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1)

合集下载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证线线平行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证线线平行
A D1 A1 B1 D B C1
C

a:
方法三:同垂直于一个平面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a 推理过程: a // b b
一如何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
方法四:同平行于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a b c
a // c 推理过程: a // b b // c
方法演练1:
一如何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
方法一: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a // 平面 推理过程: a 平面 a // b b

b
a

一如何证明直线与直线平行:

方法二:面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 推理过程: a b // a b
P
已知: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点 P 是平面 ABCD 外一点, M 是 PC 的中点,在 DM 上取一点 G, 过 AP 和 G 作平面交平面 BDM 于 GH,A 求证:AP∥GH (提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M D H G C
O
B
方法演练2:
在长方体 ABCD A1 B1C1 D1 中, 证明 BD // B1 D1 。 (面面平行)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

1. 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αβαγβγ//,// ==⇒⎫⎬⎭a b a b面面平行性质线面平行性质a ab a b////αβαβ⊂=⇒⎫⎬⎪⎭⎪面面平行性质1αβαβ////a a ⊂⇒⎫⎬⎭面面平行性质αγβγαβ//////⎫⎬⎭⇒2.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a a OA a PO a PO a AO⊂⊥⇒⊥⊥⇒⊥αα在内射影则面面垂直判定线面垂直定义l a l a⊥⊂⇒⊥⎫⎬⎭αα面面垂直性质,推论2αβαββα⊥=⊂⊥⇒⊥⎫⎬⎪⎭⎪ b a a b a , αγβγαβγ⊥⊥=⇒⊥⎫⎬⎪⎭⎪ a a面面垂直定义αβαβαβ =--⇒⊥⎫⎬⎭l l ,且二面角成直二面角3. 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面面∥面面平行判定2 面面平行性质3a b a b //⊥⇒⊥⎫⎬⎭ααa b a b⊥⊥⇒⎫⎬⎭αα//a a ⊥⊥⇒⎫⎬⎭αβαβ//αβαβ//a a ⊥⊥⎫⎬⎭a4. 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

”5. 唯一性结论:二、三类角1.三类角的定义:(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 (时,∥或)θαα=︒⊂0b b(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2. 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 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 (2)证明其符合定义; (3)指出所求作的角; (4)计算大小。

(三)空间距离: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三角形中求解。

求点到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求之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面面距离都可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方法归纳小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 ,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 ,则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a与直线b,则a//b 。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A内存在一条直线b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1.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2.两线平行的证明方法内容图形数学语言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直线初中知识在确定为平面图形的前提下,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中位线推证平行(中位线是常用知识点)公理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a∥bb∥c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aa a llαβαβ⎫⎪⊂⇒⎬⎪=⎭内容图形数学语言定义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它们平行线面平行的判定若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它与这个平面平行ααα////aabba⇒⎪⎭⎪⎬⎫⊄⊂两面平行的性质若两平面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βαβα////aa⇒⎭⎬⎫⊂aαβl=>a∥c两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baba ////⇒⎪⎭⎪⎬⎫==γβγαβα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aba//⇒⎭⎬⎫⊥⊥αα3.两面平行的证明方法内容图形数学语言定义若两个平面无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两面平行的判定若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βαααββ//,//,//⇒⎪⎭⎪⎬⎫=⊂⊂Obababa两面平行的判定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βαγβγα//////⇒⎭⎬⎫线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βαβα//⇒⎭⎬⎫⊥⊥llαβ内容图形数学语言定义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垂直线面垂直的判定若一条直线垂直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这条直线垂直这个平面。

ααα⊥⇒⎪⎭⎪⎬⎫=⊂⊂⊥⊥aOcbcbcaba,,两面垂直的性质两平面垂直,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它们的交线,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βαβαβα⊥⇒⎪⎭⎪⎬⎫⊥⊂=⊥alaal,,两面平行的性质两平面平行,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则这条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αββα⊥⇒⎭⎬⎫⊥ll//两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αα⊥⇒⎭⎬⎫⊥baba//5.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内容图形数学语言定义若二面角的平面角为90度,则这两个平面垂直两面垂直的判定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考点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如果表示非零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与直线l平行或重合,则称此向量a为直线l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a,则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 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 l∥αn⊥m⇔n·m=0 l⊥αn∥m⇔n=λm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α∥βn∥m⇔n=λm α⊥βn⊥m⇔n·m=0【考点突破】考点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例1】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 =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证明:PQ∥平面BCD.[解析]法一如图,取BD的中点O,以O为原点,OD,OP所在射线分别为y,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知,A(0,2,2),B(0,-2,0),D(0,2,0).设点C的坐标为(x0,y0,0).因为AQ→=3QC →, 所以Q ⎝ ⎛⎭⎪⎫34x 0,24+34y 0,12.因为M 为AD 的中点,故M (0,2,1). 又P 为BM 的中点,故P ⎝ ⎛⎭⎪⎫0,0,12,所以PQ→=⎝ ⎛⎭⎪⎫34x 0,24+34y 0,0. 又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a =(0,0,1),故PQ →·a =0. 又PQ ⊄平面BCD , 所以PQ ∥平面BCD .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F ,使得DF =3FC ,连接OF ,同法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 ,B ,C 的坐标,设点C 坐标为(x 0,y 0,0).∵CF→=14CD →,设点F 坐标为(x ,y ,0),则 (x -x 0,y -y 0,0)=14(-x 0,2-y 0,0), ∴⎩⎪⎨⎪⎧x =34x 0,y =24+34y 0,∴OF→=⎝ ⎛⎭⎪⎫34x 0,24+34y 0,0 又由法一知PQ→=⎝ ⎛⎭⎪⎫34x 0,24+34y 0,0, ∴OF→=PQ →,∴PQ ∥OF .又PQ ⊄平面BCD ,OF ⊂平面BCD , ∴PQ ∥平面BCD .【类题通法】1.恰当建立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须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对点训练】如图所示,平面P AD ⊥平面ABCD ,ABCD 为正方形,△P AD 是直角三角形,且P A =AD =2,E ,F ,G 分别是线段P A ,PD ,CD 的中点.求证:PB ∥平面EFG .[解析] ∵平面P AD ⊥平面ABCD ,且ABCD 为正方形, ∴AB ,AP ,AD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2,2,0),D (0,2,0),P (0,0,2),E (0,0,1),F (0,1,1),G (1,2,0).法一 ∴EF→=(0,1,0),EG →=(1,2,-1),设平面EFG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EF →=0,n ·EG →=0,即⎩⎨⎧y =0,x +2y -z =0,令z =1,则n =(1,0,1)为平面EFG 的一个法向量,∵PB→=(2,0,-2), ∴PB→·n =0,∴n ⊥PB →, ∵PB ⊄面EFG , ∴PB ∥平面EFG .法二 PB→=(2,0,-2),FE →=(0,-1,0),FG→=(1,1,-1).设PB →=sFE →+tFG →, 即(2,0,-2)=s (0,-1,0)+t (1,1,-1),∴⎩⎨⎧t =2,t -s =0,-t =-2,解得s =t =2. ∴PB→=2FE →+2FG →, 又∵FE→与FG →不共线, ∴PB→,FE →与FG →共面. ∵PB ⊄平面EFG , ∴PB ∥平面EFG .考点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例2】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 =∠BCD =90°,AB =BC =PB =PC =2CD ,侧面PBC ⊥底面ABCD .证明:(1)P A ⊥BD ;(2)平面P AD ⊥平面P AB .[解析] (1)取BC 的中点O ,连接PO ,∵平面PBC ⊥底面ABCD ,△PBC 为等边三角形, ∴PO ⊥底面ABCD .以BC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过点O 与AB 平行的直线为y 轴,OP 所在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不妨设CD =1,则AB =BC =2,PO = 3.∴A (1,-2,0),B (1,0,0),D (-1,-1,0),P (0,0,3). ∴BD →=(-2,-1,0),P A →=(1,-2,-3). ∵BD →·P A →=(-2)×1+(-1)×(-2)+0×(-3)=0, ∴P A →⊥BD→,∴P A ⊥BD . (2)取P A 的中点M ,连接DM ,则M ⎝ ⎛⎭⎪⎫12,-1,32.∵DM →=⎝ ⎛⎭⎪⎫32,0,32,PB →=(1,0,-3),∴DM→·PB →=32×1+0×0+32×(-3)=0,∴DM→⊥PB →,即DM ⊥PB .∵DM →·P A →=32×1+0×(-2)+32×(-3)=0, ∴DM →⊥P A →,即DM ⊥P A .又∵P A ∩PB =P ,∴DM ⊥平面P AB . ∵DM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P AB . 【类题通法】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2.用向量证明垂直的方法①线线垂直:证明两直线所在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即证它们的数量积为零.②线面垂直: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共线,或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③面面垂直: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或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向量表示.【对点训练】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为2,D 为CC 1的中点.求证:AB 1⊥平面A 1BD .[解析] 法一 设平面A 1BD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m 的方向向量为m .由共面向量定理,则存在实数λ,μ,使m =λBA 1→+μBD →.令BB 1→=a ,BC →=b ,BA →=c ,显然它们不共面,并且|a |=|b |=|c |=2,a ·b =a ·c =0,b ·c =2,以它们为空间的一个基底,则BA 1→=a +c ,BD →=12a +b ,AB 1→=a -c , m =λBA 1→+μBD →=⎝ ⎛⎭⎪⎫λ+12μa +μb +λc , AB 1→·m =(a -c )·⎣⎢⎡⎦⎥⎤⎝ ⎛⎭⎪⎫λ+12μa +μb +λc =4⎝ ⎛⎭⎪⎫λ+12μ-2μ-4λ=0.故AB 1→⊥m ,结论得证.法二 如图所示,取BC 的中点O ,连接AO .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所以AO ⊥BC .因为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平面ABC ⊥平面BCC 1B 1, 所以AO ⊥平面BCC 1B 1.取B 1C 1的中点O 1,以O 为原点,分别以OB →,OO 1→,OA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 (1,0,0),D (-1,1,0),A 1(0,2,3),A (0,0,3),B 1(1,2,0). 设平面A 1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BA 1→=(-1,2,3),BD →=(-2,1,0).因为n ⊥BA 1→,n ⊥BD →, 故⎩⎪⎨⎪⎧n ·BA 1→=0,n ·BD →=0,⇒⎩⎨⎧-x +2y +3z =0,-2x +y =0,令x =1,则y =2,z =-3,故n =(1,2,-3)为平面A 1BD 的一个法向量, 而AB 1→=(1,2,-3),所以AB 1→=n ,所以AB 1→∥n , 故AB 1⊥平面A 1BD .考点三、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3】如图,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 和∠A 1AC 均为60°,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1)求证:BD ⊥AA 1;(2)在直线CC 1上是否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若存在,求出点P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析] (1)设BD 与AC 交于点O ,则BD ⊥AC ,连接A 1O ,在△AA 1O 中,AA 1=2,AO =1,∠A 1AO =60°,∴A 1O 2=AA 21+AO 2-2AA 1·AO cos 60°=3,∴AO 2+A 1O 2=AA 21,∴A 1O ⊥AO . 由于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 平面AA 1C 1C ∩平面ABCD =AC , A 1O ⊂平面AA 1C 1C , ∴A 1O ⊥平面ABCD ,以OB ,OC ,O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1,0),B (3,0,0),C (0,1,0),D (-3,0,0),A 1(0,0,3),C 1(0,2,3).由于BD →=(-23,0,0),AA 1→=(0,1,3), AA 1→·BD →=0×(-23)+1×0+3×0=0, ∴BD →⊥AA 1→,即BD ⊥AA 1. (2)假设在直线CC 1上存在点P ,使BP ∥平面DA 1C 1,设CP →=λCC 1→,P (x ,y ,z ),则(x ,y -1,z )=λ(0,1,3).从而有P (0,1+λ,3λ),BP →=(-3,1+λ,3λ). 设n 3⊥平面DA 1C 1,则⎩⎪⎨⎪⎧n 3⊥A 1C 1→,n 3⊥DA 1→,又A 1C 1→=(0,2,0),DA 1→=(3,0,3), 设n 3=(x 3,y 3,z 3),⎩⎨⎧2y 3=0,3x 3+3z 3=0,取n 3=(1,0,-1),因为BP ∥平面DA 1C 1,则n 3⊥BP →,即n 3·BP →=-3-3λ=0,得λ=-1,即点P 在C 1C 的延长线上,且C 1C =CP .【类题通法】向量法解决与垂直、平行有关的探索性问题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观察猜想,找出点或线的位置,并用向量表示出来,然后再加以证明,得出结论.2.假设所求的点或参数存在,并用相关参数表示相关点,根据线、面满足的垂直、平行关系,构建方程(组)求解,若能求出参数的值且符合该限定的范围,则存在,否则不存在.【对点训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M ,N 分别是棱AB ,AD ,A 1B 1,A 1D 1的中点,点P ,Q 分别在棱DD 1,BB 1上移动,且DP =BQ =λ(0<λ<2).(1)当λ=1时,证明:直线BC 1∥平面EFPQ ;(2)是否存在λ,使平面EFPQ ⊥平面PQMN ?若存在,求出实数λ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析] (1)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已知得B (2,2,0),C 1(0,2,2),E (2,1,0),F (1,0,0),P (0,0,λ),M (2,1,2),N (1,0,2),BC 1→=(-2,0,2),FP →=(-1,0,λ),FE →=(1,1,0),MN→=(-1,-1,0),NP →=(-1,0,λ-2).当λ=1时,FP→=(-1,0,1),因为BC 1→=(-2,0,2), 所以BC 1→=2FP →, 即BC 1∥FP . 而FP ⊂平面EFPQ , 且BC 1⊄平面EFPQ , 故直线BC 1∥平面EFPQ .(2)设平面EFPQ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由⎩⎪⎨⎪⎧FE →·n =0,FP →·n =0,可得⎩⎨⎧x +y =0,-x +λz =0.于是可取n =(λ,-λ,1).同理可得平面PQMN 的一个法向量为m =(λ-2,2-λ,1). 则m ·n =(λ-2,2-λ,1)·(λ,-λ,1)=0, 即λ(λ-2)-λ(2-λ)+1=0,解得λ=1±22. 故存在λ=1±22,使平面EFPQ ⊥平面PQMN .。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推荐文档)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经典3例(推荐文档)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及典例例1:平行类证明 【平行类证明方法总结】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三线间平行的传递性,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梯形的上下底平行,棱柱圆柱的侧棱平行且相等,两平行面被第三面所截交线平行,成比例(相似)证平行等等。

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面外线与面内线平行,两面平行则面内一线与另面平行等等 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面内相交线与另面平行则面面平行,三面间平行的传递性等等。

【例】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所在平面相交于AB ,在AE 、BD 上各有一点P 、Q ,且AP=DQ.求证:PQ ∥面BCE.证法一:如图(1),作PM ∥AB 交BE 于M , 作QN ∥AB 交BC 于N,连接MN, 因为面ABCD ∩面ABEF=AB, 则AE=DB. 又∵AP=DQ, ∴PE=QB.又∵PM ∥AB ∥QN, ∴AE PE AB PM =,BD BQDC QN =. ∴DCQNAB PM =. ∴PM ∥QN.四边形PMNQ 为平行四边形. ∴PQ ∥MN.又∵MN ⊂面BCE ,PQ ⊄面BCE , ∴PQ ∥面BCE. 证法二:如图(2),连结AQ 并延长交BC 或BC 的延长线于点K ,连结EK. ∵AD ∥BC, ∴QKAQQB DQ =. 又∵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ABEF 有公共边AB ,且AP=DQ , ∴PEAPQK AQ =.则PQ ∥EK. ∴EK ⊂面BCE ,PQ ⊄面BCE. ∴PQ ∥面BCE. 例2:垂直类证明 【垂直类证明方法总结】证垂直的几种方法:勾股定理、等腰(边)三角形三线合一、菱形对角线、矩形(含正方形)、90o 、相似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圆直径对的圆周角、平行线、射影定理(三垂线定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例】如图所示,ABCD 为正方形,SA ⊥平面ABCD ,过A 且垂直于SC 的平面分别交SB SC SD ,,于E F G ,,.求证:AE SB ⊥,AG SD ⊥.证明:∵SA ⊥平面ABCD ,∴SA BC ⊥. ∵AB BC ⊥,∴BC ⊥平面SAB . 又∵AE ⊂平面SAB , ∴BC AE ⊥. ∵SC⊥平面AEFG ,∴SC AE ⊥.∴AE ⊥平面SBC . ∴AE SB ⊥. 同理证AG SD ⊥. 例3: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类 【量法解立体几何类公式总结】 基本公式若),,(),,,(222111z y x b z y x a ==,则①212121z z y y x x b a ++=⋅;②222222212121||,||z y x b z y x a ++=++=;③212121z z y y x x b a ++=⋅④222222212121212121,cos z y x z y x z z y y x x b a ++⋅++++>=<夹角公式:.||||cos 2121n n n n ⋅⋅-=θ距离公式:||||||n n AB CD d ⋅== 【例】已知两个正四棱锥P -ABCD 与Q -ABCD 的高都为2,AB =4. (1)证明:PQ ⊥平面ABCD ;(2)求异面直线AQ 与PB 所成的角; (3)求点P 到面QAD 的距离.简解:(1)略;(2)由题设知,ABCD 是正方形,且AC ⊥BD .由(1),PQ ⊥平面ABCD ,故可分别以直线CA DB QP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1),易得(2202)(0222)AQ PB =--=-,,,,,,1cos 3AQ PB AQ PB AQ PB<>==,. 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1arccos3. (3)由(2)知,点(0220)(22220)(004)D AD PQ -=--=-,,,,,,,,设n =(x ,y ,z )是平面QAD 的一个法向量,则00AQ AD ⎧=⎪⎨=⎪⎩,,n n 得200x z x y ⎧+=⎪⎨+=⎪⎩,,取x =1,得(112)--,,n =.点P到平面QAD 的距离22PQ d==n n.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平行题目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的中点.求证:PC∥面BDQ.2、如图(1),在直角梯形P1DCB中,P1D//BC,CD⊥P1D,且P1D=8,BC=4,DC=46,A是P1D的中点,沿AB把平面P1AB折起到平面PAB的位置(如图(2)),使二面角P—CD—B成45°,设E、F分别是线段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EC;垂直题目3、如图2,P是△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且PA⊥平面ABC,平面PAC⊥平面PBC.求证:BC⊥平面PAC.4、如图2,在三棱锥A-BCD 中,BC =AC ,AD =BD ,作BE ⊥CD ,E为垂足,作AH ⊥BE 于H.求证:AH ⊥平面BCD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目5、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侧面BB 1C 1C ,E 为棱CC 1上异于C 、C 1的一点,EA ⊥EB 1.已知2AB =,BB 1=2,BC =1,∠BCC 1=3π.求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的正切值.立体几何证明经典习题答案1、证明:如图,连结AC 交BD 于点O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 O =O C.连结O Q ,则O Q 在平面BDQ 内, 且O Q 是△APC 的中位线, ∴PC ∥O Q.∵PC 在平面BDQ 外, ∴PC ∥平面BDQ.2、证明:如图,设PC 中点为G ,连结FG ,则FG//CD//AE ,且FG=21CD=AE , ∴四边形AEGF 是平行四边形 ∴AF//EG ,又∵AF ⊄平面PEC ,EG ⊂平面PEC , ∴AF//平面PEC3、证明:在平面PAC 内作AD ⊥PC 交PC 于D . ∵平面PAC ⊥平面PBC ,且两平面交 于PC ,AD ⊂平面PAC ,且AD ⊥PC ,∴AD ⊥平面PBC . 又∵BC ⊂平面PBC , ∴AD ⊥BC .∵P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PA ⊥BC . ∵AD ∩PA =A , ∴BC ⊥平面PAC .4、证明:取AB 的中点F,连结CF ,DF . ∵ACBC =, ∴CFAB ⊥.∵AD BD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DF AB ⊥. 又CFDF F =,∴AB ⊥平面CDF .∵CD ⊂平面CDF ,∴CD AB ⊥.又CD BE ⊥,BEAB B =,∴CD ⊥平面ABE ,CD AH ⊥.∵AH CD ⊥,AH BE ⊥,CD BE E =,∴ AH ⊥平面BCD .5、以B 为原点,分别以BB 1、BA 所在直线为y 轴、z 轴,过B 点垂直于平面AB 1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于BC =1,BB 1=2,AB =2,∠BCC 1=3π, ∴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有B (0,0,0)、A (0,0,2)、B 1(0,2,0)、31022c ⎛⎫-⎪ ⎪⎝⎭,,、133022C ⎛⎫ ⎪ ⎪⎝⎭,,.设302E a ⎛⎫ ⎪ ⎪⎝⎭,,且1322a -<<, 由EA ⊥EB 1,得10EA EB =,即3322022a a ⎛⎫⎛⎫---- ⎪ ⎪⎪ ⎪⎝⎭⎝⎭,,,, 233(2)2044a a a a =+-=-+=,∴13022a a ⎛⎫⎛⎫--= ⎪ ⎪⎝⎭⎝⎭, 即12a =或32a =(舍去).故31022E ⎛⎫ ⎪ ⎪⎝⎭,,. 由已知有1EA EB ⊥,111B A EB ⊥,故二面角A -EB 1-A 1的平面角θ的大小为向量11B A 与EA 的夹角.因11(002)B A BA ==,,,31222EA ⎛⎫=-- ⎪ ⎪⎝⎭,, 故11112cos 3EA B A EA B A θ==,即2tan 2θ=。

立体几何定理的推导与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定理的推导与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定理的推导与证明方法一、概述立体几何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形式,它涉及到空间中的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在立体几何中,有许多重要的定理和性质,这些定理和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立体几何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立体几何定理的推导和证明方法,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二、立体几何定理的推导方法1. 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在推导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对于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可以利用它的各个面的性质和相互关系,来推导出一些定理和性质。

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作图和构造辅助线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推导定理。

2. 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在推导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几何变换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我们可以通过平移、旋转、镜像等几何变换,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推导定理。

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构造适当的几何变换,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证明定理。

3. 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在推导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来进行推导。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坐标系和方程等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推导定理。

在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求解方程组、计算向量等方法,来证明某个定理或性质的成立。

三、立体几何定理的证明方法1. 利用数学归纳法在证明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进行证明。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它适用于形式化的推理过程。

通过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并假设某个结论对于一个整数成立,来证明该结论对于下一个整数也成立。

在证明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推导出某个定理的成立。

2. 利用反证法在证明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利用反证法来进行证明。

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证明方法,它适用于证明某个命题的否定是否成立。

通过假设某个结论不成立,来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该结论的成立。

在证明立体几何定理时,我们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某个定理的成立。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立体几何中平行与垂直证明方法归纳

a ∥
a∥
α
a a
β
3) 利用定义:直线在平面外,且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三)平面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常见证明方法:
1)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
a ⊂ b ⊂
a ∩b P
a // b //
⇒ /性:如正方体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等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垂直于此平面。
a
b
ab
A
l
l a l b
l
b
Aa
4) 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5
l
a
a
a l
l
5) 利用常用结论:
① 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该直线也垂直于此平面。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8) 利用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且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
(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证明
1)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的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a
a
b a∥
a∥b
b
2) 利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推论:
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则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a b ba
b a
α
4) 利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推论: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在这两个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则这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
l a b al
bl
ab
β b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大全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大全

一条直线垂直于三角形的 两条边.则垂直于第三边.
三垂线定理
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 条直线, 如果和这个平面的 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那么 它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逆定 理
三垂线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 一条直线, 如果和这个平面 的一条斜线垂直, 那么它和 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3 线面平行判定定理
定理名称
(二)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1、线线平行判定定理叙述
定义
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没 有公共点,则平行
平行公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 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 行.
线面平行性质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 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 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 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 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 质定理
公理 1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 个平面内, 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 都在这个平面内。 (1)判定直线在平面内的依据 (2)判定点在平面内的方法 公理 3: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 点, 那它还有其它公共点, 这些公共 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 (1)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依据 (2)判定若干个点在两个相交平面 的交线上 公理 3: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 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1)确定 一个平面的依据 (2) 判定若干个点 共面的依据
5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定理名称
图形
用文字语言叙述
用符号语言叙述
定义
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 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 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 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 判定定理推 论
如果两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平 行 于另 一个 平面 内两 条相 交直 线,则两个平面平行。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

、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 、利用平行四边形。

2 、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

3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就与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7 、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需证明)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 、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 、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 、定义法: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 、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 、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

5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 、勾股定理。

2 、等腰三角形。

3 、菱形对角线。

圆所对的圆周角就是直角 点在线上的射影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 ,那么这条直线就与这个平面内任意的直线都垂直。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如果与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垂直 。

(三垂线定理 ,需证明 )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如果与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 ,那么它也与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

(三垂线逆定理 ,需证 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

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 :定义法 : 直线与平面内任意直线都垂直 。

点在面内的射影 。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那么 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 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

高中数学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定理总结 (1)

高中数学 -空间立体几何中的平行、垂直证明定理总结 (1)

l n
☺ 简称: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垂直
2.直线与平面垂直性质
判定: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则称这条直线和这 个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l m
l
m
☺ 简称: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判定
判定: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 平面互相垂直.
(1)求证:BC1∥平面 CA1D; (2)求证:平面 CA1D⊥平面 AA1B1B. 证明:(1)连结AC1交A1C于E,连结DE.
∵AA1C1C为矩形,则E为AC1的中点. 又D是AB的中点,
∴在△ABC1中,DE∥BC1.
E
又DE⊂平面CA1D,
BC1⊄平面CA1D,
∴BC1∥平面CA1D.
证明:(2)∵AC=BC, D为AB的中点, ∴在△ABC中,AB⊥CD.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定理总结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 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a
b
a
//
b
a // b
☺ 简称:线线平行,线面平行.
复习定理
空间中的平行
2.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 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γ,β⊥γ,
则α∥β;
③若m∥α,n∥α,则m∥n;④若α∥β,β∥γ,
m⊥α,则m⊥γ.
正确的命题是( 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②中平面α与β可能相交,③中m与n可以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教师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总结教师

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利用平行四边形。

2、利用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6、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7、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需证明)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4、经过平面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四、线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勾股定理。

2、等腰三角形。

3、菱形对角线。

4、圆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5、点在线上的射影。

6、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内任意的直线都垂直。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三垂线定理,需证明)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三垂线逆定理,需证明)9、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条直线,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条直线。

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定义法:直线与平面内任意直线都垂直。

2、点在面内的射影。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4、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 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数学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知识点解析

数学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知识点解析

数学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知识点解析数学立体几何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三维空间中的图形和形体性质。

在学习立体几何的过程中,证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数学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数学证明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逻辑推理和严密的推导,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出结论,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

在立体几何中,直接证明法常常用于证明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如平行、垂直、相似等。

在进行直接证明时,我们需要运用相关的定理、公理和性质,并合理运用建立的几何模型,通过推理和演算得到证明。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指的是通过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假。

当我们想要证明一个命题为真时,可以假设它为假,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推导出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原命题为真。

在立体几何中,间接证明法可以用于证明一些形状的唯一性或者不存在性。

通过巧妙的反设假设,并运用逻辑推理,可以得到具有严密性和说服力的证明。

三、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主要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在立体几何中,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一些图形的性质或者等式的成立。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我们假设当有k个条件时命题成立;最后,通过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但是一旦证明了某个特定条件下的命题成立,就能推广到所有情况下成立。

四、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它通过假设命题的反面为真,推导出自相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真实性。

在立体几何中,反证法通常用于证明一些性质的唯一性或不存在性。

通过反设假设,并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算,我们可以得到具有严密性和说服力的证明。

五、构造法构造法是一种通过构造特定图形或者解决方案,来证明命题成立的方法。

在立体几何中,构造法可以用于证明一些图形的存在性和性质。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立体几何证明方法汇总

① 中位线定理例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BC =,正方形ADEF 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G ,H 分别是DF ,BE的中点. (1)求证:GH ∥平面CDE ;(2)若2,CD DB ==,求四棱锥F-ABCD 的体积.练习:1、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BC=4,AB=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求证:AC 1∥平面CDB 1;2. 如图,1111D C B A ABCD -是正四棱柱侧棱长为1,底面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

(1)求证://1BD 平面DE C 1;(2)求三棱锥BC D D 1-的体积.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4,3PD DC ==,E 是PC 的中点。

(1)证明://PA BDE 平面;(2)求PAD ∆以PA 为轴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体积。

A 1C _ H_ G_ D_ A_ B_ CEFGPABCDFEA B C D EF例2、 如图, 在矩形ABCD 中,2AB BC = ,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 EP ⊥平面ABCD .求证: AQ ∥平面CEP ;(利用平行四边形)练习:①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

求证:AF ∥平面PCE ;②如图,已知P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平面PD ⊥,M ,N 分别是AB ,PC 中点。

求证://PAD MN 平面PABCDMN③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AB ,△ACD 是正三角形,AD = DE = 2AB ,且F 是CD 的中点.⑴求证:AF//平面BCE ;④、已知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O 是底ABCD 对角线的交点.求证://1O C 面11AB D .D 1C 1B 1A 1A BCDEF③比例关系例题3、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PB 、BC 上的点,且NCBN PM BM =,求证:MN//平面PCD(利用比例关系)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A 平面ABCD ,//EF AB ,=4,=2,=1AB AE EF .(Ⅱ)若点M 在线段AC 上,且满足14CM CA =, 求证://EM 平面FBC ;④面面平行-线面平行例题4、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CF ,∠BCF=∠CEF=︒90,AD=3,EF=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讲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讲义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平行与垂直讲义一、知识梳理1.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确定(1)直线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任取一非零向量作为它的方向向量.(2)平面的法向量可利用方程组求出:设a ,b 是平面α内两不共线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求法向量的方程组为⎩⎪⎨⎪⎧n ·a =0,n ·b =0. 2.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或l 1与l 2重合)⇔v 1∥v 2.(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与平面α共面的两个不共线向量v 1和v 2,则l ∥α或l ⊂α⇔存在两个实数x ,y ,使v =x v 1+y v 2.(3)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或l ⊂α⇔v ⊥u .(4)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u 2,则α∥β⇔u 1 ∥u 2.3.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设直线l 1和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 1和v 2,则l 1⊥l 2⇔v 1⊥v 2⇔v 1·v 2=0.(2)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v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则l ⊥α⇔v ∥u .(3)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 1和u 2,则α⊥β⇔u 1⊥u 2⇔u 1·u 2=0.二、基础检测题组一: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直线的方向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2)平面的单位法向量是唯一确定的.( )(3)若两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4)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不平行,则两直线不平行.( )(5)若a ∥b ,则a 所在直线与b 所在直线平行.( )(6)若空间向量a 平行于平面α,则a 所在直线与平面α平行.( )题组二:教材改编2.设u ,v 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u =(-2,2,5),当v =(3,-2,2)时,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当v =(4,-4,-10)时,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O 是底面正方形ABCD 的中心,M 是D 1D 的中点,N 是A 1B 1的中点,则直线ON ,AM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题组三:易错自纠4.已知A (1,0,0),B (0,1,0),C (0,0,1),则下平面ABC 单位法向量的是5.直线l的方向向量a=(1,-3,5),平面α的法向量n=(-1,3,-5),则有()A.l∥αB.l⊥αC.l与α斜交D.l⊂α或l∥α6.已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2,3,5),n2=(-3,1,-4),则()A.α∥βB.α⊥βC.α,β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对三、典型例题题型一: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问题典例如图所示,平面P AD⊥平面ABCD,ABCD为正方形,△P AD是直角三角形,且P A=AD=2,E,F,G分别是线段P A,PD,CD的中点.求证:PB∥平面EFG.引申探究:若本例中条件不变,证明平面EFG∥平面PBC.思维升华:(1)恰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表示各点与相关向量的坐标,是运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和垂直的关键.(2)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数量积为零,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的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共面,或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说明直线在平面外即可.这样就把几何的证明问题转化为向量运算.跟踪训练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D⊥平面BCD,BC⊥CD,AD=2,BD=22,M是AD的中点,P是BM的中点,点Q在线段AC上,且AQ=3QC.证明:PQ∥平面BCD.题型二: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垂直问题命题点1:证线面垂直典例如图所示,正三棱柱(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的中点.求证:AB1⊥平面A1BD.命题点2:证面面垂直典例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面P AD⊥底面ABCD,且P A=PD=22AD,设E,F分别为PC,BD的中点.(1)求证:EF∥平面P AD;(2)求证:平面P AB⊥平面PDC.思维升华:证明垂直问题的方法(1)利用已知的线面垂直关系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准确写出相关点的坐标,从而将几何证明转化为向量运算.其中灵活建系是解题的关键.(2)其一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只需要证明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垂直;其二证明线面垂直,只需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内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垂直即可,当然,也可证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其三证明面面垂直:①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互相垂直;②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要能证明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即可.跟踪训练如图所示,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PB=PC =2CD,侧面PBC⊥底面ABCD.证明:(1)P A⊥BD;(2)平面P AD⊥平面P AB.题型三: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典例如图,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等于2,∠ABC和∠A1AC均为60°,平面AA1C1C⊥平面ABCD.(1)求证:BD⊥AA1;(2)在直线CC1上是否存在点P,使BP∥平面DA1C1,若存在,求出点P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维升华:对于“是否存在”型问题的探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条件作出判断,再进一步论证;另一种是利用空间向量,先设出假设存在点的坐标,再根据条件求该点的坐标,即找到“存在点”,若该点坐标不能求出,或有矛盾,则判定“不存在”.跟踪训练: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P A =PD ,AB ⊥AD ,AB =1,AD =2,AC =CD = 5.(1)求证:PD ⊥平面P AB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3)在棱P 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 AP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注意:利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典例 (12分)如图1所示,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如图2所示.(1)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证明你的结论.四、反馈练习1.已知平面α内有一点M (1,-1,2),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 =(6,-3,6),则下列点P 中,在平面α内的是( )A .P (2,3,3)B .P (-2,0,1)C .P (-4,4,0)D .P (3,-3,4)2.设u =(-2,2,t ),v =(6,-4,4)分别是平面α,β的法向量.若α⊥β,则t 等于( )A .3B .4C .5D .63.如图,F 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CD 的中点,E 是BB 1上一点,若D 1F ⊥DE ,则有( )A .B 1E =EB B .B 1E =2EBC .B 1E =12EB D .E 与B 重合 4.已知平面α内的三点A (0,0,1),B (0,1,0),C (1,0,0),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n =(-1,-1,-1),则不重合的两个平面α与β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AB →=(1,5,-2),BC →=(3,1,z ),若AB →⊥BC →,BP →=(x -1,y ,-3),且BP ⊥平面ABC ,则实数x +y =________.6.已知点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如果AB →=(2,-1,-4),AD →=(4,2,0),AP →=(-1,2,-1).对于结论:①AP ⊥AB ;②AP ⊥AD ;③AP →是平面ABCD 的法向量;④AP →∥BD →.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__.答案 ①②③7.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N 分别是C 1C ,B 1C 1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 1BD .8.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D ⊥平面ABCD ,PD ∥QA ,QA =AB =12PD .证明:平面PQC ⊥平面DCQ .9.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P A ⊥CD ,P A =1,PD =2,E 为PD 上一点,PE =2ED .(1)求证:P A ⊥平面ABCD ;(2)在侧棱PC 上是否存在一点F ,使得BF ∥平面AEC ?若存在,指出F 点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M,N分别为A1B和AC上的点,A1M=AN=2a 3,则MN与平面BB1C1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垂直D.MN在平面BB1C1C内1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F分别是棱BC,DD1上的点,如果B1E⊥平面ABF,则CE与DF的和为________.12.如图,圆锥的轴截面SAB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O为底面中心,M为SO的中点,动点P在圆锥底面内(包括圆周).若AM⊥MP,则点P形成的轨迹长度为________.。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第一篇:立体几何常见证明方法立体几何方法归纳小结一、线线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公理4,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2、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A,过a的平面B与平面A相交于b,则 a//b。

3、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直线a与直线b都与平面A垂直,则a//b。

4、根据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平面A//平面B,平面C与平面A和平面B的交线分别为直线 a与直线 b,则a//b。

υυυρυυυρ5、由向量共线定理,若AB=xCD,且AB、CD不共线,则向量AB所在的直线a与向量cd所在的直线b平行,即a//b。

二、线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线面平行的定义,证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平面 A内存在一条直线b与平面外的直线a平行,则a//A。

(用相似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若两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

4、向量法,向量c与平面A法向量垂直,且向量c所在直线c不在平面内,则c//A。

三、面面平行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若两平面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

2、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或根据两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推论,一平面内有两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内两相交直线平行,则两平面平行。

3、垂直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平行。

4、平行同一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5、向量法,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

四、两直线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两直线所成的角为90°2、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也垂直于另一条.3、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它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4、根据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若平面内的直线垂直于平面的一条斜线(或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则它垂直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或平面的斜线).5、向量法.五、线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定义,证明一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所有)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于平面.2、根据判定定理,一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则直线垂直于平面.3、一直线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也垂直于另一个.4、两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5、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6、向量法,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表示该直线的向量共线.六、面面垂直的证明方法1、根据面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为直二面角,则两平面垂直。

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

立体几何的证明方法

正文开始。

1.平面的基本性质(三个公理,三个推论)公理1:①确定直线与平面的位置;②证明直线在平面内的重要依据.公理2:①判断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②说明两个平面的公共点必共线;点在直线上的重要依据.公理3:空间中确定平面的依据;②证明两个平面重合的依据.2.空间中直线、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平行问题的特征是以无公共点为基本,以转化思想贯通全篇.证明线面平行常用到以下方法:(1)利用线面平行定义:证线面无公共点;(2)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线线平行得线面平行;(3)利用面面平行性质:由面面平行得到线面平行.(4)向量方法证明面面平行常用到下列方法:(1)面面平行定义:两平面无公共点;(2)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推论:由线面平行或线线平行得到面面平行;(3)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由线面垂直得到面面平行;(4)平行平面的传递性质: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5)向量方法证明线线平行常用到以下方法:(1)用线线平行定义:证共面且无公共点;(2)用公理4:证两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由线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4)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平行;(5)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由面面平行得到线线平行;(6)利用共线向量定理.证明线线垂直的常用方法:①用定义:两直线所成角为90°;②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必垂直于另一条;③用线面垂直定义:(定义既是判定定理,也是性质定理);④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由线线垂直得线线垂直.(线面垂直是前提);⑤向量法.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用线面垂直定义;②用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由线线垂直得线面垂直;③用线面垂直性质:两平行线中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两平行平面中一个平面与一条直线垂直,另一个也与这条直线垂直.④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由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⑤向量法.证明面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用面面垂直定义:证直二面角;②用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由线面垂直得面面垂直;③向量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A BCDFE ABCDEF① 中位线定理例题: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6BC =,正方形ADEF所在平面与平面ABCD 垂直,G ,H 分别是DF ,BE 的中点.(1)求证:GH ∥平面CDE ;(2)若2,CD DB ==,求四棱锥F-ABCD 的体积.练习:1、如下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3,BC=4,AB=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求证:AC 1∥平面CDB 1;2. 如图,1111D C B A ABCD -是正四棱柱侧棱长为1,底面边长为2,E 是棱BC 的中点。

(1)求证://1BD 平面DE C 1;(2)求三棱锥BC D D 1-的体积.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 ⊥底面ABCD ,4,3PD DC ==,E 是PC 的中点。

(1)证明://PA BDE 平面;(2)求PAD ∆以PA 为轴旋转所围成的几何体体积。

例2、 如图, 在矩形ABCD 中,2AB BC = , ,P Q 分别为线段,AB CD 的中点,EP ⊥平面ABCD .求证: AQ ∥平面CEP ;(利用平行四边形) 练习:①如图,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E 、F 分别是AB 、PD 的中点。

求证:AF ∥平面PCE ;②如图,已知P 是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ABCD 平面PD ⊥,M ,N分别是AB ,PC 中点。

求证://PAD MN 平面③ 如图,已知AB ?平面ACD ,DE 求证:AF 1111D C B A O ABCD 证://1O C 面11AB D .A 1C _ H _ G_ D_ A_ B_ CEFA BCDEF1A 1C 1B E FGACBEBA CN DFM③比例关系例题3、P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PB 、BC 上的点,且NC BN PM BM =,求证:MN ABCD ⊥EA ABCD //EF AB =4,=2,=1AB AE EF Ⅱ)若点M 在线段AC 上,且满足14CM CA =, 求证://EM 平面FBC ;④面面平行-线面平行例题4、如图,矩形ABCD 和梯形BEFC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BE ∠∠︒903P ABCD -ABCD PD ⊥ABCD 2PD AB ==E F G PC PD BCEFG PA 面//P EFG-111ABC A B C -090ACB ∠=,,E F G 11,,AA AC BB 1CG C G⊥(Ⅰ)求证://CG BEF 平面;3、如图所示,正方形ADEF 与梯形ABCD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22AD CD AB CD CD AB AD ⊥==. 在EC 上找一点M ,使得//BM 平面ADEF ,请确定M 点的位置,并给出证明.4、(2012山东文)如图,几何体E ABCD -是四棱锥,△ABD 为正三角形,,CB CD EC BD =⊥. (Ⅰ)求证:BE DE =;ABEF M(Ⅱ)若∠120BCD =︒,M 为线段AE 的中点, 求证:DM ∥平面BEC .例题: 如图,已知四棱锥ABCD P -。

若底面ABCD 为平行四 边形,E 为PC的中点,在DE 上取点F ,过AP 和点F 的平面与 平面BDE 的交线为FG ,求证:FG AP //。

证明:连AC 与BD ,设交点为O ,连OE 。

练习: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是正三角形,且与底面ABCD 垂直,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60BAD ∠=︒,N 是PB 中点,过A 、N 、D 三点的平面交PC 于M .求证://AD MN ; 2、(2012浙江高考)如图,在侧棱锥垂直底面的四棱锥ABCD-A 1B 1C 1D 1中,AD ∥BC ,AD ⊥AB ,AB=2。

AD=2,BC=4,AA 1=2,E 是DD 1的中点,F 是平面B 1C 1E 与直线AA 1的交点。

(1)证明:EF ∥A 1D 1;3.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平面ABCD ⊥平面BCE ,BE ⊥EC.(1) 求证:平面AEC ⊥平面ABE ;(面面垂直性质) (2) 点F 在BE 上,若DE BE BF 211111ABCD A B C D -E F G AB AD 11C D 求证:平面1D EF ∥平面BDG .练习: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中,E 、F 、G 、H 分别是BC 、CC 1、C 1D 1、A 1A 的中点.求证:(1)EG ∥平面BB 1D 1D ;(2)平面BDF ∥平面B 1D 1H .例题:已知在正方体ABCD-1111D C B A 中,E,F 分别是1111A D D C 和DABCPMNACB PACBD P 上的点,点P 在正方体外,平面PEF 与正方体相交于AC ,求证:ABCD //平面EF①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例题。

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形ABCD 边AD ,AB 的中点,EF交AC 于M ,GC 垂直于ABCD 所在平面。

求证:EF ⊥平面GMC .练习:如图ABCD-1111D C B A 是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求证:(1)BD ⊥平面A ACC 1 (2)1AC BD ⊥②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垂直底边例1、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AC BC ==,90ACB ∠=o ,AP BP AB ==,PC AC ⊥.求证:PC AB ⊥;练习:1、在三棱锥A-BCD 中,AB=AC,BD=DC,求证:AD BC ⊥ ③圆的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例题3、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C 是圆周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PA 平面ABC ,(1)图中共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2)若PC AH ⊥,且AH 与PC 交于H ,求证:AH ⊥平面④利用勾股定理例4、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21=AA ,E 是侧棱1BB 的中点。

求证:AE ⊥平面11A D E ;证明:1111D C B A ABCD -Θ为长方体,练习:如图,四棱锥P-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2,1,==⊥PD PA CD PA ,求证:(1)⊥PA 平面ABCD(2)求四棱锥P-ABCD 的体积.D1 A B CDABC DB⑤间接法,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b l b b l ⊥⇒⊂⊥α,)例题:如图,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60DAB ,ABCD PD AD AB 底面⊥=,2,证明:BD PA ⊥; 练习1: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C =3, BC =4,AB =5,14AA =,点D 是AB 的中点。

(Ⅰ)求证:1AC BC ⊥;练习2: 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BC 平面ABE ,F 为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求证:BE AE ⊥; 证明:因为ABE BC 平面⊥,ABE AE 平面⊂,例1如图,AB 是⊙O 的直径,PA 垂直⊙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上不同于A ,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练习1:如图,棱柱111ABC A B C -的侧面11BCC B 是菱形,11B C A B ⊥2、如图,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E 、F 分别是1A B 、1A C 的中点,点D 在11B C 上,11A D B C ⊥。

求证:(1)EF ∥平面ABC ;(2)平面1A FD ⊥平面11BB C C .3、如图, ABCD 是正方形,SA ⊥平面ABCD ,BK ⊥SC 于K ,连结DK ,求证(1)平面SBC ⊥平面KBD例1: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侧棱PA =PD , O 为AD 中点.,求证:PO ⊥平面ABCD ;例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sACKDABCDE FaBD Ap(1)若G为AD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2)求证:AD PB⊥;练习:1、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PA平面ABC,(1)图中共有多少个直角三角形?(2)若PCAH⊥,且AH与PC交于H,求证:平面PAC⊥平面PBC.(3) AH⊥2、在四棱锥ABCDP-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求证:平面BEF⊥平面PAD3、如图,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与以AB为直径的半圆O所在平面ABEF直,P为半圆周上异于A,B两点的任一点,求证:○1直线AP⊥平面PBC。

②平面PBC⊥平面APC4、如图,三角形ABC中,AC=BC=AB22,ABE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平面ABED⊥底面ABC,且,若G、F分别是EC、BD的中点,(Ⅰ)求证:GF A B C D,,,ABC△2AB AC BC===,ADB AB ADB⊥ABC CD如图,1111DCBAABCD-是正四棱柱侧棱长为1,底面边长为2,E是棱BC的中点。

ABACA 1B 1C 1D 1A BC DEAP(1)求证://1BD 平面DE C 1; (2)求三棱锥BC D D 1-的体积.练习1:三棱锥P ABC -中,PAC ∆和PBC ∆2AB =,O D 、分别是AB PB 、的中点.(1)求证://OD 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 ⊥平面ABC ; (3)求三棱锥A PBC -的体积.2、如图,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1==AA AB ,2=AD ,E 是BC 的中点.(I)求证:平面AE A 1⊥平面DE D 1; (II)求三棱锥DE A A 1-的体积.3、如图,在四棱锥P-ABCD 中,,垂直于底面ABCD PD 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 ,90,//o BAD AB DC =∠且4222====PD DC AD AB (单位:cm ),E为PA的中点。

(1)如图,若主视方向与AD平行,请作出该几何体的左视图并求出左视图面积;(2)证明:PBC //平面DE ;4、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图1)与它的三视图(图2),其中俯视图为正三角形,其它两个视图是矩形.已知D 是这个几何体的棱11C A 上的中点。

(Ⅰ)求出该几何体的体积; (33) (Ⅱ)求证:直线11//BC AB D 平面; (Ⅲ)求证:平面D AA D AB 11平面⊥.A 1 DCABPEA例题C DE PFB5、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主视图的弧线是半圆),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 (Ⅰ)求这个组合体的体积;(Ⅱ)若组合体的底部几何体记为1111D C B A ABCD -,其中BA B A 11为正方形.(i )求证:D C AB B A 111平面⊥;(ii )求证:P 为棱11B A 上一点,求1PC AP +的最小值.六:等体积法求高(距离):h 如:三棱锥 V 1BEC F -= V 1EFCB - 31S 1BEC ∆h=31S 1EFC ∆BE例题(2010广东文数)如图,弧AEC 是半径为a 的半圆,AC 为直径,点E 为弧AC 的中点,点B 和点C 为线段AD 的三等分点,平面AEC 外一点F 满足FC ⊥平面BED,FB=a 5(1)证明:EB ⊥FD (2)求点B 到平面FED 的距离. 练习1:已知ABC ―A 1B 1C 1是正三棱柱,棱长均为5,E 、F 分别是AC 、A 1C 1的中点,(1)求证:平面AB 1F ∥平面BEC 1 (2)求点A 到平面BEC 1间的距离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边长为2,BACA1 B1C1F E3ABC PD 60BCD ︒∠=,经过AC 作与PD 平行的平面交PB 与点E ,ABCD 的两对角线交点为F .(Ⅰ)求证:AC DE ⊥;(Ⅱ)若3EF =,求点D 到平面PBC 的距离. 3、如图4,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AB DC ∥,PAD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24BD AD ==,225AB DC ==.(1)求证:BD ⊥平面PAD ; (2)求三棱锥A PCD -的体积.4.如图,己知BCD ∆中,090BCD ∠=,1,BC CD AB BCD ==⊥平面,060,,AC,AD ADB E F ∠=分别是上的动点,且AE AF==,(0<<1)AC ADλλ (1)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EF ABC;⊥平面 (2)若1=,2λ求三棱锥A-BEF 的体积.5、(2012广东文数)如图5所示,在四棱锥P ABCD -中,AB ⊥平面PAD ,//,AB CD PD AD =,E 是PB 中点,F 是DC 上的点,且12DF AB =,PH 为PAD ∆中AD 边上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