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指的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经过⽂体加⼯的书⾯语。

最早根据⼝语写成的书⾯语中就可能已有加⼯的成分。

本篇⽂章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供⼤家借鉴。

九年级语⽂上册⽂⾔⽂原⽂翻译:《陈涉世家》 原⽂: 陈胜者,阳城⼈也,字涉。

吴⼴者,阳夏⼈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相忘。

”佣者笑⽽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世元年七⽉,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屯⼤泽乡。

陈胜、吴⼴皆次当⾏,为屯长。

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乃谋⽈:“今亡亦死,举⼤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世少⼦也,不当⽴,当⽴者乃公⼦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罪,⼆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卒,楚⼈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以为然。

乃⾏⼘。

⼘者知其指意,⽈:“⾜下事皆成,有功。

然⾜下⼘之⿁乎?”陈胜、吴⼴喜,念⿁,⽈:“此教我先威众⽿。

”乃丹书帛⽈:“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狐鸣呼⽈:“⼤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译⽂: 陈胜是阳城县⼈,表字叫涉。

吴⼴是阳夏县⼈,表字叫叔。

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跟别⼈⼀道被雇佣耕地。

(有⼀天,)他停⽌耕作⾛到⽥边⾼地(休息),怅然叹息了好长时间以后,对同伴们说:“有朝⼀⽇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们。

”同伴们笑着回答他:“你给⼈家耕地当⽜马,哪⾥谈得上富贵啊!”陈胜长叹⼀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凌云壮志啊!” 秦⼆世皇帝元年7⽉,征召穷苦的平民九百⼈去戍守渔阳,临时驻扎在⼤泽乡。

陈胜、吴⼴都被编进这⽀队伍,并担任⼩队长。

正碰上下⼤⾬,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九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

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基础练习(九年级上册)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B.拥毳衣/炉火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更有/痴/似相公者2.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A.“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明朝的年号,而此时明朝早已灭亡,这样用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B.“莫说相公痴”的“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一句描写不加渲染、简洁质朴,采用了白描的手法。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A.剩余的强迫我喝了三大杯白酒就告别了。

B.我勉强喝了三大杯白酒才告别了。

C.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D.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才告别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基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瘞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

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②杪(miǎo):树梢。

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至若春和景明( ) (2)而或长烟一空( )(3)晓起观海门日出( ) (4)悉成明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其喜洋洋者矣更有痴似相公者B.悠然有遗世之想名之者谁C.而或长烟一空杂然而前陈者D.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专项复习(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字俱.碧鲜俱:都(2)每岁.春老岁:年飞出轻舠:小船(3)轻舠..(4)无可名.言名:说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4.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文中描写了读书堂中、仆人捞笋两个场面。

流露出作者对天镜园的喜爱,以及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情。

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课外阅读富人之子苏轼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他日曷能克其家?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案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注释)①曷:何,怎能,②当:担当,承担。

③妄言:乱说,造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家累千金(________)②他日曷能克其家(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者耶?(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商於子论治国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贞元末,王叔文①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期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期末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②钤辖:武官
名。③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令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④
城:修筑城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B.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C.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D.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4.【链接教材】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 “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①他们都心系人民,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②他们都 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第3篇 湖心亭看雪(类文练习) 西湖七月半① 张岱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 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②,列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 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 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 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③喝 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 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
第1篇 岳阳楼记(类文练习)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寨多失守,仲淹自请行。 先是①,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②领五千人,都监领
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 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 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1)碧瓦参.差. 参差: 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2)松床坐弈. 弈: 下棋 (3)乐.民之乐 乐: 以……为乐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让人快乐的事物也 是无穷无尽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有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展示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哮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翻译宋仁宗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巴陵郡政事通达百姓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复兴了,于是再度修整岳阳楼,扩大其原有规模,在上面刻录唐朝贤人以及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就在洞庭湖的风光上。

它包含远处的山峦,吞吐壮阔的长江,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晚明暗变幻,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非常详尽了。

这样,那么(从这里)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到达潇湘,被贬职的官员和多愁善感的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游览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还是有所不同吧?那雨水连绵纷纷而下,接连数月不放晴,寒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潮冲击天空,太阳和星星都隐藏起光辉,高大的山形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猛虎长啸啼猿悲诉。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期末专题复习九 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业课件 期末专题复习九 文言文阅读
(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①侪(chái):同辈。②齑(jī):携带。③占城:今越南南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显示 ) (2)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带领 ) (3)帝大悦,爵.赏有差( 封爵 )
(4)所历凡.三十余国( 总共,共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 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四)(2020·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将.士卒 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齑②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 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 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 腊。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 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和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2.对这篇短文所蕴含的道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D ) A.学无止境,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B.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学习都是有益的。 C.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做到从善如流。 D.要让人信服自己,必须要用打比方的方法。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虽然想要学习,但是恐怕 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 和君主开玩笑的呢?”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 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 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燃的蜡烛一样明亮。 点亮蜡烛的光亮和在黑暗中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上)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专题一[05温州]阅读《出师表》中的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13分)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败攸之、祎、允之任也。

1.第①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1分)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三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永之人争奔走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二[武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②后值倾覆值: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

”公遂止。

或曰:“土可垒山。

”公善之,欲行。

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

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节选自《新百喻经》)(注)①治:修建。

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

④寝:停止。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欲凿池欲:②或曰或:(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结合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溥与“七录斋①”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

钞已朗读一过③即焚之。

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④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⑤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①斋:书房。

②钞:同“抄”,抄写。

③一过:一遍。

④管:笔管。

⑤索:讨取,要。

(1)根据要求用文中词句概括填空。

从文中张溥抄书时,“________”和“手皲沃汤”的细节可以看出张溥抄书时的艰辛。

从面对四方征索时,张溥“文不起草”和“________”,表现他的“名高一时”。

(2)从选文看,张溥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范仲淹共6篇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范仲淹共6篇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 (2)幸甚至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皆生寒树 (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到) (达到极点) (妻子儿女)
(越过) (树木) (祸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性至孝 (2)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3)乃谋治第树园圃 (4)不患退而无居也 (5)既葬 (6)仲淹为政主忠厚
坚持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
恰逢,正
任命
赶上
进犯
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
依法
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不提养兵蓄
锐的事。
到来
责罚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全,都
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诸羌来者:西部游牧民族各部有来归降的。②枢密副使:主要 负责军事国防。③王举正: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④懦默不任事: 懦弱而不能成事。⑤除:任命。⑥寇:进犯。⑦按:依法。⑧讳言武备: 不提养兵蓄锐的事。⑨责:责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已经
及 卒,谥文正。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
主张
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
三日而去。
(选自《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矫厉:振奋。②重(chónɡ)肉:两种以上的肉。③义庄: 一种慈善机构,由范仲淹开创。④治第:建府宅。⑤逸老:安享晚年。⑥ 形骸:形体、身体。
妻子和儿
由范仲淹开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部编版九上必背文言文01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古诗⽂⾔⽂,供⼤家学习参考。

⼀、沁园春——雪 1936年2⽉7⽇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

⼭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须晴⽇,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数风流⼈物,还看今朝。

⼆、陈涉世家——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也,字涉。

吴⼴者,阳夏⼈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佣耕,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苟富贵,⽆相忘。

”佣者笑⽽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世元年七⽉,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屯⼤泽乡。

陈胜、吴⼴皆次当⾏,为屯长。

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乃谋⽈:“今亡亦死,举⼤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世少⼦也,不当⽴,当⽴者乃公⼦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罪,⼆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卒,楚⼈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称公⼦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以为然。

乃⾏⼘。

⼘者知其指意,⽈:“⾜下事皆成,有功。

然⾜下⼘之⿁乎?”陈胜、吴⼴喜,念⿁,⽈:“此教我先威众⽿。

”乃丹书帛⽈:“陈胜王”,置⼈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间令吴⼴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狐鸣呼⽈:“⼤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卒中往往语,皆指⽬陈胜。

吴⼴素爱⼈,⼠卒多为⽤者。

将尉醉,⼴故数⾔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

尉剑挺,⼴起,夺⽽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公等遇⾬,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斩,⽽戍死者固⼗六七。

且壮⼠不死即已,死即举⼤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敬受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ppt课件:课内文言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ppt课件:课内文言文阅读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作者描写了岳阳楼周围景色一阴一晴的变化,以及给迁客 骚人的心情带来的一悲一喜的变化。 B.本文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的真实意图是借题发 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政治抱负。 C.第三段以“若夫”起笔,从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D.本文先后出现两次“异”:前者指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 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后者指不同自然之景引 发迁客骚人悲喜两种不同心境。
浮(浮动的 )光跃金,静影( 月影 )沉( 沉入 ) 璧( 圆形的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 开阔 )神怡,宠( 荣耀 )辱偕 ( 一起 )忘,把( 持,执 )酒临( 面对 )风,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 曾经 ) 求( 探求 ) 古 仁 人 之心
( 思想感情) , 或( 或许、也许) 异( 不同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8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一词多义)文者。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
乐事的人。
3.综合分析选择题。 ( 1 ) 下面对选文内容写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D是 >
A.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 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放旷情怀。 B.这篇散文中,有景物的描写,人事的叙述,情感的抒发, 而这三者都生动而含蓄委婉地表现了欧阳修贬官之后的特殊 心境。 C.本文第三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写滁人的游乐和 太守的宴饮,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间接显示了太 守治滁的政绩。 D.本文描写了众百姓一派闲适快活、安详和平的景象,但太 守自己却“颓然乎其间”,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借 酒浇愁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担中肉尽,止.有剩骨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2.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

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

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

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

3.用科学的眼光看,愚公移走两座大山是不必要的,而且结局是天帝派神搬走了两座大山也是不可能的。

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其目的是: ( )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夸大神的作用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宣传人定胜天,不必用科学,只须用苦力的思想。

D.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不识时务的消极思想。

4.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句是: ( )A.曾不若孀妻弱子: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虽我之死:虽然我死了。

C.天陇断焉:没有山冈高地阻隔了。

D.惧其不已也;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5.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6.说明愚公和智叟辩论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写)7.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未选部分的句子填写) 8.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愚公移山》是一篇故事,选自《》。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汝心之固.( ) (2)何苦..而不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曾不若孀妻弱子。

5.因为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因此智叟用“”(用原文回答)作为理由阻止愚公移山,他的话句句含有语气。

但愚公先斥智叟的“固不可彻”,后智叟的理由,他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其理由是,结果愚公取得了辩论的胜利,文中的“”一句就证明了这一点。

6.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

全段说明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

7.《愚公移山》积极意义是(二)捕蛇者说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

(10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彻:齿: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食.之不能尽其材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1)傲尔远逝 (2)斗折蛇行(3)犯寒暑11.填空、简答。

(3分)(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的 (人名)。

(1分)(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形成强烈反差。

(2分)(三)鱼我所欲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5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是以: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所欲有甚于生者游于是乎始 B.即与之化矣春冬之时C.久而不闻其臭妇拍而鸣之 D.亦我所欲也亦与之化矣3.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

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乙文的观点共同的论证方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得之则生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8——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9.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10.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11.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译文: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译文:12.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13.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13分)[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是亦不可以已.乎③然则..何时而乐耶④微.斯人,吾谁与归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3分)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3分)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3分)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①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