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哲学思想讲课稿

合集下载

第七讲 奥古斯丁及其哲学

第七讲    奥古斯丁及其哲学

三、认识论
怀疑主义:皮罗的怀疑主义与学园派的怀疑主义 假如我错,我就存在。 固有观念说与经验主义:感觉印象从哪里来?找 硬币。 神圣光照:光就是上帝本身,灵魂是被造的,是 照着上帝的形象创造的,灵魂是理性的,当它凝 视光本身,从这光源里,在这光的照明里,它看 到并理解万物。 身心二元论
奥古斯丁的本体论证明(安瑟伦、笛卡尔): 若有高于心灵的东西存在,那么它就是上帝。心 灵寻求真理,真理优于心灵,真理存在,所以, 要么真理是上帝,要么有某物优于真理,则该物 就是上帝。总之上帝存在。 真理如同美妇,只有炽爱,它才会向你裸呈。 灵魂的三位一体: 《忏悔录》15卷:我存在、我认识、我愿意。从 忏悔录》15卷:我存在、我认识、我愿意。从 而与圣父、圣子、圣灵相应。我是一个认识着、 愿意着的存在,我认识到我存在和我愿意,我愿 意存在和认识,三者牢不可分。
第七讲
奥古斯丁及其哲学
一、奥古斯丁的生平、著作 二、神正论 三、认识论 四、伦理与政治思想
一、奥古斯丁的生平、著作
奥古斯丁354年出生于是北非的塔加斯特镇(今 奥古斯丁354年出生于是北非的塔加斯特镇(今 阿尔及利亚的苏格艾赫拉斯),罗马公民,生逢 罗马帝国的衰落,在塔加斯特、马都拉、迦太基 接受罗马帝国式教育。18岁因西塞罗的《 接受罗马帝国式教育。18岁因西塞罗的《荷尔顿 修斯》 修斯》而走上哲学的道路。基督徒的母亲莫尼卡 和摩尼教对奥古斯丁影响很大。371年 386年, 和摩尼教对奥古斯丁影响很大。371年—386年, 奥古斯丁先后在迦太基、罗马、米兰工作。386 奥古斯丁先后在迦太基、罗马、米兰工作。386 年皈依基督教,387年回塔加斯特,391年任希 年皈依基督教,387年回塔加斯特,391年任希 坡(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牧师,396年成为主 坡(阿尔及利亚的安纳巴)牧师,396年成为主 教,430年病逝。 教,430年病逝。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摘要】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家,对爱有着独特的理解。

他认为爱是一种情感,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三种层面:动物性爱、人类之间的友爱和对神的爱。

他认为爱的本质是追求最终幸福的愿望,而爱的目的在于完成人类心灵的完整。

在他看来,爱与神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爱神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哲学启示,让我们思考人类之间的关系和与神之间的关系。

在当代,我们也可以从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中找到对于人际关系和内心安宁的启示,以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和寻求内心的满足。

【关键词】奥古斯丁、爱、思想、理解、概念、三种层面、定义、分类、本质、探讨、关系、目的、神、哲学启示、当代意义。

1. 引言1.1 奥古斯丁对爱的独特理解奥古斯丁对爱的独特理解是基于他对上帝的信仰和人类内心的深刻观察而形成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一种超越感官和欲望的精神力量,是人类最高尚的品德之一。

他认为,爱是上帝赋予人类的一个重要特质,是人类与上帝之间联系的纽带。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三种层面的理解:物质爱、心灵爱和神圣爱。

物质爱是指对身体的欲望和享乐的追求,心灵爱是指对他人的情感和情谊,而神圣爱则是指对上帝的虔诚和敬畏之情。

在奥古斯丁看来,真正的爱应该是心灵爱和神圣爱的结合,只有通过对上帝的爱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影响了整个西方哲学和宗教思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启示我们要以真诚和虔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和世界,要以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苦。

奥古斯丁的爱的独特理解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信仰。

1.2 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奥古斯丁的爱的概念可以说是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之一。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一种终极的力量,是万物存在的根源。

他认为,爱是上帝的本质,是所有事物存在的原因和目的。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或感情,更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对于美好、完善、真理的追求和向往。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e)是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涉及了伦理、政治、心灵、宗教等多个领域。

他对于“爱”的思考和分析尤为深刻和重要。

本文将从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和基本思想出发,浅谈他对于“爱”的思想。

奥古斯丁对于“爱”的理解是建立在他的宗教信仰和基督教教义的基础之上的。

在他看来,爱是神圣的,它是上帝的恩赐,是贯穿整个世界的力量。

人类与上帝的关系是通过爱而建立起来的,上帝的爱是无私的,深远的,是为了救赎而存在的。

人类也应该通过爱来回应上帝,尊崇上帝,实践上帝的意愿。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人类最重要的道德标准,是灵魂的存在和完善的源泉。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爱不仅仅是一种感情,更是一种行为和态度。

他强调人类应该用爱来服侍上帝,也通过爱来服务他人。

他认为,只有通过爱,人类才能完成自己的道德和精神成长,才能实现个体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和谐。

奥古斯丁也承认人类的本性是有限的,有时人类会陷入自我中心的欲望和念头中,无法全然地践行爱的教义。

他将这种情况描述为人类的“原罪”和“无知”,是人性中的弱点和脆弱。

奥古斯丁并不认为这就意味着人类无法实践爱的教义,相反,他主张人类依靠上帝的恩典和启示,通过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反省和改造,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实现真正的爱。

奥古斯丁对于爱的分类和区分也是他思想的重要一环。

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中,他将爱分为两种类型:人类的自爱和上帝的爱。

人类的自爱本质上是自私的,追求个体的利益满足,不顾他人的需要和福祉。

相对地,上帝的爱是无私的,它超越了个体的欲望和利益,注重他人的需要和福祉。

奥古斯丁强调人类应该抛弃自私的自爱,而追求上帝的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完善。

《奥古斯丁的时间说》课件

《奥古斯丁的时间说》课件
探究奥古斯丁的时间说
奥古斯丁的时间论述是中世纪哲学思想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了解奥古斯丁的 时间说,可以更好地了解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思想。本次演讲将深入了解奥 古斯丁的时间观和其哲学思想,从哲学角度解决现代问题。
奥古斯丁的生平背景
罗马帝国时期的北非
奥古斯丁在罗马帝国时期的 北非出生和成长,接受过严 格的培训和教育。这里的人 文和哲学传统深深影响了他 的思想。
基督教教堂的重要性
奥古斯丁最初是玛尼教教派 的信徒。但到了后来,他的 思想深受基督教教堂和神学 的影响,并最终转化成为一 名基督教的牧师。
对古典著作的热爱
奥古斯丁在学术和哲学领域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对古 代国家的历史、哲学和太阳 神学等充满好奇和热爱。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与哲学思想
灵魂是永恒的
奥古斯丁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存在于时间之外,并能够感知时间的存在。
时间是神的礼物
奥古斯丁认为,时间是神赐予人类的礼物,也是神的创造能力的证据。他将时间视为信仰和 学术严谨性的结合。
时间无始无终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中,时间是永恒的,没有始终,没有起点,也没有结尾。时间简单存在,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
文化影响
奥古斯丁的时间观认为,时间是人们内心世界的思想形态,这种观念深刻地影响 了欧洲文化中的各个方面。
哲学思想的应用
奥古斯丁的时间哲学思想 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的哲 学学派,如今仍广泛应用 于当代哲学研究。
艺术作品的应用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和时 间观对许多现代音乐、电 影、文学以及视觉艺术作 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文学科的应用
奥古斯丁的时间哲学理论 对历史、人类学、社会学 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研究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奥古斯丁哲学思想

奥古斯丁哲学思想

奥古斯丁哲学思想奥古斯丁:教父哲学的典型代表奥古斯丁(354—430 年)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

按照当地的风俗,奥古斯丁没接受洗礼。

从7 岁起,他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17 岁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曾崇拜西塞罗。

稍后加入摩尼教,曾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最后于386 年皈依基督教。

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门思过,清心寡欲,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他曾做过教师、神父,42 岁时升任北非希波主教。

后半生忠心耿耿致力于传教事业,为基督教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成功地运用柏拉图哲学,讨论各种神学和哲学问题,阐述基督教的世界观,把教父们的思想推向顶峰,为教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宗教哲学理论体系。

他所论证的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在中世纪被教会奉为真理的台柱”,奥古斯丁本人也被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真神的圣者”等等,一直受到尊敬。

奥古斯丁一生著述甚多,《忏悔录》和《真神之城》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重要的还有《驳学园派》、《独白》、《论自由意志》、《论真宗教》、《论三位一体》、《教义手册》、《布道集》等。

(1)信仰与理解几乎和所有的神学家一样,奥古斯丁首先面临的是哲学与神学、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面对动荡的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大胆地肯定哲学、系统地利用哲学,为基督教义作论证。

他以真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根据,力求从哲学上阐述各种问题。

他宣称真正的哲学只能和真正的宗教在一起,只有真正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哲学。

奥古斯丁断言:“真正的哲学家就是爱真神”。

他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认为哲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灵魂,一是关于真神。

”他的哲学就是以“认识自我,认识你(真神)”而建立起来的。

在论证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时,奥古斯丁首先从自我意识即人的思维存在的确切性出发,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怀疑论观点。

在《独白》中,他自问自答道:“你知道自己在思维吗?我知道。

《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第九讲奥古斯丁

《西方哲学家智慧十八讲》第九讲奥古斯丁

• 当时的罗马教育实行三级制,七至十二 岁,入启蒙小学,学识字和算术。十二 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学文法、诗歌 和历史等。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 校,学修辞和哲学。奥古斯丁基本上按 照父亲的意图,学完了这三个阶段。
• 386年,那是奥古斯丁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经过一段 时间的听道读经,奥古斯丁对于世俗的生活渐渐生出 厌倦的念头,不再想追逐什么名利地位了,看到有很 多人在教会中奉献做工,很受激励,但是“对女人还 是辗转反侧,不能忘情。”于是,奥古斯丁去拜访德 西姆普利齐亚努斯,请他就当时的心境,指示适当的 方法,该如何走主的道路。德西姆普利齐亚努斯是安 波罗修的授洗者,在教会中德高望重,很受尊敬,但 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奥古斯丁向他讲述了自己曾经 的堕落生活和最近的改变。当德西姆普利齐亚努斯听 到奥古斯丁谈到新柏拉图派的一些著作时,就兴致勃 勃地讲起这些著作的拉丁文译者的故事,他就是德西 姆普利齐亚努斯在罗马时的好友维克托利努斯。
5、神学自由观
• 人是自由的,但人的自由具有两重性,即可向 善也可向恶。人类之初本来可以选择神圣、至 善的自由。但他们却选择了犯罪的自由。这不 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乃是与上帝同在, 与至真、至善同在,只有这样才是快乐的。因 此,今生现世,人类只有用追求上帝的善良愿 望,全身心地向往上帝,有最崇敬的上帝来制 约、克服人类邪恶的意志,才能达到神的境界 ,才能真正步入永恒的神圣的自由殿堂。
3、原罪说
• 亚当受蛇诱惑,滥用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而偷吃智慧之果,这种自甘堕落的行为 使其子孙通过遗传获得了原罪。
4、恩典说和预定论
• 人类罪孽深重,但上帝是仁慈的,人类 有希望通过上帝的恩典而得救,只要一 心向善,向往上帝,这些人必然得到上 帝的拯救。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施加给一 切人类的,它仅仅赐给上帝的选民,而 选民是预定的。

西方哲学史第五讲 中世纪教父哲学

西方哲学史第五讲 中世纪教父哲学
5.上帝存在的证明
奥古斯丁不仅通过原罪与恩典学说表达了一种神正论思想,而且也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虽然他强调基督教真理的奥秘性,但是他与极力贬抑理性的德尔图良不同,在保证信仰至上性的前提下,并不拒绝运用理性来为信仰提供支持。奥古斯丁是教父派中最早尝试用理性来证明上帝存在的人之一,在这一点上,他与教父派中盛行的那种通过非理性的神秘体验来确信上帝存在的做法不尽相同。奥古斯丁把基督教称为真正的哲学,认为上帝的智慧已经铭刻在《圣经》之中,而信仰的特点就在于以赞同的态度思想来对待表现在《圣经》和各种教义中的基督教真理。因此他坚持相信,然后理解的基本立场,在坚持信仰至上性的前提下承认理性的作用。
4.光照说
奥古斯丁在认识论上综合了柏拉图的回忆说和亚里士多德关于积极能动的理性灵魂的观点,提出了光照说。他根据《圣经·约翰福音》中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第1章第9节)的说法,将恩典和真理说成是源之于上帝、见之于我们心灵的理性之中的东西。他把上帝比作真理之光,把人的心灵比作眼睛,而把理性比作心灵的视觉,正是上帝的光照使心灵的理性看到了真理。他认为,由于灵魂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的,因此在被造的心灵中已经潜在地包含着真理的成分,这种观点与柏拉图的回忆说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与柏拉图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理性对真理的认识不是通过感觉经验的剌激,而是依靠上帝的光照。奥古斯丁说:因为光就是上帝本身,而灵魂是被造的。所以,当它被带走,并且在身体的感官撤退之后,以一种更完善的方式面对着这光时,它也能看到在它上面的那光本身。正是在这光的照明里,它才能够看到它所看到并理解的万物。按照这种光照说,只有在虔诚的信仰中,上帝的光照才会显得通明透亮,而神圣的真理也只有在灵魂摆脱肉体之后才能最终被认识。
2.原罪与救赎
在早期基督教神学中,人性论构成了上帝论和基督论之外的第三个重要领域,而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原罪与救赎。在这个问题上,奥古斯丁的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罪恶问题是奥古斯丁一生关注的焦点,早年信奉摩尼教的奥古斯丁曾经把罪恶看作是与善良同样具有本质性的实体。在皈依基督教之后,他改变了早年的观点,认为只有善才是本质和实体,它的根源、就是上帝,而罪恶只不过是善的缺乏或本体的缺乏。上帝作为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帝并没有在世间和人身上创造罪恶。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奥古斯丁说:我探究恶究竟是什么,我发现恶并非实体?而是败坏的意志叛离了最高的本体,即是叛离了你天主,而自趋于下流。由于始祖亚当对自由意志的滥用,导致了人类永恒的罪性,即原罪。因此,尽管最初的人性是纯洁无邪的,但是自从亚当堕落以后,人性就被注定成为有罪的和邪恶的。作为对原罪的公正惩罚,上帝使人由原来与上帝一样不朽而变成有死的。由此可见,正是原罪注定了人类的先验罪性、邪恶本质和必死命运。奥古斯丁写道:一个人既已用自由意志犯了罪,为罪所胜,他就丧失了意志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上帝的恩典(Grace),才能使一部分人的意志重新获得自由向善的能力,摆脱必死的惩罚而获得灵魂的永生。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奥古斯丁(Auginstinus)在西方哲学史上被誉为“教父之父”,其伟大的思想对欧洲哲学和基督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中,他探讨了“爱”的概念,并指出“爱”是人类心灵深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本文将浅谈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

奥古斯丁认为“爱”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人与上帝的联系与关系的基础。

在他的《忏悔录》中,他写道:“我发现我的心灵只有在爱上主之后才全然被满足,这就是我追求的最终目的。

”他认为,人的灵魂渴望与上帝相通,但这种相通只能通过爱来实现。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两类:有限的爱(cupiditas)和无限的爱(caritas)。

有限的爱是指对有形物质的追求和欲望,是一种自私的爱。

而无限的爱则是指对上帝的追求和心灵的向上的爱,是一种无私无限的爱。

奥古斯丁认为,有限的爱只会带来痛苦和不满足,因为世俗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人的灵魂。

只有通过无限的爱,人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和谐。

奥古斯丁还指出,爱是一种情感,但它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道德和精神上的追求。

他认为,在爱的力量下,个体可以超越自身的欲望和私利,追求公正、善良和真理。

当人们以爱为出发点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追求共同的利益,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和理想的世界。

奥古斯丁还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通过彼此的爱和关怀,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中,他写道:“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建立公义、和平和幸福社会的基石。

”他强调了人类共同体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在其中的责任和义务。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是一种高尚而崇高的精神追求,他认为爱是人的本性之一,是与上帝相通的基础。

他将爱分为有限的爱和无限的爱,指出无限的爱才是真正的满足和和谐之源。

他还强调了个人道德追求和人与人之间的爱的重要性。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提供了一种思辨与实践的路径,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追求真理和道德,建立和谐的社会和幸福的世界。

奥古斯丁PPT课件

奥古斯丁PPT课件

伦理学
总结词
奥古斯丁的伦理学思想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认为道德行为应该是出于对 上帝的爱和敬畏。
详细描述
奥古斯丁认为,道德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应该是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他认为,只有 出于对上帝的爱和敬畏,人们才会做出真正道德的行为。同时,他也强调了自由 意志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承担其行为的后果。
奥古斯丁ppt课件
• 奥古斯丁简介 • 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 奥古斯丁与现代思想 •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目录
01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生平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公元354年,奥古斯丁出生于 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
加斯特村。
教育经历
奥古斯丁在迦太基学习修辞学 ,后赴罗马学习哲学,最终在 米兰成为一名修辞学教师。
05
奥古斯丁的遗产与影响
对后世哲学家的影响
奥古斯丁的思想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的知识论和形而上学 观点。他的思想为后来的经院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 持,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奥古斯丁强调个体经验和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对后世哲学家如笛卡尔、康德等产 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03
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
上帝存在的证明
证明方法
奥古斯丁提出了多种证明上帝存 在的方法,包括本体论证明和宇
宙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根据上帝的无限完美性,奥古斯丁 认为上帝作为一切存在和真理的源 泉,必然存在于现实之中。
宇宙论证明
奥古斯丁认为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和 秩序都证明了上帝的存在,因为只 有上帝才能创造和维持整个宇宙。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摘要】奥古斯丁作为基督教思想家和神学家,对爱的思考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他认为爱是最高尚的感情,是人类与上帝之间的纽带。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分为自我爱、世俗爱和上帝之爱三个层次,人类应追求上帝之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批判了世俗的物质爱,认为它会使人远离上帝。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强调了对上帝的虔诚和信仰,指引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爱。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世纪的神学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之后的基督教思想提供了重要借鉴。

通过对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的理解和探讨,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追求真善美的内在意义。

【关键词】奥古斯丁、爱、思想、生平、定义、层次、种类、追求、上帝、关系、批判、影响1. 引言1.1 奥古斯丁的生平简介奥古斯丁(354-430年)是基督教哲学家和神学家,被广泛认为是基督教早期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

他出生于罗马帝国的北非地区,父亲是一名罗马地主,母亲则是基督徒。

在年轻时,奥古斯丁曾经是一名罗马帝国的官员,后来转向信仰基督教,并在之后的人生中一直致力于基督教的思想传播和发展。

奥古斯丁的丰富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思想使他在基督教哲学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的著作《忏悔录》是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奥古斯丁在他的著作中倡导了爱的概念,并将爱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力量,是人类与上帝相连的桥梁。

他强调了爱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爱,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和和谐。

奥古斯丁的思想深刻而丰富,为后世的基督教神学和哲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1.2 奥古斯丁对爱的思考意义奥古斯丁对爱的思考意义体现在他深刻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之中。

对于奥古斯丁来说,爱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和精神力量,是驱使人们行动和追求的动力。

他认为,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真理和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在他看来,爱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宇宙的运行和人类的生活之中。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考意义还体现在他对人类心灵深处的探索和解释上。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首先,奥古斯丁的爱是一种上帝的爱。

他认为,上帝是全能的、全知的、全善的,上帝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纯粹的、自我充实的爱。

上帝通过创造世界,将他的爱倾注到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身上。

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的爱是无限的,它不会因为我们的过错而消失,不会因为我们的罪孽而减少。

而且,上帝的爱是普遍的,他的爱不仅仅是赐予给他的子民,而是赐予给所有生命。

其次,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私的爱,另一种是无私的爱。

自私的爱是对于自己的奉献和关注,而无条件的爱是对于他人的关怀和奉献。

奥古斯丁认为,自私的爱是一种错误的爱,它会导致痛苦和悲伤;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爱是有限的,它不能像上帝的爱一样无限。

因此,在奥古斯丁的哲学体系中,人类的爱的最高形式是对上帝的爱。

在上帝面前,所有的爱都显得渺小而微不足道。

只有在对上帝的真正爱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

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物质财富上。

然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别人的爱和对上帝的爱。

只有把注意力放在这两种爱上,我们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此外,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也告诉我们,无私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无私的爱才能让我们懂得如何关心他人,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他人,从而成为一个让别人愉悦的人。

综上所述,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深刻而富有启示性。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习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不仅可以从中发现真正的幸福,也可以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e)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基督教哲学家之一,他对于爱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基督教圣训的发展,同时也对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奥古斯丁的著作中,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他探索了爱的本质、种类和价值,以及爱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道德和宗教的力量,它具有改变人的内心和生活的能力,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之一。

本文将从奥古斯丁的著作中探讨他对于爱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和影响。

奥古斯丁对于爱的本质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在他的著作《论三位一体》中,奥古斯丁将上帝看作是爱的根源,一切的爱都源于上帝。

他认为,上帝是三位一体的,即父、子、圣灵三位一体,他们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爱。

这种爱是超越人类理解的,是完美的、无私的、永恒的。

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爱都是来自于上帝的爱,而人类的爱也应当向上帝的爱看齐,追求完美、无私和永恒的境界。

奥古斯丁将爱看作是一种至高的美德,是人类理性和道德的体现。

奥古斯丁对于爱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他的著作《上帝国》中,奥古斯丁将爱看作是上帝赋予人的最大礼物,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需求。

他认为,人类之所以存在和活着,是为了追求爱,通过爱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

奥古斯丁认为,爱具有改变人的内心和生活的力量,是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之一。

只有通过爱,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完善。

奥古斯丁强调了爱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指引人们追求至高无上的幸福和成长。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是西方古代最伟大的哲学之一,他对于爱的本质、种类、价值和影响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指引人们超越自我,追求至高无上的爱,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幸福,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对当代社会和世界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为人们指引了一条实现个人和社会幸福的道路。

我们应当学习和借鉴奥古斯丁的爱的思想,指引我们追求至高无上的爱,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和幸福。

教父哲学专题知识讲座

教父哲学专题知识讲座
灵魂不朽:灵魂是上帝按照自己旳形象发 明旳,是一种独立旳精神实体。人是灵魂和 肉体旳统一,但这并不是由两个实体结合成 为一种新旳实体,也不是灵魂被禁锢在肉体 之中,而是灵魂占有、使用和统治肉体。因 为灵魂是与不变旳、永恒旳真理不可分割地 结合在一起旳,所以它也是不朽旳。
“原罪说”:在上帝那里,恶是不存在旳。 上帝发明了万物,因而万物本身也肯定是善旳。 但因为万物是被发明旳,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 样是至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旳,这缺陷就 是恶。恶是善旳缺失。人旳恶就是滥用自己旳 自由意志而背离了至善,背离了上帝,因而也 就是犯罪。
一、克莱门
克莱门(Clemens,约150-211)出生 于雅典旳一种异教家庭。与游斯丁一样, 克莱门曾经游历四方,接触了当初流行 旳多种哲学体系,但最终却皈依了基督 教,并成为亚历山大里亚教理学校旳校 长。
克莱门坚持以为,希腊哲学和犹太律法 一样,都是把人引向基督旳教育者,并在基 督教中得到了自然旳延续。所以,把知识与 信仰统一起来,是真正旳基督徒旳任务。
第四节 教父哲学旳尾声: 伪狄奥尼修斯与波爱修
一、伪狄奥尼修斯
肯定神学和否定神学旳区别: 所谓肯定神学,是一条由上而下、即由上帝 下降到受造物旳道路。它把上帝看作是一切 存在旳始基,一切存在都产生自上帝,因而 上帝是无限完满旳,是全名旳。出自这种理 由,人们称上帝为至善、全能等。
所谓否定神学,走旳是相反旳道路, 即自下而上、由受造物到上帝旳道路。 它从最低档旳受造物开始,逐层否定上 帝具有那些有限旳要求,最终拟定上帝 以其超验性超越了一切。我们只能对上 帝作出否定旳要求,不能说上帝是什么, 只能说上帝不是什么,上帝最终作为不 可言说者。
“先定说”:上帝是仁慈旳,上帝必然经过 神恩来拯救人类。但上帝并不是拯救全部旳人, 而只是拯救其中旳一部分。而且上帝之所以选 择这一部分选民也没有任何原因,它只但是是 出自上帝意志旳喜好,也就是说是任意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深受基督教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其哲学思想中,“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他的基督教哲学思想有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出发,谈一下他对“爱”的思考与理解。

首先,奥古斯丁对“爱”的定义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还包括人与上帝之间的情感。

他认为,“爱”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类与上帝的交往基础。

在奥古斯丁看来,“爱”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使用”和“享受”的爱。

前者是指将物品等外在事物纳入到“我”自己的理性意愿之下,这种爱是没有情感的,只有理性上的需求。

而后者是指因为在意某物,从而希望获得它所带来的愉悦感。

在这种爱中,情感是至关重要的,是其存在的核心。

到此,“爱”概念的定义中,就已经建立了起来。

其次,奥古斯丁认为,“爱”是一种动态过程,是一种不断被提升的过程。

他将爱分为4种,分别是:“物品之爱”、“同类之爱”、“为了爱之事物之爱”、“上帝之爱”。

这4种爱的层次是逐渐升级的,最高层次的上帝之爱,能彻底摆脱人性的瑕疵,迸发出纯粹的爱。

奥古斯丁将人对上帝的爱,视作人对一切物品的爱的最高层次,这就意味着理性的爱必须通过感情的优化,才能发挥出完整的价值。

更进一步的,奥古斯丁将“上帝之爱”分为两类,分别是上帝对人和人对上帝的爱。

对于后一种,奥古斯丁认为要通过信仰来实现,只有通过信仰,才能体现出对上帝以及其他人的爱。

他进一步的认为,通过信仰,人能够变得更圣洁,更完美,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这种境界达到后,“上帝之爱”便不只是一种情感,而是成为一种存在于灵性深处的人格特质。

最后,奥古斯丁将爱与快乐(Happiness)联系在一起,认为爱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渴望幸福,但是只有真正拥有上帝的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他说:“任何人都不会对拥有的太多,但幸福固是唯一的向往与追求,人们要找寻生命的意义,探究上帝是为何,正是因为他们追求幸福。

奥古斯丁 哲学课件

奥古斯丁 哲学课件

●幼年随母加入基督教 ●早年喜好世俗文艺,精通修辞学。 ●十九岁在校读书时崇奉摩尼教。 ●后一度醉心于柏拉图主义和怀疑 派著作。
●三十三岁,最终皈依基督教。
摩尼声称自 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 耶稣的继承者,是真主的 先知,也是最后一位先知 。
Picture here
不可荒宴醉酒,不可 好色邪荡,不可争竞 嫉妒,总要披戴主耶 稣基督,不要为肉体 安排,去放纵私欲。
奥古斯丁
(Aurelius Augustinus)
导航
背景介绍 文本细读
疑问汇总
●人物生平
key words
父母
情人
宗教
Picture here
出生于北非(现阿尔及利亚)
父亲
异教徒 有社会地位 财产不多 懒散偷安
母亲
虔信基督教 生活纯朴 为儿子祷告
●十七岁在迦太基求学时,结识了一个女子, 与她同居至少十四年。 ●十八岁时,该女子为他产下一名私生子, 极为奥古斯丁所珍爱。 ●三十岁在米兰教授修辞学时,他的母亲为 他定了一门亲事,因女方年纪尚轻未能完娶。 ●在米兰时,与之前的姘妇脱离关系,但不 久之后又与另一个结上了非法之缘。
17.05
Q4: 战争与奴役
因为人有罪,所以奴役制度是合理的
宇宙是一个有序和谐的阶层世界,一切都源发于“太 一”,一切又都回归到“太一”,对奥古斯丁来说, 这太一就是上帝。人也在这个宇宙的存在链条之中。 世界既然是有序的,一切顺从秩序的就是善的,一切 违背世界秩序的就是恶的。
17.06+17.07
Q5: 上帝与理性
幸福就在于拥有真理 上帝之光使我认识真理
从哲学上说,奥古斯丁坚持希腊古典的目的论和幸福 论,认为人是一种寻求幸福的理性存在。 “贪爱”(Cupiditas):爱的对象向下指向被造之物 “纯爱”(Caritas):爱的对象向上指向创造者

圣奥古斯丁 讲稿

圣奥古斯丁 讲稿

圣•奥古斯丁讲稿人物生平:公元354年,圣•奥古斯丁出生于北非(现今的阿尔及利亚)。

父亲是很有地位的异教徒,为人懒散偷安,贪恋世俗,直到临终的时候才信主受洗。

奥的母亲莫尼加却是个忠诚的基督徒,很关心儿子的前程,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祷,她对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儿子深恶痛绝。

奥有两种性情:一种是放肆于性欲中的性情;一种是专诚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

也许父母双方的品性,都遗传到他一人身上。

因此,奥的心灵深处成了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场。

稍长,奥便离开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学,后来又负笈至迦太基,在那里专攻修辞学。

在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女子,并与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当时他只不过十七岁而已。

奥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

公元373年,奥十九岁,读了西塞罗的著作后,已有心追求真理,以此为人生唯一价值。

此后他开始研究圣经,“但圣经对于我好似没有价值,不足媲美于西色柔的庄严文笔。

”于是他又向一种思想混合的二元主义,即为摩尼教者,追求心灵与理智的安慰。

奥信奉摩尼教共有九年,他一面治学,一面教书,他在迦太基因作了一篇戏剧诗而文名大振。

公元382年,奥28岁,信奉摩尼教日子久了,他开始怀疑这个教门理智上的效能。

于是他去见摩尼教的首领,但因这首领在教理上难于自圆其说,这使奥在理智的追求上失望了,动摇了对摩尼教的信仰。

于三八三年他迁到罗马。

翌年,被委任于当时西方帝国的都会――米兰,教授修辞学。

在米兰的时候,奥听见了安波罗修的宣道,但他只是仰慕安氏的口才而来,因他在这时正倾心于新派的怀疑哲学。

这是他一生道德水准最低的时期,他的母亲为他定了一门亲事,因那女子年纪尚轻,一时未能完娶。

奥虽与从前之姘妇脱离关系,但不久又与另一个结上了非法之缘,行为较前更不正当。

后来,他读到新柏拉图派的威克多林传记,看见他在老年时如何归向基督,心中大受感动。

现在他才知道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实之源。

因为他听安波罗修的讲道多了,所以对教会的权威有了极深的印象。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

浅谈奥古斯丁“爱”的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e)是西方思想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在其著作《上帝之城》中深入探讨了爱的本质和意义。

他对爱的思想表达了诸多观点,这些观点对研究人类心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古斯丁认为,爱是人性的本质和目的。

他认为,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并且每个人都有着天生的渴望与上帝相爱的心灵。

爱成为人类最高尚的品质,也是人类追求幸福和满足的最终目标。

奥古斯丁认为,只有通过对上帝的爱与回应,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奥古斯丁将爱分为两类:一是“爱自己的爱”(Cupiditas),二是“爱上帝的爱”(Caritas)。

前者是一种只追求个人私利的爱,它使得人们陷入贪婪、自私和欲望的欲望之中,从而导致人类的堕落与罪孽。

而后者则是一种无私的、以善行为导向的爱,它使得人们彼此关心、互相照顾,并致力于追求上帝的旨意与人类的福祉。

奥古斯丁还强调了爱的力量和神秘性。

他认为,爱是一种内在而强大的力量,它能够驱使人们超越自身的局限性,超越个人的私欲,展现出无尽的胸怀与行动。

奥古斯丁认为,爱能够推动人们走向善行,从而滋养人类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但他也警告说,爱需要被引导与调适,否则它可能会变为一种具有破坏力的盲目冲动。

奥古斯丁将人类最高级的爱与上帝的爱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上帝是宇宙之爱的源头,所有善行与美好都来自于上帝的爱。

只有通过与上帝建立并保持联系,人类才能真正体验到无限的、完美的爱。

奥古斯丁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仰与敬畏的神学观念,他认为,只有通过信仰上帝并遵循上帝的旨意,人类才能达到真正的幸福与和谐。

奥古斯丁对爱的思想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见解。

他将人类的最高目标与爱联系在一起,并探索了爱的本质和神秘性。

他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并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西方哲学@ 十二 奥古斯丁的人学

西方哲学@ 十二 奥古斯丁的人学
快乐和幸福更高,且不可替代。 • 对上帝的爱才是真正的幸福,任何有限的人和物都不能替代无限
的上帝,而将对有限的对象当作终极幸福和终极目的,爱就产生 了失序问题,正常的自爱就成了骄傲,这是人的最主要罪过,即 认为人是自足的。 • 骄傲和自足使人精神失序,通过满足所有欲望来获得宁静,从而 产生失序的爱,产生失序的个人,又产生失序的社会,因而要重 建社会就需重建爱的秩序:先爱上帝,才能恰当的爱人,而后才 能恰当的爱物。
第十二讲 奥古斯丁的人学
道德哲学 政治哲学
道德哲学
• 什么是人的终极追求? • 爱是必然的吗?爱也有秩序吗? • 为何有恶?失序的爱? • 意志自由与精神自由:恶的原因
万物皆有德,幸福即完满,为完满而爱, 爱则有差等
• 万事万物皆通向道德,道德阐明幸福之路,幸福则是人的终极目 标
• 何谓幸福?实现人的自然功能?达到超自然的东西?在上帝中找 到安宁,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人追求幸福即不完满性和有限性 的必然结果
• 两城交错存在,既在教会也在国家中存在;两城是内在精神区分, 教会与国家则是外在形式区分。
•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历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戏剧吗?历史的作者 是人还是上帝?
• 罗马的衰落:公元410年,哥特人洗劫罗马。413年写作《上帝之 城》。罗马的颠覆是因为基督徒的颠覆还是罗马帝国的堕落?上 帝之城限制世俗之城,因而干预历史的例证。命运囊括一切:上 帝统治一切的逐步实现。
• 爱的作用:由于我们的不完满使我们必然去爱,走出自己,将感 情加之于某个爱的对象之上。
• 爱的秩序:可以爱事物,爱他人,或爱自己,但道德问题不在于 爱的对象,而在于是不是有序,是不是超出了其应有程度,是不 是爱上帝
需要产生爱;感情之爱最高;爱上帝是至 高幸福;不爱上帝则骄傲,骄傲则失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古斯丁哲学思想奥古斯丁哲学思想奥古斯丁:教父哲学的典型代表奥古斯丁(354—430 年)是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出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母亲是基督徒,父亲却是异教徒。

按照当地的风俗,奥古斯丁没接受洗礼。

从7 岁起,他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

17 岁赴迦太基攻读修辞学和哲学,曾崇拜西塞罗。

稍后加入摩尼教,曾悉心钻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

最后于386 年皈依基督教。

奥古斯丁少年时代放荡不羁,皈依基督教后却闭门思过,清心寡欲,被基督教誉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他曾做过教师、神父,42 岁时升任北非希波主教。

后半生忠心耿耿致力于传教事业,为基督教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成功地运用柏拉图哲学,讨论各种神学和哲学问题,阐述基督教的世界观,把教父们的思想推向顶峰,为教会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宗教哲学理论体系。

他所论证的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在中世纪被教会奉为真理的台柱”,奥古斯丁本人也被教会称为“伟大的教父”、“杰出的大师”、“真神的圣者”等等,一直受到尊敬。

奥古斯丁一生著述甚多,《忏悔录》和《真神之城》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重要的还有《驳学园派》、《独白》、《论自由意志》、《论真宗教》、《论三位一体》、《教义手册》、《布道集》等。

(1)信仰与理解几乎和所有的神学家一样,奥古斯丁首先面临的是哲学与神学、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

面对动荡的时代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奥古斯丁大胆地肯定哲学、系统地利用哲学,为基督教义作论证。

他以真神为核心、信仰为前提、圣经为根据,力求从哲学上阐述各种问题。

他宣称真正的哲学只能和真正的宗教在一起,只有真正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哲学。

奥古斯丁断言:“真正的哲学家就是爱真神”。

他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认为哲学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灵魂,一是关于真神。

”他的哲学就是以“认识自我,认识你(真神)”而建立起来的。

在论证理解与信仰的关系问题时,奥古斯丁首先从自我意识即人的思维存在的确切性出发,批驳了当时流行的怀疑论观点。

在《独白》中,他自问自答道:“你知道自己在思维吗?我知道。

所以,你的思维是千真万确的吗?千真万确。

”他认为,人可以怀疑一切,唯独不能怀疑自己思维的确定性。

“难道有人怀疑他自己在生活、在回忆、具有认识、在意欲、在认知、在判断吗?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晓得任何可靠的东西;当他怀疑时,他就知道自己不可以毫无根据地表示赞同;尽管一个人仍可以怀疑自己有所意欲,但他却不能怀疑这个怀疑本身。

”奥古斯丁进一步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错误来证明思维的确实性。

他说:“如果我错了,则我存在,因为不存在的东西显然是不会有错误的。

”他认为,人应该在自己内心深处寻求真理,不要到外部去寻找,转入你自身。

真理就居住在你的内心。

”但是,真理并不是人的认识或思维的结果。

感性经验是不能认识真理的,因为人们所感觉到的是“变”、是“多”。

但真理也不是理智的创造物,理性不是创造真理,而是发现真理。

理性无论坚持什么真的东西,都不能归功它自己。

人的理性只能借助于“超自然之光”的照明,认识早就存在于自己内心中的抽象概念,深入内心的结果不是导向思维着的精神而是导向真神。

“我进入心灵后,我用我灵魂的眼睛瞻望着在我灵魂的眼睛之上的、在我思想之上的永定之光。

这光,不是肉眼可见的、普通的光,也不是同一类型而比较强烈的、发射更清晰的光芒普照四方的光。

这光在我思想上,也不似油浮于水,天覆于地;这光在我之上,因为它创造了我,我在其后,因为我是它创造的。

谁认识真理,即认识这光;谁认识这光,也就认识永恒。

”这个永恒或真理不是别的,就是真神。

真神是一个神秘的精神实体,人们对于真神是既无法否认,也不能认识和无法表述的。

我们的思维和一切范畴都不适用真神。

真神大而无量,善而无质,现存而无空间,永恒而无时间。

一句话,真神是超越任何范畴的。

认识在此失去了效力。

对于真神的存在和行为,人们应以信仰为满足。

奥古斯丁宣称信仰是绝对可靠的,信仰是十分自然和十分必要的一种思维活动。

所以,“如果你不理解,信仰会使你理解。

信仰在先,理解在后。

”奥古斯丁把信仰说成是一切认识的先决条件、方法和途径。

“信仰是理解的途径,理智是信仰的一种报酬。

”他甚至还强调:“所以我不认为理解为了信仰,而是信仰为了理解。

”理性之所以需要是为了论证信仰,奥古斯丁最终还是提出了“信仰为了理解”的原则。

这条原则后来成为教父哲学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真神和三位一体奥古斯丁认为,我们虽然不能认识真神,但却可以证明真神的存在。

为此,奥古斯丁曾运用了目的论、心理学、伦理学等方法来作论证。

但真正反映他本人特色的、他最常用的方法则是形而上学的思辩方法。

受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认为,物质世界尽管景象万千,奇妙无比,但都是些变化无常的东西,在这里是不可能找到真神的。

要找寻真神,应该在物质世界之外。

要在不完善中认识完善,在相对中认识绝对,在经验中认识超验。

为此,奥古斯丁从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回到自身之内,从肉体回到灵魂,逐级上升,达到判断力,最后达到理造出来的。

在这一点上,他不能同意柏拉图关于造物主用质料创造万物的说法,认为如果真神是运用已经存在的质料去创造世界,那么这种质料的性质就是对真神自由行为的一种限制。

在他看来,真神是全智全能和绝对自由的,他根本无须现存的质料,完全可以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来。

“除了你三位一体、一体三位的天主外,没有一物可供你创造天地。

因此,你只能从空无所有中创造天地。

”真神创造万物也没有使用任何工具。

“你一言而万物资始,你是用你的‘道’——言语——创造万有。

”奥古斯丁认为,真神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象的物质,又用这物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人的子孙所赞叹的千奇万妙。

物质是一切创造物的基础,但由于没有任何形式,因而是近乎虚无。

形式与物质一样,也是在万物之先的,是万物的原本,这就是理念。

奥古斯丁认为,理念是万物的一定的基本形式,是万物的永恒的、不变的本质性,它们本身不是被构成的,因而永恒地处于同一状态,存在于神的精神之中。

它们自己无生无灭,而有生有灭并且事实上生生灭灭的万物是按照它们构成的。

真神也不是在空间中创造万物的。

空间也是真神的创造物,是真神在创造万物的同时创造的。

在真神创世之前,没有空间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真神是世界的创造者,也是时间的创造者,真神在创造世界的同时创造了时间。

奥古斯丁极为反对有人提出的“在世界创造之前真神干什么”的疑问,认为这种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在他看来,毫无疑问,世界和时间是真神同时创造的,在世界被创造之前,是无所谓时间的。

时间只是对创造物来说的,真神本身并不存在于时间之中。

“创造了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所赖以存在而又不真实存在的万物,在这个变化不定的世界中,表现出万物的可变性,我们便从而能觉察时间和度量时间,因为时间的形成是由于事物的变化,形象的迁转。

”而真神是超越一切变化的,因而是超越时间和永恒的。

真神也不是在一个时间中超越时间,因而也不可能“先于”他自己创造的时间。

正因为这种超时间性和无时间性,真神才必定是永恒的。

奥古斯丁认为,在真神那里,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永恒的现在。

时间究竟是什么,奥古斯丁经过种种探索,最后把时间规定为人的思维的功能。

他认为:“说时间分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类是不确当的。

”因为过去已不存在,将来尚未存在,而现在又仅仅是一瞬间,是正在过去,因而没有丝毫长度。

所以“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

这三类存在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在便是期望。

”这样,奥古斯丁就把时间主观化为人的思维的三种功能,“即:期望、注意与记忆。

所期望的东西,通过注意,进入记忆。

”奥古斯丁用哲学思辩的方法说明了时间,使之符合基督教的创世说,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新颖的学说显示了较高的思辩能力。

(4)灵魂的不朽与获救奥古斯丁曾经说过:“我渴望认识真神和灵魂。

除此之外别无它物吗?没有,别无它物。

”在他看来,灵魂是真神创造的,它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统一,但这并不是由两个实体结合而成一个新的实体,也不像奥里根所说的那样是灵魂禁锢在肉体中,而是灵魂占有、使用和统治肉体。

“灵魂是某种具有理性的实体,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统治肉体。

”因此只有灵魂才是真正的自我。

记忆、思维、爱等等并不是灵魂本身,而是灵魂的各种功能。

在这各种功能的活动中,灵魂自身始终保持不变。

由于灵魂是与不变的、永恒的真理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它也是不朽的。

奥古斯丁在皈依基督教之前,曾信奉过当时盛行的摩尼教。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对此进行了彻底的清算。

而在他皈依基督教之后,又与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主张人无须借助外界力量就能达到自己的至乐生活的斐拉鸠斯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奥古斯丁提出了“原罪说”和“预定说”。

他认为,真神是世界的创造者,真神是至善。

善是绝对的,是实体。

在真神那里,恶是不存在的。

真神创造了万物,因而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

但由于万物是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真神一样是至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是恶。

人的恶就是犯罪。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本质并不在于理性,而在于意志。

“因为意志寓于一切灵魂的活动,如无意志,根本就没有活动。

”亚当受到撒旦的诱惑犯了罪,这就使亚当的子孙通过遗传获得了“原罪”。

这就是说,人的罪恶就是背离至善,背离真神。

因为只有当意志抛弃了比自己优越的事物而转向低下的事物时,才变成恶。

这样一来,人的意志也就失去了自由。

人犯罪的本性必然,就是说,人只有行恶的自由,而没有行善的自由。

“正因为人滥用自由意志,才弄得自己和自由意志一起毁坏了。

”奥古斯丁强调,由于人生来就有一个犯罪的意志,所以人要赎罪得救就不能靠自己,而要指靠真神的恩惠。

因此,人们要想脱离罪恶与苦难,唯有信仰真神,热爱真神,追随真神,等待真神给予恩赐。

人不能抱怨命运不公,其实一切都是真神的预定,没有天命,就是连一根头发也不会从头上脱落下来,真神的预定,出于其意志的喜好。

这种过于严格的“预定说”虽突出真神意志的绝对权威,但推行到底也有否定教会的作用,因而未能为教会完全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