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作手法看鲍照诗歌的过渡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创作手法看鲍照诗歌的过渡性特征
摘要:被誉为“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鲍照,是南朝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南朝文坛的颓靡风气中,“颇自振拔”。其诗得力于汉魏乐府和吴声西曲,复归浑朴。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反映社会现实,抒写真情实感,不同于同时代一般贵族诗人的故弄玄言或沉溺山水,而且在表现形式方面也汲取了民歌营养,和谢灵运、颜延之等以雕琢华辞、堆砌故实为雅的道路完全不同,展现出脱去前代旧体的窠臼而显示出变创的一面。
关键词:鲍照;诗歌;创作手法;六朝文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67-02
鲍照初登文坛之时,正值谢灵运、谢惠连等人辞世之际,晋宋文学适逢转关。身处这一时代,鲍照的作品很明显地流露出过渡性特征,考察他的全部作品,不管是诗歌创作题材、还是创作手法,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对诗歌新的开拓与探索,特别是创作手法方面,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鲍照出身寒微,为了能够在诗坛获得认可,他必须努力模仿时下流行的创作手法,即模拟旧题乐府。另一方面,在门阀制度有所松动,刘宋皇族把握政权的情况下,心怀建功立业之志的鲍照又必须迎合皇族成员的诗歌审美趣味,所以他又创作了大量新声乐府诗歌。虽然模拟旧题乐府诗歌与新声乐府诗歌这两类作品在当时主流文坛的地位可谓云泥之别,但鲍照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却又奇妙地将二者统一起来。
一、模拟旧题乐府
文人模拟乐府最早追溯到建安时期,然而三曹、七子的多数作品并不完全局限于汉乐府的传统范式。他们根据乐府旧题创作新词,将叙事性较强的汉代民间乐府改编成具有浓厚抒情韵味的文人乐府,作品性质已发生了本质改变。西晋时期陆机继承了这种做法,并大力发扬,他倡导“欲丽前人”和“声为情变”,对乐府诗进行了繁缛化,对刘宋文学造成了深远影响。从汉魏到晋宋,诗歌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从“质”到“文”,从“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到“析文以自妙”,“流靡以自妍”(《文心雕龙?明诗》)。拟古诗在谢灵运等人笔下文人化特点浓厚,日趋精工典雅,颜延之更是着意谋篇琢句,以至于内容艰涩。
刘宋前期作家拟乐府诗的文人化趋势,表明他们的作品虽承袭汉晋而来,然而却在对诗歌文人化的追求中离质朴的古体渐行渐远了。
鲍照创作的拟古诗在整个刘宋时期可谓是数目最多。他的拟古诗,对刘宋前期作家做到了尽可能的继承。他远追汉代无名氏,近学陶渊明,创作手段既有组诗又有单篇,模拟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更为重要的是,鲍照的拟乐府旧题诗在追求文人化的同时,仍然注意尽可能追求古辞风貌。因而夏敬观在《八代诗评》中对鲍照不吝赞美:“其为乐府,能稍存汉魏之骨者,惟鲍照一人矣。”
我们将鲍照的《代悲哉行》与谢灵运的《悲哉行》相对比:
?a人感淑节,缘感欲回辙。我行讵几时,华实骤舒结。?G实情有悲,瞻华意无悦。览物怀同志,如何复乖别。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翔鸣尚俦偶,所叹独乖绝。
谢灵运《悲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松茑欢蔓延,?透鹦捞?萦。
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铡1歉懈乃菲?,眼伤变节荣。?髻哑裢饺唬?澶漫绝音形。
风来不可托,鸟去岂为听。
两首乐府诗的主题是一致的,“皆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这样的主题显然都是文人格调。但是鲍照并不像谢灵运那样一味追求语言的典雅精工,在遣词造句上过多雕琢,反而追求“朴而能老”,陈胤倩曾评论鲍照的《代悲哉行》曰:“华实翔鸣,叠坐开阖,故令语拙,见其朴而能老。”[1]
更难能可贵的是,鲍照“卑贱生所钟”的身份虽然为他带来“当昼正含霜”的遭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他能更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并向整个社会的不公平予以猛烈直率的抨击与控诉。因此鲍照的一些作品不可能囿于一字一句的刻画雕琢,而更倾向于感情的喷薄。在这一意义上鲍照的诗歌深化了乐府诗的意蕴,在精神实质上再现了魏晋风骨。
比如谢灵运拟王粲虽然拟其“遭乱流寓”,然而把重心放在“自伤情多”,拟阮?r则拟其“颇有优渥之言”,拟曹植,只是把他当做一个“不及世事,但美遨游”的公子,主要倾向描摹他们的闲情逸致。而鲍照则不然,如其《结客少年场行》篇名来自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怨洛北邙。”《乐府题解》曰:“《结
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2]而鲍照之作则是“言少年时结任侠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故作此曲也。”鲍照在对他们任侠行为和心态的褒扬中,寄寓了自己强烈的身世之感和不满现实的愤慨,迥异于当时文人乐府诗的格调。
总体来说,鲍照的拟古题乐府和拟古诗,展现了最真实的社会面貌和最真挚的人情人性,无疑拓展了诗歌情性本质的内涵,对当时文坛贵尚巧似,雕琢纤细的文风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拨。沈约在《宋书》中赞赏鲍照“能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如果说“丽”是刘宋以来文人拟乐府诗的共同特点,那么“遒”便是鲍照通过模拟汉乐府形成的独特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
不管是陆机,谢灵运等在文辞上的精工细琢,还是鲍照在风格内容上的深化,都对乐府诗进行了进一步的文人化改造,展示了乐府诗走向文人诗歌自身审美理想的趋势,尚有积极的历史意义。而到了南齐,文人拟乐府诗已基本完成文人化,可供探索的余地范围也大大缩小。鲍照的拟作改造了乐府旧题,而沈约却一味模拟鲍照,写作已经出现僵化。沈约等人的模拟在内容立意与文辞表达上都没有超越之作,自然也无法取得刘宋初期文人拟作那样的历史地位。旧题乐
府在南齐已经失去了创新的活力,如萧衍《拟青青河畔草》,何逊《门有车马客》等拟旧题乐府,在主题,内容,篇制方面都沿袭了晋宋作家的套路,词义陈陈相因,只在文辞上增华。[3]所以有生命力的拟旧题乐府发展到鲍照这里已接近尾声。新的文学方式必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