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合集下载

小说的演变和流派

小说的演变和流派

小说的演变和流派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流派。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的历史演变和不同流派的介绍,探讨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的发展和变化。

一、小说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叙述和传说。

古代的叙事作品主要以传统的口头叙述方式进行,如《水浒传》和《红楼梦》等。

随着文字的发展和印刷术的出现,小说开始以书面形式流传,实现了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在中国,明清时期是小说发展的高峰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如《西游记》和《四大名著》等,它们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西方文化的传入也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创作方法。

二、现代小说的主要流派1. 现实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一种以真实社会为背景,描绘真实人物和事实的流派。

它注重对社会现象和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目的。

代表作品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老人与海》等。

2.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素材,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展示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

它融合了历史事实与想象力,带有浓厚的史诗色彩。

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天龙八部》等。

3. 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以科学技术和未来社会为题材的一种小说流派。

它通过设想和幻想来探索未来可能出现的科技和社会变革,呈现出奇特和悬疑的故事情节。

代表作品包括《三体》和《1984年》等。

4. 爱情小说爱情小说是以爱情和情感为主题的一种流派。

它描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感情变化,以及爱情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代表作品有《傲慢与偏见》和《挪威的森林》等。

5. 推理小说推理小说是以谋杀案和犯罪事件为背景,通过推理和解谜的方式展开剧情的一种小说流派。

它强调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让读者随着主人公一起追寻真相。

代表作品包括《福尔摩斯探案集》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等。

三、小说流派的发展和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小说流派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中国古代小说是世界上最早创作和发展的小说形式之一。

自唐宋时期起,古代小说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流派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

一、古代小说的起源古代小说的雏形可以追溯到简单的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

而被认为最早的小说作品是西晋时期陆机的《东观记》,标志着古代小说正式的诞生。

陆机的这部作品以诗歌和散文的形式写就,描述了一位贵族女子在清廷中受到诬陷的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文学的开篇之作。

二、主要流派1. 正史小说正史小说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小说形式。

它力图通过虚构的情节和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呈现出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

《史记》和《资治通鉴》等正史著作为古代正史小说的重要来源。

2.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以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基础,通过描写英雄豪杰、神仙妖怪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小说形式。

《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等传世之作,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 笑话小说笑话小说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并讽刺社会风俗以及人们的滑稽行为的小说形式。

《聊斋志异》和《世说新语》等作品通过风趣的语言和奇特的故事情节,向读者传递笑料的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4. 酒肆志怪小说酒肆志怪小说是以酒肆(酒馆、酒店)为背景,表现现实生活,并混杂描写怪异的故事情节的小说形式。

以《喻世明言》和《醒世恒言》为代表的酒肆志怪小说,流传至今,被广大读者喜爱。

三、对后世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刻的社会寓意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题材,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写作技巧和风格上的借鉴。

例如,明代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古代中国文学中的小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的演变。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发展阶段和经典作品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演变。

一、起源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小说主要以说话艺术为主,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流传于民间。

这些早期的小说作品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传统民间故事为素材,形成了最初的小说风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说开始与戏曲和文言文体裁结合,逐渐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技巧。

这使得古代小说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也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当时的小说主要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结合了戏曲和文学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如《梁公乘》、《杨家将》等。

2. 宋代宋代是古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小说作品。

这时的小说不再局限于民间故事,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情节和更复杂的人物形象。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大读者喜爱。

3.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个时期的小说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铺陈,强调写实和艺术的结合。

著名的小说作品有《聊斋志异》、《金瓶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的缺陷,具有强烈的现实和批判意义。

三、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写贾府与金陵十二钗的爱恨情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沦丧。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形象鲜明,语言优美,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塑造了108位英雄豪杰的形象,展现了他们为正义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人物描写成为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一、概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先秦—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从”酝酿——雏型—-成熟——转变——繁盛”,体现了古代人民为创造民族的文学样式,民族的文学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中国古代小说孕育于先秦时期的远古神话,经历了汉魏六朝杂史、志怪志人的成长,唐传奇的成熟,宋明话本、拟话本的发展壮大,最后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展示出生命的辉煌。

从语体上说,中国古代小说又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从艺术的渊源上说,中国小说的萌芽状态可以追溯到远古神话,《山海经》被称为“古今小说之祖”。

先秦的史传文对小说的影响也很明显,《战国策》因其叙事的成熟完备及其中多篇显著的虚构色彩,更是被当作最初的小说体裁之一——杂史小说的开端。

汉代出现了第一篇初具规模的杂史小说《燕丹子》,它比《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荆轲传”更富传奇色彩.中国小说初具规模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其标志就是小说由写事为主转向写人及其性格特征为主,从而确定了人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

按内容可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前者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代表是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后者以记载人物的琐闻逸事为主,代表是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也是文言小说的第一个高峰。

中国古代小说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唐代传奇的出现与繁荣。

他们在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人物的形象性、故事的艺术性和文笔的生动性等方面都是六朝小说所无可比拟的。

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传奇小说,如陈鸿的《长恨歌传》、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内容以言情为主,搜奇记逸,文字婉转华艳,代表着早期文言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文言小说的第二个高峰。

宋代出现了话本小说,它是民间说书人讲史或演说的底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表达市民心声。

如《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错斩崔宁》等,都是脍炙人口之作,也是中国白话小说的滥觞之作。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叙事文学传统,但真正成熟起来的时期还是在唐宋时期。

以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叙事文学以传说、神话、典故等形式传承,如《山海经》、《楚辞》等。

这些作品在叙事形式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汉代:汉代以后,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小说创作。

《史记》中的一些章节已经具备了小说的特征,如《五帝本纪》、《夏本纪》。

而另一些作品则更加突出了史料的真实性,如《汉书》、《魏书》。

在此期间,虚构性叙事作品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类别。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小说作品,如《后汉书》、《裴秀才演义》。

这些作品以历史为基础,虚拟了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加强了叙事的虚构性,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高峰时期。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形成了独立的文学类别。

这些作品在情节设计、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5. 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小说以史书、传记等为基础,融入了一系列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形成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如《红楼梦》、《金瓶梅》等。

6.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多样。

元代以后,小说开始反映社会现实,纷纷涉及到世俗生活,如《世说新语》。

明代的《聊斋志异》则更加注重奇异幻想的描绘。

清代以后,小说更加注重社会生活的描述,如《儿女英雄传》。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史略虚化到虚拟化,从叙事性传统向艺术性创新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的叙事形式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历史叙述逐渐转向虚构故事的表达,作品的内容也从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扩展到广泛的社会现实。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也提供了人们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

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

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

谈谈我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代篇)前段时间一时兴起,想了解我国小说的发展历史,于是搜到了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如获至宝。

该书脉络清晰,讲解详实,读完对鲁迅先生之才更添仰慕。

同时也了解到,《中国小说史略》是中文系学生的必读书目,可见该书地位之高。

玄派虽然主讲网文,但网文与传统文学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网文发展至今,很多东西也都来自传统文学。

今日借此机会,对该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一番梳理,算是我的个人分享和读书笔记,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请大家指正补充。

《中国小说史略》一共二十八篇,书后附有《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是鲁迅先生1924年7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讲稿。

史略从远古神话讲到清朝小说,非常系统而又全面的讲述了各个朝代的小说发展特征。

下面是我的个人总结。

1.小说的来源与定义鲁迅在书中开篇,列举了史学家对于小说的一些著录及论述。

“小说”一词,最早来自《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意思是小说靠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与那些玄妙的大道理相比差得远了。

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於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之所造也。

」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

明朝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从》把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清朝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说分为三派,一为叙述杂事,二为记录异闻,三为缀辑琐语。

总得来说,中国的小说历来不为文人所重视,不登大雅之堂。

2.神话与传说远古时期的原始人,看到天地万物变化万千,那些现象超出了当时的人力,人们就只好自创一些说法来解释它,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神话”。

神话不仅是宗教的来源,还是美术与文章的来源。

随着神话的演进,其主要内容渐渐接近人性,这些说法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传说”。

传说所述,或神性之人,或古英雄,这些人的才能神勇往往是凡人所不及的,是天命所授。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选入高中第五册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了回顾与概括,叙述简明扼要,论断准确精当。

在这样有限的篇幅里,是难以对小说发展史及其规律性的方方面面作出详尽周严的论述的。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小说概念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或许有助于对吴组缃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相去天渊”的古今小说概念在我国,“小说”是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的古老名称了。

今天我们说起小说,毫无疑问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

可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

“小说”一开始不仅不具备文体意义,而且是一个鄙称,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很不一样的,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才获得了今天这样的概念。

追溯起来,“小说”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庄子·外物篇》。

庄子是个对中国文化大有影响的人物,正是这个言尽天下大道的庄子在论述自己哲学追求的至境———自然之道时,第一次提出了“小说”一词: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古“悬”字,高也。

“令”,美也。

庄子认为修饰小巧的言词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

为了说透这个道理,他举了任公子钓鱼的事例。

任公子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手拿大鱼钩,把用五十头犍牛作成的鱼饵投入东海后,便蹲在浙江会稽山上稳稳当当地钓开了鱼。

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他依然从容自若。

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吞食了鱼饵,大鱼的翻滚腾跃搅得海水动荡,白浪冲天,吓坏了方圆千里的人们,任公子终于钓到了这条大鱼,周围的人都饱餐了美味的鱼肉。

庄子由此生出感慨:那些手拿小竿细绳,直奔小河沟渠,守着些鲇鱼鲫鱼的人,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任公子从容洒脱,毫不着意,反而钓到了大鱼,看来凡事只有任其自然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庄子最终想说明的道理.庄子在上述引文中所说的“小说”只是与“大达”相对的小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①庄子把“小说”与“大达”并举,显然是贬“小说”、扬“大达”的。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的早期阶段。

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小说逐渐丰富多样,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题材。

最早期的中国古代小说可以追溯到先秦战国时期的《左传》和《国语》,这些书籍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可以被视为古代小说的雏形。

汉代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史记》和《汉书》,它们以历史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命运。

这些作品为后来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以魏晋风度为特点的仕女小说,如《琵琶记》和《临川四梦》。

同时,佛教经典中的故事也成为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之一。

隋唐时期,古代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聊斋志异》和《水浒传》等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作品以奇幻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宋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以《红楼梦》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开始出现。

这些作品通过对家族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景观。

明清时期,古代小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量以武侠、奇幻和
言情为题材的小说。

《西游记》、《金瓶梅》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成为了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从最早的历史记载逐渐向虚构的故事发展,不同的时期和社会背景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价值观。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第一讲从神话到神仙传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

“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

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

因为如孔子,杨子[1],墨子[2]各家的学员,从庄子看来,都可以谓之小说;反之,别家对庄子,也可称他的著作为小说。

至于《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

”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

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

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

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

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

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

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

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

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

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

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时的古代小说还没有具体的名称,大多以"话本"、"传奇"之类的形式流传。

汉代时期,随着文字表达的进一步发展,小说形式逐渐兴起,并且开始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文学体裁。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小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其中以《史记》、《资治通鉴》、《汉书》等史书为基础,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长篇叙事风格的小说作品,如《世说新语》、《晋书》等。

这些小说作品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历史事件,还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拓展了古代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随着唐代文学的繁荣,古代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唐代文人开始对古代小说进行改编和创作,出现了大量描写爱情、离奇故事和仙侠武侠的小说,如《搜神记》、《二度梅》、《太真外传》等。

这些小说多以一人一事为主线,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表现了唐代文人对人性、命运和世间万象的思考。

到了宋代,古代小说进一步发展壮大。

宋代的小说作品体裁更加丰富多样,出现了一些重要的长篇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小说作品不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上有独特之处,还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思想,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明代的小说作品延续了宋代风格,多以历史事件和英雄故事为题材,如《东周列国志》、《明月照大江》等。

清代则进一步扩大了小说的题材范围,出现了一些以社会风俗、家庭生活和异域风情为背景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等。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小说形式的形成到文学体裁的日趋成熟的演变过程。

这些小说作品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概念

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概念

中国古代小说流变的概念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是指随着历史的发展,古代小说在形式、题材、风格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和演变的过程。

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可以说是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考察。

首先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阶段。

在古代,人们通过民间口头传说和曲艺形式传承一些故事和传说,这些传说往往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故事性,也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酝酿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些较为完整的古代小说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冯梦龙的《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以其描写细腻、情节曲折、风格幽默的特点,成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而在清代,随着官方科举考试的推行,笔记小说逐渐兴盛起来,这些小说以剖析社会习俗、讽刺社会风气为主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此后,中国古代小说进入到了成熟阶段。

随着人们的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小说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古代小说在题材和风格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在题材方面,古代小说逐渐开始涉及到社会现实、人类命运等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代杨凌的《平儿女传》、《台州十日走丸记》等。

在风格方面,古代小说开始偏离戏剧性和幽默性,追求更为严肃和内敛的写作风格,这一点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明代杨寿恭的《西华山志》、清代曹嗣凯的《采菱洲志》等。

最终,中国古代小说进入了衰退阶段。

这是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转变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和发展陷入了困境。

当然,在这个阶段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例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是一个从雏形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历程。

这一历程中,中国古代小说在形式、题材、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和演变。

这些变化和演变一方面受到历史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作家个体的创作需求和时间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小说逐渐丰富多样,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中国小说的演变史

中国小说的演变史

中国小说的演变史中国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古代传统小说、明清小说、新文化小说和现代小说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小说的演变史。

一、古代传统小说古代传统小说是中国小说的起源,起初以口头传统方式流传。

这些小说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素材,形式多样,如《山海经》、《竹书纪年》等。

到了汉代,随着纸张的普及,小说开始以书面形式出现,如《史记》、《汉书》等。

而《西游记》、《红楼梦》等则是古代传统小说的代表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小说主要分为两大流派: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文言小说以《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为代表,语言华丽,情节曲折,多描写英雄壮丽的故事。

而白话小说则以《金瓶梅》、《红楼梦》等为代表,语言通俗,情节细腻,多描写家庭生活和社会风俗。

这个时期的小说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女性作家,如李渔、李时中等,她们的作品对于描写女性角色和女性心理有着独特的贡献。

三、新文化小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转折点,也对中国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小说以鲁迅为代表,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呼吁革命和进步。

同时,新文化小说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对后来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现代小说中国现代小说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鲁迅为奠基人,以《呐喊》、《彷徨》等为代表。

现代小说在题材和形式上都有了更大的创新,涉及到社会问题、人性探讨、历史反思等多个方面。

其中,魏巍的《长征》、余华的《活着》等作品,对于描写历史和人性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国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代传统小说到明清小说,再到新文化小说和现代小说,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小说的演变史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也展示了中国作家的创造力和智慧。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阶段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即神话),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主要作品有干宝《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小说有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是文言短篇小说。

4.宋代出现白话小说—话本,小说才成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如《玉堂春落难逢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小说集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蒙初的“二拍”。

6.明清出现了章回体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另有《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1)

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1)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形成期、成熟期、繁荣期和衰变期,简介如下: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小说的要素有二,一为情节,二为人物,此外,还有对人物环境的描写。

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史记》,所谓"两汉文章两司马"(司马迁和司马相如)。

"小说"的得名见《庄子.外物篇》,指街谈巷议,还不是指文体。

形成期:在魏晋南北朝。

当时有志怪小说如干宝的《搜神记》和志人小说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有周处自新,石崇斗富,董永娶妻等故事。

但"志"是记录,不是创作,因而不是严格意义的小说。

成熟期:唐和宋。

有唐人传奇和宋元话本。

鲁迅说:到了唐代,唐人传奇为文人文言小说,有《李娃传》、《柳毅》、《霍小玉传》等,宋元话本作者为社会下唐艺人,白话当时说书甚盛。

繁荣期:明和清。

明代文学主流是小说。

长篇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还有200篇短篇小说。

《三国演义》开创了章回体小说。

讲故事适合中国人对文学的欣赏心理,不同于西文的案头文学。

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为汉争正统。

书中描写三大战役:官渡、赤壁、彝陵之战,写智慧的较量:诸葛亮为智和志的结合,"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当中用"避实就虚"写关羽斩华雄:"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书的开篇词用了杨慎的一首"临江仙"。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大家所熟悉的句子。

《水浒传》农民思想是要均贫富,不同于市民的个人致富。

这小说的情节结构是条条线均汇于水浒:林冲、武松,杨志等众豪英聚于梁山。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水浒传》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就。

如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对林冲性格描写的非常精彩。

我国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小说观念的演变

一,梳理我国古代小说及小说观念的发展轨迹。

先秦两汉,我国小说处于萌芽时期。

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是古代小说的滥觞。

据鲁迅先生考证,“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求取)县(悬)令(美好的名声),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的“小说”指什么,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从神话到神仙传》认为“小说”指的是琐屑的言谈。

先秦时代诸子习惯用语录体写作,写短小的文章,《庄子》所说的小说就是指这样的文章或语录。

庄子使用“小说”一词,用意在于贬抑与自己的思想学说不同的先秦诸子的写作,如果按照庄子的看法,孔子、墨子各家的学说都是小说。

反之,孔子、墨子诸家也可认为庄子的著作为小说。

虽然这里的“小说”迥异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但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庄子认为小说说明的是小道理,无关大道,价值不高。

而我国古代,小说一直被视为小道、末技而难登大雅之堂。

汉代,小说观念有了进步,李善为江淹《李都尉从军》作注解时引用了桓谭的话:“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文选》卷三十一)合,联缀;丛残:零碎;小语,琐细的语言;近取譬论,选取自己耳闻目睹的故事、寓言或传说,运用譬喻的方法;短书,先秦的书多是用竹简联缀成的,经书的竹简高达二尺四寸,而杂记的竹简只有经书的一半,称短书。

这句话的意思:联缀零碎的语言,运用譬喻的方法,将耳闻目睹的事写成杂记。

这一段话概括了“小说”的特点:1,内容:多为零碎片断的言论;2,写作方法:以故事、寓言或传说作比喻,说明某种道理;3,形式:多为短篇记述;4,社会功用:有可观之辞,可治身理家。

——尽管桓谭所指的小说离文学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一段距离,但与前代相比,进步是明显的,鲁迅:“始与后世之小说近似”。

班固《汉书》在《艺文志》中将“小说家”列为诸子十家的最后一家,记载了“小说”的篇目。

这些篇目内容非常庞杂,有历史事实、有奇闻逸事、神话传说、有哲理的议论阐述,又有方术的记录,这说明他所认定的小说比较宽泛,这说明了其三,探讨了小说家的身份地位稗官:小官,小说家是小官,负责收集与记载老百姓的言论、琐事。

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

古代小说的发展与特点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探讨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其独特特点。

一、原始小说的萌芽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前身一直存在于各种文字记载和口头传统中。

在唐朝以前,随着中国社会的日渐繁荣,人们开始创作和流传一些故事,这些故事形式简单,闲暇的人们通过讲故事娱乐自己。

二、古代小说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小说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

在唐朝,出现了一部较为完整的小说《长恨歌》,这部小说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为主,具有浓厚的文学特色。

三、宋代小说的繁荣宋代是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小说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宋代小说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故事性,以描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俗为主线,关注个体的命运和情感,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四、元明小说的变革元代是古代小说形式发展的阶段。

元代小说在宋代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采用了更加自由灵活的叙述方式,更加注重故事的娱乐性和传奇色彩。

元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水浒传》、《金瓶梅》等。

五、清代小说的渐趋成熟清代是古代小说发展的后期阶段。

在这个时期,小说逐渐趋于成熟,并与戏曲和绘画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清代小说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儒林外史》等。

六、古代小说的特点1. 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古代小说注重故事的叙述和情节的推进,通过丰富多样的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着重人物描写:古代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非常出色,通过对人物性格、外貌和行为的描绘,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 揭示社会风俗:古代小说常常以生动的方式揭示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风尚以及道德观念等。

4. 注重情感描写:古代小说对于人物情感的描写非常细腻,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5. 反映现实与思想:古代小说通过对人物经历和命运的描述,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同时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我国传统小说观念的演变

我国传统小说观念的演变

我国传统小说观念的演变摘要:被今天的中国人称之为“小说”的这类著述,如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漫长萌芽、成长和变化的过程;而古代先秦至清代小说理论的生成演化则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和演进随着创作实践的不断成熟而由简单走向繁复,由零散走向系统,由模糊走向明晰。

关键词:小说观念;传统小说;演变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古代小说理论的生成演化则更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不同时代的人对小说的观念不尽相同,中国小说观念的形成过程和演进轨迹较西方要艰难曲折许多,总体上经历了由简单到繁复、由模糊到明晰、由零散到系统、由只言片语到篇章著述的缓慢进程。

这与中国的意识形态、文化土壤、政治体制有着必然的联系。

梳理中国小说观念的发展脉络,对于辨认小说的审美特征及审美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说”观念的滥觞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是古代小说的滥觞。

据鲁迅先生考证,“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从神话到神仙传》中认为此处的“小说”指的是琐屑的言谈,较接近于《论语·子张》中所言“小道”与《荀子·正名》中提及的“小家珍说”。

庄子使用“小说”一词,用意在于贬抑与自己的思想学说不同的先秦诸子的写作,如果按照庄子的看法,孔子、墨子各家的学说都是小说。

反之,孔子、墨子诸家也可认为庄子的著作为小说。

虽然这里的“小说”迥异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小说”,但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却是很深远的。

庄子认为小说说明的是小道理,无关大道,价值不高。

而我国古代,小说一直被视为小道、末技而难登大雅之堂。

西汉时,桓谭撰《新论》,开始将小说专门列为一家:“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此处“小说”虽指寓言、传说一类,与“始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仍有差距;但已将小说确立为某种文体概念,接近于后人对这阶段小说作品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变迁
李银珠我国古代小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选入高中第五册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以高屋建瓴之势从宏观角度对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作了回顾与概括,叙述简明扼要,论断准确精当。

在这样有限的篇幅里,是难以对小说发展史及其规律性的方方面面作出详尽周严的论述的。

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小说概念演变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说明,或许有助于对吴组缃先生这篇文章的理解。

一、“相去天渊”的古今小说概念
在我国,“小说”是已有两千多年之久的古老名称了。

今天我们说起小说,毫无疑问是指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

可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

“小说”一开始不仅不具备文体意义,而且是一个鄙称,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很不一样的,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才获得了今天这样的概念。

追溯起来,“小说”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庄子的《庄子·外物篇》。

庄子是个对中国文化大有影响的人物,正是这个言尽天下大道的庄子在论述自己哲学追求的至境———自然之道时,第一次提出了“小说”一词:
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古“悬”字,高也。

“令”,美也。

庄子认为修饰琐屑浅薄的言论以求取崇高声望和美好的名誉,是不可能达到至境的。

为了说透这个道理,他举了任公子钓鱼的事例。

任公子这个人与众不同,他手拿大鱼钩,把用五十头犍牛作成的鱼饵投入东海后,便蹲在浙江会稽山上稳稳当当地钓开了鱼。

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没有一条鱼上钩,他依然从容自若。

突然有一天,一条大鱼游过来吞食了鱼饵,大鱼的翻滚腾跃搅得海水动荡,白浪冲天,吓坏了方圆千里的人们,任公子终于钓到了这条大鱼,周围的人都饱餐了美味的鱼肉。

庄子由此生出感慨:那些手拿小竿细绳,直奔小河沟渠,守着些鲇鱼鲫鱼的人,怎么可能钓到大鱼呢?任公子从容洒脱,毫不着意,反而钓到了大鱼,看来凡事只有任其自然才能获得成功,这是庄子最终想说明的道理.
庄子在上述引文中所说的“小说”只是与“大达”相对的小道,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然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与后来所谓小说者固不同”①庄子把“小说”与“大达”并举,显然是贬“小说”、扬“大达”的。

他是把儒、墨等诸子各家视为无关道术的琐碎言谈的,认为它们是“小说”非“大达”。

尽管这里提出“小说”概念与现代意义的小说相差甚远,然而它却是中国古代“小说”一词的最早出处。

“小说”因了庄子的鄙薄,不仅得以与“大达”并存,而且以此起步,不断演化、发展,直至成为与古代大相径庭的现代所谓文学体裁的小说。

清代刘廷玑说:“盖小说之名虽同,而古今之别,则相去天渊,”②是很有道理的。

二、从文体意义上评价“小说”的桓谭
在“小说”概念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东汉初年的桓谭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桓谭精通天文、喜好音律,是两汉之际著名的思想家。

他写的《新论》,涉及政治、哲学、文艺等诸多领域,
内容丰富,可惜书已散佚,今仅存后人辑本。

在此书中,他对小说作了如下论述: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这段文字转引自《文逊,它之所以引人注意在于,桓谭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与评价,从内容方面讲,他认为“小说”不同于经籍之作,它是联缀一些零碎、琐细的语言而成的杂记。

引文中的“短书”就是指这类杂记。

汉代凡是官方的书籍如经、律等,均要用二尺四寸规格的竹简书写,官书以外的书籍像此类杂记等则要用短于这一规格的竹简书写,故称之为“短书”。

从形式方面讲,“小说”采取了“譬论”的表现手法,这已有点形象化的味道了。

从功能方面讲,它为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益,有助于治身理家。

将以上几点综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桓谭开始赋予“小说”以文体意义,这跟我们今天的理解已逐渐接近了,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始若与后之小说近似”。


桓谭使内涵还比较杂乱的“小说”,首次具备了文体上的意义,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小说的认识都未能超越他。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个对古小说作了比较像样评论的先行者。

三、“小说家”之名出现于汉代
“小说家”的名称正式出现于汉代。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在其所著《汉书》中特意编写了《艺文志》一篇,专论各种学术派别的源流,并记载了自古以来至当时尚存的书籍目录。

所谓“艺文志”,“艺”指诗、书、易、春秋、礼、兵等六艺,“文”指文学百家,故“艺文志”是指包括六艺百家的所有图书。

“艺文志”堪称班固的一大创造,它不仅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此后历代相继仿效,或名之《艺文志》,或名之为《经籍志》,它们为后人考察各个时代书籍的流变、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难怪有人说:“不通汉艺文志,不可以读天下书。

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

”⑤
在《艺文志》中,班固将当时的图书分为几类,其中有诸子一类。

他又将诸子分为九流十家,诸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在十家末尾列有小说一家。

班固还开列了小说家的书籍十五种,自云共1380篇(实为1390篇),可惜这些书已散佚,只能从残存的遗文及班固的注中,约略窥知它们的概貌。

这些小说家的书,既有记史实的,也有谈神怪的;既有阐发哲理的,也有记载风俗的,内容驳杂,无所不包,而且大多跟文学无关。

从班固将小说家排在十家之末来看,他是看不起小说的,他甚至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把小说排斥在可观者之外。

不过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出现小说家的名字,第一次出现正式标名为小说的作品。

在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正史中明确把“小说”列为一家并与儒家、道家等相提并论,还指出其来源于民间,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说到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不能不提提西汉刘向、刘歆父子以及他们编著的《七略》,因为“《汉志》者,班固榷七略》,‘删其要’而成者也”。

⑥刘向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据《汉书·楚元王传》载,他“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刘向很有才学,善写文章。

他曾任过大夫、给事中、光禄大夫等官职,议论时政得失切实直率。

由他创始由他儿子最后完成的《七略》,堪称我国第一部系统的目录著作。

班固很推崇刘氏父子的学问、为人,称刘向“博物洽闻,通达古今”,是孔子之后一个有补于世的难得人才。

班固也很欣赏《七略》的分类编目理论和方法,他在记载西汉一代典籍时,便是以此书为蓝本,进行增删、创新而编
成《汉书·艺文志》的。

可惜《七略》早已佚失,刘氏父子当年校定经传诸子诗赋的详情及原书的风貌,我们已无从知道了。

不过,追本溯源的话,我们说“小说家”的名称最早就源于这里,是否更为恰当呢?
四、小说与史传的不解之缘
史传文学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影响之大,恐怕是世界各国小说发展史上都少见的现象。

梁启超曾说过:“中国古代,史外无学,举凡人类智识之记录,无不丛纳之于史”,⑦事实确实如此。

史传文学的辉煌成就和它在文化殿堂中的崇高地位,使中国古代小说从一开始就竭力向它靠拢。

东汉的班固是促使它们结下不解之缘的关键人物。

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小说出自稗官的论断。

他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

在中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帝王靡不同之”(同上)。

史官是专门记载国家朝政、帝王言行等大事的。

稗官则是一种小官,他们专门搜集史官所不屑取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记载一些不本经传,不登大雅之堂的里巷风俗。

传闻杂说以供统治者观民风,故《汉书》颜师古注引如淳云:“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官使称说之。


作为历史学家,班固是从史学家的角度解释小说的缘起和价值的,他也是以史学家的眼光和标准衡量、界定小说的。

他批评某些小说家的小说“迂诞依托”,其实“迂诞依托”不过是一些小说所具有的神怪内容和初步形象化的表现,只是不合历史的“实录”要求罢了。

正是班固在小说的概念里深深埋下了史的特质,把小说与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文人们对小说的看法一直跟班固差不多。

比如魏晋南北朝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阶隐》中云:“然文辞之有谐隐,譬九流之有小说。

盖稗官所采,以广视听”。

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己说:“是知偏记小说,自成一家,而能与正史参行,其所由来尚矣”。

⑧直到清末,由纪昀的总其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亦持此论。

这些都是班固“稗史”观的继续与延伸。

班固的论断成了权威性的思想,影响深远,从此开始了小说与史传文学历时弥久的难解之缘。

不过,在通俗文学家那里,对小说的认识倒是在不断进步,那是另一个问题了,这里不作论述。

注:
①④《中国小说史略》。

②《在园杂志》。

③《文逊卷31引江淹《拟李都尉从军诗》李善注引。

⑤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引金榜语。

⑥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

⑦《中国历史研究法》。

⑧《史通·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