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1f62bd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b.png)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 引言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开采方法等因素引起的各种灾害。
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的危害,云南省制定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试行内容。
2. 评估对象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的各类矿山,包括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煤矿等。
评估对象包括矿山的地质条件、工程设计、开采方法、环境保护等方面。
3. 评估内容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条件评估:评估矿区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下水位等地质条件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3.2 工程设计评估:评估矿山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包括矿区的坡度、坡高、坡面稳定性等。
3.3 开采方法评估:评估矿山的开采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包括采矿方法、支护方式、通风方式等。
3.4 环境保护评估:评估矿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生态修复等。
4. 评估指标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危险性等级: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用于评估矿山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
4.2 风险评估: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包括人员伤亡风险、财产损失风险、环境破坏风险等。
4.3 预警指标: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等级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指标,用于预防和应对矿山地质灾害。
5. 评估方法根据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实地调查: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获取必要的地质、工程、环境等数据。
5.2 数据分析: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条件分析、工程设计分析、开采方法分析、环境保护分析等。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4a6008b9e45c3b3566ec8b06.png)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111
编制说明
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云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云国土资[____]19号)等法规、规章,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ZB D 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_1:100万)》;
●ZB D 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_1:20万)》;
●ZB D 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_1:5万)》;
●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 万)》;
●GB50021-____《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技术要求规定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昆明煤炭设计研究院、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云南地质工程勘查设计研究院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武军、黄玉、任坚、吴煜、赵永宁、李长才、曹国献、刘志军、张黎明、杨纯东本技术要求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负责解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767d221711cc7931b716be.png)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托单位:XXX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野外调查:报告编写:审查:总工程师:队长: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七月目录1、前言1.1目的与任务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2.1矿山建设概况2.2矿山开采现状3、评价范围确定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4.1气象与水文4.2地形地貌特征4.3生态环境状况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5.1地层与岩性特征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5.4斜坡类型及特征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6、评价级别的确定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7.1现状评价内容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7.3现状评价方法7.4现状评价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8.1预测评价内容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8.3预测评价方法8.4预测评价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9.1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 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10.1结论10.2防治措施建议1、前言1.1目的与任务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
2011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采,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
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
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984614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2.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CONTENTS
• 引言 •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管理措施 •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分析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评估矿山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 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限制
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评价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预测所有潜在的环境问题,也可能无法准确量化 所有环境影响的程度。因此,评价结果应视为参考依据,而非绝对结论。
02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对土地的影响
土壤侵蚀
矿山开采过程中,地表土 壤受到破坏,导致水土流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01
02
03
生物多样性丧失
矿山开采可能对野生动植 物栖息地造成破坏,导致 生物多样性丧失。
生态平衡失调
采矿活动可能破坏生态系 统的平衡,影响生态系统 的正常功能。
景观破坏
矿山开采可能对周边景观 造成破坏,影响自然景观 的美观度和生态旅游资源 。
03
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命周期评价法
下水的负面影响。
案例三:某多金属矿的环二
详细描述
多金属矿开采过程中涉及多种重金属元素,需关注其对土 壤、水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
多金属矿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石和尾矿,其中含 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这些重金属元素不 易降解,会对土壤、水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因此,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加强重金属元素的监测与控制,提 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a0a0fd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9.png)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指对矿山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和评价,以期了解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风险,为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技术要求。
一、调查区划范围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应覆盖全部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包括采矿区、选矿区、尾矿库、矿山废弃物堆存区等。
二、调查内容1.地质情况调查:包括矿山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化类型、矿床赋存特征等。
2.地貌条件调查:包括地势、地貌类型、河流分布、水系状况等。
3.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包括地下水位、水源供应、水质情况等。
4.大气环境调查:包括气象要素、大气污染源点、气象条件等。
5.土壤环境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
6.生态环境调查:包括野生动植物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物资源等。
7.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综合上述调查结果,评价矿山地质环境的质量状况,并对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
三、调查方法1.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走访、采样、观测等方式获取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土壤、生态环境等的详细信息。
2.实验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地质样品的岩相分析、地层分析、矿物组合分析,水样的水化学分析,土壤样的理化分析等。
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生态环境等信息。
4.信息采集与处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对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等获得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处理,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
四、调查结果应用1.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矿山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参考。
2.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对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指导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
3.环境监测与预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矿山环境变化情况,提前预警环境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fda3348168884868762d6f1.png)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国土资源厅二○○六年元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2 术语 (2)3 评估工作任务 (4)4 评估工作主要内容 (5)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6评估工作程序 (10)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1前言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内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杨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李贵仁、李佐海、徐水辉、陈平、冯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2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1.总则1.1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制定本技术要求;1.2新建矿山、延续登记或改扩建矿山必须按照采矿登记管理机关的要求,按本技术要求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编制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c02a8e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4c.png)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1.05•【文号】环办[2015]1号•【施行日期】2015.01.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的通知环办[20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为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促进铀(钍)矿以外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发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监督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环办〔2013〕12号),我部编制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1月5日附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格式与内容(试行)说明1.为保护环境,保护公众健康,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根据《环境保护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制定本格式与内容。
2.本格式与内容规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的编制格式与基本评价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的内容进行调整。
3.本格式与内容是指导性文件,在实际编制中可采用不同的格式与内容,但所采用的格式与内容至少具有与本规定相同的评价效果。
4.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篇应与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同步编制、一并申报。
前言介绍项目的基本情况、编制过程以及公众参与中有关放射性的调查内容和结论等相关信息。
第一章概述1.1 编制依据说明专篇编制所依据的法规、标准和导则,相关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和技术文件。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9711465011ca300a6c39055.png)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二○○六年六月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2)1.适用范围 (3)2.定义 (3)3.总则 (4)4.评估工作程序 (6)5.评估工作基本要求 (6)6.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9)7.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 (12)8.成果提交 (13)9.附录 (13)编制说明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ZB D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ZB D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ZB D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1:5万)》;·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滑坡泥石流勘查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工作方法、成果提交和附录。
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本技术要求自2006年6月30日起实施。
本技术要求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生产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2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不能替代矿业活动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勘)查或有关评估工作。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b83b3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a.png)
云南省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一、背景介绍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工程结构等因素引发的各种灾害,如地面塌陷、滑坡、崩塌等。
为了减少矿山地质灾害对人员生命财产的威胁,云南省决定制定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以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
二、目的和意义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为矿山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应对,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山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三、评估内容1.地质环境评估:对矿山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下水位等地质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其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
2.工程结构评估: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工程结构,如巷道、支护体系等进行评估,判断其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3.地质灾害历史评估:对矿山周边地区的地质灾害历史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趋势。
4.监测数据评估:对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评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矿山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四、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工程结构等因素的特征和矿山地质灾害历史,采用专家判断和经验分析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2.定量评估: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工程结构等因素的具体数据,采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量化评估。
五、评估结果及应用1.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将矿山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如高危、中危、低危等级。
2.应用:评估结果将作为矿山安全管理的重要参考,根据不同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提高矿山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技术要求1.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评估方法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2.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评估所使用的数据应准确、全面,数据来源应可靠。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558cb8ed15abe23492f4d2b.png)
6评估工作程序……………………………………………………10
7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11
附录 B(标准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2
附录 C (标准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16
附录 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17
1.5 根据本技术要求进行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可以替代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但不能替代矿山常规的勘查和评价工作,也不能替代矿山生产安全评估工作。
2.术语
2.1 矿山地质环境:指矿区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2.17泥石(废石、矸石)流:指由于暴雨或其它水源破坏斜坡表层及堆积物的稳定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含矿山废石矸石)及植物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2.18岩溶地面塌陷:指岩溶地区(主要是覆盖型地区)隐伏在地下的岩溶洞穴上方的土(岩)体,在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影响下产生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坑洞或裂缝的作用和现象。
本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内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410bf9d1711cc7931b716ef.png)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前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以“国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为指导,合理开发、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根据《矿产资源法》、《关于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土地复垦规定》和《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要求》等法规、规章,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主要内容: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规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各项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附录C、附录D是标准的附录;本技术要求的附录B、附录E、附录F是提示的附录。
本技术要求组织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张洪波陈吉才徐建芳肖桂珍顾福计王淑云罗靖筠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要求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负责解释。
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原则,分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新建矿山(含改、扩建矿山下同)、生产矿山、闭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不替代矿山工程各阶段常规的勘查和有关的评价工作。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其及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的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2.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及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地质环境变化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矿山及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区域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和防治措施。
3.总则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是实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表)审批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1ef079a27284b73f34250a8.png)
2.4地质灾害:指由于自然因素产生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的山体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3.评估工作任务
3.1通过搜集资料〔包扌舌矿山建设方案或设计〕和实地调查,查明矿山环境地质根本情况。
3.2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可能引发、加剧的 地质灾害,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3.3查明矿山建设遭受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情况。
3.4根据矿山质坏境影响评估结果和矿山建设制约因素做出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结论。
前 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内容包括:总那么、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内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根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4.2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估为主;延续登记或改扩建矿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级别综合考虑评估区人居因素、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矿山建设规模等进行划分;
5.2评估区人居因素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耕地 面积等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分级标准见附录A;
2.术语
2.1矿山地质环境:指矿区矿业活动所影响到的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作用和现象及其与 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坏境系统。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要求有哪些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要求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fc7877f4960590c69ec3769a.png)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要求有哪些?(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技术要求包括:(1)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应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基础上,结合开采方案、开采现状对存在和潜在的重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见表7)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
①现状评估是指对矿山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和现存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现状评估。
通过分析地质环境特征、采选矿等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方式和影响,对存在的重要环境地质问题、危害对象及影响破坏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对影响和破坏起作用的因素作深入分析,判断其性质、变化、危害及损失情况。
生产矿山坑矿山的现状评估应作重点评估。
②预测评估是指对新建矿山、生产矿山矿业活动等工程经济活动使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可能诱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
根据矿山类型、规模、开采方式、地质环境特征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预测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危害,包括影响时间、空间和强度。
③综合评估是指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基础上,对矿山地质环境进和分区评估,判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的级别。
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要依据稳定状态、水土资源环境影响与破坏、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订划分为严重、中等、较轻三个等级,见表8。
(2)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重点内容:①矿山活动诱发的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②矿业活动诱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区域水均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海咸水入侵、矿坑突水、水质污染等。
③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石污染等。
④闭坑矿山的综合整治,包括消除不安全隐患、地质环境监测、土地复垦和改变矿山生态等。
(3)评估方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方法。
单要素评估方法参照有关规程、规范执行。
(4)因素选取与评估指标的确定:在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开采方式、开采强度及现存、潜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基础上,识别矿山开采的影响(影响因素的识别、影响对象的识别、影响后果和程度的识别)通过对比、筛选,确定评估指标。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四川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17f8715650e52ea5518984f.png)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二○○六年六月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目录编制说明 (2)1. 适用范围 (3)2. 定义 (3)3. 总则 (4)4. 评估工作程序 (6)5. 评估工作基本要求 (6)6. 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9)7. 评估工作手段与方法 (13)8. 成果提交 (13)9. 附录 (13)编制说明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引用和参考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ZB D 140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1:100万)》;〃ZB D 14002-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1:20万)》;〃ZB D 14003-89《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1:5万)》;〃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万)》;〃GB 《滑坡泥石流勘查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本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技术要求、工作方法、成果提交和附录。
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员:本技术要求自2006年6月30日起实施。
本技术要求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试行)1. 适用范围1.1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生产和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1.2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不能替代矿业活动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调(勘)查或有关评估工作。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f71450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8.png)
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1.12.05•【文号】环办环评函〔2021〕556号•【施行日期】2021.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印发《“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的通知环办环评函〔2021〕5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规范和指导“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统筹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按照原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5〕158号)要求,我部商自然资源部组织制定了《“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请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工作的指导,共享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相关数据,与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相互配合,加快推进。
二、经商自然资源部,委托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局),组织召集审查本省(市)“十四五”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抄送我部和自然资源部。
其他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指导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部门在报批总体规划草案前,将规划环评文件等资料(包括申请审查的函、纸版及电子版的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图集、附件等)报送我部,并抄送自然资源部。
我部将联合自然资源部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将依法依规加快审查。
三、设区的市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发〔2015〕158号文件的要求开展,部分技术工作可以参照本要点开展。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指南)(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指南)(征求意见稿)](https://img.taocdn.com/s3/m/fad2aaa5f121dd36a22d8215.png)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指南)(征求意见稿)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〇一六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1 总则 (1)2 引用标准与文件 (1)2.1 标准 (1)2.1 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2)4 一般规定 (4)4.1 工作目的 (4)4.2 主要任务 (4)4.3 基本要求 (4)5.设计书编写 (6)6.调查内容 (7)6.1 地质环境背景调查 (7)6.2 矿山基本概况调查 (8)6.3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调查 (8)7.调查方法 (11)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1)7.2 遥感调查 (12)7.3 地面调查 (13)7.4 物探 (13)7.5 样品采集与测试 (14)8.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15)8.1 基本要求 (15)8.2 土地资源占压与毁损评价 (15)8.3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评价 (17)8.4 含水层结构破坏与疏干区影响评价 (18)8.5 矿山地质灾害影响评价 (19)8.6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19)9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区划 (25)10.成果编制 (25)10.1 图件编制 (25)10.2 数据库建设 (29)10.3 成果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30)11.成果验收与提交 (31)11.1 成果验收 (31)11.2 成果提交 (31)有关附录:附录A 设计书编写要求 (33)附录B 成果报告编写要求 (37)附录C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表 (45)附录D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表 (70)附录E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统计表 (71)附录F 地质灾害规模等级划分表及泥石流危险度划分表 (92)附录G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编图常用图例 (93)附录H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 (100)附录I 矿产符号图例 (102)附录J 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污染计算方法 (112)附录L 主要土地类型及定义 (116)主要参考文献 (117)前言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发[2016]63号)文,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办公厅[2016]1524函《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中“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参照部相关技术要求(指南),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省(区、市)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要求(指南),指导市、县详细调查工作”的要求,参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 2014—0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11)和我厅2015年组织编写的《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勘查、可行性研究、施工图设计技术要求(试行)》等相关技术要求,编制《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要求(指南)》,作为我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的技术要求(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包括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精度要求、技术要求、提交成果等内容。
1.范围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矿山、改(扩)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1.2 生产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参照本技术要求。
1.3 本技术要求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不替代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各阶段的勘察评价工作。
2.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2.1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山开采影响到的范围和深度内的岩体、土体、地下水等客观地质实体。
2.2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2.3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因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而引发的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2.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影响范围内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现状、预测和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3.总则3.1 新建矿山以地质环境预测评价为主,生产矿山、改(扩)建矿山以地质环境现状和预测评价为主。
3.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分析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程度;评价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破坏程度;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论证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的适宜程度;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3.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进行。
按矿山建设规模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三级(表3-1)。
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复杂程度评价级别复杂中等简单建设规模大型一级一级一级中型一级二级三级小型二级三级三级3.3.1 矿山建设规模分类按原地质矿产部《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执行。
见附录一。
3.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依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等分类(表3-2)。
表3-2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判定因素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1、地形地貌中低山区,两种以上地貌单元,地形坡度>30°,地面相对高差大。
残积台地、低山丘陵,地形坡度10°~30°,地面相对高差较大。
山前沟谷、冲洪积阶地,单一地貌单元,地形坡度<10°,地面相对高差小。
2、地质构造具区域性断裂带,有多组断裂,褶皱、裂隙发育。
具一般性断裂,褶皱、裂隙较发育。
断裂、褶皱及裂隙不发育。
3、矿体赋存条件根据矿种、埋深、厚度、产状等,结合开采方式综合判定。
4、工程地质条件岩性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差。
岩性变化较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5、水文地质条件隐伏岩溶型充水矿山,矿层(体)顶底板透水性强,矿坑涌水量大。
以孔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山,矿层(体)顶底板透水性中等,矿坑涌水量较大。
以裂隙水为主的充水矿山,矿层(体)顶板透水性一般,矿坑涌水量小。
6、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 ≥0.4 0.1~<0.4 <0.17、地质灾害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大。
较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较大。
不发育,对矿山工程影响小。
8、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影响严重。
类型较多,影响较严重。
类型单一,影响轻。
注:复杂程度的判别由复杂向简单推定。
符合八项判别因素中二项或第7、8项中符合一项者即为相应的复杂程度。
4.工作程序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框图接受委托 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收集资料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矿山工程分析确定评价范围和级别、编制工作大纲评价因素选取 结论与建议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预测评价 现状评价 综合评价 提交评价成果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5.精度要求5.1 一级评价应有充足的基础资料,采用定量~半定量的评价方法,进行充分论证。
5.1.1 必须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影响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逐一进行现状评价。
5.1.2 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以及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别进行预测评价。
5.1.3 依据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结果,对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和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5.1.4 提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
5.2 二级评价应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价的内容,采用半定量~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较充分论证。
5.3 三级评价应有必要的基础资料,参照一级评价的内容,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进行论证。
6.技术要求6.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应在查明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特点,根据经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开采设计和开采现状,对地质灾害和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表6-1)进行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论证矿山建设的适宜性。
矿山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开展工作。
表6-1 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表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1、矿坑不稳定边坡、崩塌(包括危岩体)、滑坡、泥(渣)石流;2、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
1、区域水均衡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2、尾矿、废石(渣)占地,露天开采毁地,改变土地利用功能等对土地资源破坏;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4、矿山固体废物、选矿废水、矿坑水等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水、土壤的污染;5、地质遗迹、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
6.1.1 现状评价是对已有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进行评价。
填写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见附录四。
6.1.2 预测评价是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以及地质环境对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
6.1.3 综合评价是在现状、预测评价基础上,进行影响程度分级(表6-2)和综合分区评价。
表6-2 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水土资源及地质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危害对象损失与治理难度严重大影响大破坏严重城镇、人口密集区、风景名胜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和交通干线、重点水利电力工程等。
损失大、治理难度大、难以恢复。
中等中影响较大破坏较重村庄、一般交通线和工程设施、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高地区。
损失较大、治理和恢复较难。
一般小影响小破坏轻一般地区、资源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较低地区。
损失小、可以治理和恢复。
影响程度影响要素影响分级6.1.4 依据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与地质环境间影响程度、治理难度、损失大小,论证评价矿山工程的适宜程度。
适宜程度分为适宜、基本适宜和适宜性差三级(表6-3)。
表6-3 适宜程度分级表适宜程度分级说明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环境地质问题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易于防治。
基本适宜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存在一定的环境地质问题,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较大,防治难度中等。
适宜性差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突出,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及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大,防治难度大。
6.2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6.2.1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渣)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6.2.2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包括海(咸)水入侵、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污染等。
6.2.3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包括改变土地利用功能、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6.2.4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对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
6.2.5 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受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影响。
6.3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及方法6.3.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包括地下水环境、土地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影响评价指标(表6-4);地质灾害评估指标参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表6-4 水土资源环境影响分级表要素分级地下水环境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影响小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小;2、不存在海(咸)水入侵;3、基本不存在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小。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小;2、地表形变范围小、程度轻;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限于矿区局部范围;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小。
地质地貌景观未受影响或影响较轻。
影响中等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有一定影响;2、评价区局部发生或潜在海(咸)水入侵;3、有一定数量的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较大;2、地表形变范围较大、程度较重;3、矿区较大范围内发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地质地貌景观受到较大影响。
影响大1、矿坑排水对供水水源影响严重;2、评价区大部发生或潜在海(咸)水入侵;3、污染源分布广,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大。
1、采矿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尾矿库等占地面积大;2、地表形变范围大、程度重;3、矿区和外围大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4、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大。
地质地貌景观受到严重破坏。
6.3.2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工程类比法等。
6.4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是矿山企业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依据。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明确防治目标和重点,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案,并对保护和治理方案进行简要经济技术论证。
6.5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针对各种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矿山企业应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原则、位置、数量、监测项目、手段、频率等建议方案。
7.提交成果7.1 评价报告评价报告(说明)书是评价工作成果的系统总结,要求内容丰富、资料齐全、数据可靠、依据充分、方法得当、重点突出、结论准确、文图表吻合。
评价报告(说明)书编写大纲见附录二。
报告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提交单位全称及报告提交时间。
附评价单位资质证书(复制件)。
报告责任表反映评价项目全称,依次注明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单位行政负责人(签名盖章)、提交单位、提交时间,并加盖提交单位印章。
7.2 附件附件包括附图、附表及其它相关资料。
必备图件:①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分布图(附剖面);②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分区评价图(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镶图);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图。
其它图件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表、图片集等视实际情况进行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