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及其发展历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金融及其发展历程
作者:陶旭王国松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0期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快捷安全的移动支付的需求不断增加,移动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并获得各方关注。本文关注移动金融一路走来的步伐,先是介绍何为移动金融,并以此为切入点,主要研究移动金融在国际市场及国内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移动金融发展历程特点
一、引言
通信科技的进步及商业模式的更新为移动金融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局面,移动金融作为一个新型的融合产业,正吸引着大波金融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加入到这一个市场,分一瓢羹。移动金融不仅可以利用无线网络的优势,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丰富多彩的产品和服务,而且还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发展诉求,为整个移动金融产业链创造增值服务。
无线网络的普及,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移动金融拉出了纵向整合的帷幕,开始了新一轮以智能化、平台化、服务化去中介化为核心的市场革新。移动金融业态的崛起,必将带领传统金融模式向智能信息化与移动网络化并重的新模式转型。
二、移动金融及其特点
移动金融是指采用移动终端、无线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社交网络等移动互联应用的运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对外提供金融产品、服务及其他增值业务的金融服务业态。
根据移动金融模式承载的技术和本身产业特色来看,其特征可归纳为:
第一,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是移动金融得以运转的技术工具,每一个金融数据都是代表着一笔实在的金融交易。移动金融将线下的金融服务搬上移动网络平台,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节约交易成本。
第二,网络化,移动金融业务依赖于移动网络技术,有着网络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因而产生网络效应与外部性、经济规模性及编辑收益递增等特征。
第三,创新性,移动金融是经济与科技发展、金融数字化信息化的产物,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其发展与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服务智能化、柔性化,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动创新发展。
第四,横向跨越,移动金融涉及多个产业,产业相关性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从电信业或是金融业衍生出来的,而是要将其看做一个新型产业,一个综合多行业的产业链,相比于传统产业,移动金融产业链科技含量更高,产业附加值更大。
三、移动金融在国际的发展历程
(一)移动金融萌芽阶段
移动金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随着GSM的应用,用户通过银行账户直接在互联网上或者移动互联网上向600家商店支付货款,只是简单的输入用户名、密码还有TAN就可以完成交易了,这是一种基于SSL(加密套接字层协议)的解决方案,就是移动支付的雏形。1984年芬兰用户就开始使用这种付款方式,这也是线上银行首次被引入市场。
(二)移动金融普及阶段
1992年,芬兰Merita银行率先推出移动银行业务,允许客户通过GSM网络支付账单,1997年开始,英国Barclay银行与Cellnet进行了关于移动银行业务的合作。用户在一部特殊的手机上拨“Barclay”键,就会受到一份简短的银行声明,用于检查信用卡额度、余额。随后又开通利用短消息检查账户余额及交易等业务。到1999年,有94%的欧洲银行提供了在线银行业务。
(三)移动金融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末,WAP手机的问世,给移动金融带来了新的创新点,移动银行业务开始从短消息向WAP转变。Meritu在结束了与诺基亚合作的8个月试验期后,在1999年10月推出了商用WAP银行业务。IBM与某银行在2000年的第一季度推出基于WAP的移动银行业务。1999年8月,法国电信开始移动网购物的Tti Achat业务,采用带有智能卡识读器的摩托罗拉话机,用户使用这种话机通过Cartes Bancaires(CB)公司付款。用户将自己的CB传输到一家参与业务的银行,银行为用户的移动电话提供一个虚拟的钱包,可支付所有移动商务交易的费用。
(四)移动金融百花齐放阶段
在美国,移动用户越来越将手机视为全方位生活管理的核心,人们对财务管理的灵活性、控制力、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位于德克萨斯的USAA银行利用手机的摄像头完成对支票的识别和入账,实现了支票的完全电子化。在英国,英国付款委员会决定,到2018年,将逐步结束使用支票付款,同时积极推动电子、手机等其他付款方式。韩国的三星
和LG在全球手机制造商中处于领先地位,韩国主要移动运营商SKT、KTF和LGT技术储备雄厚、移动设施先进,运营商与商业银行协作发展手机近场支付。
移动支付大势所趋,未来电子付款将朝着无线付款的方向发展,手机银行模式的发展空间广阔。其他机构也推出各类移动证券、移动保险、移动理财等,出现了不设立物理网店只在线上的移动证券经纪公司和移动保险超市。
四、移动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兴起,国内银行摸索式地推出手机银行,并开始在一些地区试点开展移动支付业务。
纵观我国移动金融的发展情况,大致也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移动金融萌芽阶段
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移动金融萌芽,该时期主要特点:日本韩国尝试移动支付模式的成功,激发我国也开始探索着发展相关业务。国内通信运营商开始推出一些移动支付业务,如图铃下载等,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加之经验不足,这些业务在国内发展缓慢。
(二)移动金融起步阶段
2005~2007年间,技术进步使得移动支付更安全便捷,移动支付所依赖的物理环境持续改进,用户规模扩大,市场接受程度提升,市场环境越发优越。金融机构开始与移动运营商合作,多角度开展移动金融业务的创新。
该阶段主要特点:1、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普及为移动金融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2、网络环境与通信环境有所改善;3、金融机构开始与移动运营商合作。
(三)移动金融发展阶段
2007~2009年间,产业环节和参与主体增多,对移动金融商业模式的探索逐步增加。这一阶段,移动金融模式的主导者一直未出现,参与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实力较有限,产业合作发展缓慢。客户体验差、交易安全性差、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但因人们消费需求和商业发展的拉动,移动金融产业规模急速扩大。
该阶段主要特点:1、产业参与主体增多,但定位不清晰,商业模式混乱;2、产业价值链不完善,无统一的技术标准,市场发展缓慢;3、信用安全保障问题未得解决,服务不够丰富,客户体验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