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整理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知识点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第1章概论第1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知识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熟悉]按评价对象划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按时间顺序划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原则:◆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正确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选择适当的预测评价技术方法◆环境敏感目标得到有效保护,不利环境影响最小化◆替代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可行第2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工程分析[熟悉]:(1)工程分析的原则当建设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技术文件中记载的资料、数据等能够满足工程分析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时,应先复核校对再引用。
对于污染物的排放量等可定量表述的内容,应通过分析尽量给出定量的结果。
(2)工程分析的对象工艺过程,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厂地的开发利用对建设项目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一般性事故和泄漏等情况发生时的污染物不正常排放(3)工程分析的重点工程分析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并不可忽略污染物的不正常排放;资源、能源的储运,交通运输及厂地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分析及分析的深度,应根据工程、环境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决定。
(4)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阶段划分与工程分析根据实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将建设项目分为建设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进行工程分析。
(5)工程分析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详细阐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二、理论部分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估,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的活动。
环评的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程序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前期筹备、项目申报、环评文件编制、专家评审、审批、实施监测和验收等环节。
其中,前期筹备阶段主要是为了明确环评的目标、任务和工作内容;项目申报阶段主要是为了让有意愿进行环评的项目单位向有关部门提交环评申请;环评文件编制阶段是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环评方案和技术导则;专家评审阶段是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审查和论证;审批阶段是对通过评审的环评文件进行批准或不予批准的决定;实施监测阶段是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监测;验收阶段是对项目建设完成后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项目概况调查、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设计、环境风险评价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践部分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流程通常如下:由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进行项目概况调查,了解项目的基本信息、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等;然后,根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确定项目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程度和范围;接着,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要求,设计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轻项目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为决策者提供风险防范的建议;形成环评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审批。
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学问点总结202X年环境影响评价学问点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对开展建设项目、政策、规划、政策或措施等,以及其他决策事项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猜测的过程。
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公众参与:鼓舞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参与和监督,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和环境爱护的公共利益。
- 全面性:对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
- 预防性:在项目实施前对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爱护措施和监测措施,以避开环境污染和破坏。
- 学术性:评价结果应基于科学事实和专业学问,并经过科学论证和审查,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精确性和牢靠性。
- 可行性:评价结果应供应可行的环境爱护和管理建议,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进展和环境的可持续爱护。
2. 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争辩范围确定:确定评价的主要影响对象、影响范围和时间。
也就是确定评价的争辩范围和边界。
- 评价方法选择:依据评价的目的和具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等。
-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整理和分析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对其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环境影响的程度和可能的影响机制。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和论证,并提出环境爱护和管理建议。
- 公众参与和审批决策: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向公众公开,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依据评价结果和公众的反馈意见,进行审批和决策。
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自然环境影响:包括水质、土壤、气候、地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评价,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性。
-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包括对居民生活、社会福利、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影响评价,主要关注项目对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影响。
环评重要知识点总结
环评重要知识点总结环境评价是由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和可持续性评价(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SA)两大部分构成的,其中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项目建设或规划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和社会问题进行识别、评价和预测,确定可能的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而可持续性评价则是以人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规划、政策、计划或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环境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评价三种形式,其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项目可能影响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需要对规划和项目进行环保审批和环保监督;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国家发展全局或某一地区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评估,为国土资源规划、国家发展规划等决策提供环境和社会方面的依据;而战略环境评价则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评价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估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和社会问题,为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项目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经济行为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2. 保护生态环境环境评价能够对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3. 保障公众权益环境评价作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一种方式,能够使公众对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有充分的了解和意见表达的权利,保障公众的环境权益。
4. 促进政府决策环境评价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客观的数据和评估结果,从而制定符合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环保政策与法规。
5. 提升企业社会责任通过环境评价,企业将对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评估和管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从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预料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预料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爱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爱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限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及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确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爱护的规范(2)环境爱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爱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爱护法令, 法规和条例(6)环境爱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爱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爱护法律, 法规, 规章, 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殊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打算阶段,主要工作为探讨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料和评价环境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简介在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EIA)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
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知识考点总结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项旨在评估和预测新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在进行EIA时,评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下面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目的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和基本流程3. 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层次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相关规定2.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和管理办法3. 地方性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政策文件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和工具1. 环境评价调查和监测技术2. 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方法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和审查要求4. 环境影响评价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2.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3.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5.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1. 不同项目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2. 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3. 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评估和监测方法六、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和管理模式2. 国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和组织3. 环境影响评价的跨境合作和信息交流机制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的一些重要考点总结。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技术要求,提高评估能力和水平,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和监测1.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和验收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反馈3. 环境影响评价的后评价和跟踪监测八、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 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2. 环境影响评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考虑3. 环境影响评价与社会责任的关联性九、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技术创新2. 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的协同发展3.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整合总结:环境影响评价上岗培训所涉及的知识考点包括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和政策、技术方法和工具、关键领域和重点问题、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国际经验和合作机制、监督和监测以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环评概述1、环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特点是:(1)整体性和区域性: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及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而环境的区域性则是由于地理位置或空间范围的差异,出现不同的特征。
(2)变动性和稳定系性:在自然或认为或两者的共同作用下,环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但环境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当认为或自然作用不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就能通过自我调节让这些变化逐渐消失,回复到变化前的稳定状态。
(3)资源性和价值性:环境就是资源。
人类生存发展都离不开环境。
环境具有资源当然就具有价值,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以及物资和能量。
2、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制性)及其功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其基本功能有: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和向导功能。
3、现行环境标准体系及相互关系。
按照环境标准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称为环境标准体系。
分为两级,7种类型。
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4、何谓环境影响评价?何谓环境质量评价?两者之间有何区别?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众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确定具体的环境质量要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用评价结果表征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质量评价区别:前者是指某活动对未来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先估计;后者则是对现有的环境状态进行评定和预测,主要为环境规划与环境质量管理服务。
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及范围,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影响1、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类: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计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类: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程度分类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2、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会判断)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的结果称为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同时,空间上同地,而间接影响在时间上推迟,在空间上较远,但仍在可合理预见的范围内。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的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累计影响的实质是各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
3、我国环评文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影响评价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适用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尚未有过的。
影响评价报告表: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缓解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登记表:对环境不产生不利的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4、环境的稳定性:是指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的特性,也就是说环境结构与状态在自然的和人类活动行为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不超过一定限度时,环境可借助与自身的调节功能使这些变化逐渐消失,环境结构和状态得以恢复变化前的状态。
5、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所规定的容许容量和要求,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以及有关部门进行环境管理,制定污染排放标准的依据。
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第二章环评的程序1、三个评价等级各自的工作要求:评价工作的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听起来好像很复杂的样子,其实咱们老百姓也能理解。
这个评价呢,就是为了让咱们的生活环境更好,不受到建设项目的负面影响。
那么,这个评价都包括哪些内容和要点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一一道来,保证你们都能看懂。
咱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环境影响评价。
简单来说,就是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那么,环境影响评价都包括哪些内容呢?咱们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项目的背景和概况。
这部分主要是介绍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比如建设的地点、规模、投资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所以,咱们在做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了解这些信息。
第二部分,是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这部分主要是对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比如,建设项目可能会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产生污染,还可能会对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
咱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这些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第三部分,是环境保护和管理。
这部分主要是针对已经建成的项目,如何通过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手段,减轻或者消除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可以通过净化处理设施、绿化工程等方式,改善周边的环境质量。
还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项目的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那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是什么呢?咱们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1. 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而评价的原则呢,就是要科学、公正、公开、合理。
2.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背景和概况、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保护和管理等方面。
评价的方法则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环境影响评价 重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对象:规划、建设项目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有哪些: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 规定对建设项目及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 具有法律强制性3.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过程4. 分类管理评价5. 资质审查和持证评价制度6. 公众参与制度7. 跟踪评价(规划)和后评价(建设项目)环境敏感区的界定: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3.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报告书报告表的使用范围分类:特殊项目——指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项目一般项目——指除输变电及广电通讯、核工业类别以外项目污染负荷:工程分析3个阶段:建设期——部分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且影响区域广生产运营期——所有建设项目,包括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服务期满后——核设施退役或矿山退役、垃圾填埋场项目清洁生产重点: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1.采用清洁的能源;2.对生产过程,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3.对产品而言,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3.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政治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引起的对人类的效应。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4.环境影响评价:指队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5.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EIS):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③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6.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7.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①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③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导向④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8.中国环境评价制度的特征:①具有法治强制性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③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④分类管理⑤评价资格实行审核认定制9.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作用:是制定环境规划和环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评价的准绳,是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10.环境标准体系:两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三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方法标准11.环境质量标准的选用:①凡是颁布了地方级标准的地区,则执行地方级标准②根据评价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来选定环境质量标准③国内标准没有的,可以选用国外标准,但必须经的环保主管部门的同意12.环境影响的评价程序:①管理程序: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②工作程序: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报告书;第二个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1环境的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自然环境:自然因素的总体,如高山、大海、江河、湖泊、天然森林、野生动植物等。
社会因素的总体,如住房、工厂、桥梁、娱乐设施等人工构筑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环境的基本特性: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和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3 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4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按影响程度分为: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5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可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及规定应采取的行动,可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提出环保要求和建议,可为环境管理者提供对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类别:可分为环境质量评价(现状)、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6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7环境质量评价:根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用调查、监测和分析的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断,并说明其与人体健康、生态系统的相关关系。
8环境质量评价分类:环境质量评价根据不同时间域,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在空间域上,分为局地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和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主要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评重点Word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论1、环境质量标准选择原则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
首先考虑区域开发活动的性质对环境质量有无特殊要求。
一般应按特殊要求选择环境质量标准,如高级别墅噪声要采用0级标准。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包括的,但在区域开发活动中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
在借用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认可。
2、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跨行业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2)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没行业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
3)污染物排放标准若国家级标准中没有的可以制定地方级标准,若与国家级标准项目相同可以制定严于国家级标准的地方级标准,执行时地方级优于国家级标准。
3、污染物排放标准选择原则1)首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2)没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的污染物,采用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以借鉴国际标准或者其他国家的排放标准。
4)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地区,要向区域开发所在地的环境主管部门咨询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值及消减计划,确定该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作为该区域该项污染物排放量的评价标准。
3、环境质量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4、环境容量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能承受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5、环境影响评价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内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知识点第一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定义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称,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的分类:按项目时段分: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的影响4.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5.环境影响评价作用-----是贯彻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通过评价查清项目拟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范围和程度,从而制定避免污染、减少污染和防止破坏的对策,为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最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6.理想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应满足的条件:①能对所有可能的显著影响作出识别和评估;②对各种替代方案、管理技术、减缓措施进行比较;③生成清楚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使专家和非专家都能了解可能的影响特征及其重要性;④广泛的公众参与和严格的行政审查制度;⑤及时清晰的结论,为决策提供信息。
7.按照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分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③建设项目工程分析④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⑤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⑥建设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⑦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⑧清洁生产⑨公众参与⑩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9.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复习资料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指在规划和实施各类工程、项目或政策时,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它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确保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基本概念是对规划、建设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环境影响的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决策。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公众参与、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透明度等。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包括问题识别、基准调查、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计划和监测等环节。
问题识别是确定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第一步,基准调查是对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是根据问题识别和基准调查的结果,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
环境管理计划是制定适当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和控制环境影响,监测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影响的跟踪和评估。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模型模拟、风险评估等。
定性评价是基于专家经验和专业判断,对环境影响进行描述和评估。
定量评价是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和计算。
模型模拟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对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
风险评估是对环境影响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四、环境影响评价的应用范围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和政策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减少和避免环境破坏。
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增强社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提高环境管理的效果。
五、环境影响评价的挑战和改进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数据不足、专业能力不足、公众参与不足等。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整理
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环境: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它包括人类已认识到的和尚未认识到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2、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并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5、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含义: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量评定6、无组织排放;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
7、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者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8、大气环境容量:在给定区域内,达到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而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9、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揭示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作用的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二、填空:1、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它是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期、运营期、服务后3、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质量4、环境影响程度识别:[1]不利影响:按环境敏感度划分,可划分为5级:(1)极端不利;(2)非常不利;(3)中度不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2]有利影响也可分为5级:(1)微弱有利、(2)轻度有利、(3)中等有利、(4)轻度不利、(5)微弱不利[3]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是否具有累积效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名词解释3分/个共5×3分/个=15分( 10个名词解释)1、环境影响p1: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评价p1: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3、国家环境质量标准p14: 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4、气温垂直递减率p60: 单位高差(通常100m)内气温变化速率的负值,表示为γ=-dT/dz。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时γ>0,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时γ<0,正常大气中γ=0.65℃/100m。
5、水体污染p94: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6、等效连续A声级p144:简称为等效声级,指在规定测量时间T内A声级的能量平均值,用LAeq,T表示(Leq),单位dB(A)。
7、生物自净P104:水中微生物在溶氧充分的情况下,将一部分有机物当做食饵耗掉,将另一部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无害的简单无机物。
8、环境噪声P140: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频率在20Hz-20kHz的可听声范围内)。
9、固体废物P165: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定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10、危险废物P167: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危险特性包括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
2、问答题5分/个共5×5分/个=25分( 10个问答)1、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有哪些?p2-3(1) 为开发建设活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为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 为确定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应的环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和进行科学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5) 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有哪些?p19-20(1) 具有法律强制性;(2)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 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批;(4) 公众参与;(5) 实行环评机构资质审查制度和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3、对于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分析应注意什么?p28,p31(1) 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2) 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3) 存在的环境问题(4) 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5) 在污染物源强方面应算清技改扩建前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
4、温度层结影响下,烟羽扩散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p60(1) 波浪形: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污染物扩散良好,最大落地浓度落地点距烟囱最近。
(2) 锥形:气温垂直递减率基本相等于干绝热递减率,污染扩散比波浪形差,发生在中性大气温度层结中。
(3) 平展型(长带型或扇型): 烟羽在垂直方向扩散很小,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发生在烟囱出口位于逆温层中。
污染程度与烟囱的有效高度有关,有效源高很大,近地面内地面污染物浓度很小,反之则很大。
(4) 屋脊型:排放口上方,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不稳定;排放口下方: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差值小于-0.98,大气稳定。
一般在日落前后,地面辐射逆温时出现。
(5) 漫烟型: 排放口上方,气温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递减率差值小于-0.98,大气稳定;排放口下方: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干绝热递减率,大气不稳定。
一般出现在日出以后。
5、按照其主要化学成分,大气污染源的分类有哪些?p54(1) 含硫化合物,如二氧化硫,硫酸盐,硫化氢等;(2) 含氮化合物,如一氧化二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铵盐及硝酸盐;(3) 含碳化合物,(4) 卤代化合物(5) 放射性污染物和其他有毒物质6、废物焚烧过程中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哪些?P170(1)粒状污染物:a、废物中的不可燃物(在焚烧过程中成为炉渣排出,而部分的粒状物则随废气排出炉外成为飞灰);b、部分无机盐在高温下氧化而排出,在炉外凝结成粒状物,排出的二氧化硫在低温下遇水滴而形成硫酸盐雾状颗粒;c、未燃烧完全而产生的碳颗粒与煤烟。
(2)酸性气体:主要包括SO2、HCl和HF等(都是直接由废物中的S、Cl、F等元素经过焚烧反应而形成的)。
(3)氮氧化物:(俩个来源)a、在高温下,助燃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形成;b、废物中的氮组分转化成的。
(4)重金属:废物中的一部分金属物在炉中反应生成的重金属氧化物或氯化物,因挥发、热解、还原及氧化等作用,可能进一步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产物包括元素态重金属、重金属氧化物及重金属氯化物等。
(5)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包括PCDDs和PCDFs;焚烧过程中有三条途径产生二噁英类物质(废物本身含有二噁英类物质、炉外形成和炉外低温再合成)。
7、原辅材料的选取在哪些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标?(1)毒性:原材料所含毒性成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2)生态影响:原材料取得过程中的生态影响程度。
(3)可再生性:原材料可再生或可能再生的程度。
(4)能源强度:原材料在采掘和生产过程中消耗能源的强度。
(5)可回收利用性:原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程度。
8、指标对比法评价程序是什么?(1) 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颁布标准,可采用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
(2) 预测本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值。
(3) 分析本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值,并与标准值比较。
(4) 编写清洁生产分析章节,并判别本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5) 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9、环境影响识别主要内容有哪些?(1) 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
(2) 开发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确定评价因子。
(3) 区域内的主要环境敏感点,确定重点保护目标。
(4) 各类环境影响因素的影响属性、影响性质、影响时间、影响程度、影响形式等。
(5) 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俩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10、建设项目环评a 与区域环评b 、规划环评c 的比较(1) 介入时机:a 、决策的末端;b 、决策的中期阶段;c 、在决策的早期阶段。
(2) 评价对象:a 、具体建设项目;b 、开发建设活动;c 、规划方案中所有拟开发建设行为。
(3) 影响识别:a 、识别具体的环境影响,短期、微观尺度;b 、识别区域开发活动及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一定时间段、中观尺度;c 、识别宏观环境影响,长期、宏观尺度。
(4) 替代方案:a 、在有限的范围考虑替代方案;b 、在区域及临近的范围考虑替代方案;c 、更大的范围内考虑替代方案。
(5) 环境影响:a 、考虑叠加影响;b 、考虑累计效应;c 、对累积影响早期预警。
(6) 环境效益:a 、强调减缓措施;b 、强调减缓措施;c 、强调满足环境目标和维护生态系统,强调预防。
(7) 技术要求:a 、以标准为依据,处理具体环境问题;b 、以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处理区域环境问题;c 、关注可持续议题,在环境影响的源头解决环境问题。
3、计算题1. 设有某污染源由烟囱排入大气的 SO 2 源强为 80g/s, 有效源高为60m, 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 6m/s, 当时气象条件下,正下风方向 500m 处的σz=18.1m,σy=35.3m ;计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
解: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22221(,,0,)exp 2y z y z qy H C x y H u πσσσσ⎧⎫⎡⎤⎪⎪=-+⎢⎥⎨⎬⎢⎥⎪⎪⎣⎦⎩⎭ 将以上数据带入:)/10001.11.18603.355021exp 3.351.18614.3803522m g C (-⨯=⎪⎭⎪⎬⎫⎪⎩⎪⎨⎧⎥⎥⎦⎤⎢⎢⎣⎡⎪⎭⎫ ⎝⎛+⎪⎭⎫ ⎝⎛-⨯⨯⨯⨯== 0.01 mg/m 3经计算获得,x=500m y=50m 处的SO 2地面浓度为0.01 mg/m 3。
2. 某工厂烟囱高Hs=45m ,内径D=1.0m ,烟温Ts=100℃,烟速V s =5.0m/s ,耗煤量180kg/h ,硫分1%,水膜除尘脱硫效率取10%,试求气温20℃,风速2.0m/s ,中性大气条件下,距源450m 轴线上SO 2的浓度。
(大气压Pa=101KPa )小型烟囱Q h =0.35×1010×(100-20)/(100+237)=75kJ/s <1700KJ/s , 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1)01.05.1(2-+=∆u Q D V H h s 风速廓线幂指数 p 的取值 大气稳定度 A B C D E F风速廓线幂指数 0.10 0.15 0.20 0.25 0.30 0.30在中性大气稳定度下,高斯扩散系数可由下式计算:p81σy =0.110726x 0.929481σz =0.104634x 0.826212解:⑴工厂烟囱的SO 2排放强度为:q=180kg/hr×1%×90%×3264×1000/3600=0.90 (g/s) ⑵根据风廓方程,可计算在评价因子45m 处的风速。
从表中可查风速高度指数p=0.25p z z u u )(1212=)/(9.21045225.0s m u =⎪⎭⎫ ⎝⎛⨯=⑶计算烟囱的提升高度和有效高度①烟气排放量Q v =A.u=3.14×0.52×5=3.9(m 3/s )②烟气热释放率v sa h Q T T P Q ⋅∆⋅=5.3=3.5×101×10027320100+-×3.9 = 296 (KJ/s ) ③烟气提升高度Qh<1700KJ/s ,属小型烟囱,可采用霍兰德公式计算其烟气提升高度。
1)01.05.1(2-+=∆u Q D V H h s =2×(1.5×5×1+0.01×296)/3.9 ==5.4 (m) 烟囱的有效高度H=Hs+ΔH=45+5.4=50.4 (m )⑷根据G-P 模型,在大气稳定度为D 类,风向下方450m 的扩散系数σy 、σz 分别为:σy =γ1x α1=0.110726×4500.929481= 32.4 mσz =γ2x α2=0.104634×4500.826212 = 16.3m⑸根据高斯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可得:22(,0,0,)exp 2y z z q H C x H u πσσσ⎛⎫=- ⎪⎝⎭ 将以上数据带入:)/0015.0)/105.12.164.5021exp 2.164.329.214.39.03362m mg m g C ((=⨯=⎪⎭⎪⎬⎫⎪⎩⎪⎨⎧⎪⎭⎫ ⎝⎛-⨯⨯⨯⨯=-3. 地处平原某工厂,烟囱有效源高100m ,SO 2产生量180kg/h ,烟气脱硫效率70%,在正下风1000m 处有一医院,试求中性大气稳定度条件下时,该工厂排放的SO 2对医院SO 2平均浓度贡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