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课堂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诵读目标:1、结合自然节气和历史背景诵读《月夜忆舍弟》,增加对于节气知识的了解和对于诗歌的热爱。
2、在熟读成诵中净化心灵。
诵读流程:一、引入主题1、诵读《二十四节气诗》开启黎明。
2、引出今天的主题“白露”。
孩子们,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太阳到达黄经165°。
二、了解节气特点。
1、回顾最近天气的变化。
了解昼夜温差大这个季节特征。
2、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三、诵读节气谚语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
白露十天满山黄。
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白露节气在农民伯伯的眼里满是收获的希望,但是在诗人的看来白露节气又有怎样的感想呢。
四、复习诗歌1、走进最早的诗歌总集,齐诵《蒹葭》;2、一位美丽的女子在玉阶生满白露的晚上,心中却满是抱怨和不满,这又是为何。
女孩子诵读李白《玉阶怨》;五、学习新诗《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两遍。
2、抽读古诗。
(可抽二三人)3、师生古今对译读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
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今夜露水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说说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把那句诗读给大家听。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借景抒情)5、师生情境引导读:A、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让我们怀着悲凉的心情来读———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大全五篇)第一篇: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国学经典《增广贤文》诵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熟读成诵;2、学生能品味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成诵;2.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语句懂得孝顺的重要性,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古典音乐)简单介绍《增广贤文》:是由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
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而又语句通顺,易懂。
但中心讲的是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其中一些谚语、俗语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勤劳朴实、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方面的内容,经过人世沧桑的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
二、授新课1、出示原文。
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1)学生自由试读。
(2)个别试读。
(3)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我们小组来。
(4)按节拍读。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
为你的诵读配上合适的节拍,先试一试。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同学们充满韵味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韵律之美,它的内在之美你们领会到了吗?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3、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意思都明白了,谁现在能够试着来背一背?没事的,通过一些小游戏我们很快就会背过的!高低音(师生、同桌互背)找个别背计时背(4人一组)三、理解思考:1、在这四句话中哪句话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2、通过故事让学生深入思考。
播放视频故事《负米孝亲》四、融汇贯通:1、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很深很深,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请同学们静下心来,仔细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说一说父母平时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们的?(学生自由发言)2、可我们平时是怎样来做的呢?做个家务活给父母要钱,一说就是我替你干了什么什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让孩子走近《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文。
2、掌握有关诵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学会简单地运用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
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
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三字经》为人处事篇、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出《三字经》:李老师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知识竞赛来比一比谁的知识多,好不好?出示课件:1、哪些书伴随古代孩子成长?2、“玉不琢”的下半句是什么?3、我国历史上,谁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金榜题名,做官清廉能干,美名传扬,被当时人称“燕山窦氏五龙”?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分别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勤学之士发奋读书的情景?你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这些答案吗?对了,答案就是《三字经》。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
小学经典诵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总序、孝顺、友爱、修身、谨慎、守信等。
2.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孝当竭力、亲尝汤药等。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选文内容,能够进行诵读和背诵。
2.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选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经典的心得体会。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节奏和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诵读选文,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
3. 分组学习:学生分组学习选文,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展示诵读技能。
5. 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诵读水平和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诵读能力,培养竞争意识。
2. 组织经典文化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经典文化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创办经典诵读社团:鼓励学生自发组织经典诵读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八、教学资源1. 经典诵读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教材。
2. 音频、视频资源:收集经典诵读的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经典诵读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小学文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经典文学作品选段,能准确朗读。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经典文学作品选段:选取适合小学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如《小王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
2. 诵读技巧: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的起伏变化等。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诵读练
1. 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
2. 逐句、逐段进行诵读练,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和语调问题。
步骤三:朗诵比赛
在诵读练结束后,可以组织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大声、自信地朗诵选段。
步骤四:思考分享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等方面,鼓励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评估:对学生在诵读练和朗诵比赛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2. 作品解读评估:对学生的思考分享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
1. 整合不同文学作品,增加课程的多样性。
2. 加强课下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把握古诗词的意境。
2. 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2. 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熟悉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课堂诵读1. 教师示范诵读一首古诗词,引导学生注意节奏、韵律。
2.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发音、语调。
3. 分组诵读,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纠正。
三、鉴赏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的意境、情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展示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鉴赏。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鉴赏古诗词。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表达对古诗词的热爱。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诵读水平: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其掌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程度。
3. 鉴赏能力: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古诗词意境、情感的把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朗诵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古文。
教学大纲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让学生接触和熟悉基本的古诗词和古文,学习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然后,通过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诗词和古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最后,学生进行诵读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诗词和古文的知识;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和古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实验法,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扩展阅读;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学习资源;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诵读表演和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诵读表演能力,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考试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时间将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诵读和表演的教室。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精彩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诸子百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墨子》四部分节选,每部分精选五篇代表性文章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了解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文言文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代表性文章的解读与诵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辅助资料、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诸子百家相关的图片、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四家学派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详细解读四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言文。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篇代表性文章,进行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理解文章内涵。
4. 随堂练习(15分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
5. 诵读实践(10分钟)分组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四家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2. 代表性文章:《论语》、《孟子》、《庄子》、《墨子》3. 重点词汇及句子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选择一篇你喜欢的四家学派的文章,进行朗读并录音。
2. 答案:(1)录音文件。
(2)翻译: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四家学派思想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国学经典作品,了解其他学派的思想。
(2)组织辩论赛,让学生针对四家学派的思想展开讨论,提高思辨能力。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
2024年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单元“仁爱篇”,详细内容包括《大学》、《中庸》两部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着重解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核心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仁爱”这一国学核心概念,学会关爱他人,提升道德素养。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仁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经典著作中关于“仁爱”的论述,以及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国学经典诵读》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仁爱”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仁爱”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a. 解读《大学》中“仁者爱人”的论述,分析“仁爱”的内涵。
b. 解读《中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论述,探讨如何践行“仁爱”。
3. 例题讲解(15分钟):分析一道关于“仁爱”的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道关于“仁爱”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将“仁爱”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仁爱篇2. 内容:a. 《大学》仁者爱人b. 《中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仁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仁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仁爱”。
2. 答案要点:a. 理解“仁爱”的内涵,明确“仁者爱人”的意义。
b. 从自身做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传播“仁爱”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仁爱”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多篇)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多篇)2.背景资料: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
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三、细读品味: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写出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2.“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试问”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问,表现了女主人公活泼的性格;一个“却”字,写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经意。
一问一答,形式新颖别致,语言浅近自然,充满情趣。
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用叠句形式把女主人公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采用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叶子更绿,花儿凋零。
造语新奇,奇巧无比,实为千古绝唱。
四、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词中所表达的两个人的不同心情?明确:这首小令虽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却十分生动地表达了两个人物的不同的心情。
词人妙用对话,顿使闺中情趣盎然:女主人公设问,恳切认真;待女回答,淡漠无情;女主人公再驳,凄婉痴绝。
五、教师小结:《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有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地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的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
初中经典诵读教案20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材:经典诗文、成语故事、古代散文等。
2. 教学安排:每个学期安排10篇经典诵读作品,每周一篇,共计20篇。
三、教学方法1.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背诵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2.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
3.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中,体验经典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4. 结合现代生活实际,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提升自身素养。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朗读经典作品,注意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讲解:教师对经典作品进行逐句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句式、语法等知识点。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典作品的主题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经典作品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6. 应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创作。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典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多思考、多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经典的准确性、流畅性、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经典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经典作品中的知识点和思想观念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熟练掌握经典作品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 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受经典的魅力。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经典诵读的背景、意义和作用;(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2)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经典诵读的背景、意义和作用;(2)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3)经典诵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诵读的内涵;(2)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提高经典诵读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经典诵读的背景、意义和作用;(2)展示经典诵读的名言警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1)讲解经典诵读的基本要求,如:读音准确、语调自然、表达流畅等;(2)介绍经典诵读的技巧,如:呼吸控制、情感投入、肢体语言等;(3)示范经典诵读的技巧,让学生跟学。
3. 小组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经典诵读的背景、意义和作用;(2)分享经典诵读的经验和心得;(3)制定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4. 经典诵读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邀请家长和老师担任评委,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3)评选出优秀选手,给予表彰。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经典诵读的教学成果,分享学生的收获;(2)反思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经典诵读教学,学生的经典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培养,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
经典诵读教案五篇第一篇:经典诵读教案经典诵读教案教学意图: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
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
《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
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
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
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第四章《诗经》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经》的背景、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通过诵读、解读,使学生领会诗中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理解其诗意和艺术特色。
难点:《诗经》中的生僻字词、古汉语用法,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国学经典诵读》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诗经》吗?它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讲解《诗经》背景及特点(5分钟)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3. 诵读及解读《关雎》(10分钟)诵读:教师示范诵读《关雎》,学生跟随。
解读:分析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理解诗意。
4. 诵读及解读《葛覃》(10分钟)诵读:学生自主诵读《葛覃》。
解读:讨论诗中的美好情感和艺术特色。
5. 诵读及解读《卷耳》(10分钟)诵读:学生分组诵读《卷耳》。
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的原文及注解。
2. 在黑板上列出诗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便学生对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从《关雎》、《葛覃》、《卷耳》三篇诗中任选一篇,进行翻译和赏析。
答案要求:翻译准确,赏析到位,不少于200字。
经典诵读优秀课程设计
经典诵读优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经典诗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文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诗文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诗文朗诵和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为主,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教学过程中,将按照诗文的年代顺序进行编排,注重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讲解,同时结合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对经典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诗文朗诵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取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经典诗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音响设备、道具等,支持诗文朗诵和表演的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分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诗文阅读和分析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占总分的20%。
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涵盖本课程所学的诗文内容、作者生平、艺术特色等,占总分的50%。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取: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2. 诵读技巧的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
3. 文学欣赏和理解: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3. 诵读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进行诵读训练。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评价和改进。
4. 文学欣赏和理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可以通过分析文学手法、讨论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式进行。
5. 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和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诵读训练和文学欣赏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发音准确性、语调把握和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2. 朗诵比赛成绩:评价学生在朗诵比赛中的表现,包括声音的美感、语调的流畅性和对作品的情感表达等方面。
3.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读后感、分析作品中的某个片段等,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提供学生阅读和诵读的文本。
2. 录音或视频资源:提供学生参考和模仿的录音或视频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诵读技巧。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六、教学效果预期: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经典文学作品,并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
2.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并能够进行相关的文学分析和欣赏。
经典诵读写课堂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写课堂教学设计概述:经典诵读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经典诵读写的课堂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生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经典文本的诵读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主题,掌握关键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经典文本的分析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提高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经典文本的朗读和短片的模仿,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口语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经典诵读:选择一些经典的短文或诗歌,让学生阅读并诵读。
教师可以先进行逐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和重点词汇。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并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2. 文本分析:选择一段经典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
可以从文本的结构、语言特点、主题等方面入手,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写作练习:根据所选择的经典文本,设计一些写作练习题目,如写作摘要、写作总结、写作批评等。
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对文本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 口语表达练习:选择一些经典英语对话或短片,让学生模仿并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活动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导入经典诵读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经典诵读:选择一篇经典短文或诗歌,逐句讲解并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对所选经典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
4. 写作练习:根据所选经典文本设计写作练习题目,并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引言苗慧经典诵读教学是一种以经典诵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修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介绍苗慧经典诵读教学的设计思路、目标和教学步骤。
一、设计思路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为核心,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背诵、朗诵和表演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 传承经典文化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传承经典文化。
经典文学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其语言表达方式深深影响着后代。
通过学生的诵读,可以使经典文学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还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对于语言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要求,学生在背诵、朗诵和表演中需要充分理解作品的意境,并通过口语表达将其呈现给观众。
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拓展他们的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经典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和形象往往能够触动学生的情感,并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通过学生的诵读和表演,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修养,使其更加细腻、有同理心,并懂得欣赏和表达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设计思路,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的经典文学素养。
2.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
4.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步骤苗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包括如下教学步骤: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诗歌、散文或戏剧,既要具有文学价值,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
2. 学习与理解学生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语言运用和意境描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修辞手法,并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意图。
3. 背诵与朗诵学生开始进行背诵和朗诵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背诵整首作品,并通过朗诵的方式向全班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者:周美荣使用者:授课日期:周美荣年9月28日
教学内容
学而第一
教学
目标
1.能熟练诵读《学而第一》(一5至一10)中的相关经典语句。
2.理解经典语句意思,学会运用。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经典语句。
难点
理解并运用经典语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流 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学而时习之)
2.教师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3.学生练习读,教师纠正读音。
三、理解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大意。
5.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6.教师补充。
讲述经典故事,了解思想内涵。
7.诵读原文。
三、经典语句运用。
四、背诵经典名句。
宿豫区顺河中心小学五年级经典诵读课堂教学设计
设计者:周美荣使用者:授课日期:周美荣年10月日
1.指名背诵。
2.集体背诵。
3.默写(一1、一3)
二、学习《论语》(一5至一10)。
1.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重点学习以下几点:
【1.5】 子曰:“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教学内容
学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教学
目标
3.能熟练诵读《学而第一》(一11至一18)中的相关经典语句。
4.理解经典语句意思,学会运用。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诵读经典语句。
难点
理解并运用经典语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 学 流 程
四、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学而时习之》(一5至一10))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6.默写(一5、一6、一9)
三、理解意思。
11.学生分组讨论大意。
12.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
13.教师补充。
讲述经典故事,了解思想内涵。
14.诵读原文。
六、经典语句运用。
四、背诵经典名句。
五、学习《论语》(一11至一18)。
8.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重点学习以下几点:
【1.12】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教师读,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10.学生练习读,教师纠正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