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京条约》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南京条约的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的教案

教案:南京条约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PPT或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2. 提问: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英国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和地点。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

c.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

e.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

b. 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商品大规模倾销。

c. 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深入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写一篇短文。

2.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保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介绍南京条约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840-1842年)1.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与世界<B>——鸦片战争的背景:(1):“康乾盛世”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英国: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把作为侵略目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为扭转贸易逆差(把中英正常贸易中的入超地位变为出超地位)鸦片走私对的危害:摧残身心健康;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地点:广东虎门海滩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2.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时间:1840年6月鸦片战争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订立。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这对后来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

(3)《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六大变化)<C>:①(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人民带来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的恶例。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近代史开端。

②(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帝反封建从此成为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④(革命阶段的变化)开始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⑤(社会经济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理解《南京条约》的对华危害及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技能:从图表等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战前中英国情,尤其是贸易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探究历史背景的意识。

利用有关材料,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的分析,尤其是五口通商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养成释读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维护民族尊严、积极抵抗外侮的正义壮举,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通过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同时,对林则徐、魏源等积极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产生认同,感悟当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

说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社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的主权被蹂躏了,中国封建经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控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化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加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最主要的矛盾。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肩负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和一切反抗斗争都开始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故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给战后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为重点。

五口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以及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

初中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2. 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2. 学生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 提问学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哪个条约?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和过程。

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是在江宁府静海寺和英军旗舰汗华囇号上签订的。

2. 讲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开放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c. 赔偿英国战争赔款。

d. 割让九龙半岛和新界给英国。

3. 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失去了领土和主权,加剧了国家贫弱和人民疾苦。

c. 南京条约的签订引发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陷入更加严重的民族危机。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2. 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问学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南京条约?3. 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展览,加深对南京条约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优质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南京条约》进行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南京条约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教案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突出LLM的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1. 了解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

2. 掌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签订国。

3. 理解___对中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能够评价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条约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等内容。

2. 学生手册:包含南京条约的简要介绍和相关问题。

3. 条约文本: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例如鸦片战争等。

- 提问学生对南京条约是否有所了解,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信息。

讲授(15分钟)1. 通过课件和教师讲解,介绍南京条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重点讲解条约内容中的有关中国割让香港、赔款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条款。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___对中国的影响,例如对国家独立、领土完整等方面的影响。

拓展(15分钟)1. 提供南京条约的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让学生自行阅读并理解条约的具体内容。

2. 鼓励学生就南京条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进行思辨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条约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南京条约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 学生通过小结和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学生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观点是否准确、合理。

3. 学生小结:检查学生对南京条约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扩展1. 邀请相关专家或老师进行讲座,介绍南京条约的更多历史背景和细节。

2.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辩论的形式深入研究南京条约的背景和影响。

(完整版)《南京条约》教案

(完整版)《南京条约》教案

第一课: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微型课教案讲课人:杨云韬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难点:认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三、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2.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等专业词语不易理解,教师讲述过多,可能会感到乏味。

四、教学具准备:地图册、历史史料、教材、教案。

五、导入新课: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虽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抗英英雄,例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种种原因,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我们将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南京条约》。

六、新课讲授:1.时间:1842年8月2.内容:⑴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受到破坏)⑵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增加财政负担)⑶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⑷英商税款须中英商定(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财政收入减少)3.《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⑵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七、练习巩固: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B)A、中国一半领土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一半领土还保持着封建王朝的统治B、一方面中国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另一方面保存了封建制度,但受到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C、中国在政治上仍是封建统治,而在经济上则受到资本主义的控制D、中国完全被英国打败,受其统治了八、本课小结:1.认识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2.熟知《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3.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我国深远的历史影响。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高二年级《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上海市行知中学杨佳俊【内容主旨】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碰撞的结果,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理解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从文明碰撞的角度去分析鸦片战争,并能够掌握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

(2)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转换,学生积极发言,突出新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深刻认识西方列强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对中国带来的殖民主义灾难,并初步体会中国人民认识到落后之后的一些奋起改变。

【重点难点】重点: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的碰撞。

难点:东西方文明碰撞带来的结果。

历史影响是如何得出的【教学过程】环节1:1840年,发生了一场在我们今人看来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航向的战争,我们来反思一下这场战争带给我们的东西。

设计意图:导入。

一句话概括鸦片战争,从而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到本课的内容。

环节2:出示鸦片战争整课的大纲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清楚的了解,需要掌握哪些内容环节3:从鸦片战争背景入手,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中国与他国的差距设计意图:由材料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总结并完成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外形势表环节4:展示乾隆接见马嘎尔尼的材料,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分析与问题,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心态,把这种心态与之前中国所处的国际地位放在一起比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环节5:分析中英两国对外贸易量,分析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对双方贸易的比较,解释出超入超的概念,并找出根本原因,英国通过鸦片贸易扭转逆差后,林则徐禁烟,从而继续分析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环节6:鸦片战争的过程简单带过,展示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设计意图:逐条分析南京条约的条款,引导学生思考南京条约的这些条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环节7:提出问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展示中英双方1830年经济水平的比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并不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会输掉鸦片战争?运用材料,分析得出在制度以及心态观念方面的落后使中国输掉了这场战争环节8:情境设置: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战争失败后你会有何反应?引导学生从百姓、官员、皇帝角度换位思考设计意图:通过换位思考,是学生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鸦片战争对不同阶级的影响,再展示材料,使学生重新认识当时人对鸦片战争的认识,从而是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是如何得出的环节9:鸦片战争的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对南京条约的逐条分析,得出鸦片战争的对中国的影响,贯彻论从史出的史学方针【板书设计】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1842)战争背景:战争原因(根本、直接):二、《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三、鸦片战争的影响【作业设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的沉沦还是发展?请说明理由【资料附录】1.亚当·斯密:“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一个顶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得最合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word教案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word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鸦片战争的背景;明白虎门销烟及战争的爆发和结局;明白《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要紧内容和阻碍;明白鸦片战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各自阅读课文,比较战前中英两国状况;通过师生对话,启发学生分析说明战争爆发的背景、直截了当缘故及全然缘故。

◆通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了解《南京条约》的要紧内容;通过教师的描述和启发,师生共同概括阐释条约内容对华造成的危害。

◆在概括阐释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阻碍。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中,使学生体验中华民族爱护民族威严不畏强暴的抵抗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入侵的史实,使学生明白得“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树立御侮图强的个人责任意识和价值信念,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人一辈子观。

二、教学要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缘故;《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阻碍。

教学难点:如何明白得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如何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第一,教师能够进行复习提问: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时,英国把入侵矛头指向中国,其目的是什么?开创中国市场,推销英国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一、英国发动入侵战争。

以这场战争什么缘故叫“鸦片战争”?展开讨论,最后指出当时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入侵者也会查找其他借口发动战争。

1.英国挑起战争(1840.6)提示学生注意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以入侵军封锁珠江口挑战为标志,中英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2.英军侵占香港岛和虎门之战。

二、中国人民奋起抗英。

1.三元里人民抗英,能够请一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读课文中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小字内容,然后请学生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和旗帜武器”图。

中英南京条约微课教学设计

中英南京条约微课教学设计

中英《南京条约》微课设计教学背景:1、本教学知识点来自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烽烟第二目2、英国向中国大量输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灾难,林则徐禁烟防碍英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英国为了保护鸦片,发动侵华鸦战争。

教学目标:1、结合《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内容,理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分析《南京条约》的条款和影响,理解中国社会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重难点:《南京条约》的内容及理解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出示幻灯片1《南京条约》签订图片和谈判漫画图片师:1842年8月29日,成为中国人民百余年来无法忘记的日子,也是近点中国的国耻日。

170多年前的这个天,腐朽的清政府迫于英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向英军求和,中英双方在南京静海寺实行了多次谈判。

这是一场平等的谈判吗?谈判的结果是什么?对中国有何影响?二、穿越时空再现历史1、出示幻灯片:英国军舰在江面的图片和谈判图片以及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1840.6——1842.8)起因: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根本原因:英国保护鸦片贸易经过:1840年6月,英军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7月,英军侵占浙江定海,8月初到达天津白河口外,道光皇帝害怕了,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与英国侵略者谈判。

英军占领香港。

1841年8月,英舰自香港北犯,攻陷厦门、定海、镇海、宁波。

结果:1842年8月4日,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之下,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

最终月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皋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称之为“万年和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三、展览史料佐证历史1、走进南京静海寺纪念馆2、出示幻灯片:《南京条约》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看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静海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最新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

最新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

最新华师大版第5册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1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鸦片走私的危害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战后社会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分析说明:战前中英国情的基本态势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概括阐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的影响。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正义壮举,维护了民族尊严,反映了人民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值得后人尊崇。

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工业化强国侵略的史实,理解“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增强历史责任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使命感、人生观。

二.教学要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社会的影响。

难点:如何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学期要求:①端正思想:重视会考;②具体要求:预习:练习:笔记:参与;学习导论:第一单元:天朝危机的主要内容(组图):解说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激化,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第4课:洋务运动-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地:改革派)发起“自强”运动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学习导论:介绍鸦片(观图片)解说:鸦片,俗称大烟、烟土,来自罂粟。

罂粟,是一种一年生的栽培植物,它的花非常漂亮,用它的汁液提炼出来的东西就是鸦片。

还有海落英、吗啡等等。

鸦片在医学上是麻醉性的镇痛药。

在《圣经》和《荷马史诗》里,鸦片被描述成为“忘忧药”,上帝也使用它。

公元前两世纪的古希腊名医加仑(Galen),就记录了鸦片可以治疗的疾病:头痛、目眩、耳聋、癫痫等疾病。

鸦片会使吸食者在心理、生理上对鸦片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长期吸食会使体质,变得瘦弱不堪,面无血色,目光发直发呆,瞳孔缩小,失眠,对什么都无所谓。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第1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战前中英基本国情、虎门销烟、战争的爆发和结局、《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师夷制夷”主张的提出。

理解《南京条约》的对华危害及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技能:从图表等材料中汲取有效信息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战前中英国情,尤其是贸易状况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探究历史背景的意识。

(2)利用有关材料,通过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华危害的分析,尤其是五口通商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养成释读史料,“论从史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维护民族尊严、积极抵抗外侮的正义壮举,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畏侵略的反抗精神。

(2)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通过对战争及其影响的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容易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同时,对林则徐、魏源等积极开眼看世界的主张产生认同,感悟当下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增强民族振兴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重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战后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五口通商对战后中国社会变化(尤其是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魏源“师夷制夷”主张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所起的作用。

说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是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奴役的起点。

中国社会从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中国的主权被蹂躏了,中国封建经济遭受外国资本主义愈来愈严重的破坏和控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化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此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除了原有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又加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最主要的矛盾。

在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也肩负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

中国人民革命和一切反抗斗争都开始带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翦伯赞)。

南京条约教案

南京条约教案

小学国防教育教案
国耻国耻
教学目标 : 《南京条约》(2课时)
1、让学生知道从1840年至1949年这百年间我中华民族被人践踏、任人宰割的历史,勿忘国耻。

2、让学生明白,有国无防,国必衰败,民必受辱。

让学生牢固树立国固民安、国富民强的观念。

教学重点:
记住中华民族蒙受的百年屈辱。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中国人民要记住!100年来的耻辱!八国联军几千人就打进北京,在火烧世界圆明园!签定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大屠杀!割地赔款!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也将奋发图强,誓死捍卫祖国尊严,今天的和平中国来之不易,我们安居乐业,但是。

我们也要时刻不能放松警惕,不要再让历史从演,不要让军国主义再一次复苏,假如日本帝国主义还敢来犯,我们同仇敌忾,一起把他们打出中国、扬我国威。

二、学生读课文,有国无防会带来什么灾难?
三、教师补充: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英语:Treaty of 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或《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doc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教学设计.doc

课题: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设计理念:当中国从灿烂辉煌的古代走向近代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西方列强纷纷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借口,不断侵占中国领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侮辱和欺凌。

这是一段充满屈辱的历史,是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那么,要了解这款屈辱史,就要先从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开始,因此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就从侵略战争的开端“鸦片战争”和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讲起。

教材分析:《侵略战争与不平等条约》是未来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屈辱》第一课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我们祖先留下的辉煌的古代文明之后,旨在让学生知道,在步入近代的历史上,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中国历史发展脚步缓慢,遭受到外围的侮辱与欺凌,作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了解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了解这一段屈辱史,激起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样才能自觉地为振兴我们的民族发奋图强。

本课的设计是第一课时,近代史的开端一一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时代背景离我们现实生活比较远,对六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他们具有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能够通过读相关历史文字了解,也具备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

所以我在上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之前,让学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上网查了一些有关资料,相信这对学生理解本课知识将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在授课时,我也尽量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拉近时空,为学生呈现他们能够理解的认识,从而让孩子们入情、入境,真正认识这段历史。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牢记国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让学生认识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禁毒教育。

3、体会林则徐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林则徐的敬佩之情。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明白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给中华名族带来的深重危害。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之南京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之南京条约

学生回答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 割地: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2100 万元――财政负担增加 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关税协定――主权丧失 思维拓展: 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并各抒己见:略。 教师引导、归纳: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 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 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 的开端。
的销售。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设疑: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 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 羸,奄奄若病夫初起。 ――俞蛟:《梦厂杂着》 学生回答: 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南京条约》的内容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培 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学会 论从史出,防止死记硬背)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之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rdquo;,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 的经过。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来记忆历 史知识) 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香港岛 赔款:2100 万元

《-南京条约-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

《-南京条约-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

《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的签订》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历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微型课教案
讲课人:杨云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南京条约》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三、学情分析:
1.初二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2.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等专业词语不易理解,教师讲述过多,可能会感到乏味。

四、教学具准备:
地图册、历史史料、教材、教案。

五、导入新课:
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虽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抗英英雄,例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清军装备落后、训练不足等种种原因,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所以今天我们将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南京条约》。

六、新课讲授: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⑴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领土主权受到破坏)
⑵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财政负担)
⑶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有利于打开中国市场)
⑷英商税款须中英商定
(关税主权受到破坏,财政收入减少)
3.《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到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社会———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⑵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七、练习巩固:
中国自鸦片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B)
A、中国一半领土成为列强的殖民地,一半领土还保持着封建王朝的统治
B、一方面中国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另一方面保存了封建制度,但受到资本主义的强烈冲击
C、中国在政治上仍是封建统治,而在经济上则受到资本主义的控制
D、中国完全被英国打败,受其统治了
八、本课小结:
1.认识了解《南京条约》签订的背景
2.熟知《南京条约》的具体内容
3.理解《南京条约》的签订对我国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