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11课《浮力》(两课时全)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1.浮力 (第二课时)精品课件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1.浮力 (第二课时)精品课件
词语积累(又A又B式词语) 又黏又甜又高又大又白又胖又黑又亮又唱又跳又大又圆
词语运用 例 : 外 婆 一 掀 开 锅 盖 , 煮 熟 的 粽 子 就 飘 出 一 股 清 香 来 。
妈一回到家,就_______。我一,就_______。 回 到 家 开 始 写 作 业
开始做饭
二、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 提123示..蚂 下 蚂:蚁 雨 蚁 的 后 需 洞 蚂 要 穴 蚁 搬 一 的 到 般 洞 什在 穴 么什 会 样 么 怎 的地 么 新方 样 家 ? ?
三、动手做一做文中出现的小动物的头饰,再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课 堂 演 练 一、先注音后组词。 该
秋Leabharlann gāi 应 该 不 该()____
秋 季 秋 天
()____
qiū
二、判断对错。1.“为”字的第一笔是点。()2.“阳”的第一笔是竖。() √ ×
字 词 听 写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 (第二课时)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 (第二课时)

沉浮情况



浮沉浮


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质量大小有关吗?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1
【实验材料】 体积相同
1
2
质量
装满橡皮泥

装一半橡皮泥
3
装少许橡皮泥

放入水中 观察
预测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检验
【实验材料】 质量相同
浮力的综合应用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适当增大体积,排开更多的水, 就能浮在水面上,承载更多的重量。
阅读与拓展
阅读与拓展
课后任务:
查找资料,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浮 力?
苏教 版
↑浮力

↑ 浮力

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 做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常见的力
11.浮力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为什么物体有 的沉,有的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按质量排序(大→小):
物体 装水的塑料瓶 石块 玻璃片 木块 铁夹 蜡烛 乒乓球 塑料泡沫
实验2
体积 预测
放入水中
1
2
3
观察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浮力的综合应用
猜一猜: 能承载多少枚硬币?
要承载更多的硬币,怎么办?
浮力的综合应用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1《浮力》课件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4.11《浮力》课件
拓展阅读延伸曹冲称象说说你的发现说说你的发现拓展阅读延伸船身沉到的刻度线一致所受到的浮力一致船所承载重物的重量一致浮力的秘密浮力的秘密拓展阅读延伸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想一想:为什么物体能浮起来?
木块
乒乓球
泡沫块
螺帽 玻璃球 橡皮泥
活动一: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测一测: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橡皮 泥球的拉力。 2.将橡皮泥球放入水中, 测出其在水中的拉力。
活动一:研究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比一比: 比较两次拉力的大小。
说一说: 两次测出的拉力发生了
什么变化?为什么?
活动二:探究沉浮原因
80ml 80ml 80ml 100ml
6g 配重沙
4g 10g 6g 配重水
6g 12g 10g 300ml
1.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 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3.整理数据,汇报交流。
想一想:
巨轮承受万吨的载重 依旧可以浮在海面上,这 是为什么呢?
活动三:做一个橡皮泥小船
1. 每人两次机会,尝试让橡皮泥小船承载更多垫圈。 2. 组内进行比较,交流橡皮泥小船承载更多的原因。 3. 总结经验,汇报交流。
要求的是( A )。
A.泡沫块
B.贝壳
C.石块
4.小明虽然套着救生圈,却依旧感觉要往下沉,下面不能让小明
浮起来的是(C )。
A.往救生圈里充入更多的空气 B.扔掉身上携带的物品 C.将救生
圈里的空气放掉
苏教 版
泳嬉戏,小明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了嬉戏的行列。
1.小明把救生圈按入水中,救生圈会直直的浮上来,这是因为

2020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浮力》课件

2020新版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1《浮力》课件

填空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因为有_浮__力___,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浮力的方向是竖__直__向__上___的。 3、质量相同,体积越大浮力_越___大__。 4、体积相同,质量越轻浮力_越___大__。
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的是(C ) A、改变自身重量 B、改变物体体积 C、改变物体颜色
曹冲称象和打捞铁牛有什相似的科 学道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
三国时代,没有可以为大象称重 的称,所以曹冲先把大象放到船上, 在船身水面的位置做个记号;然后, 把大象赶下来,换上石头放到船上, 等到水面到达刚才的记号时,就称一 下所有石头的重量,这就是大象的重 量。
根据浮力定律,船可以漂浮在水 面上,则排出的水量就正好等于船的 总重量;装大象和装石头两次水位一 样,则排出的水量相同,而船本身的 重量不会改变,那么石头与大象的重 量就一样了。
实验操作
①先测出石块在空气 中受到的拉力 ②再测出石块在水中 受到的拉力
注意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证明
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 比在空气中测提起石 块的力小,说明下沉 的石块受到浮力。
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 的浮力
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的沉浮状 态一样吗?
猜想:体积相同的物 体,轻重会影响物体 的沉浮,同体积的物 体,重的沉,轻的浮
两只大木船装满泥沙,增加了木船的 重量,使船身向水中沉了一大截,排开的水 增多了,受到的水的浮力也就增大了。两只 船拴在一起,又使水的浮力增加了一倍。用 绳子把船和铁牛牢牢地拴住,就使它们成为 一体了。这是,它们的重量与它们共同受到 的水的浮力大小相等。当水手们把船上的泥 沙向河里铲时,船和铁牛这一共同体的重量 就会减轻些,浮力就比它们的重量大,船和 铁牛就会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浮一点。水手 们不断地把泥沙铲到河里,船和铁牛就会不 断地向上浮……人们便将大铁牛一个个地从 河底的淤泥中打捞上来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时《浮力》,主要介绍了浮力的概念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理解浮力的作用和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设计和观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a. 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b. 了解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如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b.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精神。

三、学情分析: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他们对物体的沉浮状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不清楚是什么因素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浮力的作用,以及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教学难点:设计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用一个水杯和一块小塑料片进行演示)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重力对物体的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力,它可以让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

你们知道是什么力吗?学生A:浮力!教师:非常好!就是浮力。

让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

我用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放入一块小塑料片。

你们猜浸入水中的塑料片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B:塑料片会浮起来。

教师:没错!让我们看一下。

(教师将塑料片放入水杯中,观察塑料片的浮力现象)教师:你们看到了吗?塑料片浮在水中,这就是浮力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2、概念讲解(教师展示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的物体、容器、水和天平)教师: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将研究两个因素对物体沉浮状态的影响。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浮力》说课稿(含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浮力》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浮力》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浮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力》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难的一课。

在地位上,本课和前面三节课是并列状态,没有明显的递进关系。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揭示概念,感知浮力。

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状态,引出浮力概念;活动二,根据测力计的变化发现沉下去的物体也受到浮力。

这一部分是认知层面。

第二部分,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状态的因素。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先预测他们的沉浮状况,在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些可能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在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发现质量大的往下沉,质量小的往上浮,从而得出相同大小下,质量影响物体沉浮这一结论。

第三部分,先让学生综合应用。

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为实践层面。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力与运动》、《弹力》、《摩擦力》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力的方法,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弹力、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

学生已经具备的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浮力,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前要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要点,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及时地记录,为高年级的实验设计与探究做好准备。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仍然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但也逐步对一些问题有理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引导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推理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浮力,说出浮力的定义,并发现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 浮力(二)课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 浮力(二)课件
总结: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托举的力,这种力叫 浮力,正因为有了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物体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呢?
用手把泡沫块压入水 中,手有什么感觉?
用手指去按压浮在水面的泡沫,能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 力,那就是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如果沉在水里的石块不受 浮力,那么测力计的读数 是什么样的?如果沉在水 里的石块受到浮力,读数 会发生变化吗?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说出浮力的定义并认识到放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质量、体积影响物体的沉浮,体会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将下列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哪些会 像小球一样漂浮上来,哪些会沉下去?
01 观察物体沉浮状态
操作过程:
①先预测沉浮情况 ②拿起物体轻轻的接触水 面,然后松手,观察沉浮 现象,并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后取出物体擦净放 回原处。
实验现象
沉或浮
小球
大球
结论:
在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体沉,体积大的物体浮。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发现哪些 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①同样大小的物体,质 量越轻的越容易浮。 ②同样质量的物体,体 积越大的越容易浮。
想什么办法让一张A4 纸能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注意 纸的质量不能改变, 就是一张A4纸。
谢谢观赏!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 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积 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实验设计
①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 别贴上标签 1、2、3。 ②1 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 号球内 装一半橡皮泥,3 号球内装少许橡 皮泥。 ③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 们的沉浮状态。
实验现象
沉或浮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浮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11.浮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1.浮力(第二课时)【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实验、测量、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力的作用。

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发生的原因提出假设。

在教师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5.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教材分析】《浮力》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常见的力》的第四课时。

通过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特点产生基本的认识,并能够感知常见的力,了解推力、拉力、摩擦力、弹力等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体积形状的改变,为学生学习浮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一种新的常见的力——浮力。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物体的沉浮现象比较熟悉,对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有模糊的了解,但对“浮力”的概念,影响沉浮的因素缺乏更深入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认识浮力,了解浮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沉浮状态的改变。

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活动导入,将一些物品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沉浮情况,思考物体能够漂浮在水面的原因,从而意识到物体之所以能漂浮,是因为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引出“浮力”的概念,进而引发学生猜想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及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及作业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知识点1、浸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作浮力。

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2、如果石块在水里受到浮力,那么浮力+石块在水里受到的拉力=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所以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在空气中测得的提起石块的力要小。

3、在水中的物体,不论沉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4、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重的下沉,轻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体积的物体,质量越小的越容易上浮。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会影响物体的沉浮状态,体积小的下沉,体积大的上浮。

简言之:同样质量的物体,体积越大的越容易上浮。

5、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将它的体积适当变大,能排开更多的水,就会浮在水面,就能承载更多的物体。

比如实心的金属球在水里会下沉,但是把它制成空心的船就能浮在水面了。

6、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在船舷齐水处做记号就是为了确保船先后排开水的体积相等,船与石头受到的浮力等于船与大象受到的浮力,而两种情况下它们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所有石头和大象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

简单点说,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第11课《浮力》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把泡沫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水的()。

2、物体受到浮力()重力时会上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重力;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重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大小()。

4、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5、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等于()。

【苏教版】科学四上-11-浮力-常见的力-四年级上册课件

【苏教版】科学四上-11-浮力-常见的力-四年级上册课件
三、选择题。 (1)下列做法中没有利用水的浮力的是( C )。
A.用救生圈游泳 B.人躺在死海里看书 C.放飞气球
必答题
(2)把3个体积相同的物体放入水中,沉浮状况如图,关于三者质量大 小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 a > b > c
a
B. a < b < c C. a = b = c D. 以上说法均有可能
b c
必答题
(3)一小块苹果在水中是浮的,当把一整个苹果放进水中时,它在水中 是(B ) 。
A. 沉 B. 浮 C. 无法判断
必答题
(4)用同样多的橡皮泥造船,把船造得空间大一些,装载的货物就会 (A)。
A. 多一些 B. 少一些 C. 一样多。
抢答题
四、实验题。
诚诚分别测出了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所受的拉力大小,如下图所示。 (1)诚诚使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 弹__簧__测__力__计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 叫作浮力
F浮力
G重力
F浮力
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G重力
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 法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 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回忆在三个小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你能做出合理的解 释吗?
必答题
二、判断题。 (1)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浮力的原理。 (2)石头沉在水底,所以它没有受到的浮力。 (3)把泡沫塑料往水中压时,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
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4)把装水的塑料瓶压入水底,一松手它就会浮起来。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浮力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1
浮力教案
本文介绍了关于浮力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包括认识浮力,了解浮力的作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

教学重点在于认识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实验操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一:认识浮力。

教师在水槽里依次放入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放入水中的现象,初步了解浮力的概念以及浮力的作用。

活动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出示相应的实验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和要求,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影响。

教学准备包括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水槽、测力计、一些常见的物体、天平、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A4纸等等。

通过实验操作和阅读故事《曹冲称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浮力的概念和作用,同时也探究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分小组进行实验,尝试在水中让一张A4纸承载更多的硬币。

2、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如何让纸张在水中承载更多的硬币。

3、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比如将纸张折叠成不同的形状,或者使用不同的硬币等等。

4、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下
承载硬币的数量,以及使用的方法。

5、实验结束后,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方法。

6、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学生
们使用的不同方法,以及哪些方法效果更好。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方法能够让纸张承载更多的硬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三个塑料球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状态。 注意:
1.1号小球内的橡皮泥要装满;
预测三个小球的沉浮状态。
2.每个空心小球内装入的橡 皮泥的材质要相同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体积相同的物体,轻重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同体 积的物体,重的沉,轻的浮。
回忆在三个小瓶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你能做出合理的解 释吗?
11.浮力
第2课时
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为什么物体有 的沉,有的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按质量排序(大→小):
物体 装水的塑料瓶 石块 玻璃片 木块 铁夹 蜡烛 乒乓球 塑料泡沫
沉浮情况




浮沉浮


物体的沉浮与它的质量大小有关吗?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1
【实验材料】 体积相同
1
2
质量
利用沉浮因素的成果设计
潜艇下潜的原理
此处有视频,需要私信联系
利用沉浮因素的成果设计
潜水艇的模型——浮沉子
此处有视频,需要私信联系
利用沉浮因素的成果设计
↑浮力

↑ 浮力

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叫 做浮力。正因为有浮力,物体才能漂浮在水面。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常见的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
11. 浮 力
认识浮力 12 3
认识浮力
预测 结果
苹果 泡沫板 羽毛
石头
直尺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浮力
浮力有大小,也有方向
方向:竖直向上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猜想沉入水底的石头 是否受到浮力呢?
实验步骤:
第一步:先测出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拉力 第二步:再测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拉力。
阅读与拓展
阅读与拓展
课后任务:
查找资料,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浮 力?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浸入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竖直向上托举的力,这种力 叫作浮力
F浮力
G重力
F浮力
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上浮 浮力 < 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G重力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控制变量法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
橡皮泥
空心塑料小球
玻璃水槽
1.给三个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球分别贴上标签1、2、3。 2.1号球内装满橡皮泥,2号球内装一半橡皮泥,3号球内装少许橡皮泥。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不能超量程使用 2.认清最小刻度值 3.测量前指针调零 4.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1.先想清楚要测量哪种物体,并写在 实验记录单上。 2.先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再测物 体在水中的重量。 3.将物体要缓慢的放入水中,等平衡 后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浮力的综合应用
猜一猜: 能承载多少枚硬币?
要承载更多的硬币,怎么办?
浮力的综合应用
①1张A4纸,不加其他任何材料,也不能裁剪。 ②放重物时要轻拿轻放。 ③认真记录,承载的重物数量=压沉纸的重物数量-1
浮力的综合应用


同样重的物体,改变它的形状,适当增大体积,排开更多的水, 就能浮在水面上,承载更多的重量。
装满橡皮泥

装一半橡皮泥
3
装少许橡皮泥

放入水中 观察
预测
体积相同的物体,质量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检验
【实验材料】 质量相同
实验2
体积 预测
放入水中
1
2
3
观察


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不同是否会影响它的沉浮呢?
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