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四、苏联模式
背景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形成标志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 的强国。——丘吉尔
积极: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②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苏联的标志
二、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 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 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 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 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如何评价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探索?
特点: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1)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实现工业化; (2)危害: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 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苏维埃俄国诞生了。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在进行着 前人所没有进行过的事业。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如何 使苏俄能够屹立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这是他们必须要面 对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苏俄的领袖们如何带领人 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C )
A.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
3.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
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 C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看图识历史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田间用餐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合作探究二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农业集体化运动
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斯大林模式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32张)
政治危机
2、开始时间:1921年春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3、内容: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
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③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 子粮以外的一切余 粮收归国有)
二、苏联的工业化
学习目标二.成立苏联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底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 共有15个加盟国。
请注意 区别: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至今)
做法一:实现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
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
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
—《大国崛起》
怎么做的?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 上学会了另一种必要的革命艺术: 随机应变……即选择另一条道路来 达到我们的目的。
•
•
——列宁
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件(含视频)
讨论: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合作探究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性: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 有效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 战胜了敌人。 消极性: 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 满,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 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 社会不稳定。
合作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下的苏俄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改革迫在眉睫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合作探究
柳暗花明又一村(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新经济政策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 品经济。其实质即国家资本主义。
1.背景:① 经历战争的苏俄,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2.首要任务: 恢复经济
3.开始时间:1921年3月
目录
1 2 3 4
新经济政策 苏联的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苏联模式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入
合作探究
山穷水尽疑无路
──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合作探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 和平时期,不能继续实行了
合作探究
列宁
斯大林
2020版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2张PPT)
(D )
A. 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
业国变为比较先进的工业国
C. 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劣势地位
D. 苏联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轻重工业发展比例
失调
12. 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
反方观点 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 权的背景下恢复私营经 济,是对国内外资产阶 级的妥协与让步;只实 施了短短几年即停止, 其对国民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的作用也是有限
4.“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
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
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
15. 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相比,主
要不同之处是苏联
(D )
A. 以重工业为中心
B. 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
C. 农业发展滞后
D. 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进行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 西方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 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观指导促 进经济快速增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中国的国家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 情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 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制约和农村市场需 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 的全面推行,对农业革命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工业化背景分析》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8张PPT)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 国有化 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 动制
史料研读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
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 方式”
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材料说明新经济 D 政策实施的目的是( A. 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 B.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C.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D. 挽救政权不稳的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依据题干信息“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 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可知,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目的是挽救政权不 稳的危机.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 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 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D。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第聂伯河 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 机厂
1937年苏联工业 产值 占全世界的比重
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
对苏联工业化的评价:
积极: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消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
完成的,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
本课小结
苏俄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对
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探索精
神是值得每个国家学习的。同时,我们作 为社会主义国家,要从中吸取教训,借鉴 经验,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课件:第3单元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32张PPT)
课标要求
核心提要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
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战争共产主义政策
粮食税
前两个五年计划
集体农庄
合 作 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 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 划的目的是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 金来源。实行集体化……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 过管理手段来控制农庄的剩余产品。
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符合苏俄实际 B.斯大林模式有其积极作用 C.斯大林借鉴了罗斯福新政 D.《全国工业复兴法》起到积极作用
11.“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 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 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 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 弊端”不包括( C )
答:苏联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 利得不到保障,法治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 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 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即时训练1.某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1921 年”“苏
A.形成斯大林模式
B.推广玉米种植
C.实行余粮收集制
D.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3.“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和方式。”列宁为实践这一观点采取的措施是( B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D.制定新宪法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下册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5张PPT)
斯 大2.农业集体化林来自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3.苏联模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
式形成
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导学案习题答案
•1-5BABBB 6-9BDAB
• 10.(1)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 • (2)发展重工业 • (3)完成一五、二五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 强盛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 • (4)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 • 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 律。
1、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2、要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问题。 3、政策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922年年底, 各族人民在自 愿和平等基础 上,成立了苏 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 苏联的国土面积达到了2240万平方 简称苏联。 千米,成为世界上面积第一的国家。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 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 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影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 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想一想: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 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情景描绘: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
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各种农产品, 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你判断 的依据是什么?
不是真的 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 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35张PPT)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T-34型坦克,作为二战中性能最好的坦克 之一,共生产了四万辆
PPSH -41冲锋枪,共生产六百万枝
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评价:
(1)积极作用: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 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2)危害: 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 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2
背景: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 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 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 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目的: 适应工业化需要。 措施: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的重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但农业在生 产技术生产方式上则是比较落后的,贫富分化也不断 加大。如何发展农业?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 发展?
相关史事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政治:高度集权、个人专权、忽视民主法制 思想集控、 个人崇拜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 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人教版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新经济政策是本课重点。
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通过人物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内容;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所起到的作用。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了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发展的盛况,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人物的评价,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苏联模式的特点及其评价是本课的难点。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资料,教师进行点拨,从历史发展和辩证的观点来对苏联模式的利与弊进行评价。
1.表格对比法。
通过列表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2.观察图片法。
通过观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了解苏联成立时的各加盟共和国。
3.材料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作用、苏联模式的评价等。
4.情景再现法。
通过一些模拟情景的再现,辨析苏联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探索。
复习式导入(教师讲述)在第9课我们讲到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在政权建立以后,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对它进行了反扑。
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了一种“特殊政策”,这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学生回答)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这种政策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教师讲述)我们刚才说到,这个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时期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
那么,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政策是否仍然适用?还要不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内战结束后的苏俄是如何恢复国民经济的。
漫画式导入右面为漫画《跛脚的巨人》,这一漫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经济发展状况。
“巨人”寓意这一时期的苏联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增长,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但从漫画上来看,这一“巨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是“跛脚”的,这寓意苏联的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
由于只重视发展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2张PPT)
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 工业强国的? 1.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
2.国家实行高积累政策。
3.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许
多便利条件。
4.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和奉献精神。
1927年底至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 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 粮食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 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 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
要问题。
一、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一、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 业 余粮征集制度 工 业 全部国有化 商 业 实行配给制度,取 消贸易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余粮归农民支配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 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
国的技师来俄国协助提高生产力。这些有
助于(
B
)
A.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 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D. 苏俄社会性质的改变
2 、领导人: 斯大林 3 、措施: 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① 时间: 1928—1937年 ②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 作用: 1、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4、评价: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
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 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7张PPT)
6
材料新中经列济宁政的策言的论,实反施映起了
0 40
到什了么?怎样的积极作用?
2 0
0 谷物产
工业总
市场规 律
“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的关系扩大生产,发展商品经济
新在: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 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 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 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建设社会主义的经 济体制。
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1922年12 月最初入盟 的是俄罗斯 联邦、外高 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 俄罗斯。后 来共有15
二、苏联的工 业化
1922
苏年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
苏联国 旗
苏联国徽 苏联国歌
《牢不可破的 联盟》
苏联地图
请注意 区别1:917年之前1917-19221922-1991 1991-今
(3)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
(5)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发展 道路
单一的公 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苏联第一个五 年计划的重点 项目之一—— 第聂伯河上的 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感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时间
类别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拖拉 机 载重汽车 电力 石油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在世界 在世界 在世界 在欧洲
5
5
2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政治上,表现为 权力高度集中
片面强调产量、产值,忽视质量与品种
知识讲解
(1)积极作用: 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成为工业强国;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2)弊端: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缓慢; ②牺牲广大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农业生产的长
工人、农民、士兵不满 阶级敌人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知识讲解
项目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内容
新经济政策 作用
农业 余粮征 政策 集制
征收粮食税代 减轻农民负担,缓解了 替余粮征集制 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工业 政策
全面推 行工业 国有化
大企业国有, 中小企业可 私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表明,从1928年到
1940年的12年里,苏联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数量,在其
他国家需要30至50年。与苏联劳动力快速转移关系最为密切的
是( D )
A.废除封建农奴制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推行新经济政策
D.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当堂练习
4.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 展状况。对此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B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思考
对农民剥夺太多,严重挫
这两则材料又说明了什么? 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知识讲解
三、苏联模式及其评价
1936年苏联新宪法
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意义: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 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件(含视频)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 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
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 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 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 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 苏联物资短缺的C 状态 D. 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 15.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图意在表达( )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0. 苏联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
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
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这些
举措( )
A. 使苏B联社会主义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B. 是苏联成为强盛工业国的重要原因
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
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D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
7.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C
A. 民主法治缺失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个人崇拜严重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 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 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的成立: 1922 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工业化建设 (1)背景:1924年1月, 列宁 逝世。1925年, 斯大林 提出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2)开始: 1926 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3)结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工业国 。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 矛盾加剧。 (2)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才能 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 1921 年春。 3.内容 (1)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 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自由贸易 。 (2)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 国情 出发,调动了生产者 的 积极性 ,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 ,促使 国民经济 稳 步发展。
四、苏联模式 1.条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 经济生活 和 社会 阶级结构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标志: 1936 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 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 苏联模式 的形成。 3.评价 (1)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 弊端 日 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3.评价
(1)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
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一反映苏联模式怎样的特征?图二反映了什么? 试以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为例加以说明。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概念(实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经济方面---忽视商品经济,重视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忽视民主法制,个人高度专权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 而后快。
斯大林的愿望
优先发展重工业
•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 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
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入新课
历史上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 取得怎样的成就?“苏联模式”对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有何影响?今天,两国人民如 何把“大国新型”关系推向“新时代”?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 索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 的问题;
评价:积极作用、弊端
危害:阻碍了苏联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积极作用:
在苏联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弊端: 1.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 2.品种少、质量差; 3.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4.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5.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权;个人 崇拜盛行。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斯大林
此时的苏联……
工业落后的穷国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 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目标导学三: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1936年苏联新宪法
(1)内容: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 现象。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 模式”。
阅读教材和漫画,了解苏联模式的特征,正确评 价苏联模式的作用。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1920年
C
B.1921年
C.1928年
D.1933年
B
2.下列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苏俄政府 ②沙皇政府 ③苏联政府 ④临时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可私营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 的经济效益。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有利于经济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验,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 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 的时候,俄国就象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 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材料中列宁的言论,反映了什么?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
提示:不可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 自由贸易,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积极性: 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 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最终战胜了敌人。
消极性: 引起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不满,影 响了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不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 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索。
这笑话说明什么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 农民的利益!!!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
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
大林万岁!”。
苏联民间笑话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 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列宁)
政策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固定粮食税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 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
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减轻 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工业 商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收 归国有
(高度集中管理,企业缺 乏生产积极性)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 产值
5
5
32 2
1
机器制 造业
4
4
2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煤
6
6
43 4
3
钢
5
5
54 3
3
落后农业国变为强大工业国,工业产值居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 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 那就煮! • 没锅。 • 烤鱼! • 没柴。
2.具体包括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工 业化的实施、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等;
3.分析和评价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培养 学生阐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情景探究:
苏俄内战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 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 “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