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合集下载

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作者:杨琦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20年第10期内容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长期以来深受儿童读者喜爱。

近年来,儿童文学翻译工作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以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典型语句为例,探究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一.目的论三原则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突出强调了目的對整个翻译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主张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翻译行为应该根据目的语接受者的要求和期待,按照特定的翻译目的,在目的语特定的语境和文化中进行。

目的论评价译文的标准并非是对等,而是充分性。

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代表了目的论的主要观点。

(一)目的原则目的原则认为翻译目的在翻译活动中居首要位置,译文必须满足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即译文不必与源语文本完全对等。

因此,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译者有时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二)连贯原则连贯原则要求目标读者的阅读体验必须与源语读者一致,译者应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状况,以连贯、流畅的方式向他们传达原文信息,(三)忠实原则忠实原则又称语际连贯原则,认为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等同于其他翻译理论强调的忠实于源语文本。

然而,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二.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一)目的原则1.增译法由于英语和汉语巨大的差异性,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体验、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的使用习惯,译文需要增添一些词、短语和句子。

例1:Duck is very clever, he speaks lots of languages. He speaks: pig, chicken, cow sheep and farmer. This is much better than I can do. I can only speak duck.鸭子非常聪明,他会讲很多种语言呢!他会说猪啊、小鸡啊、牛羊啊还有农夫的语言。

儿童文学的翻译

儿童文学的翻译
“我不睡觉,”迈克尔喊,他还以为只有他说了算,“我不嘛,我不 嘛。 娜娜,现在还不到六点呐。噢,噢,我再也不爱你了,娜娜。 我告诉你我不要洗澡,我不洗嘛,我不洗嘛!”(杨静远译)
W: 孩子,你为什么哭? P: 你叫什么名字? W: 温迪·莫伊拉·安琪拉·达林,你叫什么名字? P: 彼得·潘。 W: 就这个吗? P: 就这个。 W: 真可惜。 P: 这没啥。 W: 你住哪儿? P: 右手第二条路,然后一直向前,直到天亮。 W: 这地址真滑稽! P: 不,不滑稽。 W: 我的意思是说,他们在信封上就是这么写的吗? P: 我从不收到什么信。 W: 可你妈妈要收到信的吧。 P: 我没妈。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 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
2.2. 童年期儿童和童年文学
➢ 童年期儿童(7-12岁) ➢ 童年文学
接受小学教育 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形
象思维仍占主导 对事物好奇心强
开始学习书面阅读和写作 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快速
指小表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儿化语
例1:With another shriek, she flung this last terrible thing away from her and kept falling, down and down and down into deeper darkness, where there was no longer anything to hold on to.
2.3. 少年期和少年文学
回顾
➢ 什么是儿童文学翻译?
➢ 儿童文学的特点
幼儿期儿童和幼儿文学 童年期儿童和童年文学 少年期和少年文学
3. 儿童文学的语言
3.1 形象鲜明,生动有趣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涉及到如何准确且有效地传递原作的
美感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
1.采用等值转换:尽量保留原作中的美学元素,如修辞手法、象征意
义等。

翻译时可以选择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原作的美感。

2.重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儿童文学通常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翻译
时需要保留这种语言的美感。

可以采用押韵、排比、唱和等手法,使文学
作品在目标语言中仍然具有类似的韵律和节奏。

3.维持文化特色:儿童文学往往带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翻译时需
要尽量保留这些特色,使目标语言读者也能感受到原作背后的文化魅力。

4.采用适合目标读者年龄的词汇和句式:翻译儿童文学时需要考虑目
标读者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理解和欣赏的词汇和句式,并且要注意
不让翻译过程中损失原作的美感和意义。

5.适度删减和注释:有时候,为了使目标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
文学作品,可能需要适度删减原作中的内容或者加入注释。

这样可以保持
原作的美感和意义,并使目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

总之,美学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要尽力保持原作的美感和意义,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翻译能够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儿童文学的翻译-熊建新、陈绍琦

儿童文学的翻译-熊建新、陈绍琦
thought passed through a man's mind, then a grin was seen in the mirror, and the sprite laughed heartily at his clever discovery. • 妖精说:“这实在太好玩了,太好玩了呀!”如 果一个人的脑子闪过一个好的想法,镜子中则会 出现龇咧的笑容,这个妖精对于他这一聪明的发 明高兴得不得了。
儿童文学的翻译 Transl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熊建新 陈绍琦
Contents
• 1、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征 • 2、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 3、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 4、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 5、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1、儿童文学的概念及特征
• 1.1 儿童文学的概念:• 译文一:这朵雪花越长越 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女人。 她披着最细的、像无数星 星一样的雪花织成的白纱。
• 译文二:那片雪花变得越 来越大了,最后,它像一 个年轻的女子,穿着最细 的白纱,这些白纱是由成 千上万片像小星星一样的 雪花做的。
• 4.3图文并茂, 乐在其中 • Under blue sky,the horses are running
freely on the grasslands .
• 蓝蓝的天,青青的草,马儿在草原上哒哒 地赛跑.......
• 4.4跨文化转移
• As timid as a rabbit 胆小如鼠 • 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 • Red 中国代表喜庆,西方代表暴力 • Cowboy 中国代表悠闲,西方代表冒险 • Dog 中国代表鄙视,西方代表同情 • Dragon 在中国代表高贵,在西方代表凶恶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中文翻译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读易懂:儿童文学的翻译应该尽量让孩子们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词汇,避免使用生僻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式。

2.保留原作情感和风格:翻译应该尽量保留原作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原作中的情感和意境。

3.语言生动活泼:儿童文学翻译应该使用生动活泼的词语和句式,使
得故事更加吸引人,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4.适应目标文化:翻译应该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调整,
确保故事内容和文化背景的契合性,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5.尊重原作:翻译应该尊重原作的意图,不随意改动故事内容和情节,保持对原作的忠实性。

6.科学普及:对于涉及科学、数学等知识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应该
保持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注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解释相关概念。

7.多元文化表达:对于涉及多元文化的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应该尊重
和保留原作中的多元文化元素,让读者能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晓畅”的原则——以《勇敢的船长》三个译本为例

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晓畅”的原则——以《勇敢的船长》三个译本为例
北 京第 二 外 国语 学 院学 报
2 0 1 4 年 第4 期
( 总第2 2 8 期)
儿童文学翻译应坚持 “ 晓畅"的原则
以《 勇敢 的船长 》三个译本 为例



允 。
天津 3 0 0 3 8 7 ;
( 1 .天 津商 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 0 0 1 3 4 ; 2 .天 津师范 大学文 学院 3 .北京 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0 0 0 8 9)
l a n g u a g e ,wh i l e v i v i d ,c l e a r a n d s mo o t h l a n ua g g e wi l l g r e a t l y b e n e it f t h e m. I t i s h e l d t h a t t h e p i r n c i p l e o f“ c l a r i y t nd a s mo o t h n e s s ’ ’i n
l i t e r a ur t e p l a y s a v i t a l r ol e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hi l re d n ’ S la n g u a g e . Awk wa r d a nd s t r a n g e e x pr e s s i o ns i n t r ns a l a t i o n wi l l p ol l u t e t h e i r
On t he Pr i nc i pl e o f“ Cl a r i t y a nd Sm o o t hne s s ’ ’ i n t h e Tr a n s l a t i o n o f Chi l dr e n’ S Li t e r a t ur e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文本的英译翻译策略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话更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童话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反映生活,从而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受大量译入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影响,中国儿童文学被正式提出,作为独立的文学领域被探索和发展,普遍称之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

但相比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受到的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国内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都基于译入的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上。

少量优秀的国内儿童文学作品大多被忽略,更鲜有涉及本土作品英译输出。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范畴。

儿童文学的翻译也参照遵从文学翻译原则。

但由于儿童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被边缘化,受到的关注度低,译者在翻译时很少考虑到此类读者群的特点及其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的翻译一直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标准。

事实上,儿童文学的翻译在其主题,结构与语言风格上都与成人文学大有不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牢翻译的所有要素。

在此基础上,本土作品的英译输出才有可能。

笔者认为,儿童文学的翻译应根据翻译的具体文本,读者群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制定具体的翻译策略。

一、儿童文学文本翻译的选择标准儿童文学当然是文学。

但儿童文学有其自身特点:“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陈子典,2003:43)。

尽管此类作品的受众是儿童,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却是由成人来完成的。

在儿童文学文本的翻译中,译界也遵循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前者要求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且原文文化特色受到目的语的文化规约;后者则要求保留源语语言的形式特色和文化因素(刘艳丽,杨自检,2002)。

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当然无法只遵循其中一種方式进行操作,必须同时考虑到原文和译文,尽最大程度的将二者平衡。

正如杨绛先生曾指出的:“译者是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读者(1998:66)”。

本文将结合译者翻译目的,受众接受和源语文本三方面标准来衡量确立归化异化在儿童文学文本中的翻译应用。

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翻译规范研究

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翻译规范研究

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翻译规范研究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翻译规范研究引言: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翻译规范研究也日益重要。

儿童文学作为培养孩子们阅读兴趣和想象力的重要载体,其翻译涉及到文学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平衡。

因此,深入研究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翻译规范,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儿童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翻译准则1. 保持原作风格和语言:儿童文学作品常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儿童喜爱的表达方式。

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以保持原作的魅力和真实性。

2. 遵循读者年龄差异:儿童文学涵盖了0-18岁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体。

翻译时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和语言理解能力,选取合适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确保作品易于理解和接受。

3. 保持情感表达的连贯性:儿童文学常涉及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翻译过程中,要准确传达原作中的情感表达,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和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让读者产生共鸣。

二、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特点及规范研究1. 母语文化背景的考虑: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母语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着文化差异,翻译前应对作品进行充分了解和研究,以确保翻译后的作品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2. 语言的多样性:儿童文学作品中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语言形式,如儿歌、谜语和口头语言等。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作中的多样语言形式,确保作品的趣味性和魅力。

3. 平衡教育与文艺性: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教育性与文艺性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时要注重作品的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并在保持故事情节和主题完整性的同时,确保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三、儿童文学汉译作品的翻译策略1. 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选择:归化策略指将原文译为符合目标语言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形式,使读者更易接受和理解。

异化策略则保持原文的异国情调和独特表达方式,强调文化差异。

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英译汉翻译策略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细致入微的翻译策略来确保原作的精神和魅力在翻译中得以保留。

以下是一些可以应用于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
1.保持语言简洁明了:在翻译儿童文学时,应避免使用过于繁琐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儿童读者往往对简单清晰的语言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因此译者应力求保持原作的简洁性。

2.准确传达情感:儿童文学往往通过情感表达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传达故事的主题。

翻译者应致力于准确传达原作中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能够体会到故事中的各种情感。

3.考虑文化背景:儿童文学通常涉及特定文化背景的元素,如传统习俗、民间故事等。

翻译者需要了解这些文化背景,并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来传达这些元素,以确保读者在阅读翻译作品时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元素。

5.平衡文字的直译和意译:在翻译儿童文学时,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平衡直译和意译的使用。

有时,在保持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同时,直译可能更适合。

而在其他情况下,由于文化差异或语言难以准确传达一些含义,意译可能更为恰当。

6.清晰表达角色和对话:儿童文学中的角色和对话是故事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者应确保角色个性在翻译中得到准确传达,并使对话内容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7.注重儿童读者的接受程度:翻译者应考虑到目标读者群体的年龄和背景,确保翻译作品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兴趣。

这也包括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式,以及调整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

总之,儿童文学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对目标读者的了解。

通过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翻译者可以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同时,让儿童读者能够享受到优秀的翻译作品带来的乐趣。

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标准

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标准

论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标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非常重要且有难度的工作。

它需要译者充分了解儿童的语言特征,翻译时首先,要做到译文内容准确表达原著内容;其次,翻译时要让文章语言流畅简短增加其可读性;最后,在翻译的过程中增加文章的文学性。

标签: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儿童文学是一个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最早接受到的文学内容。

它的对象是最为天真单纯的儿童,儿童文学的内容是人生学习的起点。

优秀的儿童文学会让人永远记住,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哈利波特等等。

因此,将优秀的儿童文学翻译过来变成了至关重要的工作。

一、语言内容准确语言内容准确是儿童文学翻译中最为基本的原则。

翻译者应该对原文信息的准确表达,其中包括对原文客观环境的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准确表达。

译文和原文应当是有内在关联的,缺乏准确性或者大量删改原著的“翻译”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翻译。

在翻译优秀的儿童文学时更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会破坏文章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文章中应有的真、善、美的含义就无法表达。

译者在对语言进行翻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有时不能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要联系上下文去判断作品的内在想表达的含义。

以英语作品为例,在英语的表达中常常习惯用大量的it/they/there等词作为指代,这时就需要译者考虑到其真正指代的是什么,有时一句话中出现多个指代词,更需要仔细揣摩。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会出现一词多意的现象,例如always在英语中表示和平时一样,和往常一样,总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当原著用到这个词时,译者就要考虑是事情总是这样,平时就是这样,还是今天总是这样。

在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到词意还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联系上下文考虑语言的逻辑性。

二、语言文字的可读性强可读性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儿童文学的可读性与成人文学不同,它要求适应于儿童的心理特征,语言特征,简洁、流畅、朗朗上口。

儿童文学理论家May Hill Arbuthnot认为,在儿童文学中,词语应该意义饱满、读来顺畅、听之悦耳。

儿童文学翻译浅析

儿童文学翻译浅析

儿童文学翻译浅析摘要:本文以杨静远的《杨柳风》译本为例,探讨上述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指出一篇成功的儿童翻译,应该真正为儿童所喜爱,并忠实于原文,富有童趣。

译者需努力使译作的语言既规范又符合儿童特点,即准确、简明、生动、悦耳。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杨柳风原作精神童趣注释一、引言翻译研究者对于儿童文学翻译有着不同的理解。

严维明曾提出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四种手段,包括:1.译出童味;2.化难为易;3.多加停顿,多用短句;4.注意逻辑。

在翻译儿童作品时,要深刻体会儿童心理,用儿童所能喜爱的,接受的语言来营造一个美妙的世界。

二、《杨柳风》的介绍(一)原作《杨柳风》是肯尼恩·格雷厄姆的代表作。

故事虽不离奇却很有趣。

在风光旖旎的泰晤士河畔,住着四个要好的朋友——憨厚的鼹鼠,机灵的河鼠、狂妄自大的蟾蜍,老成持重的獾。

财大气粗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蟾蜍,迷上了开汽车,车祸不断,受到朋友们的责难和管束。

一次,他偷了一辆汽车,被捕入狱,在狱卒女儿的帮助下,化妆洗衣妇逃出监狱,历经险情和磨难,在三位朋友的帮助下,夺回了被野林动物侵占的庄园,并从此改邪归正。

(二)译作《杨柳风》与中国渊源不浅,早在1930年,周作人便发表关于《杨柳风》的介绍文章,称其“写得很美”。

之后有很多学者的译本,其中评价最高的也许是杨静远女士翻译的《杨柳风》,杨译文的《杨柳风》老少皆宜、语言美丽,无论在辞藻的选用,意境的塑造,精神层面的把握都最接近原著。

三、《杨柳风》的翻译赏析(一)原著精神面的理解题目的翻译:先说说书名的翻译。

现在“柳林风声”这个名字在大众出版物中好像用得更普遍一些,而杨静远先生将其译为《杨柳风》,沿用周作人的译名,既符合书作者风雅的文笔,又别有”吹面不寒杨柳风”式的与自然相和谐的意韵和温雅的气质,体现了原作的神韵。

(二)富有童趣1.选词1.1选词浅显易懂。

由于儿童知识面具有一定局限性和心理发展的不完全性,译文采用的词要力求简单,亲切,好懂并且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卜的任何人,因此从广义上讲,儿童文学是幼儿文学(3-6岁)、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7岁)的总称,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主要类型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等。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1.教育性。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的情感可得到熏陶,小良的行为可得到矫正,同时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辨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人格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重教育性。

2形象性。

形象性是儿童文学作品有别于成人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中各式各样的形象应容易被接受。

儿童年龄越小,作品越要重视形象性。

无论是儿童故事还是诗歌作品,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人物性格的表现上都要注重富于动作性,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3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儿童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并得到快乐的体验。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主要来源于兴趣,复杂的小易理解的内容很难对儿童产生吸引力。

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都要考虑其趣味性,失去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对儿童起小到千日可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故事性。

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儿童的主要原因在于故事的生动有趣。

任何形式的儿童文学里而都会有个主人公,因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这个主人公小一定非得是人,也可是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无生命的物品,这史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看到的优质的儿童文学很少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而是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它不仅具有娱乐和教育的功能,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扩展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

然而,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并不容易,因为翻译者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文化背景等。

从语域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分为三个层面:词汇、语法和语篇。

儿童文学作品的词汇量较为丰富,且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关键词汇,尽可能保留原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

例如,在翻译动物故事时,应避免将动物用“它”来代替,而应尽量使用目标语言中对应的动物代词,以更好地传达原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象。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法较为简单明了,常用简单句和复合句,且常常使用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原文的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尽可能在目标语言中重现这些特点。

例如,在翻译故事情节发展时,可以使用时间副词来描述事件的顺序和速度,如“突然”、“慢慢地”等,以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和表现力。

儿童文学作品的语篇连贯性较强,每个段落和句子之间都有密切的。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原文的语篇结构,尽可能在目标语言中重现这种结构。

例如,在翻译故事时,应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避免出现逻辑上的漏洞和错误。

还需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以保证语篇的连贯性和通顺性。

总之从语域角度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可知这并不容易需要译者在词汇、语法和语篇三个层面上进行准确的转换同时考虑原文和译文的文化背景并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最终呈现出一部能反映原文特色又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

在翻译领域中,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语域再现和译者的虚拟社会角色扮演显得尤为重要。

语域,简单来说,就是指语言使用的领域或语境,它的再现能够让译文在目标语言读者中产生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感受和反应。

而译者的虚拟社会角色,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原文的内涵。

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

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原则作者:郑晓莉来源:《考试与评价》2016年第10期【摘要】儿童文学翻译应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特殊群体性,在遵循文学翻译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应坚持儿童本位原则、归化为主,结合异化的原则,以及采用适当手段再现童趣的原则。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本位童趣一、儿童文学翻译的特点儿童文学翻译归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它应遵循文学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

同时,儿童文学翻译又有其区别成人文学翻译的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特定目标读者群是儿童。

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都有限。

第二,儿童文学原作读者与译入语读者存在巨大的语言文化差异,使儿童读者更依赖译者帮助他们克服这种差异。

第三,相对于成人文学翻译,儿童文学需要译者要用更多的翻译手段弥补其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方面的损失。

针对这三个特点,在从事儿童文学翻译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二、儿童本位原则儿童文学翻译中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儿童本位原则,即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

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曾说,“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讲注定是为接受者而设定的。

”译者根据读者对象拟定翻译原则也是很多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的共识。

如半个多世纪前的西奥多。

塞弗里就根据译文的不同目的和要求,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奈达在Translating Meaning 中提到“12岁孩童的文本构建与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成人的文本构建是完全不同。

”这些都要求译者在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时,除了要准确传递原文意思之外,还要使译文符合儿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一切以儿童看得懂,喜欢看为原则,即“儿童本位原则”。

这一原则的体现可通过以下三个层面即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修辞层面来实现。

首先,在语音层面上,选词应富有节奏韵律。

如大家都熟悉的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其次,在词汇层面,注意选词的类型。

实体词、语气词、感叹词、叠词等具有口语色彩的词会使译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有利于渲染气氛和加强语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从而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目的论”关照下的儿童文学翻译-6页word资料

“目的论”关照下的儿童文学翻译-6页word资料

“目的论”关照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一提到儿童文学翻译,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认为译者只要用浅显易懂的词语,短句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事实上,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比之成人文学的翻译有过之而无不及。

儿童文学的翻译应遵循文学翻译的规律,但又有其特殊性,译者要不忘自己是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不忘译作的读者是孩子。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

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在心里发育水平,知识经验,文化修养,人生阅历,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

6至12岁的儿童已经不再依赖于直接的视觉接触,他们能够通过事物具体的表面现象进行抽象的思考。

一般说来他们已经掌握了母语的基本句法,掌握了不少词汇。

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立场上,用儿童观点去透视全文,用童心去鉴赏,以儿童语言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儿童文学情趣,再现原作思想。

一、目的论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家Reiss、Vermeer和Nord等从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出发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准则”:“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简而言之,就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手段’。

”(Reiss and Vermeer 1984: 101; 转引自Nord 2001: 29)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等值”或“等效”的翻译观,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译学界的“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异化”与“归化” 的二元对立。

该理论认为: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或者采用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翻译策略。

而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并非是看它对原文的等值程度(equivalence,包括功能等值),而是看它对于翻译目的的“适宜性(adequacy)”,即是否有助于在译语情境中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

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

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

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儿童文学的翻译应在在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进行,以达到真正服务于儿童读者的目的。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翻译目的论的内容,接着简述了儿童文学的特点,最后讨论了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标签: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1.引言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而言,目的论是个重大的突破。

目的论着重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并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

翻译目的论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即“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

其中决定翻译的首要因素是“目的原则”。

儿童文学的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部分,但是常常被人们忽视。

事实上,同成人文学翻译比较起来,译给儿童们看的童话更有难度。

儿童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定的目标读者,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应该重视这一特点。

目的论指出,同一原文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可以不同的译文,所以目的论适合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

2. 目的论长期从事翻译研究和语言的汉斯·威密尔教授是目的论的奠基者。

他认为,结果决定方法,翻译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法则就是目的原则。

目的论其他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连贯性原则和忠诚性原则。

根据连贯性原则的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的连贯,即译文的接受者必须能够理解译文,并且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以及目的语的文化中要有意义;相对于连贯性原则,忠诚性原则要求原文与译文之间要有语际的连贯,即译文要忠实于原文。

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的目的决定了忠实性的程度。

(吴文安,2003)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其他两个原则要从属于目的原则,并且,忠诚性原则要从属于连贯性原则。

目的决定一切,如果目的原则要求原文和译文的功能不同,那么忠诚性原则则被弃用。

所以,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决定翻译的最首要的法则,是翻译所要遵循的最终的、唯一的法则。

(钟伟合、钟钰,1999)3.儿童文学特点儿童文学是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的翻译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翻译,尽管儿童文学的译者都是成年人,但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都要尽量的贴近儿童的理解水平以及他们的思维特征,尽量的少受成人认知水平和思维的干扰和影响。

unit 11儿童文学翻译

unit 11儿童文学翻译
掉啊,掉啊,掉啊!这一跤怎么一辈子摔 不完了嘛! ---赵元任译
So while the children swam and played and splashed water at each other, Wilbur amused himself in the mud along the edge of the brook, where it was warm and moist and delightly sticky and oozy. ---Charlotte’s Web 因此,当两个朋友有用、玩耍、用水你泼我我泼你 时,威尔伯就待在可变的烂泥里自得其乐,烂泥 暖和,湿嗒嗒的,黏黏呼呼,舒服极了。 --任溶溶译
儿童文学翻译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 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 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 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
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 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 总称。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指广义而言,它 是幼儿文学(3-6)、儿童文学(6-12)、少 年文学(12-17)的总称。
他把它打开,然后又发出一声长得出奇的叹息,里 面包着的竟是他那壁炉薪架上的铜把手。这最后 一根羽毛终于压垮了骆驼的背。(西方谚语,意 思是一系列打击使人无法承受) --朱建迅译
--再现童趣,激发想象
In another moment down went Alice after it, never once considering how in the world she was to get out again. ---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翻译原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根据《儿童权利公约》中的规定,儿童是指18岁以卜的任何人,因此从广义上讲,儿童文学是幼儿文学(3-6岁)、儿童文学(6-12岁)、少年文学(12-17岁)的总称,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适合各个年龄段儿童阅读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主要类型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等。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教育性。

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的情感可得到熏陶,小良的行为可得到矫正,同时还能够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和自我辨识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育以及人格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儿童文学特别注重教育性。

2形象性。

形象性是儿童文学作品有别于成人文学作品的主要特点之一。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中各式各样的形象应容易被接受。

儿童年龄越小,作品越要重视形象性。

无论是儿童故事还是诗歌作品,在人物的心理活动及人物性格的表现上都要注重富于动作性,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3趣味性。

儿童文学的趣味性可以使儿童通过轻松有趣的故事情节明白一些深刻的道理并得到快乐的体验。

儿童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主要来源于兴趣,复杂的小易理解的内容很难对儿童产生吸引力。

因此无论什么形式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都要考虑其趣味性,失去趣味性的文学作品对儿童起小到千日可潜移默化的作用。

4.故事性。

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儿童的主要原因在于故事的生动有趣。

任何形式的儿童文学里而都会有个主人公,因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这个主人公小一定非得是人,也可是动物、植物甚至是一些无生命的物品,这史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看到的优质的儿童文学很少用大量的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而是借助有趣的故事情节。

二、儿童文学的语言特点
1语言简洁易懂。

文学作品应向儿童展现丰富多样的语言现象,但是因为儿童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理解复杂的语言,)听以,优秀的儿童文学的语言总是在简洁清晰、通俗易懂的基础上展现语言的多样性。

比如在安徒生童话《约翰奈斯的故事》里,约翰奈斯的父亲去世后,约翰奈斯很伤心,爬在父亲的尸体上睡着后做了个梦,故事里对这个奇怪的梦是这样描述
的:“他在梦中看到太阳和月亮都向他问候,看到他父亲的身体很健康,有说有笑,这时一位头戴金色土冠的姑娘向他伸出了手,约翰奈斯的父亲说:‘瞧,你得到了一位全世界最美的姑娘。

’他高兴的跳了起来,于是他醒了。

”这段描述语言朴素,句式简单,却将这个奇怪的梦描述的非常生动。

儿童通过阅读知道约翰奈斯很想念父亲,又会好奇他会不会真的遇上个世界上最美的姑娘,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想象。

2.形象生动有趣。

儿童文学的语言不仅要简洁易懂,更要形象生动。

只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激发其想象力。

例如故事《豌豆上的公主》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大街上灯火通明,人们都在高兴的聊天,乘凉,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紧接着可怕的暴风雨来了,厚厚的云层里闪过耀眼的闪电,巨大的雷声轰隆隆的滚来滚去,就像是一个巨人在天上奔跑,人们纷纷跑回家,关好门窗,准备在雨声的陪伴卜美美的睡上一觉。

”这段形象生动的描写让儿童对此情此景产生清楚、准确的印象,仿佛身临其境。

3.优美动听,富于想象。

儿童文学必须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并且留有想象空问,这样儿童才愿意读、愿意看。

语言学家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
一种“语言结构的敏感h}”,这种敏感性主要体现在儿童对词语排列、语言的声音、节奏、重复和语言词语节拍等方面。

比如儿童诗歌《小鸭爱说大话》:“小鸭呷呷,爱说大话,嘴能唱歌,脚能画画。

画把雨伞,没有伞把,唱歌跑调,呀呀呀呀。

”此儿歌用词浅显,节奏轻快,韵律十足,朗朗上口,深得儿童喜爱。

三、目的论
“功能目的论”,又称功能翻译理论,是指“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是一种翻译评价的新模式。

“目的论”最早在1971年由德国学者莱斯提出,此后又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目的论在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拓展,如1984年费米尔指出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应该是译文在译入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预期功能,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功能对等;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学者克利斯蒂安·诺德提出译文和原文的联系主要取决于译文在译文语境中的功能,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中哪些内容该保留、哪些改删减、哪些需改写等都取决于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功能目的论的优越之处就在于无论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不同的语境下功能是否一致,在翻译的过程中都可根据译文的语境因素及预期要达到的目的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法。

翻译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目的准则指译者在翻译前必须明确译文在译入语读者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连贯准则是在目的准则的基础上,译文尽量保持语义及语境连贯,保证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忠实准则是指无论原文语篇与译文语篇在功能上一致与否,翻译时必须考虑原文与译文语篇之间的对应关系。

翻译过程中,以目的准则为基础,做到忠实准则服从于连贯准则。

四、目的论指导下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
1.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而翻译。

目的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在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始终要明确译入语的读者是儿童。

儿童文学的语言必须简洁、形象、生动,这就是儿童文学翻译在语言上要达到的目的。

在儿童文学英翻汉的过程中,译者为达到此目的,在语言的使用上可多使用儿童口语、儿化音、用实体词解释抽象概念,或使用拟声词、语气词感叹词等,尽量使用简单句型。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是一首经典的英语儿歌,其欢快的旋律以及朗朗上口的歌词深得儿童的喜爱。

2.清除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

根据目的论的准则,翻译目的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翻译策略。

任何形式的儿童文学都具有教育性。

教育性在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主要体现是其所传播的异国文化特色和情调。

为了达到此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清除语言障碍,克服文化差异,在不失童趣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及异国风情,让儿童通过文学作品了解异国风土人情,拓展其知识面。

3.准确再现童趣,激发创造想象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下所产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交际功能。

根据目的论,原文语篇和译文语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交际功能无论相同与否,在翻译过程中都要根据译入语的语境及预期要达到的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所以对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童趣内容的处理尽量采用归化。

儿童文学翻译家任溶溶先生曾经说:“儿童文学翻译有一个特点,就是读者对象}一分明确,是孩子。

而且不是笼笼统统的孩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还要分幼儿、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

”儿童文学翻译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以儿童为中心。

要真正做好儿童文学翻译工作,在了解作品本身的同时,更要了解各个年龄段的儿童特点以及其文学基础,根据翻译原则及预期要达到的交际目的选择最佳的翻译策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