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0c5425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d.png)
总结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成果
和意义
概括历史发展和社 会影响
总结本课程所 学内容对学生 未来的学习和 职业发展的重
要性
分析理论与实践结 合的必要性
展望政治经济 学未来的发展
方向
预测未来趋势和挑 战
结束语
回顾本课程的 学习内容和收
获
总结知识点和思考
衷心希望学生 能够在未来的 道路上取得更 大的成就和进
步
国家政治经济 发展挑战
全球竞争压力增加
全球化背景下 的发展趋势
跨国合作增多
国际政治经济 组织作用
贸易和合作监管
政治决策作用
影响国家政策方向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启示
促进社会公平 引导经济转型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不同理论如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制度主义 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 理论的实践运用和局限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制作人:PPT创作创作 时间:2024年X月
第1章 简介 第2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3章 政治与经济关系 第4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5章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1章 简介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政治与经 济之间相互关
系
探讨经济活动 对政治决策的
● 03
第3章 政治与经济关系
政治体制与经济 体制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的 稳定与效率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制的运行,而经济体制的发 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政治体制的演变。两者的相互影响与协调 是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关键之一。
01 政治决策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0caf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2.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a9a5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5.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1.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和批判的集大成者。
本讲义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是一个由私人占有和控制的生产资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私人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私人所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是由个人或私人公司所有和控制的,这使得生产力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利益和动机。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市场经济意味着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而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可以交换的相对价格。
3.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
3.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私人所有权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他们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阶级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和剥削劳动者的阶级。
3.4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矛盾和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剩余价值导致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它强调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矛盾点。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性质和内在矛盾。
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https://img.taocdn.com/s3/m/fa92b2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0.png)
2024/1/30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特征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对立;市场竞争与垄断 并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危机。
8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扩 展;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
局限性
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 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难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等。
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在政治 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各种经济制 度的优劣和改革等问题。
6
CHAPTER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24/1/30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2024/1/30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2024/1/30
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与挑战
新变化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力度加强;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 本流动日益频繁。
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冲击;生 态环境问题日益严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 斯·布坎南等。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自由竞争的 重要性。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24ba2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e1.png)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ed68be9f61fb7360b4c652b.png)
政治经济学讲义导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劳动者的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人的劳动就根本谈不上生产,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劳动者去操作,只能是一堆物料。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因素。
区分——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人的劳动能力的发挥劳动资料:人们用来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
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以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劳动对象: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称为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因素。
无论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生产力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生产都无法进行。
除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要素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因素。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能创造出来。
只有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170d3d149649b6648d747f3.png)
导论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 、“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B 、“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①古希腊 色诺芬 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 、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 、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主管条件——人) 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 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 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主要是:劳动工具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1、 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
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0944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4.png)
政治经济学具有跨学科性,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它强调经济活动的社会性和政治性, 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权力和利益关系;同时,政治经济学也注重历史和制度分析,探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 经济发展道路和制度变迁。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过 程中人与人的地位和关系等。
0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剥 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实现多劳多得、少劳少 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
共同富裕为目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 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手段,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资本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过程叫做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
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资本家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
0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级的利益。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与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生产资料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导致生 产与分配之间的矛盾加剧。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雇佣劳动者,与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aa9fe36783e0912a2162ad7.png)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 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 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 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与量两方面 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 畴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 的方法论总称。 唯物辩证法尤其强调下列方法: 矛盾分析法: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 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入手。 科学抽象法:它要求抓住事物的内在同质性,舍弃 非本质差异;抓住现象中反复出现的普遍形式或 一般形式,舍弃偶然因素。
21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一)
22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二)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 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d0c96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0.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本讲义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展开阐述,从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生产方式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形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为中心,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全体劳动者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工人只能获得劳动力的等价物,即工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这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价值规律作为核心原理,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不平衡现象。
五、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不断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立体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a5accd1fa300a6c30c229fcd.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产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或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
同时,他还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
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c11ecf0722192e4436f6ba.png)
返回目录
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 ( v + m ) = II c 派生条件: I (c + v + m) = I c + II c II ( c + v + m ) = I (v +m ) + II( c +m )
(2)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两个前提条件: 例 :I 4000c +1000v + 1000 m = 6000 II 1500c +750 v + 750m = 3000 实现条件: 例 : I 4400c + 1100v + 1100 m = 6600 II 1600c + 800v + 800m = 3200
通常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U
------ 一年,正比
n= ------
u
------- 周转时间,反比
返回目录
2、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 固定资本 * 含义 *折旧 * 磨损 物质磨损(有形的) 精神磨损(无形的) 流动资本: *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意义 前者----- 剩余价值 的来源 后者------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返回目录
实现条件 : 基本条件:I(v + △v + m/x) = II (c+△c)
派生 条件:I (c + v +m) =I (c +△c) +II(c △+c)
II (c +v +m) = I ( v +△v +m/x) + II (v +△ v +m/x)
注意: 资本家自己追加资本量为: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讲义.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f6ff78fdd3383c4bb4cd22a.png)
一般地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 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
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 经济关系所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 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 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 的属性。
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 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
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 料的效用。
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第四,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 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 多面性。 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 任务。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 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 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9725bc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e.png)
• 形式: – 合作经济的存在形式有:股份合作制、合作股份制
• 股份合作制不同投资额联系,实行一人一票; • 合作股份制同投资额相联系,实行一股一票.
–我国的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一部分是在50年代 对个体手工业、个体商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建 立起来的;一部分是由劳动群众集资,组织街道 闲散劳动力兴办起来的.
17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 什么是合作经济 – 个体生产者或劳动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按照合作经营的业务范围划分, 有信用合作、购买合作、供销合作、运输合作、农业 生产合作、手工业生产合作、工业合的 豪 迈
• 全民所有制的本质 特征
– 全民所有制的含义 –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是生产资料归社 会全体劳动人民共 同占有的一种公有 制形式,它是同高度 社会化的生产和经 营活动相适应的社 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全民所有制的特征
– 一是生产资料属于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社会 主义国家所有,全体劳动人民都是全民所有 制生产资料的主人,都享受应有的权力和利 益;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 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生产资料面 前都是平等的主人;
–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 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公有制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 性质,社会产品归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个人消费品 要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 在同样规模的条件下,私有制较其他所有制有更高的 效率,而且因为这种效率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它的 获得不需要付出外部监督成本,不需要政府为提高其 资产使用效率而操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讲义CH1 总论§1、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的由来经济:古希腊的含义,中国古汉语的含义。
经济学的产生:古希腊学者色诺芬(BC430—BC354)的《经济论》(中国孔子BC551—479)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的《政治论》(中国孟子BC372—289)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法国的孟克列钦(1575—1622)(中国此时已明末清初)《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1615)政治一词,源于古希腊城都、社会、国家的意见。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局限于流通领域。
威廉·配第:(1623—1687)《赋税论》区分了“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两大贡献:认识到劳动创造价值,劳动量决定价值量;认识到商品价值量与劳动时间成反比。
两大误区:混淆了价值与交换价值;混淆了价值与使用价值亚当·斯密:(1723~1790)《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贡献:(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劳动价值论)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注意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 生活耗费的劳动误区:价值混淆了耗费劳动与购买劳动= 交换中购买的劳动二元论大卫·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6年)生于伦敦一个富有的犹太家庭贡献:区分了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认识到直接的活劳动和间接的物业劳动区分了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论述了工资与P的相对关系,说明了工人创造的价值,在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分配,有相互关电系,是相对的。
提倡贸易自由“比较成本说”缺陷:没有区分劳动与劳动力不能用历史的眼光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两大茅盾:劳动与资本交换与价值规律的矛盾等量资本得到等量报酬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卡尔·亨利希·马克思(1818.5.5—1883.3.14);出生于律师家庭。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资本论》1867第一卷、1885年第二卷、1894年第三卷;1905~1910第四卷(《剩余价值学说史》考茨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1.28—1895.8.5);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
《论权威》1873;《反杜林论》1876~1878;《法德农民问题》18941、产生:①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矛盾的展开无产阶级的壮大②理论来源—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理论③重大贡献在劳动价值论上,开拓性地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2、发展①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乌里诺夫)1870.4.22—1924.1.21。
生于知识分子家庭。
最伟大贡献: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②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朱加施维里)1879.12.21—1953.3.5 。
生于农民家庭。
论述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③(1893.12.26—1976.9.9)把马列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理论④(1904.8.22—1997.2.19 )对改革;对外开放⑤(19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西方经济学的发展1、萨伊让·巴蒂斯特·Q萨伊(1767—1832)出生于法国里昂大商人家庭萨伊的“三分法”:政治经济分为生产、分配、交换,认为政治学物理化学一样是实验科学,因此,穷人与富人的对抗是“愚蠢”的。
萨伊定律: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否认经济危机)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76—1834)与嘉图同时代,出生于英国土地贵族家庭,曾在剑桥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22岁开始当神父,29岁当教授。
人口论:二个前提、二个级数、两种抑制—2—地租理论:地租是自然物,“上帝的赐予”,地租高不会影响资本积累,否认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纳骚·威廉·西尼平(1790—1864)“节欲论”:工人劳动、资本家“节欲”产生了资本因此,价值是劳动和“节欲”共同创造的“最后一个时论”:在11个半小时的工人劳动时间中,最后1小时创造了P。
4、庞巴维克1851—1914 奥地利人3次出任奥地利财政部长观点1、时差利息论《资本实证论》18882、批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庞指的利息、含利润、地租等供求之间有现在和未来的差别之所以有“时差”,因为:对现在和未来结论的差别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作为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在技术上的差别5、克拉克约翰·贝茨·克拉克(1847—1938年),生于美国,大学教授,《财富的哲学》(1885),《财富的分配》(1899),《政治经济学要义》(1907)观点:区分“静态经济学”与“动态经济学”边际生产力的分配论b b1b2资本利息b3e c工资a d工资的自然标准由DC决定,等于AECD6、马歇尔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出生于英格兰银行职员家庭,剑括大学教授,—3—《经济学原理》,1890年初版,后8版。
均衡价格论yd SAs dO R N R xOr = 实际产量Rd = 供给价Rs = 需求价7、凯恩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就业种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国家干预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货币学派和合理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诸流派△新制度学派和激进经济学派此外,还有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说;斯斯蒙第;路易·勃朗;蒲鲁东。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经研究的出发点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物质资料生产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二、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含义2、生产关系四环节的相互关系四环节的关系四环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参P14—16 —4—生产资料所有制产权制度(财产权利制度)4、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经济基础三、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1、经济制度是本质原理的生产关系2、经济体制是运行层次的生产关系§3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一、任务——揭示经济规律——明确建立怎样的经济制度和体制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经济规律的含义2、经济规律的客观生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经济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般经济规律特殊经济规律4、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特点1、在一定的社会阶段发生作用2、离不开人的经济活动3、在阶级社会中的认识和利用受阶级关系制约二、方法:1、唯物辩论法——根本方法它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之上对立统一运用哲学上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2、科学的抽象法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参P18—20 —5—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本质与现象;形式与容;必然性与偶然性;发展性与曲折性)3、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逻辑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历史的方法——事物发展的历史真实性一般:逻辑符合历史特殊:历史特殊性和曲折性4、规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规分析:回答“应当是什么”、“不应当是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该怎样” 、“不应该怎样”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问答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明确经济运行规律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2、加强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认识3、从理论上掌握驾驭经济实践的本领。
◎思考题:1、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缺陷何在?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4、论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6—Ch2 商品与货币§1 商品(W)一、商品经济1、产生的条件2、发展阶段3、特征:自主性、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4、与自然经济的区别①自给→交换②封闭→开放③简单→扩大④手工工具→机器二、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使用价值1、商品二因素价值(交换价值)商品是二因素的矛盾统一体2、劳动的二重性3、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三、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个“正常”;两个“平均”社会总劳动中按比例的劳动时间2、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3、劳动生产率与价值劳动关系①什么是劳动生产率②劳动生产率的计算③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④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反比关系。
⑤不管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量不变4、技术、管理与价值创造—7—①总体工人创造价值②技术、管理劳动也可创造价值③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可转移价值§2 货币(G)一、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G的起源与发展2、G的职能3、信用与信用G①信用的形式商业、银行、国家、企业、消费②信用的作用(五种P64)③信用G银行券、存款G、电子G二、货币流通量1、G的层次P652、G流通量及其规律§3 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一、市场经济1、含义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2特征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管理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二、价值规律调节1、容2、形式3、作用刺激分化—8—三、市场机制1、含义价格2、要素供求竞争风险3、功能组织协调信息传导利益分配开拓创新◎思考题:1、为什么说了解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2、为什么首先使用先进技术者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否违背其容?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9—Ch3 资本和资本运动§1 资本与P一、资本的含义、概念1、定义2、运动公式3、特征:增殖性运动性返还性G二、资本的表现形式:实物无形资产三、剩余劳动与P1、剩余劳动的永恒性2、P是剩余劳动在W经济条件下的表现3、P的计算剩余劳动时间的长短4、影响P‘高低的因素资本的构成及其运动状况市场销售程度5、P的分配①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竞争导致利润率平均化②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③平均利润率规律是市场经济中普通存在的规律6、P‘的发展趋势①是一种下降的趋势②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P量下降四、资本积累与经营1、扩大再生产需要资本积累①扩大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特征②资本积累是P的资本化—10—2、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积聚集中(收购、合并、融资)3、资本经营①资本的生产性经营证券投资②资本的G性经营G投机多头出资证券无形资产五、虚拟资本1、定义:能定期带来收入,以有价证券表现的资本具体表现形式: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债券(典型形式)货币市场上的——商业票据(期票、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存单2、特色:①上市交易并给持有者带来收入;②有增多的趋势。
3、与信用的关系产生于信用,又促进信用发展4、与实体资本的关系(对在统一关系)①统一性: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反映(“纸制副本”)实体资本是虚拟资本的基础)②矛盾性:价格不受实体资本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