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它包括哪些类型?什么是非可再生资源,它又包括哪些类型?(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紧扣关键词,并结合举例来说明这两个概念。)
2.学以致用:学生完成“活动”1,教师进行点拨。(加强对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过渡:既然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重复利用、循环使用,那么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如何开发利用它呢?下面,我们通过教材“活动”来探讨这个问题。
8.学生根据~64“中国的矿产资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什么?(总量丰富,种类齐全,但分布不均,人均较少)
(2)我国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哪些?(见教材相关内容)
(3)读中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归纳中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分布特点。
(4)读中国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归纳中国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特点
课题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三维目标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5)说出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是北多南少,有色金属矿则是南多北少)
(4)完成“活动”2。
9.小组合作完成“活动”3、4。
<全课总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年文档
自然资源概况(1)”教学设计(湘教版)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必须使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有清晰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四个主要特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了解自然资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面对我国的资源现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和养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最: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有限四、教学方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等。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列举知道的自然资源(越多越好) 。
六、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多媒体展示几幅日常生活照片) 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离不开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些都是自然界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与人类关系密切。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自然资源。
2 小组探究,了解新知任务一:了解自然资源概念、主要类型(2) 小组间通过比赛方式说出各种自然资源,越多越好,并且相互指出错误。
同时,思考为什么是或不是,加深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
(3) 提出探究问题:台风、地震、闪电等都具有巨大的能量,它们是不是自然资源,为什么?(4) 各小组把列举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归纳总结自然资源的类型。
《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 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 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
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一“地大物博”。
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口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 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61。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教材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内容涵盖了水、土地、能源、生物、矿产等五大类自然资源,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其分类、分布及利用和保护知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自然资源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2.培养学生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安排学生预习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讲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重点讲解各类自然资源的特点、利用方式和保护措施。
3.操练(10分钟)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例如,分析我国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有效措施。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我国自然资源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讨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对能源资源利用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2、了解并能举例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3、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正确认识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不足的现状;通过读图分析,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用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自然资源概念及特征;2、阅读图文,认识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3、分析数据,认识我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总量与人均量的关系,在增加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树立忧患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消费观和行为习惯。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相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常识而言,自然资源的特征过于抽象。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加有效信息、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具体的认识,以突破该难点。
对于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地图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挑选编排特征突出的资源分布图,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学生准备:查找有关自然资源的资料教学时间 1.5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板书设计: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3、自然资源的质量在各个地区是有差异的;4、自然资源的状况是在不断变动之中的;5、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均匀。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对其分类、分布和利用保护可能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认识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然资源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学习自然资源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自然资源知识的掌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本册教材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为后续学习各类自然资源的具体特点和管理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自然资源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资源的直观感受,对自然资源的系统知识和深入理解相对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系统认识,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知识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黑板板书讲解
三、教师反馈讲解
四、巩固练习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自然资源?(①④⑧)
①天然宝石②皮革③羊毛衫④东北虎
⑤煤油⑥水泥⑦农村沼气⑧阳光
2、下列物质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C)
A煤B油
C森林D金矿
3、下列物质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C)
A土地B森林
C矿产D水
4.下列对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探究
阅读课本第54页,思考: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必须具备哪两个属性?
3.闪电、小麦是否是自然资源?
4.自然资源可分为哪几类?
5.自然资源还可以分为哪两类?
6.什么叫可再生资源?什么叫非可再生资源?
7.你们认为六种资源哪些是可再生资源?
8.为什么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
9.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补充介绍“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调动学生思维。
板
书
设
计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概念
二、属性
自然属性
经济属性
三、分类
可再生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A.可再生生资源可以永续利用。
B.要珍惜和节约非可再生资源。
C.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因此我们不要浪费。
D.要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二、连线题
草原
可再生资源水能
铁矿
非可再生资源阳光
石油
石墨
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有利资源,学生会因此产生兴趣。
对学生提出的观点适当作出点评和纠正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字叙述中找到知识。
标题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1《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概况》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旨在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从基础知识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学会分析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
2.难点: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自然资源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自然资源案例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表格。
3.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如森林、河流、矿产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自然资源吗?”通过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什么是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资源的概念和主要类型2、知道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重要特征3、知道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3、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知道我们使用的纸张是用什么做的吗?(木材)谁能举例说说还有哪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自然资源概况2、认定目标:分层逐步展示,学生静听、牢记3、导学达标(一)什么是自然资源读书思考:1、什么叫自然资源?举例说明。
2、自然资源是怎样进行分类的?师总结后,利用电脑呈现多幅图片,让学生辨认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并做P54活动2、3题,教师进行反馈矫正。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读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特征有哪些?生读书后,归纳得出。
(师用电脑呈现要点)1、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讲述中可以以实例(湖南张家界)引入,使自然资源范畴变化变成直观形象的实例呈现给学生,有利于突破难点。
2、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又是有限的。
2、自然资源的质量是有差异的。
教师展示内蒙古草原从东向西的景观图片,通过不同地域的操场景观揭示草场质量的差异。
3、自然资源的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5、自然资源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
最后指导学生作课本P55上的活动练习。
5、课堂小结:教师选用典型数据和图片指导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6、达标测评:学生抢答或齐答一、找出正确的一项:1、下列资源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土地 B森林 C 阳光 D电能2、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炭 B石油 C树木 D石墨3、下列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二、分门别类:A太阳能 B水能 C风能 D核能耕地煤白桦林石灰沙漠三峡工程木材道路石山石油太湖草原房基地水库天然气1、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
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
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
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种类和特征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的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判断依据。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自然资源。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四、教学方法1、坚持以“学生活动从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评价在后”的原则。
2、得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兴趣3、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结合“引导——探索”启发式教学学法,发挥学生主动性。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人类生活离不开的矿产资源》(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由自然资源加工而成的,但是没有学习本节知识之前,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现象,所以在进行课程导入时,可以从学生生活的物品着手,面对熟悉的事物,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与我们人类的关系。
)提问:视频中都提到了哪些事物?(学生回答:石油、铁矿石、玻璃砂岩)老师总结: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与我们的财富,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自然资源”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
(二)讲授新课1、展示了学习目标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种类。
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通过讨论分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培养资源忧患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2、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呢?学生阅读教材找出自然资源的概念。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述》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保护方面的知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知识的梳理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的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2.案例素材:收集相关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案例;3.小组讨论题: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利用和保护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运用案例分析法,呈现具体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知识梳理,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年级地理教学设计--自然资源概况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和分类,能够区分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理解对于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3.通过分析资料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原因。
4.依据相关资料了解生活中珍惜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自然资源的含义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进一步巩固阅读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2.通过对不同漫画的阅读和思考,初步掌握分析漫画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相关自然资源破坏的实例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____自然资源_ _。
2.可再生资源是指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更新,或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3.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资源,如矿产资源。
4.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二)合作探究1.材料:小明和小红正在议论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小明说:”我国地大物博,许多自然资源位居前列,发现并探明储量的况钟就有160多种,我国自然资源多么丰富。
”小红说:”我为我国的自然资源担心,你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自然资源太贫乏了。
”从小红和小明的讨论中,谈谈你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的看法。
答案:1.综合考虑,都有道理。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因此从资源的总量来说,小明的说法是正确。
我国资源大多名列前茅,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
但由于人口众多,加上浪费、污染、破坏、管理不善等原因,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很多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读下表分析回答:我国人均资源与世界比较(1)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居世界前列,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可这与上表中的数据和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读到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存在危机的文章似乎“矛盾”,你对此有何认识?答案:评价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多少,往往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资源总量,二是人均资源占有量。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
自然资源概况一、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2.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3.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资源利用方式,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什么是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什么是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根据来源要素,自然资源一般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类型;根据属性特征,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层面来考虑,课程标准将学习重点设置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本条“标准”的要求是:①不需要死记硬背自然资源的概念,而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自然资源有哪些类型;②知道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③对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类型,不需要展开讲述,但可以把它们作为例子,说明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④根据课程标准对自然资源的总体设计和“说明”,应运用资料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关于资源资源的特点,可结合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进一步讲述);⑤结合生产、生活实例,渗透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教育,引导学生初步确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什么是自然资源”部分,教材正文扼要阐述了自然资源的概念、类型和特征,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地理事象,来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部分,教材正文分别介绍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内容。
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风力发电”、“中国的矿产资源”2则“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并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初步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利用和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的开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利用保护等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保护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本节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然资源概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向学生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和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1
重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不均匀性
难点:自然资源的范畴是不断变化的;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海洋”、“沙漠”、“森林”等的景观图,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辽阔的土地,巨大的海洋、浩瀚的沙漠,无论是绵延的山区、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自然资源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但在地区分布上不平均;
通过看课本中的P55、56、58面的4个图,了解矿产资源分布的规律性,而且发现它们的分布不平均。
煤(产地)——山西的大同、西山、阳泉;河北的峰峰、开滦;
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内蒙古的霍林河、元宝山;
河南的平顶山;贵州的六盘水;
通过读图发现,我国的煤主要分布在北方。南方的煤比较少一些。
通过看课本中的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图,我们发现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应该是——西部多,东部少。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通过已学知识,联系中国的降水、气候等内容来思考〗提问:你能从我们学过的知识中找出相似的资源分布情况吗?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方,相对云量就多一些,云对太阳光会有什么影响呢?联系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来思考。
生物资源:与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有关,气候越复杂,生物资源就越多样;
矿产资源:比如有煤、铁、石油等,多为非可再生资源;
海洋资源:可再生资源,利用海洋中的生物、矿产、能源;
通过看书、读图理解自然资源的五大特征:
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范围不断扩大;
自然资源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概念不断变化。比如:在古代人类对石油、铀的认识较少,就不会利用这些矿产,也不会认为这是自然资源;空气、风景也不会认为是自然资源,但现在也归纳到了自然资源一类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人与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自然资源的知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案例和数据,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资源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对自然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清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认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分布,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数据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教学难点:自然资源的分类和特点,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图片、案例、数据等教学PPT,以便于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教学案例:收集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数据资料:准备与自然资源相关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学生查询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自然资源的种类、特点、分布,让学生对自然资源有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小敏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阅读有关图文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初步学会评价其优劣。
3.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煤炭、石油、金属矿产地的分布。
4.使学生了解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初步学会就其问题寻求对策。
5.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2.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要合理开发,节约、综合有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