等基本内容,分析“夜间经济”评价的不同维度,充分挖掘电力、交通、通信、专利、商业街区等数据信息,建立社区、商业区等不同区域的“夜间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2.XX市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2.0一是建设经济感知模块。
完成季分析、日跟踪场景优化,完成电力看经济和人流看经济两个子场景的建设。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v1.0 可编辑可修改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注:逻辑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注:技术架构图 --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也称为系统总体架构)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注:系统整体/总体架构图 --主要突出从物理硬件(物理层/基础层)、数据库(数据层)、后台底层(支撑层)、业务逻辑(业务层/应用层)、UI描述(展示层)、系统用户分类(用户层),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各层的保障系统)一般我们只画大虚框内的部分就行了,外面的是说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描述,可以省略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软件开发平台概要设计
软件开发平台概要设计软件开发平台概要设计⽬录⼀、需求概述1.1问题概述技术能⼒⼀直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软件开发是其中⼀个重要因素。
通过新员⼯引进和平台开发,以及多年开发的经验积累,软件开发情况得到好转,但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主要体现在:软件开发效率不⾼,开发周期过长;软件质量不⾼,系统维护成本过⼤;问题存在的原因,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是⼀⽅⾯;开发中复⽤率过低,重复⼯作过多是另⼀⽅⾯。
⼀个好的平台解决⽅案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进⼀步提升开发效率。
1.2业务分析根据开发过程,建⽴业务⽤例图如下:根据开发过程可以绘制活动图如下:1.3其它需求公司开发下⼀步发展,是推进主要产品的"产品化",缩短项⽬开发和实施周期。
1.3.1系统模型⽀持应⽤系统产品化的途径,是对系统进⾏分析,建⽴系统的业务模型。
平台要⽀持系统建模,提供模型管理和运⾏⽀持1.3.2多层⽀持应⽤系统都是数据应⽤程序,数据是应⽤的核⼼。
数据访问是应⽤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重复开发最多的部分。
平台要实现多层架构,将数据访问分离出去,形成数据服务,使得对数据访问不需要编程就能直接从服务得到。
1.3.3可靠性要求应⽤系统需要在⽤户处能够长期稳定运⾏,其可靠性需要得到保证。
1.3.4系统效率应⽤系统⽤于⽤户⽇常⼯作,速度必须得到保证,不能太过迟缓,影响⽤户⼯作。
⼆、系统分析通过对开发需求的分析,我们将开发对平台的需求,分成两个⽅⾯,⼀是将应⽤系统通⽤的部分,如数据访问、业务管理等部分抽出来,按照⼀定构架,建⽴起应⽤系统运⾏的完整⽀撑环境;⼆是对⾮通⽤部分,对其结果进⾏管理,强调程序的重⽤和可配置性,形成以组件为中⼼的开发管理和⽀持。
2.1运⾏⽀撑环境运⾏⽀撑环境是将系统通⽤部分,以平台服务形式固化,提供应⽤系统运⾏的⽀撑。
运⾏⽀撑环境分为前端的客户端和后端的应⽤服务器两部分。
运⾏⽀撑环境的⽤例图如下:运⾏⽀撑环境的活动图如下:2.2开发⽀持现在软件开发使⽤都是第四代开发⼯具,功能⼗分完善。
新一代电力自动化软件支撑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图 分 类 号 : 4 F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0 —2 00 1 7 —1 8 2 1 ) 10 5—2
随着我 国经济 的发展 , 计算 机 信 息技 术 、 件 技术 、 硬 软
对 对 短 的优 点 , 其 也 存 在 积 累 效 应 不 够 显 现 、 复 利 用 率 不 能 、 软 件 系 统 用 户 权 限 的 管 理 功 能 、 软 件 系 统 运 行 的 管 但 重 对 高、 其转 型起来 比较缓慢 等缺 点 ; 者 的优 点主要 是 能为企 理 功 能 、 软 件 系 统 管 理 数 据 存 取 功 能 。 系 统 管 理 子 系 统 后 也 是 由数 据 层 、 用 层 、 现 层 这 三 层 体 系 结 构 所 构 成 的 , 应 表 业 提 供 长 久 的 软 件 开 发 平 台 , 软 件 更 新 、 级 都 非 常 容 其 升 应 易 。其 第 二 种 软件 开 发 途 径 就 是 基 于 支 撑 平 台 的 电力 自 动 数 据 层 主要 是 在 实 时 数 据 库 中 存 放 和 管 理 系 统 数 据 , 用 系 系 化 软 件 的 开 发 , 的优 点 主 要 表 现 在 : ~ , 软 件 、 系 统 层 主 要 包 括 系 统 的配 置 管 理 、 统 的 用 户 权 限 管 理 、 统 的 它 第 新 新 运行管理 , 表现 层 主要 包 括系 统集 成 控 制 台。具 体 的 结构 开发 的时间短 、 度 快 。这 主要 是 因为 建立 了电力 自动 化 速
1 电 力 自动 化 软 件 支 撑 平 台概 述
软件详细设计方案
软件详细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开发成本,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软件设计方案。
本设计方案旨在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技术架构、开发流程和测试方案,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全面的指导。
二、功能需求1、用户管理:实现用户注册、登录、信息修改等功能,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分配权限,确保数据安全性。
3、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导入、导出、备份等功能,保证数据完整性。
4、业务处理:根据业务需求,实现各项业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5、界面设计:提供友好、美观的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三、技术架构1、采用B/S架构,方便用户访问和操作。
2、使用前后端分离技术,提高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使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弹性扩展和按需付费,降低运营成本。
4、使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决策支持。
四、开发流程1、需求分析:明确需求,制定开发计划。
2、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
3、编码阶段: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确保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4、测试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功能测试,确保软件质量。
5、上线部署:将软件部署到服务器上,进行上线操作。
6、维护升级:定期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软件稳定运行。
五、测试方案1、单元测试:针对每个模块进行测试,确保模块功能正确性。
2、集成测试:将各个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模块之间的协调性。
3、功能测试:对软件的所有功能进行测试,确保软件功能完整性。
4、性能测试:对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软件能够承受预期的负载压力。
5、安全测试:对软件的安全性进行测试,确保软件能够抵御预期的安全威胁。
6、用户验收测试:邀请用户进行验收测试,确保软件满足用户需求。
六、总结与展望本软件设计方案旨在明确软件的功能需求、技术架构、开发流程和测试方案,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全面的指导。
UAP经典的介绍及构架
附件4:UAP介绍一、UAP简介UAP(Universal Application Platform)平台是用友软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知识沉淀,在微软.NET相关规和标准的基础上,提供完全支持基于领域语言(DSL)的模型驱动开发(MDD)模式,为各种复杂的企业级商业应用系统提供专业、安全、高效、可靠的开发、部署和运行企业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平台。
通过UAP平台,使企业信息资源变得可重用、透明化,并且系统具有高可扩展性,让业务处理更加高效、简洁、安全。
UAP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用户可以使用包括模型设计、UI设计、报表设计、规则设计、数据库设计、BI设计等各方面的设计器,并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和友好的交互操作,自动生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控件。
使得大型的企业级商业应用软件第一次实现了技术与业务关注点的分离,并且通过快速的动态业务建模与服务组装技术,实现了企业动态业务的快速部署与应用,真正实现了“随需而变”的实时企业与全球商务的企业信息化价值理念。
1.1 UAP的目标作为开发工具平台,UAP需要实现与操作系统、数据库、.Net Framework、Office、WMI、.Net Compact Framework、MSMQ等底层核心技术的调用与协作,通过屏蔽底层的复杂实现,提高企业应用软件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
作为应用设计平台,UAP提供了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其中包括模型设计、UI设计、报表设计、规则设计、数据库设计、BI设计等各方面的设计器,通过可视化的界面和友好的交互自动产生需要的各种软件工件,极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运行执行平台,UAP在系统交付、安装和部署后,支撑业务系统的解析和执行;提高应用软件的可定制性与可集成性。
作为集成平台,UAP提供对OFFCIE、移动商务、第三方软件系统等企业级的集成与应用协同。
作为管理平台,UAP通过使用权限管理、EAI、数据库管理等管理工具实现对业务系统的调整和控制。
软件系统架构图-参考案例
各种软件开发系统架构图案例介绍第一章【荐】共享平台架构图与详细说明1.1.【荐】共享平台逻辑架构设计(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注:逻辑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间的业务关系, 这里的逻辑指的是业务逻辑如上图所示为本次共享资源平台逻辑架构图,上图整体展现说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应用系统建设本次项目的一项重点就是实现原有应用系统的全面升级以及新的应用系统的开发,从而建立行业的全面的应用系统架构群。
整体应用系统通过SOA面向服务管理架构模式实现应用组件的有效整合,完成应用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与维护。
2 应用资源采集整体应用系统资源统一分为两类,具体包括结构化资源和非机构化资源。
本次项目就要实现对这两类资源的有效采集和管理。
对于非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相应的资源采集工具完成数据的统一管理与维护。
对于结构化资源,我们将通过全面的接口管理体系进行相应资源采集模板的搭建,采集后的数据经过有效的资源审核和分析处理后进入到数据交换平台进行有效管理。
3 数据分析与展现采集完成的数据将通过有效的资源分析管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展现,具体包括了对资源的查询、分析、统计、汇总、报表、预测、决策等功能模块的搭建。
4 数据的应用最终数据将通过内外网门户对外进行发布,相关人员包括局内各个部门人员、区各委办局、用人单位以及广大公众将可以通过不同的权限登录不同门户进行相关资源的查询,从而有效提升了我局整体应用服务质量。
综上,我们对本次项目整体逻辑架构进行了有效的构建,下面我们将从技术角度对相关架构进行描述。
1.2.【荐】技术架构设计注:技术架构图--主要突出子系统/模块自身使用的技术和模块接口关联方式如上图对本次项目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设计,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本次项目整体建设内容应当包含了相关体系架构的搭建、应用功能完善可开发、应用资源全面共享与管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1.3.【荐】系统整体架构设计(也称为系统总体架构)上述两节,我们对共享平台整体逻辑架构以及项目搭建整体技术架构进行了分别的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设计,我们对整体项目的架构图进行了归纳如下:注:系统整体/总体架构图--主要突出从物理硬件(物理层/基础层)、数据库(数据层)、后台底层(支撑层)、业务逻辑(业务层/应用层)、UI描述(展示层)、系统用户分类(用户层),项目实施与运维管理,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各层的保障系统)一般我们只画大虚框内的部分就行了,外面的是说明与其他系统的对接描述,可以省略综上,我们对整体应用系统架构图进行了设计,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说明。
应用支撑平台系统设计方案
应用支撑平台系统设计方案XXX科技有限公司20XX年XX月XX日目录一系统设计思路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三主机系统设计 (5)3.1 服务器选型原则 (5)3.2 核心数据库选型 (6)3.3 WEB应用服务器选型 (7)一系统设计思路“金财工程”建设规模庞大、安全要求高、实施周期长、涉及面广。
需要精心组织、协调各方。
其硬件支撑平台的设计,需要依据其应用系统的应用场景及周边环境而设计。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建议遵循以下设计思路:➢财政大系统由平台及表层业务系统共同组成平台则由业务组件和技术组件共同构成,抽取财政业务的共性,形成业务组件;抽取信息系统的共性,形成技术组件。
通过稳定的平台,支撑多变、个性化的表层业务系统。
➢通过平台支撑未来业务发展实现业务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流程控制一体化、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平台统一的大系统技术路线采用应用层、驱动层、数据层三层结构的设计思想,建设在政府财政应用平台支撑下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财政大系统。
二系统总体设计金财工程应用支撑硬件平台是该工程应用支撑系统建设的核心部分。
依据当前政务信息化建设特点,该设计方案应从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出发,一方面考虑系统关键业务数据被安全存放、高效地访问并随时可用;另一方面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存储系统必须具备充分的存储容量、易于扩展和管理,而且还能保护现有投资,有效控制成本。
IBM广泛的存储策略和一流的产品及服务构成的解决方案可满足客户的这一要求。
IBM在技术、服务和行业联盟方面的领先地位为其实现战略合作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客户实现长期的业务目标。
依据局方信息化系统现状及客户的期望,我们提出了硬件支撑平台整体规划拓扑图,如下图所示:1、桃花源区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两台HP DL580 G7服务器,将HP DL580 G7部署在桃花源区财政局中心机房,运行Oracle数据库。
HP DL580 G7采用英特尔先进的7500系列处理器及创新的HP iLO技术,拥有绝佳的性能和性价比。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参考
统一应用支撑平台遵循统一规范构建随需应变的的应用系统应用支撑层是华炎办公管理各项应用系统和服务应用系统的运行支撑环境,是实现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工作流管理、信息交换的公共服务基础平台。
应用支撑平台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作为系统的软件运行环境,提供基础的公共功能,支持信息交换、协同工作;二是作为应用管理和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
在此基础上,支持各种具体应用。
应用平台支撑层基于构件化思想,可以随用户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
该平台产品的构件化思路是以基础构件为核心、其他构件为业务插件的"主体+插件"形式,搭建出来的各个子系统健壮灵活,从而保证了大型企业级应用的稳定性和高效的可扩展性。
•构建随需应变的的应用系统,增强企业快速实施战略部署能力•可视化组件及工具,降低使用及开发难度,提高快速执行力可持续增长的知识构件管理,降低重复开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多年多行业大型应用的经验积累,降低进入行业的门槛,提供稳定可靠的应用基础•提高应用系统的可移植性,实现应用在异构环境中的快速部署•构建组织信息门户,提供底层应用互通的基础,实现多业务、多系统的集成应用支撑平台作为系统的中间层构件,它基于跨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的中间件软件构建,应具有良好的平台兼容性、部署灵活性、互操作性和标准性等特点,从而达到基于应用支撑平台之上构建的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周期短,平台移植性强,系统运行稳定、维护方便的目的。
统一工作流引擎为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华炎办公管理不同业务系统的工作流特性,我们整合了完全符合WFMC(工作流管理联盟)国际标准模型的统一工作流引擎,提供给我们的开发团队、合作伙伴和客户方的定制开发小组调用。
流程设计平台流程设计平台提供了完全可定制的工作流引擎,可供系统各模块自由调用。
系统全面采用工作流管理与控制,各项工作的流程可以根据单位实际工作规范进行配置。
系统管理员无需编程便可灵活自定义出符合各种业务特征需求的流程,流程数量不限,调整灵活,能完全适应未来的需求发展及变化。
应用支撑平台方案
1.开发过程:采用敏捷开发方法,快速迭代,确保功能完善。
2.测试策略:进行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确保平台质量。
4.3部署与迁移
1.部署计划:制定详细的部署步骤,确保平滑过渡。
2.迁移方案:对现有应用进行评估,制定合理的迁移计划。
4.4培训与支持
1.用户培训:提供用户手册和培训材料,提升用户操作技能。
5.性能监控:实时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警,确保平台稳定运行。
6.日志管理:记录系统操作日志,便于问题追踪和审计。
四、合法合规性
1.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平台合法合规运行。
2.严格平台内容管理,杜绝违法信息传播。
4.定期开展安全评估和风险评估,提高平台安全防护能力。
4.法律风险: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合规性审查,防范法律风险。
七、总结
本方案立足于构建一套合法合规的应用支撑平台,为各类应用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通过严谨的架构设计、丰富的功能模块、严格的合法合规性审查以及科学的实施策略,确保平台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提升业务效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关注风险评估与应对,以确保平台长期稳定运行。
2.数据管理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备份、恢复和访问控制。
3.服务层:提供中间件服务,如消息队列、缓存和API管理等。
4.应用层:部署具体的应用服务,为用户提供业务功能。
5.安全层:实现安全策略,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和网络安全。
6.监控与运维层:实时监控系统状态,提供日志管理和自动化运维工具。
3.2核心组件
2.技术支持:建立技术支持团队,快速响应解决用户问题。
五、安全策略
1.物理安全:确保数据中心物理安全,防止未授权访问。
“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架构设计
“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架构设计1总体架构设计应用架构用于指导大型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
软件架构是一个系统的草图。
软件架构描述的对象是直接构成系统的抽象组件。
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则明确和相对细致地描述组件之间的通讯。
在实现阶段,这些抽象组件被细化为实际的组件。
“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的应用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 “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总体架构图2技术架构设计应用支撑平台服务器端软件采用Web Service向外提供标准接口。
并以JSON 作为数据传输格式,以达到最小化数据传输量的目标。
设计数据持久层平滑迁移数据库到平台。
平台使用MVC设计模式实现界面、逻辑和数据存储的交互分离。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 技术架构图3功能结构设计功能架构是为满足当前“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系统的业务需求,以及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并全面支撑社保卡应用架构为目标,对业务功能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架构。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3 “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功能结构设计“一卡通”应用支撑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信息交换组件、统一结算组件、统计分析组件、对外接口组件等。
信息交换组件提供注册服务、主索引服务、规则服务、数据交换服务、订阅、发布服务、隐私安全服务、配置服务等;信息交换组件为个人、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术语提供各类注册库,使系统对这些实体进行统一的管理;主索引服务用于处理平台内与数据定位和管理相关的复杂任务,包括相关的索引信息。
这些索引链接到产生不同存储服务的服务点,这些服务点产生了特定的个人、医疗卫生人员或者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实时的业务数据。
规则服务组件是由细颗粒的验证和逻辑处理规则对象的采集器,它在运行期间进行组合以执行适用于正在被处理的特定类型的平台互联互通性事务的业务逻辑;数据交换服务采用ESB服务总线,由ESB总线提供的基础级服务支撑以上的所有服务。
使得平台管理的实现和维护都相对简单,保证每一个应用系统的更新和修改都能够实时的实现;订阅/发布服务:订阅服务提供预订事件和管理警报及通知的功能;配置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系统配置。
软件平台项目总体设计
软件平台项目总体设计目录1技术架构蓝图 (3)2技术路线 (5)2.1组件化、面向对象的设计开发模式 (5)2.2面向对象 (6)2.3以SOA体系结构和组件化的设计为主要技术路线 (6)2.4基于J2EE技术体系开发应用系统 (6)2.5系统架构采用B/S (6)2.6构建总线式的应用系统集成环境 (7)3系统应用架构蓝图 (7)4应用框架设计 (8)4.1应用框架设计 (8)4.2应用框架描述 (8)4.3集成架构蓝图 (10)5概述 (10)5.1组织模型接口 (11)5.2门户集成 (11)5.3表单工作流集成接口 (12)5.4文档导出接口 (12)5.5消息集成接口 (12)5.6BPM集成 (13)5.7公文交换 (13)5.8UI界面设计 (13)1技术架构蓝图平台基于Spring开发框架,遵循J2EE的标准规范,采用JAVA高级语言,同时引入Groovy、Rest、Erlang、Object-c、Html5、Css3等多种高级语言开发而成。
系统采用MVC编程模式,分层式设计,达到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的目的。
系统配置通过XML完成,数据层采用Hibernate的对象关系映射,它对JDBC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可以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的场合,满足实现集成多种数据库应用:Oracle、SQLServer、MySQLInnoDB、PostgreSQL。
平台系统采用分层和解耦方式开发,完全组件化,高内聚低耦合,实现高度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各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拔插、组合。
平台包含六大核心引擎:组织模型及权限引擎、工作流引擎、内容表单引擎、门户引擎、报表引擎、数据交换引擎。
平台基于数据交换引擎DEE和统一单点登录SSO,实现与U8、NC、SAP以及其他异构系统进行多层次集成整合,包含门户集成、数据集成、流程集成、消息集成等。
平台具备多环境适应能力,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Oracle、SQLServer、MySQLInnodb、PostgreSQL数据库,支持Tomcat、WebSphere、WebLogic 应用服务器,以及多浏览器、多终端、多语言的支持。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篇一: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1.1目的该文档用以描述XX网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或“本系统”)的整体结构,模块划分以及各个模块的范围和接口定义。
1.2范围本系统的目标是为中小银行(如城市商行)提供以实现网银渠道业务。
项目一期的范围主要是系统技术架构的实现和部分个人、企业和内部管理业务的实现。
本系统一期开发不实现网银用户需求中定义的全部功能(具体参见网银需求规格说明书系列文档);不进行系统独立性的具体实现,但在设计时考虑各种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的全面支持;一期实现业务的GUI,但页面的美工风格不做要求。
1.3定义、首字母缩写词和缩略语1.4参考资料《网银内部管理用户需求说明书》《网银个人用户需求说明书》《网银企业用户需求说明书》《网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网银个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网银内部管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网银企业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XX网银产品架构选型分析报告》2设计方案2.1系统与外部系统关系网银系统是神州数码金融解决方案XX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处于渠道层,是银行主要渠道之一。
这些系统都是通过XX系统统一接入。
因此,网银系统的主要外部系统是渠道整合系统XX。
其次,网银系统需要依赖Banking Portals提供用户界面。
因此,网银系统的外部系统也包括另外,本系统必须与证书系统连接,以提供证书发放、认证等工作。
本系统也必须使用加密系统保证安全。
因此,网银涉及的外部系统还包括安全体系框架Security Framework。
综上所述,本系统作为银行渠道系统,其与外部系统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通过分析确认,确认了网银产品项目的系统架构采用XX加FSFrame的模式。
具体参见《XX网银产品架构选型分析报告》一文。
2.3设计约束和原则2.3.1设计遵循的标准由于产品针对中小银行开发,因此必须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先进性原则作为整体解决方案,先进性将综合体现在业务与技术方面:➢业务规划先进性:网上银行的建设绝不是技术产品的堆砌,技术解决方案仅仅为适应业务发展、实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本次网银产品开发在结合国外相关成功经验和国内具体实现的基础上,对网上银行及其相关业务做出领先国内的业务规划。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支持方案设计
企业级云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营支持方案设计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1 企业现状分析 (4)1.1.1 云服务资源利用率不高 (4)1.1.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 (4)1.1.3 云服务供应商选择困难 (4)1.2 市场需求与趋势 (4)1.2.1 企业上云成为趋势 (4)1.2.2 混合云成为主流 (4)1.2.3 数据安全与合规性要求不断提高 (4)1.3 建设目标与期望效果 (4)1.3.1 提高云服务资源利用率 (5)1.3.2 保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5)1.3.3 提供专业化的云服务供应商选择与支持 (5)1.3.4 提升企业业务协同与创新 (5)1.3.5 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5)第2章云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5)2.1 总体架构 (5)2.2 技术选型与标准 (5)2.3 系统模块划分 (6)第3章硬件资源规划与选型 (6)3.1 硬件资源需求分析 (6)3.1.1 处理能力需求 (7)3.1.2 存储容量需求 (7)3.1.3 网络吞吐量需求 (7)3.2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选型 (7)3.2.1 服务器选型 (7)3.2.2 存储设备选型 (8)3.3 网络设备与安全设备选型 (8)3.3.1 网络设备选型 (8)3.3.2 安全设备选型 (8)第4章软件资源规划与选型 (8)4.1 操作系统与数据库 (8)4.1.1 操作系统选型 (8)4.1.2 数据库选型 (9)4.2 中间件与应用软件 (9)4.2.1 中间件选型 (9)4.2.2 应用软件选型 (9)4.3 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选型 (10)4.3.1 开源软件 (10)第5章云服务平台部署与实施 (10)5.1 部署策略与方法 (10)5.1.1 部署策略 (10)5.1.2 部署方法 (11)5.2 容灾备份与高可用 (11)5.2.1 容灾备份 (11)5.2.2 高可用 (11)5.3 项目进度与风险管理 (11)5.3.1 项目进度管理 (11)5.3.2 风险管理 (12)第6章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 (12)6.1 数据中心规划与设计 (12)6.1.1 总体规划 (12)6.1.2 数据中心选址 (12)6.1.3 数据中心布局 (12)6.1.4 网络架构 (12)6.2 数据中心运维与管理 (13)6.2.1 运维管理体系 (13)6.2.2 监控与报警 (13)6.2.3 故障处理与应急响应 (13)6.2.4 功能优化与升级 (13)6.3 绿色数据中心与节能 (13)6.3.1 绿色设计 (13)6.3.2 节能技术 (13)6.3.3 环境保护 (13)第7章云服务平台运营支持体系 (13)7.1 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13)7.1.1 运营管理组织架构 (13)7.1.2 运营管理制度与流程 (14)7.1.3 运营管理队伍建设 (14)7.2 服务级别协议(SLA)制定 (14)7.2.1 SLA指标体系构建 (14)7.2.2 SLA指标量化及评估 (14)7.2.3 SLA违约处理机制 (14)7.3 监控与运维工具选型 (14)7.3.1 监控系统选型 (14)7.3.2 运维工具选型 (14)7.3.3 安全防护工具选型 (14)7.3.4 数据分析与报表工具选型 (15)第8章用户服务与支持 (15)8.1 用户服务体系构建 (15)8.1.1 客户服务策略 (15)8.1.2 服务组织架构 (15)8.1.4 服务渠道拓展 (15)8.1.5 服务流程优化 (15)8.2 技术支持与培训 (15)8.2.1 技术支持 (15)8.2.2 培训服务 (16)8.3 用户满意度与反馈 (16)8.3.1 用户满意度调查 (16)8.3.2 用户反馈收集 (16)8.3.3 用户问题解决 (16)第9章安全保障与合规性 (16)9.1 安全策略与防护措施 (16)9.1.1 安全策略框架 (16)9.1.2 物理安全 (16)9.1.3 网络安全 (17)9.1.4 主机安全 (17)9.1.5 应用安全 (17)9.1.6 数据安全 (17)9.1.7 人员安全 (17)9.2 合规性检查与评估 (17)9.2.1 法律法规遵循 (17)9.2.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7)9.2.3 合规性评估 (17)9.3 数据保护与隐私 (17)9.3.1 数据加密 (18)9.3.2 访问控制 (18)9.3.3 数据备份与恢复 (18)9.3.4 用户隐私保护 (18)第10章持续改进与优化 (18)10.1 功能优化与扩展 (18)10.1.1 功能监控与评估 (18)10.1.2 功能优化策略 (18)10.1.3 可扩展性设计 (18)10.2 业务连续性与灾备 (19)10.2.1 业务连续性规划 (19)10.2.2 灾备体系建设 (19)10.3 创新与未来发展展望 (19)10.3.1 技术创新 (19)10.3.2 业务拓展 (19)10.3.3 未来发展展望 (20)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 企业现状分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各个层面。
可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可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第1篇可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类应用系统日益普及,企业和组织对应用支撑平台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信应用支撑平台应运而生,旨在为各类应用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保障。
本方案将结合现有技术和实践,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可信应用支撑平台解决方案。
二、目标1. 确保应用支撑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
2. 提高应用支撑平台的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3. 保障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合法合规性。
三、解决方案1. 架构设计(1)基础设施层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统一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度。
(2)可信计算层引入可信计算技术,确保应用支撑平台在启动、运行过程中免受恶意代码的干扰。
实现对应用系统的统一部署、监控、运维,降低运维复杂度。
(4)安全防护层采用安全防护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确保应用支撑平台的安全。
(5)服务层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服务接口,方便应用系统调用,实现业务流程的快速搭建。
2. 安全保障(1)物理安全加强数据中心物理安全防护,包括门禁、监控、消防等设施,确保基础设施安全。
(2)网络安全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网络层的安全。
(3)数据安全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风险。
(4)应用安全定期对应用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3. 运维管理(1)自动化运维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实现应用的快速部署、自动化监控、故障自愈等功能。
收集系统、应用、网络等日志,进行实时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性能优化对系统性能进行持续监控,发现瓶颈及时优化,提高应用支撑平台的运行效率。
4. 合法合规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应用支撑平台的合法合规性。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建设方案摘要:以政府电子政务网络和安全体系为基础,以政务需求为导向,采用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结构,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简单易用的一体化办公平台。
第一章前言1.1建设背景和依据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务需求越来越清晰化,办公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内部及部门间协作的智能化要求更加旺盛,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的推广和深层次应用受到重视各级机关的普遍重视。
政务内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和决策的需要,同时满足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特殊办公需要。
政府电子政务内网(以下简称“政务内网”)是以政府系统各级、各部门行政领导、政府部门和政府工作人员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辅助决策、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网上办公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
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是政务内网开展软件建设和推进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平台建设后可将办公业务和信息服务统一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主要提供统一的数据库服务、统一的用户认证和单点登录服务,统一的权限划分和角色配置服务,统一的电子公章、数字签名、版式文件服务、统一的工作流程配置引擎和全站搜索服务。
为公文办理、信息传输、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政务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实现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同应用、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和政务公开,提高政务信息化整体水平。
最终构筑统一的政务协同基础平台,建立统一的政务内网信息门户。
建设必需的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实现“政务资源数字化、内部办公协同化、信息交流网络化”。
1.2建设内容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业务开发的公共平台;(2)内部门户:应用集成和内容集成;(3)通用办公:政务管理、公文管理等功能的通用行政办公系统;(4)统一工作流管理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平台,为办公系统、政务信息系统等提供服务;(5)数据集成平台:建立一个可覆盖全业务的数据中心,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同步,数据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软件平台支撑组件设计软件支撑平台是为本期信息化平台提供安全保障和基础运行功能支撑的功能组件,主要包括资源目录管理,自动化流程引擎,消息中心,接口中心等功能。
详细设计如下:1.1.1.资源目录管理1.1.1.1. 业务描述权限和资源管理系统可应用于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及基础资源整合,对已有应用系统进行统一身份整合,可以为跨部门的多个应用子系统的帐号整合和分级授权管理提供基础的应用平台。
权限和资源管理系统是以目录服务为基础,提供组织身份、应用服务和信息资源的三大目录服务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实现认证服务、授权服务、身份管理、资源管理、配置管理、权限管理等应用服务,并可以与CA身份认证结合,为平台提供统一的基础资源配置服务。
实现对机构的特定资源(组织、身份、岗位、角色、服务)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
主要解决用户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权限配置、统一访问控制、统一访问审计和分布式账号整合等问题,支持与CA产品的整合。
设计规范、体系结构开放、支持通用标准协议、支撑各种应用系统的整合。
1.1.1.2. 提供组织模型管理1)组织模型的地位和作用审批系统组织模型就是对入驻中心的部门、科技组织结构进行建模,是利用抽象的模型或者元素,构造出的一系列关系,用于表达中心组织机构中的实体间的层次和隶属。
组织模型是用来定义中心的组织形式的模型,它以职责、权限的形式定义了中心成员、各个部门的作用与任务,同时提供灵活的结构以适应不同的部门或不同的组织结构。
组织模型是大部份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构建的基础。
几乎所有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都涉及到组织机构模型的建设,一个组织机构模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于它构建的其它应用系统。
组织机构模型对现实中的机构进行了抽象建模,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和语义。
通过组织模型的建设能很好的解决电子政务应用中人员调动、权限变化、职位变迁、部门合并、分级授权管理等各种业务问题组织模型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抽象,对用户统一集中管理,可管理多级用户,支持用户分类分组、多种用户接口、用户权限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组织模型为单点登录、统一授权提供基础,它为灵活授权、统一管理提供了基础。
2)组织模型的实体定义●实体定义本规范共定义了六个实体,分别是机构、部门、人员、角色、用户组、岗位。
➢机构: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实现某种职能所建立的,由人、财物和信息若干因素有序地联结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实体单位。
通常指机关、团体或其他工作单位及其内部组织,例如:某区政务服务中心。
➢部门:是对根据行政划分而实际存在的实体部门的抽象,例如:中心办公室。
➢人员:是对部门内的实体人员及类似实体的抽象,例如:张三。
➢角色:在处理特定业务时设定的具有特定工作范围或工作职责,用于解决特定业务问题的属性,例如:办公室文件管理员。
➢用户组:是为满足特定业务需求而组建的,不受机构或部门限制的人员集合,可以是临时的或长期的,如:XXX领导小组。
➢岗位:根据部门的职能不同进行更为细致的业务划分而抽象出来的工作岗位,如中心主任就是一个岗位。
●实体关系的定义机构模型实体关系是机构模型中各个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的统称。
1.1.1.3. 提供访问控制服务权限和资源管理系统提供对用户身份的统一权限配置和统一访问控制等服务。
能够针对各类业务、栏目等资源授于相应的权限范围,将用户实体与其角色、岗位、部门等权限属性相分离,使每个人员都具备不同的应用权限,实现每级或每个用户只能在自身的权限范围之内访问相应的业务、栏目等资源。
1.1.1.3.1.访问控制的地位和作用访问控制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基本目标是为了限制访问主体(用户、进程、服务等)对访问客体(文件、系统等)的访问权限,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在合法范围内使用,决定用户能做什么,也决定代表一定用户利益的程序能做什么。
访问控制决定了谁能够访问系统,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
1.1.1.3.2.权限管理模型通过建立统一的访问控制模型,提供统一的权限访问接口和管理接口。
通过权限访问接口,为各个业务逻辑模块提供统一的访问策略和权限控制。
通过管理接口,使各个业务逻辑模块能够创建自己的访问控制资源和权限分配。
同时提供相应的统计、日志、事件、审计的建立、查询等附加功能。
最终达到实现各个业务逻辑模块权限管理的一致性、易管理和易维护。
我们在RBAC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增加Actor对象,用户(User)和Role (角色)的集合;增加了域(Domain)对象,授权或者操作的范围;增加用户(User)和权限(Permission)的关系,单个用户(User)可以直接授权,从而实现电子政务的访问控制目标。
为了对数据资源进行授权,参照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ACL权限模型,对资源进行了扩展:参照数据权限模型,为了对数据权限进行授权和校验,将数据映射为Resource,对数据的操作映射为Operation,整个授权过程将等同于普通的Resource对象。
扩展了数据资源:单条数据资源(DataRowResource),数据范围资源(DataScopeResource),表数据资源(TableResource),字段数据资源(TableColumnResource)。
将数据抽象成授权资源对象,通过相同的权限分配和权限判断进行数据的权限校验。
1.1.1.3.3.访问控制接口及规则访问控制接口分为权限访问接口、管理接口、数据权限接口三大类。
在审批系统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部门人员会担任不同的角色,执行不同的业务功能,同时考虑到安全性,对不同资源的访问会设置不同的安全级别,相应的由于人员变更、角色变更、调离而产生的权限变动在权限管理中都需要进行详细的设置。
因此需要设置不同的访问控制规则,实现权限统一性和可管理性。
业务系统庞大,涉及到的机构、地域、人员繁多,需要不断的调整权限控制系统,所以对权限管理模块的易维护和易扩展性提出很高要求。
同时为了保证操作安全和判断权限是否合理,需要增加对权限的统计、审计功能和日志功能。
考虑到政府部门树状、多层次、多级别的分支结构以及人员的角色分级,需要实现权限的集中控制,分级管理。
1.1.1.4. 提供身份服务权限和资源管理系统提供身份服务。
1.1.1.4.1.身份服务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组织模型的各种操作来实现现实中组织的各种变化,使模型和现实中的组织保持一致。
所以它必须拥有一套管理维护的接口,包括实体信息的维护和实体间关系的维护。
模型最终的目的是为其它应用系统提供组织身份信息,所以组织模型必须向外提供一致的操作接口。
1.1.1.4.2.身份服务接口(包含统一认证服务)身份服务接口包括四大类:身份认证接口(统一认证)、模型管理接口、模型信息接口、同步信息接口。
身份认证接口指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的接口。
其中模型管理接口指实体及实体属性的管理接口。
实体增、删、改操作,当然根据需要,还包括一些特殊的操作如:移除。
模型信息接口指对模型信息进行读取的操作接口。
同步信息接口指把模型的变动数据同步给外部系统的接口。
1.1.2.自动化流程引擎1.1.2.1. 业务描述工作流管理系统是统一技术支撑模块的重要组成,是审批系统的核心。
工作流管理系统应遵循工作流相关规范(WFMC等),支持多种接口、工作流控制模式和资源分配模式,支持LDAP目录服务,支持第三方对象开发。
满足用户所需的流程定义、运转和管理等功能。
工作流管理系统包括工作流定义、工作流运转和工作流管理等功能。
工作流系统应支持顺序、并发、发散、多路分支等标准模式,能够实现高级用户的复杂业务流程。
1.1.2.2. 逻辑结构图工作流系统是针对中心事项审批、以及其他业务的办理情况而开发的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产品主要包括工作流定义、工作流运转和工作流管理等功能。
工作流系统的核心工作流引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支持顺序、并发路由方式,实现了发散、多路分支等标准模式,能够实现高级用户的复杂业务流程。
授权角色可监控全部流程,提供审计日志,支持自动催办,手动催办。
产品参考了WFMC工作流参考模型,完全基于J2EE规范设计开发。
1.1.2.3. 提供流程服务1)流程服务的作用工作流系统为平台的各种业务提供流程服务。
通过工作流系统的构建为提供各类业务流程定制及管理的平台,支持行政审批、督查督办、请销假批复等相关业务流程的定制和管理,能够支持各类复杂流程的灵活定制。
2)流程服务支持的业务应用示例工作流服务必须具备以下业务分析所涉及的功能特点。
●审批业务流程服务是实现业务审批的主要核心技术。
采用流程服务完成业务网上流转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一是简化办事程序。
通过流程再造,尽量简化审批程序。
✓二是优化工作流程。
科学地排布审批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运转协调。
✓三是规范审批权限。
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尽量下放审批权限,便于权力监督制约。
✓四是完善电子政务。
建立健全审批网络的硬、软件,逐步实现网上审批。
✓五是强化中心窗口作用。
更多的赋予窗口组织、协调的职能,对复杂事项实施窗口指令性作业。
✓六是杜绝后台运行。
停止各部门内部审批,切实杜绝“双轨运行”现象。
✓七是加强监督。
建立完善中心监督检查制度,实施对服务态度、方式、质量和效率的全方位监管。
●电子监查业务电子监查主要是用于对实现各部门督查事项的公开监督、查询、统计、通报,促进重大决策事项有效落实。
督查事项目的是有效处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改进督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办公效率。
通过流程服务的数据监听技术可实现对各个业务流程实例的数据抽取,最终形成督查数据中心。
●行政管理业务在审批项目建设中,行政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为政府机关来说,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整个机构的工作成效。
本项目的行政管理包括请销假管理、出差管理等业务。
1.1.3.消息中心由于本次项目对接系统多、涉及终端分散、跨业务类型较广,业务节点多,因此平台设计统一的消息中心来管控所有的消息发送渠道是及其有必要的。
1.1.3.1. 消息发送渠道梳理根据本次项目涉及到的消息发送、通知功能,结合本地已有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我们梳理了以下消息发送渠道:●电子邮箱对接省电子邮箱网关实现对内部工作人员、外部客户发送相关电子邮件。
●短信对接省短信网关实现对内部工作人员、外部客户发送相关短信。
●平台站内信对接云平台-站内信,实现对工作人员发送业务提醒信息。
1.1.3.2. 统一消息服务接口综合所有消息发送渠道,对外提供统一的消息发送接口,通过对入参的定义实现一次调用对不同渠道、不同用户的消息发送。
1.1.3.3. 运行管理配置基于web可视化管理后台实现消息中心运行管理的相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