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初中数学英文课程 代数原理 求解方程 (全英)

合集下载

数学词汇中英文对照(初中部分)方程与代数

数学词汇中英文对照(初中部分)方程与代数

数学词汇中英文对照(初中部分)方程与代数数学词汇中英文对照(初中部分)二、方程与代数代数(学):algebra字母表示数:Use letters to indicate numbers代数式:algebraic expression单项式:monomial系数:coefficient次数:degree多项式:polynomial二项式:binomial三项式:trinomial二次三项式:second degree trinomial项:term常数项:constant term整式:integral expression升幂:in ascending order of the power降幂:in descending order of the power同类项:like terms合并:combine等式:equality, equation等号:sign of equality二次方:(x)squared三次方:(x)cubedn次方:(x)to the power of n/to the n-th power乘法公式:multiplication formula平方差:difference of squares平方差公式:formula for the difference of squares 完全平方:perfect square完全平方公式:formula for the perfect square分解因式:factorizing公因式:common factor提公因式法:method of extracting common factors 十字相乘法:method of cross multiplication分组分解法:method of regrouping长除法:long division分离系数法:method of detached coefficients分式:algebraic fraction无意义:illegal有意义:legal有理式:rational expression约分:reduction of a fraction最简分式:simplest fraction通分:turn fractions to a common denominator最简公分母:simplest common denominator根式:radical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被开方数:radicand二次根式:quadratic surd最简二次根式:simplest quadratic surd同类二次根式:similar quadratic surds分母有理化:rationalize a denominator有理化因式:rationalizing factor根:root增根:extraneous root已知数:given number未知数:unknown number方程:equation列方程:form an equation等量关系:equality检验:check根:root解方程:solving equation解法、解:solution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one variable方程的解:solution of equation移项:transposition of terms去括号:remove brackes去分母:remove denominator化简:simplify不成立:false不等式:inequality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in one unknown一元一次不等式组:system of linear inequalities in one variable不等号:non-equal sign含绝对值的不等式:inequality with absolute value大于:greater than小于:less than大于等于:greater than or equal to小于等于:less than or equal to不等式性质:property of inequality解集:solution set解不等式:solve inequality公共部分:common part无解:no solution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two unknowns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in two unknowns 代入(消元)法:elimination by substitution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 by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三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in three unknowns三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in three unknowns一元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 in one unknown一般式:general form二次项:quadratic term一次项:linear term常数项:constant term开平方法:radication因式分解法:factorization配方法:complete a perfect squae求根公式法: formula method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discriminant of quadratic equation in one variable整式方程:integral equation一元整式方程:linear integral eqution一元高次方程:linear high-order equation二项方程:binomial equation双二次方程:biquadratic equation分式方程:fractional equation无理方程:irrational equation二元二次方程:quadratic equation in two variables一元二次不等式:quadratic inequality in one variable。

初一英语数学方程求解步骤单选题40道

初一英语数学方程求解步骤单选题40道

初一英语数学方程求解步骤单选题40道1. Solve the equation: 2x + 5 = 11. What is the first step?A. Add 5 to both sidesB. Subtract 5 from both sidesC. Divide both sides by 2D. Multiply both sides by 2答案:B。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第一步。

原方程为2x + 5 = 11,第一步应是两边同时减去5,得到2x = 6。

选项A 是错误的,加5 会使方程变得更复杂。

选项C 是第二步,得到2x = 6 之后两边同时除以2 求出x。

选项D 也是错误的操作。

2. To solve the equation 3x - 7 = 8, what should you do first?A. Add 7 to both sidesB. Subtract 7 from both sidesC. Multiply both sides by 3D. Divide both sides by 3答案:A。

此方程3x - 7 = 8,求解第一步应是两边同时加7,得到3x = 15。

选项B 会使方程错误。

选项C 和D 都不是第一步操作。

3. When solving the equation 4x + 9 = 21, which is the correct first step?A. Subtract 9 from both sidesB. Add 9 to both sidesC. Divide both sides by 4D. Multiply both sides by 4答案:A。

对于方程4x + 9 = 21,首先应两边同时减去9,得到4x = 12。

选项B 操作错误。

选项C 是第二步。

选项D 不是正确的第一步。

4. Solve: 5x - 12 = 18. What is the initial step?A. Add 12 to both sidesB. Subtract 12 from both sidesC. Multiply both sides by 5D. Divide both sides by 5答案:A。

Maple教程 - 第4章 - 方程求解

Maple教程 - 第4章 - 方程求解

数值求解方法时收敛, 我们可以用它限制区间的最大长度:
> realroot(%%,1/1000);
1195 1024
,
299 256
,
3313 1024 ,
1657 512
,
-633 512
,
-1265 1024
求解方程或方程组的整数解时使用函数 isolve, 它常常被用来求解不定方程. 例如 著名的“百钱买百鸡”问题♣
=
1 2
x
> fsolve(eqn);
0.
> fsolve(eqn,x,0.1..infinity); 1.895494267
> fsolve(eqn,x,-infinity..-0.1); -1.895494267
函数 fsolve 主要基于两个算法, 通常使用牛顿法, 如果牛顿法无效, 它就改而使用 切线法. 为了使 fsolve 可以求得所有的实根, 我们通常需要确定这些根所在的区间. 对 于单变量多项式, 函数 realroot 可以获得多项式的所有实根所在的区间.
组: x 2 + y 2 = 1, x + y = x − y
> eqns:={x^2+y^2=1,sqrt(x+y)=x-y}; vars:={x,y}; eqns := { x2 + y2 = 1, x + y = x − y }
vars := { x, y }
> sols:=solve(eqns,vars);
> solve(cos(x)=x,x); RootOf( _Z − cos( _Z ) )
对于方程组解的个数可用 nops 命令获得, 如:

《代数方程求解》课件

《代数方程求解》课件

配方法
定义:将一个代数方程通过添加 和减去相同的项,使其成为完全 平方的形式
步骤:将方程中的常数项移到等 号的右边,然后配方,最后开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标题适用范围:适用于二次或高次方 程
注意事项:配方的过程要保证等 号两边相等,同时要注意开方的 符号
分解因式法
定义:将一个多 项式分解为几个 整式的乘积
注意解的范围:在确定方程的解时,需要注意解的范围。例如,对于分式 方程,需要注意分母不能为零的情况。
注意解的稳定性:在确定方程的解时,需要注意解的稳定性。例如,对于 某些非线性方程,其解可能会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
注意解的范围和限制条件
定义域:确定代数方程的定义域,确保解在定义域内 值域:确定代数方程的值域,确保解在值域内 奇偶性:判断代数方程的奇偶性,确保解的奇偶性符合要求 符号问题:注意代数方程的符号问题,确保解的符号符合要求 特殊情况:注意特殊情况下的解的范围和限制条件
具体步骤:首先 将多项式表示为 另一种多项式的 形式,然后通过 代入法或消元法 求解未知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
04

直接开平方法
添加标题
定义:将一元二次 方程转化为平方的 形式,然后直接开 平方得到解的方法。
添加标题
适用范围:适用于 形如ax^2=b
(a≠0)的一元二 次方程。
添加标题
步骤:先将方程化 为ax^2+bx+c=0 (a≠0)的形式, 然后提取a,将方程
注意解的符号和性质
代数方程的解的符号:正、负、零 代数方程的解的性质:唯一性、存在性
注意解的精度和误差控制
精度控制:选 择合适的算法 和计算方法, 确保解的精度
满足要求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归纳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归纳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归纳代数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初中数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对于学习数学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ax + b = 0的方程,其中a和b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解析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主要有“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和“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数”。

1. 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对于方程ax + b = 0,我们可以通过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的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 若方程是ax + b = 0,则可将b加到等式两边,得到ax = -b;(2) 再将a的倒数乘到等式两边,得到x = -b/a。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析解。

2. 两边乘(除)同一个数另一种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通过两边乘(除)同一个数。

具体步骤如下:(1) 若方程是ax + b = 0,则可将1/a乘到等式两边,得到x = -b/a。

这种解法同样可以求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析解。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析与求解方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其中a、b和c是已知的常数,x是未知数。

解析与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主要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完成平方法”。

1. 配方法配方法是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若a≠0,我们可以通过变形将方程化为(a_1x + m)(a_2x + n) = 0的形式;(2) 进一步展开方程,得到a_1a_2x^2 + (a_1n + a_2m)x + mn = 0;(3) 比较系数,得到a_1a_2=a、a_1n+a_2m=b、mn=c的等式;(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a_1a_2=a、a_1n+a_2m=b,求出a_1、a_2、m 和n的值;(5) 根据求得的a_1、a_2、m和n的值,得到方程(ax + b)(cx + d) = 0;(6) 根据一次因式为零的性质,得到x的值。

初中四年级代数方程的解法

初中四年级代数方程的解法

初中四年级代数方程的解法代数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初中四年级学习代数方程解法时,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一系列常见的解法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四年级代数方程解法。

一、合并同类项法合并同类项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常用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消除括号。

2. 移项,使得未知数的系数为1。

3. 最后得到的方程即为解的答案。

例如,解方程2x + 3 - 5x = 1:首先合并同类项,得到 -3x + 3 = 1。

然后移项,得到 -3x = -2。

最后将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 2/3。

二、等式方程法等式方程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号一侧,常数移到等号另一侧。

2. 合并同类项,使得方程左侧等于方程右侧。

3. 解得的未知数即为方程的解。

例如,解方程4x + 2 = 3x - 1:首先将方程中的未知数移到等号一侧,常数移到等号另一侧,得到4x - 3x = -1 - 2。

然后合并同类项,得到x = -3。

最后解得x = -3。

三、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² + bx + c = 0。

2. 对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得到(x + m)(x + n) = 0。

3. 根据因式分解的结果,解得方程的解为x = -m和x = -n。

例如,解方程x² - 5x + 4 = 0:首先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得到x² - 5x + 4 = (x - 1)(x - 4) = 0。

然后根据因式分解的结果,解得方程的解为x = 1和x = 4。

四、平方根法平方根法适用于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² + bx + c = 0。

2. 对方程两侧同时开方,得到√(ax² + bx + c) = ±√0。

《代数方程的求解》课件

《代数方程的求解》课件
量的值。
添加标题
换元法:通过引入 新的变量,将原方 程组转化为更简单 的形式,从而更容
易求解。
添加标题
图像法:通过绘制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 图像,利用图像的 交点来求解方程组
的解。
添加标题
公式法:对于一些 特殊的二元一次方 程组,可以通过使 用公式直接求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系数的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系数的关系:解与系数成正比 解与系数的关系:解与系数成反比 解与系数的关系:解与系数成线性关系 解与系数的关系:解与系数成非线性关系
步骤:首先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配 方得到一个完全平方的形式,最后对方程进行化简求解
添加项标题
注意事项:在配方过程中要注意符号问题,以及保证等式两边相 等
公式法
定义:公式法是一种通过代数运算求解代数方程的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步骤:首先将方程化为标准形式,然后利用公式求解 注意事项:在使用公式法时需要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和精度要求
求解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定义:一元二次 方程是只含有一 个未知数,并且 未知数的最高次 数为2的方程
解法:配方法、 公式法、因式分 解法
注意事项:判别 式Δ的应用,根的 判别与求根公式 的使用
实际应用:一元 二次方程在生活 中的应用举例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THANK YOU
汇报人:PPT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代数方程的定义
代数方程:由未知数和常数通过 有限次的加、减、乘、除、乘方 和开方等代数运算所组成的等式
常数:已知的数
添加标题

代数方程algebraicequation

代数方程algebraicequation

代数方程(algebraic equation )代数方程指多项式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 n x n +a n -1xn -1+…+a 1x +a 0=0,是代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之一.在20世纪以前,解方程一直是代数学的一个中心问题.二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历史久远.在巴比伦泥板中(公元前18世纪)就载有二次方程的问题.古希腊人也解出了某些二次方程.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公元3世纪)在求解一个有关面积的问题时,相当于给出二次方程-x 2+kx =A 的一个根)4(212A k k x --=.7世纪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给出方程x 2+px -q =0的一个求根的公式)4(212p p p x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是9世纪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建立的.对三次方程自古以来也有很多研究.在巴比伦泥板中,就有相当于三次方程的问题.阿基米德也曾讨论过方程x 3+a =cx 2的几何解法.11世纪波斯数学家奥马·海亚姆创立了用圆锥曲线解三次方程的几何方法,他的工作可以看作是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最早尝试.但是三次、四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即给出求根公式),直到15世纪末也还没有被发现.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在1494年出版的著作中还说:“x 3+mx =n ,x 3+n =mx (m ,n 为正数)现在之不可解,正像化圆为方问题一样.”但到16世纪上半叶,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就由意大利数学家费罗、塔尔塔利亚和卡尔达诺等得到.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最早出现在卡尔达诺的《大术》(1545)之中;四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由卡尔达诺的学生费拉里首先得到,也记载于卡尔达诺的《大术》中.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上半叶,数学家们还探讨如何判定方程的正根、负根和复根的个数.卡尔达诺曾指出一个实系数方程的复根是成对出现的,牛顿在他的《广义算术》中证明了这一事实.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给出了正负号法则(通称笛卡儿法则),即多项式方程f (x )=0的正根的最多数目等于系数变号的次数,而负根的最多数目等于两个正号和两个负号连续出现的次数.但笛卡儿本人没有给出证明,这个法则是18世纪的几个数学家证明的.牛顿在《广义算术》中给出确定正负根数目上限的另一法则,并由此推出至少能有多少个复数根.研究代数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也是这一时期代数学的重要课题.卡尔达诺发现方程所有根的和等于x n -1的系数取负值,每两个根的乘积之和等于x n -2的系数,等等.韦达和牛顿也都在他们的著作中分别叙述了方程的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现在称这个结果为韦达定理.这些工作在18世纪发展为关于根的对称函数的研究.另一个重要课题是今天所谓的因子定理.笛卡儿在他的《几何学》中指出:f(x)能为(x-a)整除,当且仅当a是f(x)=0的一个根.由此及其他结果,笛卡儿建立了求多项式方程有理根的现代方法.他通过简单的代换,把方程的首项系数化为1,并使所有系数都变为整数,这时他判断,原方程的各有理根必定是新方程常数项的整数因子.牛顿还发现了方程的根与其判别式之间的关系,他在《广义算术》中还给出了确定方程根的上界的一些定理.此外,数学归纳法也在18世纪末开始明确地用于代数学中.18世纪以后,数学家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寻求五次以上方程的根式解.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在欧拉、旺德蒙德、拉格朗日、鲁菲尼等人工作的基础上,19世纪上半叶,阿贝尔和伽罗瓦几乎同时证明了五次以上的方程不能用公式求解.他们的工作开创了用群论的方法来研究代数方程的解的理论,为抽象代数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见置换群和伽罗瓦理论).代数方程理论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个方程能有多少个根”.中世纪阿拉伯和印度的数学家们都已认识到二次方程有两个根.到了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引入了复数根,并认识到一个三次方程有3个根,一个四次方程有4个根,等等.荷兰数学家吉拉尔在1629年曾推测并断言:任意一个n次方程,如果把复根算在内并且是重根算作k个根的话,那么它就有n个根,这就是代数基本定理.这个定理在18世纪被许多著名的数学家认识到并试图证明之,直到1799年高斯才给出第一个实质性的证明.对代数方程理论的研究,使数学家们引进了在近世代数中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新概念,这些新概念很快被发展成为广泛应用的代数理论.。

数学里公式法

数学里公式法

数学里公式法
(中英文实用版)
Title: The Method of Formulas in Mathematics
数学中的公式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使用已知的数学公式来求解问题。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解决几何、代数和三角学等领域的问题。

The method of formulas in mathematics is a way to solve problems by using known mathematical formulas.This method is usually used to solve problems in geometry, algebra, and trigonometry, among others.
例如,当解决一个几何问题时,如果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For example, when solving a geometric problem, if you know the lengths of the three sides of a triangle, you can use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to calculate the area of the triangle.
公式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The method of formulas not only helps us solve mathematical problems, but also helps us better understand mathematical concepts.
总之,数学中的公式法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法

初中数学代数方程的解法代数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问题类型,涉及到未知数的求解。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代数方程的解法,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形如ax + b = 0。

解一元一次方程最直接的方法是利用运算规律将未知数与常数项分离,并将未知数移到方程左边,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

例如,解方程3x + 4 = 10:首先,将常数项4移到方程右边,得到3x = 10 - 4;然后,进行运算得到3x = 6;最后,将未知数系数3移到方程右边,得到x = 6 / 3;解得方程的唯一解x = 2。

二、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组是由多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集合。

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将方程组转化为一个方程,然后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

例如,解方程组:2x + 3y = 104x - y = 8首先,将第二个方程中的未知数y的系数转化为正数,得到4x + (-y) = 8;然后,将两个方程相加,消去未知数y,得到6x = 18;最后,解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x = 18 / 6 = 3;将解的x值代入任意一个原始方程,求解未知数y,得到2 * 3 + 3y = 10;解得未知数y = (10 - 6) / 3 = 4 / 3。

因此,方程组的解为x = 3,y = 4 / 3。

三、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 + bx + c = 0的方程,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是因式分解法。

例如,解方程x^2 + 5x + 6 = 0:首先,观察方程中各项的系数,将常数项6分解为两个因数的和,与一次项x的系数相乘,得到(x + 2)(x + 3) = 0;然后,利用零积法,得到x + 2 = 0或者x + 3 = 0;最后,解得方程的两个解x = -2和x = -3。

四、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也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常见方法,适用于方程无法通过因式分解来解的情况。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一、引言代数方程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介绍初中一年级学生如何解决代数方程问题。

本教案将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代数方程的求解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1.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介绍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包含一个未知数且最高次项为1。

- 举例说明:2x + 3 = 7。

2. 方程的转化和化简- 将不等式中的系数移到等号的其他侧,得到类似于ax=b的形式。

- 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化简方程。

3.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整理方程后使未知数前面系数为1;- 利用相反数原理进行移项;- 消去系数;- 得出未知数的值。

4. 解题实例演练给出几道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使用上述基本步骤来解决问题。

三、应用题目中常见类型分析与演练1. 比例问题- 给出比例问题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比例关系列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2. 面积体积问题- 介绍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基本概念;- 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并求解未知数。

3. 套用等增减量的关系式求解- 介绍套用等增减量的关系式解题方法;-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方程,应用相应的关系式求解未知数。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1. 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 定义二元一次方程组:包含两个未知数和最高次为1的方程组。

- 举例说明:{2x + y = 5;3x - y = 4}。

2. 代入法求解- 解释代入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提供示例并演示如何使用代入法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 消元法求解- 解释消元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提供示例并演示如何使用消元法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 解题实例演练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代入法和消元法来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所学内容-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 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数学教案:代数方程解法

初中数学教案:代数方程解法

初中数学教案:代数方程解法一、引言在数学学科中,代数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通过解代数方程,我们可以找到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本篇教案将介绍初中阶段代数方程解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当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通过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来消去其中一边的系数。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7,我们可以先将等式两边都减3,得到2x = 4,然后再除以2,得到x = 2。

2. 等式两边乘除相同的数另一种常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是等式两边乘除相同的数。

例如,对于方程3x/2 = 4,我们可以先将等式两边都乘以2/3,得到x = 8/3。

3. 化简方程化简方程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步骤。

通过消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等方法,可以将方程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

例如,对于方程2(x - 3) + 5 = 11,我们可以先去掉括号,得到2x - 6 + 5 = 11,再合并同类项,得到2x - 1 = 11,最后通过之前介绍的方法解得x的值。

4. 检验解的正确性解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们需要通过将解代入原方程来检验解的正确性。

这是因为在解方程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或者方程有多个解的情况。

例如,对于方程x +3 = 7,我们解得x = 4,将x代入方程得到4 + 3 = 7,这个等式成立,表示解是正确的。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因式分解法当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来解决。

首先,将方程化简为零等式,然后尝试将其因式分解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乘积。

例如,对于方程x^2 + 5x + 6 = 0,我们可以将其因式分解为(x + 2)(x + 3) = 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x + 2 = 0和x + 3 = 0,解得x的值分别为-2和-3。

2. 完全平方公式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无法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完全平方公式来解决。

通过将方程变形成(x + p)^2 = q的形式,我们可以得到x的值。

中学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中学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中学数学教案:代数方程的解法与应用引言代数方程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工程、经济等。

掌握代数方程的解法和应用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常见的代数方程解法和实际应用,并提供相关的练习题。

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消元法一元一次方程是形如 ax + b = 0 的方程,其中 a 和 b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消元法是一种常见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将方程两边加上相反数,使方程变为 ax = -b。

•将方程两边除以系数 a,得到 x = -b/a。

例如,解方程 2x + 3 = 7:•将方程两边加上 -3,得到 2x = 4。

•将方程两边除以 2,得到 x = 2。

2. 试错法试错法是另一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其步骤如下:•先猜一个可能的解,并代入方程。

•如果代入后等式成立,则猜测的解是正确的。

•如果代入后等式不成立,则重新猜测另一个可能的解。

例如,解方程 3x + 5 = 14:•猜测 x = 3。

•代入方程得到 3*3 + 5 = 14,等式成立,所以 x = 3 是方程的解。

3. 代入法代入法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其步骤如下:•将方程中的一个变量表示成另一个变量的函数。

•将这个函数代入方程,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变量的方程。

•解这个新的方程得到一个变量的值。

•将这个值代入原方程,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例如,解方程 2x + y = 7 和 x + y = 4:•由第二个方程得知 y = 4 - x。

•将 y 的表达式代入第一个方程,得到 2x + (4 - x) = 7。

•化简这个方程可得到 x = 3。

•将 x = 3 代入第二个方程,求得 y = 1。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 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 ax^2 + bx + c = 0 的方程,其中 a、b、c 是已知数,x 是未知数。

求根公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 bx + c = 0,其根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计算:x = (-b ± √(b^2 - 4ac)) / 2a例如,解方程 x^2 + 4x + 3 = 0:•将 a = 1,b = 4,c = 3 代入求根公式。

中学数学教案:解方程与代数运算

中学数学教案:解方程与代数运算

中学数学教案:解方程与代数运算引言中学数学是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中解方程与代数运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解方程与代数运算,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为后续高级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针对中学数学的解方程与代数运算进行详细的阐述,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解方程的基础知识什么是方程方程是一个数学等式,其中包含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解方程就是找到满足该等式的未知数的值。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程形式,它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 + b = 0,其中a和b是已知数,x是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如下:1.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即将所有项移至等式的一边,使得等式右边为0。

•若方程已经是标准形式,则跳过此步骤。

2.化简方程,将未知数项合并。

•如果方程中存在括号,则需要先进行去括号运算。

•如果方程中存在分数,可以通过通分的方法将其转化为整数。

3.使用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a的形式,其中a为已知数。

4.将方程的解写出。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示例例如,解方程3x + 4 = 10:1.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3x + 4 - 10 = 0,即3x - 6 = 0。

2.化简方程:3x - 6 = 0。

3.使用逆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a的形式:3x = 6,即x = 2。

4.方程的解为x = 2。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二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是已知数,a不等于0。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解法。

因式分解法如果一元二次方程可以通过因式分解的方法化简为两个一次方程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求得方程的解。

美英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方程定义

美英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方程定义

美英早期代数教科书*+方程定义杨孝曼汪晓勤(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062)1引言数学的基石,是用数学符号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在古代,虽没有形概念,但由于实要,人们已经会用解决实际问题了.$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数学典籍《九',扌多性.刘徽注称*程,扌.群物总杂,扌r数,总言其实..为率,二物者再程,三物者,皆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数程之”的要未知数就要.晚晴数学家李善兰和教士伟烈亚力在翻译德摩根的《代数学》,首次将equation译为“方程”.至此,方程这一中国古代数学了新的内涵而沿用至教版和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科书均将“方程”定义为“含有未知数”,并在例题和题中设'题•该定义体现了教材重形式轻特点•据了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甚至会用“含有字母%定义,这种解于学理解•同时,“含有未知数”这个定带来了很多引起争题,例多教师和学生在这样:z=1吗?z+1=z+2'吗?在里用equation表,而equation原,扌在翻译这词时,为用?联底在哪里?若要回答以题,扌真正理解•著名数学M•克莱因(M.Kline,1908—1992)曾说:“课本字,未能表现出中的斗争、挫折,以及建观结构之前,数学家经艰苦漫道%2数学展认识数学这一连续最好,它不仅追溯了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变及发展,并且影响这种种因素3・•数学教科中定及其变扌展了概念认识过程,为今日教科编写和教学带来多 .因此,本文考察1820—1959年之间出版的120种和 数教科书中定内容,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数教科书中定?定变的?定我们认识?对于教学又?2研究方数据库中选取120种数教科为 .若以20年为间段,则这些教科书间情况1所示•其中,对于作者再版的教科书,若内显著变化,则选择最版本,若内容显著变化,则将其视为教科先,按照年份查找出各教科书中定以及内容;接着,相关知识和文献4,以词为,确定框架,根据文献+,中所提,扌数学概念的定没有形成共识,扌见的提法有:属加种差定法、定法、形定法基于定表,扌先建框架,运用该框架教科书中定统计,再根据统计情况框架当,最终形框架(表1);最后,根据框架,对120种教科书中定统计表1定框架类别内涵属加种差定义运用数学概念的邻近的属和种差所组成的定义描述性定义运用范例或描述的方式对数学概念进行简洁、形象、定性的陈述函数定义从函数的角度来定义数学概念3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方程定义作为数学概念,扌种数学逻辑构造,是逻辑的产物•本节根据框架,属加种差定义、描述性定义和函数定次为& 27%,90.08%和1.65%,其中描述性定最尢3.1属加种差种差定义法可以简单地表述为:被定=种+邻.在120种教科书中共有10种采用了此定法,主要集中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表2给出了种差定典型例表2属加种差定义的典型例子特点定教科书两个代数表达式+等式方程是两个彳数表达式的等式5Shoup只对某些值成立+扌其未知量的某些值或值的集合成立6Taylor 等式中除去恒等式不是恒等式的等式是方程7Taylor 32描性定重在形描扌共108种教科用定义,占据压倒性多数•根据定中心词,描述性定义又分为表、命题式、陈述法、比较法、典例法和法定6种2出了6种法情况•表达式定义定义为等号连种表法称为表定义,共有57种教科用定法.表3给出了表定典型例表3表达式定义的典型例子-命题式定义特点定义的叙述教科书两个量的表 达式两个量之间相等的表达式称为方程8Colburn代数表达式方程是一个代数表达式,由两个相等的量组成,它们之 间用等号连接9Lawren 命题表方程是一个代数性质的命题表达式,即一组量与另一组量之间的相等,或同一个量的不同表达式之间的相等Day中心词是命题的定 称为命题式定义.这种定作一种命题.仅有3种教科用命题式定法.表4给出了命题式定 典型例子.表4 命题 定典型例特点定义的描述教科书已知量和未知量+命题方程是由已知量和未知量组成的命题,用等式符号连接 在一起Bayley代数表示+ 命题方程是一个用代数表示的两个量相等的命题Loomis・陈述法定义定义为一种 、描 陈 定 '式称为陈述法定义.共有43种教科 用这种定 '式,在描述性定 中 仅次于表 定义.表5给出了 陈 法定 典型例 .表5 陈 法定典型例特点定义的叙述教科书阐述方程是某些特定问题的代数阐述Docharty描述量相等的描述称为方程Sherwin陈述方程是两个表达式相等的陈述Fisher・比较法定义作是两之间 定 称为法定义.Williams定义为“当两 用符号'='连,这种 称为 %16,虽然仅有1种教科用此种定义,但是该定义值得,因为 号两边看作是地位平 两,这有助于打破学生认为"=”仅代表运算结( 好地理解 !两边・典型 例 出 出 定 称 为 典 例 法 定 /共3种教科 用这种定.如H —N 定义为"像qz + b = cx +〃这样,符号'=,两边,整体称为.??+7] Lilley 定义为“形如3"+ 5= 5" —7 叫 .%8这种特点 形式上说清楚“彳这一概念・定称 为 法 定 /在120种教科书中,仅有Fickl —采用这种定 ,具体表述为"-两个用等号连表.%193 6 种 定 间3给出了 6类描述性定 间情况.从3可以看出,19世纪80年代之前表定 绝对优,19世纪末 少.反之,陈述法定 增20世纪发展成为主流定 .而命题式、比较法、典例法和法定 在少数 间段昙 现.3.3函数数定称为函数定义.有2种教科书采用这种定:u —er定义为“要求"的值,使函数/(")和g(")z 值侧f(") =I(")称为方程巩0,Whyburn 定 为“如果将含多个未知数的两 数设为 ,并且对某些数 所有值,在这种情况下,它被称为条件%21这种定虽然在形号两边看作两 数,但是这里的"数中的变量,而表示未知数.20世纪初,德国数学家F •克莱因(F. Klein, 1849—1925)提出以函数概念统一数学教育内,因此,函数定义法的出现受到了此种影响.4方程与等式在英语中equation 这个单词本身就是等式的意思,数学里公式、函数、纯数字 形式.120种教科 在定 , 了 ,则 .具体主要分为以下 .第 : 未 和 19 世纪 教科于和 ,部分教科书里明确表 数字/表6 出了第 定 典型 例 /第 :没有明 和 ,但明确说明方程未知数.第二类定义虽然没有明 和等式,但提到“方程通 未知数”.这类定义在19世纪 比最大,之少.表7给出了第定义的典型例子.表6第一类定义的典型例子特点定教科书未提到equality如果一个量等于另一个量,或等于零,并且这个等式用代数形式表示,它就构成了一个方程Wood明确不区分 equality 和 equationx d" — b = c" + 〃这样,符号$ = ”两边的量彼此相等,整体称为等式或 方程2H —d特点定义教科书明确说明纯数字的等式也是方程方程是一个代数性质的命题表达式,即一组量与另一组量之间的相等,或同一个量的不同表达式之间的相等.因此,"+a=b+c,5+8=17—4是方程Day 表7第二类定义的典型例子特点定教科书方程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用等号连接的两个相等量的表达式叫做方程.通过方程我们可以联系未知和已知26Mudie方程含有已知量和未知量两部分方程通常由已知的某些量和未知量组成Loomis通过两个关于"的函数相等定要求"的一个值,使函数*(")和g(")具有相同的值,则*(")=g(")就称为方程Urner第:*和.第三类定义突出包未知数的特点(作为种情形独立出来,强调某些特定值所含未知数才成,而通知部分和定这些特定值进而求出未知数叫做解.表8给出了第定义典型例子.表8第三类定义的典型例子特点定义教科书说明特某特定值表示未知量的一个或多个字母后才被验证,那些特定的值取决于等式中已知和给定的数字.为了区别这类等式,我们称之为方程+91Bourdon 定恒等式和两个代数表达式可能是如此的,以于 所及字母赋予什么值,它们都将彼此相等,则表示这两个代数式相等的表达式就叫做恒等式.但一般来说,两个表达式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这两表表称为,称为条件方程+0]Elsee明说明纯数字等式不是方程只由某些特定值代入代表未知字母才称为2+3=5这表等式,但它不是一个方程+⑴Beman10个属加种差定义中,3个属于第一类,1个属于第二类,6个属于第三类.2个函数定义分别属于第二类和第.108个描述性定义中,39于第20个属于第,49于第.若以20年为间段,则上述三种方式的分布情况见图4.中可见,在19世纪初,第和第二类第最少.随后第在1840—1859年短暂增(少;第体20世纪中叶第一、第为零;第的增加,到20世纪中叶仅剩下这一种教科没和;随间推移,教科书在定于强调“方程通未知数”.进入20世纪为主流.5方程Bartoo&Osborne在“方程%篇记载了这样一在工作遇到了难题,在得其解后(诉他其实这他在学校里学数+2].见,公式,更是解决实际活问题的数学工具.体现在题知部分和未知部分通号连接起来(出对我们值的未知数,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波利亚(G P61ya1887—1985)说过:$核心助 解未知数.%3(,在所考察的120种教科书中,49种在给出定,明确提在求实际问题和数学面:例如Mudie题知部分和未知部作一条河的两岸,而得们之间即建,就是建造连通两梁+6,・Feinstein和Murphy则言简意地指出*题,陈述M.张先多次对教科于定义提出,并提定义为“方程,是为了求未知数,在知数和未知数之间建立起.%35先生给出的定严谨且清晰地了方稚,不仅符合西数教材中强调,而且未知数这个功能说清楚了(学生明白方自在的公式,而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6结论与在120种美、数教科书中,共出现了种差、描述性和函数定,其中描述性定最大,又可具体分为表、命题式、陈述法、比较法、典例法和法619世纪80年代之前,表定有绝对优势,随后陈述法定增加,到20世纪展成为主流定.同时,定经历了从模清晰,教科于 和,到19世纪末,方程才中独立出说,题,在于通连题知和未知,进而求解未知数,建一数学建模教科书中定多样性以及方程定义的演变以为教学提考.先,早期教科出定观点有助于我们澄清定争议.例如,无论按种定义, "=1当;但按照Feinstein和Murphy的观点"方题,陈述%34以及Smith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条件方程看作疑问句,它询问在什么条件下这个等式是成立的%36"=1是一个陈述一一即未知数等于1而不是一个问题一一"等于多少时等式成立,因而可以说它不是真正的方程.至于"+1="+2(根 据比较法定义,它是一个不等关系,并不属于方程.其次,方程概念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演进过程为今日HPM视角下的方程概念教学提供了参照.教师可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给方程下定义(并进行古今对照,从而促进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引用早期教科书的精彩观点,如“方程是沟通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让学生感悟数学对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价值,彰显数学的文化之魅•教师还可以制作以“方程定义的历史”为主题的HPM微视频,让学生感悟数学概念的演进过程,树立动态的数学观,达成德育之效.参考文献[1,郭书春•九章算术新校[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014.[2,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张理京,等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3,张容溪.以方程为例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探究[J1上海中学数学,2009(1D:3-6.[4,周曙.基于定义方式的初中数学概念分类及其教学建议[J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1):2-4.[5,Shoup F A The Elements of Algebra]M,New York:E.J.Hale&Son,1874:75.[6,TaylorJM A Co l egeAlgebra[M,Boston:A l yn &Bacon,1889:56.[7,Taylor J M.Elements of Algebra]M,Boston:Allyn& Bacon,1900:12.[8,Colbu—W.A—Introduction to Algebra]M,.Boston:Cummings(Hiliard(andCo(1825:7[9,Lawrence C D ElementsofAlgebra[M,New York:Alden,Beardsley&Co.”1853:61.[10,DayJ ThomsonJB ElementsofAlgebra[M, New Haven:Durrie&Peck,1844:72.[11,BayleyJ ATreatiseontheElementsofAlgebra[M, London:Whittaker,Treacher&Co.,1830: 1. [12,Loomis E The Elements of Algebra[M,New York:Harper1862:108[13,Docharty G B.The Institutes of Algebra[M].New York:Harper&Brothers1852:75[14,Sherwin T An Elementary Treatise on Algebra [M,Boston:Ha l and Whiting1841:4[15,FisherGE Schwa t IJ CompleteSecondaryAlge-bra[M,New York:Macmi l anCo1921:9[16,Wi l iamsJD AnElementaryTreatiseonAlgebra[M, Boston:Hi l iard Gray&Co1840:4[17,HindJ The Elementsof Algebra[M,England:John Wi l iamParker1837:17[18,Li l eyG TheElementsofAlgebra[M,Boston:Sil­ver Burde t1892:104[19,FicklinJ TheCompleteAlgebra[M,New York:Ivison Blakeman Taylor&Co1874:80 [20,U—er S E,Orange W B.Intermediate Algebra[M].New York:McGraw-Hi l Book Company1937:81[21,Whyburn W M Daus P H Algebra for Co l ege Students[M,New York:Prentice-Ha l1955:29 [22,马忠林.数学教育史[Ml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340-391[23,WoodJ TheElementsofAlgebra[M,Cambridge:JSmith1815:64[24,HindJ TheElementsofAlgebra[M,Cambridge:John Wi l iamParker1837:13[25,DayJ ThomsonJB Elements of Algebra[M, New Haven:Durrie&Peck1844:72[26,Mudie I Popular Mathematics[M,.London:Orr andSmith1836:90[27,Loomis E The Elements of Algebra[M,New York:Harper1862:108[28,urnerSE Orange WB IntermediateAlgebra[M, New York:McGraw-Hi l Book Company1937:81[29,Bourdon M,Ross E C.Elements of Algebra[M,.New York:E B Clayton1831:46[30,Elsee C Elements of algebra[M,Cambridge:Deighton Be l&Co1879:24[31,BemanW W SmithDE ElementsofAlgebra[M, Boston:Ginn&Company1900:8[32,Bartoo G C OsborneJO First-yearAlgebra[M, Washington:Webster publishing Company1937:19[33,Polya G.Mathematical Discovery[M,.New York:John Wiley&Sons1965:28[34,FeinsteinIK MurphyK H Co l egeAlgebra[M, Ames:Li t lefield Adams&Co1957:102 [35,邹佳晨,张奠宙,汪晓勤,李旭辉.访谈录:究竟什么是方程?一一析“含有字母的等式叫方程”之误数学教学2015d):1-4.[36,Smith D E,Reeve W D.Essentials of Algebra]M,.Boston:GinnandCompany1925:110。

【知识梳理】数学概念——方程式

【知识梳理】数学概念——方程式

【知识梳理】数学概念——方程式方程式什么叫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方程(英文:equation)是表示两个数学式(如两个数、函数、量、运算)之间相等关系的一种等式,通常在两者之间有一等号“=”。

方程不用按逆向思维思考,可直接列出等式并含有未知数。

它具有多种形式,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

广泛应用于数学、物理等理科应用题的运算。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是中学中的逻辑定义,方程的定义还有函数定义法,关系定义,而含未知数的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0x=0就不是方程,应该这样定义,如f(x1,x2,x3......xn)=g(x1,x2,x3......xn)的等式,其中f(x1,x2,x3......xn)和g(x1,x2,x3......xn)是在定义域的交集内研究的两个解析式,且至少有一的不是常数。

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5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会学到,冀教版5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会学到,北师大版7年级上册第五章,苏教版5年级下第一章。

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是一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通常形式是kx+b=0(k,b为常数,且k≠0)。

一般解法:⒈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⒉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但顺序有时可依据情况而定使计算简便。

可根据乘法分配律。

⒊移项把方程中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其余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时别忘记了要变号。

(一般都是这样:(比方)从5x=4x+8 得到 5x - 4x=8 ;把未知数移到一起!⒋合并同类项将原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

⒌系数化一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⒍得出方程的解。

学校笔记:初中数学代数方程

学校笔记:初中数学代数方程

学校笔记:初中数学代数方程引言数学是一门令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学科,而代数方程是其中一个令许多初中生感到头疼的主题。

代数方程是描述数与未知数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数学中的代数方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什么是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数,以及常数和运算符。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求解未知数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代数方程常常用字母来表示未知数,例如,我们可以用 "x" 表示未知数。

例如,下面这个代数方程:2x + 3 = 9其中,2x + 3 是方程的左侧,9 是方程的右侧。

我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 x 的值,使得等式成立。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也最常见的代数方程类型。

它是一个一次方程,其中只有一个未知数。

例如,下面这个方程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这个方程时,我们可以通过逐步运算来求解未知数 x 的值。

首先,我们可以将方程变形为:4x = 13 - 5然后,将右侧进行计算得:4x = 8最后,通过除以常数 4,可以求得:x = 2因此,方程的解是 x = 2。

二元一次方程除了一元一次方程外,在代数中还存在二元一次方程。

它是一个包含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

例如,下面这个方程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2x + 3y = 12在解决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需要找到两个未知数的值。

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另外一个方程来与原方程进行相互作用。

这个辅助方程通常来自于题目的条件。

例如,如果我们还有一个方程为:现在,我们可以通过联立这两个方程来解决二元一次方程。

我们可以将辅助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例如 y,用另一个方程中相同变量的表达式来替代。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将 y 替代为 5 - x。

将 y 替代后,原方程变为:2x + 3(5 - x) = 12化简后得:2x + 15 - 3x = 12继续进行化简和运算,我们可以解得:x = 3将 x 的值带回到原辅助方程中,我们可以求得:y = 2所以,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 x = 3,y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Read Problem 2) Define Unknown 3) Write Equation
2) A shirt cost $28. This is $5 more than twice the cost of a belt. Find the cost of the belt. Let x = the cost of the belt 28 = 2x + 5 -5 5 -5 5 23 = 2x 2 2 11.5 = x Belt = $11.50
3) The largest pyramid in the world is Quetzalcoatl in Mexico. It’s base covers an area of 45 acres. This is 6 acres more than 3 times that covered by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in Egypt. How many acres does the Egyptian pyramid cover?
1) Five less than twice a number x is 31. Find the number. Let x = the number 2x - 5 = 31 +5 +5 2x = 36 2 2 x = 18
1) Read Problem 2) Define Unknown 3) Write Equation 4) Solve Equation 5) Check Answer
) 2x + 4 = 5 a 3) Four times the difference of d) x and 2 is 5. e) 2x − 4 = 5 c 4) Two subtracted from the product of x and 4 is 5.
e 5) The product of two and x less 4 is 5.
Let y = the size of Khufu
1) Read Problem 2) Define Unknown 3) Write Equation
Let y = the size of Khufu
1) Read Problem 2) Define Unknown
45 = 3y + 6 3) Write Equation -6 -6 4) Solve Equation 39 = 3y 5) Check Answer 3 3 13 = y Khufu covers 13 acres
1) Goal: Isolate the variable. 2) Undo operations with their opposite i operation. i 3) Always do the same thing to both sides of the equation.
1) Goal: Isolate the variable. 2) Undo operations with their opposite operation. 3) Always do the same thing to both sides of the equation. 4) Easiest to undo add/subtract before multiply/divide.
Pre-Algebra Slide Show: Teaching Made Easy As Pi, by James Wenk © 2011
Lesson 1-9 (cont.)
2) A shirt cost $28. This is $5 more than twice the cost of a belt. Find the cost of the belt. Let x = the cost of the belt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quations. 1) Twice the sum of a number n and 5 equals 18. 2(n + 5) = 18 2) The quotient of x and 2 added to 9 is equal to 13. 9 + x ÷ 2 = 13 3 3) Six less than 5 times a number x is 39.
Lesson 1-9
Objective - To solve multi-step variable equations.
2x + 3 = 11
Hard way Easy way Hard way - Undo Mult./ Easy way - Undo Add./
2x + 3 = 11
- Undo Multiplication or Division first
= − 35 .
k = −ຫໍສະໝຸດ All answers must be fully reduced! There is nothing improper about an improper fraction!
Solve. 1) 7x = 16 7 7 16 2 x= =2 7 7 k 2) = −8 −2 k (-2) = −8 (-2) −2 k = 16 3) 9 = -m (-1)9 = -m(-1) -9 = m
Solve. 1) 5x + 4 = 39 -4 -4 5x = 35 5 5 x=7 x 2) − 4 = 2 3 +4 +4 x (3) = 6 (3) 3
Solve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3) 7 - x = 12 -7 -7 -x=5 (-1) (- x) = 5 (-1) x = -5 x 4) 13 = 6 − 5 -6 -6 x (-5) 7 = − (-5) 5
11) 11 + x = 7 3 −11 − 11 x ( 3 ) 3 = −4 ( 3 ) x = −12 12) − 6 + x = −2 7 +6 +6 = 4 (7) (7) x 7 x = 28
Acceptable Answers
-4k = 14 -4 -4
k=− 14 4 7 2
= −3 1 2
Pre-Algebra Slide Show: Teaching Made Easy As Pi, by James Wenk © 2011
Lesson 1-9 (cont.)
Solve the following equations.
9) 10 + 3x = 40 −10 − 10 3x = 30 3 3 x = 10 10) 4 + 2x = 12 −4 −4 2x = 8 2 2 x=4
Pre-Algebra Slide Show: Teaching Made Easy As Pi, by James Wenk © 2011
5) 2x − 5 = 19 +5 + 5 2x = 24 2 2 x = 12
6) 8x + 1 = 25 −1 − 1 8x = 24 8 8 x=3
x = 18
-35 = x
7) 15 + x = 6 3 −15 − 15 x ( 3) 3 = −9 ( 3) x = −27 x 8) − 4 = 3 5 +4 + 4 = 7 ( 5) ( 5) x 5 x = 35
−y =7 4 −y (-4) = 7 (-4) 4 y = −28
4)
5x − 6 = 39 4) Forty-two equals 5 subtracted from the product of 7 and x. 42 = 7x − 5
Match each sentence with its variable equation. b 1) Twice the sum of 4 and a) 4(x − 2) = 5 x is 5. b) 2(4 + x) = 5 d 2) Four more than the product c) 4x − 2 = 5 of 2 and x is 5
2x + 3 = 11
- Undo Addition or Subtraction first
2x + 3 = 11 Div. first 2 2 2x + 3 = 11 2 2 2 11 3 x + = 2 2 3 - 3 - 2 2 8 x = 2 x = 4
2x + 3 = 11 Subt. first -3 -3 2x = 8 2 2 x=4
1) Read Problem 2) Define Unknown 3) Write Equation 4) Solve Equation 5) Check Answer
3) The largest pyramid in the world is Quetzalcoatl in Mexico. It’s base covers an area of 45 acres. This is 6 acres more than 3 times that covered by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in Egypt. How many acres does the Egyptian pyramid cov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