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word文档
上海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高考政治哲学生活知识点梳理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沪教版哲学常识基础知识总结
1、联系的含义是?回答: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2、发展的含义是?回答:发展是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3、发展的实质是?回答: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重点论是指?回答:是指在分析复杂事物时,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时,首先要抓住主流(矛盾的主要方面)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回答:唯物辩证法是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两者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地位:矛盾的特殊性是世界上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回答:任何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第一位原因、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据,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2)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外因能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和具体性。
5、理性认识?回答: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去把握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是一门富有深度和智慧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世界、认识人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这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前言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哲学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有密切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特点:高度科学性: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一三节)最根本的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意识含义:从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小结: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作用:能动作用表现: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结果: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实现途径:实践两者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产生两条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路线: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路线: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错误根源: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绝对化两者根本区别: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出以公心求真务实物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含义: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的关系: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宇宙中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小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特殊状态:静止含义:两种情形: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某事物相对于一定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与运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隐藏在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必定如此)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科学体系本质上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现象表现为“多”,本质则是“一”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小结: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小结: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才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两者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小结: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坚持实事求是含义:直译:“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小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意译: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实事求是(核心)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本质要求:解放思想行为要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有规律的、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第三、四课)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最根本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政治等级考-上海高三哲学常识梳理
高中阶段哲学必会知识点《第一课》(核心词汇: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特征)A考点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方法论含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考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和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革命性的部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科学性在于它争取阐明了整个世界发展的规律,给人们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所谓实践性,在于它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B考点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注重运用1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二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大脑不具备意识)。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4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考点3: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反作用,也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上海高三政治必备知识点(哲学)
上海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前言》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理1哲理定义: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是一种理性思考)。
2哲理与生活的关系:哲理来源于生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1哲理与哲学的区别:哲理是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世界观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3方法论含义: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同时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局限于某个领域;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任何哲学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考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和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方法: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归纳一、唯物论部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这表现在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同时,我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同时,我们要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因此,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同时,我们要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高三《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一、哲学板块:1、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3个)、发展(3个)、矛盾(9个)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生活与哲学:(一)哲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理:(1)定义: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道理。
(2)源泉: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2、哲学:(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1)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方法论的定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3、哲理与哲学的关系:(1)相同点:本质上一致,都蕴含着整个世界的道理。
(2)区别:哲理是从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2)联系:①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称为哲学。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与影响世界观。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
●注意:①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1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高三政治答题技巧方法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高中政 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哲学是高中政治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世界、思考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哲学必背的详细知识点。
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同时,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三、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运动的特点: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政治现象的哲学基础和实质规律,探讨政治实践的理论依据和价值追求。
在高三政治学习中,政治哲学是一个必备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三政治哲学必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一、政治哲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哲学是指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进行哲学思考和理论研究的学科。
它旨在探索政治的本质、价值和理论基础。
政治哲学的概念包括政治、权力、国家、政党等等。
1. 政治:它指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通过权力运行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2. 权力:权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制约、安排、协调和决策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包括行政权力、立法权力和司法权力。
3. 国家:国家是由政治权力形成的有组织的统一体,它包括领土、人民和主权三个基本要素。
4. 政党:政党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实现政治权力手段,代表一定社会利益,在政治斗争中参与竞争,执政或者参与执政的组织。
二、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民主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参与,主张实现公正和社会正义。
2. 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限制权力,保护个人利益。
3.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4. 保守主义思想:强调稳定和传统,主张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
5. 实用主义思想:强调实用和效果,主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三、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1. 政治的本质问题:探讨政治的实质和本质特征,如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
2. 政治的价值问题:评价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如公平、正义、自由等政治价值观念。
3. 政治的原则问题:研究政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如政治上的正确和错误。
4. 政治的理论问题:考察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如社会契约论、平等原则等。
四、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分析、逻辑推理和比较研究等。
1. 历史分析:通过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了解政治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沪教版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一)怎样全面理解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第一,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
第二,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
第三,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
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4)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灾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无不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5)联系的因果性: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须邑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既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的严格区别,又要认识到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联系的辩证性:事物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
(7)联系的多样性:①按照事物联系的根据和条件,可以把联系分为内部联系和外部关系;②按照事物之间的联系有无中间环节,可以把联系区分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③根据事物之间联系的性质,可把联系区分为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依据事物之间联系有无确定的趋势和方向,可把联系分为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⑤按照联系的空间和范围,可以把联系分为全局联系和局部联系,或整体联系和部分联系。
⑥按照联系的时间和顺序,可以把联系分为历史联系、现实联系和未来联系。
上海高三政治学业水平考哲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高三哲学(上)知识梳理前言《生活与哲学》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掌握关键词即可)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什么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什么?科学性与实践性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4.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两层意思:客观实在性和可知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5.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等同于: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划分标准: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7.★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什么?【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8.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是什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9.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什么?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0.什么是规律?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
11.★人和规律的关系是什么?【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世界观】因此,我们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实事求是”区别于“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由”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引出)1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是什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上海高三政治会考(哲学部分)必备考点
3.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基础型课程考试内容(默写)
(1)生活与哲学
理解哲学是关于的学说,又是关于的学说
(2)认识世界尊重实际
(唯物论):
理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性、物质具有性
运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3)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唯物论):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
(认识论)
识记实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4)把握联系促进发展
识记的观点和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运用因果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观点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矛盾的观点评价社会现象。
理解树立创新意识离不开思维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6)改造世界追求真理
理解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
运用实践和理论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真理既是客观性,又是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运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7)创造价值承担使命
理解人的思想和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运用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及其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现象
运用和是创造人生价值根本途径的相关知识评价社会现象识记2014年3月至2012年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三哲学必背知识点哲学重点知识框架《前言》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理1哲理定义: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是一种理性思考)。
2哲理与生活的关系:哲理来源于生活,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
考点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1哲理与哲学的区别:哲理是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更全面、更深刻、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世界观含义: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
)3方法论含义: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定义: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同时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两者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两者研究对象不同,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后者局限于某个领域;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7任何哲学都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考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板块: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效的方法。
考点4: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和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马哲的观点、原理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世界;2方法:是要将读书思考与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核心词汇:物质、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考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概念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所讲的物质是一个抽象概念,它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注意区分)2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3世界上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大脑不具备意识)。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4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真实、虚幻之分,但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考点3: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也叫反作用,也叫人的主观能动性。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对人的生理心理具有调节作用。
3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4意识的作用不能单独发挥,它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考点4: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实际情况办事,反对主观主义。
考点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3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另一条是从意识到物质,即从精神、意识出发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考点6: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1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尊重客观事实;要重视调查研究;要出以公心;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核心词汇:运动、规律、实践、认识、实事求是)考点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运动概念的含义: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叫载体)。
3注意区分,不要混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4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如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6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
考点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
(规律能够被认识和利用,但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必受惩罚)3规律不是事物表面的联系,而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
规律的稳定性也叫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合乎规律的联系就必然重复出现。
考点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1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索规律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科学认识的任务就在于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2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它们都是本质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区分假象,识别真象,从而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考点4: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1实践的含义: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个特征:客观物质性的活动、主观能动性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3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基础)、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在阶级社会表现为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表现为改革)、科学实验(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特点)。
4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之分,但最终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5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要求我们特别是青年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考点5: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1人类寻求真知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
2人类获得认识有两个发展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3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特点是以生动、丰富、具体的想象反映事物的表现现象或外部联系,它并没有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它能够揭示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或规律。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十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要用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使人的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考点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原理内容】: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2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考点7: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又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论。
考点8: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1实事求是的含义: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出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探索,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3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课:把握联系、促进发展(核心词汇:联系、发展)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1联系的含义:是指一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作用。
2联系的三大特征: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3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事物的联系,从而建立新的联系。
4研究事物的联系就是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具体条件。
考点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和现象的变化过程都有原因和结果,是一种先行后续、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特别是科学研究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又叫全局与局部,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两者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整体高于部分,部分隶属于整体;联系在于:两者又是相互联系、影响,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部分对整体产生影响,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如果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考点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1发展含义:是指事物具有前进上升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2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是运动,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4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世界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着的世界,事物的发展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的发展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
考点4: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任何事物都有量、质的规定性,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2事物的发展首先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注意增强正向的量的积累,防止反向的量的积累)。
考点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
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这个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4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基本途径。