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讲解

合集下载

化学与天然药物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

化学与天然药物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

化学与天然药物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化学与天然药物: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逐渐成为了研究中药的一种重要手段。

化学分析能够揭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其对人体的治疗机制,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药的作用方式。

本文将探索化学与天然药物的关系,深入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

一、中药的化学成分中药是由草药、植物或动物所制成的药物,其复杂的化学成分是其独特治疗效果的基础。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别,包括生物碱、黄酮类、多糖、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共同作用于人体,发挥药物的疗效。

通过化学分析,我们可以准确地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组成,从而对其药效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化学分析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1. 色谱质谱技术色谱质谱技术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化学分析方法,可以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鉴定。

其中,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挥发性油类、生物活性物质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成分和药理作用。

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可以对中药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多糖等进行分析鉴定,加深我们对中药的了解。

2. 核磁共振技术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可以对中药中的有机分子进行结构解析。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准确测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揭示中药的有效成分和其作用机制。

此外,核磁共振技术还可以研究中药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为药物设计和研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 光谱技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光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外光谱可以对中药中的化学键、官能团等进行检测和鉴定。

紫外光谱则可以用于测定中药中的黄酮类、多酚类等成分的含量,以及对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三、中药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中药的化学成分不仅是其药效的基础,也是其药理作用机制的关键。

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作用于人体的不同系统和器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加工切制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 量,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 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
加热炮制
用火加热是中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 中药炮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炒制和煅 制应用最广泛。
炒制 炒制的作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
用炒法处理,可从多种途径改变药 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
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 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 和泻下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 经洗、漂和白矾等辅料炮制后,可消除其刺激 咽喉的副作用。
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中明确指出:麻黄 “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 烦”和“出汗不止”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 ”,便可除去其副作用;
例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借酒 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若盐炙后,则引药 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5)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 的作用
醋制: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 高疗效,适用于血脉瘀滞引起的出血证,如 醋五灵脂;或积聚日久,实中夹虚,需缓治 者,如醋大黄。
蜜制: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 如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但能泻肺气 ,只适于肺气壅闭,痰多咳嗽的患者,若肺 气不足的病人,服用后,有的可出现小便失 禁,尤其是小儿,用甘温益气的蜜炼制后可 纠此弊,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
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 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 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如白矶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 后有收敛生肌的功能;血余不生用,入药需 煅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
辅料(包括药汁)制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PPT课件

13
3.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结构特点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鉴定方法 生物合成
结构修饰 构效关系 生物转化 体内代谢过程等
14
三、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大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2. 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3. 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16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47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前的准备 系统的文献调研 原材料的处理 保留凭证标本 提取分离一般原则 已知物或已知结构类型——文献方法,工业方法 未知物——活性跟踪(定向分离)
70年代,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1D NMR——2D NMR
30—60—100—300MHz
400—500—600—800—900MHz
UV,X-ray,ORD,CD等
21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三:研究深度、广度、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深度、广度:机体内源活性物质 微量、水溶性、不稳定、大分子
7
4. 天然药物研究现状
世界各地加强天然药物研发的投入 1983-1994年,上市522种新药,44%天然来源 1984-1995,FDA,31种抗癌新药,61%天然来源 93种抗感染新药,63%天然来源
关于天然产物的学术交流日渐活跃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天然药物化学重点知识总结天然药物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药物来源,这些物质通常被提取自天然资源如植物、菌类、海洋生物和动物等。

这篇文章将介绍天然药物的相关知识,从它的来源、化学、治疗疾病的方式到安全性等方面深入探讨。

天然药物的来源天然药物源于自然界的有机物,通常是由植物、菌类、动物或海洋生物等生物制造的化合物。

最早的药物来源于植物,因此植物提取物是天然药物的最主要来源。

其中,中药是以草药为主的,而西药则使用较多的是作为草药基础的植物部位如根、叶、花和种子等。

菌类是另一个重要的天然药物来源。

很多药物,如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等,是从真菌中提取的。

动物提取物在治疗某些病例中也有很大的作用。

许多动物(如蛇、海藻、蜥蜴和昆虫)自身就具有治疗特性,适当提取这些成分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疾病。

例如,从蚕丝中提取的“蚕丝胶”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口服或局部外用)治疗疾病如骨伤、肺病和皮肤炎症等。

再比如,从蝎子中提取的毒液可以用于治疗癫痫、狂犬病和脑动脉瘤、肿瘤等。

海洋生物也能成为天然药物的来源,赤根草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具体使用方法包括:草叶水提取后可以口服或者外用,或者直接将新鲜赤根草研成泥面制备软膏,用于治疗各种皮肤炎症。

化学成分天然药物提取物中包含大量化学成分。

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天然”药物,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们的化学成分和浓度多不相同。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萜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

不同植物提取物的成分及其浓度都不尽相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中草药不同提取方法不能共用,以及为什么同植物生产的提取物也有很大的差异。

菌类、海洋生物和动物中的化学成分也类似,包括抗生素、抗病毒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方式天然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抗菌药物、抗癌药物、保健品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

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在机体内发挥治疗效果。

例如,许多植物精油具有抗菌或抗真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珍 、 清·赵学敏)
草药:民间用药,无人统计过有多少。
天然药物的来源:植物;以此类 为主,种类繁多。
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 物;
海洋资源:它是目前待开发的目 标,海洋占地球表面积2/3,所含 的生物资源是丰富的,近来号称“ 生命的摇篮”。
广阔
我们的“蓝色国土”它的面积是 47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8万 公里的海岸线。由此看, 我们的天然药物资源是十分丰富, 开发前景是广阔的。 蓝色国土
高质量的保健品
研制出好的、真的天然保 健品,为维护人类健康做 出贡献。
现在政府已经把食品开发 放在药监局管理了。所以 我们又增加了一项任务, 应该不辱使命。
使命
四、简介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类型
主要有:糖苷类、苯丙素、醌类、黄 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甾体及其苷、 三萜及其苷类、生物碱类、海洋天然 药物等九大类。
五、历史、发展、未来
1、历史的看:天然药物在中国起步 于明代1575年《医学入门》和《本 纲》中都记载了从五倍子中得到没 食子酸的过程,为世界上最早制得 的有机酸,它比瑞典药师及化学家 舍勒从天然药物中制得到有机酸要 早200年,
历史、发展、未来
还有如用升华法制取樟脑的过程 见于1711年,而 欧州直到18世纪下半叶才 提出樟脑的纯品,由此可见, 古代中国的医药化学在当时 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故有“医药化 学源于中国”的高度评价, 这是我们应当引以自豪。
药源
如:黄连素、 双黄连粉针(复方)、 穿心连内酯芦荟系列药品等。这些发现, 抗菌素的药源扩大了。
(2)中药药源的扩大
黄连素是黄连中的主要成分,现在又发 现小檗科、防已科、芸香科的一些植物中含 此成分。所以,这些植物均可以做为提取黄 连素的原料。再如:有抗菌作用的芦荟,品 种繁多,众所周知。这些发现使中药的药源 扩大了。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萜类及挥发油成分
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对呼吸系 统有保护作用。
三萜及其苷类成分
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关系
甾体及其苷类成分
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生物碱类成分
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天然药物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药物利用、天然药物成分研究和现代天然药物化学三个 阶段。
发展
随着分离纯化技术、波谱解析技术和结构鉴定技术等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研发 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为新药的发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随着组学技术、合成生
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甾体及其苷类成分
强心苷、甾体皂苷、甾体醇、甾体酸等。
生物碱类成分
有机胺类、吡咯烷类、吡啶类、异喹啉类等。
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糖类成分
具有羟基和羰基,可形成糖苷键 。
苯丙素类成分
具有苯环和丙烷链,可形成多种衍 生物。
醌类成分
具有醌式结构,可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
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
05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资源分布与保护
我国天然药物资源概况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具有地域特色。
天然药物资源的保护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采,可持续利用。
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
建立保护区,人工繁育,替代品研究。
天然药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天然药物的采集与加工
适时采集,科学加工,保证药效。
天然药物的开发策略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物化学
• 经发酵制成淡豆豉,又可解表除烦;
• 经发芽制成大豆黄卷,具清热利湿、发汗解表 之效。
第二章 物化学
中药、生药与天然药
4 理化鉴定 • 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生药(及其制剂)中所含主要成分或有效成分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5 DNA分子鉴定
四、生药学的起源与发展 • 德国Martius是生药学(Pharmakognosie,Pharmacognosy) 1 传统的本草学时期 2 近代商品生药学时期 3 现代生药学新时期
识的一门科学。 一、中药的药性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
二、中药的四气五味 1. 四气(四性):寒、热、温、凉药性 • 石膏、黄连寒凉药性-治疗热性病 • 附子、干姜温热药性-治疗寒性病 2. 五味:辛、甘、酸、苦、咸 • 味:药物作用的标志 • 辛散、甘缓、酸收、苦坚、咸软
中药的概念
• 药物性能的表达 • 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 • 药物配合使用 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 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 作用。
• 生药: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的新鲜品或经过简单的加工,直接用于医疗 保健或作为医药用原料的天然药物。
• 植物生药人参 动物生药斑蝥
• 我国天然药用种类6000种左右,药典等收载中药材约500种。
• 我国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主要的有龙胆、柴 胡、甘草、五味子、半夏、何首乌、天麻等。
• 药用植物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方面发挥了作用。如 生津安神大补元气的 人参 ,治疗小儿麻痹症的特 效药石蒜 碱。
• 另外,从植 物中寻找和研制能高效杀虫、杀菌的 低浓度农药的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之中。
矿物生药朱砂
(二)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中药与天然药物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天然药物化学(ppt)

天然药物化学(ppt)

二、分离纯化
(一)溶剂法
酸碱法:是将总提取物溶于有机溶剂,用酸水、碱水 分别萃取,难溶于水的有机碱性成分可与酸成盐溶于水, 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溶剂分配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相溶剂中分配 系数差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沉淀法
基于有些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生成沉 淀;或降低某些成分在溶液中的溶解度而自溶液中析出 的一种分离方法。
多孔凝胶过滤色谱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结构鉴定的程序一般是: (1)确定纯度 (2)测定物理常数 (3)确定分子量、分子式 (4)波谱分析 (5)确定结构式
确定化合物结构常用几种光谱分析技术: ① 紫外光谱 ② 红外光谱 ③ 磁共振 ④ 质谱
紫外光谱
测定范围:通常在200~600nm的紫外可见光区 原理:基于分子中的电子可因光照射由基态跃迁到激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
(一)溶剂提取法 1、溶剂
原理:相似者相溶,根据欲提取成分的性质确定,充分地提取 所需成分、沸点适中、易回收、安全低毒。 常用溶剂:以溶剂极性弱到强的顺序排列为: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 二氯甲烷<氯仿<氯仿<乙醚<乙酸 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天然药物化学(ppt)
优选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与任务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
1、概念:“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的学科. 2、性质:“天然药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天 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 合性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二级学科“药物化学”下设置的三级学 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院校医药类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

高等院校医药类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

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 ● 一种天然药物往往含有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多 种成分。
▪ – 在中草药及其它天然药物中,真正搞清有效成分 的品种是不多的。多数只是一般化学成分,少数为生 理活性成分,即经过不同程度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 验,包括体外(in vitro)及体内(in vivo)试验,证明对 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但是,它们并不一 定是真正代表各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有效成分。
▪ ● 一个类群的化学成分反映出这个类群在系统转化中的 方向和位置;
▪ ● 亲缘关系越近的植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亲缘关系 越近,化学成分越相似;
▪ ●一些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在生物合成上可能 为同一起源,这对开展植物化学分类学研 究、寻找新的天然药物资源很有好处。
▪ 如:在萜类化合物结构中,常可看到不断 重复出现的C5骨架, 也意味着它们具有某种 共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即所谓异戊二烯 (isoprene)规则。
植物化学分类学Chemotaxonomy
▪ ● 经典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和植物地 理学
▪ ● 化学分类学:依据植物化学成分、充实 和修正经典分类学
主要内容
▪ ● 一定条件下,每种植物都产生自己具有的生理生化特 征性成分;
▪ ● 相近的植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的化学成 分发生变化,但母核不变,只是侧链异构化;
基本结构单位
▪ ● C2单位(醋酸单位):如脂肪酸、酚类、苯醌等
聚酮类化合物;
▪ ● C5单位(异戊烯单位):如萜类、甾类等; ▪ ● C6单位:如香豆素、木脂体等苯丙素类化合物; ▪ ● 氨基酸单位:如生物碱类化合物; ▪ ● 复合单位:由上述单位复合构成; ▪
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 ● 很多研究人员注意到天然化合物结构 间的联系,许多化合物都有某些组成单 位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于是提出天然 化合物生物合成假说,其中许多已用同 位素示踪试验得到证明,称为生物合成 途径;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这两本书都是关于药物化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对象不同:《中药化学》主要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而《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各种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药理作用。

2. 研究方法不同:《中药化学》主要采用分离纯化、化学反应、光谱分析等化学方法进行研究,而《天然药物化学》则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

3. 内容涵盖范围不同:《中药化学》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时,会涉及到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而《天然药物化学》则更加关注各种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 研究背景不同:《中药化学》起源于中国传统医学,是对中药药理学和化学分析研究的总结和发展;而《天然药物化学》则更多地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天然药物资源,是对天然药物的全面研究和探索。

综上所述,两本书虽然都是药物化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但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背景都有所不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本。

- 1 -。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化学毕业生岗前培训理论与实践指导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中药中化学成分十分复杂,为研究并应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必须将它们从药材中提取、分离出来。

这是对中药的化学成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必要手段,也是研究中药化学成分,寻找具有生理活性部位的重要步骤。

本门课程的实践考核主要分为提取技术、分离技术和薄层色谱鉴定两大部分。

一、提取分离技术提取一般是指用适宜的溶剂和适当的方法,将原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出的过程。

所得提取液中,通常包含多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需进一步分离、精制,因此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注重严格操作是尽可能提出有效成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常用提取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2.熟悉各种提取分离工艺的适用范围和通常采用的溶剂。

3.熟悉常用器皿、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4.能熟练安装与拆卸所学的各种实验装置。

实例: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药中各种化学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选用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提取出来的方法。

1、溶剂的种类常用溶剂分为水和有机溶剂两大类。

①水:是典型的极性溶剂②有机溶剂:下列溶剂极性依次增大石油醚、苯、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2、提取方法(1) 浸渍法【用途】适用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以及含多量淀粉、粘液质和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原理】静态浸出【常用溶剂】水,乙醇等有机溶剂【装置】①烧杯②量筒③搅拌棒④水浴锅⑤天平【操作】将药材粗粉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适量溶剂,浸没药材。

在常温或加温(40~80℃)下浸泡3~5日,或按规定时间。

浸泡时应将容器盖严,并经常搅拌或振摇。

【注意事项】浸渍过程中,若以水为溶剂,应注意防止霉变。

(2) 渗漉法【用途】适用范围同浸渍法【原理】根据动态浸出原理提取有效成分。

《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异同简析

《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异同简析

《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教材异同简析从《中药化学》与《天然药物化学》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两个方面阐述了两者教材的异同。

两者分别属于中医药与西医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但两者研究的主要内容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

由于这两门学科的特殊性,它们都起着沟通中西医学桥梁的作用。

标签:《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异同【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45-01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近10年时间里,笔者既教授了《中药化学》,也教授了《天然药物化学》。

就理论层面而言,两者分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药理论体系与西医药理论体系。

但两者研究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性,主要都包括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三个方面。

同时,两者都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它们都属于沟通中西医学的重要学科。

之前还未见有对两者本科教材的对比分析,在此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简要的比对。

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是经典教材,目前仍在使用。

书中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中药基本理论,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组织了一批专家编写了一期《中药化学》教材,这就是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

同样的,这本书也首先就对中药化学进行了明确的定义,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从两者定义的差别,可清楚的看到学科的发展。

两本书的内容也有较大变化,肖崇厚主编的《中药化学》教材中有较多的中药研究实例,包括比较详细的提取分离流程图等。

而匡海学主编的《中药化学》中减少了中药研究实例,同时减少了实例中的流程图;但增加了生物合成的内容。

并在最后增加了一章新的内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在这一章,作者明确提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对于中药的研究,妥帖的办法是在正视中药复杂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细致而又提纲挈领的办法对其药效物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既不要让复杂性、整体性搞得昏头昏脑,又不要过分追求简明清晰而顾此失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

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中药提取与分离目的:了解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提取过程和分离技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中药材和溶剂。

-研磨中药材为粉末或切碎。

-配置适当浓度的溶剂。

2. 提取操作:-将中药材加入溶剂中,并进行适当的浸泡时间。

-进行反复提取,可采用常规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等。

-过滤提取液,获得提取物。

3. 分离操作:-使用适当的分离技术,如萃取、蒸馏、结晶等。

-监控分离过程中产物的纯度和质量。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提取物和分离产物进行性质描述和分析。

实验二:天然药物成分鉴定目的:学习天然药物成分的鉴定方法,掌握常用的色谱技术和光谱分析方法。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准备待测天然药物样品。

-准备色谱柱和相关试剂。

2. 色谱分析:-选择适当的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

-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适当的萃取操作。

-运用色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光谱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

-根据光谱数据和参考文献比对,确定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4. 实验记录与结果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操作步骤。

-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判断样品中存在的化学成分。

注意事项:1. 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物质的接触和误食。

2. 注意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前要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 鉴于中药提取和天然药物分析的复杂性,建议在有经验的老师或指导下进行实验。

以上是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简要指导。

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条件可根据教学需求和实验设备的可用性进行调整和完善。

天然药物化学讲稿: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天然药物化学讲稿: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第十章三萜及其苷类目的要求:1.掌握三萜及其苷类的结构类型、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2.了解三萜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和波谱特征提要;3.了解结构测定方法,熟悉三萜极其苷类的生物活性;第一节概述一、概述三萜同前面讲的单、二萜一样是由M V A衍生而来,由30个碳原子组成,根据“异戊二烯规则”,多数三萜类化合物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他们有的游离存在于植物体,有的则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三萜与糖结合成的苷叫三萜皂苷,皂苷可溶于水,其水溶液振摇后可产生胶体溶液,并且有持久性肥皂水溶液样的泡沫故名三萜皂苷。

经典的皂苷从化学角度讲是一类由螺甾烷与其生源相似的甾类化合物衍生的低聚糖苷以及三萜化合物的低聚糖苷。

二、研究概况:三萜及其苷类,作为一类天然产物,100多年前就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因其结构复杂,分离、精制及结构鉴定都很困难,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由于分离纯化及结构测定方法的进展,使一些复杂三萜类的分离、结构鉴定能较为顺利的进行,发现了不少新的化合物,同时又由于三萜类的生理生化活性的多样性,如人参皂苷能促进R N A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调节机体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柴胡皂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明显的抗炎作用,并能减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七叶皂苷有明显的抗渗出,抗炎,抗淤血作用,能恢复毛细血管正常渗透性,提高毛细血管张力,控制炎症,改善循环,对脑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三、分布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分布与植物界,单子叶,双子叶植物中均有分布,尤以薯蓣科,百合科,石竹科,五加科,豆科,七叶树科,远志科,桔梗科,玄参科等植物中分布最普遍,含量也较高,许多常见的中药如人参,甘草,柴胡,黄芪,桔梗,川楝皮,泽泻,穿山龙,山药等中均含皂苷。

从真菌灵芝中也曾分离出许多的三萜成分,有些动物体中也有三萜类化合物,如从羊毛脂中分离出羊毛脂醇,从鲨肝脏中分离出鲨烯,另外海洋生物如海参,海星,软珊瑚中也分离出各种类型的三萜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全)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全)ppt课件
C2 H OH
O C2 H OH H,OH
HO HOOH
三、糖和苷的分类
6、 氨基糖(amino sugar) 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
置换成氨基。如庆大霉素的结构:
C H2N H2 OO
OH O N H2
OH NHCH3 OH
O
NH2 H2N
绛红糖 胺
2-脱 氧 链 酶 胺
加 洛 糖胺

7 、去氧糖(deoxysugars) 单糖分子的一个或二个羟
天然药物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天然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例如:
一、概 述
HO C H
CH3 C
H NHC H3
l-ephedrine 左旋麻黄素
(麻黄 Ephedra spp.中〕 平喘、解痉
一、概 述
HO
OH OH
O
OH O
r utinos e
Rutin 芦丁
(槐花米 Sophora japonica 的花蕾中〕 降低血管脆性、防高血压和 动脉硬化的治疗辅助药
第二章
第二章 糖和苷
一、概述 二、单糖的立体化学 三、糖和苷的分类 四、苷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五、苷键的裂解 六、糖的核磁共振性质 七、糖链的结构测定 八、糖和苷的提取分离
一、 概述
糖又称作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自 然界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是生命活动所 必需的一类物质,和核酸、蛋白质、脂质一起称 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按照其聚合 程度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和多糖等。
CH 2 OH H C OH HO C H H C OH H C OH
CH 2 OH
4 、甲基五碳糖
O H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天然药物第一节中药与中药学一.药物的分类1. 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化学合成药物(西药)合成药:阿司匹林,奥美拉唑半合成药:蒿甲醚,头孢氨苄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直接提取:麻黄素,紫杉醇(2).生物制品:干扰素,球蛋白(3).天然药物:各种银杏制剂,人参皂苷制剂(4).草药(民间使用的药物):黄花蒿(青蒿)2.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1).中药: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2).草药:黄芩茎叶(清热解毒)3. 民族药: 藏药,蒙药二、中药的起源及资源《诗经》中载药50余种;公元前 770~220年,《山海经》载药139种;公元前 221~公元265《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659年《唐本草》收药844种;宋代,《证类本草》收药1445种;1596年,明代《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1765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药物2913种;1977年编成《中药大辞典》收药5767种;《新华本草纲要》6000种;《中国中药资源》载录12727种.三、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1.中药的药性药物的性味和功能称药性。

中药的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2.中药的四气(四性)中医将病分为热性病和寒性病,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治疗作用将中药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如,石膏、黄连、栀子等治疗热性病具有寒凉性质、附子、干姜等治疗寒性病,具有温热性质。

寒性、凉性中药具有清热泻火作用、温性、热性中药具有温里散寒作用。

寒凉药物属阴,温热药物属阳。

寒与凉,温与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药性,治疗热性病用热药,治疗寒性病用寒药,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3.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称中药的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味是表示中药作用的标志。

辛:发散、行气、行血。

如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行气行血甘:补益、和中。

如人参、黄芪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调和药性酸:收敛、固涩。

如五味子、山茱萸敛汗涩精,五倍子涩肠止泻苦:燥湿、泻降。

如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大黄泻下咸:软坚、泻下。

如海藻、瓦楞子软坚散结,芒硝泻下通便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中药的气和味要综合应用,气味相同作用类似,气味不同则作用不同,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则作用也不相同。

如麻黄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发汗解表作用。

麻黄性温,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用于风热表证。

4.中药的升降沉浮根据药物的作用趋向又将药物分为升降沉浮。

升是升提,降是下降,浮有上行发散之意,沉有下行泻利之意。

升浮的中药(属阳)具有发汗,升阳,散寒,催吐等作用。

用于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病势下降的疾病的治疗。

如黄芪,升麻能治疗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气虚下陷疾病;麻黄,桂枝能治疗风寒表证。

沉降的中药(属阴)具有降逆,清热,泻下收敛等作用。

用于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病势上逆的疾病。

如石决明,牡蛎能治疗肝阳上亢的头晕,头痛。

大黄,芒硝能治疗肠燥便秘等疾病。

药性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地轻重有一定关系。

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大多升浮;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大多沉降。

花,叶等质轻药物大多升浮;种籽和矿物等质重中药大多沉降。

药性的升降沉浮还与配伍或炮制有关。

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便随之上升。

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5. 中药的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位的选择作用。

如寒性药物都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清肺热,有的偏清心热,有的偏清肝热,有的则偏清胃热。

再如同为补药,也有补心,补肺,补脾,补肾之区别。

6. 中药的炮制对原药材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称炮制。

经加工炮制的中药称中药饮片。

炮制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浸泡之后,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

马钱子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关节痛等。

其中的主要成分是士的宁(疗效好)和马钱子碱(毒性强)。

炮制方法:沙烫或油炙炮制温度:200~260℃分解温度:马钱子碱 178℃士的宁286~288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主要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等症。

主要含有二萜双酯类生物碱等。

二萜双酯类生物碱乌头碱0.2mg就可造成中毒,其半数致死量为3~4mg。

经炮制后,少部分二萜双脂类生物碱随水流失,大部分则转变成毒性大大降低的二萜单酯型生物碱。

二萜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只有二萜双酯型生物碱的1/2000。

2、转变药物的功能如麻黄为辛温解表药,主要含有两类成分,挥发油和生物碱。

其中前者主要用于辛温解表,治疗感冒等症。

后者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气管炎等。

麻黄蜜炙后挥发油降低1/2,而生物碱含量基本不降,使其辛散作用降低,治咳平喘作用增强。

3、增强疗效如款冬花枇耙叶经蜜炙后,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元胡中的主要止痛成分是生物碱。

未炮制的元胡用水提取,其生物碱的提取率为25%。

而用醋炙后,元胡用水提取,其生物碱的提取率为49.3%(形成了有机酸盐,增加了水溶性)。

白芥子具有温胃散寒,助消化,温肺化痰等作用。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後借酒力上行,清上焦之热。

5、易于粉碎,适应调剂或制剂的需要如龙骨,石决明炮制后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并有利于药物的溶出。

6、保证药物的净度7、有利于药物的储藏,保存,且有矫味,便于服用的作用如紫河车、蛇类、动物类含有三甲胺等腥味成分,酒炙后可除去这些腥味成分。

第二节天然药物化学一.天然药物化学学科的性质和讲授的内容天然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民间用药,通过各种途径发现的新药等。

植物药如人参,甘草,黄连,灵芝动物药如地龙(清热定惊,平喘,利尿)、龟甲(益肾强骨,补药)矿物药如石膏(清心镇静 CaSO4)、珍珠(安神定惊,解毒生肌)民间用药如核桃皮,猪苦胆,青蒿新发现的药如人参茎叶,紫杉,长舂花中药:中医传统用药或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物草药:民间用药或未经药政部门批准的药物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 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结构鉴定及生合成途径。

二.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1. 创制新药(1). 新药研究开发的目的意义制药产业是由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为一体的产业,也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知识密集,专业化程度高的产业群体.同时也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5类产业之一和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焦点之一.世界经济强国美,日,英,德,欧共体的支柱产业和朝阳产业.98年国内医药工业总产值1700亿元,96-98年年递增17.8%,高于“九五”计划15%,后五年增长速度12%.“九五”以来,国际药品市场增长5.5%,98年全球药品销售额3029亿美元(出厂价,不含国内大陆市场),当年增长约7%.后五年年增长为8%.2002年为4000多亿美元,2005年为5000多亿美元. 研究开发新药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附:98年前十名企业销售额默克公司 153.0亿美元Aventis 136.5亿美元葛兰素威康公司 132.5亿美元阿斯特拉捷利康 127.5亿美元辉瑞公司 118.0亿美元布迈施贵宝 113.0亿美元诺华 100.0亿美元礼莱 86.2亿美元强生 86.0亿美元罗氏 81.3亿美元单品种销售额(亿美元)品种 99年 2002年公司奥美拉唑 39.6 36.3 阿斯特拉捷利康辛伐他丁 39.5 53.3 默克氟西丁 28.1 34.9 礼莱氨氯地平 25.8 40.8 辉瑞依那普利 24.0 默克绿霉他定 23.0 41.6 先令普劳阿伐他丁 22.0 57.0 华纳兰伯特伟哥 35.0 辉瑞普伐他丁 32.8 布迈施贵宝1949-1981年我国共研制新药104种。

其中,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和结构修饰物61种占58.6%,创制新药64种,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18种。

另外还有一些结构修饰物如蒿甲醚,β-甲基地高辛,溴化异丙东莨菪碱等。

各国政府对从天然药物中开发新药都非常重视。

(2). 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途径A. 直接从天然药物中发现新药B. 以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C.从有效部位中开发五类新药(3).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新药的一般过程临床有效药物、经筛选有活性的药物、民间用药(药效学确证)后,制成原料药,进行粗分、活性测试,找出可能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活性组分,分出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活性测定,合成先导化合物,进一步进行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研究,得到创新药物。

2.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使中药早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中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疾病谱和医学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单纯的疾病治疗向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模式转变.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得到逐步接受.目前全世界已有124个国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每年来我国接受正规培训的中医药人员达9000多人次.法国目前约有2800个中医诊所,45个协会,参加人数1.2万人,每年消耗中药4.3万吨.英国也准许经营中医业,仅伦墩就有600家中医诊所.美国于1994年颁布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近期又专门制定了“植物药研究指南”开始接受中药作为治疗药。

受“回归自然”潮流的影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不断扩大.在世界药品市场上,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30%,国际植物药市场已达300多亿美元.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据估计美国每年的中药流通量达30多亿美元.化学合成药开发周期长(8-10年),费用高(3-5亿美元),副作用大.对疑难病症和慢性病尚无良好的治疗办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

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中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的差异(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为血瘀实证则用“桃仁承气汤”,虚证则用“当归芍药汤”.感冒则有风热风寒之分)。

存在的挑战与问题主要有:医药市场国际化和洋中药对我国中药产业的冲击;中药知识产权面临的威胁;农残,重金属问题;质量均一性问题。

对策:(1). 开发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五类中药新药(2).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科学化用药等。

3.为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的质量取决于化学成分.产地,气侯,环境,采收季节等均可影响化学成分4.扩大药源三.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和进展1.我国是最早进行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国家1769年瑞典化学家,药师K. W. Schelle 合成酒石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