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第二章110927

合集下载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测树学第二章

测树学第二章
测树学第二章
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 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 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
林分是区划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划分林分的目 的:不同林分所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提高林分 调查精度,提高森林经营强度。
2 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
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 观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因子,这些因子称为 林分调查因子。
龄组:为了便于开展不同经营措施和规划设计的 需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把各个龄级再归纳为 更大范围的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 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
6落4云+冷-桦
3.3.3 优势树种和主要树种
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
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 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主要树种有时与优势树种一致,有时不一致。当 林分中主要树种与优势树种不一致时,若两者蓄 积相等,则应在组成式中把主要树种写在前面。
3.3.1 基本概念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 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
都分别占不到1成的林分。 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其中每种
树种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断面 积)占林分总蓄积量(或总断面积)的比 重,通常用十分法表示,即各树种组成系 数之和等于“10”。
3.4.2 龄级
龄级是对林木年龄的分级,用罗马数字表示,Ⅰ、 Ⅱ、Ⅲ…。 1)慢生树种以20年为一个龄级,如云杉、红松等; 2)生长速度中等的树种以10年为一个龄级,如白桦 等; 3)生长较快的树种以5年为一个龄级,如杉木、杨 树等; 4)生长很快的树种以2~3年为一个龄级,如桉树等。
3.4.3 龄组

测树学学习教案

测树学学习教案

测树学PPT学习教案第一章:测树学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测树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了解测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测树学的定义和意义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测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的相关概念和图片通过实例讲解测树学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二章:测量学基础2.1 学习目标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了解测量学在测树学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学在测树学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三章:树高和胸径测量3.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高和胸径的方法掌握计算树木体积的公式和技巧了解树高和胸径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树高和胸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计算树木体积的公式和技巧树高和胸径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高和胸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四章: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4.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的方法掌握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方法和步骤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五章: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5.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木生长和死亡的方法掌握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方法和步骤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六章: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学习目标掌握测树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方法学会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树数据了解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树学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测树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方法统计学方法在测树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树学中的具体实例6.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演示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际测树数据6.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练习的情况学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7.1 学习目标学会进行树木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树木资源评估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测树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树木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树木资源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测树学中的具体实例7.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的演示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地调查和评估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八章: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了解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测树学信息制定林业管理计划8.2 教学内容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林业管理计划制定中测树学信息的利用8.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测树学信息在林业管理计划制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8.4 教学评估学生对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应用的理解程度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情况第九章:现代测树技术及其发展9.1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掌握现代测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现代测树技术进行树木测量和评估9.2 教学内容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现代测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现代测树技术进行树木测量和评估的实例9.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演示现代测树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十章:测树学实验与实习10.1 学习目标巩固和加深对测树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实验与实习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内容和步骤测树学实验与实习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内容和步骤在实验室和实地进行实验与实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练习10.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实验与实习的情况学生对实验与实习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这是测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后续内容至关重要。

测树学教科提纲

测树学教科提纲

林木林分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掌握树木的基本测树因子及其测定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树干形状、伐倒木和立木材积的测算方法。

1. 基本测树因子与测定工具:树木的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轮尺,直径卷尺(围尺),检径尺,布鲁莱斯测高器,林分速测镜;第一节基本测树因子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树木的直接测量因子及其派生的因子称为基本测树因子,如树干的直径、树高等。

这些均是树木直接测定因子。

还有一些因子,如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是在直接测定因子的基础上派生的。

一、树木的直径树干直径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Diameter)。

用D或d表示,测定单位是厘米,一般要求精确至0.1cm。

树干直径分为带皮直径(diameter over bark, 缩写D.O.B)和去皮直径(diameter inside bark, 缩写D.I.B)两种。

其中位于距根颈1.3m处的直径,称为胸高直径,简称为胸径(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由于胸径在立木条件下容易测定,所以胸径是一个重要的测树因子。

二、树高树干的根颈处至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tree height),测量单位是米(m),一般要求精确至0.1m。

树高通常用H或h表示。

三、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横断面积同树干直径一样也可以有许多个,其中位于胸高处横断面积是一个重要测树因子,通常简称为树木的胸高断面积(basal area of breast-height),记为g,测量单位是平方米(㎡)。

四、树干材积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volume),记为V。

单位是立方米(m3)。

第二节树干形状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stem form)。

树木的干形,一般有通直、饱满、弯曲、尖削和主干是否明显之分。

造成树木间干形差异的原因,除受遗传性、年龄和枝条着生情况等内因的影响外,还受生长环境,如立地条件、气候因素、林分密度和经营措施等外因的影响。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第一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木、林分、大面积森林以及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

2、测树学的目的: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用伐倒木和木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立木的材积公式,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广为应用,以及角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用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角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方或开方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示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一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非测量值,如自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一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用电子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行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示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单木:林分:第二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子:树木直径、树高、树干横断面积、树干材积。

【课程大纲】《测树学》

【课程大纲】《测树学》

《测树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测树学(英文):Forest Mensuration课程编号:14241017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测树学是论述树木、林分、大面积森林及其原木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生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它为森林资源调查及其它林学相关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技术和方法,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单株木及林分的4大量(材积或蓄积、出材量、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测算,林木及林分各因子的调查测算,林分结构调查,林分密度及林地质量评价,角规测树原理及其应用,林分生长收获预估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是林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森林资源调查、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熟练开展森林的外业调查以及内业分析处理工作,理解林业数表编制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新技术(3S技术等)、新方法在林业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与评价及林学的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分析服务,并进而为林学专业学生适应林业生产、成为合格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容;理解测树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对林学学科的重要意义;了解测树学的发展概况及其先验知识。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难点:测树学先验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一、测树学的概念和内容二、测树学的目的、任务三、测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其在林业中的地位四、测树学发展简史五、测树学中的误差、精确度及准确度六、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七、本书调查因子使用的计量单位及符号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6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常见树木树高、直径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伐倒木及立木材积的常规测定方法;理解树干干形及其研究方法,枝条、树皮及薪材材积的测定方法;了解测树新仪器、新方法,立木材积测定的其它方法。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第二章

东北林业大学测树学第二章

y 2 = Px r
式中 y —树干横断面半径; x—树干梢头至横断面的长度; P—系数; r—形状指数。
形状指数(r)的变化一般在0~3,当r分别 取0、1、2、3数值时,则可分别表达上述4种 几何体。
(二)干曲线式
(2)分段二次多项式(Burkhart and Max,1976) :
d
2
D
2
= b1 ( h H − 1) + b 2 ( h
二、形数和形率
(一)形数 形数(form factor):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V V fx = = V ′ gxh
式中 V—树干材积; V′—比较圆柱体体积; gx—干高X处的横断面积; fx——以干高X处断面为基础的形数; h——全树高。
(一)形数
(1)胸高形数(f1.3) :
f 1.3 V V = = g1.3 h π 2 d1.3 h 4
第1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 章
内容提要 • 基本测树因子 • 树干形状 • 伐倒木树干材积测定 • 立木材积测定
概述
• 树木是由树干(体积占60-70%)、树根 (体积占15%左右)和枝叶(体积占15% 左右)所构成 。 • 立木(standing tree) :生长着的树木。 • 伐倒木(felled tree) :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 所剩余的主干。 • 材积:树干的体积。
当H>>1.3
∂f1.3 1 h 1 h = + ln − ∂r r + 1 h − 1.3 r + 1 h − 1 .3
r
∂f1.3 m时,∂r < 0
说明f1.3是关于r的减函数。
当r=1,干形为抛物线体,则 f1.3>1/2。 当r=2,干形为圆锥体,则 f1.3>1/3。 当r=3,干形为凹曲线体,则 f1.3>1/4。 1 h + ln > 0 f1.3是关于r的增函数。 当H低矮时,即 − r +1 h − 1.3 解得:当r=1时,h<3.304 当r=2时,h<4.586 当r=3时,h<5.877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立木:生长着的树木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平均断面积公式第二章:林分调查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树高和胸径)、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

测树学学习教案

测树学学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测树学PPT学习教案适用课程:测树学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计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技能,如测量树木的各种参数。

3. 提高学生对森林资源的调查、监测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PPT讲解,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测树学的基本知识。

2. 实地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测树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互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测树学概述1.1 测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测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测树学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测树学基本原理2.1 树木生长的规律2.2 树木测量的基础知识2.3 测树学的数学模型及应用第三章:测树学基本方法3.1 地面测量方法3.2 遥感测量方法3.3 计算机辅助测量方法第四章:树木参数的测量4.1 树高、胸径和冠幅的测量4.2 树干曲率的测量4.3 树木生物量的估算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5.1 森林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5.2 森林资源监测的技术手段5.3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应用案例二、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PPT课件及教学素材。

2. 安排实地操作场地,准备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1. 讲解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第一章)。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测树学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一章)。

3. 讲解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第二章)。

4. 实地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测树过程,掌握测量方法(第三章)。

5. 讲解树木参数的测量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第四章)。

6.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案例经验(第五章)。

三、教学评价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度、实地操作能力、课后作业评价内容:1. 学生对测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测树学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的应用能力。

测树学 第二章110927

测树学 第二章110927

作用:
① 鉴定立地质量; ② 比较不同立地质量下的林分生长。
林木分级——由于自然稀疏,一部分
被分化成最下层的弱小者,不断死亡; 还活着的林木也因竞争出现各种大小 和形态。因此可以人为地将这些林木 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级。 在进行森林调查时多采用五级分 类法――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它主 要应用在针叶纯林中。
• 疏密度的确定方法 ①调查确定林分的平均高; ②根据林分优势树种选用标准表,并由表上 查出对应调查林分平均高的每公顷胸高断 面积(或蓄积); ③计算林分的疏密度。
3 郁闭度
①树冠投影法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面积之比。
②测线法
设置一定长度的测线 投影长度
③统计法
实践中,常用“一步一抬头法”测定。
2 疏密度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 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的每公顷 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
• 标准林分: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 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
G P G
现 标
M M
现 标
按十分小数表示,由0.1到1.0共分10级。
第二章 林分调查
chapter2 stand survey
重点内容:
☆ 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标准地调查内容、方法和工作步骤
1. 某林分为水青冈落叶阔叶混交林, 经测算,水青冈、白栎、枫香和化 香的蓄积量分别占总蓄积量的70%、 26%、3%和1%。写出该林分的树 种组成式。
2. 直径
径阶/径级
Ⅰ级(优势木):(H、D、树冠)生长最高大, 伸出 一般林冠之上 Ⅱ级(亚优势木):略次于一级木、树冠均匀、优良 Ⅲ级(中等木):生长中等、树冠居Ⅰ、Ⅱ级 之下 Ⅳ级(被压木Ⅳa、Ⅳb):生长落后、树冠受压挤, 通常为小径木 Ⅴ级(Ⅴa濒死木或Ⅴb枯立木):生长极落后,完全

测树学

测树学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测树学的内容:测量四个量,有蓄积量(材积)、生长量、出材量、生物量(重量)。

2、测树学的目的:(1)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获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2)研究大面积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测树学的主要任务:(1)为森林调查所要取得的有关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立地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2)为各林业学科提供研究、分析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3)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等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

3、一类调查:在制定国家(省、县林场)长期林业发展规划、国家林业方针政策时,必须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规律,为此需要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或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4、二类调查:在以国有林业局(场)、县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规划设计时也需要进行森林小班调查。

5、三类调查:在制定森林采伐或森林抚育作业设计时,则需进行作业设计调查。

6、误差:近似值和真值之差称为误差,即误差=测算值—真值误差分类:(1)从误差来源可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量测误差和计算误差。

(3)从抽样技术角度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7、精确度:也叫精密度,是指由于偶然误差而使观测值在平均值周围的一致性程度。

8、准确度:则表示测算求得的近似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8可推出9,但9推不出89、参考书中第8页的图表10、立木:生长的树木成为立木。

11、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12、基本测试因子:树木的直接测定因子及其派生的因子称为基本测树因子。

包括树木的直径、树高这些都是直接测定因子,还有树横断面积、树干材积、形数等是在直接测定因子的基础上派生的。

测树学

测树学

《测树学(含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代码:020136学时:40(讲课学时:40实验学时:0 课内实践学时:0 )学分:2.5适用专业:林学专业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材积或蓄积量掌握单株伐倒木与单株原木材积测定的理论和方法,就立木状态估测树木和林分的材积或蓄积量的原理及方法。

了解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及确定方法,掌握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意义及采用分布函数研究直径分布的方法,以及得用标准木法、材积表法及角规测树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2.材种出材量掌握单株木正确造材方法和原则,了解材种表的种类及材种变化规律,掌握利用伐倒木造材、一元材种出材率表、材种表及材种出材量表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的方法,理解一致性削度/材积比预估系统及编制材种出材率表的思路。

3.生长量理解树木及林分生长量的概念、分类及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掌握目前世界上常用几种理论生长方程的生物学假设、推导、性质及在林木和林分生长模型中的应用,掌握林分生长和收获预估的理论和技术。

理解和掌握单木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测定的传统方法,了解单木及林分生长模型研究的概况、分类系统及特点。

4.生物量了解生物量测定的必要性及意义,理解有关生物量测定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掌握树木重量及林分重量测定的基本方法,以及在森林生产力测定中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大纲说明本课程以森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和木材产品的材积、重量、蓄积量、生长量的测算和收获预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主要讲授伐倒木材积测定,立木材积测定、材种划分与材种材积测定,树木生长量测定,树木重量测定、林分结构、林分立地质量评价,林分密度指标,角规测树,林分蓄积量测定,林分材种出材量测定,林分生长量测定,林分生物量,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森林调查技术和方法,掌握林木和林分蓄积量、出材量、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测算以及生长和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

《测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林业技术基础科学,是林学专业的专业课。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

测树学各章参考材料测树学复习资料第1章伐倒木材积测定一、树干材积测定(1)干形:树干的形状通称干形,研究树干形状的目的是测定材积。

通式:V=f o *g o *h(2)树干横断面的计算公式为:式中:g —树干横断面;d —树干平均直径(3)树干纵断面干曲线:表示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通常称为干曲线。

树干纵断面形状:截顶凹曲线体、圆柱体、截顶抛物线体和圆锥体孔兹干曲线式为:(记住符号的含义)式中:y 一树干横断面半径;x 一树干梢头至该横断面的长度;P —参数;r —形状指数。

二、伐倒木材积的测定技术(1)伐倒木近似求积式①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②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2)区分求积式概念:将树干区分成若干段,分别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端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计算其材积。

式中:g '—梢头底端断面积;l '一梢头长度。

(区分段个数一般≥5 ,区分段个数越多,精度越高)分为: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L*∑g i +1/3g ’L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V=[1/2(g o +g n )+∑g i ]*L+1/3g n *L(关于区分求积式,若考简述只需写概念,若考论述要加上公式。

) ''31l g v =24g d π=2r y Px =l d d l g g V n n )2(4)(212200+=+=π211224V g L d L π==三、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P v=2P d+P L式中:P v为材积误差率,P d为直径误差率,P L为长度误差率。

①当长度测量无误差,即P L=0时,则P v=2P d②当直径测量无误差,即P d=0时,则P v=P L③当长度误差率与直径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的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四、伐倒木造材(1)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称作原条。

测树学学习教案

测树学学习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测树学PPT学习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树木的观察、测量和评估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测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树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

3. 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4. 树木胸径、树高、冠幅等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5. 树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评估。

教学资源:1. 测树学PPT课件。

2. 测量工具模型或图片。

3. 相关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测树学概述1.1 导入:介绍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2 讲解:讲述测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1.4 练习: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测树学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树木的形态特征与生长规律2.1 导入:介绍树木的形态特征。

2.2 讲解:讲解树木的生长规律。

2.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2.4 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描述其形态特征。

第三章: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3.1 导入:介绍测量工具的种类和作用。

3.2 讲解:讲解各种测量方法的操作步骤。

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4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树木测量实践。

第四章:树木胸径的测量与计算4.1 导入:介绍树木胸径的概念和重要性。

4.2 讲解:讲解胸径的测量方法和计算公式。

4.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4 练习:让学生进行胸径测量练习。

第五章:树木树高和冠幅的测量与计算5.1 导入:介绍树高和冠幅的概念和重要性。

5.2 讲解:讲解树高和冠幅的测量方法。

5.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5.4 练习:让学生进行树高和冠幅测量练习。

六、树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评估6.1 导入:介绍树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概念及评估方法。

6.2 讲解:讲解树木生长量和生物量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6.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6.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校园内某一树木的生长量和生物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 其它林分调查因子
• 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 )
林分中所有林木材积的总和。(M)
• 材种出材量(Merchantable volume) • 出材级(根据经济材材积占林分总蓄积量
的百分比来确定出材率等级)
林分调查的程序
• 1st 分别树种测定其起源、年龄、平均 胸径、平均高、蓄积量、出材级或材种 出材量;
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
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的每公顷
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标准林分的疏密度定为“1.0”。
• 标准林分: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 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
P G现 M 现 G标 M 标
按十分小数表示,由0.1到1.0共分10级。
④树冠郁闭度测定仪
“郁闭度测定器”获中国专利95224745.3号
• 根据球冠镜聚影原理,将林地上的树冠影像聚集 于计点盘上,通过查数树冠影像所覆盖的点数, 直接获得测定值,克服了抬头观测的主观因素影 响,使郁闭度调查有了统一规范的观测标准。
⑤冠层分析仪法
如: LAI-2000冠层分析仪 , 主要由光合有效辐射 探头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利用一个“鱼眼 ”光 学传感器(视野范围 148°)进行辐射测量来计算 叶面积指数 (LAI)和其他冠层结构 。

2 d

1 N
N
(di
i 1
d)2

1 N
N
di2
i 1
d2

Dg2
d2
当di不是常数时,林分平均胸径 永远都大于算术平均胸径。
(一)林分平均高 六. 平均高
1、条件平均高
根据树高和胸径的相关的规律,绘制树高-胸径 曲线,在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Dg)相对应的 树高,称作林分条件平均高(HD)。
径阶/径级 龄级 龄组
g
五. 林分平均胸径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1. 定义: 与林分平均断面积(g) 相对
应的胸径(Dg)。
2. 表达式
Dg
4g
4 1G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1 N
N
gi
i1

1 N
N i1
di2
di:第i株林木的实测胸径; gi:第i株林木的断面积;
②地位指数
依据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年龄的相关 关系(HT--A),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 平均高的绝对值作为划分林地生产力等级 的数表。
标准年龄(基准年龄、指示年龄、基础年龄)
尚无统一的确定方法,一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树高生长趋于稳定后的一个龄级
(2)采伐年龄
(3)材积或树高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年龄
反映垂直和水平森林结构的林冠多样性指
数、与野生动植物生境相关的森林经营管
理(如:斑点猫头鹰栖息地)等方面。
郁闭度的等级
• 密 郁闭度>=0.70 • 中 郁闭度0.40~ 0.69 • 疏 郁闭度0.20~ 0.39
疏密度和郁闭度的关系:
幼龄林 郁闭度>疏密度 中龄林 郁闭度≈疏密度 成熟林 郁闭度<疏密度
量或断面积的比重。
stand age-----描述林分生长发育的时间标志。
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 代表
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average height-----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的数量指标,
反映林分立地质量的重要依据。
Stand density-----说明林木对其所占有空间的利
第二章 林分调查
chapter2 stand survey
重点内容:
☆ 林分调查因子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标准地调查内容、方法和工作步骤
1. 某林分为水青冈落叶阔叶混交林, 经测算,水青冈、白栎、枫香和化 香的蓄积量分别占总蓄积量的70%、 26%、3%和1%。写出该林分的树 种组成式。
2. 直径 年龄
评定立地质量的总趋势:
• 1 从定性的分类方法发展到定量的分类方法
• 2 从单因子进行立地分类发展到多因子(气 候、土壤、地形地貌、植被、测树因子等) 的综合分类。
八. 林分密度
1 株数密度(简称密度)
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的多少。 造林密度、更新等级
不足:株数密度与林龄、立地等因子的相关很紧密
2 疏密度
用程度。
划分林分的目的:
• 不同林分所采取的经营措施不同。如: 林分树种、年龄不同,所采取的经营措 施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虽然树种相同, 培育出的木材材种也不同,经济价格也 各异。
• 提高林分调查精度,提高森林经营强度。
§2 标准地调查
小面积的局部实测调查
推算整个林分
一.标准地的定义和用途
定 义
• 2nd 确定各林层的调查因子(如树种
组成、优势树种及其起源和平均年龄、平 均高、疏密度、蓄积量、材种出材量或出 材级、地位级)
• 3rd 综合各林层调查因子,确定林分 总体的调查因子。
Stand origin-----描述林分中乔木的发育来源。
storey-----说明林分垂直结构的标志。
species composition ----- 说明林层中各树种蓄积
G:林分总断面积; N:林木总株数。
平均胸径的计算
林分平均胸径
Dg实际上是林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
Dg不代表林木胸径的平均水平,它 是代表林木胸高断面积的平均水平。
3. 林分平均胸径与胸径算术平均数 的大小关系:
林分平均胸径=算术平均胸径 ?
林分算术平均直径:
1 N
d

N
di
i 1
Dg 与 d 的关系:
确定方法:
Ⅰ图解法
Ⅱ 数式法
用树高方程来确定HD的步骤: a:实测胸径、树高,共25株 (中间胸径多,两头的少) b:选择树高方程 代值算出参数值 c:参数估计:算出相关系数r d:确定树高方程 e:将Dg代入方程,求出HD
(一)林分平均高
2、加权平均高
依据林分各径阶林木的算术平均高与其对
应径阶林木胸高断面积计算的加权平均数称 为林分的加权平均高。
仪器测量“冠层下可见天空比例 ”
⑥遥感图像判读法
在航空像上可通过树冠密度尺进行判读; 在中小比例尺像片上,可根据树冠影像颗粒的 疏密程度和垂直能见度用目估法判读郁闭度。

郁闭度在水土流失、水源涵养、林分
质量评价、森林景观建设等方面应用广泛,
并应用于林中光照研究、幼苗形态与解剖
的影响、与溪流温度相关的森林经营管理、
符号:HT
作用:
① 鉴定立地质量; ② 比较不同立地质量下的林分生长。
林木分级——由于自然稀疏,一部分
被分化成最下层的弱小者,不断死亡; 还活着的林木也因竞争出现各种大小 和形态。因此可以人为地将这些林木 按一定的方法进行分级。
在进行森林调查时多采用五级分 类法――克拉夫特生长分级法,它主 要应用在针叶纯林中。
标准地的用途
▽1. 某些专业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例如:编制森林调查或森林经营数表(如标准表、 立木材积表),比较不同营林措施效果等
▽2. 林分调查
这种标准地要求能充分反映所在林分的平均状 态,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 林分调查的准确程度取决于该林分的代表性及 调查工作的质量。
△其它用途:区划调查、病虫害调查等
林分内按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 叫做抽样样地,简称样地(plot);
在林分内按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 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 简称标准地(sample-plot)。
种 类
临时标准地(temporary sample) 固定标准地(monumented sample)
• 疏密度的确定方法 ①调查确定林分的平均高;
②根据林分优势树种选用标准表,并由表上 查出对应调查林分平均高的每公顷胸高断 面积(或蓄积); ③计算林分的疏密度。
3 郁闭度 林分中林冠投影面积与
林地面积之比。
①树冠投影法
②测线法
设置一定长度的测线 投影长度
③统计法
实践中,常用“一步一抬头法”测定。
七. 立地质量
立地(site ) 林地上影响林木生长
发育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立地质量(site quality) 影响森林生
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的 一种量化指标。
评定方法: 利用土壤因子、指示植物、
林木材积或树高等划分。
评定指标(我国):
①地位级
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年龄的相关关系 (HD--A)编制的表。
Ⅰ级(优势木):(H、D、树冠)生长最高大, 伸出 一般林冠之上
Ⅱ级(亚优势木):略次于一级木、树冠均匀、优良 Ⅲ级(中等木):生长中等、树冠居Ⅰ、Ⅱ级 之下 Ⅳ级(被压木Ⅳa、Ⅳb):生长落后、树冠受压挤,
通常为小径木 Ⅴ级(Ⅴa濒死木或Ⅴb枯立木):生长极落后,完全
处于林冠之下,树枝稀疏或枯萎。
公式:
Ħ=Σ ħiGi/ Σ Gi
hi:林分中第i径阶林木的算术平均高。
Gi:林分中第i径阶林木的胸高断面积和
K:林分中的径阶个数。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较精确地计算林分平均高。
六. 平均高
(二)优势木平均高
概念: 林分中所有优势木(dominant tree)
或亚优势木(co-dominant tree)的算术平 均高,称为优势木平均高。
一般以10年为单位,如实生杉木的基准年龄为20年
采用优势木平均高取代林分平均高的原因 是: 避免疏伐引起的非生长性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