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4daa75d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3.png)
3.改变生活习惯,节制饮食,加强锻炼,通过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 癌的发病率。
风险
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怀孕有助于降低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怀孕次数越多,患这种癌 的风险越小。
2.相关检查
结合B超、宫腔镜检查、细胞学检查及MRI等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绝经后出血或围绝经期出血,因此需与其他引起阴道出血的疾病相鉴别: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围绝经期功血以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为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症状相同,因此对于此类患者, 即使妇科检查无阳性发现,亦应行分段诊刮病理学检查排除内膜癌变方可对症治疗。对于存在阴道不规则出血的 年轻女性,特别是合并不孕、月经稀发或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患者亦应谨慎,如B超子宫内膜增厚或回声不均,亦应 行分段诊刮排除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研究意味着怀孕后期较高的孕酮水平,以及未足月怀孕女性在怀孕初期的某些生理变化, 都可能有助降低她们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韦布表示,有必要对这项研究反映出的保护效应做进一步探究,从中甄别出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的关键因素, 助力攻克这一癌症。
谢谢观看
1.手术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目的为手术-病理分期,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预后 相关,切除病变的子宫和可能存在的转移病灶,决定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手术步骤一般包括腹腔冲洗液检查、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双侧卵巢和输卵管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对于低危组(Ia期, G1-2)的患者是否需行淋巴结清扫术尚有争议,支持者认为术前、术后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可能不一致,且术中 冰冻对肌层浸润判断也可能有误差;反对者认为早期癌淋巴结转移率低,不行淋巴结清扫可以避免更多手术并发 症。手术可采用开腹或腹腔镜来完成。对II期患者,术式应为改良子宫广泛切除(子宫颈癌子宫切除术II类术 式),应行盆腔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复发因素再选择放疗。III期或IV期亦应尽量缩瘤, 为术后放化疗创造条件。相当一部分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仅通过规范的手术即得以治愈,但对经手术-病理分期 具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或者晚期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一定的辅助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年纪较大,且有较多 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对于具体患者需要详细评估其身体耐受情况, 给予个体化治疗。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4c671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c.png)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 少见 • 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精选编辑ppt 14
子宫内膜癌FIGO-2009分期
精选编辑ppt 15
临床表现
阴道 流血
绝经后 阴道流血
未绝经 者经量增 多、经期 延长或经 间期出血
阴道 排液
疼痛
全身 症状
早期多为 浆液性或 浆液血性 排液
晚期合并 感染脓血 性排液, 并有恶臭
癌瘤浸润 周围组织 或压迫神 经 侵犯宫颈, 宫腔积脓 时,下腹 胀痛及痉 挛样疼痛
晚期病人
消瘦 发热 贫血 恶病质 全身衰竭
16
精选编辑ppt
诊断
诊断根据: 病史、症状、体征
确诊: 分段刮宫病理检查
➢ 病史 高危因素 老年、肥胖、长期服用雌激素, 他莫西芬 绝经延迟、不孕或不育
➢ 临床表现 症状 体征
60-70岁 不常见 萎缩 乳头状浆液性或混合 性、透明细胞癌等 不清楚 迅速
腹膜 不常见 差 10%~20%
精选编辑ppt
内膜癌与HVPCC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子宫内膜腺癌 是HNPCC的部 分症状,约60% 的HNPCC妇女 发生子宫内膜
病变
16%以上的子宫 内膜癌患者有 患子宫内膜肿 瘤的一级亲属, 其中部分病例 可能是继发于 HNPCC
5.2%呈冲洗液阳性,5年生存率67%;而没有阳性冲洗液 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85%
24
精选编辑ppt
治疗---手术加放射治疗
➢ Ⅰ期患者腹水中找到癌细胞 ➢ 淋巴结可疑或已有转移 ➢ 深肌层已有癌浸润
术后加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外照射 Ⅱ、Ⅲ期患者根据病灶大小,可在术前 放疗,放 疗结束后进行手术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60b0a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1.png)
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组、表型和临床特征,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 作,以加速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进程。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调有关。
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
通过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肿 瘤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深浅等特 征,确定肿瘤的性质和分化程度。
免疫组织化学诊断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细 胞表面的抗原标志物,有助于鉴别肿 瘤的类型和来源。
分期与分级
分期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的深度和范围来划分的,通常采用国际妇产 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
内分泌失调
遗传因素
长期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以及雌激素水平 过高,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有关。
炎症与感染
其他因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宫颈糜烂、宫颈息肉 等慢性宫颈炎,以及阴道滴虫、真菌等感 染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子宫内膜癌 的高危因素。
子宫内膜癌PPT课件
目录
• 子宫内膜癌概述 •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 •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 • 子宫内膜癌的预防与护理 • 子宫内膜癌的科研进展
01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在子宫内膜的 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女性生 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分类
根据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癌可 分为腺癌、腺鳞癌、透明细胞癌 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放疗与化疗的副作用
通过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用于晚期 或局部复发的患者。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ec228ad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f.png)
注意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患者高危因素。
预 防
病因不清,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很难找出。
1.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Pre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bleeding 尤其是与未绝经者相鉴别,不规则流血,分段诊刮。 2. 老年性阴道炎Senile Veginstis 血性白带,前者阴道壁充血,粘膜下散在出血点,后者阴道壁正常,二者并存。 3. 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 Submucous myoma or endometrial Rolyop 月经过多、经期长、诊刮、宫腔镜、B超。
转移途径
临床分期 Clinscal Classification 对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多年来众说纷纭,各执己见,以1968年国际抗癌协会和1970年国际妇产科联盟的两种分期法应用较为普遍,且有不少相似之处,也各有其长短。
临床表现 Clinical Finding 内膜癌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基本上是一种老年妇女的肿瘤,一般认为,内膜癌好发年龄比子宫颈癌推迟10年。也就是绝经后妇女多见,平均年龄在55岁上下,(福州妇幼保健院50~60岁,18%,北京协和50~64岁,58%)。那么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则表现为:
肾上腺:当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E2,但肾上腺分泌的雄烯二酮经芳香化而产生雌酮,雌酮水平增高对内膜作用易导致内膜癌。
1
Exogenous Estrogens 外源性激素HRT
2
主要指激素替代方法时使用雌激素。随着使用雌激素剂量的增加和使用时间延长,危险性逐渐增加6~12倍。
3
病 因
病 因
Endometrial Hyperplasia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由于长期不排卵及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发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分为腺囊型、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过长。经研究证实腺囊型增生过长与内膜癌关系不大,而腺瘤型及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发生有关,尤其是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关系更密切。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1bd88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4.png)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组织。
由于这种癌症的发生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因此对其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变得至关重要。
下面将分别介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较轻,常常被误认为是月经紊乱。
但是在进展较为严重时,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1.异常的阴道出血:出现间歇性阴道出血、经期过长和经量增多等。
2.导致腹痛和不适:这和癌细胞在子宫内膜组织里蔓延有关。
3.出现压力的感觉:患者会感觉到盆腔的肿块或者肿物引起的压力感。
4.十分不适的感觉:这个症状通常出现在肿瘤已产生转移到其他部位时。
另外,患者还可能会感到易疲劳或食欲减退等。
二、病理诊断病理学的诊断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标准。
这一项的确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检查。
具体来说,医生需要从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身上采集相应的组织样本,通过以下手段来检测:1.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医生会对切片后的组织标本进行染色,检测细胞学的是否正常。
2.确定组织的分级:医生通过观察标本的组织,对其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等级。
3.检测癌细胞的存在:医生可以通过切片后的组织标本来检测是否有癌细胞而确诊。
三、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主要方法包括:1.磁共振成像MRI:这项检查主要是通过磁力图和射线来观察患者内膜厚度和肿块分布情况。
2.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可以用来确定肿物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肝脏、肺等可能会存在的转移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检测。
四、诊断标准1.病理学证实是必须的;2.预计的存活期至少为12个月,擦除外期或系统治疗的病人需要排除;3.诊断年龄:肿瘤发生后,患者年纪一般在50岁以上。
以上内容就是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标准。
总之,一个标准的确好还是不够。
医生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多种工具进行诊断,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f6f6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7.png)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手术、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子宫内膜癌。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完全切除癌组织,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切除淋巴结。
手术的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内膜癌并确定其分期。
术前一般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检查,如B超、CT等。
术中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做好麻醉管理。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注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的随访也是必要的。
二、放疗放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肿瘤复发和减轻症状,同时可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放疗的方式包括内、外放射治疗和回声定向放射治疗等。
内放射治疗:包括子宫腔内放疗和子宫颈放射。
子宫腔内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防止其扩散。
而子宫颈放射适用于分型为Ⅱ型的子宫内膜癌。
外放射治疗:适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或高危复发患者。
其作用是消灭患者体内癌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回声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法,通过通过回声定向设备将剂量定位在癌组织区域进行深部放疗,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等。
三、化疗化疗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晚期、复发和转移。
其主要目的是消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化疗有多种方法,如单药化疗、多药化疗、靶向治疗等。
单药化疗: 使用单种化疗药物。
多药化疗:使用两种或三种化疗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在标靶分子的基础上,选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具有较高的疗效和特异性,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四、注意事项1.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需要积极开展常规的专业检查和筛查。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
![子宫内膜癌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1ca1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3.png)
变可见。只是在晚期侵犯子宫颈时,可见癌组织自宫颈口突出。宫旁有浸
润系宫颈受累后所致。
(三)转移病灶(bìngzào):晚期患者可于腹股沟处触及肿大变硬或融全
成块的淋巴结,或有肺、肝等处转移体征。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辅助检查 1. 临床 检查 (lín chuánɡ)
2.细胞学检查 3.B超检查 4.诊断性刮宫 5.宫腔镜检查 6.腹膜后淋巴造影 7.CT扫描图象与磁共振成象
子宫内膜癌(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 又称为子宫体癌(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 镜下可分为腺癌(xiàn ái)、腺角化癌、鳞腺癌(xiàn ái)、透明 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优秀
第二页,共二十八页。
消化道准备 一般病人手术前10-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止饮水,防止麻醉 或手术中呕吐而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我科一般是用甘露醇灌肠,并观察灌 肠情况。
3、阴道准备:术前3日做阴道准备,阴道灌洗,上药,手术当日艾力克擦洗
4、其他:进行交叉配血,药物过敏等常规准备,此外,术前应留置尿管,使膀胱处于 空虚状态,以免术中受伤.手术日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发热,血压升 高,女病人月经来潮或其他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去手术室前,查对患者的姓 名,床号,有无活动性假牙,及贵重物品等应取下,交由患者家属保管。
2.体位的变换,人体如果持续保持同一体位,会感到痛 苦和疲劳,体位的变换的频度以0.5-2小时一次为宜, 那么,在翻身(fān shēn)前,应评估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 切口疼痛程度,引流管的位置及固定情况,指导其有效 咳嗽,排痰,并做好解释,在翻身(fān shēn)过程中,要注 意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呼吸,循环系统有变化,应立 即停止。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955d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b.png)
第1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概述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生理状况及个人意愿综合考虑。以下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二、治疗原则
三、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
手术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方式包括:
-分段诊刮术:对疑似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全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局限于子宫的早期子宫膜癌患者。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双侧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适用于中晚期患者。
2.放射治疗
-术前放疗: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1.综合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规范治疗: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指南,采用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方法,确保治疗效果。
3.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求,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针对性。
4.多学科协作: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形成治疗合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3.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痛苦。
4.根据患者需求,提供心理、生育及性健康指导。
三、治疗方案
1.诊断与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MRI等)及分段诊刮术进行初步诊断。
-对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评估。
2.手术治疗
-适用于大多数早期及部分中晚期患者。
第2篇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一、背景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案需综合患者病情、年龄、体质及个人意愿。本方案旨在提供合法合规的治疗策略,确保患者在尊重个人权益的前提下,获得科学、规范的治疗。
子宫内膜癌会诊标准
![子宫内膜癌会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8ac5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3.png)
子宫内膜癌会诊标准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排名第四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因此,子宫内膜癌的会诊标准的确立对于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临床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白带异常、下腹痛等,尤其是经期后出血、痛经、性交出血等症状明显加重或者不适当的症状。
病理学特征是确定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
影像学表现主要通过B超、MRI等对子宫内膜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进行评估。
基于上述评估结果,子宫内膜癌的会诊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对于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白带异常、下腹痛等症状加重或者不适当的患者,特别是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女性,应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并进行会诊。
2.病理学确诊困难的患者:对于病理学特征不典型、难以确定诊断的患者,应进行会诊,通过多位专家的意见综合分析和确定最终诊断。
3.浸润程度较深或者疑似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对于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较大或者病理分级较高的患者,以及疑似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需要进行会诊,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4.疑似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于术后疑似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特别是复发部位难以确定的,应进行会诊,明确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总结起来,子宫内膜癌的会诊标准主要包括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患者、病理学确诊困难的患者、浸润程度较深或者疑似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以及疑似复发或转移的患者。
通过多学科、多专业的会诊评估,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性,制定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b7c1f12eaa00b52acfc7cafd.png)
.
5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单纯增生、复合增生为良性病变,绝大部分预后 好,仅有少部分可在10 年左右发展为癌 单纯增生 随访15年1%可发展为癌
80%病变可自然消退 复合增生 随访13年,3%可发展为癌,
83% 消退,经孕激素治疗85% 可逆转
非典型增生的病理分级与癌: 轻-15%;中-24%;重-45% 对孕激素治疗反应
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23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Clear cel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粘液腺癌
Mucinous carcinoma
.
24
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意义
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 (FIGO,1971) (Clinical staging) 用于单纯放疗/术前 15%-20%不能准确符合真实分期。
.
39
手术分期(Stating laparouomy)
开腹、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腔 对子宫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检查)
单用雌激素一年,20%子宫内膜增生;
内膜增生以腺体病变为主、伴有少量间质病变,少 数可以发展成癌。其特征为腺体形状、大小不规则, 腺体/间质比例升高。
伴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的内膜增生常可发展为子宫内 膜癌。
.
4
内膜增生与内膜癌
不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单纯增生极少进展为 子宫内膜癌。
伴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容易进展为癌。 核异形性的存在是最值得注意的特征。 不典型增生进展为癌比无不典型增生高10
只能试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于治疗后周期 性取内膜,
用孕激素治疗后又复发者
不能耐受孕激素副作用者行子宫切除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c172950a4a7302768e993989.png)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定义有子宫内膜发生的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通常伴有腺体分化、具有浸润子宫肌壁及远处扩散的潜能。
组织类型子宫内膜样癌伴鳞状分化型绒毛腺型分泌型绒毛细胞型粘液腺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腺癌鳞状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小细胞癌未分化癌病因及发病机制雌激素依赖性的(80%-85%):✧无抵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多囊卵巢综合征✧正常情况下发生在围绝经期无排卵周期✧老年女性无抵抗的雌激素替代疗法非雌激素依赖性的(15%-20%):✧基因突变多发生在年龄较大者Ⅰ型Ⅱ型年龄年轻(40岁以下)年老(40岁以上)与雌激素关系雌激素依赖非雌激素依赖组织学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侵袭性一般强,进展快级别低级别高级别P53 20% >90%MSI、PTEN、ras 20-40% ——预后较好较差大体单个肿块或向腔内突出较常出现弥漫增厚子宫内膜癌分化➢Ⅰ型Ⅰ型宫内膜(子宫内膜样癌及粘液腺癌)分级1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2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6%~50%3级非鳞化,非桑葚化生的肿瘤实性成分>50%注:在分级时要除外鳞状/桑葚化生。
出现奇异型非典型核,肿瘤分级应该提高一级(即:从1级到2级或从2级到3级)也有可能表明是Ⅱ型子宫内膜癌分化。
重度增生高分化腺癌腺体增生++ ++间质浸润—+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形成宽纤维血管轴心的2级甚至3级乳头●脱落成簇的细胞●细胞立方核圆而不是柱状,常位于顶部●可见巨型嗜酸性巨型核仁●核分裂象易见,奇异核、多核肿瘤细胞●30%病例可见沙砾体●当肿瘤呈腺型生长是腺体结构复杂呈“迷宫样”●常与透明细胞癌伴随●较浆液性癌少见(占子宫内膜癌1%-5%,Ⅱ型的5%-10%)●胞质透明,单个突向腺腔靴钉样细胞●核大明显异型常形成多核奇异核●瘤细胞排列成管状、乳头状、实性●沙砾体少见●偶尔胞浆嗜酸●可与浆液性腺癌伴随●子宫内膜良性部分呈萎缩状态分化程度镜下特点高分化(1级)腺管排列拥挤、紊乱,细胞轻度异型,结构貌似增生的内膜腺体中分化(2级)腺体排列不规则,排列紊乱,细胞向腺腔生长可形成乳头或筛状结构,并见实性癌灶,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易见低分化(3级)癌细胞分化差,很少形成腺样结构,多呈实体片状排列,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FIGO(2009年)子宫内膜癌分期分期肿瘤范围Ⅰ期肿瘤局限于宫体ⅠA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ⅠB 肿瘤浸润深度肌层≥1/2Ⅱ期*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Ⅲ期肿瘤局限和(或)区域扩散ⅢA 肿瘤侵犯浆膜层和(或)附件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ⅢC1 盆腔淋巴结转移ⅢC2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Ⅳ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ⅣA 肿瘤浸润膀胱粘膜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ⅣB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其他淋巴结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治疗Ⅰ期、Ⅱ期手术Ⅲ期、Ⅳ期放疗、化疗Ⅰ期患者年龄<40岁,有生育要求可保守治疗,(持续性孕激素治疗)宫颈粘膜受侵者保守治疗是否可行?年龄≥40,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Ⅰ期患者出现以下情况●Ⅱ型或鳞状细胞癌或分化Ⅲ级●侵犯肌层大于1/2●肿瘤直径>2cm行子宫双附件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取样术Ⅱ期患者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fd3e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d.png)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说,科学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常见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可通过切除病灶达到治愈的目的。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 子宫全切术: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将子宫、双附件和宫颈全部切除,术后可能需要进行辅助治疗。
2. 子宫切除保留附件术: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仅切除子宫,保留双附件和宫颈。
此方法可以使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但需定期复查以确保肿瘤未复发。
3. 子宫腔镜手术: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通过子宫腔镜进行,切除子宫内膜及可见的肿瘤,恢复快,创伤小。
二、放疗治疗方案放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主要包括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
放疗可在手术前、手术后或作为单独治疗进行。
1. 外放射治疗:适用于中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病灶区域,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2. 内放射治疗: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后通过子宫腔镜将放射源放置在子宫内膜区域,局部释放放射线,起到杀灭残留癌细胞的作用。
三、化疗治疗方案化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等方式将药物送入全身,杀灭癌细胞,控制癌症的进展。
化疗可作为手术前、手术后或放疗后的辅助治疗使用。
化疗的药物通常采用多种组合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紫杉醇、顺铂等,具体剂量和周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靶向治疗方案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
靶向药物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上的特定靶点,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子宫内膜癌的靶向治疗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
内分泌治疗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来阻断癌细胞的生长,HER2靶向治疗则是针对HER2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7年制子宫内膜癌
![7年制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8cf0e82c59eef8c75fbfb3c1.png)
思考题: 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目的要求: 1、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情况和高危因素。 2、熟悉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 3、掌握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
和治疗原则。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常用于高龄、过度肥胖、有内科合并症或宫 颈大癌灶患者。可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条件或消 除隐匿的转移灶,降低术中癌肿播散的危险,预 防复发,提高生存率。
Ⅱ~ Ⅲ期患者。腔内放疗结束后1-2周内手术。 体外照射结束后4周后手术.
2)术后放疗 用于手术无法切除的病灶、盆腔及阴道残留或
可疑转移区,减少术后复发。 优点:根据手术-病理分期的结果明确癌变范
子宫后壁 宫 骶 韧 带 扩散直肠淋巴结
子宫前壁 膀
胱
子宫下段及宫颈管癌灶与宫颈癌转移途径相同
3.血行转移 少见。晚期转移至肺、肝、骨等处。
手术-病理分期
I 期 IA IB IC
Ⅱ期 ⅡA ⅡB
Ⅲ期 ⅢA ⅢB ⅢC
Ⅳ期 ⅣA
ⅣB
癌局限于子宫内膜 癌浸润深度≤ ½肌层 癌浸润深度﹥ ½肌层 仅宫颈黏膜腺体受累 宫颈间质受累 累及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 阴道转移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
(4)粘液性腺癌及其他少见类型如未分化癌、混 合癌及鳞癌等。
三 转移途径
1.直接蔓延 沿子宫内膜蔓延生长 向上 宫腔角部 输卵管
病灶
•
向下 宫 颈 管 阴 道
深部 肌 层 浆 膜 盆腹腔种植
2.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其途径与生长部位有关
宫 底 部 骨盆漏斗韧带 腹主动脉旁淋结
宫 角 部 圆 韧 带 腹股沟淋巴结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ce953981bceb19e8b8f6ba4f.png)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
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
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迄今无肯定结论,目前普遍认为内膜癌的发生与长期、持续的雌激素作用(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密切相关。
而肥胖、不孕、绝经晚于52岁、高血压、糖尿病等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增加1~24倍。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子宫诊刮病理活检发现癌变细胞;(2)宫腔及后穹隆吸片,宫颈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发现异常细胞;(3)宫腔镜检查发现可疑内膜组织;(4)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伴妇科检查发现宫体增大或变硬、有结节感;(5)CT、B超等检查发现子宫占位。
凡具有上述(1)者可确诊,(2)、(3)、(4)、(5)者可拟诊。
2.组织学分类1988年国际妇科病理协会(ISGP)提出子宫内膜癌的新分类,其中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为常见,且多数预后较好。
包括:①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80%):亚型有伴鳞状上皮分化、腺癌伴鳞状上皮化生、腺鳞癌、分泌型和纤毛细胞型;②浆液性腺癌;③透明细胞腺癌;④粘液性腺癌;⑤鳞状细胞癌;⑥未分化癌;⑦混合癌。
3.临床分期目前使用FIGO的二个分期法:①1971年的临床分期,用于单纯放疗或术前放疗者。
②1989年的手术-病理分期,用于手术作为首次治疗者。
表10-3子宫内膜癌的FIGO分期1971年临床分期1989年手术-病理分期0期原位癌Ⅰ期癌限局于宫体Ⅰa 宫腔深度<8cmⅠb 宫腔深度>8cmⅡ期癌累及宫体及颈管,但未超出子宫外Ⅲ期癌浸至子宫外,但未超出真骨盆Ⅳ期癌超出真骨盆,或明显累及膀胱、直肠粘膜,但泡样水肿不属Ⅳ期Ⅳa 肿瘤累及邻近器官,如膀胱直肠、乙状结肠或小肠Ⅳb 远处器官转移Ⅰa期G1、2、3癌局限于内膜Ⅰb期G1、2、3子宫肌层侵犯<?Ⅰc期G1、2、3子宫肌层侵犯>?Ⅱa期G1、2、3颈管腺体受侵Ⅱb期G1、2、3宫颈间质受侵Ⅲa期G1、2、3肿瘤浸至浆膜和/或附件受累和/或腹腔细胞学阳性Ⅲb期G1、2、3阴道转移Ⅲc期G1、2、3盆腔和/或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a期G1、2、3肿瘤累及膀胱和/或肠粘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转移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注:G1、2、3:代表组织学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TNM国际分期(UICC,1992)T--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 未发现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T1 肿瘤局限在宫体T1a 肿瘤局限在子宫内膜T1b 肿瘤侵犯1/2子宫肌层或更浅T1c 肿瘤侵犯1/2以上子宫肌层T2 肿瘤侵犯子宫颈,但未超出宫外T2a 仅宫颈内腺体受侵犯T2b 宫颈间质受侵犯T3 局部和(或)区域扩散T3a 肿瘤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水中找到癌细胞T3b 侵犯阴道T4 肿瘤侵犯膀胱粘膜和(或)肠粘膜N 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按TNM分期)0期Tis NO MOⅠA期T1a NO MOⅠB期T1b NO MOⅠC期T1c NO MOⅡA期T2a NO MOⅡB期T2b NO MOⅢA期T3a NO MOⅢB期T3b NO MOⅢC期T1 N1 MOT2 N1 MOT3a 3b N1 MOⅣA期T4 任何N MOⅣB期任何T 任何N M1[治疗方案]1.治疗原则: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和放疗,当前强调综合治疗。
子宫内膜癌2023新分期解读PPT课件
![子宫内膜癌2023新分期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70355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24.png)
汇报人:xxx 2023-12-12
目 录
• 引言 • 2023新分期介绍 • 临床实践中应用新分期 • 新分期对患者影响分析 • 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子宫内膜癌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 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 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
ⅢB
阴道转移(ⅢB1)或宫旁 浸润(ⅢB2);
各期别特点与差异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且肿瘤局限于盆腔内,或累及一 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
Ⅳ期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远处转移。
与旧分期对比与改进
分期更细化
新分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 细化,使得分期更加精确,有
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心理负担与社会支持
患者心理压力
新分期可能影响患者心理压力,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提供必 要的心理支持。
家庭与社会支持
新分期有助于家庭与社会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提供适当的支持 与关爱。
医患沟通与信任
新分期需要医生与患者充分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共同面对治疗 挑战。
长期生存质量变化
生存率与预后
早期识别困难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妇科疾病混淆,导致早期诊 断困难,延误治疗时机。
复发转移风险
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后可能出现复发和转移,影响患者预后和 生活质量。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 组学等技术的发展,有 望实现子宫内膜癌的精 准分型和治疗,提高治 疗效果和生存率。
加强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提高 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https://img.taocdn.com/s3/m/38f9760e16fc700abb68fcd5.png)
子宫内膜癌定义: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以来源于子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故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肿瘤。
其中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激素依赖型爱。
年龄分布:绝经后50到59岁妇女最多;60%绝经后,30%绝经前;高发年龄58岁,中间年龄61岁;40岁以下患者仅占2%—5%;25岁以下患者极少。
病因雌激素长期持续性刺激,而无孕激素对抗。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1)常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伴存:无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性卵巢肿瘤(2)子宫体癌综合征(内膜癌高位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三高因素);未婚、不孕、少产、绝经延迟(3)有近亲家族肿瘤史病理特点大体表现(1)1、可发生在子宫各部位,宫体部位较多;2、不同组织类型的癌肉眼无明显区别;3、侵肌时子宫体积增大;4、侵润肌层癌组织境界清楚;5、呈坚实灰白结节状肿块;内膜癌在宫腔内呈两种生长方式:(1)弥漫性(2)局限性病理特点腺体增生、排列紊乱1、腺体侵犯间质,出现腺体共壁。
分化好的肿瘤可见腺体结构明显,分化差得肿瘤腺体结构减少,细胞呈巢状、管状或索状排列2、腺上皮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极性消失,核呈异型性,核大、深染细胞分期症状和体征75%均为早期患者,极早期可无症状。
阴道出血:阴道流血是最常见症状,包括性交出血、未绝经者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个别也有闭经后出血;绝经后阴道持续性出血或间歇性出血。
子宫内膜癌虽不是占绝经后出血的最多因素,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排除的因素。
阴道排液:出现在阴道流血前。
少数主诉白带增多;晚期合并感染科有脓血性白带伴臭味。
疼痛:宫腔积液或积脓可引起下腹痛;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胀痛;晚期癌侵润周围组织时刻引起相应部位疼痛。
全身症状:腹腔转移时可有腹部包块、腹胀、腹水,晚期可引起贫血、消瘦、恶液质及全身衰竭。
【辅助检查】细胞学检查:仅从宫颈口吸取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不高;用宫腔刮勺、宫腔毛刷、宫腔吸管或宫腔刷吸取分泌物涂片,可提高阳性率,准确率达90%~9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第二节
病理特点
子宫内膜癌
内膜样腺癌:占80%~90%。按腺癌分化程度分为Ⅰ级(高 分化,G1)、Ⅱ级(中分化,G2)、Ⅲ级(低分化,G3) 。分级愈高,恶性程度愈高
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 浆液性癌:占1%~9%。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 黏液性癌:约占5%,病理行为与内膜样癌相似,预后较好 透明细胞癌:不足5%, 恶性程度高,易早期转移
病因
• 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 • 体质因素 内膜癌三联征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不孕 不
育 绝经延迟 • 遗传因素 20%有家族史
子宫内膜癌
分型
I 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 发生在绝经后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 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 肿瘤分化较好,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预后好
Ⅱ型:非激素依赖型,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 较少见,包括:浆乳癌、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等 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肿瘤恶性度高,分化差,预后不良
转移途径
子宫内膜癌
直接蔓延 淋巴转移:主要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晚期患者经血行转移至全身各器官,常
见部位为肺、肝、骨等
I期 IA IB II 期 III 期 IIIA IIIB IIIC IIIC1 IIIC2 IV 期 IVA IVB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表膜3癌0-1分子期宫(内2膜0癌09分年期F(IG20O0分9FI期GO)分期)
开腹后应立即取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离心后查癌细胞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肿瘤浸润深度< 1/2 肌层 肿瘤浸润深度≥1/2 肌层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盆腔淋巴结阳性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和(或)盆腔淋巴结阳性 肿瘤侵及膀胱和(或)直肠粘膜,和(或)远处转移 肿瘤侵及膀胱或直肠粘膜 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子宫内膜癌
Endometrial Carcinoma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流行病学
定义
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以来源于子 宫内膜腺体的腺癌最常见。 为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 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平均发病 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 近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诊断
子宫内膜癌
除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外,确诊依据是病理组织学检查。
1.病史及临床表现
对于绝经后阴道流血、绝经过渡期月经紊乱,均应排除内膜 癌后再按良性疾病处理。对以下情况妇女要密切随访:①有子 宫内膜癌发病高危因素者如肥胖、不育、绝经延迟者;②有长 期应用雌激素、三苯氧胺或雌激素增高疾病史者;③有乳癌、 子宫内膜癌家族史者。必要时进行诊断性刮宫送组织病理学检 查。
(三)下腹疼痛及其他:若癌肿累及宫颈内口,可 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 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骶部 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 状。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癌
体征:早期患者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 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压痛,宫 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 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子宫内膜癌
绝经后及绝经过渡期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症状 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
长及不规则阴道流血)为主要表现。 2.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检查时可见阴道
黏膜变薄、充血或有出血点、分泌物增多等表现。
鉴别诊断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3.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 流血,可行B型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以及诊断性刮 宫以明确诊
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可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状、宫 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及深度 ,为临床诊断及处理提供参考。
3.诊断性刮宫(diagnostic curettage)
常用并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诊断
4.宫腔镜检查 可直接观察宫腔及宫颈管内有无癌灶存在,癌灶大小及部位
治疗
1 手术治疗 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Ⅰ期患者应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及双附件切除术 •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和(或)清扫术 • ①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浆液性癌、鳞癌或G3的内膜样癌 • ② 侵犯肌层深度>1/2。
③ 肿瘤>2cm • Ⅱ期应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及双侧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子宫内膜癌
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 痛等。
(一)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 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 乱。
(二)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 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 25%。
子宫内膜癌
10%与遗传有关:林奇综合征
病理特点
子宫内膜癌
同组织学类型的内膜癌肉眼表现无明显区别。
分为两种类型:
弥散型: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并突 向宫腔,常伴有出血、坏死,较少有肌层浸润。晚 期癌灶可侵及深肌层或宫颈,若阻塞宫颈管可引起 宫腔积脓。
局灶型:多见于宫腔底部或宫角部,癌灶小,呈 息肉或菜花状,易浸润肌层。
4.内生型子宫颈癌、子宫肉瘤及输卵管癌:均可有阴道排 液增多或不规则流血。分段诊刮及影像学检查可协 助鉴别。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原则: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疗及药物(化学药物及激素)
治疗。应根据肿瘤累及范围及组织学类型,结合患者年龄及 全身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早期患者以手术为主,按手 术-病理分期的结果及存在的复发高危因素选择辅助治疗; 晚期则采用手术、放射、药物等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