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合集下载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主垡全型匡盟苤圭!!!!生!壁旦堑!!鲞箍!!麴坚!i!』壁!里竺!!:Q!丛型!!!!!!尘:!!!盟!:!!
.指南与规范.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 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 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 t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 但华法林在中国的使崩率非常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 治疗的不超过10%。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低的原因较复 杂,既与华法林自身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也与医疗模式相关。 临床医生往往高估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 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减少m血不良反应, 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 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 等实际问题。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囝 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华法林抗 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对规范华法林的 临床使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让更多的基层医生 受益于该《共识》,我们又组织撰写了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共 识》基层版。
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疾病(例如肝硬化)或显著肝功能 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 伴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ALT)或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上限的 3倍等] 卒中 出血[既往出血史和(或)易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 贫血等] 不稳定的INR[不稳定的或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 治疗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闯<例如<60%)]

华法林临床应用要点

华法林临床应用要点

华法林临床应用要点华法林又名苄丙酮香豆素,是香豆素类抗凝药的代表药物,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

;但是,以下关于华法林的临床应用要点,这些知识点你全都掌握了吗?一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经谷氨酸残基γ羧化酶羧基化后才具有生物活性。

氢醌型维生素K是谷氨酸残基γ羧化酶的辅酶,华法林的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可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阻止其还原生成氢醌型维生素K,妨碍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

而氢醌型维生素K是谷氨酸残基γ羧化酶的辅酶,华法林通过抑制其生成,间接抑制谷氨酸残基γ羧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及抗凝蛋白C、抗凝蛋白S的前体谷氨酸残基γ羧化,使其停留在前体阶段,产生抗凝作用。

华法林因对已羧化的凝血因子无影响,故无体外抗凝作用。

由于机体对凝血因子的清除需要时间,故通常8~12小时起效,效应高峰可延迟至72~96小时。

注:图片引用自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二华法林的适应症(一)、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对于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的手术,需,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一般来说应用静脉和皮下注射的抗凝药物,,但在需要长期预防性治疗时可以考虑用华法林与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重叠后长期替代,例如骨科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延长预防,,脊髓损伤后康复阶段的患者,,长期使用口服华法林抗凝应该至少延长到损伤2周后。

深静脉血栓早期治疗常与低分子肝素联合使用,,建议剂量2.5~6.0mg/d,,2~3天后开始测定INR,当INR稳定在2.0~3.0、并持续24h后停低分子肝素,继续华法林治疗。

(二)、心脏瓣膜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或已有栓塞病史患者需要长期抗凝治疗,应给予华法林;合并窦性心律且左心房大于55mm或已明确左心房血栓患者也应华法林抗凝治疗。

植入人工生物瓣膜的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建议服用华法林3个月。

(三)、非瓣膜性房颤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措施,但与此同时亦将增加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

华法林 临床应用

华法林 临床应用

华法林制剂的药理作 用:这是一种起间接 作用的抗凝血药物, 能竞争性对抗维生素 K的作用,灭活肝脏 微粒体的维生素K, 抑制依赖于维生素K 的凝血因子FⅡ、FⅦ、 FⅨ、FⅩ合成,产生 抗凝血作用。
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仅口服有效, 奏效慢而持久,对需长期维持抗凝者才选用本品, 需要迅速抗凝时,应选用肝素,或在肝素治疗基楚 上加用本品。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 如治疗血栓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 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 率。 2.心肌梗塞的辅助用药。
www,
特殊情况的华法林抗凝处理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欲需计划
进行手术、介入性操作等有创治疗时应及时中断抗凝处理。
妊娠期间抗凝治疗:有些口服抗凝药可以经过胎盘而引起 胚胎病,尤其在妊娠最初3个月以内,因而需禁止服用华 法林制剂,而肝素不会通过胎盘,是妊娠期妇女比较理想 的抗凝药品。
华法林
临床应用
针5肿瘤科
李娟

www,
CONTENTS
1 2 3 4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口服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特殊情况的华法林抗凝处理
口服华法林抗凝剂量与临床监测
www,
华法林口服抗凝剂
药动学特点:经口服胃肠道吸收快,正常摄食亦 不影响其吸收,其生物利用率可达100%,口服经 12-24生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为72-96h,抗血栓 形成的最大效应为6天,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 天,多次给药持续时间为4-5天。T1/2为1.5-2.5天, 主要经由肝脏微粒体代谢,并经尿液和粪便排泄。
我国国人心房纤颤的抗栓研究中,华 法林维持量3mg/d。如临床上需要迅 速抗凝治疗,可采取肝素+华法林联 合应用4天以上,当检测INR达抗凝 目标范围持续2天以上可开始停药。 及时进行INR的准确监测:中国人华法 林初始计量建议为3mg,目标INR依病 情而定,一般为2-3,大于75岁的老人 和出血高危患者初始计量应从2mg开 始,Po.Qd。目标INR可调低至1.6-2.5 住院患者,第1、2次服药后无需监测, 第3次服药后开始每日测定INR,如连 续2日INR在测定范围内,改为2次/W 测定,1周后INR稳定可过度到4W1次。 门诊患者,用药前常规测定INR,第3 天测定INR值在1.5以下应增加0.5mg/d, 如果INR在1.5以上可不予加量,待7天 后复查,若与基础水平比较变化不大 可增加1mg/d。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 后(连续两次),每4W查1次。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基于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个体 化用药指导的研究正在进行中。通过检测患者的基因型 ,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提高疗效并减少不 良反应的风险。这种个体化的用药方法有望成为未来抗 凝治疗的新趋势。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治疗肺栓塞
总结词
华法林是治疗肺栓塞的常用药物之一。
详细描述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种疾病。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 的合成,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的血栓形成,改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使用 华法林治疗肺栓塞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和病情变化。
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结词
华法林是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线药物。
详细描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 常凝结,阻塞血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 种疾病。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同时可以促进血栓自 溶和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肢体肿胀、疼痛 等症状。使用华法林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需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反应,需加强监测。
05 华法林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剂型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便利性和顺应性,新型口服剂型的 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新剂型包括速释片、缓控释片以 及口腔速溶片,旨在提供更方便、更快速的吸收。
新型注射剂型
针对不能口服的患者,新型注射剂型的研究也在进行。 这种剂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达到治疗浓度,适用于需要 快速抗凝的患者。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目录
CONTENTS
• 华法林简介 •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 •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 华法林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华法林的临床研究进展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主编:胡大一血栓栓塞疾病是人类第一杀手,数十年来华法林是防治深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心脏瓣膜臵换术后血栓预防都有充分临床研究的证据。而在这些领域,抗血栓栓塞的药物基本无疗效。而华法林对冠心病的血栓事件也有一定疗效。尽管新的针对凝血酶或XA因子的抗凝药物已陆续用于临床,但这些新的药物仍需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收集。新药价格昂贵,进入医保需一过程,在疾病管理到位的国家和地区,新药优势并不突出,新药一旦导致严重性并发症缺乏特异性拮抗剂,在瓣膜臵换术后的患者服用缺乏证据,在这些患者的初步研究显示,疗效与安全性都差于华法林;新药的研究证据都局限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而在发展中国家仍常见的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没有临床研究证据。华法林仍是常用的抗凝药物,我们应进一步用好华法林,而非摒弃华法林,我国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严重不足,以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为例,华法林使用率2%,即便在大城市三级同等医院住院或急诊患者使用率也只有10%,抗凝强度(INR)监测不到位,危险分层未在临床实践落实;半数以上患者在使用疗效不确切的抗血栓药物,40%的患者无任何血栓栓塞预防措施。这种状况决不能归罪于华法林的不是,它反映的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深层问题,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血栓乙方和趋利性医疗模式也是其原因。社区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可在诊室、社区和家庭的INR指尖监测的推广举步维艰,使广大需要服用华法林患者监测INR极不方便,医患双方的依从性很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低的最常见原因是医生未处方华法林,我最近走访过一些地市级医院,基本上不用华法林。为了做好我国血栓栓塞疾病防治,尤其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动证据充分、价格低廉的华法林的规范使用,我们组织这一领域的临床专家,写作华法林使用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出其基层版,供广大基层医生学习,除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外,印发成口袋书。共识特别注意贴近临床,突出实用,在概述临床研究证据与指南推荐基础之上,重点把华法林临床应用上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讲明白。我们还会针对基层医生的需求,出版系列口袋书,这也是我们为基层做的一点自己的努力。胡大一2013.9.16目录华法林的作用机制9 华法林的临床使用要点14 华法林的适应证24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31 长期抗疑治疗的管理40 附表42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适应证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瓣膜病、人工瓣膜臵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但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不超过10%。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低的原因较复杂,既与华法林自身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也与医疗模式相关。临床医生往往高估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症,减少出血不良反应,剂量的选择与调整,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对规范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让更多基层医生受益于该《共识》,我们又组织撰写了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共识》基层版。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华法林是如何被发现的20世纪早期,美国农场主发现,牲畜在食用发酵的甜苜蓿后会发生严重出血。1939年,甜苜蓿中导致出血的成分被确定为‚双香豆素‛。此后研究人员合成了几个香豆素类的衍生物,其中最有效的是华法林。最初华法林作为灭鼠药使用,很多字典中仍将‚warfarin‛翻译为"灭鼠灵‛。目前,仍然有市售的鼠药含双香豆素类物质。华法林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很多凝血因子的级联反应的结果,其中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化需维生素K参与(也称‚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而华法林可影响这一过程,进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此外,华法林还能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和S,因而有短暂的促凝血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如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1(>5mg),由于其储积在肝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华法林抵抗。维生素K1(>5mg),由于其储积在肝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华法林抵抗。华法林的药理学特点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90min 后达血药浓度峰值,但半衰期较长(36〜42h),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两种异构体通过不同途径代谢。华法林对体内已合成维生素K 依赖的凝血因子没有抑制作用,只有这些凝血因子代谢后,华法林才有抗凝作用。因此,给药后需数天至数周才能达到最佳抗凝效果。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华法林的量效关系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1. 与白种人比较,中国人对华法林的耐受剂量明显较低,目前已发现数个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相关,主要是P4502C9和VK0RC1,必要时患者可通过检测这些基因多态性帮助选择剂量。2. 药物、饮食和多种疾病状态均可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表1)。最常见的药物包括:胺碘酮、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抑酸药以及某些中成药等。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如需合并其他药物,可查看说明书。华法林的不良反应1.出血•出血可表现为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月经过多等;严重出血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甚至可发生颅内出血。•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并确定相应处理方案。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出血病史、高龄、肿瘤、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卒中、酗酒、合并用药,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应定期综合评估出血风险。•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系统(表2)被推荐用于房颤患者。0~2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3分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不应将出血危险因素视为抗凝治疗禁忌症。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加强检测。2. 非出血不良反应•可能的少见不良反应:急性血栓形成,包括皮肤坏死和肢体坏疽,通常在用药第3~8天出现。•华法林还能干扰骨蛋白合成,导致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孕期妇女服用华法林可导致胎儿骨质发育异常。华法林的临床使用要点初始剂量•不建议给予负荷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INR调整。•初始剂量为2~3mg(国内华法林已有1、2.5和3mg规格),个体化调整剂量,可在2~4周达到抗凝的目标范围。•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患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如需快速抗凝,例如VTE急性期治疗,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d以上,在给予肝素的第1天或第2天即给予华法林,并调整剂量,当INR达到目标范围(2.0〜3.0)并持续2d以上时,停用肝素。•华法林抵抗的患者需高出平均剂量5~20倍才能达到抗凝疗效,原因较复杂,应个体化处理。用用(续)表2 HAS-BLED评分监测•监测方法:INR是不同实验室测定的PT经过ISI校正后计算得到的,不同实验室测定的INR可相互比较。•目标范围:用于VTE和房颤时,华法林最佳抗凝强度为INR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低。不建议低强度(INR<2.0)的抗凝治疗。•治疗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医疗条件。•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d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d。此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1周监测一次,根据情况可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当INR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如需调整剂量,应重复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剂量再次稳定。•老年患者华法林清除减少,合并其他疾病或合并用药较多,应加强监测。•服用华法林INR稳定的患者最长可以每3个月监测一次INR。•有条件的医院或患者,建议采用即时检验(POCT)进行监测(指血,而非静脉血),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剂量调整•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应谨慎,频繁调整剂量会使INR波动。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调整剂量,一次轻度升高或降低可不急于改变剂量,而应寻找原因。•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较小时,可计算每周剂量.比调整每日剂量更为精确。•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1mg规格华法林便于剂量调整),调整剂量后注意加强监测。•如INR一直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标范围上下0.5,可不必调整剂量,可数天或1~2周酌情复查INR。INR舁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轻微出血:INR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应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转抗凝,还需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mg。• INR升高超过治疗范围,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血危险采取不同应对方法(表3)。表3 INR异常升高或出血时的处理注:维生素K1可静脉、皮下或口服,静脉内注射维生素K1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而口服维生素K1起效较慢。迫切需逆转抗凝作用时,也可静脉内缓慢注射维生素K1。当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1后继续华法林治疗时,可给予肝素,直到维生素K1作用消失,患者恢复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发生出血并发症,但同时又需抗凝预防栓塞(如机械性心脏瓣膜或有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时,长期治疗非常困难。可考虑以下两种方法:①找出并治疗出血的原因;②是否可以降低抗凝强度。如果能够找到可逆性的出血原因,可纠正出血病因(如积极治疗溃疡病),或者在合适的患者改用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的适应证VTE的预防治疗•需长期抗凝预防VTE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例如,骨科关节臵换术后及脊髓损伤后康复阶段的患者。VTE的治疗•VTE急性期:通常先使用静脉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璜达肝葵钠,于第2天开始给予华法林重叠使用,直至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2d以上,停用静脉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疗程:取决于出血危险和血栓栓塞复发的风险。通常至少要3个月,如果VTE原因不明或危险因素不能消除,应长期抗凝治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和出血危险。具体推荐如下:①如果VTE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抗凝3个月。②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抗凝3个月。VTE原因不明且患者(注:‚且患者‛原文为‚患且者‛)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③VTE复发,出血危险高的患者,抗凝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④VTE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⑤有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的患者,如具有易栓倾向,抗凝治疗时间应延长。⑥所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患者,坚持华法林终生治疗。心脏辦膜病和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窦性心律的患者,如左心房大于55mm或发现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应服用华法林。•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或发生过栓塞的患者,应服用华法林。•植入人工生物瓣膜的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3个月。•植入人工机械瓣膜的患者,根据人工瓣膜的类型以及血栓栓塞危险决定抗凝强度。主动脉瓣臵换术后INR目标为2.0~3.0,而二尖瓣臵换术后建议INR目标为2.5~3.5,植入2个瓣膜的患者,建议INR目标为2.5~3.5。•植入人工瓣膜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首先停用华法林,随后评估患者是否需外科手术干预,以及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确认患者病情稳定、无禁忌证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后,可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首先评估血栓栓塞的风险和出血的风险,推荐分别使用CHADS2(表4)评分和HAS-BLED评分。•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长期口服华法林。•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分,倾向于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的效果不确切。•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多为老年人,要注意监测出血并发症。表4 CHADS2评分心腔内血栓形成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室血栓或左室血栓高危(左室射血分数<40%,心尖前壁运动异常)的患者:•未臵入支架:前3个月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此后停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臵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75mg/d)1个月。第2~3个月,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臵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建议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至6个月,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12个月。其他原因不明的卒中合并卵圆口未闭或房间隔膜部瘤,服用阿司匹林,卒中复发的患者,应给予华法林。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外围手术期的处理临床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行有创检查或外科手术时,通常术前暂停药,并应用肝素"桥接"。"桥接治疗"是指在停用华法林期间短期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替代的抗凝治疗方法。非急诊手术,一般术前5d停用华法林,根据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采用桥接,停药后术前INR可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INR<1.5)。•血栓栓塞风险为中危的患者,术前应用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U皮下注射或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后再开始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血栓栓塞风险高危的患者,当INR下降时(术前2d),开始全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应用普通肝素者至术前6h 停药,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术前24h停用。•接受牙科治疗操作的患者,可用氨甲环酸、氨基乙酸漱口,不需停用抗凝药物或术前2〜3d停华法林。•若停药后INR>1.5,但患者需及早手术,可予患者口服小剂量(1〜2mg)维生素K,使INR尽快恢复正常。•根据手术出血情况,术后12〜24 h重新开始肝素治疗,出血风险高的手术,可延迟到术后48~72 (注:"72"原文为"J2")再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并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时,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仅给予华法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表5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在ACS急性期,首先应停药,INR下降到2.0 以下时,再给予静脉抗凝治疗。表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华法林使用表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续)a 出血危险评估采用HAS-BLED>3分为高出血风险;b 双联抗血小板为阿司匹林75~100 mg/d+氣吡格雷75 mg/d;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如需华法林抗凝,给予三联抗栓治疗(即华法林联合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增加。•所有患者需首先评估出血危险,并尽量选择裸金属支架。•华法林与氯比格雷和/或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应加强凝血功能监测,并将INR调控在2.0~2.5。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肠道出血。冠状动脉介入和器具植入术的围术期•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在介入操作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建议与外科手术相似:术前5d停药,随后根据患者血栓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桥接"治疗。•有经验的医院,可不停用华法林,而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选择挠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尽量不使用糖蛋白IIb/IIIa 受体拮抗剂。•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继续华法林治疗。娃振期间杭疑华法林能通过胎盘并造成流产、胚胎出血和胚胎畸形,在妊娠最初3个月华法林相对禁忌。•娃振期间有3种治疗选择:①妊娠全程应用低分子肝素;②妊娠全程应用华法林,分娩时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所需华法林剂量较低的患者。③妊娠前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而中后期应用华法林,直至分娩前再转换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分娩前12h停用肝素,分娩后肝素与华法林重叠使用4~5d,华法林不影响哺乳。•合并瓣膜病的妊娠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很高,应在最初3个月和后3个月分别给予肝素抗凝,中间3个月可给予华法林,此时INR应该控制在2.0~2.5,减少对胚胎的影响。•植入人工机械瓣膜患者,应考虑全程给予华法林,并严密监测INR,低分子肝素的疗效不确切。癌症患者•住院的癌症患者,根据疾病和手术的危险决策是否需预防性抗凝治疗,通常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中心静脉臵管的患者不建议常规抗凝。•非住院的癌症患者,实体肿瘤伴有VTE危险因素且出血危险不高的患者建议给予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癌症患者发生VTE后,首选低分子肝素治疗,如不能使用低分子肝素,给予华法林至少3个月。出血性卒中如果患者具有原发性颅内出血病史,通常不建议长期应用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原发性颅内出血主要指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导致的出血,也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服用治疗强度范围内的抗凝药物时发生的出血。不包括那些存在颅内血管畸形或肿瘤的患者,也不包括抗凝治疗过量导致出血的患者。•某些患者如果颅内出血复发的危险较低(如深部出血),而血栓危险极高,如机械瓣植入术后或房颤CHADS2大于4分的患者,可慎重考虑抗凝治疗。此时,应严密监测,尽量降低出血风险。长期抗疑治疗的管理•患者沟通、教育和随访。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定期随访与管理(表6) 。•在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抗凝或房颤专业门诊,加强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抗凝管理。•系统监测INR是保障患者使用华法林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关键(医院中心实验室、POCT或家庭自我监测)。•随访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INR监测、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其他不良事件、联合用药情况及血液学检查评估等。表6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建议表6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建议(续) 附表附表1 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发生率附表2 CHA2DS2评分与抗凝治疗策略附表3 HAS-BLED评分‘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肾功能异常’:存在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酐≧200μmol/L‘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例如,肝硬化)或显著的肝功能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伴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出血’:既往出血史和/或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贫血等)‘不稳定的INR’:不稳定/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治疗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间(例如,<60%)‘药物/饮酒’:伴随使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酒精滥用等。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全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

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

[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

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

[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

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制订了华法林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经过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而这一过程需要维生素K参与。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图1)。

[1]羧基化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结合到磷脂表面,进而加速血液凝固。

此外,华法林还因可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和S的羧化作用而具促凝血作用。

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维生素K1拮抗。

香豆素类药物还可以干扰在骨组织中合成的谷氨酸残基的羧化作用,可能导致孕期服用华法林的胎儿骨质异常。

华法林临床使用

华法林临床使用
2
3
作用机制(一)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环 氧化物还原酶,阻止维生素 K还原形式KH2的形成。
KH2通过对维生素K依赖性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氨 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γ-羧 化作用,使其具有生物活性, 促进凝血因子结合于磷脂表 面,加速凝血过程。
除此之外香豆素类药物尚能 抑制抗凝蛋白调制素C和S 的羧化作用。
4
作用机制(二)
香豆素类药物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 K1拮抗。维生素K1在肝脏中的储积使维生 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通过旁路起作用。应用 大剂量的维生素K1治疗(通常>5mg), 通过启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旁路,能 在一周内引起华法林抵抗。
5
作用特点
1.起效慢、停药后作用持续时间长
(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
主要内容
简介 作用机理 用法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不良反应
1
华法林简介
华法林钠 维生素K1
药动学:
1.胃肠道吸收,进食对吸收无影响, 生物利用度100% 2.口服后12~24h起效,抗凝的最 大效应时间为72~96h 3.肝脏代谢,蛋白结合率99.4% 应用: 1.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 2.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3.心房颤动
结果如果< 1. 5,应该增加0. 5~1. 0mg/d,如果第3 天已经超过1. 5,则不宜增加剂量,继续监测。 I N 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两天。此后,根据I N R 结果的稳定性, 1~ 2 周内监测2~3 次。 当I N R 稳定后,对于门诊患者,可以每4 周监测1 次。
11
药物相互作用
停华法林1~2 次,加强监测, INR 降至治疗范围 后使用较小剂量治疗。或者,停药1 次并口服维生 素K1 1~2. 5 mg ,特别是处于出血高风险的患 者。如果由于外科手术要迅速纠正,可口服维生素 K1(≤5mg)使INR在24 h 内下降。如果INR 仍 高,再口服维生素K1 1~2 mg

【基层医生讲座】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生讲座】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基层医生讲座】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华法林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抗凝药物之一,临床应用近70年,在抗凝战线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由于其治疗窗口较窄、有出血风险,服药期间需要定期检测凝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近年来,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相继问世,但因价格昂贵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需要进一步评估,限制其广泛应用,特别在基层医院华法林的地位短期内不可替代。

一、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华法林是香豆素的衍生物,通过干扰维生素K和其还原型之间的周期性转化发挥作用。

维生素K通过γ-羧化作用活化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Ⅱ、Ⅴ、Ⅸ、Ⅹ参与凝血过程,维生素K的转化周期若被华法林抑制,则诱导肝脏产生部分脱羧基蛋白,促使凝血活性降低[1]。

华法林口服90 min后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半衰期36~42 h,主要在肝脏代谢,肾脏排泄。

二、华法林的临床应用1.华法林的主要适应证(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致残致死的常见原因。

服用华法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风险,使脑卒中风险降低64%[2,3]。

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方案制定主要根据形成血栓与出血风险的评估。

CHA2DS2-VASc评分是在CHADS2评分基础上改进的评价血栓风险方法(表1)。

指南推荐CHA2DS2-VASc评分积0分可不抗凝,1分可选择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或NOAC),≥2分选择华法林(或NOAC)[3]。

同时结合HAS-BLED评分(表2)判断出血风险[4],HAS-BLED评分≥3分提示高出血风险[5],应加强INR检测。

心房扑动(房扑)的抗凝原则与房颤一致。

瓣膜性房颤为栓塞高危因素,应予以抗凝治疗。

(2)瓣膜性心脏病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以下情况之一:①房颤或栓塞史;②窦性心律,左心房发现血栓或直径≥55 mm。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①生物瓣膜术后前3个月;②机械瓣膜术后长期抗凝。

(3)静脉血栓栓塞症: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是临床上常见的血管疾病,每10万居民中每年有100~200人发生VTE[6,7]。

华法林治疗指南(中国共识)

华法林治疗指南(中国共识)

影响药效的因素——药物的相互影响(一)
► 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高剂量盘尼西
林,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加华法林相关性出 血。 ► 巴比妥、利福平、卡马西平可增强肝脏对华 法林的清除而抑制其抗凝作用。长期饮酒可 增加华法林清除,但是饮用大量葡萄酒却几 乎对患者的PT不产生影响。
影响药效的因素
——饮食
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天以上, 即在给予肝素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即给予华法林,并 调整剂量,当INR达到目标范围并持续2天以上时, 停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剂量与监测
► 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应谨慎,频繁调整剂量会使
INR波动。 ► 如果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调 整剂量,一次升高或降低可以不急于改变剂量而寻 找原因。 ► 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较小时,可以采用计算每周剂 量,比调整每日剂量更为精确。 ► 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 %,调整剂量后注意加强监测。 ► 如INR一直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标范 围上下0.5,可不必调整剂量,酌情复查INR,可数 天或1-2周。
► 当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但同时又需要抗凝治疗
来预防栓塞时,长期治疗非常困难。可以考虑(1) 找出并治疗出血的原因;(2)是否可以降低抗凝 强度。
三、口服抗凝治疗的临床应用
1、静脉血栓栓塞-预防
►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一般
采用起效快、半衰期短的静脉或皮下注射抗 凝药物,有些需要长期预防性治疗时(骨科 关节置换术后)可以考虑用华法林与肝素或 低分子肝素重叠后长期替代。
► VTE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
凝3个月。 ► 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 疗3个月。复发的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抗凝治 疗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 ►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 期抗凝。 ► VTE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应长 期抗凝。 ► 有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的患者抗凝治疗时间也应该 延长。 ► 所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 患者,应华 法林终生治疗。

华法林临床应用

华法林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和监测新型抗凝药物研发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活跃的部分,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例如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和瓣膜置换术后,也包括某些特殊情况下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要维生素K依赖的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

此外,维生素K拮抗剂还能抑制抗凝蛋白C和蛋白S的羧化。

(1)一、华法林剂量和监测华法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其抗凝效应密切相关,而剂量-效应关系在不同个体有很大差异,因此必须密切监测用药剂量防止过量或剂量不足。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反映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II、因子X的抑制。

在华法林治疗最初几天内,PT主要反映半衰期为6小时的凝血因子VII受到抑制。

随后,凝血因子X和因子II受到抑制,PT进一步延长。

(2)随华法林剂量不同大约口服后2-7天出现抗凝作用。

ACC/AHA指南中建议华法林初始剂量为5-10mg,(1)但是与西方人比较,亚洲人华法林肝脏代谢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剂量低于西方人。

(3)中国人心房颤动的抗栓研究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大约在3mg。

(4)通常不主张给负荷剂量,建议平均初始剂量为3mg,5-7天后INR可达到2.0。

曾有报道较高负荷剂量华法林能安全且迅速达到目标INR,但并没有广泛接受,近期文献提示初始负荷剂量过大会增加出血危险。

(5)如果需要快速抗凝,则需要肝素和华法林联合应用4天以上,当INR达到目标范围持续2天以上时,停用肝素。

抗凝不紧急时可以门诊用药,由于院外监测不方便,为保证安全性初始剂量应该适当降低,通常在1-2周达到目标范围。

对华法林敏感者,如老年和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初始剂量低于3mg。

住院患者有条件可每天或隔日监测INR直至稳定,以后每周1-2次,根据情况可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1次。

华法林临床应用

华法林临床应用

监测频率
01
初始监测:开 始服用华法林 后,每周监测 一次
02
稳定监测:当 INR值稳定后, 可改为每月监 测一次
03
特殊监测:如 有特殊情况, 如手术、怀孕 等,应增加监 测频率
04
长期监测:长 期服用华法林 者,应定期监 测INR值,以确 保疗效和安全 性。
结果解读
01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于
副作用及处理
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可能导致出血,如 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应密切观察并采取 相应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与其他药物可能发 生相互作用,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 等,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措施。
抗凝血作用:华法林具有抗凝血作用,可 能导致血栓形成,应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 措施。
监测:使用华法林应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 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 确保药物剂量准确。
华法林的使用注 意事项
剂量调整
根据患者的年龄、 体重、性别、肝肾 功能等因素调整剂 量
01
初始剂量一般为 1-2mg/天,然期使用华法林时, 应定期监测患者的 肝肾功能,并根据 需要调整剂量
03
调整剂量时,应密 切监测患者的INR 值,避免过高或过 低
药物相互作用
● 华法林与抗凝血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鲁卡因胺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肿瘤药物:如紫杉醇、顺铂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奥氮平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抗寄生虫药物:如甲苯达唑、吡喹酮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 华法林与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专家共识

华法林专家共识

抗凝治疗的管理
虽然华法林有很多局限性,剂量调整和监测都比较繁 琐,但通过专业门诊对病人随访和教育并进行系统化管理 能够明显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的安全性。因此,建议 在有条件的医院建立专业门诊,加强对长期服用抗凝治疗 患者的抗凝管理。按要求监测INR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抗 凝治疗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患者的INR检测主要在医院 中心实验室完成,因流程较为复杂、等候时间较长、需使 用静脉血标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我国 已开始引进INR即时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 POCT ),只需一滴指血,可即时报告检测结果,大大简化了抗 凝治疗的检测流程,为INR的门诊、急诊快速检测以及患 者家庭监测提供了便利。临床研究显示,与每月进行一次 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相比,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POCT进 行家庭自我监测至少同样安全、有效。
心腔内血栓形成
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形成患者的抗栓治疗并没有直接的临床研究证 据,基于观察性研究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证据推荐华法林联合抗血 小板药物,但是联合治疗时间应该尽量短,即裸金属支架后1个月,药物涂层 支架3-6个月。
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室血栓或左室血栓高危(左室射血分数<40%,心尖前壁运动异常 )的患者: 1 、未置入支架:前3个月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日。此后停用华 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 2 、置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mg/日) 1个月。第2-3个月,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血小板治疗,此后停止华法林治疗,继续应 用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 3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建议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75mg/日)3至6个月,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植 入 人 工 瓣 膜 发 生 感 染 性 心 内 膜 炎 的 患 者 , 应 该 首 先 停 用 华 法 林 , 随 后 评 估
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以及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确认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稳定性冠心病
➢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或外周动脉
疾病时,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此类 患者仅应用华法林治疗。
INR异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
➢INR 升高超过治疗范围,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血危险采取不同的方法(见
下表)。
➢服用华法林出现轻微出血而 INR 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应
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患者若出现与华法林相关的严重出血,首先应该立即停 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转抗凝,还需要静脉注射维生素K1针 5~10mg。
出血风险高且置入裸金属支架,三联抗栓治疗 4 周;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 塞风险较高,三联抗栓治疗 6 个月。
➢此后,应用华法林与氯吡格雷(75mg,1次/d)或阿司匹林(75~100mg,1 次/d)治疗
至 1 年,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 年后若患者冠心病病情 稳定,单独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通常 VTE 患者急性期后华法林抗凝至少要 3 个月,如果VTE 的原因不清楚 或者危险因素不能消除,则应该考虑长期抗凝治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 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和出血危险。
如果 VTE 的发生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推荐抗凝 3 个月。 首次发生的 VTE,如果出血危险高,也建议抗凝治疗 3 个月。 复发的 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治疗 3 个月;出血危险不高,应该 长期抗凝。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 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VTE 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作者:Zoe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华法林诞生80多年,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出现前,华法林一直是唯一的口服抗凝药物,其效果得到了无数临床实验和临床实践的验证,抗栓效果好且安全性高,NOAC并无显著超越,其性价比高更是NOAC所无法超越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华法林亦是如此,只有合理应用才能达到最好的疗效。

2015年4月9日,医学界心血管频道请来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俊堂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为我们深度剖析华法林临床应用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华法林的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华法林口服生物利用度好,口服90分钟后血浓度达到高峰消旋体的华法林半衰期36~42小时,在血浆中主要与白蛋白(100%)结合胎儿血药浓度接近母体值,但人乳汁中未发现有华法林存在。

因此孕妇若口服华法林,胎儿血液中华法林浓度跟母体接近,这一点在抗凝的过程中,对于孕妇要充分考虑。

但人的乳汁中没有发现华法林的存在,因此哺乳期的妇女口服华法林,对新生儿无影响。

华法林几乎完全通过肝脏代谢清除,代谢产物具有微弱的抗凝作用。

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很少进入胆汁,只有极少量华法林以原形从尿排出,因此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老年人对异构体R的清除略低于年青人,而异构体S的清除不受年龄影响。

大于60岁的老年人对华法林的抗凝反应比PT/INR显示的要强,适当减量可产生一样的抗凝效果。

影响华法林剂量反应关系的因素主要包括华法林的吸收、蛋白结合和代谢;维生素K的摄入、吸收与转化以及凝血因子的合成与清除。

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菌群,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增强口服抗凝药物的疗效。

抗血小板药物可与口服抗凝药物有协同作用,出血副作用增加。

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尿、奎尼丁等可因置换血浆蛋白,使血浆华法林的浓度增高,作用增强。

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脏药酶减少华法林的肝脏代谢,使口服抗凝药物的作用增强;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利福平等因诱导肝药酶,增加华法林的代谢,使其作用减弱;口服避孕药物有可能增加凝血活性,使华法林的作用减弱。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 首次发生的、没有原因的VTE,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 复发的VTE,出血危险高的患者,应该抗凝治疗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 应该长期抗凝。
• VTE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应长期抗凝。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VTE
• 有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的患者抗凝治疗时间也应该
延长,例如原发的近端静脉血栓形成、恶性肿瘤合 并血栓或具有易栓倾向的患者(如因子V Leiden基因 型为纯合子)、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凝血酶3及蛋白 C或蛋白S缺乏。 • 所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患者,应华
• 有专家经验,用药前常规测定INR,第3天也必须测 定INR,如果此时INR在1.5以下,应该增加0.5mg/d ;如果INR在1.5以上,可以暂时不增加剂量,等待7 天后INR测定的结果;如果INR与基础水平比较变化 不大,可以增加1mg/d。
INR异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
VitmingK1

1
糖尿病(D)
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S)
1
2
1
2
血管疾病(V)
年龄65-74岁(A) 性别(女性)(Sc) 最高积分 6
1

≥2分口服抗凝药治疗
1 1 9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心腔内血栓形成
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室血栓或左室血栓高危(左室射血分数<40%, 心尖前壁运动异常)的患者:
• 未置入支架:前3个月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75 ~ 100 mg/d。此后停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 • 置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75 mg/d)1个月。第2 ~ 3个月,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 血小板治疗,此后停止华法林治疗,继续应用二联抗血小板治 疗12个月。 •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建议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 匹林、氯吡格雷75 mg/d)3~6个月,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 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

华法林抗凝治疗我国专家共识

华法林抗凝治疗我国专家共识

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01-14 20:02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3gbio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于近日发布在2013 年52 卷第1 期《中华内科杂志》上。

详细内容见下: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

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

[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

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

[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

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

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INR 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

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组织制订了华法林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 华法林的药理作用机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需经过γ-羧化后才能具有生物活性,而这一过程需要维生素K 参与。

华法林是一种双香豆素衍生物,通过抑制维生素K 及其2,3-环氧化物(维生素K 环氧化物)的相互转化而发挥抗凝作用(图 1)。

[1]羧基化能够促进凝血因子结合到磷脂表面,进而加速血液凝固。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的临床应用

华法林【临床应用】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1.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防治深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包括骨科手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等的静脉血栓发生率.2。

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如心房颤动伴肺栓塞的治疗、冠状动脉闭塞的辅助治疗。

【药理】1。

药效学本药为间接作用的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肝脏微粒体内的羧基化酶能将上述凝血因子的谷氨酸转变为γ—羧基谷氨酸,后者再与钙离子结合,才能发挥其凝血活性.本药的作用是抑制羧基化酶,对已经合成的上述因子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待这些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才能发挥抗凝效应,所以本药起效缓慢,仅在体内有效,停药后药效持续时间较长(直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逐渐恢复到一定浓度后,抗凝作用才消失).此外,本药尚能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物质,并使之释放入血,该物质抗原性与有关凝血因子相同,但并无凝血功能,反而具有抗凝血作用,并能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因此,在本药作用下,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蛋白S和蛋白C合成减少,而“假凝血因子"亦即“维生素K拮抗药诱导蛋白质”增多,达到抗凝效应。

本药的药动学参数较稳定,优于其他口服抗凝药(如茴茚二酮、苯丙羟香豆素和双香豆素等)。

只有当患者对本药不耐受时,才选用其他口服抗凝药.在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脑卒中时,本药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在治疗或预防妊娠患者血栓或栓塞形成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肝素疗效则优于本药(因肝素易通过胎盘)。

2。

药动学本药由胃肠道迅速吸收(个体间差异很小),进食对吸收无影响,生物利用度为100%。

口服后12—24小时起效,抗凝血的最大效应时间为72—96小时,抗血栓形成最大效应时间为6日。

单次给药的持续时间为2—5日,多次给药则为4—5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法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主编:胡大一血栓栓塞疾病是人类第一杀手,数十年来华法林是防治深静脉血栓栓塞疾病、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和心脏瓣膜臵换术后血栓预防都有充分临床研究的证据。而在这些领域,抗血栓栓塞的药物基本无疗效。而华法林对冠心病的血栓事件也有一定疗效。尽管新的针对凝血酶或XA因子的抗凝药物已陆续用于临床,但这些新的药物仍需上市后安全性数据收集。新药价格昂贵,进入医保需一过程,在疾病管理到位的国家和地区,新药优势并不突出,新药一旦导致严重性并发症缺乏特异性拮抗剂,在瓣膜臵换术后的患者服用缺乏证据,在这些患者的初步研究显示,疗效与安全性都差于华法林;新药的研究证据都局限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而在发展中国家仍常见的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没有临床研究证据。华法林仍是常用的抗凝药物,我们应进一步用好华法林,而非摒弃华法林,我国华法林的临床应用严重不足,以非瓣膜病心房颤动为例,华法林使用率2%,即便在大城市三级同等医院住院或急诊患者使用率也只有10%,抗凝强度(INR)监测不到位,危险分层未在临床实践落实;半数以上患者在使用疗效不确切的抗血栓药物,40%的患者无任何血栓栓塞预防措施。这种状况决不能归罪于华法林的不是,它反映的是医疗保健体系的深层问题,广大临床工作者治疗血栓乙方和趋利性医疗模式也是其原因。社区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可在诊室、社区和家庭的INR指尖监测的推广举步维艰,使广大需要服用华法林患者监测INR极不方便,医患双方的依从性很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低的最常见原因是医生未处方华法林,我最近走访过一些地市级医院,基本上不用华法林。为了做好我国血栓栓塞疾病防治,尤其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动证据充分、价格低廉的华法林的规范使用,我们组织这一领域的临床专家,写作华法林使用中国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内科杂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出其基层版,供广大基层医生学习,除发表在《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外,印发成口袋书。共识特别注意贴近临床,突出实用,在概述临床研究证据与指南推荐基础之上,重点把华法林临床应用上常见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讲明白。我们还会针对基层医生的需求,出版系列口袋书,这也是我们为基层做的一点自己的努力。胡大一2013.9.16目录华法林的作用机制9 华法林的临床使用要点14 华法林的适应证24 特殊情况下的处理31 长期抗疑治疗的管理40 附表42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抗凝治疗是临床的重要问题。华法林是需长期抗凝治疗,适应证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二级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瓣膜病、人工瓣膜臵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患者的最常用口服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华法林在上述疾病疗效良好。但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不超过10%。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低的原因较复杂,既与华法林自身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也与医疗模式相关。临床医生往往高估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症,减少出血不良反应,剂量的选择与调整,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对规范华法林的临床应用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了让更多基层医生受益于该《共识》,我们又组织撰写了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共识》基层版。华法林的作用机制华法林是如何被发现的20世纪早期,美国农场主发现,牲畜在食用发酵的甜苜蓿后会发生严重出血。1939年,甜苜蓿中导致出血的成分被确定为‚双香豆素‛。此后研究人员合成了几个香豆素类的衍生物,其中最有效的是华法林。最初华法林作为灭鼠药使用,很多字典中仍将‚warfarin‛翻译为"灭鼠灵‛。目前,仍然有市售的鼠药含双香豆素类物质。华法林与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很多凝血因子的级联反应的结果,其中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化需维生素K参与(也称‚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而华法林可影响这一过程,进而发挥抗凝血作用。此外,华法林还能抑制抗凝蛋白调节素C和S,因而有短暂的促凝血作用。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能被低剂量的维生素K,拮抗,如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1(>5mg),由于其储积在肝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华法林抵抗。维生素K1(>5mg),由于其储积在肝脏,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华法林抵抗。华法林的药理学特点华法林经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90min 后达血药浓度峰值,但半衰期较长(36〜42h),在血液循环中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在肝脏中两种异构体通过不同途径代谢。华法林对体内已合成维生素K 依赖的凝血因子没有抑制作用,只有这些凝血因子代谢后,华法林才有抗凝作用。因此,给药后需数天至数周才能达到最佳抗凝效果。影响华法林疗效的因素华法林的量效关系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1. 与白种人比较,中国人对华法林的耐受剂量明显较低,目前已发现数个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相关,主要是P4502C9和VK0RC1,必要时患者可通过检测这些基因多态性帮助选择剂量。2. 药物、饮食和多种疾病状态均可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表1)。最常见的药物包括:胺碘酮、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抑酸药以及某些中成药等。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如需合并其他药物,可查看说明书。华法林的不良反应1.出血•出血可表现为轻微出血和严重出血,轻微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斑、月经过多等;严重出血可表现为肉眼血尿、消化道出血,甚至可发生颅内出血。•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评估患者出血风险,并确定相应处理方案。出血危险因素包括:出血病史、高龄、肿瘤、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卒中、酗酒、合并用药,尤其是抗血小板药物。应定期综合评估出血风险。•抗凝治疗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系统(表2)被推荐用于房颤患者。0~2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3分时提示患者出血风险增高。•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增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不应将出血危险因素视为抗凝治疗禁忌症。对于此类患者应注意筛查并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并加强检测。2. 非出血不良反应•可能的少见不良反应:急性血栓形成,包括皮肤坏死和肢体坏疽,通常在用药第3~8天出现。•华法林还能干扰骨蛋白合成,导致骨质疏松和血管钙化。孕期妇女服用华法林可导致胎儿骨质发育异常。华法林的临床使用要点初始剂量•不建议给予负荷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INR调整。•初始剂量为2~3mg(国内华法林已有1、2.5和3mg规格),个体化调整剂量,可在2~4周达到抗凝的目标范围。•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高风险患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如需快速抗凝,例如VTE急性期治疗,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应用5d以上,在给予肝素的第1天或第2天即给予华法林,并调整剂量,当INR达到目标范围(2.0〜3.0)并持续2d以上时,停用肝素。•华法林抵抗的患者需高出平均剂量5~20倍才能达到抗凝疗效,原因较复杂,应个体化处理。用用(续)表2 HAS-BLED评分监测•监测方法:INR是不同实验室测定的PT经过ISI校正后计算得到的,不同实验室测定的INR可相互比较。•目标范围:用于VTE和房颤时,华法林最佳抗凝强度为INR2.0~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的危险均最低。不建议低强度(INR<2.0)的抗凝治疗。•治疗监测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和医疗条件。•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d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直到INR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至少2d。此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数天至1周监测一次,根据情况可延长,出院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当INR稳定后,可每4周监测一次。如需调整剂量,应重复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剂量再次稳定。•老年患者华法林清除减少,合并其他疾病或合并用药较多,应加强监测。•服用华法林INR稳定的患者最长可以每3个月监测一次INR。•有条件的医院或患者,建议采用即时检验(POCT)进行监测(指血,而非静脉血),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剂量调整•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应谨慎,频繁调整剂量会使INR波动。INR连续测得结果位于目标范围之外再开始调整剂量,一次轻度升高或降低可不急于改变剂量,而应寻找原因。•华法林剂量调整幅度较小时,可计算每周剂量.比调整每日剂量更为精确。•INR如超过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5%~20%(1mg规格华法林便于剂量调整),调整剂量后注意加强监测。•如INR一直稳定,偶尔波动且幅度不超过INR目标范围上下0.5,可不必调整剂量,可数天或1~2周酌情复查INR。INR舁常和(或)出血时的处理•轻微出血:INR在目标范围内时,不必立即停药或减量,应寻找原因,并加强监测。•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输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逆转抗凝,还需静脉注射维生素K15~10mg。• INR升高超过治疗范围,根据升高程度及患者出血危险采取不同应对方法(表3)。表3 INR异常升高或出血时的处理注:维生素K1可静脉、皮下或口服,静脉内注射维生素K1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而口服维生素K1起效较慢。迫切需逆转抗凝作用时,也可静脉内缓慢注射维生素K1。当应用大剂量维生素K1后继续华法林治疗时,可给予肝素,直到维生素K1作用消失,患者恢复对华法林治疗的反应•发生出血并发症,但同时又需抗凝预防栓塞(如机械性心脏瓣膜或有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时,长期治疗非常困难。可考虑以下两种方法:①找出并治疗出血的原因;②是否可以降低抗凝强度。如果能够找到可逆性的出血原因,可纠正出血病因(如积极治疗溃疡病),或者在合适的患者改用抗血小板药物。华法林的适应证VTE的预防治疗•需长期抗凝预防VTE的患者可服用华法林,例如,骨科关节臵换术后及脊髓损伤后康复阶段的患者。VTE的治疗•VTE急性期:通常先使用静脉抗凝药物,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璜达肝葵钠,于第2天开始给予华法林重叠使用,直至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2d以上,停用静脉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疗程:取决于出血危险和血栓栓塞复发的风险。通常至少要3个月,如果VTE原因不明或危险因素不能消除,应长期抗凝治疗。所有长期抗凝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每年)再评估血栓和出血危险。具体推荐如下:①如果VTE为外科手术或一过性因素所致,抗凝3个月。②首次发生的VTE,如果出血危险高,抗凝3个月。VTE原因不明且患者(注:‚且患者‛原文为‚患且者‛)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③VTE复发,出血危险高的患者,抗凝3个月;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④VTE合并活动性肿瘤的患者,出血危险不高,长期抗凝。⑤有血栓形成倾向和复发的患者,如具有易栓倾向,抗凝治疗时间应延长。⑥所有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患者,坚持华法林终生治疗。心脏辦膜病和人工心脏瓣膜臵换术后•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窦性心律的患者,如左心房大于55mm或发现左心房血栓的患者,应服用华法林。•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房颤的患者或发生过栓塞的患者,应服用华法林。•植入人工生物瓣膜的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3个月。•植入人工机械瓣膜的患者,根据人工瓣膜的类型以及血栓栓塞危险决定抗凝强度。主动脉瓣臵换术后INR目标为2.0~3.0,而二尖瓣臵换术后建议INR目标为2.5~3.5,植入2个瓣膜的患者,建议INR目标为2.5~3.5。•植入人工瓣膜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首先停用华法林,随后评估患者是否需外科手术干预,以及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确认患者病情稳定、无禁忌证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后,可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非瓣膜病房颤•首先评估血栓栓塞的风险和出血的风险,推荐分别使用CHADS2(表4)评分和HAS-BLED评分。•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长期口服华法林。•若非瓣膜病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分,倾向于给予华法林,阿司匹林的效果不确切。•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为INR2.0-3.0。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多为老年人,要注意监测出血并发症。表4 CHADS2评分心腔内血栓形成前壁心肌梗死伴左室血栓或左室血栓高危(左室射血分数<40%,心尖前壁运动异常)的患者:•未臵入支架:前3个月应用华法林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此后停用华法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12个月。.•臵入裸金属支架:推荐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氯比格雷75mg/d)1个月。第2~3个月,应用华法林加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应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臵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建议三联治疗(华法林、低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至6个月,此后停用华法林,继续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至12个月。其他原因不明的卒中合并卵圆口未闭或房间隔膜部瘤,服用阿司匹林,卒中复发的患者,应给予华法林。特殊情况下的处理外围手术期的处理临床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行有创检查或外科手术时,通常术前暂停药,并应用肝素"桥接"。"桥接治疗"是指在停用华法林期间短期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替代的抗凝治疗方法。非急诊手术,一般术前5d停用华法林,根据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血栓栓塞风险较低的患者,可不采用桥接,停药后术前INR可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INR<1.5)。•血栓栓塞风险为中危的患者,术前应用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U皮下注射或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术后再开始低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重叠。•血栓栓塞风险高危的患者,当INR下降时(术前2d),开始全剂量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应用普通肝素者至术前6h 停药,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术前24h停用。•接受牙科治疗操作的患者,可用氨甲环酸、氨基乙酸漱口,不需停用抗凝药物或术前2〜3d停华法林。•若停药后INR>1.5,但患者需及早手术,可予患者口服小剂量(1〜2mg)维生素K,使INR尽快恢复正常。•根据手术出血情况,术后12〜24 h重新开始肝素治疗,出血风险高的手术,可延迟到术后48~72 (注:"72"原文为"J2")再重新开始抗凝治疗,并重新开始华法林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时,单独应用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至少与阿司匹林等效,因此建议仅给予华法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表5 )•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在ACS急性期,首先应停药,INR下降到2.0 以下时,再给予静脉抗凝治疗。表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华法林使用表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华法林使用(续)a 出血危险评估采用HAS-BLED>3分为高出血风险;b 双联抗血小板为阿司匹林75~100 mg/d+氣吡格雷75 mg/d;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生ACS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患者如需华法林抗凝,给予三联抗栓治疗(即华法林联合氯比格雷及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增加。•所有患者需首先评估出血危险,并尽量选择裸金属支架。•华法林与氯比格雷和/或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时应加强凝血功能监测,并将INR调控在2.0~2.5。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减少胃肠道出血。冠状动脉介入和器具植入术的围术期•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在介入操作术和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建议与外科手术相似:术前5d停药,随后根据患者血栓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桥接"治疗。•有经验的医院,可不停用华法林,而直接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选择挠动脉途径可减少出血,尽量不使用糖蛋白IIb/IIIa 受体拮抗剂。•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可继续华法林治疗。娃振期间杭疑华法林能通过胎盘并造成流产、胚胎出血和胚胎畸形,在妊娠最初3个月华法林相对禁忌。•娃振期间有3种治疗选择:①妊娠全程应用低分子肝素;②妊娠全程应用华法林,分娩时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所需华法林剂量较低的患者。③妊娠前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而中后期应用华法林,直至分娩前再转换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分娩前12h停用肝素,分娩后肝素与华法林重叠使用4~5d,华法林不影响哺乳。•合并瓣膜病的妊娠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很高,应在最初3个月和后3个月分别给予肝素抗凝,中间3个月可给予华法林,此时INR应该控制在2.0~2.5,减少对胚胎的影响。•植入人工机械瓣膜患者,应考虑全程给予华法林,并严密监测INR,低分子肝素的疗效不确切。癌症患者•住院的癌症患者,根据疾病和手术的危险决策是否需预防性抗凝治疗,通常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中心静脉臵管的患者不建议常规抗凝。•非住院的癌症患者,实体肿瘤伴有VTE危险因素且出血危险不高的患者建议给予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癌症患者发生VTE后,首选低分子肝素治疗,如不能使用低分子肝素,给予华法林至少3个月。出血性卒中如果患者具有原发性颅内出血病史,通常不建议长期应用抗栓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原发性颅内出血主要指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管淀粉样变性导致的出血,也包括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服用治疗强度范围内的抗凝药物时发生的出血。不包括那些存在颅内血管畸形或肿瘤的患者,也不包括抗凝治疗过量导致出血的患者。•某些患者如果颅内出血复发的危险较低(如深部出血),而血栓危险极高,如机械瓣植入术后或房颤CHADS2大于4分的患者,可慎重考虑抗凝治疗。此时,应严密监测,尽量降低出血风险。长期抗疑治疗的管理•患者沟通、教育和随访。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需定期随访与管理(表6) 。•在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抗凝或房颤专业门诊,加强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的抗凝管理。•系统监测INR是保障患者使用华法林安全有效抗凝治疗的关键(医院中心实验室、POCT或家庭自我监测)。•随访内容包括:服药依从性、INR监测、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其他不良事件、联合用药情况及血液学检查评估等。表6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建议表6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建议(续) 附表附表1 CHA2DS2-VASc评分与卒中发生率附表2 CHA2DS2评分与抗凝治疗策略附表3 HAS-BLED评分‘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肾功能异常’:存在慢性透析或肾移植或血清肌酐≧200μmol/L‘肝功能异常’:慢性肝病(例如,肝硬化)或显著的肝功能紊乱的生化证据[例如,胆红素﹥正常值上限的2倍,伴有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上限的3倍等]‘出血’:既往出血史和/或出血体质(例如,出血倾向,贫血等)‘不稳定的INR’:不稳定/高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治疗区间仅维持较短时间(例如,<60%)‘药物/饮酒’:伴随使用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药、非甾体抗炎药等;酒精滥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