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节气”汇总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它揭示了中国人对天文、气象和农业的深刻理解,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界变化的敬畏和认知。

这篇文章将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概述进行探讨,以展现中国人民对时间和自然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这就是中国传统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完整列表。

每个节气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季节变化和天气现象,以及农事和人们的生活习俗。

立春,顾名思义,立即春天的开始。

这一天通常是农历正月初四或初五。

立春之后,气温开始逐渐升高,大地复苏,植物开始生长,农民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新一年的耕作和种植。

雨水,则是指开始进入春季雨水较多的时期。

此时,气温逐渐回暖,水汽从地面蒸发上升,形成云层,最终会转化成雨水。

雨水的到来为大地补充了水分,对于农田的耕作和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的一个节气是惊蛰,意味着冬天的寒冷被蛰伏的春意所取代。

此时,春雷开始响起,蛰居的动物也开始苏醒。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预示着春耕时机即将到来的节气。

春分是春天的中分点,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其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春分之后,昼夜时间相等,天空晴朗,气候适宜,是农民们进行大规模农耕的好时机。

同时,春分也代表着春天正式来临,花开花谢,万物复苏。

清明,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季的深化,万物开始生机勃勃。

人们会踏青登高,祭扫祖先坟墓,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谷雨,中文意为“雨滋润着五谷作物”。

谷雨节气指的是雨水渗透地面并和土壤中的养分融合,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农民们在这个时候会加快田间地头的耕作进度,种下各种作物的种子。

随着谷雨过去,立夏的到来宣告着夏天的开始。

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开始进入快速生长期,人们也要注意防暑降温,预防夏季常见的疾病。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作为基础,标志着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规律。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春节:正月初一,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开始,人们迎接春暖花开的季节。

雨水:农历二月中旬,意味着降雨增多,农田开始需要浇水。

惊蛰:农历三月初,代表春雷开始震响,万物苏醒。

春分:农历三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清明:农历四月初,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的传统节日。

谷雨:农历四月中旬,天气潮湿,谷类作物开始生长。

夏至:农历五月中旬,太阳直射地面达到最高点,白昼最长。

小暑:农历六月初,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

大暑:农历七月初,酷暑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农历七月中旬,季节开始转凉,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处暑:农历八月初,表示暑天逐渐减少。

白露:农历八月中旬,意味着天气渐凉,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农历九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寒露:农历九月底,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

霜降:农历十月初,正式进入霜降季节。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天气变冷,冬季开始。

小雪:农历十一月中旬,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天气更加寒冷,预示着雪的降临。

冬至:农历十二月中旬,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农历一月初,寒冷的季节开始。

大寒:农历一月中旬,代表最寒冷的时期。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循环重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这些节气标志着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和传统节日。

透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个节气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全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全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中国传统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以反映不同季节的变化和农业活动的规律。

这些节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于生活的热爱。

以下是全年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

立春: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是春季的开始。

立春这天,天气逐渐转暖,寒气渐退,大地开始回春,万物苏醒。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春饼、踏青和点燃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雨水: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表示降雨量逐渐增加,大地开始春耕准备。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拜神灵,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是春季气候变暖的标志,表示蛰伏的动物逐渐苏醒。

这一天,人们会吃春笋、点缀家庭,以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是春季的中点。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的赤道,昼夜平分,预示着白昼逐渐变长。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拜祖先,表达对春天的感激。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是扫墓祭祖的时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墓地扫墓、烧纸、祭拜祖先,以缅怀先人,祈求安宁和幸福。

谷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是春季向夏季过渡的节气。

这一天,田间地头的作物进入了生长的关键时期。

人们会吃新米,感恩大自然给予的食物。

立夏:每年的5月4日或5日,是夏季的开始。

这一天,大地万物开始茁壮成长,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柿香蕉”,祈求平安和富饶。

小满:每年的5月19日或20日,意味着五谷开始进入抽穗期,即将成熟。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祈求稳定和平安。

芒种:每年的6月4日或5日,表示麦类作物开始抽穗。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新麦和草莓,以庆祝丰收的开始。

夏至:每年的6月20日或21日,是夏季的中点,为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人们会在这一天向太阳下拜,祈求健康和平安。

小暑:每年的7月6日或7日,夏季到来后温度逐渐升高。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冷饮、避暑,以防暑病的发生。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是夏季最热的时期。

人们在这一天会吃清凉食品、吃香橙,以消暑驱暑。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

二十四节气表完整版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民间气象学,用来指导农事、生活和节庆。

按照太阳视运行轨迹,把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度,串联成一年的气候周期。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二十四节气表的完整内容。

1. 立春•日期:2月3日或4日•天气特征:春寒料峭•习俗:过年后开始做喜事、踏青,祭灶送财神等2. 雨水•日期:2月18日或19日•天气特征:春雷潜鸣•习俗:种植春季作物,开展田间农事3. 惊蛰•日期:3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桃始华、鹰化为鸠•习俗:注意营养搭配,预防春困4. 春分•日期:3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春回大地•习俗:户外踏青,祭祀祖先5. 清明•日期:4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落花开遍•习俗:扫墓祭祖,赏花祈福6. 谷雨•日期:4月19日或20日•天气特征:百花齐放•习俗:注重防霜灾害,助长农作物生长7. 立夏•日期:5月4日或5日•天气特征:蝉始鸣,麦秋生•习俗:开始播种各种夏植,务农护林8. 小满•日期:5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五月芝麻长,发云深•习俗:劳动人民勤劳耕作,播种夏粮夏麦9. 芒种•日期:6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蚕吐丝•习俗: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影响最大,要注意应对阳光辐射10. 夏至•日期:6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鹿角解•习俗:各地多用热火禾秸来驱虫11. 小暑•日期:7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蟋蟀居壁•习俗:炎炎夏日,人们要注意清洗,以免长痱子12. 大暑•日期:7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大暑尚不惧•习俗:暑天宜于清淡饮食,以免伤胃13. 立秋•日期:8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凉风至•习俗:预示着秋天的来临,农民也开始着手秋收14. 处暑•日期:8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天气尚热•习俗:此时气温开始逐渐回落,人们需注意保暖预防感冒15. 白露•日期:9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白露恐不露•习俗:注意防秋燥,多食蔬果16. 秋分•日期:9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寒露至,栋扉开•习俗:中秋节临近,要准备月饼、柚子等食品17. 寒露•日期:10月8日或9日•天气特征:早霜凄凄•习俗:凉爽的气候,需注意保暖防寒18. 霜降•日期:10月23日或24日•天气特征:鹅毛大雪•习俗:感受初冬来临,要预防感冒等疾病19. 立冬•日期:11月7日或8日•天气特征:蚯蚓结底•习俗:冬季需注意保暖,多吃滋润食物20. 小雪•日期:11月22日或23日•天气特征:雁北离•习俗: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21. 大雪•日期:12月6日或7日•天气特征:草木黄落•习俗:注意防寒保暖,多吃温补食物22. 冬至•日期:12月21日或22日•天气特征:腊日杀牲,腊瓜巳秃•习俗:冬至至腊年,是最寒冷的期间,需加强保暖23. 小寒•日期:1月5日或6日•天气特征:雁始还•习俗:寒冷的天气要注意保暖,宜多食补24. 大寒•日期:1月20日或21日•天气特征:水泽渐冰•习俗:寒冷严冬之时,民间要注意防寒。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时间划分方式,它以太阳运行和地球自转的规律为基础,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等分,每个等分代表一个节气。

这些节气与季节的交替关系紧密相连,是我国自古以来人们观察天象和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

立春:农历的二月初四或初五,它标志着阳光渐渐变长,大地开始苏醒,春天的脚步渐渐临近。

雨水:农历的二月十九或二十,此时气温回升,降雨量逐渐增加,代表着大地的净化和新生。

惊蛰:农历的三月初六或初七,春雷惊醒了冬眠的生物,万物开始复苏,迎接新的生命。

春分:农历的三月二十一或二十二,白昼和黑夜等长,一天分为十二小时,标志着春天进入顶点。

清明:农历的四月四或五,此时天气晴朗,万物繁茂,人们前往墓地祭祀,纪念祖先。

谷雨:农历的四月十九或二十,此时降雨频繁,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影响,亦是大地湿润的季节。

立夏:农历的五月初五或初六,温度逐渐升高,夏天正式开始,一片绿意盎然。

小满:农历的五月二十或二十一,此时作物开始成熟,麦浪滚滚,预示着美好的丰收季节即将到来。

芒种:农历的六月五或六,此时大田间的麦穗黄熟,人们开始忙于丰收的准备工作。

夏至:农历的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白昼最长,黑夜最短,酷热的夏天进入高峰。

小暑:农历的七月初七或初八,此时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开始感受到夏天的炙热。

大暑:农历的七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此时气温最高,酷热难耐,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农历的八月初七或初八,此时已经是秋天的开始,白天渐渐变短,温度适宜。

处暑:农历的八月二十二或二十三,酷暑渐渐过去,天气开始凉爽,人们感受到了秋意的到来。

白露:农历的九月七或八,此时气温逐渐下降,湿度增加,晨起时地面上会有薄薄的露水。

秋分:农历的九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白昼和黑夜等长,这一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强烈气息。

寒露:农历的十月八或九,此时天气更加寒冷,露水凝结成霜,田野渐渐将被秋雨所滋润。

霜降:农历的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气温开始急剧下降,早晚会有霜冻,寒意逼人。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记载方式,用以划分一年的时间,每个节气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相关。

以下是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概述:立春:立春通常是在2月3日或4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

这一时刻标志着阳光逐渐增长,天气逐渐暖和,农民开始准备春耕。

雨水:雨水指的是农历二月的第二个节气。

这一时期,天气潮湿多雨,冰雪开始融化,大地逐渐回春,是春耕的重要时机。

惊蛰:惊蛰是春天的标志,表示蛇类从地下钻出。

这一节气,天气逐渐转暖,昆虫开始活动,植物进入生长期。

春分:春分通常在3月20日或21日,这一时刻太阳直射赤道,昼夜持平。

春分后,白天逐渐变长,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清明期间,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人们会扫墓祭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谷雨:谷雨指的是百谷丰收的时节,也是春季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

此时天气潮湿,有利于庄稼的生长。

立夏: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通常在5月5日或6日。

这一时期,天气温暖湿润,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

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意味着农作物开始成熟。

此时气温逐渐升高,农民们开始收割小麦等作物。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代表着谷物的成熟和收割季节,同时也意味着夏天将至。

此时天气炎热,人们开始闻到稻谷的香味。

夏至:夏至通常在6月21日或22日,是夏季的中点。

这一时刻,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小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开始了。

此时气温较高,人们开始采取一些防暑措施。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炎热的时期。

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通常在8月7日或8日。

这一时刻,天气开始转凉,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结束了。

在这一时期,天气开始凉爽,夜晚的温度明显下降。

白露:白露指的是天气转凉,湿气凝结成露水的时期。

此时,天气逐渐干燥,是收获果实的好时机。

秋分:秋分通常在9月22日或23日,表示秋天正式到来。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重要的时间划分方式,他们是农历中每个15天为一个节气,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节气代表着一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春季节气1.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表示春天正式到来,人们开始备耕春耕。

2.雨水:雨水时节,春雨贵如油,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惊蛰:惊蛰是虫类开始活跃的时节,表示冬眠的生物开始苏醒。

4.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标志着昼长夜短,气候变暖。

夏季节气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值春耕时节。

6.谷雨:谷雨时节,稻谷开始穗长,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7.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

8.小满:小满时节,麦田开始结实,表示五谷丰登的希望。

秋季节气9.芒种:芒种是夏收的开始,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农作物。

10.夏至:夏至时节,白昼最长,代表着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11.小暑:小暑是炎热的开始,人们需在炎热的天气中工作。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冬季节气13.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人们需开始准备过冬。

14.处暑: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气温逐渐凉爽。

15.白露:白露时节,晨起露水凝结,代表着季节由暖向凉的过渡。

16.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气候凉爽宜人。

冬季节气17.寒露:寒露是露水开始凝结成霜的时节,表示寒冷的气温即将到来。

18.霜降:霜降时节,气温骤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19.立冬:立冬是立冬节气开始,天气逐渐转冷,进入寒冷的季节。

20.小雪:小雪时节,气温开始骤降,表示初雪即将降临。

冬季节气21.大雪:大雪是入冬的最后一个节气,雪花飘落,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

22.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代表着北半球整个冬季的开始。

23.小寒:小寒时节,气温骤降,开始进入寒冷的季节。

24.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们需做好保暖工作。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节气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和地球季节变化的规律而定。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下面将会列举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简要概述。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开始的好时机。

意味着寒冬渐渐过去,阳光明媚,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意味着降水量开始增多,雨水渐渐增多,表示春季的到来。

这个阶段一般是降雨最多的时候。

惊蛰:意为“蛰伏的动物惊醒”,代表春天渐近的预兆。

此时寒冷的天气逐渐消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相等,标志着春季正式来临。

它代表着冬季的结束,昼夜渐长,气温逐渐回升。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气温回升的时候,大地万物开始萌发。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缅怀亲人。

谷雨:意味着农作物播种的好时机,是春季收获的领头节气。

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也是春季田间劳动的黄金时间。

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此时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气温也开始回升,是草木茂盛之时。

小满:是春季种植作物的好季节,也是夏季的前奏。

此时田野里的作物开始渐渐长大,人们正式进入夏季农时。

芒种:指谷类作物籽粒成熟的时期,此时气候渐热,万物茂盛,稻谷、麦类等开始陆续成熟。

夏至:夏至是一年的中心点,也是阳光最直射的时刻。

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小暑一般是最热的季节之一。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节气里气温达到最高峰。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是代表秋季来临的节气。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处暑:处暑是像往常一样炎热的日子,但可以感觉到一丝凉意的时候。

这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秋季的气息逐渐强烈。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天气逐渐凉爽,晨起时,地面上会有露水。

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是一年中昼夜相等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

二十四节气表及内涵解读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体系,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为24个时节,按照农民的农事需求进行划分。

这个时间体系,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套时间记载方式,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传承。

二十四节气表这24个节气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按照其出现的时间顺序,分布在每个月中,构成了农历历法的基础,也是古代农民农事生活的重要参考。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在古代,人们根据每个节气的特点来开展不同的活动和习俗。

例如,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表明寒冬即将过去,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会祭告祖先,祈求来年平安顺遂;而清明节气,则是民间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虽然已经不再是农事生活的必需工具,但它依然贯穿着中国人的生活。

人们会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比如夏至时要吃面食,冰火交融;入伏时要注意防暑保健等等。

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时间的划分,更体现了中国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也逐渐成为了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庆祝节气,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智慧。

同时,二十四节气也成为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走进中国,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结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它贯穿了中国千百年的历史,不仅是时间的划分体系,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生活的热爱。

在当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二十四节气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传承。

2024年24节气时间表

2024年24节气时间表

2024年24节气时间表2024年24节气时间表(具体年月日时分秒)2024年24节气时间表具体年月日时分秒都在这里列明了!一起来知晓2024年24节气具体时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24节气时间表,只供参考,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分享收藏!2024年24节气时间表(具体年月日时分秒)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 04:47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 22:06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 16:25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 12:12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 10:19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 11:04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 14:57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 21:55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 08:03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 20:53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 12:02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 04:43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 22:11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 15:34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 07:59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 22:43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 11:00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 20:31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 02:49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 06:04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 06:12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 03:49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 23:12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 17:1824节气的顺序二十四节气的排序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24节气的背诵口诀二十四节气表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二十四节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二十四节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二十四节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歌》所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有什么影响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

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

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

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农耕生产。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

二十四节气资料汇总冬季1.立冬:阳历11月7日或8日。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新的季节,这一天气温开始下降,冷空气逐渐增强。

2.小雪:阳历11月22日或23日。

小雪时节,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雪花,天气逐渐寒冷,冷空气南下的频率增高。

3.大雪:阳历12月7日或8日。

大雪时节,各地出现大雪,寒潮频繁,气温持续下降,冬天进一步加深。

冬至:阳历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开始,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4.小寒:阳历1月5日或6日。

小寒时节,天气更加寒冷,寒潮活动频繁,特别是北方地区。

5.大寒:阳历1月20日或21日。

大寒时节,气温最低,大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冰冻天气。

春季6.立春:阳历2月3日或4日。

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这一天气温开始回升,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7.雨水:阳历2月18日或19日。

雨水时节,气温回升更快,天气变暖,降雨逐渐增加。

8.惊蛰:阳历3月5日或6日。

惊蛰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龙卷风、雷暴等天气现象的增多,春雷响起,春意渐浓。

9.春分:阳历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标志着春季的中心,昼夜平分,天气变暖,春色满园。

10.清明:阳历4月4日或5日。

清明时节,天气晴朗,雨水减少,是扫墓祭祖的重要时刻。

11.谷雨:阳历4月19日或20日。

谷雨时节,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意味着冬闲的农民们开启了春耕的忙碌生活。

夏季12.立夏:阳历5月5日或6日。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气温持续升高,天气炎热。

13.小满:阳历5月20日或21日。

小满时节,作物开始进入花期,农民开始忙于种植、繁殖等农事活动。

14.芒种:阳历6月5日或6日。

芒种时节,小麦、玉米等作物进入成熟期,农民开始忙于收获。

15.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

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也是夏季的中心节气。

16.小暑:阳历7月6日或7日。

小暑时节,气温进一步升高,开始进入火热的夏季。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立春2024年2月4日16:26:53 农历腊月廿五雨水2024年2月19日12:12:58 农历正月初十惊蛰2024年3月5日10:22:31 农历正月廿五春分2024年3月20日11:06:12 农历二月十一清明2024年4月4日15:02:03 农历二月廿六谷雨2024年4月19日21:59:33 农历三月十一立夏2024年5月5日8:09:51 农历三月廿七小满2024年5月20日20:59:17 农历四月十三芒种2024年6月5日12:09:40 农历四月廿九夏至2024年6月21日4:50:46 农历五月十六小暑2024年7月6日22:19:49 农历六月初一大暑2024年7月22日15:44:11 农历六月十七立秋2024年8月7日8:09:01 农历七月初四处暑2024年8月22日22:54:48 农历七月十九白露2024年9月7日11:11:06 农历八月初五秋分2024年9月22日20:43:27 农历八月二十
寒露2024年10月8日2:59:43 农历九月初六霜降2024年10月23日6:14:32 农历九月廿一立冬2024年11月7日6:19:49 农历十月初七小雪2024年11月22日3:56:16 农历十月廿二大雪2024年12月6日23:16:47 农历冬月初六冬至2024年12月21日17:20:20 农历冬月廿一小寒2025年1月5日10:32:31 农历腊月初六大寒2025年1月20日3:59:52 农历腊月廿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22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我国古 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 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23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 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 三候雉始鸲”。
24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我古代将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 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
作者:梦伴你读书

春 夏 秋 冬

立春 正月节 惊蛰 二月节 清明 三月节 立夏 四月节 芒种 五月节 小暑 六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白露 八月节 寒露 九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大雪 十一月节 小寒 十二月节

雨水 正月气 春分 二月气 谷雨 三月气 小满 四月气 夏至 五月气 大暑 六月气 处暑 七月气 秋分 八月气 霜降 九月气 小雪 十月气 冬至 十一月气 大寒 十二月气
04
春 分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 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 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 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 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 北半球春季开始。
05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 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 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 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 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11பைடு நூலகம்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我国古代将小 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 鹰始鸷。”
12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 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 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 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 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24节气资料

24节气资料

24节气资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的得天独厚的物候表,记录了我国农民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独特的农耕智慧,也成为了人们欣赏自然美、感知大地变迁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每个节气的相关资料。

立春:2月3日或4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后,“鸟儿不冻做窝,蜻蜓露点腰。

”在这一天,阳光明媚,气温逐渐回暖,人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雨水:2月18日或19日雨水是春季的开始,也是农民朋友们开始注意稻谷播种的时刻。

在此之后,天气开始显露出一些湿润和温和,雨水也开始增多,有利于农田的灌溉。

惊蛰:3月5日或6日惊蛰标志着春天的深入,让蛰伏冬季的生物苏醒过来。

这一天,雷声开始震响,春雷是宣告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先锋。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春分是春天的正中时节,这天昼夜等长。

此后,白天将变得更长,黑夜更短。

农田里各种农作物也将进入生长的关键期,需要农民们加强栽培管理。

清明:4月4日或5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当代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慎重前往祖先的墓地祭拜,同时也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谷雨:4月19日或20日佛教中有一句名言:“立夏的风,停谷的雨。

”谷雨标志着春天播种的结束和稻谷生长的开始,此时干旱的田地将变得湿润起来,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利。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代表着春天的结束,夏天的开始。

立夏之后,温度也开始升高,大自然的景象开始焕发出生机,各种花草树木也进入全面的生长阶段。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这一天农作物开始进入灌浆期,某些地区还会刚刚开始抽穗,即将迎来丰收的季节。

芒种:6月5日或6日芒种是中国古代“三夏”的开始,在农田里,稻谷已经闷浸,玉米的身影也开始出现。

此时,大地的生长势头逐渐加快,绿色也进一步扩散,给人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

夏至: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代表每年太阳直射最南端,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日子。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二十节气24节气表

二十节气24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1.立春:公历2月3-2月5交节
2.雨水:公历2月18日-20日交节
3.惊蛰:公历3月5日-6日交节
4.春分:公历3月19日-22日交节
5.清明:公历4月4日-5日交节
6.谷雨: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
7.立夏:公历5月5日-7日交节
8.小满:公历5月20日-22日交节
9.芒种:公历6月5日-7日交节
10.夏至:公历6月21日-22日交节
11.小暑:公历7月6日-8日交节
12.大暑:公历7月22日-24日交节
13.立秋:公历8月7日-8日交节
14.处暑:公历8月22日-24日交节
15.白露:公历9月7日-9日交节
16.秋分:公历9月22日-24日交节
17.寒露: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18.霜降:公历10月23日-24日交节
19.立冬:公历11月7日-8日交节
20.小雪:公历11月22日-23日交节
21.大雪:公历12月6日-8日交节
22.冬至:公历12月21日-23日交节
23.小寒:公历8月22日-24日交节
24.大寒:公历1月20日-21日交节。

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什么

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什么

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什么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什么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下面店铺准备了关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包括什么的文章,欢迎大家参考!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详细介绍:1、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2、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3、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4、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每年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6、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7、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8、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9、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10、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11、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12、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13、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14、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二十四节气”汇总【立春】经过一整个冬天的蛰伏,在2月打头的那几天,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雨水】2月18日-20日,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

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春雨》唐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畹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惊蛰】3月5日/6日,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

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田家》宋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

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

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从春分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

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

更闻歌子夜,逃李艳妆新。

【清明】4月4日/6日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谷雨】4月20日前后,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题伍彬屋壁》唐廖融圆塘绿水平,鱼跃紫莼生。

要路贫无力,深村老退耕。

犊随原草远,蛙傍堑篱鸣。

拨棹茶川去,初逢谷雨晴。

【立夏】5月5日/6日,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客中初夏》宋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满】5月20/21日,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堂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这是一个临近麦收、颗粒归仓的节气,也标志着盛夏时节即将登场。

《时雨》宋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夏至】6月22日前后,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

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

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

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

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

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喜夏》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大暑】7月23日前后,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

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

这个节气雨水多,要注意防汛防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立秋】8月7日/8日,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

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

【处暑】8月23日/24日,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

暑气就要散了。

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

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早秋曲江感怀》唐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关成子。

【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分】9月22日前后,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

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

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

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

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与胡兴安夜别》南朝梁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

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

【霜降】10月23日前后,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立冬】11月7日前后,冬季来临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

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古诗十九首之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懔?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

【小雪】11月22日前后,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

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小雪》唐戴叔伦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大雪】12月7日前后,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雨,能饮一杯无?【冬至】12月22日前后,在中国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寒】1月5日前后,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大寒】1月20日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

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苦寒吟》唐孟郊天色寒春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正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小编再多给大家分享一点小知识↓↓↓二十四节气农事谚语小寒节日雾,来年五谷富。

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大寒不寒终须寒。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后断霜,插柳正相当。

雨水节,接柑桔,雨水前后,种瓜种豆。

惊蛰治苕你莫挨,媳妇娘家接回来。

惊蛰不耕田,不会打算盘。

过了惊蛰节,耕田不停歇。

春风有雨家家忙,春分早,立夏迟,先点瓜豆后插秧。

清明种棉正当时。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清明秧,顶稳当。

清明谷雨雨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谷雨不雨,麦苗不起。

谷雨前动犁,不早也不迟。

谷雨前后,正宜点豆。

立夏不下,犁把高挂。

立夏苕。

顶大条。

立夏小满正栽秧,秋前秋后遍地黄。

小满天赶天,芒种刻赶刻。

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小满高粱芒种谷。

芒种芒种,样样要种。

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

过了芒种不栽棉,过了夏至不栽田。

夏至日雨,一滴千金。

夏至栽苕,一窝一瓢。

夏至不挖蒜,定在泥里烂。

小暑前,草拔完,小暑节节雾,高田多失误。

小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

大暑不收禾,一天脱一箩。

大暑天连阴,遍地出黄金,:小暑小暑,谷子乱出。

立秋有雨,秋收有喜。

立秋十八日,百草结籽粒。

立秋三日,水冷三尺。

处暑满田黄,队队修仓房。

处暑点荞,白露看苗。

处暑逢霜,割尽谷椿。

白露白迷迷,秋分谷黄齐。

白露蚊,咬死人。

白露打核桃,秋分下枣梨。

秋风白乡多,处处好田禾。

秋风青入土。

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挖苕正适宜。

寒露到立冬,翻地冻死虫。

寒露霜降,胡豆豌豆把坡上。

霜降前降霜,挑米如挑糠。

霜降打湿脚,胡豆扭索索。

霜降点麦,不消问得。

立了冬,拔了葱。

立冬种,收把种。

小雪飞满天,来岁必丰年。

小雪不砍菜,冻了不要怪。

大雪纷纷在年关,来年户户谷满仓。

大雪兆丰收。

冬至萝卜夏至姜。

冬至多风,寒冷年丰。

二十四节气天气谚语立春三日,百草发芽。

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惊蛰不动风,冷到五月中。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清明要明,谷雨要淋。

立夏不下,犁粑高挂。

小满不满,厂断田坎。

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吃了暑伏饭,一天短一线。

三伏不热,五谷不结,过了立秋节,夜寒白天热。

寒露霜降,胡豆豌豆把坡上。

立冬无雨一冬晴。

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

端阳吃过粽,棉衣高高送。

过了中秋节,一夜冷一夜。

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满田;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黑一黑。

风急云起,愈急必雨。

三日东南风,不必问天公。

北风雨,南风晴。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雷打清明前,高山涨满田,雷打清明后,平地种成豆。

先打雷,后下雨?当不得一场大露水。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雷打天顶,有雨不狠,雷打天边。

大雨连天。

东闪晴,西闪雨,南闪北闪大雨通。

二十四节气花候二十四节气流行后,文人又为此编写了二十四花候: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矶。

立春:一候迎寿,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菩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