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
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
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产品内分工)
•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 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 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 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 环节(耐克)
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
•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
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
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分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大工业首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 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 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 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 工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 世界市场为纽带的国际分工。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 家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
的。空中客车是由法国、英国、德
国、西班牙联合生产,法国组装。
• 日本马自达最新的跑车MX-5,在美国加州 设计,在东京和纽约融资,样车来自英国 WORTHING,总装在美国的密歇根和新墨 西哥,电子部件在美国新泽西设计,在日本 制造。 • 90年代初,美国的日本本田汽车大量向日本 出口,本田在美国的产量超过日本本土的产 量。2002年,丰田也提出了美国化的战略。 •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的60-70%的电子元器件 来源于日本公司。据五角大楼报告,美国21 个绝对要害的军事系统,整个依赖外国(主 要是日本)芯片厂商供应元器件。
•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
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 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 前三代制造业中心的特点
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集中于一国之内,产 业转移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进行 • 国际分工新特点与第四代制造中心的形成
(特点:环节分工)
•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 不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个体手工业向工场手 工业过渡,而且为近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 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与发展。 • 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是自 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 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 明显的地域局限性.非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
美国第二 代世界制 造中心
1.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产品研 发、生产技术上居世界领先地位;2.以 武力和不平等贸易方式从殖民地国家掠 夺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材料,并向殖 民地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3.完全依靠 国内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 发展。 1.率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新兴产业 为标志的工业制造业领先于其他国家;2. 国内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又有大量国际间接投资资本输入;3. 具有原发性的领先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罗切斯特市政府原
来打算购买一部日本产的铲雪机,后来为
了响应购买国货的号召,就改买美国制造
的铲雪机。但后来发现,原来想买的日本 产品是在美国伊利诺州制造的,而改买的 美国产品是在日本制造的。
<<华尔街日报>>想调查哪个品牌
的汽车最美国化,结果发现是日本 的本田汽车!再如美国的波音747飞 机,它是由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 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
日本第三 代世界制 造中心
1.采用技术吸收战略,利用世界第三次产 业革命成果,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先于世 界;2.国际社会提供大量的资本、技术援 助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3.政府对部分 重要产业实行战略性贸易发展政策,以 国家力量培育了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
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
• 中国可以成为新一代制造业中心
不同时代世界制造中心特征及形成条件比较表
世界制造 中心 英国第一 代世界制 造中心 特征 形成条件
1.以纺织、采矿、冶金等传统产业为支 柱产业;2.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 销售于一国,是世界贸易、金融、科技 和制造中心;3.产品贸易是参与国际经 济分工的主要方式;4.工业制成品的生 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绝大份额。 1.以电力设备、钢铁、造船、化工、汽 车等新兴工业为支柱产业;2.集产品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国,融世界科技 中心与制造中心于一体;3.产品贸易是 国际经济分工主要方式;4.工业制成品 生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较大比重。 1.以半导体、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 汽车等为支柱产业;2.部分产品的生产技 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但并不是世界科技 中心;3.以产品贸易和中间品加工贸易等 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分工;4.产品生产和出 口占世界比重具有相对优势,但其产品 生产的绝对比重没有超过英国、美国世 界制造中心时期。
• 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 序或零部件进行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 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
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
置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 个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 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 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 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从自由
竞争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
加深和扩大了国际分工。
•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 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 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 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
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
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
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
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
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
(产品内分工)
• 产业间分工:国际分工在不同产业间进行, 如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工 • 产业内分工:一是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 二是分工依据同一产业内部产业链条的不同 环节来进行,如技术环节、生产环节、营销 环节(耐克)
济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的积极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
•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
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
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
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际分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成和发展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叶,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完成了产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大工业首先使各国内部的劳动分工 朝纵深发展,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了。 适应大工业发展的要求,行业之间的分工日 趋发达,区域之间的分工日益明显,社会分 工最终超出了国家和民族的范围,形成了以 世界市场为纽带的国际分工。 •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是少数发达国 家变为工业国,广大亚非拉国家成为农业国。
的。空中客车是由法国、英国、德
国、西班牙联合生产,法国组装。
• 日本马自达最新的跑车MX-5,在美国加州 设计,在东京和纽约融资,样车来自英国 WORTHING,总装在美国的密歇根和新墨 西哥,电子部件在美国新泽西设计,在日本 制造。 • 90年代初,美国的日本本田汽车大量向日本 出口,本田在美国的产量超过日本本土的产 量。2002年,丰田也提出了美国化的战略。 • 美国的爱国者导弹的60-70%的电子元器件 来源于日本公司。据五角大楼报告,美国21 个绝对要害的军事系统,整个依赖外国(主 要是日本)芯片厂商供应元器件。
•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一个
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
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 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上。
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 前三代制造业中心的特点
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集中于一国之内,产 业转移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进行 • 国际分工新特点与第四代制造中心的形成
(特点:环节分工)
•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 不仅促进了西欧国家的个体手工业向工场手 工业过渡,而且为近代国际分工提供了地理 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与发展。 • 当时产业革命尚未发生,世界范围内仍是自 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开始出现的国际分工仍 主要建立在自然条件不同的基础上,并具有 明显的地域局限性.非真正意义的国际分工。
美国第二 代世界制 造中心
1.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产品研 发、生产技术上居世界领先地位;2.以 武力和不平等贸易方式从殖民地国家掠 夺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材料,并向殖 民地国家输出工业制成品;3.完全依靠 国内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制造业 发展。 1.率先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新兴产业 为标志的工业制造业领先于其他国家;2. 国内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 同时又有大量国际间接投资资本输入;3. 具有原发性的领先世界的科技创新成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罗切斯特市政府原
来打算购买一部日本产的铲雪机,后来为
了响应购买国货的号召,就改买美国制造
的铲雪机。但后来发现,原来想买的日本 产品是在美国伊利诺州制造的,而改买的 美国产品是在日本制造的。
<<华尔街日报>>想调查哪个品牌
的汽车最美国化,结果发现是日本 的本田汽车!再如美国的波音747飞 机,它是由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 企业、1.5万个中小企业协作生产
日本第三 代世界制 造中心
1.采用技术吸收战略,利用世界第三次产 业革命成果,在部分新兴产业领先于世 界;2.国际社会提供大量的资本、技术援 助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3.政府对部分 重要产业实行战略性贸易发展政策,以 国家力量培育了战略性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际分工的深化使得生产的国界变得
模糊起来,产品的国籍也不那么明显了。
• 中国可以成为新一代制造业中心
不同时代世界制造中心特征及形成条件比较表
世界制造 中心 英国第一 代世界制 造中心 特征 形成条件
1.以纺织、采矿、冶金等传统产业为支 柱产业;2.集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和 销售于一国,是世界贸易、金融、科技 和制造中心;3.产品贸易是参与国际经 济分工的主要方式;4.工业制成品的生 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绝大份额。 1.以电力设备、钢铁、造船、化工、汽 车等新兴工业为支柱产业;2.集产品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国,融世界科技 中心与制造中心于一体;3.产品贸易是 国际经济分工主要方式;4.工业制成品 生产和出口占世界市场较大比重。 1.以半导体、电子信息产品、家用电器、 汽车等为支柱产业;2.部分产品的生产技 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但并不是世界科技 中心;3.以产品贸易和中间品加工贸易等 方式参与国际经济分工;4.产品生产和出 口占世界比重具有相对优势,但其产品 生产的绝对比重没有超过英国、美国世 界制造中心时期。
• 产品内分工:分工按照同一产品的不同工 序或零部件进行
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
• 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 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
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
置
• 分工细化使跨国公司将产品价值链中的每 个环节被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 点。 • 国与国之间的优势也将更多体现为价值链 上某一特定环节上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 国之间按价值链不同环节分工的现象。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生了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从自由
竞争向垄断过渡,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
加深和扩大了国际分工。
• 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增长,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得以最终形成。
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
1、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开展贸易能增进贸易双方的利益。这种利益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静态利益,二是动态 利益。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贸易 双方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它表现为资源 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前提下,
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的实际福利的增长。所谓
动态利益,是指开展贸易后,对贸易双方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