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
![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94a584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e.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植树问题教案植树问题教案(精选6篇)植树问题教案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媒体出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
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习提示:(媒体出示)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d359d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0.png)
《植树问题》优秀教学设计5教材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P10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通过合作交流,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的应用,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建构植树问题模型,并灵活地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一一对应思想”的运用教学准备:课件、10根小棒、尺子、白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1、师:今天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怎么欢迎?(学生鼓掌)师:手不但能表示情感,还藏着数学奥秘呢!伸开你的右手,你找到了数字几?生:5师:5是什么?生:5个手指师:就是手指数,那还能发现哪个数?生:4个空隙师: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师:像这样每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在数学上叫做间隔。
(板书:间隔)师:4根手指几个间隔?三根呢?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课件出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一类有趣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二、发现规律课件出示:同学们要在全长5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
(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一边”“每隔5米”、“两端都栽”什么意思?(解释“一边”、“500米”是全长和“每隔5米”是间距)(2)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呢?(3)请同学猜一猜、算一算预设:100÷5=20?100÷5+1=21?100÷5-1=19(4)引导验证:现在有不同的猜想,到底谁的对呢?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验证呢?如果我们画图来验证,你觉得好不好?(太麻烦)三、建立数学模型1、化繁为简师:我们可以先从简单数据开始研究。
我们可以把这里的总长500米改成5米、10米、15米20米、30米,请你选一个来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找一找规律验证下吧。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fc32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7.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目标:1. 了解什么是广角;2. 掌握计算广角的方法;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角计算问题。
重点及难点:1. 广角的概念;2. 广角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角度测量器;2. 教师准备一些与广角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个角度测量器,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工具吗?它主要用来做什么?”2. 引导学生回答,明确角度测量器的作用是测量角度。
二、引入广角植树问题1. 在黑板上绘制一棵树和一个角度测量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要计算广角植树问题,这个角度测量器有什么用呢?”2.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角度测量器,测量树的宽度与树距离我们的距离构成的角度,从而计算出广角植树问题。
”三、介绍广角的概念1. 教师介绍:“广角是指一个角度比平角(180°)还大的角度。
”2. 教师可以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广角是指大于平角的角度。
四、计算广角的方法1. 教师分发给学生几个广角的问题,例如:已知两直线的夹角为120°,则与这两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夹角分别是多少度?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3. 提示学生,“可以使用补角的概念来计算广角。
”4. 通过黑板上的图形示范,引导学生使用补角的方法来计算广角。
五、练习与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与广角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广角来解决问题。
2. 学生们自行解答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回顾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广角的概念和计算广角的方法。
”2. 教师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广角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够使用补角的方法来计算广角。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广角植树问题。
同时,学生们也了解到了角度测量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0500d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1.png)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1)定义:植树问题是指在一条直线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植树的数量。
(2)条件:植树问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 植树的直线是一条封闭的线段。
② 植树的间隔是固定的。
③ 植树的数量是有限的。
3. 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1)方法一:直接计算法直接计算法是指根据植树问题的条件,直接计算出植树的数量。
例如:在一条100米的直线上,每隔10米植一棵树,问共需要植多少棵树?解答:100 ÷ 10 = 10,所以共需要植10棵树。
(2)方法二:公式法公式法是指根据植树问题的条件,运用公式计算出植树的数量。
例如:在一条100米的直线上,每隔10米植一棵树,问共需要植多少棵树?解答:根据公式,植树的数量 = 直线的长度÷ 植树的间隔 1,所以共需要植11棵树。
4.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某城市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街道两旁植树,每隔50米植一棵树,问共需要植多少棵树?解答:根据公式,植树的数量 = 街道的长度÷ 植树的间隔 1,所以共需要植21棵树。
由于街道两旁都要植树,所以共需要植42棵树。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6.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思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
![2024最新-《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f712d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e.png)
《植树问题》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可爱的小编给大伙儿分享的5篇《植树问题》教案,欢迎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课件出示)(1)在100米的小路边,每隔5米种一棵柳树,两端都要种,一共种了多少棵?(2)校园图书馆和体育馆两栋楼之间长40米,每隔4米种一棵柏树,一共种了多少棵?师:(第一题)1000÷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1?(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师:40÷4求的是什么?又为什么要减1呢?(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你能说说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二、探索新知。
1、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板书课题: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2、运用规律。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12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
(2)理解圆形的株数与间隔数相等,列出算式:12÷2=6(盆)3、课件出示一个圆形,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4、发现规律:在圆形的花坛上种树,棵数=间隔数。
圆形花坛的`一周全长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2米摆放一盘花,一共需要多少盘花?5、学习例题:(1)课件出示例题。
例:在围棋的每边都放19个旗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放多少个旗子?(2)生读题,独立列出算式学生小组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4f0a85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60.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封闭线路、间隔、植树棵数。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公式法和图示法。
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如何在校园、公园等场所进行植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植树棵数的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的概念,运用公式法和图示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公园等场所的植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封闭线路上植树。
3.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法和图示法解决植树问题。
4. 总结与归纳:总结封闭线路上植树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植树棵数的计算公式。
5. 实际应用: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校园、公园等场所的植树棵数。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
2. 辅助材料:植树问题相关图片、练习题。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注重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 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662965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5.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例1:在一条直线上植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问植树的数量和距离。
2. 植树问题例2:在一条直线上植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不相等,问植树的数量和距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解决植树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例1和例2,详细讲解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实物或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植树问题。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导入:10分钟3. 例题讲解:20分钟4. 练习巩固:20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九、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精选1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64c8f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9.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教案(精选15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精品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
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提问: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点出植树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
)揭题。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
1、出示题目:同学们在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大胆猜测。
让学生利用学具表格完成对因为长度不定的猜想,展示学生的猜想:(由于长度的不同,学生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总是会出现棵数比间隔数多一)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3、验证,建立数模。
(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验证)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显示: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4、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就有100棵,种完了吗?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5e67d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5.png)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6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质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性: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透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够借助学具,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透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潜力。
2、渗透建模的思想,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透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2、渗透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光头强砍树的画面)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光头强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呢?生:因为他乱砍树,破坏森林(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进行爱绿、护绿的德育教育)(出示熊大、熊二抓光头强的画面)师:它们也不喜欢呢!瞧、(出示“保护森林,熊熊有责”)师:其实,保护森林,不仅仅仅是熊的职责,更是生:人的职责师:那我们就应说生:“保护森林,人熊有责”师:这天,就让我们跟熊大、熊二一齐来植树吧!二、建模探究,总结方法1、探究“两端都植”的状况出示:熊大、熊二要在小路的一侧植树(两端都植)引导孩子们认识“一侧”“两端都植”。
在教具上,引导孩子们理解并板书“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
游戏:小组植树比赛师:听我口令,看哪个小组行动较快!师:两端都植,间隔长为5厘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分别是多少?师:间隔长为10厘米呢?15厘米呢?师:休息会儿,看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和棵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孩子,发现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强调“两端都植”)出示练习巩固:熊大、熊二要在长100米小路的一侧,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植),需要多少棵树呢?师: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吗?赶紧做到你的练习纸一中100÷5=20(个)20+1=21(棵)2、探究“一端植”的状况师:突然,发现路的一端是光头强家呢!(引导学生说“只能植一端”)师:也是这个规律吗?赶紧在你的60厘米小路的较左端安上光头强家,填一填学生报告表格一,并填出你们的发现。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2f50223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e4.png)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植树问题》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树问题》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情境: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要根据植树要求“动脑筋,领树苗”。
问题:有一条12米长的小路,一小组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2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该领多少棵树苗呢?(大屏幕出示)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1.实践操作,得出结论(1)初步感知,大胆猜想你们认为一小组的同学该领多少棵树苗呢?(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用画图法或摆一摆的方法“栽一栽”。
2.尝试不同的栽法,积累研究素材师:刚才我们是每隔2米栽一棵树,发现出现了6个间隔,可以栽7棵树。
你们还有不同的栽法吗?(1)激发兴趣谈栽法(2)自由选择试栽法(3)交流汇报作记录3.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师: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记录的这些数据,你会不会有所发现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们思考的结果互相说一说。
(1)认真观察,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集思广益(3)班级汇报,总结规律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运用规律,解答117页的例1。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运用规律,解答118页的“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
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3.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ec08c2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a.png)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植树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植树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背景介绍2.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3. 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4.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5.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过程1. 引入植树问题的背景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2. 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教师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树苗、树坑、植树间距等,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3. 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将植树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4. 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探索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5. 分析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c9f1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8.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公开课教案第【1】篇〗《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线段上的植树问题(两端要栽)。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间隔。
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请边上的2名同学站起来。
师用手指着他们之间的空,问:有几个空?(1个)像这样的空我们也可以叫做间隔。
师让旁边的第3位同学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左边一排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有几个间隔?让第一排的同学都站起来,问:有几个同学,几个间隔?学生依次作答。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大家能说一说吗?生:种树(树与树之间有间隔)、栏杆、电线杆、摆花(花盆与花盆之间有间隔)、插旗……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间隔。
(播放课件)(此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间隔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和间隔相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师板书课题。
二、验证新知,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审题: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10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小路一边。
(“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小路的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例2》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26029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3.png)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1例2》,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这个主题的兴趣还是挺高的。他们通过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植树问题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线段上植树的规律,但在拓展到封闭图形时,有一部分学生还是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应该更直观、更形象地展示封闭图形植树的过程,比如用一些实体模型或者动画,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时,我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提问和反馈。这样可能会导致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今后,我应该在课堂总结环节,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提问,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并及时给予解答。
1.强化直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2.设计更多生活化的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段两端都要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封闭图形上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等量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的演算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学校的花园周长、小区的绿化带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说明我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方面做得还不够。今后,我需要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或者是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c6872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3.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案第【1】篇〗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材简析:本册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方法。
让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探究、猜测、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时可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段图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分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于不同情形中的规律,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小组交流、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两端都种”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植树问题(一)。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要栽)(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要栽)(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95e2e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3.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要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提问:植树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在道路两旁植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每隔一定的距离植树,求植树的总数。
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2. 新课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提问:植树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在道路两旁植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每隔一定的距离植树,求植树的总数。
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3. 新课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提问:植树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在道路两旁植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距离内,每隔一定的距离植树,求植树的总数。
在道路两旁植树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4. 案例分析出示案例:在一条100米的道路上,每隔10米植一棵树,求植树的总数。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5. 拓展延伸出示拓展案例:在一条200米的道路上,每隔15米植一棵树,求植树的总数。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7. 课后作业出示课后作业:在一条300米的道路上,每隔20米植一棵树,求植树的总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d0e4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9.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可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实际的植树场景,如道路两旁植树、公园里植树等,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吗?”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栽树的问题,如:“如果要在一条长为100米的路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需要植多少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植树的实际问题,并解答问题。
然后各组汇报并展示成果。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还可以应用到哪些问题上?”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植树节活动安排、园林景观设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植树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回家解答。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c2a8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f.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植树问题是研究如何在直线、环形、封闭图形上均匀植树的问题。它在.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在一个环形跑道上植树,以及这个规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直线、环形、封闭图形植树规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例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在一条直线上均匀植树的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植树问题的学习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以下几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学会运用植树问题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
(1)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境灵活运用。
-难点解析:学生容易混淆直线与环形植树中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关系,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动手操作等方式加强理解。
(2)将植树问题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构建数学模型。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3c8fd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2.png)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问题优秀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卡片、探究表。
课前互动:1、同学们,我们先来说说顺口溜,好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会说吗?请继续……2、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不一样的,有信心吗?两个手指一个隔(教师示范用手指展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做),三个手指两个隔,会说吗?请继续……学生说到五个手指四个隔时,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
(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3、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隔,老师发问,哪个间隔长,引出“间隔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情景导入例题①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植树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
这是我们学校的新校区,绿化校园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
植树节那天,我们全体老师参与了植树活动,(出示综合楼前的小树图片)这是我设计的,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设计的吗?(出示操场图片)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操场外面是一条车道。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合集五篇)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29bcf4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1.png)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合集五篇)第一篇:《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二、互动新授(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找规律)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1.两端都栽:(教学例1)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用画线段图表示: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2024年春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024年春季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3b921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6c.png)
二十、家校合作
1.通过家长会或家长信,向家长介绍植树问题的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在家庭中可以如何支持和鼓励孩子学习。
2.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实践作业的完成,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绿化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十四、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和社区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2.反馈:在下一节课开始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作业的体验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十六、后续课程预告
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预告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和准备提供方向。例如:“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植树的面积,了解树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规划绿化空间。”
十七、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1.教学资源:准备一些与植树问题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2.辅助材料:制作一些教具,如植树模型、图表、计算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植树问题。
十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1.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参与度等。
十一、教学注意事项
1.在讲解植树问题时,要注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数学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柒栽一棵树(两端都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
并得出公式: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假设两馆间相距30米,小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则30÷5=6(个),6-1=5(棵)
由此可知:60÷3=20(个),20-1=19(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
池塘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假设池塘的周长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则60÷10=6(棵)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⑶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植树问题”,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
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
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作业:教材练习二十四剩余题。
(课内时间不够,可在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两端不栽一端不栽
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1=棵数间隔数=棵树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这一内容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两头植、两头都不植、封闭情况下的植树问题(一头植和一头不植)这三种情况。
怎样才能让学生即能学会,还要学的轻松呢,我反复研读教材,发现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两端都栽、两端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
其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模型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
我这节课重点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奇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