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合集下载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摘要:该实验以学会用刺激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方法及细胞外电位刺激法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了解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观察记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为目的,结果可观察到神经干传导的波形图,因此由动作电位波形图可以得出其传导速度; 肌肉神经中刺激频率与强直收缩关系波形图,刺激强度引起可以得出:使用不同的刺激方式,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可分为单收缩和复合收缩,随着刺激频率不断提高,复合收缩分为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引言;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导的膜神经冲动,称为动作电位。

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称为其阈值。

电刺激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反应也逐步增强,超过阈值刺激叫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肌肉收缩反应不再增大,把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一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总和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则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发生在前一次的收缩期则为完全强直收缩。

数据处理:神经干速度传导:潜伏期:0.55 时程2.35 正向波幅6.13 负向波幅-3.69 峰峰值9.82 电极间距离2.0 时间差1.30 传导速度15.38讨论:表中开始一段无任何波动表示电极静息时,细胞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蟾蜍坐骨神经干刺激时由丛多神经纤维组成。

不同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不同刺激,刺激强度不同可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动作电位波形图,称为动作电位。

表一记录的电位为复合动作电位。

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可引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电位处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1比2先兴奋,距离已知,可得出传导速度。

表二:出:刺激强度不断加大时,刚能引起神经干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引起这些神经纤维兴奋的阈强度。

肌肉收缩实验

肌肉收缩实验

肌肉收缩实验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具有收缩和伸展的能力。

了解肌肉收缩的过程对于理解人体运动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玻璃片、昆虫(如蚂蚁或果蝇)、麻瓜(衣架或剪刀)。

2. 实验方法:a. 安置显微镜和放大镜,调节至适当的放大倍数。

b.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并确保其表面干净。

c. 选择一只昆虫,并在胸部用麻瓜抓住。

d. 将昆虫放置在玻璃片上,并轻轻压住其头部以固定。

e. 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肌肉收缩。

f. 在实验记录表上记录观察到的肌肉收缩现象。

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昆虫的肌肉收缩现象。

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和肌肉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当神经向肌肉发出信号时,肌肉纤维收缩并产生力量。

然而,肌肉收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是一些可能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1. 神经刺激:神经传递信号到肌肉,触发肌肉收缩。

神经系统的不正常功能或损伤可能导致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2. 温度: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能力可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较低的温度可能会减慢肌肉收缩速度,而较高的温度可能会增加肌肉收缩速度。

3. 药物:某些药物(如肌肉松弛剂或兴奋剂)可能影响肌肉收缩。

例如,肌肉松弛剂可放松肌肉并减少收缩力量,而兴奋剂可增强肌肉收缩力量。

4. 肌肉疲劳:长时间或过度使用肌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

在肌肉疲劳状态下,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力量可能会降低。

5. 营养和水分:肌肉需要适当的营养和水分来保持正常的功能。

缺乏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可能影响肌肉的收缩和伸展能力。

总结:肌肉收缩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肌肉收缩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研究肌肉收缩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和功能,并为治疗肌肉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骨骼肌收缩实验一.实验目的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及单收缩的分析,获得该肌肉收缩的阈值。

2.了解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学习掌握刺激器和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4.加强对神经和肌肉了解,熟练解剖。

、二.实验原理1.肌肉标本收缩现象的描记利用刺激器可诱发蛙的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发生兴奋收缩现象,可利用适当的参数和图形,客观、详细、准确地描述收缩的生理过程与现象。

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的阈上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在一次单收缩中,肌峰电位的时程(相当于绝对不应期)仅1~2毫秒,而收缩过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毫秒(蛙的腓肠肌可达100毫秒以上)。

2.张力换能器换能器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化学能、光能等非电量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或装置,并线性相关。

利用物理性质和物理效应制成的物理换能器种类繁多,原理各异。

张力换能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的生理参数如力、位移等转换为电阻变化的间接型传感器,属于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通常由弹性元件、电阻应变片和其他附件组成。

弹性元件采用金属弹性悬梁,可根据机械力的大小选用不同厚度的弹性金属。

弹性悬梁的厚度不同,张力换能器的量程亦不同。

两组应变片r1、r4及r2、r3分别贴于梁的两面。

两组应变片中间接一只调零电位器,并用5~6v直流电源供电,组成差动式的惠斯登桥式电路(非平衡式电桥)输出电压值与应变片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即力的变化转换成电桥输出电压的变化。

此电信号经过记录仪器的放大处理,就能描记出肌肉收缩变化的过程。

实验时,根据测量方向将换能器用“双凹夹”固定在合适的支架上。

但由于双凹夹在支架上移位不方便,很难在小范围内做出精细的移位;移位不当,可能引起标本的损伤和换能器的损坏。

故现多采用“一维微调固定器”,由上下位置调节钮控制,可在小范围内(上下)精细的移位。

这不仅方便了实验操作,也有利于前负荷的控制。

测量的方向,即力与位移的方向,要与张力换能器弹性悬梁的前端上下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实验三 刺激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三 刺激和肌肉收缩的关系
实验十二 刺激和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含单收缩与强直收缩)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 的记录方法 • 2.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 3.观察骨骼肌单收缩的过程,分析单收缩 的三个时期; • 4.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 • 5.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 形式的改变
五、注意事项
• 1.不能使动物皮肤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神经和肌肉, 但也不要用水冲洗,以免影响组织机能。 • 2.制备标本时,标本不能用自来水冲洗,要随 时用任氏液润湿神经和肌肉,防止干燥。 • 3. 在制备标本时,避免过度牵拉神经,不可用手或 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 • 4.分离神经时,一定要把周围结缔组织剥离干净。 • 5.实验要迅速,以免时间过长影响标本活性(兴奋 性)。
二、基本原理
• 蛙类动物的某些生命活动,如神经的生物电 活动、肌肉收缩等与哺乳动物相似。其离体 组织所需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 掌握,而且动物来源丰富,因此在生理实验 中常用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和坐骨 神经标本来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 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
• 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当刺激支配腓肠肌 的坐骨神经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 不同反应,当使用阈下刺激时,不引起肌肉发 生收缩反应,而阈刺激可引起少数肌纤维发生 反应,顶刺激引起所有肌纤维发生反应,一次 单收缩可分为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三个时 期。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时,出现 多个收缩反应的融合,称为强直收缩。
(二)连接仪器 , 记录肌肉收缩曲 线 • 1. 连 接 仪 器 并 打 开
• 2. 从强度 0.02 开始输出单刺激并逐渐增加, 寻找阈刺激及顶刺激,找出刺激强度与肌肉收 缩反应之间的关系; • 3.以顶刺激刺激神经,描记并分析骨骼肌单收 缩曲线; • 4.以顶刺激刺激神经,分别改变刺激频率(从 1Hz 开始逐级增加),直到肌肉出现不完全强 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曲线,分析骨骼肌收缩 的总和与强直收缩,并找出临界融合频率。

机能学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机能学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①掌握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

②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环能器的使用。

二.材料蟾蜍或蛙,任氏液,锌铜弓,粗剪刀,细剪刀,培养皿,镊子,铁支架,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刺激输出线,肌动槽,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方法制作标本毁脑脊髓、腓肠肌标本制备、连接仪器。

实验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相连。

启动RM6240系统软件,在系统窗口设置仪器参数。

RM6240系统:点击“实验”菜单,选择“刺激强度(或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项,参数:通道模式为张力,采样频率400HZ~1KHZ,扫描速度1S/div,灵敏度10g~30g,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在“选择”下拉菜单中选择“强度/频率”项,显示刺激参数。

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毁脑脊髓,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避开神经,向下牵拉剥离皮肤,剥除后,将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分离双腿,游离坐骨神经,将已游离的坐骨神经搭在腓肠肌上。

用镊子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暴露坐骨神经之大腿部分,直至分离至腘窝胫神经分叉处。

然后剪断股二头肌肌腱、半肌腱和半膜肌肌腱,并绕至前方剪断股四头肌肌腱。

自上而下剪断所以坐骨神经分支,将连着3~4节椎骨的坐骨神经分离出来。

用粗剪刀自膝关节周围向上剪除并刮净所有大腿肌肉,在距膝关节约1cm剪断股骨。

弃去上段股骨,保留部分作为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完成标本。

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1).刺激方式:单次刺激波宽:5ms(2).开始记录,按“刺激”按钮,刺激强度从0.1V逐渐开始增大,强度增加量为0.05V,连续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3).测量每一刺激强度所对应的肌肉收缩张力,确定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

机能实验学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肌肉的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肌肉的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肌肉的收缩性质1.实验目的(1)学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2)观察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分析刺激频率、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3)明确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的概念。

2.材料与方法2.1实验动物动物:牛蛙2.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刺蛙针1根,锌铜弓1只,玻璃分针一根,万能支架,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张力换能器。

试剂:任氏液2.3实验方法与步骤(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①破坏脑脊髓:左手固定住牛蛙,右手拿刺蛙针,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2-5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待左手感受到牛蛙四肢瘫软并处于对称部位时,代表牛蛙的脑和上部脊髓被完全破坏。

②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牛蛙骶髂关节水平上1厘米处剪断脊柱并将蛙头、前肢和内脏去除;保留部分脊柱和下肢。

注意剪断脊柱位置不宜太靠后,以免伤及牛蛙坐骨神经。

③剥皮:小心地剥去牛蛙的皮肤,沿着脊柱正中,将牛蛙剪成两半,注意不要伤及标本上的坐骨神经。

④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向上将标本固定于蛙板上,使用玻璃分针,沿着坐骨神经的走向仔细将坐骨神经由脊柱分离至膝关节处。

⑤:制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坐骨神经起源下1厘米处剪断椎骨,夹住余下的一小段椎骨,将游离出的坐骨神经放至蛙小腿一侧,并用任氏液浸润。

剪断膝关节周围所有大腿肌肉,剪断股骨(保留约1cm),在跟腱处结扎并剪断腓肠肌腱,将膝关节以下小腿部分全部剪除,剩下即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⑥标本检验:用锌铜弓轻轻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收缩表示标本制备完好。

(2)肌肉收缩的性质观察:①连接刺激器和记录装置:将张力换能器和肌槽固定在铁支架上,张力换能器的输出端连接放大器通道Ⅲ。

②固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股骨作支点固定,腓肠肌与张力换能器连接,将穿好手术线的坐骨神轻轻提起,放在刺激电极上,并保证接触良好。

③调试采样设备:打开PcLab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选择项目——生理实验:刺激的强度和幅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能实验学: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机能实验学: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③ 超常期:
给予阈下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
实验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青蛙毁脑和脊髓(视频),暴露心脏
蛙心夹夹住心尖 (舒张期),仪器连接
刺激电极始终与心室接触
记录蛙心博曲线
单刺激(阈上刺激): •收缩期 •舒张早、中、晚期
是否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收缩曲线
?连续刺激最大刺激强度?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锌铜弓检测标本兴奋性实验前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5分钟仪器连接和标本放置最大刺激阈刺激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兼顾实验进度和标本的生理机能状态
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的影响
实验目的
记录在体蛙心博曲线,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和刺
不完全强直收缩 单收缩 复合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视频)
锌-铜弓检测标本兴奋性
实验前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5分钟
仪器连接和标本放置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单刺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连续刺激(最大刺激强度) •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激间隔
代偿间歇
实验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实验原理
收缩的总和
➢ 运动单位数量:刺激强度
➢ 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的频率效应:刺激频率(单或连 续刺激)
-60 -80 -90
骨骼肌兴奋 - 收缩曲线
• 有效不应期短
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医学机能学实验-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医学机能学实验-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阈刺激最大刺激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名称】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关系【实验目的】1.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2.通过电刺激蟾蜍的腓肠肌标本,观察电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3.观察电刺激频率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药品和器材】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实验步骤及方法】(详见书P.59.)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2.固定标本。

3.仪器连接。

4.BL-410的操作。

【实验结果】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分隔的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讨论与分析】一、实验过程中的兴奋阈值是否会改变?为什么?组员看法:1.不会改变。

组织里的各个细胞都是定的,都有各自的阈值,当刺激强度使得组织里的每个细胞都产生兴奋时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组织的阈值,所以组织的阈值就是这个最小刺激强度值,所以是不会变的。

2.在实验过程中当标本没有失活时标本的兴奋阈值不会改变,兴奋阈值是标本本身的钠离子通道活性决定的,在标本保持活性时,它的钠离子通道活性是不会改变的。

所以我认为当标本保持活性时,标本的兴奋阈值是不会改变的。

3.会改变。

因为细胞没发生一次兴奋后,会有一个绝对不应期,在此期间无论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即兴奋阈值无限大,故实验过程中兴奋阈值发生改变。

二、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蟾蜍腓肠肌是由很多肌纤维组成的,它们的兴奋性高低不一,在一定范围内,较弱的刺激仅引起部分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小,而较强的刺激则引起更多的肌纤维发生收缩,肌肉收缩幅度较大。

故在不超过肌肉最大收缩幅度的范围内,肌肉收缩的幅度会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三、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时,神经干和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是否融合?为什么?肌肉收缩张力曲线融合,说明这是一个强直收缩,强直收缩只能说明此时出现动作电位的频率很高,但是动作电位是不可能融合的,只能是在一个很小的区域一个动作电位结束后产生另一个动作电位,并且神经传导都有一个绝对不应期,这更能说明动作点位不能融合。

[机能实验]电刺激频率与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机能实验]电刺激频率与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关系

实验1刺激频率与蟾蜍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摘要】目的:观察在刺激时间、强度变化率恒定的条件下,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点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和换能器的使用。

方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系统已设定的不同频率参数对蟾蜍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分析数据结果。

结果:刺激频率为1Hz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刺激频率在2 Hz~11 Hz时,肌肉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21 Hz时,肌肉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且刺激频率<31 Hz时,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也增大。

结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骨骼肌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骨骼肌收缩的幅度也增大。

【关键词】腓肠肌;电刺激;收缩给予神经细胞一阈上刺激可使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导至肌肉可使肌细胞收缩。

那么,在肌细胞正在收缩或未完全舒张时再次给予肌细胞一阈上刺激,肌细胞的收缩会发生何种变化?本实验采用频率递增刺激刺激离体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记录其收缩变化。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蟾蜍1.2试剂任氏液1.3仪器微调固定器,张力换能器,RM6240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1.4方法1.4.1 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剪去躯干上部及内脏,剥去全部后肢皮肤,分离左右腿,游离出坐骨神经与股骨,穿线结扎腓肠肌跟健,在结扎线远端剪断跟健,将膝关节以下的小腿其余部分全部剪去。

置培养皿中随时滴加任氏液备用。

1.4.2 观察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连接实验系统,采用频率递增刺激(强度:2 V,频率增量:10 Hz,延时:20 ms,组间延时:4 s)刺激坐骨神经,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变化。

2.结果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1 不同刺激频率刺激蟾蜍坐骨神经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刺激频率为1Hz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刺激频率在2 Hz~11 Hz时,肌肉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21 Hz时,肌肉表现为完全强直收缩。

机能实验报告_肌肉收缩

机能实验报告_肌肉收缩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观察肌肉收缩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4. 理解肌肉收缩在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肌肉收缩是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通过肌纤维的滑行和横桥的摆动,使肌肉产生张力和运动的过程。

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的产生、传导、收缩和舒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仪器: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洗净实验动物,将蟾蜍置于蛙板上。

- 双毁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 剥制后肢,分离一侧后肢。

- 分离坐骨神经,穿线备用。

- 游离腓肠肌,肌腱结扎备用。

- 标本检验,确保标本完整、无损伤。

2. 连接实验装置:- 将换能器的输出线接至BL-420F生理记录装置的1通道,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输出通道。

- 将制备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棉线的另一端接在张力换能器上。

- 将坐骨神经通过保护电极接至电脉冲刺激输出通道。

- 将腓肠肌肌腱端的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簧片相连,保持适度松紧并与桌面垂直。

3. 实验记录:- 开机后进入实验,先用单刺激,找出阈强度、最适刺激强度。

- 固定最适刺激强度,用连续单刺激,找出出现完全强直收缩时的最小刺激频率。

- 观察并记录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幅度和速度逐渐增大。

-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值。

- 超过最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加。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大。

- 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

-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 当刺激频率继续增加,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

肌肉的收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肌肉的收缩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肌肉模型,电刺激设备,测量仪器。

实验步骤:1. 将肌肉模型连接到电刺激设备上。

2. 在实验开始之前,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初始状态下的收缩力。

3. 通过调节电刺激设备的参数,给肌肉模型的神经模拟信号。

4. 记录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观察肌肉模型的收缩情况。

5. 在实验结束后,再次测量肌肉模型的长度和最后的收缩力。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肌肉的收缩力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当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增加或持续时间延长时,肌肉的收缩力也会增加。

2. 肌肉的收缩力与肌肉的长度有关,通常情况下,肌肉在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收缩力最大。

3. 不同的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有差异。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

4. 多次进行实验后,得出的数据会有一定的波动。

这可能是由于肌肉的疲劳或其他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分析与讨论:肌肉的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会刺激肌肉纤维收缩,从而产生力量。

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对肌肉的收缩力具有重要影响。

这是因为电刺激信号越强,可以刺激到更多的肌纤维,从而增加收缩力。

而电刺激信号的持续时间越长,肌纤维受到的刺激也就越久,从而增加收缩力。

此外,肌肉的长度也会影响其收缩力。

这是因为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发生收缩。

当肌肉处于适当的长度范围内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最佳,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收缩力。

而当肌肉处于过短或过长的状态时,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不够,收缩力会减弱。

最后,肌肉在收缩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肌肉在收缩初期就表现出较大的收缩力,然后逐渐减弱,这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减少。

而有些肌肉则在收缩初期表现较弱,然后逐渐增强,可能是由于肌纤维之间的重叠程度随收缩增加而增加。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机能学肌肉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生理特性,包括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 掌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3. 观察并分析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理解肌肉收缩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强度越大,肌肉收缩力量越强;刺激频率越高,肌肉收缩速度越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收缩形式会发生改变,如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2. 实验药品:任氏液3. 实验仪器:蛙类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铁支架、肌槽等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处死蟾蜍,剥皮去内脏,剪去头和四肢。

(2)用任氏液冲洗腓肠肌,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

(3)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固定在肌槽中,连接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

2. 实验步骤:(1)调整刺激强度,观察不同强度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2)调整刺激频率,观察不同频率刺激下肌肉的收缩反应。

(3)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的组合,观察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力量逐渐增强。

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达到最大力量。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速度逐渐加快。

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形式发生改变。

3. 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1)单收缩: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

(2)不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较高,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六、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有显著影响。

2. 肌肉收缩形式受刺激强度和频率的影响,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机能实验学 蛙类基本操作、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 蛙类基本操作、肌肉收缩性质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蛙类基本操作、肌肉收缩性质1.实验目的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观察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掌握神经冲动的频率与强度和肌肉收缩强度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阈刺激、最适刺激的概念和对应电压的测定方法掌握单收缩和强直收缩的概念和在软件中对应的波形2.实验原理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需在强度、持续时间、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中的某一方面达到最小值。

阈值:如果刺激时间一定,引起组织兴奋所必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或阈强度,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无法引起组织兴奋。

最大收缩:将刺激强度逐步增大,肌肉收缩反应也相应增大,当肌肉收缩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时的收缩,称最大收缩,此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刺激。

单收缩:整块骨骼肌或单个肌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强直收缩:如果给肌肉以连续的脉冲刺激,当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后来的刺激在前一次收缩未结束前即到达肌肉,于是肌肉在自身尚处于一定程度的缩短或张力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收缩,发生所谓的收缩融合,称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的幅度和时间均大于单收缩。

3.材料与方法3.1实验对象牛蛙3只3.2实验器材与试剂器材:蛙类手术器械2套,刺蛙针1根,锌铜弓1只,玻璃分针2根,万能支架,任氏液,医用计算机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3.3实验方法与步骤(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用刺蛙针穿过枕骨大孔捣毁牛蛙脑组织和脊髓,用大剪刀除去牛蛙坐骨神经以上的躯干,剥去牛蛙表皮,将标本以腓肠肌向上的方式固定在蛙板上。

用玻璃分针游离坐骨神经,用大剪刀截去股骨下端1.5cm以上除坐骨神经以外的部分。

用玻璃分针分离出腓肠肌后,取手术线穿过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间隙,采取器械打结方式在腓肠肌和肌腱连接处打手术结,用组织剪剪去其余部分得到与坐骨神经相连的腓肠肌,即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影响:用锌铜弓刺激坐骨神经,观察标本腓肠肌是否收缩,若腓肠肌收缩则标本活性良好。

机能学实验报告2

机能学实验报告2

机能学实验报告刺激频率与骨骼肌肌收缩的关系摘要:目的:本实验在保持刺激时间(脉冲波宽)和对蟾蜍坐骨神经的刺激强度(脉冲振幅) 恒定的条件下,逐步增加或减小电脉冲刺激频率,观察记录腓肠肌收缩的收缩张力,分析探讨刺激频率与骨骼肌收缩张力的关系。

学习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使用。

方法:用2V 刺激强度,每隔10秒刺激一次,使刺激频率逐渐增加,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变化。

结果:刺激频率较小时,肌肉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变大,肌肉收缩逐渐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而为完全强直收缩。

结论: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的反应依次表现为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肌肉收缩的幅度也增大。

关键词:骨骼肌刺激频率肌肉收缩一、实验材料蟾蜍或蛙,蛙板,玻璃棒,探针,粗剪刀,细剪刀,尖镊子,玻璃分针,大头针,任氏液,铁支架,张力换能器,瓷碗,培养皿,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仪。

二、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蟾蜍毁脑脊髓,去上肢和内脏,下肢剥皮浸于任氏液中。

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用剪刀从脊柱正中剪开,向下从耻骨联合剪开分成两个下肢标本,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傍的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剪断神经,从大腿至腘窝分离坐骨神经,将神经干提起剪断分支。

去除股骨上的肌肉,距膝关节1cm 剪断股骨,分离腓肠肌跟腱穿线结扎,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在膝关节剪去小腿其余办法,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

2、刺激及记录装置连接:(1)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机械换能器弹簧片上,不宜太紧,此连线应与桌面垂直。

(2)把穿好线的坐骨神经轻轻提起,放在刺激电极上,应保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

(3)换能器的输出端与PcLab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输入通道3相连。

3、PcLab 参数设置:波宽0.1ms ,频率依次递增10Hz ,组间隔10s ,刺激频率2V ,记录,打标,开始刺激。

4、实验方法:用2V 刺激强度,使刺激频率依次增加10Hz ,记录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曲线,观察不同频率时的肌肉收缩变化。

骨骼肌的收缩机能实验

骨骼肌的收缩机能实验

Part 03
实验对象
Experimental subjects
Part 04
实验器材与药品
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medicine
BL-420生物记录系统、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刺激电 极、滴管、任氏液。
Part 05
实验方法与步骤
Experimental method and steps
1 破环蟾蜍脑脊髓 2 制备标本
3 连接仪器 4 观察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对
肌肉收缩的Leabharlann 响。实验方法与步骤 1.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
①进针部位: 枕骨大孔
②标准: 呼吸停止
四肢松软
实验方法与步骤 2.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方法与步骤 3. 连接实验装置
实验方法与步骤 4. 观察实验现象
①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
Part 07
分析与思考
Analysis and thinking
1.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 度,骨骼肌收缩力会增加, 为什么? 2.把骨骼肌换成心肌会出现 什么样的结果?
实验方法与步骤 4. 观察实验现象
②刺激频率与反应的关系
Part 06
实验注意事项
Experimental notices
制备标本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 氏液,以防标本干燥,保持正常生 理活性。
不要使蟾蜍皮肤毒腺分泌物粘到 标本。
安置标本时,不要人为地将肌 肉拉长,尽可能保持其自然长度。
如果肌肉在未给刺激时即出现 挛缩,可能存在仪器漏电或标本 污染等原因,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骨骼肌的收缩
Contraction of Skeletal Muscle
Part 01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报告1. 引言肌肉收缩是人体运动的基本单位,它由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过程组成。

肌肉收缩的过程涉及到神经传导、肌纤维激活和肌肉结构变化等多个生理过程。

通过对肌肉收缩生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肌肉的运动原理与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揭示肌肉收缩的生理特点,并进一步探讨肌肉收缩的调控机制。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肌肉收缩生理实验装置- 稳定的工作台- 电极和仪器,用于测量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2.2 实验方法1. 将实验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

2. 将电极贴在被测肌肉上。

3. 将装置连接至电源,调整合适的电流强度。

4. 按下实验装置的按钮,观察肌肉的收缩情况。

5. 使用仪器记录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3.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得到肌肉收缩的详细数据。

以实验装置为示例,我们记录了不同电流强度下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电流强度(mA)肌肉收缩力度(N)肌肉收缩时程(ms)10 2.5 10020 4.1 9530 5.8 9040 7.2 8550 8.7 80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力度也随之增加。

2. 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时程缩短。

3. 在一定范围内,电流强度与肌肉收缩力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4. 讨论与分析本实验结果表明,肌肉收缩的力度和时程受到电流强度的调控。

这与肌肉的生理特点相符合。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系统激活肌肉纤维,导致细胞内肌原纤维的类结构蛋白互动,产生肌丝蛋白滑动,最终导致肌肉收缩。

而电流的作用在于刺激神经传导,进而影响肌肉纤维的激活程度。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强肌肉收缩的力度。

这是因为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增加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刺激,进而增强了肌肉的激活程度。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电流强度的增加可以缩短肌肉收缩的时程。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电流强度能够迅速激活更多的肌纤维,使得肌肉收缩的过程更为迅速。

医学机能实验三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医学机能实验三 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

实验三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动物破坏大脑和脊髓的处死办法。

2、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及腓肠肌标本制备的方法。

3、学习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4、探究组织反应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加深对动作电位“全或无”特点的理解。

5、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原理腓肠肌由许多的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应期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当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

这时,即使再加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强度也不会随之而增大。

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

给神经肌肉标本一个或一连串的有效刺激,可使肌肉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刺激是一个或者是间隔时间大于肌肉收缩的缩短期与舒张期之和的一串刺激,可产生一个或一串互相分开的的单收缩;当刺激频率增加,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缩短,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大于缩短期而小于缩短期与舒张期之和时,则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的收缩过程的舒张期内,肌肉收缩出现不完全的融合,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间隔时间小于缩短期时间,则后一刺激引起的收缩将落在前一刺激引起收缩的缩短期内,肌肉收缩出现完全的融合,即完全强直收缩。

二、实验对象蛙或蟾蜍(本次实验用的是蛙)三、实验器材蛙类常用手术器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Medlab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双凹夹,任氏液,棉线等。

四、方法与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神经-腓肠肌标本(参照实验一)2、实验装置及标本安放将肌动器固定在铁架台的双凹夹上,并与张力换能器平行,然后把标本中预留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坐骨神经干放置在肌动器的刺激电极上,保持神经与刺激电极接触良好。

机能实验学: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机能实验学: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思考题
1.心肌能否发生强直收缩? 2. 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 3.刺激强度和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强度的关系?
•单刺激:阈刺激和最大刺激强度
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连续刺激(最大刺激强度) •单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
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阈刺激
最大刺激
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完全强直收缩
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注意事项
1. 玻璃分针分离神经。 2. 操作中随时滴加任氏液。 3. 标本与张力换能器连线松紧适中,避免过分牵拉。 4. 兼顾实验进度和标本的生理机能状态。
-60 -80 -90
骨骼肌兴奋 - 收缩曲线
• 有效不应期短
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不完全强直收缩 单收: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视频)
锌-铜弓检测标本兴奋性
实验前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5分钟
仪器连接和标本放置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强度的影响:
连续刺激对心肌和骨骼肌的影响
实验目的
记录在体蛙心博曲线,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 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观察刺激强度和刺
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
实验一: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心室肌动作电位期间兴奋性的变化及其与机械收缩
-60 -80 -90
刺激电极始终与心室接触
记录蛙心博曲线
单刺激(阈上刺激): •收缩期 •舒张早、中、晚期
是否出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收缩曲线
期前收缩
刺激
• 刺激强度 • 刺激间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刺激肌肉收缩实验
摘要:该实验以学会用刺激器引发骨骼肌收缩的方法及细胞外电位刺激法诱发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了解神经冲动的强度与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观察记录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不应期为目的,结果可观察到神经干传导的波形图,因此由动作电位波形图可以得出其传导速度; 肌肉神经中刺激频率与强直收缩关系波形图,刺激强度引起可以得出:使用不同的刺激方式,骨骼肌的收缩方式可分为单收缩和复合收缩,随着刺激频率不断提高,复合收缩分为完全强直收缩和不完全强直收缩。

引言;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的刺激,可触发其产生可传导的膜神经冲动,称为动作电位。

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称为其阈值。

电刺激不断增加,肌肉收缩反应也逐步增强,超过阈值刺激叫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肌肉收缩反应不再增大,把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当骨骼肌受到频率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可出现一这种总和过程为基础的强直收缩,总和发生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则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发生在前一次的收缩期则为完全强直收缩。

数据处理:神经干速度传导:潜伏期:0.55 时程2.35 正向波幅6.13 负向波幅-3.69 峰峰值9.82 电极间距离2.0 时间差1.30 传导速度15.38
讨论:表中开始一段无任何波动表示电极静息时,细胞存在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即静息电位。

蟾蜍坐骨神经干刺激时由丛多神经纤维组成。

不同神经纤维其兴奋性不尽相同,当给予不同刺激,刺激强度不同可引起一个至多个纤维兴奋,记录电极会把多个动作电位同时记录下来,形成动作电位波形图,称为动作电位。

表一记录的电位为复合动作电位。

当刺激器发出脉冲刺激时,负电极处发生去极化,去极化达阈电位可引发动作电位,使负电极发生内正外负的倒极化,使已兴奋的电极电位处于邻近未兴奋处而出现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1比2先兴奋,距离已知,可得出传导速度。

表二:出:刺激强度不断加大时,刚能引起神经干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引起这些神经纤维兴奋的阈强度。

阈强度为0.8.刺激强度继续加大时,更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强,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叫阈上刺激。

当刺激强度加大到某一值时,神经干中所有的神经纤维均兴奋,此时肌肉作最大的收缩。

把具有引起肌肉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

最大刺激为1.10.
表三: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施加不同方式的电刺激,骨骼肌的收缩可表现出多种形式。

给单个电刺激时,可以记录到一个收缩舒张曲线,这种收缩方式称为单收缩,这种收缩曲线称为单收缩曲线,单收缩曲线分为三个时相,其中第一段为施加刺激到肌肉开始收缩缩短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潜伏期,第二段为肌肉开始收缩缩短到收缩结束的一段时间即收缩期,第三段为肌肉开始舒张到舒张结束的一段时间即舒张期。

给连续刺激时,有可能发生肌肉收缩波形的融合,也有可能只引起一次单收缩而不发生波形融合,如果波形发生融合,肌肉的收缩形式就称为复合收缩,复合收缩以分为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和完全性强直收缩,如果第二次刺激落到了第一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舒张曲线的下降支即舒张期内,这种复合收缩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第二次刺激落到了第一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舒张曲线的上升支即收缩期内,这种复合收缩称为完全性强直收缩。

而且复合收缩时,后一次肌肉收缩的幅度通常比前
一次幅度大。

其机制如下:刺激施加到坐骨神经干上,引起神经干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神经纤维末稍接头前膜,激活接头前膜电压门控式Ca2+通道,Ca2+进入接头前膜内带动囊泡向接头前膜靠近,囊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然后释放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接头后膜的化学门控式通道的活性,Na+内流,K+外流,其中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经总和达到阈电位水平时爆发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将传遍整个细胞膜,当动作电位传到横管,通过三联管结构,影响到纵管膜对Ca2+的通透性,钙通道开放,Ca2+从纵管向肌浆释放,肌浆中Ca2+浓度迅速上升,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启动肌丝滑行过程,肌肉收缩张力不断增大,当肌张力增大到等于后负荷(换能器弹簧片的反作用力)时(等长收缩),肌肉长度开始缩短,从施加刺激至神经干上到肌肉长度开始缩短之前,所发生的这些过程是潜伏期段产生的原因。

肌肉长度开始缩短,收缩曲线开始上升直至收缩结束,即收缩期。

其后,由于肌浆网上钙泵作用加强,肌浆中的Ca2+又被泵回肌浆网中,肌浆中的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解离,肌钙蛋白分子构型恢复到以前状态,导致原肌宁蛋白分子构型也恢复到以前状态再次占据肌纤蛋白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粗细肌丝解离,所有粗细肌丝全部解离,肌肉舒张曲线再次回到基线,此为舒张期,舒张期历时较收缩期稍长。

采用连续双次刺激时,调节两次刺激的刺激间隔,使其由大到小,当两次刺激的刺激间隔小于一定值时,连续双次刺激记录的肌肉收缩曲线与单收缩曲线完全一样,这说明标本对连续双次刺激的第二次刺激未发生反应,其原因是第二次刺激落在第一次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不应期内。

当刺激间隔大于一定值时,连续双次刺激记录的肌肉收缩曲线与单收缩曲线形态不再相同,波形可以只有一个,但幅度较单收缩曲线高,其原因是发生了收缩期的复合收缩,由于第一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还没完成,第二次刺激又引起Ca2+从肌浆网向肌浆中释放,使肌浆中Ca2+浓度进一步升高,这也是所有复合收缩曲线幅度逐渐升高的直接原因。

当刺激间隔继续增大时,第二次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落在第一次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出现一个锯齿波。

若采用连续多次刺激,记录复合收缩曲线。

可以看到逐渐增高的10个锯齿波相互融合(舒张期融合),即不完全强直收缩。

而且可以看到融合的波形平滑无锯齿且收缩幅度上升最明显,收缩张力最大(收缩期融合),此即完全性强直收缩. 通过上述分析讨论,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使用不同的刺激方式,骨骼肌和收缩形式可分为单收缩和复合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不断增高,复合收缩又可分为不完全性强直收缩和完全性强直收缩,且以完全性强直收缩的肌肉收缩张力最大,作功能力最强。

五、注意事项:
1. 标本制作:
a) 避免手指、金属器械接触坐骨神经和腓肠肌;
b) 操作过程中勿污染、或过分牵拉神经和肌肉;
c) 神经干应游离干净,不带其它组织;
d) 应在股骨干中段将其剪断,便于安装
e) 常给标本上滴加任氏液,防止其表面干燥,以保持其正常的兴奋性。

2. 实验过程:
a) 如果肌肉痉挛,则擦拭肌动器平板,清除高渗任氏液;
b) 若刺激无效可将电极插入肌肉,直接给予激刺;
c) 经常滴加任氏液以防标本干燥;
d) 每次刺激后都要让肌肉休息相同长的时间(0.5-1分钟)。

二、实验原理:
蛙类属于两栖类动物,它们的一些基本生理活动规律与温血动物相似,并且维持其离体组织正常活动所需的理化条件比较简单,易于建立和控制。

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兴奋性、刺激的一些基本规律以及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兴奋性良好的肌肉收到人为施加的有效刺激,其外在表现是肌肉的收缩活动。

随着刺激个数和频率的不同,肌肉将表现出不同的收缩形式:
1. 给肌肉一个短促、有效的刺激,肌肉将发生单收缩。

一个单收缩要经历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对蟾蜍的腓肠肌来说:潜伏期约10ms,收缩期约50ms,舒张期约60ms.
2. 使用相继的两个有效刺激作用于肌肉,如果两个刺激的间隔大于该肌肉收缩的全部时间,则出现波形上完全分离的两个单收缩。

逐渐缩短两个刺激的间隔,即提高刺激的频率,使第二个刺激落在第一个收缩的舒张期,就会引起两个单收缩的不同程度的复合,称之为舒张期复合收缩。

进一步提高刺激频率,使第二个刺激落在第一个收缩的收缩期,前后两个单收缩就会复合起来形成一个收缩幅度比较高的收缩波形,称之为收缩期复合收缩。

3. 给肌肉一连串有效刺激,肌肉可因刺激频率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频率很低,即两个相继刺激的间隔很大,则出现一连串相互分离的单收缩;逐渐增大刺激频率,则会出现波形不同程度的复合,其曲线呈锯齿状,即不完全强直收缩;再继续增大刺激频率,则肌肉处于完全、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单收缩的痕迹,此时为完全强直收缩。

4. 强直收缩的高度大于同样刺激条件单收缩的高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正常人体的肌肉收缩形式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收缩形式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在刺激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强直收缩的幅度大于单收缩的幅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收缩幅度可随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在自然条件下,肌肉的收缩形式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